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锋-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超摇头道:“此乃曲长之职,既许将军请战,便出一曲步军,关前列阵!”言毕,即取纸笔,修书一封,使人送抵魏军大营。

    却说魏军严阵以待,忽见关内驰出一骑,往己寨飞马而来,及近时,大呼道:“唐公致书魏公,速开寨门!”

    兵卒闻之,飞报曹操。

    曹操闻报讶然,令唤入。来人取书,双手呈上,然后拱手一礼,转身欲出。

    司马懿唤住,责之道:“魏公并未发话,你竟自行离去,旁若无人!何无礼邪?!”言毕,即喝令拿下!

    来人并无惧色,朗声道:“某乃唐公信使,并非魏公麾下,既然信已送至,某自当回营复命,公何故强留?!”

    众将闻言忿怒,许褚提刀便欲斩之。

    曹操喝止,谓来人道:“烦请足下回复唐公,孤应战便是!”

    来人闻之,点头应下,复又拱手一礼,便出帐上马,疾驰而去。

    司马懿出言道:“未知魏公所言应战何意?”

    曹操见问,遂将马超书信遍视众人,大笑道:“谁料马孟起并无必胜之心,如此,孤何虑之有?”言毕,即令许褚选虎卫军锐卒千人,出营列阵。

    韩浩见此,出列请令道:“末将愿领兵出战!”

    曹操略作思忖,摇头道:“马孟起言明千人决战,若孤遣将领军,必为所笑!元嗣且稍安勿躁!”

    韩浩闻之,拱手道:“虽如此,亦需令铁骑出营列阵,以防马超使诈!”

    曹操不悦道:“马孟起并非无信之人,若如此,反落下乘矣!”

    正说话间,军卒来报,言称唐军列阵完毕,正逼近大营!

    曹操闻报,即传令擂鼓进军,然后步下塔楼,上马行至辕门,打眼观望。

    但见两军皆阵列森严,缓缓前行,相距已不足五十步。

    阳平关头,马超按剑而立,喝令擂鼓突击!

    唐军军阵,领兵曲长闻鼓拔刀,厉喝一声:“杀!”

    众军闻之,亦拔刀大喝相应,动作整齐划一!

    转眼间,两军已间隔十余步,竟同时加速,继而轰然相撞,霎时刀光大起,鲜血飞溅!唐军依仗护臂、铠甲之利,逐渐占据优势,然魏军皆为虎卫军精锐,虽现败像,但仍咬牙瞋目,亡命搏杀。。。

    半个时辰过去,魏军或死或伤,尽皆倒下,唐军亦仅剩数人站立,可谓两败俱伤!

    马超见此,面沉如水,即遣兵卒出关,救治伤兵及收敛战死者遗体。

    曹操立马寨门,亦遣人出寨救治己方军士,传令道:“战死者厚葬,伤者官升三级!”

    忽徐晃进言道:“唐军不过如此,末将请令攻关!”

    曹操笑道:“孤拒守南郑,马孟起寝食难安,我军只谨守营寨即可!”言毕,环顾众人,朗声道:“孤初时尚心忧唐军精锐,今日观之,方知我军不弱于彼!孤复有何虑?”

    众将闻之,皆感振奋,继而军心大定,士气高涨!

    唐军大营,马超得知战死五百余人,不由暗自恼怒,亲往探视伤兵后,即奔回大帐,闭目反思,暗忖道:“那时候学什么专业不好,非要学计算机!就算成为全球第一黑客,回到汉末乱世又有个毛用?!早知道学化工多好,学个地理勘探什么的也行啊!”胡思乱想一阵后,复又思及战事,咂嘴嘀咕道:“我军明明占据优势,为什么就两败俱伤了呢?难道是兵器的原因?”念及此,忽忆起一物,遂遽然起身,令丁禄唤赵云、李敢来见!

    少时,二将入见,叙礼毕,马超问道:“今日千人对战,我军战力明显优于魏军,为何仍惨胜收场?”

    李敢道:“我军千人不过一般军卒,魏军却为精锐之虎卫军,自然难获全胜,若主公遣亲军出战,必尽斩其首!”

    赵云闻之,接口道:“不然!以云观之,我军战死者,多为遭受魏军临死反击时,不及躲避,被砍中颈项致死!并非不敌虎卫军!”

    马超颔首道:“子龙言之有理,我军惨胜,只因不能一刀毙命耳!孤以为,若能改进环首刀,必然无敌天下!”

    赵云讶异道:“未知主公如何改进?”

    马超见问,遂将后世横刀式样描述一遍,继而沉声道:“若能将刀刃加宽,势必更利劈砍,再去掉环首,加长刀柄,以便于双手持握,届时再打制护手,如此一来,以刀中八法:扫、劈、拨、削、掠、奈、斩、突,配合孤之出手法,勤加操练之,不出年余,定可横扫天下!”

    李敢先是大感振奋,待马超说完后,顿时泄气,撇嘴道:“莫非末将等还需驻守此关年余?”

    赵云慨然道:“若此刀果如唐公所言,即便驻守三年又何妨?!”

    马超道:“马钧乃天下名匠,若加大钱粮投入,不出一年,定可装备五万大军,足矣尽灭汉中魏军!”

    赵云面露疑惑之色,寻思究竟是何神兵利器?

    马超转头目视李敢,微笑道:“存孝不必心急,孤这便绘出大致图样,遣快马送抵长安,令马钧即刻着手打制!想必月余便可制出样刀,届时再用流水线之法打造之即可。”言毕,忽又问李敢道:“存孝所用大刀何人所制?轻重若何?”

    李敢见问,挠头道:“自然是铁匠所制,不知姓名,重约八十斤!”

    马超闻之,忖道:“现在的八十斤在后世差不多二十公斤,拿这么重的武器还能轮动如飞,这得多大的力气啊!”思及此,暗自咂舌,沉声道:“此刀实为凡品,待孤为存孝量身打造一柄陌刀,定可力劈许褚!”

    李敢大喜!忙问何时能就?

    马超即取纸笔,先画横刀模样,谓二将道:“此乃横刀也,持之当纵横沙场!”

    李敢仔细端详半晌,憨笑道:“此刀比之环首刀不过刃略窄,脊略厚,柄略长,多加护手而已,有何益处?”

    马超闻言一窒,寻思道:“还真是这样,关键是我也不知道有什么益处啊!既然唐朝淘汰了环首刀,改用横刀,肯定有它的好处!不管了,先造出来再说!”念及此,遂谓李敢道:“待此刀制出,妙处自现!”

    李敢闻之,亦不纠结,拱手问道:“未知主公所言可力劈许褚之陌刀为何物?”

    马超见其已无方才兴奋之色,心道:“看来李敢有点失望啊!难道后世所说的陌刀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不应该呀,后世不是经常说陌刀所向,人马俱碎吗?对了!应该是原材料的问题,可我对炼铁炼钢一窍不通啊!算了,还是等回长安后,找马钧商量一下。。。”

    李敢见马超沉思不语,顿时抑怏不已,垂手叹气不止。

    忽赵云惊声道:“此横刀刃窄脊厚,更利于劈砍刺击,柄长则可双手握持,若用于战阵,定可所向披靡!加之护手利于防御,且骑兵亦可使用,真乃神兵也!”

    马超闻言惊醒,喜道:“子龙一语中的!孤改良环首刀,正是此意!”言毕,再绘一图,谓赵云道:“横刀过于笔直,步军正好合用,然若骑兵用之,恐多有不便,子龙再观此刀如何?”

    赵云凝目视之,但见此刀与横刀类似,只是刀身略带弧形,细思之,大喜!扬声道:“我军铁骑若持此刀,神鬼皆可斩!云但统三千骑,足可纵横天下!”

    李敢疑惑道:“果如兄长所言乎?”

    赵云斥之道:“存孝亦久经战阵,何不细思之?唐公雄才绝世!岂有虚言?!”

    李敢闻说,遂闭目沉思,半晌后,不解道:“除却主公、兄长,无论何人持此刀,敢皆可敌之!有何特异之处?”

    马超见说,顿时满头黑线。

    赵云大怒!厉喝道:“唐公所言战刀,皆用于战阵,并非单打独斗,任匹夫之勇!存孝自恃勇力,何不单人独骑,击破魏军大寨?!”

    李敢闻之,不由愕然,嗫嚅道:“兄长差矣,若无兵丁,小弟即便悍勇十倍,又岂能攻破魏寨?”

    赵云见说,竟一时噎住。

    马超哭笑不得,乃挥手道:“今日千人对战,我军惨胜,魏兵必士气大增,加之关外陷坑皆平,恐曹操强攻关隘,孤便令存孝镇守关头,不知存孝可敢接令?”

    李敢闻之,奋然道:“若使魏兵一卒登城,末将提头来见!”言毕,即拱手请辞,昂然直出。

    马超苦笑摇头,谓赵云道:“存孝憨直,孤屡教不改,不知何时方能独当一面?”

    赵云拱手道:“存孝勇悍绝伦,故遇战事,皆以力破之,然并非无谋匹夫,唐公宽心便是!”

    马超不置可否,转口道:“依眼下态势,子龙有何建言?”

    赵云沉思良久,拱手道:“若强攻之,固然可胜,但恐蜀军坐收渔翁之利矣!故云以为,我军当坚守不战,待全军换装横刀后,再行攻打!”

    马超闻言,沉吟不语。

    忽亲军来报,言称长安有书到。

    马超闻报暗惊,急取书信拆视之,继而面色缓和,递书于赵云,谓之道:“文优所见竟与子龙暗合,若依言而行,孝直大仇何日得报?孤又岂能甘心?!”

    赵云览毕,进言道:“既如此,何不待庞士元赶至,再做商议?”

    马超然之,寻思道:“这样也好,顺便看看曹操有什么反应。”念及此,即传令大军严加守备,无令不得出关半步!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37章 黄汉升剑阁论武

    (全本小说网,。)

    阳平关外,魏军大营,众文武齐聚中军大帐,曹操居中高坐,却满面困惑之色,只因自千人决战后,一连数日,唐军皆闭关不出。

    刘晔首先出列,进言道:“魏公,许是马超见我军壮勇,不敢轻易出关,然眼见将近春分,故晔建言魏公遴选精锐士卒拒寨坚守,却裁汰岁在三十以上二十以下者,于城固以东、汉水南岸屯田,以为久计!”

    贾逵出言道:“若依子扬之计,我军虽精锐倍之,但兵力已不足十万,若马超倾巢而出,恐难抵敌。”

    刘晔闻之,默然入列。曹操则沉吟不语。

    忽司马懿出列道:“魏公,懿以为,子扬公之计可行!”

    众人闻言,皆讶然视之,曹操亦侧目,问之道:“仲达何意?”

    司马懿沉声道:“此次我军兵发汉中,实为击破南郑,挥兵陇西,尽掳粮草马匹,然后回镇阳平关,继而收取西川!可如今马超大军十余万拒关而守,吴懿、张任等辈又窥视在侧,即便魏公大破马超,亦恐为刘璋做嫁衣矣!既然如此,何不退而求其次?”

    曹操本就多谋,闻此言,岂能不明其意?遂叹声道:“只恐刘璋无心进取。。。”

    司马懿微微摇头,拱手道:“不然!魏公若依子扬公之计行事,马超便兵力占优,岂能不动心?必然大举来攻!届时我军依仗塔楼之利,定能重创唐军!然后退守城固一线即可。吴懿等辈想必早已定计,闻讯必趁虚而入,马超却只余疲兵残卒,只能再度退守阳平关!即便蜀兵并无攻关之意,马超亦不得安枕,势必全取汉中而后快,更无余暇顾及河南诸地矣!魏公当可从容施展,数年之后,必可一举攻入河北!”

    众人闻之,皆出言附和。曹操闭目沉思半晌后,从之!

    阳平关,唐军大营,马超半卧榻上,烦躁不已,寻思道:“关外的陷坑都填平了,按理曹操应该发兵来攻打关隘才是,怎么没动静呢?难道不怕我派骑兵出关日夜骚扰?真是奇了怪了。。。”

    正思虑间,亲军来报,言称魏军正分批退兵!

    马超闻报,一跃而起,愈发不明曹操用意,一时坐立不安,遂喝令再探。

    忽又有亲军来报,言称长安有书至。

    马超接过,拆视后,暗道:“诸葛亮果然有两把刷子,要是真偷袭上庸得手,曹操败定了,可是现在曹操退兵了啊!这让我怎么办才好?”一时间竟不知所措,继而大怒!抬脚踹翻案几,心下恨恨道:“我#¥*!管尼玛什么阴谋诡计,老子就死守阳平关,看你曹操能把老子怎么样!”发泄一通后,不觉又沮丧万分。。。

    丁禄见马超火冒三丈,顿觉莫名其妙,一时又不敢问询,遂俯身收拾。

    马超见之心烦,挥退丁禄等,吩咐无令不得入内!

    丁禄张口欲言,却见马超双手抱头,席地而卧,遂领众人出帐。。。

    马超不知如何是好,纠结半晌后,忖道:“曹操不是退兵吗?老子也退兵,就把汉中让给刘璋算了,等老子横刀打造出来,再一个一个收拾!”心下计较已定,遂修书一封,令李迪屯集铁料,马靖就屯兵青泥隘,无令不得妄动,然后遣亲军飞马送抵长安。

    数日后,魏军仍无攻关之意,马超拿捏不定,遂令聚众商议。

    少时,众人齐聚,见礼毕,马超正欲出言问询,忽细作来报,言称魏军大半退回汉水之畔,立营屯田,关外寨内只余八万余兵!

    李敢闻之,即出列请战!

    马超挥手喝退,转头暗忖道:“屯田好啊!等我打下汉中,正好耕种!”思及此,遂传令大军仍谨守关隘,不得妄动!

    赵云进言道:“曹操此举意在长久对峙,使唐公无暇攻打宛洛、青兖各地,鉴于此,末将请令出关袭扰!待其日久兵疲,再一举破之!”

    马超闻之,暗觉有理,正欲从之,忽又觉无甚必要,遂摇头道:“魏军立寨日久,墙高壕深,且寨内塔楼密布,扰之何益?不过徒耗马力耳!我军只需谨守阳平关,曹操便一筹不展!至于宛洛、青兖诸地,孤早已下令赵胜、俞山缓缓进兵,令庞德征发五万铁骑,成军即发兵!何言无暇顾及?”

    赵云见说,拱手入列。

    忽阎圃出言道:“圃请令前往剑阁,或可说服张任共攻曹操,还请唐公允准!”

    马超闻说,先是愕然,继而大笑道:“似吴懿、张任等,鼠辈耳!何足挂齿?孤迟早收而斩之!阎先生何必往说之?且日后治理汉中,尚需先生鼎力相助,岂能轻易涉险?”

    阎圃闻之,暗道:“向曾闻唐公英武盖世,睥睨天下,今闻其言,果如是!圃能跟随如此雄主,何其幸也?!”思及此,遂拱手道:“唐公切不可小视张任!其人谋勇兼备,驻守剑阁近十年,使张师君寸步难进,实非等闲之辈!”

    马超闻说,忽忆起一事,心道:“难道这个张任就是历史上射死庞统的那个张任?怪不得听着耳熟,前段时间没来得及深想,嗯。。。要是这样的话,这人还真不能小看!至于吴懿,后世游戏里面也有,应该也是个将才,不能大意啊。。。”盘算已定,遂令加派细作前往剑阁,务必探明蜀军虚实!然后转头谓阎圃道:“先生可知吴懿此人?比之张任若何?”

    阎圃略作沉思,答道:“吴懿字子远,兖州陈留郡人,因其父与刘焉交好,故举家入蜀,为人高亢劲烈,其妹乃刘璋兄刘瑁之妻也,故得任中郎将,位在张任之上,虽胆略有所不及,但仍不失为良将。”

    马超闻之,微微颔首道:“孤并非小觑吴懿、张任,实乃其主刘璋暗弱无能,多疑善变,此致败之道也!昔日袁本初百倍于刘璋,亦为曹操所灭,以此论之,其等实不足为虑!”

    阎圃闻说,拱手又欲出言,只听马超接着道:“眼下我军所患,曹操耳!故蜀中之事不必再言。孤欲坚守阳平关,以待时变,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见说,虽心有不甘,但并无良策,只得拱手应命。

    之后数日,阳平关内外一片宁静,两军皆坚守不出。

    剑阁,张任早已排下筵宴,闻知吴懿统兵已至,遂引刘璝等将出关相迎。

    少时,众人入座,吴懿引荐黄忠、魏延二将。

    张任即起身微微施礼,刘璝仅对魏延略微拱手,却对黄忠犹若未见。

    吴懿暗怒,又不便发作,遂取刘璋手书,遍视众将,开言道:“本将奉主公之令,统领剑阁、阆中人马,还望诸位鼎力相助!”

    张任等闻之,忙起身拱手道:“末将等愿尊将军之令!”

    吴懿见此,起身道:“既如此,诸将听令!”

    众人再度拱手,应声道:“末将在!”

    “阆中乃东川门户,不容有失!着张任为主将,泠苞、邓贤为副将,就领阆中兵马,谨守巴川、南江,若有魏军一卒过境,提头来见!”

    张任扬声领命!

    “广元县乃咽喉之地,东扼曹操,北拒马超,故有劳汉升老将军亲自镇守,魏延、刘璝为副将,本将再调兵两万,加之广元驻守兵马,着老将军一并统之,未知老将军意下如何?”

    黄忠闻令,奋然道:“末将接令!定保广元无虞!”

    众人见吴懿如此看重黄忠,尽皆讶然。忽刘璝大怒出列,出言道:“黄忠年老,恐不足为将!末将请令独守广元,尚有疏虞,以死谢罪!”

    吴懿闻言,强压怒意,沉声道:“汉升虽老,然有万夫不当之勇!且足智多谋,曾以万余兵力大破孙策数万大军!岂不足为将?”

    刘璝愤然道:“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还请将军另遣别将!”

    吴懿闻之,勃然大怒!喝道:“本将军令已下,抗令者斩!”言毕,即令左右拿下刘璝,推出斩之!

    张任急出列,拱手求情道:“将军息怒!眼下出兵在即,若斩大将,恐于军不利!且刘璝随末将镇守剑阁多年,颇有微功,还请将军从轻发落!”

    吴懿见说,乃戟指刘璝道:“若非张将军求免,定斩不饶!”

    然刘璝并不拜谢,恨声道:“末将只是不服黄忠老卒,并非有意抗令!”

    吴懿闻言,火冒三丈!正欲喝令亲军推出。忽一将出列,抗声道:“末将乃黄老将军部下,愿与刘将军帐前比试!”

    众人惊视之,但见其人面如重枣,目若朗星,乃魏延也!吴懿正怒火攻心,闻其言,遂大喝刘璝道:“你可敢接战?若胜即为广元主将!若败则杖责三十,前往江油镇守!”

    刘璝本为川中勇将,闻言愤然道:“有何不敢?!”

    魏延见此,即回身目视黄忠,眼含询问之意。

    黄忠老而弥坚,早已怒不可遏,只碍于初来乍到,不便发作而已,见魏延请战,遂微微颔首。

    魏延见之,纵身下堂,剑指刘璝,扬声道:“刘将军请!”

    刘璝见其无礼,不由大怒!遂掣剑扑击而上!

    魏延毫无惧色,挺剑相斗,约十合后,长剑遽然上撩,继而剑作刀势,力劈而下!大喝一声:“撒手!”

    刘璝猝不及防,长剑应声而飞,众将见之,尽皆大惊!

    魏延缓缓收剑,目视刘璝,轻蔑道:“汝非某家十合之敌,安敢小觑黄老将军?!”

    刘璝满面羞惭,自出帐领三十杖责,令亲军搀扶,前往江油去了。

    张任暗觉心惊,拱手道:“魏将军武艺超群,难怪力斩吴将潘璋!”

    魏延拱手还礼,摇头道:“某何足道哉?黄老将军于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

    众将闻言失惊,张任见黄忠须发皆白,暗忖道:“魏延未免言之太过,黄忠年老,岂能言勇?”思及此,遂拱手谓黄忠道:“敢问老将军高寿?”

    黄忠见问,岂能不明其意?遂强抑怒意,答道:“老夫六十有三,未知张将军何意?”

    张任闻言,微微摇头,愈加断定魏延所言不实,遂再次施礼,缓声道:“老将军年近七旬,竟依然如此壮猛,世所罕有,某诚为老将军贺!”

    黄忠闻言,怒极而笑,趋步下堂,取架上大刀,抡动如飞,又吐气开声,将两石之弓连拽折两张,弃之于地,顾谓张任道:“些许微末之技,恐难入张将军之眼!”

    张任骇然而惊,躬身赔罪道:“小子无礼,还请老将军勿怪!”心下却道:“黄汉升如此良将,竟只得任裨将之职,惜哉!”

    黄忠忙上前扶起,言道:“张将军位在忠之上,切不可多礼!”

    吴懿见状,大笑出言道:“诸将皆为使君效力,何分彼此?”言毕,即令族弟吴班代刘璝之职,然后邀众将入座聚饮,尽欢而散。

    次日,张任辞别吴懿,点齐亲军赶赴阆中。众将皆出关相送。

    约送出里许,张任拱手环施一礼,继而目视黄忠,拱手道:“广元本有万余兵丁,皆为精锐弓弩手,若用于陷阵,诚为可惜!还望黄老将军善用之!”

    黄忠闻言大喜,慨然拱手道:“还请张将军宽心,有此万余弩兵,忠定能固守广元!”

    张任见说,讶异道:“眼见老将军勇力无双,莫非犹擅箭技?”

    魏延大笑接口道:“张将军有所不知,老将军有百步穿杨之能!”

    张任平素自负箭法无双,闻此言,顿生较技之心,遂令亲军于百步外立靶,笑道:“任初通弓矢,还请老将军指教!”

    黄忠闻言,忙拱手道:“张将军神射,忠定然不及,故愿先射之,请张将军斧正!”

    说话间,亲军已立靶完毕,黄忠不等张任答话,即抽矢拈弓,连射三箭!

    张任极目望去,但见箭矢去若流星,一箭快似一箭,转眼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