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略-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在此之后的小股倭贼频频来犯,而每次皆是雷声大雨点小,更能说明他们意欲不为,另有所图。

    “那以仲大人所见,除去浙江后,倭贼会选择在何处登陆?”,为让众人尽快理解师弟之意,宗武干脆将话题挑的更明了。

    嗯嗯,众人纷纷默许,他们心中正有如此一问。

    这时,仲逸缓缓走向地图,而后向众人说道:‘以浙江为中心,沿海岸北上便是山东、北直隶,因京畿一带布防严密,如今浙江沿海又有我朝廷驻军,若倭贼选择山东沿海登岸,势必会南北夹击,东边更有朝鲜……’。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仲逸刻意说道:“没错,就是继续南下,尤其福建、广东一带,那里远离南北直隶,海域甚广、岛屿众多,可进可退,利于海战,利于倭贼,而不利于我”。

    末了,他一字一句道:“此次倭贼来犯,不同于以往,如此耗费兵力、大费周折,背后定有更大的阴谋,一旦让贼得逞,后果不堪设想”。

    “有道理,有道理啊……”,众人不由再次点点头,纷纷望着桌上的地图。

    咳咳,戚继光轻轻咳嗽两声,吩咐左右道:“你们,暂先退下,本将与监军大人、仲侍读,有事相商”。

    连同宗武在内,众人立刻退下,营中只剩他们三人。

    “二位大人,实不相瞒,戚某已备好奏折,请朝廷准许:浙江沿海一带继续留人巡视,暗中抽调兵力南下”。

    戚继光上前道:“若二位大人能一起署名奏请,戚某这便派人送往京城”。

    果真是名将,表面不为所动,实则早已明察秋毫。

    这时,一直几乎没有说话的右都御史文博远,却不慌不忙道:“戚将军运筹帷幄,实乃我军大幸,只是奏请朝廷南下之事,就不必了”。

    见他有些疑惑,仲逸只得上前解释道:“我们离京之时,圣上已对东南战事有所部署,不日,将会有新的旨意到来”。

 第418章 此人不灭,天理难容

    这日午后,身为监军的右都御史文博远正悠悠品茶,身为监军随从协理的仲逸,则奉命到营中各处‘走走、看看’。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先到戚继光麾下几处军营,仲逸也只是随意问询几句,全无朝廷下派监军随从协理、翰林院侍读的架子,更无一副严肃的面孔。

    所到之处,如同一个领着差事的闲人而已。

    “仲大人,前面就是英勇千户所的驻地,我们要不要过去看看?”。

    程默嘴上这么说,心里巴不得现在就去,最好能在这个千户所多呆一会儿。

    英勇千户所的大名,他早有耳闻,只是颇为神秘,若没有与仲逸这样一个监军协理同行,他陈默是断断进不去的。

    仲逸停住脚步,微微叹了一句:‘我们此次是随监军文御史大人同行,办的是监军的差事,英勇千户所来东南助战抗倭,只是临时受戚将军的差遣,是不是管得有些多了……’。

    这么一说,倒让程默急了,在他看来,所谓监军监军,军中事务都可以监督。

    更何况,大家同来自京城,顺便加深一下印象,日后也能有个照应。

    不过,这个理由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略顿片刻,陈默立刻有了主意:“仲大人精通谋略,林千户英勇善战,眼下正逢抗倭大计,你二人何不探讨探讨退敌之策呢?”。

    末了,他弱弱的加了一句:“顺便,也正好让我见识见识英勇千户所将士的风采……”。

    这小子,绝对是个人物,就冲这张嘴,让他做跟班,至少能省去一大半麻烦。

    “仲大人,快,这边请”,不远处的林宗武见仲逸过来,急忙迎了上来。

    宗武的身后,也跟着一名随从,一名皮肤黝黑、长相丑陋的随从。

    “林千户军务繁忙,仲某只是随意看看……”。

    说着,仲逸将目光移向师兄身后的随从身上,这相貌:两道竖眉,一脸硬须,如渔夫般的肤色……

    咳咳,众人面前,也真是为难凌云山、凌云子的三大弟子了。

    “英勇千户所果真名不虚传,仅是将士们驻军阵容,足见气势非凡”,仲逸随意说了一句:“就……,不去看了吧?”。

    林宗武不由一笑:“既是如此,此刻也闲来无事,我们到岸边走走?眼下抗倭之事,倒想请教仲大人点拨一二?”。

    仲逸连连客套:“不敢,不敢,林千户南征北战,仲某只是一介书生……”。

    好酸啊……

    仲逸见陈默一脸沉默,趁机向宗武说了一句:“这是我在翰林院的跟班程默,早就对英勇千户所崇拜不已,可否……”。

    宗武笑道:“这有何难?又不是在两军阵前。赶巧,营帐后那块空地上,兄弟们正比试摔跤,你尽管看去”。

    陈默连连点头,乐得简直鼻涕冒泡:好歹大家也是练武之人,摔跤这样刺激的场面,岂能不去?

    宗武向副千户谭辽叮嘱几句,便带着那名长相丑陋的随从走了出来,仲逸缓缓跟了上去。

    ……

    “欧欧……”,几声鸣叫,一群白羽细嘴的海鸟轻轻掠过水面,片刻之后,稳稳落在岸边一块硕大的礁石上,再次拍拍羽翅,一只细长红爪离开地面,不时的舒展着。

    午后阳光明媚,微风拂过,一阵舒爽惬意之感迎面而来。

    不远处,正在海岸边巡视的军士,大多还未见过仲逸的面,不过对一旁的林宗武却并不陌生,挥手打声招呼,而后继续巡视而去。

    “就这儿了,大青石上,无人上来的”,林宗武说完这句话,已登上石壁。

    仲逸扶着仲姝紧随其后,还未落座,他终于忍俊不禁:“姝儿,你这是怎么了?竟然弄出这样一幅面孔?太为难了……”。

    未等仲姝开口,宗武却抢先说道:“这幅面孔怎么了?无人在意,到哪儿都方便,十足一个兵痞嘛”。

    呵呵,仲姝恢复原声,一脸笑意:“这下知道了吧?化作一个平日里连想都不敢想象之人的模样,全然不同的生活环境,岂不是另有一番体验?你到底懂不懂?”。

    师兄与师姐都这么说,仲逸只得颇为勉强点点头:“我懂,我懂……”。

    “师弟,你带回来的那些兵器图纸,到底何时才能变成真枪真炮啊?”,宗武脸上一阵异样:“你们是不知道,当初在石碣山,那一声火炮想起,紧接便是爆炸声,真解气……”。

    自从宗武看到那些新式兵器图纸后,脑子里天天琢磨来琢磨去,恨不得全部付诸实践。

    奈何条件有限、时间紧迫,这次怕是难以派上用场了。

    从军以来,师兄脾气确实暴了些,尤其此次南下抗倭,战事久拖不决,发几句牢骚,也就不足为怪了。

    “新式兵器的事儿,此次剿倭是来不及了,莫说没有朝廷的准许,没有设备,没有工匠,就是真有了这些兵器,将士们一下子也无法适应,还得有个熟悉过程”。

    仲逸叹道:“此次剿灭倭贼,就以我大明的兵器、智慧……”。

    当此之时,重点布局在于福建沿海一带:如何尽快南下占领有利地形,尽快取得主动权,才是关键。

    当然,作为英勇千户所正千户,宗武能调动的兵力仅限于他麾下千余人。

    不过,这千余人非同寻常,这也正是朱厚熜为何要他们助战的缘故。

    “师兄,我此次南下,绝非只是随右都御史文大人作监军协理,连同兵器、军需之案,还有……,那个人……”。

    仲逸缓缓转过身去,观海而望,冷冷道:“此次严磬南下江浙,这是天意……”。

    林宗武当然知道师弟所言意欲何为,这个严磬,非但因染指当年陆家庄之事,更是戎一昶的心腹,无论那一点说,此人必死无疑。

    “这有何难?交给我,这茫茫大海,就是他的葬身之地”,宗武一脸轻松状:“抛开恩怨不说,就当为民除害了”。

    看看,师兄又将自己置于两军阵前了。

    “不,若是这样,当初来京城时,就早已将他灭掉”。

    仲逸继续道:‘师父说过,我陆家一家之仇算不得什么。在除掉这个严磬前,挖出他身后之人的罪证,才是我们要做的’。

 第419章 外力相助

    “这是何物?似乎在图纸中见过,看上去大了许多”。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林宗武见仲逸从包袱里取出一堆东西,捣鼓了半天,不由的好奇起来。

    “这叫望远镜,可以看得很远,新式的……”。

    仲逸望望四周,大青石边上石块垒起,穿过中间石孔,刚好可瞭望远处,而不至于被发现。

    “这望远镜,新式的?可以望到京城吗?”。

    林宗武立刻走上前来,对着镜筒,一只眼睛凑了上去。

    这是一幅组装的望远镜。

    当初,仲逸与唐小丫曾商议过:经过组装拆卸,既可携带方便,效果也能强化。

    如此新鲜玩意,一旁的仲姝却撇撇嘴,继续观海赏景:我在京城时就看过啦,远处酒楼、茶馆店小二所端盘中摆放的酒菜,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宗武那里顾得上这些?

    此刻,在他眼里只有倭贼,何来酒菜?“哇,真的看到了,海面上巡视的船只,是戚将军的属下”。

    “这么远都能看到?”,宗武眼睛离开镜筒,立刻不见了船只。

    仲逸上前再次调试一番,向师兄解释道:“远望效果,与你眼力有关,与所看物体大小有关,也与海平面的空气有关,光照和雾气,黄昏与清晨,大有不同”。

    “好”,宗武紧紧将望远镜攥在手中,一脸的兴奋:“有了这东西,倭贼若想突然登岸,就没那么容易啦,我们可做提前准备”。

    如此一说,仲逸却连连摇头:若果真那样,当初离京时,早就给你了。

    有外力相助,自会事半功倍,但外力毕竟是外力,就拿这个望远镜来说,所看的范围有限,且受制于多方因素,一旦形成依赖,反而会松懈,以至于轻敌。

    若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须熟悉海域环境的兵士实地探查,相互配合才行。

    当然,这都是后话。

    仲逸见师兄的心思还是在战事上,只得再点他一下:“倭贼自是要对付的,不过,我们再抗倭的同时,还能做另外一件事儿”。

    兵部郎中严磬?

    在京城时,早已查到,严磬是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戎一昶的心腹之一,而江浙境内驻军归左军都督府管。

    若浙江都司、卫所的将士所用兵器装备有差错,定是背后另有其人。

    不是左军都督府,就是兵部。

    此次南下前来浙江的,既有正二品的左军都督府佥事,也有正三品的兵部侍郎,严磬只不过是马前卒而已。

    “这个简单,兵部不是来查兵器装备的事儿吗?我们就从这里入手……”。

    林宗武笑道:“此事,我回营后就开始准备”。

    ……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一件与战事无关,却与凌云山密切相关的事儿。

    “关于戎一昶和那个叫吴风的,就是为窃取师父兵书那贼人,你们多虑了,其实,完全不用师妹从京城跑这么远”。

    宗武笑道:‘在千户所,师妹有自己独立住处,饭菜由专人伺候,这到底是谁保护谁?我还得保护她的安危呢’。

    这么一说,仲姝立刻乐了:‘那正好,明日我便化作一个书生,专司保护翰林院仲侍读去了’。

    “看看,有了夫君,就不管我这个可怜的师兄了……”。

    原本在京城时,仲逸确曾担心过有人对师兄不利,但到了浙江之后,他才发现:军营部署如此严密,且眼下战事结果不明,即便有人想通过师兄来找到凌云山、找到师父,也绝不会立刻动手。

    更不会在这里动手。

    “如果吴风再带高手前来,也定会在师兄回京的路上动手,这样一来,师兄才可心无旁骛的回凌云山,如今抗倭战事未结,一旦师兄出了意外,必会惊动戚继光,更回不了凌云山”。

    仲逸双眉紧皱,不由的盘算道:“如果是这样,他们会在当地驻军中找一些心腹,盯着师兄的一举一动。

    可是,我还是觉得这里面少了些什么?一时却说不上来”。

    林宗武本就不屑那个叫吴风的‘高手’,上次他与师妹合力,断其一臂后,就更不将此人放在眼里。

    更何况,英勇千户所这么多兄弟在,还怕他区区的蟊贼?

    “既然师弟有所担心,师妹暂时留下即可,我们师兄妹三人在一起,也有个照应”。

    林宗武特意说道:“这幅望远镜必须要留给我,师妹的安危也包在我身上,除掉严磬更是易如反掌,这些都不劳你操心,做好你翰林院侍读、监军的随从协理的差事……”。

    仲逸笑道:‘既是如此,那还要我作甚?’。

    这时,连一旁的仲姝都看出师兄的心思:“你呀,只要找到倭贼主力就行,无论浙江还是福建,师兄早就想与这帮人一决高下了”。

    呵呵,这暴脾气。

    “你们千户所只是来浙江助战,战事阵前由戚将军暂时调遣,若要南下福建,没有旨意,谁能调动?”。

    仲逸指着远处巡视的将士说道:“不仅你们千户所,戚将军所率的戚家军,没有朝廷调令,同样出不了浙江,更不用说福建了”。

    身为千户所的千户,这个道理,宗武自然再明白不过。

    不过,他却有不同的看法:“之所以没有南下的调令,说明朝廷还是在犹豫,万一移兵南下福建,倭贼又从浙江沿海一带登陆呢?”。

    仲姝从宗武手中拿过望远镜,眼睛盯着镜筒,却慢慢说道:“难道?就没有一个两全之策:浙江沿海的驻军原地不动,福建海防加强布防,无论倭贼何处来犯,都可迎头狙之?”。

    看来,仲姝那些兵书确实读的不错。

    关键,心态比师兄好多了。

    “戚将军麾下戚家军主力自会去福建,你们英勇千户所也不例外,福建总兵官俞大猷将军乃名将也,倭贼当然不会轻易得逞”。

    仲逸继续道:‘若我预料不错,戚将军早已派人将浙江的战事告知福建的俞大猷将军,现在就等朝廷旨意了’。

    抗倭大计,务必要将士合力、协调作战,只是眼下兵力有限、兵器不力,就连战船,大多已是陈旧、破损,急需休整。

    一旦开战,势必会影响战斗力,进而影响到士气。

    “师兄,当务之急,要尽快除掉严磬,将兵器装备作假之事,推到必须彻底解决的态势,朝廷要更加重视。如此,才对的起那些舍生忘死的将士们”。

    仲逸特意叮嘱道:“此外,从千户所派精明可信之人南下福建尽快熟悉地形。同时,戚将军拨给千户所用来巡视的战船上,由师姐亲自去一趟”。

    仲逸指着望远镜说道:‘一旦发现敌情,马上来报,万不要声张……’。

 第420章 特殊的较量

    次日上午,驻军大营。(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哦哦……必胜……”。

    营中一处空地,临时作为校场,在林宗武的提议下,这里将要举行一次特殊的比试。

    这个提议,已得到戚继光的准许。

    参与比试的有三方人马:英勇千户所、戚家军、浙江都司派来的援军,各自挑出军士代表五十人,比试刀剑、骑射。

    骑射比的是命中率与速度,而刀剑长枪,则要面对面的较量。

    比试还未正式开始,各方人马便为各自的阵营摇旗呐喊。

    此举,戚继光给的理由是为鼓舞士气。

    尽管这个理由有些费解,但对大多数将士而言,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比试一番更好。

    自己人比试,自不同于上阵杀敌,戚继光特意下令:点到为止,千万不能伤到要害。

    所谓刀枪无眼……这,就更令人费解了。

    抛开这些暂时不说,前来观赛的人倒是一大看点,个个来头不小。

    空地北侧一排桌椅,已有人落座:戚继光、左军都督府佥事景渊、兵部王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监军文博远、浙江都司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等。

    作为随从协理的左军都督府经历司刘经历、兵部郎中严磬,翰林院侍读仲逸,则被列为第二排。

    参赛将士们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就冲台上的这些人,也得好好表现一番才是。

    根据赛制,先比刀剑、长枪,之后才是骑射。

    林宗武作为指令官,宣布赛制:先由戚家军与浙江都司派来的当地援军对决,每人务必要拿出自己平日里使用的兵器、护甲。

    若兵器折损、护甲离身,则视为“输”。

    反之,毫发无损,将兵器抵于对方要害处,而使之无力反抗者,则视为“赢”。

    这种赛法,简直闻所未闻。

    戚家军由戚继光一手调教出来,作战勇猛、纪律严明,所过之处是有目共睹的。

    而浙江当地就近赶来的驻军,尽管是临时从各卫所抽调的‘精兵’,但无论作战经验,亦或战斗力,几乎不可同日而语。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好斗之人,还是心有不服。

    尽管如此,这场比试,几乎没有悬念。

    “开始……”,宗武一声令下,双方士兵立刻迎面而上。

    没有太多的喊叫声,没有清脆的兵器击撞声响,更没有精彩的场面。

    ……

    这场比武,比的是兵器、护甲。

    一通‘厮杀’之后,众人都傻了眼:当地都司派出的援军代表五十人,大多兵器折损,而护甲皆被刺破,无一例外。

    戚家军虽有折损,但无论兵器、护甲,只是小部分而已。

    很明显,这两方的兵器、护甲供给,来源不同。

    ‘输了’不算什么,毕竟都是自己人,但这幅狼狈的惨像,惨不忍睹:简直衣衫褴褛,如同儿戏。

    台上一片哗然,有人窃窃私语,有人沉默不语,兵部侍郎和左军都督府佥事,不由的垂下头。

    兵部郎中严磬‘饶有兴趣’的看着眼前这一幕,脸色渐渐沉了下来,下意识四周望望,很快又恢复了平静。

    此人,果真厚颜。

    在一旁的仲逸,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句:“严大人,好好看,后面的比赛……更精彩……”。

    “是是是,确实精彩……”,严磬费了好大的吃奶劲,脸上终于挤出不少笑意来。

    “哎呀,这是怎么了?浙江当地驻军的兄弟们的兵器、护甲……”。

    林宗武微微摇摇头,转而大声向台上说道:“并非兄弟们作战不够勇猛,而是这兵器、护甲有问题啊”。

    台上的戚继微微点点头,林中武令旗一挥,指向四周的将士:“这样吧,浙江驻军再挑选五十名精兵,重新来一次,如何?”。

    此言一出,浙江都司指挥使猛地站了起来,原本想大喊一声,话到嘴边,又生生咽了下去。

    末了,只是不高不低的说了一句:“你们当中,可有人上台比试?”。

    话音未落,立刻有人站了出来:“我等愿与诸位兄弟比试一番”。

    戚家军的兵士正欲上前,却被宗武制止。

    “为公平起见,戚家军的兄弟们,也换成统一的兵器、护甲”。

    得到戚继光准许后,宗武命人换装,换兵器,全部用浙江都司衙门配发的装备。

    片刻之后,连同戚家军,一百人的队形,全部用统一的兵器、护甲。

    “你们排成一队,兵器可挡,护甲可护,我亲自来试试”。

    言毕,林宗武从属下手中接过佩剑,缓缓走了过来。

    众人眼睛瞪的老大,皆是一脸的愕然。

    片刻之后,一道剑影闪出,令人不寒而栗。

    似有杀气袭来。此刻,已不是单单的比试一番了。

    突然,林宗武腾空而起,直朝那一排整齐排列的军士刺去。

    “噼里啪啦……”。

    百人的队伍,溃不成型,兵器、战甲掉了一地。

    很快,‘胜负’已出。

    双脚刚刚落地,林宗武立刻向属下吩咐道:“英勇千户所听令,参赛的五十人,全部列成一排,待我袭来时,你们手中兵器可全力抵挡,不必计较后果”。

    “得令”,一声令下,英勇千户所五十名参赛之人,立刻排成一条直线。

    这五十人,个个表情肃严、严阵以待,俨然一副阵前备战之态。

    他们所用的兵器、护甲,皆是大明最精良的装备,由皇帝朱厚熜下旨,锦衣卫督办打造。

    一阵风起,宗武再次腾空来袭,一阵激烈的兵器撞击声下,偶有火花蹦出,在出击与还击较量中,简单比试俨然成了阵前厮杀。

    “好……”,越过那条五十人的直线后,宗武将佩剑扔到随从手中。

    转身望去,英勇千户所五十名军士,兵器落于地面的不足十人,护甲虽有折损,而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