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兵锋-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开思之,亦觉应无大碍,遂缄口不语。

    马超又问李迪粮草人口诸事。

    李迪轻咳一声,答道:“主公治下人口繁茂,已逾千万之数,至于粮草,各仓皆满,余粮已尽数调往辽东、辽南,已备主公移民支用。”

    马超大觉满意,沉吟道:“既如此,叔明可先着手迁移京兆、扶风百姓,前往汉水北岸定居屯种。至于辽南,待幽冀繁盛后,迁之不迟。”

    李迪正欲领命,忽诸葛亮出言道:“主公,眼下吴军拒守汉水,若移民耕种,岂非暗助周瑜?”

    马超闻言醒悟,拍案怒道:“吴兵水军着实可恶!孤誓灭之!”遂罢移民汉水之议,改为迁往南郑诸地。

    几人又谈论片刻后,马超便出言留饭。用罢,李开等告辞而去,马超自回公府后院不提。。。

    神兵城,匠事房,綦毋烈正全神贯注,逐两增添生熟铁,马远聚精会神,提笔记下配伍比例。

    忽马秋奔入,就问马远道:“敢问兄长,小弟之双铁锤何在?”

    马远见问,不由抚额道:“双铁锤之说乃父亲哄逗祺妹之笑语,秋弟岂能当真?再者,单柄锤便重四百斤,你让为兄如何打制?”

    马秋闻言,不悦道:“不干父亲之事,小弟忽偏爱使锤而已,四百斤太重,小弟年幼,恐抡使不动,五十斤上下即可,有劳兄长先铸右手锤,待小弟习练精熟后,再铸左手锤不迟!”

    马远无奈,寻思左右无事,便向綦毋烈告罪一声,领马秋直奔铁料房,忽暗忖道:“锤首用生铁可矣,然锤柄非得精钢不可,何不待至晚间,烈公歇息后,就用其冶炉打制?”计较已定,即取铁料,令马秋扛抬之,谓之道:“秋弟先随为兄回房歇息,晚间再寻机打制!如何?”

    马秋大喜从之。

    是夜,兄弟二人戌时未至,便蹲坐匠事房内,然眼见亥时将过,綦毋烈竟仍无歇息之意,马秋性急,频频催促。

    马远亦觉不耐,上前轻声道:“烈师乃神兵城支柱,切勿操劳过度,眼见将近子时,不如将剩余活计交予小子。”

    綦毋烈闻之,亦无不可,遂手指水漏,嘱咐道:“炉内尚有铁汁,待水漏尽时,取出灌入刀范内,淬火即可,明日老夫自来验试。”

    马远闻言暗喜,忙不迭应下。

    綦毋烈又叮嘱几句后,即回房歇息去了。

    马秋见其走远后,即将铁料扛至炉边,催促道:“烈公已远去,远哥快些动手!”

    马远笑道:“铁范尚未锤制,秋弟稍安勿躁!”言毕,即取熟铁十余斤,卖力锤打,却吩咐马秋看顾水漏,叮嘱道:“水漏尽时,务必告知为兄,不可儿戏!”言毕,自顾自忙活去了。

    马秋应诺,随手拿起零散物件玩耍,不时回头观看水漏,然毕竟乃十岁孩童,冶铁又实非所好,故未及一刻钟,便觉索然无味,遂信步走动,忽见淬火用水池内似有白烟升腾,即凑近细观,见池底隐有数口刀胚,不由顽心大起,回身看马远一眼,便欲俯身捞起把玩,忽又见左近立有一缸,半人高上下,但粗如磨盘,遂抵近查看,却见缸内并非清水,乃呈灰白粘稠状,不知何物?顿生好奇之心,正欲取铁钎搅拌时,便闻马远一声大喝!

    原来马秋只顾玩耍,不知觉,水漏已尽矣!

    但见马远满脸愠色,开炉钳出铁汁,灌入刀范后,怒斥马秋几句,便欲取刀淬火。

    马秋情知犯错,见此,忙上前作揖赔礼道:“兄长息怒!淬火之事,小弟愿代劳!”

    马远闻之,寻思淬火并非难事,遂指水池道:“就将刀胚丢入池内即可!”言毕,即回身打制锤范去了。

    马秋即取铁钳夹起已成型之刀胚,小心翼翼放入水池内,但见“滋噗”有声,白烟升腾。马秋大觉有趣,忽鬼使神差,竟钳出刀胚,投入方才所见之大缸内,顿时浓烟升腾,呛入心肺,马秋忙丢掉刀胚,弯腰咳嗽不止,瞬间泪流满面!

    马远见之大惊,急抢上前去,扯过马秋,厉声喝问道:“秋弟无恙否?浓烟起自何处?”

    马秋见问,又是一通咳嗽后,嗫嚅道:“方才小弟将刀胚投入。。。投入那缸内,不想便起浓烟。小弟顽劣,还请兄长责罚!”

    马远闻言,一把推开马秋,急取铁钳夹起刀胚,伸手试之,已冷却矣!顿时勃然大怒道:“此缸内乃油脂也,用作擦拭刀范,岂能用于淬火?!”言毕,作势欲打。

    马秋大惧,忙上前拉住马远手臂,讨饶不止。

    马远见此,心下一软,又训斥几句后,令其不得乱动,复回身打制铁锤。

    直至鸡鸣时分,铁锤方才造就,马秋大喜接过,道声谢后,提锤便奔校场去了。

    马远微微一笑,顿生疲累之感,遂径自回房歇息不提。。。

    次日,巳时未至,马远睡意正酣,忽闻一声炸雷般大喝:“醒来!”

    马远一个激灵,翻身坐起,揉眼定睛看时,但见綦毋烈须发戟张,立于榻前。顿时心下一咯噔,忙起身下榻,拱手小心道:“未知烈师何事相唤?”却暗自嘀咕道:“莫非昨夜秋弟惹下甚祸事?”

    不想綦毋烈仰天大笑,忽下拜道:“二公子天纵之才,烈特来讨教筑就神兵之法,还请二公子见告!”

    马远闻言莫名其妙,忙扶起綦毋烈,愕然道:“未知烈师何意?”

    綦毋烈见问,以为马远不愿相告,遂暗叹一声,将事情始末细述一遍。

    原来,綦毋烈用罢早饭,便入匠事房验试昨日所铸之刀胚,忽见一刀竟微泛灰白,不由暗觉讶异,即令取出试之。不想,左近匠人以唐刀连续劈砍十数刀,此刀胚竟仍未断裂!綦毋烈大喜过望,就问何人所制?众匠皆懵然摇头。忽忆起此乃昨夜马远代为淬火之刀胚,便疾奔问询。

    马远听罢,亦惊喜莫名,请綦毋烈回匠事房稍待,自往寻马秋去了。

    少时,兄弟二人奔入匠事房。

    綦毋烈即扯住马秋,问道:“敢问此刀果为三公子所制乎?”

    马秋见问,愕然相顾,满面茫然,竟不知所云。

    马远见之,忽灵光一现,就令马秋依昨夜淬火之法,演示一遍。

    綦毋烈见说,即开炉取铁汁灌入刀范,示意马秋淬火。

    马秋回看马远一眼,遂挠头上前,取刀范放入水池,白烟起时,再取出,投入油脂缸内,即飞身跃开,嘴里不忘大呼道:“诸位闪开!”

    众匠人莫名其妙,一时呆立不动,忽见缸内浓烟冲天腾起,众匠闪避不及,连綦毋烈在内,皆被熏呛个正着,一时间咳嗽声响成一片,众皆泪流满面!

    但闻马秋憨笑道:“小子好意提醒诸位,何相疑焉?”

    马远强忍笑意,上前扶起綦毋烈等匠人,赔礼道:“秋弟顽劣,还请诸位勿怪!”

    綦毋烈重咳几声,示意无妨,竟不顾烟熏,挥袖上前,自缸内取出刀胚,就取唐刀亲自验试。大力劈砍三十余刀后,俯身拾起刀胚,仔细观瞧,轻抚间如视珍宝。。。良久后,忽仰天大笑,上前一把揽过马秋,激动道:“三公子天赋异禀,兼且力大,正合从事冶铁!老夫请收为弟子,定倾囊相授!”

    马秋闻言大惊!忙手指马远,急声道:“远哥醉心匠事,烈公收之即可!小子不喜冶铁,还请勿怪!”言毕,挣脱綦毋烈双臂,转身飞奔而去!

    綦毋烈长叹一声,喟然道:“三公子聪敏爽直,力大无穷,却不事冶铁,偏好为武夫,惜哉!”

    众匠闻之,亦面现惋惜之色。马远见此,忍俊不禁,大笑出声。

    綦毋烈怒视其一眼,斥之道:“为师肺腑之言,有何可笑?”言毕,即令马远取纸笔,欲修书上呈马超,求收马秋为徒。

    马远强忍笑意,不敢违逆师命,奉上纸笔,待綦毋烈书就,即取书转身往寻马靖,就告之此事,笑问道:“不知父亲见烈师书信后,作何区处?”

    马靖亦觉开怀,捶案大笑不止。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164章 贾诩献计谋辽东

    (全本小说网,。)

    函谷关,曹操闻知孙策已领军西进江陵,大喜!遂留曹仁统兵十万,镇守函谷关,自领大军回返,令夏侯惇、曹休尽起徐、豫大军赶往陈留汇合。

    曹仁进言道:“大王,现今陛下驻跸洛阳,函谷关何须十万大军镇守?以末将之见,不如驱大兵攻打河北,留末将五万兵力足矣!”

    曹操闻之,双眼微眯,摇头道:“马孟起狼子野心,若假托救驾,攻入河洛,届时非但洛阳不保,恐许都亦危矣!子孝岂能轻忽?”

    曹仁见说,拱手拜服。

    月余后,夏侯惇等将统兵赶至陈留,曹操即令升帐,聚众商议进击河北之计。

    众人闻之,纷纷进言,或力主分兵同时进击,或献计聚兵一处,雷霆攻之,一时争论不下。忽刘晔出言道:“大王,唐军兵甲占优,战力本就倍于我军,且有骑兵数万,加之一人双马,故无论分兵进击抑或合兵攻打,均难以取胜,既如此,何不仿效新丰之战,再用声东击西之计?”

    曹操闻言,略作沉吟,点头道:“子扬此论大善!”言毕,不理众将问询,即喝令散帐,却留贾诩、刘晔等谋士详议此计。

    待众将走远,曹操捋须道:“子扬所言莫非奇袭河东?”

    刘晔拱手答道:“然也!大王可先遣臧霸就于高唐登陆,攻打平原,同时令张辽击黎阳,乐进攻河内,使庞德、候选等辈分身乏术!待战至酣时,大王却统大军直取河东!守将张郃本为大王旧将,或可说降之,如若不能,其所部不过三万兵马,岂能挡我十余万大军?!”

    曹操闻之,闭目沉思不语,良久后,抬眼目视贾诩,问之道:“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见问,缓步出列,拱手道:“大王,诩以为,此计虽可行,但恐非上策。因河东张郃所部,虽只三万军卒,然依照唐军战力,足以拒守大阳县,且新丰尚有梁方数万大军,若闻讯,必遣军来援!如此一来,旷日持久,只怕我军粮草不敷支用。”

    曹操微微颔首,沉声道:“然则依文和之见,该当如何?”

    贾诩略作忖度,阴声言道:“大王,眼下即将入冬,不利征战,应先致书孙策,请其自建业调派船队工匠,走海路直抵青州,寻临海之地,筑港造船。大王亦统大军开往青州,沿路却遣将领军。。。囤粮!然后驻兵琅琊郡,待来年开春,就于青州出兵,直抵辽东!”

    曹操闻计,拍案而起,赞道:“文和妙计!马孟起纵有通天之谋,又岂能料到此!”言毕,即提笔修书,遣快马飞奔江陵!

    忽杨修进言道:“大王,孙策骄矜,恐未必见允,且江陵距此数千里之遥,往来极其不便,鉴于此,何不就请陆逊调所部工匠前往青州?”

    话音刚落,贾诩忙拱手道:“大王,德祖此计大妙!”

    曹操稍作思忖,即明其意,抚掌大笑道:“德祖机敏百出,诸公不及也!”

    杨修微笑拱手,连声逊谢。

    曹操就令杨修即刻赶往官渡,面见陆逊,就议此事。

    数日后,杨修抵达官渡,道明来意后,陆逊请其入偏帐少歇,就聚将商议道:“曹操拟跨海击辽东之计,请本将调派船匠水军,前往琅琊筑港造船,本将欲应之,诸位以为如何?”

    徐盛应声出列,拱手道:“无有大王令谕,将军切不可轻动!”

    丁奉闻之,亦出言附和。

    陆逊微微摇头道:“大王远在江陵,信使来回恐需数月之久,岂非贻误战机?不如先调派船匠予曹操,再上书大王。”

    徐盛道:“若如此,只恐大王见疑。。。”

    陆逊闻言颔首,长叹道:“曹操正是此意,然若不从,马超何日可破?眼下雍、凉繁盛远胜中原,幽、冀亦日渐富足,加之马孟起雄兵数十万,兵甲铁骑无敌天下!假以时日,只恐江北再无我等立身之地矣!故本将以为,两害相权取其轻,至于大王,自有本将修书请罪!”

    二将然其言,拱手道:“将军所言在理,末将等亦愿署名!”

    陆逊闻之,断然道:“不可,若二位署名反为不美!”

    二将思之,遂明其意,丁奉锵然道:“既如此,末将请令前往琅琊郡!”

    陆逊略作思忖,允之,嘱咐道:“承渊此去,只督造楼船,操练水手即可,余皆无需理会,切记不可领军出港,更不可随军攻打辽东!”

    丁奉拱手应诺。

    陆逊复又长叹一声,沉吟道:“天佑大王早日克定西川,否则。。。非但此计无用,我等恐亦难回江东矣!”

    徐盛闻说,讶然道:“将军此言何意?”

    陆逊见问,面带苦色,叹道:“宛洛看似稳固,实不过仰仗陛下余威,若大王攻取西川,凭险拒守,则奇袭辽东之计可行。若西川为马超所得,只恐宛洛顷刻不保,中原亦危在旦夕,何谈跨海击敌?我等又如何退回江东?”

    丁奉不解道:“即便如此,我等亦可顺河水东进,循海路回江东!”

    陆逊反问道:“迢迢数千里,我大军三万,饮水、粮秣何来?!”

    丁奉闻言默然。却听徐盛出言道:“刘璋暗弱,末将以为,大王取西川易如反掌,将军无需多虑!”

    陆逊闻之,顿足道:“若大王亦如此忖度刘璋,大事休矣!只因刘璋虽暗弱,然蜀中多有英杰,且永安城南连巫峡、北接荆山,乃入川门户,易守难攻,更兼即将入冬,天寒地冻,大军行进宿营皆倍加艰难,岂如文向所言般,轻易可下?”言毕,似不愿多言,就令丁奉领船匠并水军三千,前往陈留听令,徐盛则领战船沿河巡哨。

    二将见此,互视一眼,即拱手辞出。

    数日后,丁奉领军抵达陈留,曹操大喜!即令大军拔营,直奔青州。

    又十余日,大军抵达商丘,曹操传令立营,唤曹彰、许褚入见,吩咐道:“你二人领五千骑兵,先往谯县征粮,凡士族官宦,皆按族谱丁口,预留来年五月之粮,余皆充归军用!”

    曹彰闻令大惊!进言道:“父亲不可,谯县乃我曹氏祖居之地,且众将之中。。。”

    话未说完,曹操即出言喝断:“众文武自有俸禄养家,屯粮何益?意欲谋反乎!子文若碍于脸面,孤便另遣别将!”

    曹彰闻言,奋然拱手道:“父亲宽心,孩儿定不负所托!”

    曹操微微颔首,又厉声嘱咐道:“无论何人,但有抗拒征粮或私藏者,斩!掳掠百姓者,斩!作奸转移屯粮者,夷其三族!”

    曹彰、许褚心下暗凛,肃容应命!

    不数日,曹彰便赶至谯县,出示曹操令谕后,莫敢不从!就先征自家之粮。曹氏本为夏侯氏所出,故亦少有抗拒者,其余大家小族自然遵命而行。然囤粮稀少,拢共竟不足千石。

    曹彰见此,暗疑其父之令,谓许褚道:“似我等官宦,家中存粮尚如此稀少,遑论别郡小族?”

    许褚闻之,瓮声道:“既然大王有令,但依令而行即可,公子何必多心?”

    曹彰然之,遂辞别宗族,引大军直奔细阳县。

    令谕一出,各乡绅大恐,纷纷奉上族谱,伏地求恳,以期多留粮米,预备来年春耕。

    忽一人排众而出,躬身道:“族谱只录宗族,家中仆役佃户岂能入册?若依族谱征粮,我等开春便难以果腹,还请将军上禀魏王,依丁口征粮。”

    曹彰闻言,冷声道:“若按丁口征粮,恐满县百姓皆为你等仆役也!”

    那人见说,面带愤色,扬声道:“某曾行商雍州,从未听闻此等征粮之法!今将军强令行之,与盗匪何异?!”

    曹彰大怒!喝令左右拿下!

    那人毫无惧色,抗声道:“某乃济北孙将军族叔!非是等闲之人!还请将军三思而后行!”

    话音刚落,左近许褚早已上前,提刀斩之!喝道:“莫道你是孙观族叔,便是臧霸在此,又安敢抗拒大王谕令?!”

    众乡绅见此,大惧!忙不迭献上粮米,片刻间,即堆积如山。

    曹彰大喜,亲自盘点,竟有万石之多!不由暗忖道:“父亲明见万里,小小细阳,竟囤粮万石!以此观之,大军之所以乏粮,皆为此等劣绅作祟耳!”思及此,不由大感振奋,即领大军押送粮草,回商丘大营搬兵,立誓扫清兖、豫、青、徐四州官绅!

    一时间,各州郡县风声鹤唳,世家大族惶惶不可终日!

    转眼数月过去,年关将近,曹操亦统大军进驻琅琊,曹彰、许褚于各州郡征集粮草几达百万石。杨修皆记录在册,上呈曹操过目。

    曹操览毕,即传令丁奉筑港造船,却笑谓贾诩道:“如今粮草充足,来年取辽东必矣!届时孤亦提铁骑十万,何愁幽冀不破?!”

    贾诩见说,沉声道:“大王,我军循海路出击,唐军必然猝不及防,襄平自然轻易可下,但需抢在孙策攻入川中之前!”

    曹操闻之,心下一凛,忽又释然,微笑道:“蜀中多山,险塞遍地,便是赵云、黄忠等辈亦受阻剑阁、阆中一线,遑论孙策大军?再者,眼见即将入冬,天寒地冻,孙策如何进兵?待来年开春,孤即扬帆辽东!马孟起即便起意增援,亦只能调动雍凉兵马!届时,非但宛洛危局可解,便是河北亦入囊中也!”

    贾诩闻言,思之不无道理,即闭目将各地战事细捋一遍,却无任何破绽,遂渐觉安心。。。

    南郑,郡守府,庞统接马超令信后,大喜!暗忖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想主公早在鏖兵阳平关之时,便已定下入川之计!”感叹良久后,即遣人往报赵云、黄忠,请其等入城商议取川之计。

    黄忠接报后,即令杨恒留守,领百余亲军径奔葭萌关,却正遇赵云立马相候,遂联袂赶往南郑。

    庞统、阎圃等迎入,叙礼毕,即出示马超谕令。

    赵云览毕,满面疑惑之色,就问阎圃道:“敢问阎使君,果有此路乎?”

    阎圃点头道:“略阳以西两百里,确为阴平县,现属沓中治下,然山路险窄,兼且冬寒料峭,不日将有大雪,恐不利行军!”

    庞统见说,摇头接话道:“唐公即设此谋,必有成算!我等不必多虑!只是令统不得出南郑一步,颇为蹊跷,诸公可知唐公究竟何意?”

    赵云闻言,即面带悲色,沉声道:“孝直英年早逝,唐公痛彻心肺!岂能再令士元随军?再者,此次兵进南江,沿途路陡山急,云等武夫尚且心惊胆颤,况士元文弱书生乎?唐公此举乃爱护士元,别无他意,士元但安守南郑便是。”

    忽黄忠出言道:“军师留守南郑可矣,然唐公竟令杨恒为将,偷渡阴平!此子虽勇,争奈年幼,恐难当大任,不如由老夫领军前往!军师以为如何?”

    庞统闻说,哑然失笑道:“老将军年逾六旬,唐公素来敬重,岂能令老将军赴险?然子龙又须进兵南江,故令杨恒统兵,老将军但安守广元便是。”

    黄忠闻言气结,扬声又道:“子龙将军乃三军主将,按理当坐镇南郑,至于攻打南江之事,老夫愿代之!”

    赵云见说愕然,摊手道:“老将军此言差矣,云曾折兵南江,自当亲统大军雪恨,岂敢有劳老将军亲往?”

    黄忠闻言大急,拱手谓赵云道:“既如此,老夫请令随将军同攻南江!可令许良镇守城固,就按巡汉水,李堪固守广元即可,将军以为如何?”

    赵云知其求战心切,见说,即劝道:“老将军勿急,待杨恒攻克梓潼后,非但云取阆中易如反掌,便是剑阁亦形同虚设,届时老将军自可长驱直入,进逼成都,实无须争一时之功!”

    黄忠闻之,长叹一声,喟然道:“老夫并非争功,实因唐公恩厚,无以为报耳!眼见老夫六十有二,若仍不得建功,异日身死亦难含笑!”

    赵云、庞统闻此言,嗟叹不已,一时不知如何劝解。

    但闻阎圃出言道:“诸位所言尽皆有理,然唐公军令在此,岂能推调?”

    三人互视一眼,齐声长叹,赵云就依马超信中所言,签发军令:杨恒统五千精锐,偷渡阴平,击沓中、过汶山、下江油、直逼梓潼!黄忠统三万大军镇守广元。李堪统步军一万,骑兵两万屯驻城固,兼防汉水。自领大军五万进击南江,使许良为副将!剩余兵丁皆归庞统辖制,坐镇南郑。。。

    却说黄忠一路急赶,晚间便至广元,稍事歇息后,即唤杨恒入见,递过军令,待其看毕,沉声道:“致远即刻聚集全军,以挑选军卒,老夫以为,当选瘦巧精干者为佳,身长力大者恐不利行军。”

    杨恒览毕军令,大喜,闻黄忠之言,即拱手道:“多谢老将军提点!”

    黄忠挥手示意其免礼,问道:“此次奇袭,乃取川首要之战,胜则可得西川,败则全军覆没!未知致远何策图之?”

    杨恒见问,略作思忖,答道:“兵贵神速,末将当一路疾行,蜀兵即便所有防备,亦措手不及!”

    黄忠闻之,微微摇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