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兵锋-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加害。曹操任司空之时,曾征用王朗为谏议大夫,却因战乱频发,加之山隔水阻,故未成行,偏居余姚至今。闻知曹丕占据江东,遂生出仕之意,即引子王肃携家眷赶至建业。
不想,及至魏王府时,竟得曹丕亲迎,王朗惊喜之下,即下拜见礼!
曹丕忙上前扶起,微笑道:“景兴公德高望重,且已年逾六旬,实不必多礼!”
王朗感激不已,即唤其子上前见礼。
曹丕称赞几句,即请王朗出任谏议大夫,加其子为芜湖丞。
父子二人忙躬身谢过,又寒暄片刻后,曹丕便请王朗入正堂奉茶,问之道:“此番景兴公远道而来,未知有何见教?”
王朗连道不敢,拱手道:“大王麾下虽贤才众多,但江东初定,想必诸公尽皆忙碌不堪,故老夫斗胆举荐两人,以供大王驱驰!”
曹丕闻言一喜,忙问何人?
王朗轻咳一声,捋须道:“一人乃彭城严畯,字曼才,其性情朴直淳厚,深通儒学,治州理郡之才也!另一人姓步名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其人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沈深,能降志辱身,且通兵事,颇有战功,实乃智勇双全之士也!此二人原非吴越人士,因战乱而避往越地,时老夫忝居会稽太守之职,曾延而用之,故深知其等之能,若大王征辟之,后必可倚为肱骨!”
曹丕见说,故作大喜,颔首道:“能得景兴公如此赞誉,足见其等皆为良才,孤这便遣人召之!”心下却暗道:“其等若果有大才,孙策何不用之?莫非昔日王朗战败,其等皆随之隐世不出乎?”
王朗闻之,白眉微皱,乃起身拂袖道:“此二人皆为当世隽才,大王何轻慢耶?”
曹丕见此,双目微动,先下阶扶其坐定,继而愧声道:“孤本欲遣三弟曹植往召之,既然景兴公仍觉失礼,孤便亲往会稽一行,若何?”
王朗闻言,只道误解曹丕之意,顿时面现惭色,当即拱手告罪,言道:“不想大王竟如此看重此二人!既如是,老朽愿遣犬子往召之,定唤二人来见,实不敢有劳大王亲往!”
曹丕闻之,先是摇头不允,王朗力请之下,方才勉强从之。。。
不数日,二人即至建业,曹丕与之谈论几句后,暗自感叹道:“严畯诚笃忠厚、博学多才,步骘沉稳风雅、兼通文武,实不可多得之彦才也!”思及此,遂先令严畯领礼部侍郎之职,继而顾问步骘道:“孤欲征召江东健儿五万,设立水军,子山可有建言?”
步骘见问,稍作思忖,答道:“大王初得江东,实不宜大肆招军,但遴选精通水性之青、徐士卒编练即可!”
曹丕然其言,即加步骘横江将军号,领水军都督!
步骘闻令,忙躬身道:“不可!在下初来乍到,若领高位,只恐难以服众!故请大王另择重将,骘愿领副职!”
曹丕见说,思之极是,遂令夏侯惇为主将,筹建水军,然一应操练事宜皆由步骘一言而决!
步骘慨然领命,与严畯再拜称谢。
曹丕挥手令免礼,继而吩咐设筵,为二人接风洗尘。。。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39章 闻捷报马超设宴
(全本小说网,。)
长安城,各省部官员忙碌不堪,只为马超践位之事。唐公府内,诸葛亮亦召集六部尚书,会同御史台、五监院之主官,以及李开、徐庶、李敢等人,恭请马超定都择期祭天,并拟定国号,以便改元!
马超见众人神色肃然,顿觉好笑,暗忖道:“干脆定都长安,国号就叫大唐!至于择期、改元什么的,你们商量着来就是,犯得着这么大张旗鼓、郑重其事的吗?要我说,等刘协的第三次禅位诏书下来后,就集合所有在长安的官员,大家参拜一下,再把长安的百姓弄点出来,山呼万岁,然后写个几百份诏书,满天下发发,不就完事了?为什么非要整出一套祭天拜地之类的所谓礼仪,把老子累个半死呢?”思及此,遂轻咳一声,朗声道:“孤尊号唐公,以此为国号即可,都城便定于长安,其余类似择期、改元等诸多事宜,便由诸公自行斟酌,届时俱书报孤便是!然须谨记四字:一切从简!”言毕,即起身拂袖而去。
堂下众官将见此,尽皆愕然相顾。
但见辛毗勃然大怒,顿足道:“自古改朝换代,从未有如此儿戏者,竟视礼制如无物!我等当前往内府力谏之!”
诸葛亮见说,微微颔首,转谓李开道:“未知文优公意下如何?”
李开见问,摇头道:“唐公已拟定国号,其余诸事则明令我等自行斟酌,若群起往谏之,只恐适得其反!鉴于此,还请诸公作速回衙,就依礼制筹备登基事宜,如实回禀唐公即可。”
辛毗闻言大怒,方欲据理力争时,忽被杨阜攀住,微笑道:“佐治公息怒!以阜观之,唐公只是生性洒脱,不拘小节,且不耐繁琐仪礼而已,并非蔑视礼制。是故,我等就依从文优公之言行事,先将唐公登基诸事宜编撰成册后,上呈之!若不出阜之所料,唐公必然照准!”
话刚落音,李开已大笑道:“义山真知唐公肺腑也!”
众人闻说,尽皆苦笑而退。。。
十余日后,诸葛亮整合诸部条陈,就请马超过目。
马超抬眼视之,顿觉愕然,暗忖道:“尼玛!堆起来都特么快半人高了,老子得看到什么时候?”随手翻看几页后,不由头大万分,嘀咕道:“就是个受禅台而已,写了足足五页纸也就算了,可你特么把尺寸标的这么清楚干嘛?老子又不是木匠!尼玛!后面肯定是冕服、宫殿什么的,不看也罢!”念及此,遂顺手合上,忽见扉页上改元仁和四字,默念几遍后,顿生不悦,暗骂道:“亏你们还特么自称博学高士,和字是个多音字不知道吗?谐音多不好听啊!”思及此,乃提笔抹去,大书公元二字,继而用印照准!
诸葛亮见此,暗喜,乃躬身一礼,方欲辞出时,忽报李开求见!
马超闻报,即令唤入。
少顷,李开大笑奔入,扬声道:“恭喜主公!新州杨恒加急捷报,言称梁兴、雷定、句扶三将已扫平北匈奴、花剌子模等国,并勒石记功!迫使临近之安息、贵霜两国递交国书,愿永结盟好!另,此战缴获战马十余万匹,牛羊无数,金银器物堆积成山,得人口数十万!”
马超闻之,挥手淡然道:“杨恒所部,皆为精锐铁骑,有此战果,何足为奇?文优可行文新州,将杨恒等将之军衔擢升一级即可。”
李开笑容不减,上前递过捷书,接着道:“主公,幽州郝昭亦有捷报送至,声称已荡平高句丽,生擒高句丽王廷优!至此,西、北再无战事矣!”
话音一落,马超已遽然起身,仰天大笑道:“辽东以北皆为苦寒之地,郝伯道竟能一战功成,孤当重赏之!”
诸葛亮亦喜,当即下拜道贺,就问如何治理高句丽?
马超见问,挥手令其起身,撇嘴道:“蕞尔小邦,何足挂齿?只行文幽州,令阎柔将高句丽百姓尽皆迁入辽东、辽南二郡即可,但有不从者,皆斩!”言毕,即令将捷报遍传长安,再吩咐大摆筵宴,定于今日晚间,会同众文武聚饮庆贺!
二人拱手应下,正欲请辞,忽见丁禄疾奔入内,拱手道:“禀主公,徐州庞将军遣人急报,现于府外候见!”
马超闻报一惊,以为吴兵水军袭扰青徐,遂急令入见!
来人见礼毕,叩首道:“禀唐公,曹丕得吴郡张氏之助,已于两月之前遣张辽袭取江东,孙策非但未与之决战,反而退守柴桑!另,吴将陆逊举族来投,随行有兵三万及大小战船数百艘,庞将军已令其等屯于海陵!”言毕,即呈上庞德书信。
马超闻知陆逊来投,顿时喜不自胜,示意丁禄将书信递于李开,却喝问来人道:“陆逊现在何处?!”
来人恭敬道:“小人起行之时,陆逊护送家小,业已动身,想必此时已至陈留左近。”
马超闻言,仰天大笑,当即令亲军往见马靖,令其即刻领军往迎之!
时李开已览毕书信,见马超竟令马靖亲迎陆逊,忙拱手道:“恭贺主公再得良将!然令大公子亲迎,是否太过?”
马超闻之,挥手道:“此人谋略不下周瑜,且精通水战,实乃不可多得之统帅之才也!若兵力等同,战力相仿,便是与孤对敌,其人亦不落下风,岂是等闲可比?”
李开闻言愕然,与诸葛亮对视一样后,拱手辞出。
是夜,马超大宴众文武,因心情大好,遂亲自把盏,不觉大醉。。。
却说陆逊自离下邳,一路行来,但见人烟稀少,村寨荒芜。奔至豫州地界后,百姓渐始稠密。及至入得虎牢关,便见盛世繁华,惊讶之余,即唤住过往行商,打问道:“唐公治理河洛只数年而已,何繁盛至斯?”
众行商见问愕然,互视一眼后,尽皆放声大笑,指陆逊道:“比之雍州,此地实乃穷乡僻壤,何足为怪?”言毕,即驱马车扬长而去。
陆逊见此,苦笑连连,感叹道:“唐公理政治军之才,天下无出其右者!”
其族弟陆瑁闻之,惴惴言道:“弟闻唐公麾下英才济济,若不肯见用,我等当如之何?”
陆逊见问,洒然一笑道:“若果如此,我等就于唐公治下为民便是!”言毕,即催促亲军速行。
陆瑁闻言,顿时垂头丧气,闷闷而行。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0章 设海军陆逊拜将
(全本小说网,。)
待陆逊一行将至洛阳时,忽闻前方蹄声大震,陆逊急令亲军让开道路,护住车仗!
少时,数百骑旋风般奔近,但见一将白袍银铠,跃马前出,大呼道:“来人莫非吴郡陆伯言乎?!”
陆逊闻之,打马上前,拱手道:“在下正是陆逊,未知哪位将军当面?”
那将见说,就扳鞍下马,上前还礼道:“某乃马靖是也,特来迎接陆将军!好教将军知晓,家父已于长安筑成拜将台,只等将军移步!”
陆逊见马超如此看重,且遣其长子亲迎,顿时感佩莫名,当即下拜道:“陆逊见过长公子!”
马靖忙双手扶起,歉声道:“家父心急,还请将军先随马靖赶往长安,家眷人等自有近卫军护卫!”
陆逊颔首应允,回身令陆瑁看顾家眷车仗,继而转身上马,示意马靖起行!
马靖见此,当即分出百骑,令谢勇统之,护送陆逊家眷慢行,却引其疾奔长安!
一路马不停蹄,不数日,便赶至潼关,马靖就令歇息一晚,先遣人飞报马超后,便引陆逊登上关墙,遥指关内道:“将军且看,入关往西三百里即是长安,疾行半日可达!”
陆逊微微颔首,继而手扶城垛,放眼望去,但见四野尽是村寨,良田一望无际,人烟之稠密十倍于吴郡,顿时感慨万千,拱手叹声道:“昔日雍州屡遭战乱,几为不毛之地,如今不过十余载,竟繁华若斯,可谓天下第一州也!”
马靖闻之,忙谦逊几句,心下暗忖道:“观此人言谈举止并无特异之处,所见不过一儒生耳!昔日高唐之战未必便是此人之功,只因其贵为孙策之婿故而!如今父亲竟欲筑坛拜将,只恐众将难以心服!然父亲素来独具识人之明,岂能看错?莫非此人有意藏拙?”思及此,遂问之道:“靖闻将军所部尚有三万水军,现屯于海陵,未知何人统之?”
陆逊见问,随口答道:“徐盛、丁奉二将也!”
马靖佯作失惊道:“莫非昔日击溃焦炳者乎?靖亦闻其等之名,心甚仰慕之,然却知之不详,还请将军见告!”
陆逊微微一怔,随即释然,乃微笑道:“徐盛字文向,琅琊莒县人也,为人敦厚勤勉,极有胆略,堪称智勇之将也!丁奉字承渊,河南固始人也,其人虽年幼不能吏书,但多谋擅断,勇毅过人,乃先锋之不二人选!昔日高唐之战,亦全赖二将之力!”
马靖闻言,顿生比较之意,遂问此二将比之唐军众将若何?
陆逊见此,暗忖道:“此子骁勇善战,且自统兵以来,从无败绩,虽勇略不下其父,但终归年少,难免争强好胜,若不善加引导,恐步入霸王后尘!吾今既诚心往投唐公,当以正言教之!”思及此,遂沉声反问道:“敢问长公子,若魏、吴军卒与贵军战力相当,唐公仍能轻取中原否?”
马靖见问一窒,稍作思忖后,诚恳道:“未可知也!”
陆逊微微一笑,接着道:“是故,魏、吴两国之所以败退江南,偏居一隅,只因比之唐公,魏王武略不足,吴王文治稍逊耳,并非两国武将不及贵军!长公子以为,此论若何?”
马靖闻之,顿如醍醐灌顶,心道:“以此论之,我军横扫西域、塞北,进取蜀中川东,击灭高句丽,乃至统御中原,皆乃父亲之功也!昔日与北匈奴之战,我军无论战马、兵备皆十倍于彼,粮草更是用之不竭,更有数万近卫亲军相助,取胜乃理所当然之事耳!可笑我竟因此居功自傲,小觑天下良将,实属不该!”思及此,顿生敬重之意,乃躬身一礼,沉声道:“将军金玉良言,靖受教!”
陆逊忙伸手扶住,欣慰道:“长公子虚怀若谷,不愧唐公之子!”
马靖连声谦逊,继而令亲军设宴,并请陆逊上座,礼敬有加。
席间,二人论及日后攻伐魏、吴之计,陆逊建言移兵益州,顺江而下,竟与马超所谋如出一辙!马靖愈发敬服。。。
数日后,长安城,近卫军大营,马超立起三丈之高台,就拜陆逊为水军都督,领中将军衔,徐盛、丁奉皆为少将,其余将校各有升赏!
陆逊本以为马超筑台拜将,乃收揽人心之举,不想,竟得领实职,顿时感激涕零,叩首拜谢,立誓报效!
是日,马超于公府设宴,款待陆逊,令马靖斟酒,李开、诸葛亮、徐庶作陪!
陆逊愈发感激,乃离席下拜道:“逊不容于吴中同僚,被迫亡奔徐州,不过丧家之犬耳!却得唐公如此看重,实愧不敢当!”
马超挥手令其起身,大笑道:“昔日曹丕退往合肥,非欲图江东而何?若孙仲谋令伯言坐镇建业,统辖江防,量张辽等辈岂能得逞?奈何其人暗藏祸心,欲与其兄分领江南,故不敢启用伯言,致使江东属魏,诚为惜哉!然于孤而言,恐非妙事,不知伯言可有良策图之?”
陆逊见问,拱手道:“唐公定计防御青、徐,却兵出益州,实乃扬长避短之良策也!然于昌阳设港练兵之事,逊窃以为欠妥,不如改屯海西县,此地乃淮泗入海口,又临近下邳,非但利于守御,更便于进兵!不知唐公意下如何?”
马超闻之,就于李开、徐庶对视一眼,见二人尽皆颔首,遂朗声道:“此言甚是!如此,孤便将青、徐海防交予伯言!”言毕,即令诸葛亮行文兵部,拟征水军十万,一并交由陆逊统之!
闻此言,李开、徐庶遽然色变,急以目视马超!诸葛亮亦惊,当即进言道:“眼下庞德将军总督青徐二州军事,主公当预先遣人知会!”
马超闻之,岂能不明其意?却佯作不知,起身慨然道:“自孤攻占冀州以来,但凡进攻受阻,皆因吴兵水军掣肘耳!孤早欲设立水军,奈何苦无良将筹建之,今日伯言来归,实乃天助我也!为区别于魏吴水军,孤拟以海军称之,并独立成军!各大军团则改称陆军,同属枢密院辖制!”言至此,便令徐庶即刻行文全军,并传令河东焦炳,令其率部顺河水直下,赶往海西县取齐,统归陆逊麾下!再令诸葛亮行文工部,令马钧就于海西构筑船坞,打造战舰!
诸葛亮闻令暗急,却又不便明言,遂拱手道:“主公,眼下徐州新定,百姓稀少粮食鲜薄,一应所需皆自河北运送,若再增兵,恐冀州不堪重负矣!是故,还请主公暂缓行之!”
马超见说,暗自苦笑,遂按下此事,举盏邀饮。。。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341章 登帝位建号大唐
(全本小说网,。)
是夜,散席之后,马超令马靖将陆逊送往馆驿,却使人暗留李开、诸葛亮、徐庶于书房叙话,谓之道:“诸位可知,若重用陆逊,至多三载,即可灭魏吞吴?”
三人见问,对视一眼,便由李开出言道:“主公所言甚是,陆逊其人确为不可多得之良将也!然此人终归乃孙策之婿,又因海西县临近下邳,岂能令其督领一军?”
马超见说,微微皱眉,暗忖道:“李开话里话外的意思。。。难道是怕陆逊先玩一出无间道,到时候再里应外合,弄把大的?这不可能呀!江东都让曹丕给占了,他跟谁合去?再说了,人家可是把整个家族都带来了,真要是过来卧底的,这本儿也下的太大了吧!要知道,古人可是很注重后嗣传承的,按理说像陆逊这样的世家大族不会这么丧心病狂才对!这一点李开应该能想到,可为什么还要这么说?”一时间,百思不解,却又不便细问,忽心下大呼道:“尼玛,老子应该顾及庞德的感受啊!自古一山不容二虎,老子可以做到虚怀若谷,任人唯贤,可特么庞德就不一定了!就算陆逊初来乍到,也知道进退,分得清轻重,但他是孙策的女婿,只这一条,庞德怎么可能不暗自提防?当然了,大家表面上是不会说什么的,但暗地里难免会勾心斗角,尤其是两个人的部下,时间长了,指不定出什么幺蛾子!”思及此,顿时额心见汗,稍作思忖后,佯作若无其事道:“如此,孤便于徐州东海郡新设兴业仓,令马远暂领护军将军,总督军粮,主理船坞筑建及战船打造!此举足解诸公之虑否?”
三人齐声道:“主公思虑周全,我等不如也!”
马超闻之,干笑数声,即令诸葛亮行文户部,依陆逊职位,于长安安排宅院,供其家族居住,再将陆氏一族录入籍贯。
诸葛亮拱手应下,忽进言道:“主公,前日陆伯言入长安时,携有家族谱册,亮曾略微翻看,见有陆绩之女名唤郁生者,或年已及笄,不如令二公子纳之为妻!”
马超闻言,暗忖道:“联姻确实是个好办法,我怎么就没想到呢?”遂允之,继而顾谓徐庶道:“有陆伯言镇守海防,数年内,东南必无战事!因此,孤欲趁机用兵西南,一举平定旄羌,元直以为如何?”
徐庶见问,忙下拜道:“不可!眼见主公登基在即,实不宜大动干戈!且西南皆为不毛之地,取之何用?”
马超闻说,暗道:“你们虽然智计超群,但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终究还是眼界太窄,怎么可能体会老子的大国情结?算了,说出来你们也不懂,总之,不管有没有用,老子也要先打下来!而且以后还要打,因为孟子早就说过,没有敌国外患,国恒亡!”思及此,遂沉声道:“孤已羁縻旄羌数年,虽其等并未犯境,但亦未上表称臣,蔑视孤甚矣,实乃罪大恶极!若不伐之,孤何颜位居九五?!”
徐庶闻言愕然,摊手道:“即便主公决意伐之,亦须待践位之后!”
马超见说,挥手令其起身,就问诸葛亮道:“前日孔明所呈之登基条款,孤未及细观,不知定于何日行礼?冕服、殿宇之类可曾完备?”
诸葛亮脱口答道:“兹定吉期于丙申年八月初九!冕服早已制成,殿宇衙曹等皆依洛阳式样,其余车驾、仪仗等无不备妥,总之,一应所需,皆已齐备!”
马超闻言,寻思今日距吉期不过月余而已,遂颔首道:“既如此,便依元直之言,但枢密院须会同兵部、户部及监察院及早筹划攻伐旄羌之计!”
三人领命,继而拱手请辞。。。
转眼间,吉期已至,受禅台前,五万近卫军盔明甲亮,卫戍四方。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早已聚集于百步之外,等候朝贺。
辰时,汉帝刘协请马超登台受禅,宣读诏书毕,即跪呈印玺。
但见马超冕冠垂旒,锦袍玉带,立于台上,受八般大礼,即皇帝位!
诸葛亮引大小官僚三百余人朝于台下,奏请改建安二十一年为公元元年,国号大唐,请旨大赦天下。马超准奏,传旨定都长安,谥父马腾为太祖高皇帝。
群臣及百姓皆三跪九叩,山呼万岁!
但见李开上奏道:“陛下!自古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今乞降明旨,安置刘氏于何地?”言毕,扶刘协跪于台下听旨。
马超即降旨,封刘协为安定郡公,仍许居于长安,且可袭爵三代,并谓之道:“依大唐律,卿虽无封地食邑,但可领公爵俸禄,足可无忧!”
刘协再拜称谢!
马超令其平身,复谓群臣道:“朕今日方知尧、舜故事矣!”
百官山呼“万岁!”继而奏请马超答谢天地!
马超乃回身下拜,诵读祷文。。。
次日,马超设朝,传旨立长子马靖为太子,册封杨婉为皇后,董氏、姜蓉为贵妃,蔡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