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兵锋-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修见问,再施一礼,朗声道:“修所喜乃大王之所喜!”
曹仁等闻之,一头雾水,正欲发问时,但闻曹操仰天大笑,即令杨修收拾行装,即刻启程,赶赴庐江!
函谷关外,唐军大营,信使正回禀马超,细述关内见闻。
马超闻报,抬手挥退之,暗忖道:“还真被诸葛亮说中了,曹操把天子弄到洛阳来,就是给我设的路障,嘿嘿!我还真就不打洛阳了,但我派魏延打南阳,看你还有什么招?”思及此,即遣人飞奔武关,传令魏延伺机出击!
徐庶止之,拱手道:“主公,眼下武关魏军已近十数万,且文聘能攻善守,多谋能断,更兼于禁、程昱相助,实不宜轻易动兵,还请主公三思!”
马超闻之,暗忖道:“魏军兵多不假,但是魏延也有近八万人,其中还有两万唐刀兵,就算打不过魏兵,也不至于把武关给弄丢了吧?再说了,历史上魏延文武双全,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后,更是无视张飞,独自镇守汉中,使曹魏止步祁山,不是一般人能相提并论的!只不过刘备死得早,没人赏识魏延,只能跟着刘磐逃到永安,虽然与黄忠合力击退孙策,但因为官小,也没能出名,后来刘磐病死了,才被刘璋派到广元,再后来就归顺我了,一直没什么牛掰战绩,难怪孔明、徐庶都不放心,估计提拔他少将军衔,也有很多人不服吧,唉。。。魏延啊!历史上你带着乌合之众都能这么牛掰,现在我给你的可都是精兵强将,你可不能让我失望啊!”思及此,提笔俱书,唤亲军送往武关,然后转头谓徐庶道:“孤以为魏文长不输文聘!且我军精锐数倍魏军,元直无需多虑!”
徐庶见说默然,酝酿片刻后,复出言道:“主公,眼下曹、孙已然结盟,如此孙策必撤淮扬之兵,进屯南郡,继而攻取西川!届时夏侯惇、曹休大军亦必然北进!加之张辽、臧霸所部,拢共不下二十万大军!更兼陆逊全据河水,只恐河北庞将军寡不敌众,主公应早作筹谋!”
马超然其言,略作思忖后,沉吟道:“元直所言在理,如今曹操已退回函谷关,想必轻易不敢动兵,留俞山、马岱、赵胜三将屯兵对峙即可。武关有魏延镇守,料无大碍。至于河北防务,便有劳元直亲往,就任军师之职,元直意下如何?”
徐庶拱手应命,却踟蹰言道:“主公,河北、河东诸地皆固若金汤,然庶委实忧心武关,还请主公收回成命,坚守为上!”
马超闻说,愕然忖道:“还真是有眼不识金镶玉啊!历史上魏延堪称蜀汉中后期第一将!怎么可能连个武关都守不住?”思及此,遂挥手道:“青泥隘尚有庞会所部万余人,庐氏亦有马岱铁骑两万,即便武关有失,文聘亦不得寸进!元直宽心便是!”言毕,即俱书付徐庶,令其统兵三千,前往神兵城搬运唐刀等军械,赶赴河北。
徐庶领命,拱手辞出。
马超复又沉思半晌,见并无遗漏之处,遂传令俞山拒寨坚守,再令李敢、丁禄各领本部,明日一早,拔营回返长安。
次日午时左近,大军行至神兵城,马超忽忆起一事,就令李敢统军立营城外,却引丁禄并十余亲军进城。
马靖闻报,忙领马远、马秋出城跪迎,就禀报城内诸事。
马超微微颔首,鞭梢轻扬,令其等起身,问之道:“烈公何在?”
马远见问,上前一步,答道:“烈公现于匠事房,还请父亲移步!”
马超闻之,即下马,随马远入内。
马靖见之,即令马秋领人看顾马匹,转身紧随其父。
綦毋烈闻讯,即放下手中活计,奔出匠事房,下拜跪迎。
马超见之,忙疾奔上前,将之扶起,言道:“烈公有大功于孤,无须行此大礼!”
綦毋烈感激不已,颤声道:“唐公恩义,烈纵死难报!然烈至今仍未炼出唐公所言之精钢,实有负重托,还请唐公降罪!”言毕,又欲下拜。
马超一把扯住,笑道:“烈公言重了,孤今日正是为此事而来!”
綦毋烈闻言大喜!连声问道:“还请唐公赐教!”
马超就席地而坐,沉吟道:“烈公以环首刀为胚,灌浇生铁汁,再重新打制成型,虽便利,但工序繁复,且于铁料有所靡费。眼下诸地大军皆已配备唐刀,库存亦足敷使用,烈公不如暂且停工,精算生熟铁之配伍,以期一次成型,打磨开锋即可使用!烈公可有成算?”
綦毋烈稍作思忖,拱手道:“现今炉温足可融化熟铁,当可一试,还请唐公稍待!”言毕,即转身飞奔而去。
丁禄见此,怪之,便欲追上呵斥!
马超止之,微笑道:“烈公等醉心匠事,乃国之基石也!何须计较俗礼?”言毕,即令丁禄、马远前往匠事房协助,嘱咐道:“但有所需,即刻奉上!”
二人领命自去。
马超又屏退左右,唤马靖近前,柔声道:“我儿近日驻守神兵城,可有烦累之感?”
马靖几时见过其父温声细语?见问,不由手足无措,叩首道:“为父亲分忧,乃孩儿本分也!不敢言累!”
马超见此,喟然长叹,自思道:“看来还是有隔阂啊!难道是我平时太严厉了,这孩子压力太大?”念及此,伸手拉起马靖,愈发和颜悦色道:“你我父子,且此地并无外人,何须多礼?”
马靖心下一暖,继而肃容道:“父亲曾言,居家为父子,受事即君臣,如今孩儿重任在身,不敢逾礼!且孩儿身为兄长,自当以身作则!”
马超闻之,没来由一阵烦躁,暗骂一句狗屁不通后,伸手抚其肩,语重心长道:“为父虽身居高位,仍不过一家之长,所重者唯亲情耳!靖儿若诚惶诚恐,唯唯诺诺,与众文武何异?你我父子之情何在?”
马靖见说,涕泣连声道:“孩儿知错!”
马超微微一笑,抬手为其拭去眼泪,复转正色道:“所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何谓为己?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随、友朋有信者也!望我儿不以长子为负累,但善为己身可矣。”
马靖闻之,连连点头,握马超之手道:“孩儿受教!”
马超见此,心下大慰,暗道:“看来孔孟学说也不是一无是处,以后还是得跟着蔡琰潜心研读才是。”思及此,又唤马远、马秋入见,嘘寒问暖,笑语宴宴,父子四人其乐融融,再无隔阂!
是夜,马超大醉,宿于神兵城。。。
却说杨修一路急赶,耗时月余,终于抵达庐江。
时孙策刚接张昭书信,览毕,先是哂笑连声,以为夸大唐军战力,然于禁失却汉中又事实俱在,遂心下犹疑不决,忽闻杨修至,即唤入,不等其施礼,便问之道:“唐军果然精锐若斯否?”
杨修见孙策如此急不可耐,讶异之余,心下难免暗生轻视之意,见问,遂拱手答道:“非是唐军精锐,但兵甲犀利耳!”言毕,即令左右呈上唐刀。
孙策闻之,暗自皱眉,遂起身下堂,亲自验试之,果锋利非常,不由大惊!急令亲军寻工匠依样打制。
杨修见此,暗自摇头,拱手道:“魏王亦曾遣良匠仿制,然徒具其形而已,并无大用。”
孙策不信,吩咐亲军去讫,回身道:“若马超所部皆配此刀,万难抵敌矣!故敢问先生,眼下函谷战事若何?”
杨修答道:“唐军兵甲虽利,然若拒坚城而守,不足惧也!故魏王现退守函谷关,别有良图。”
孙策见说,略作思忖,问道:“然先生此来只为献刀否?”
杨修灿然一笑,遂将曹操和亲之意以及劝孙策移兵江陵之事细述一遍。
孙策闻之,双眼微眯,不悦道:“若孤移兵西进,魏王独力能挡唐军否?”
杨修大笑言道:“若非魏王雄踞中原,吴王岂得安生?眼下马超已得汉中,不日将挥军入蜀,届时吴王水军无用矣!”
孙策闻言,勃然大怒!众将亦皆面带愤恨之色!
鲁肃见此,大急!忙出列接话道:“先生言之有理!大王可从之!”
杨修闻言,即接话道:“若吴王采用此计,非但中原稳若泰山,便是荆扬亦固若金汤矣!”
孙策闻说色变,忽拍案而起,瞋目切齿道:“若非伯言巡河拒守,河南早已尽归马超!若非公瑾兵临汉水,于禁十万大军已然灰飞烟灭!如今势穷请援,竟发狂妄之词!蔑视孤甚矣!”言毕,即喝令左右,拿下杨修,推出斩之!
鲁肃忙下拜叩首,膝行至孙策面前,拱手道:“大王息怒!此人乃太尉杨彪之子,世代簪缨,望重海内,深得魏王赏识!今大王欲与其结盟,若斩此人,事不谐矣!还请大王三思!”
孙策虽怒,但亦知鲁肃所言非虚,遂扯起鲁肃,戟指杨修道:“若非子敬告免,定斩汝首!”
杨修心惊不已,忙拱手谢过。
但闻孙策接着道:“魏王所请和亲之事,孤自无不允之理,汝这便回复魏王,孤不日将起兵西进,还请魏王固守中原!”言毕,转身拂袖而去。
众将亦冷哼出帐!杨修见此,羞惭满面。
鲁肃忙上前搭话,送其出营,拱手道:“我主性刚,还请先生海涵,望此去善言答复魏王,自此魏、吴互为唇齿,同荣共辱!”
杨修一揖到地,谢过鲁肃后,引从人狼狈而去。
鲁肃待其走远,急回营求见孙策。
孙策余怒未消,恨声道:“曹孟德有求于我!即便斩却此人,量与结盟无碍!”
鲁肃诺诺连声,拱手出言道:“恕肃直言,马孟起兵锋之锐实非主公独力能敌,虽公瑾、伯言临水拒之,但绝非长久之计!眼下马超已得汉中,必起意西川,若下,只恐荆州难保,还请主公作速起兵!”
孙策略作沉吟,然其言,遂令朱治留守庐江,程普统兵一万镇守寿春,再遣太史慈领军先行,于江陵整军以待!然后传令大军拔营,三日后即起兵西向!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1章 黄汉升轻取葭萌
(全本小说网,。)
汉中,葭萌关外,黄忠立营已毕,即修书一封,遣亲军入关劝降。
杨恒进言道:“黄权既然胆敢趁虚袭取葭萌关,岂能轻易归降?末将窃以为老将军此举无用,不如直接发兵攻打!”
黄忠见说,微微摇头,捋须道:“昔日唐公曾于广元大破吴懿,黄权岂能不知?之所以趁虚取葭萌者,欲拒险关坚守耳!故本将遣使入关劝之,若能不动刀兵,士卒即可免攻城之苦。若其不从,再攻之不迟!”
杨恒然之,遂出帐排布探马,巡视诸营。。。
葭萌关,黄权手扶女墙,双目微闭,不知所思何事,吴懿等将立于其后。
良久后,黄权回身谓众将道:“黄忠领军数万,离关五里立营,诸位可有计破之?”
张嶷应声道:“末将请令夜袭!”张翼见说,亦出言附和!
吴懿闻之,忙出言道:“黄忠勇谋兼备,既然离关五里立营,必有万全准备,若夜袭,恐为所擒!”
张嶷见说,思之亦然,即缄口不言。
黄权见此,叹声道:“莫非我军只能拒关而守?”
吴懿闻说,心下一横,出言道:“将军!前日于禁十万大军,亦拒坚城而守,然却大败而逃,眼下我军不足五万,只恐拒守亦非良策。”
张翼闻之,抗声道:“南郑之失,乃夏侯尚中计所致,加之唐军铁骑尾随追击,于禁不及入城,故而退守城固,眼下我军虽只五万,但皆为弓弩兵,且拒葭萌关,唐军即便悍勇十倍,岂不惧箭矢焉?”
吴懿见说,竟无言以对,心下暗道:“张翼此言虽不无道理,但唐军兵威赫赫,所倚仗者,岂只骑兵之利邪?然黄公衡从未与唐军对阵,并不知晓唐军之锐,我若继续出言,必为其所恶。。。”一时间,吴懿愁肠百结,不知如何是好,正思量时,忽见一将飞奔而来,拱手谓黄权道:“将军!唐将黄忠遣人求见!”
黄权闻报,暗觉讶异,顾谓吴懿道:“黄忠曾为子远所部,想必子远深明其性,可知其为何遣人求见?”
吴懿乍闻黄忠遣人入关,不由心下一突,见来人却欲求见黄权,顿觉庆幸,暗松一口气后,拱手答道:“末将亦不知晓,将军何不唤入问之?”
黄权闻说,遂转身下城,令将来人唤至中军帐,问之道:“你乃何人?见本将所为何事?”
来人略施一礼,拱手道:“某乃黄老将军帐下亲军,入关求见只为信使之事!”言毕,呈上黄忠书信。
黄权接过,拆视之,其书略曰:“蜀中积弊,主弱臣强,内不得民心归附,外不修兵甲戈矛,虽有大军十数万,亦难敌唐公一旅之师!今将军趁于禁败走之机,聚兵葭萌关,所依仗者不过险关之固、箭矢之利耳!然以忠观之,葭萌关就与平地无异,雍凉悍卒闻鼓可下!眼下之所以勒兵不攻,只因忠本为川中旧将,实不忍与诸公兵戎相见,还请诸公思之,慎之,退之。。。”黄权览毕,勃然大怒!喝令将来人推出斩之!
吴懿见此大惊!疾步上前拦住,惶急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黄权闻之,即掷书于地,怒声道:“黄忠欺我太甚!”
张嶷忙俯身拾起,众将亦上前围观,看毕,除吴懿所部外,尽皆大怒!纷纷请令开关决战!
黄权见之,拍案而起,即喝斩来人,令张嶷出关列阵,以试探唐军虚实!
但见吴懿越众而出,就跪立帐中,凄声道:“黄忠来书虽言辞狂妄,但所言皆为实情!末将昔日镇守广元时,曾与唐军一战,彼等不过铁骑三千,便击溃末将数万大军,其兵锋之锐,绝非我军能敌!”言毕,膝行向前几步,指来人道:“唐军素来视同袍如骨肉,将军若斩此人,异日葭萌关恐寸草不生矣!”
话音一落,张嶷愤然道:“广元之败,乃吴将军驱步军与骑兵野战所致!然眼下我军拒险关而守,莫非唐军铁骑肋生双翅,飞上城墙乎?”
吴懿回望张嶷一眼,复又谓黄权道:“张将军所言不无道理,然绝不可斩使!还请将军三思!”言毕,再次叩首!
黄权本非易怒之人,此时虽仍脸色铁青,但已恢复冷静,暗忖道:“吴子远为将日久,为人高亢劲烈,绝非怯懦之辈!前日本将提议趁虚攻取葭萌关时,其便出言劝阻,今日闻知唐军攻关,更是神色恓惶,莫非唐军皆为神兵天将乎?”思及此,遂令吴懿起身,问之道:“若依子远之见,该当如何?”
吴懿见问,不假思索道:“葭萌关乃汉中咽喉,然却为我军占据,唐军如鲠在喉,岂能善罢甘休?故以末将之见,不如退守剑阁为上!”
黄权闻之,皱眉道:“若黄忠继续挥军剑阁,莫非本将再退往梓潼乎?”
吴懿摇头道:“将军,眼下唐军新得南郑,大军必然追击于禁,安有余暇他顾?为今之计,当依唐军之法裁汰老弱,精炼大军,再倚仗剑阁雄关,或可坚守不败!”
黄权未及出言,张翼已大怒出列,抗声道:“唐军亦人也!何足深惧?若依吴将军之言,何异于按兵束甲,不战而降?!”
吴懿长叹一声,并不作答。
黄权见此,稍作思忖,即令散帐,吩咐众将整军备战,严防唐军夜袭,却独留吴懿。
少时,众将散去,黄权挥退左右,起身踱至帐下,缓声道:“马孟起自起兵以来,之所以战无不胜,所依赖者,精兵强将也!本将早已起意效之,然成都诸公竟无一人附议!便是主公,亦怀疑贰之见。本将虽忧心忡忡,奈何无计可施。。。”言及此,感慨片刻,接着道:“然子远所言,亦未免有所夸大,试想我军拒关而守,届时只需万箭齐发,唐军虽勇,但安能寸进?”
吴懿暗叹一声,沉吟道:“将军之言是矣!然不知为何,末将总觉葭萌关不足拒守,故建言退往剑阁。一者,唐军若据葭萌,便无后顾之忧,即可全力追击于禁,继而进兵宛洛,与曹操决战中原,则暂无余暇攻略川中。再者,剑阁之雄远胜葭萌关,或可倚为屏障。”
黄权闻之,微微点头。
只听吴懿接着道:“至于仿效唐军练兵之法,只恐难见成效,只因仅伤亡抚恤一条,主公便万难首肯,何谈立祠祭祀?末将以为,唐军战力半数皆来自于此,再有三分出自军政分治,操练之功只占两分耳!将军以为如何?”
黄权闻言,连声感叹,许久不发一语。。。
吴懿默然半晌后,上前数步,低声言道:“主公之才远逊马孟起,只恐。。。无力回天!”
黄权见说一惊!却并未动怒,凝视吴懿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我等为将者,但奋死一战而已,至于后事如何,听天由命便是。。。”言毕,即令释还唐军信使。
次日,黄忠亲领大军,于葭萌关百步外列阵。杨恒即上前请令!
黄忠微微摇头,随手指一曲长,下令道:“突至关墙,即退回大阵!”
那曲长闻令,先是一喜,继而一怔,心道:“何不就势破关?”然黄忠军令已下,遂不敢多言,即领本部千人列阵而进!
左近杨恒不解道:“将军!葭萌关不过贾逵、杜袭之辈草草筑就,墙高不过四五丈耳,一鼓可下!何须试探?”
黄忠转目视之,笑而不语。
葭萌关上,黄权领众将肃然而立,放眼望去,数万唐军步兵阵列森严,左右两翼各有数千铁骑,亦纹丝不动,诺大军阵,除却偶有战马嘶鸣,竟鸦雀无声!张嶷本欲领兵出关,一试唐军深浅,见此,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喟然道:“今日方知唐军之精锐,吴将军所言不虚也!”
张翼却犹自不服,冷哼道:“不过队列整肃而已,何足为奇?”
张嶷侧目视之,言道:“唐军列阵关前已逾两刻钟,伯恭曾见一人稍动否?!”
张翼轻嗤一声,道:“其等尚在百步开外,即便静立至明日,又能如何?”
黄权见二人争论,扭身瞪视其等一眼,继而回身谓吴懿道:“唐军虽列阵关前,然却并未见云梯、撞木,莫非虚张声势乎?”
吴懿见问,亦不明所以,正皱眉思忖时,忽闻唐军阵前鼓声大起!约千余兵卒列阵缓步推进,虽未呐喊冲杀,然行进间犹如一体,望之气势滔天!
黄权见之,以手拍击女墙,大喝道:“弓兵后退三步,取箭!”
众将闻令,疾奔军前传令。
黄权微微探身,双目紧盯唐军前列。
眼见唐军距关墙已不足五十步,且开始加速,渐成冲锋之势!张翼暗急,小声提醒道:“将军,敌军已进入我军抛射射程!”
但见黄权纹丝不动,竟犹若未闻,比及唐军进至三十步左近时,忽怒喝一声:“放箭!”
霎时间,城头箭矢如云腾起,瞬间又如雨落下!
但见唐军仅只缩颈弯腰而已,阵型却丝毫不乱,箭矢击中钢甲,纷纷弹落。唐军脚下不停,绕过不慎手足中箭之同袍,飞奔至城下,忽又反身回奔,扯扶伤者退回本阵,竟似无一人战死。
关上众将先是莫名其妙,继而骇然色变!张嶷嗔目结舌,手指关下唐军,却一时失声!
黄权与吴懿对视一眼后,长叹一声,颓然下令道:“全军拔营,退往剑阁,限时午时之前!”
张翼闻令,奋然道:“将军!唐军不过依仗铠甲而已,若攻城,未必可下!末将请令守关,与唐军决一死战!”
黄权见说,正欲出言喝退,张嶷已然出列,拱手道:“将军,唐军战力超卓,又有铠甲防护,实不可正面对敌,故退兵剑阁乃良策也!然若黄忠趁势驱铁骑追击,如之奈何?故末将请领一军伏于关内五十里,以保大军后路!”
吴懿闻之,即出言道:“伯岐言之有理,将军可从之!”
黄权思之亦无不可,遂从其言。
关外,军司马上报战损道:“将军,方才一阵,我军伤两百余人,皆为腿臂,手足中箭,并无大碍。”
黄忠闻报,仍立马阵前,遥望关上,不发一语。
杨恒听闻竟有数百军卒中箭,早已大怒,遂打马上前,拱手谓黄忠道:“将军!我军列阵关前已逾一个时辰,关上蜀兵却仍无退意!待末将亲领本部三千锐卒攻之,破之易耳!何须如此麻烦?”
黄忠闻言,回身笑问道:“破关之后,致远所部能战者尚有几何?”
杨恒奋然道:“葭萌墙高不及五丈,加之蜀兵皆为乌合之众,末将以为,战死者定不过百!”
黄忠见说,捋须道:“然若依本将之计,或可不损一兵一卒!”
杨恒闻之,愕然道:“未知将军何计?”
黄忠示意其近前,低声道:“唐公昔日曾跃马广元,数千铁骑大破川兵数万,生擒吴懿、吴班等一干蜀将,后又释之,其等未必记念唐公恩德,然却必慑服于我军兵威!如今吴懿恰在关内,老夫先遣人致书,震慑其心,再令锐士突前,耀我兵甲,彼等安能不退?”
杨恒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