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1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一次交易。
交易的结果:朝廷大军‘攻下’了西沙城,鞑靼军“仓皇而逃”,至于失去的粮草,一时无法凑齐,只能先撤兵。
按照计划:北征就这样结束了,戎一昶算是打了胜仗,阿帖木儿也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可谓皆大欢喜。
至于那西沙城,朝廷大军不会住的太久,退兵之后,城池自然又会回到鞑靼手中,毫无意义的‘攻城’,只是一个冒功的由头。
“这个戎一昶,该死,该千刀万剐”。
仲逸无心理会戎一昶与鞑靼的关系,也不愿去琢磨他与阿帖木儿是否还有其他勾当。
此刻,他心里只有一个想法:结束此人、此事。
倒是书信中提到一件事,颇为费解:至于那件东西,我正设法打听,目前已有些进展……
那件东西?到底是什么东西?所谓的进展,又是什么?
戎一昶身陷兵器军备造假之事,若是他与鞑靼方面另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好吧,这次不用南栖原请,仲逸自己也要去找锦衣卫了。
先说眼前的战事,至于其他的,自有锦衣卫去查,也只有交给他们,才是最合适的。
……
营帐中,一名锦衣卫校尉才放下手中皮鞭,使劲转转脖子,视线移动,看样子是打算再换一件刑具。
临时搭建的刑架上,那名中年男子频频眨动着眼睛,额头上流下的鲜血,挡住了大部分视线,红黑一片。
此人名叫戎生,与戎一昶同姓,这个不多见的姓,算是二人关系特殊的一种佐证吧。
戎生跟随戎一昶多年,深得其信任,做过不少类似的事情,自然不会轻易开口。
后来,南栖原甚至放弃了,只等仲逸过来说句话,之后就送戎生上路。
对仲逸而言,审讯犯人、恶人之类,从来都不是他的强项。
当然,也不是弱项。
事情已提到明面上来,仲逸既要让锦衣卫的人看着像那么回事,更要最大限度的从戎生口中挖出东西来。
“仲大人这边请”,南栖原见仲逸进来,急忙为他请坐,顺便命人停止了刑讯。
入座之后,仲逸很快进入角色,也不再客套,直接开口向堂下问道:“戎生,你与戎一昶是何关系?此次北征,除这份书信中提到的,戎一昶与鞑靼方面,还有什么勾当?”。
这么一问,立刻又是一鞭,那名锦衣卫校尉喝道:“快回答仲大人的问话,说不说?”。
“啪……”,又是皮鞭刷在骨肉之上,紧接着,便是痛苦的呻吟……
之前,戎生是喊不出声来的,因为他的嘴巴,被塞了厚厚的布巾。
此处是北征大军驻扎之地,不管怎么说,戎一昶是主将,如今他的心腹戎生被秘密抓捕,方才在路上用布罩套在头上,但若那时戎生大喊一声,还是会惊动营外的军士。
如今到了锦衣卫的驻地,就再也不用担心了。
“你们……,就真的一点都不顾及戎大人的面子,非要鱼死网破吗?”。
戎生没有回答仲逸的问题,反倒问了这么一句。
“回答刚才的问题,本官不想重复第二遍”。
仲逸冷冷的重复了一句,脸上没有一丝异常:“鱼是会死的,但网从来不会破,因为大家不同路”
就在这一刻,戎生似乎读出了眼前的几分寒意,这是他跟随戎一昶多年学到的经验。
这位监军仲大人,远比锦衣卫的人——难对付。
“在下与戎大人属同宗,跟随他很多年了,可以这么说,每次他遇到不方便出面的事儿,就都由我来办,不管是明面上,还是暗地里”。
戎生决定回答仲逸的问题,但还是有条件的:“但我戎生对天发誓,死也不会说的,你们若是想通过我来牵出戎大人,那绝不可能”。
最后这句说的透彻:戎生是不会做任何对不起戎一昶的事儿。
“你误会了,原本是怕冤枉你,这才细细问来,免得误杀了你”。
仲逸淡淡的说了一句:“如今看来,你早已跟着戎一昶,坏事做绝、罪该万死,本大人也就没有什么可顾忌的,就当替天行道了……”。
啊?戎生一脸懵懂。
仲逸缓缓起身,向南栖原吩咐道:“那就不必审了……,处死之后,将他尸体抛向野外,或直接将其拉到野兽出没之地,倒也省事……死后也好解释……”。
南栖原点点头:“仲大人方心,鞑靼那边派来接头的两人被处死后,就是扔给猛兽……北漠这地方,猛兽……,真是凶残啊……吃人不吐舌头……”。
尽管早有准备,戎生还是觉得头皮一阵发麻,麻到他开始动摇。
求生本能使然,无论换到谁,听说死亡,与眼前看到死亡,内心的震撼,还是不一样的。
戎生心中也曾想过:戎一昶,迟早是要完蛋的,他所做的那些事儿,只要有一件被查实,定是人头落地,皇帝岂能放过他?
无奈已经上了这条船,而且越陷越深,只能生死绑在一块了。
不过,当这位年轻的仲大人出现在他面前时,戎生开始了新的盘算:先设法周旋一番,或许事情还有转机。
那怕,是看似那极其渺茫的转机……
第499章 准备动手
且说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原本已放弃对眼前之人的严刑拷打,而仲逸一句“将其扔到荒漠猛兽出没之地,就这么个死法”,竟让戎生动摇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鱼,当然是要死的,但‘网’从来不会破,因为大家不同路……”,这也是仲逸的原话之一。
据此,戎生决定:自己没有必要再做无谓的抵抗。
同时,他也隐隐感觉到:不可一世的戎一昶,即将到来的终结……
这是戎生的直觉,在他看来,戎一昶的下场,远比自己还要惨。
这一切,皆因眼前之人,深不可测的强大对手:翰林院侍读学士仲逸、锦衣卫百户南栖原。
前者,个人不好对付;后者,每个人都不好对付。
戎一昶,完了……
“仲大人,南大人,若我将知道的一切,都告知你们,不知能不能保住我一条性命?”。
思量良久,戎生终于说出了实话:“我家中还有老小,即便没有他们,也没有必要替戎一昶死去,凭什么?”。
才不大会儿功夫,之前的硬气,便不知道跑到那里去了。
戎生早已替自己想到退路:戎一昶难逃一死,但自己是在他出事之前被抓,若是能立功,或许能保住一条性命。
戎生不傻,对眼前的形势看的越来越清楚:无论锦衣卫,还是翰林院侍读学士,他们背后皆是皇帝朱载垕。
连皇帝都动了心思,戎一昶还能活多久?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赶快趁机立功为自己赎罪,还等什么着呢?
而立功,就是争取能说出戎一昶的罪行,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
见戎生态度反转,仲逸却依旧一脸的不屑,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只得回了一句:“先说说看,看你说的东西,价值多少?”。
都这个时候了,还有资格讲条件吗?
“戎一昶早就与鞑靼方面有勾结,除了相互给予便利外,还有其他合作”。
戎生不由的望望仲逸,希望他的话,能引起这位翰林院侍读学士的重视。
很显然,仅仅搞定锦衣卫是不行的。
在戎生看来:就衙门而言,翰林院远不及锦衣卫威风,但从个人感觉而言,仲逸的杀伤力远在南栖原之上,甚至于镇抚使石成,都不是他对手。
戎生如此一说,仲逸依旧不为所动,只是在等着接下来的话。
“明日一旦开战,朝廷大军倾巢出兵,佯装攻打西沙城,而鞑靼方面,阿铁木尔则分别调兵,一处直奔我驻军大营,为的就是粮草,另一处的兵力则会从后方,突袭攻城的将士”。
戎生干脆将事情全部摊开:“如此一来,朝廷大军只能得到一座空城,用不了多久,还得要还回去。故此,我们要制止他”。
这番话,是戎生当初在门外偷偷听到的,戎一昶不止一次权衡过:只有这样,自己的伤亡才是最小的,还能以勉强算立功而回到京城。
“有话直说,有屁快放”。
负责行刑的锦衣卫校尉不满的说道:“如何制止?直说,休要再卖关子”。
嗯……,戎生犹豫了一下,竟微微说了一句:“那就坚守不出,他们也抢不走营中的粮草,以一万五千之余的兵力攻城,鞑靼方面,三座城池加起来,兵力超过八万,还怎么打?”。
南栖原冷笑一声:“这不废话吗?坚守在大营,粮草是抢不走了,但城池更攻不下来,就让两万多将士一直呆在这里,等过年吗?”。
此人,就是个废物……
“南百户,依本官看,没有必要再耗下去了,叫弟兄们动手吧”。
仲逸缓缓起身,不由的打个哈欠,似乎要睡着一般。
南栖原也跟着站起身来,轻轻的说道:“对对对,下官也是这么想的,如此审讯,确实有些无聊……”。
见自己回旋失败,即将要去面见‘猛兽’,戎生急忙跪地求饶,磕头如捣蒜:“诸位大哥,我还知道一件事,戎一昶一直惦记着一套兵法,而且听说:若他得到此书后,会给鞑靼一套副本”。
突然来了这么一句,南栖原不明其中的缘故,只能将目光转向仲逸,等他来决定。
“说说看,是那部兵法?戎一昶为何要这么做?”。
仲逸尽量表面淡定依旧,心中却不由的盘算起来:原来,那封书信中提到的‘东西’,竟然就是兵法。
当初,是吴风在福建传开此事,当地驻军人人皆知,倭贼很快惦记上兵书,而且出手极为阔绰,如今到了鞑靼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处。
算起来,这祸根的源头,还是戎一昶。
见仲逸总算是开口了,戎生急忙答道:“仲大人没听过吗?去年,在东南抗击倭寇时,是不是有个叫平板大郎的倭贼说过:一本兵书一万两银子,有多少要多少?”。
是的,这么一说,连南栖原都想起来了。当时,他作为随从,正是与石成一起在福州参与抗倭战事,谣言传开时,他当然是知道的。
“启禀二位大人,就是这套兵书,好像是一个叫仲云寒的人写的,但此人行动不定、异常神秘,听说隐居深山多年,不好找啊……”。
戎生继续说道:“不过,最近戎一昶大人似乎找到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通过这条线索,应该能找到兵书,至少,也八九不离十……”。
“这,这与北征有何关系?与朝廷大军何时能够攻下西沙城、东沙城、黄沙镇,有什么关系?”。
仲逸急忙制止道:“那兵书只是一种传说,一种流言,传的太多,是会乱了军心的”。
很明显,戎生所说的那条‘线索’,便是林宗武。至于戎一昶是否向他说过此事,就不得而知了。
此处锦衣卫的人居多,为师兄免于暴露,仲逸决定结束这个话题。
这个戎生,是必死无疑了,而且要尽快……
“仲大人,这至少表明鞑靼方面,也非常想了解我大明军中情形,他们已不在满足于眼前的一城一池……这更可怕啊……”。
戎生语无伦次,不知如何将自己知道与仲逸感兴趣的结合起来,只得胡乱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仲大人,我看这小子嘴上没个把门的,要不就干脆……”,南栖原显得有些不耐烦,向仲逸低声附耳了几句。
点点头,仲逸如释重负,他早就等这句话,南栖原这么一问,自然就同意了:“这种事情,你们看着办,告诉弟兄们,做利索点……”。
见仲逸缓缓出了门,身后的南栖原不由的摇摇头,再想想方才的情景:仲大人今日这是怎么了?似乎变了个人似的。
不大会的功夫,营帐后山的一片胡杨林中,发现了几具尸体。
当然,这皆是荒漠猛兽的‘杰作’……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主将戎一昶耳中。
不过,目前已无法辨认死者是否为戎生?
连同其他的尸体,也就只剩几块骨头而已,大家能做的,其实也就是用类推的方法:营中缺了谁?那尸首便是谁的……
这么一说,就对上了,仅此而已……
在戎一昶看来:无论戎生,还是其他人的生死,当然不会是意外,而是有人精心部署的结果。
而这个人,不用说,闭着眼睛都能想出来:除了林宗武,还会有谁?
能如此想,也不足为怪,戎一昶与林宗武早已知晓彼此的底细,尤其那晚喝酒之时,几乎要将话完全挑明了:戎一昶要的是兵法,而他手中掌握林宗武的‘把柄’,二人矛盾一触即发。
林宗武身为副将,麾下又有英勇千户所的将士,他既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必要对戎生下手。
对戎生下手,就是对戎一昶下手。
戎一昶是这样认为的:林宗武之所以如此‘煞费苦心’,同样也只是为了抓住他自己的把柄,以此来达到平衡,继而制约他。
一直以来,戎一昶的心思不在排兵布阵之上,这其中,也有所谓的‘谋’,但并非兵法谋略,而是权谋、阴谋。
至少目前,他是这样认为的,无论对错……
既然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儿,戎一昶也不用担心什么,他吩咐随从叫来林宗武,决定最后来一次摊牌。
当军士前来英勇千户所传唤时,林宗武心中也暗暗把握这个分寸,按照师弟的计划,与戎一昶的这种心照不宣,也即将结束。
来到议事大厅,戎一昶摈弃左右,为林宗武亲自添上茶水,缓缓坐了下来,这才慢慢的开口说话。
“林大人,明日的战事,本将是这样认为的……不过,还请林大人能给予支持啊”。
在戎一昶看来,只要搞定了林宗武,便搞定军中所有将士,因他麾下还有个英勇千户所,对这个千户所言,林宗武的话才是最管用的。
而其他的人,都好说。
“既然戎将军已有部署,何不召来众将领?下令吧”。
说着,林宗武准备起身,向门外走去,戎一昶急忙拦住了他。
“林大人稍安勿躁,本将这不是还与你商量着嘛”。
戎一昶不由的叹口气:“实不相瞒,我对朝廷的安排是有些意见的,此次北征给我们派的兵力才两万,太少啦,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敌军人多势众,城池又那么坚固……”。
呵呵,又来这一套,林宗武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在**。
“参军仲大人说的颇有道理,不过,本将还是觉得贸然攻城风险太大,不能白白枉送将士们性命”。
搜肠刮肚的找了一大堆托词,戎一昶终于说到重点:“故此,本将经慎重考虑:暂时先放弃攻城,继续打探敌情,从长计议,待时机成熟,伺机而动也为时不晚”。
哦,林宗武微微点点头,心中却骂道:这个老狐狸,是要以退为进,一赖到底了。
因为戎生突然被杀,戎一昶不敢确定:那封信是否落在林宗武手中?原本打算明日攻城的计划,也只能再看看了。
与此同时,他还要借此机会,继续确定林宗武的态度:兵法之事,到底如何?是否还有回旋的余地?
“好啊,你是主将,你说了算,上次,那位监军仲大人也说了,我只是个副将嘛”。
林宗武不以为然道:‘既然如此,我这便告辞,不用攻城了,也得要告诉将士们一声,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呢’。
戎一昶微微一笑,做出一副‘稍安勿躁、有话好好说’的样子,当然不会让林宗武就这么走了。
“不知本将上次说的,兵法一事,林大人考虑的如何?”。
开门见山,戎一昶似乎担心时间不够,或林宗武又会突然站了起来,不辞而别。
“想听林某的心里话吗?”。
犹豫片刻,林宗武似笑非笑道:“此时此刻,真想杀一个人……”。
戎一昶脸上一怔,不由的瞪大眼睛:“不知林大人所说,是要取何人性命呢?”。
呵呵,林宗武淡然一笑:“那还有谁?当然是鞑靼方面的阿帖木儿了”。
末了,他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他不是想从戎大人这里要兵书吗?否则大人你又为何要这么着急呢?”。
仅此一句,戎一昶顿时反应过来:那份书信,连同自己与阿帖木儿关于兵书之事,林宗武已全部知晓。
这个该死的戎生,亏你跟了老子这么多年,戎生,我看你是贪生怕死……
心中暗暗骂了几句,戎一昶的脸上立刻露出笑意:林大人说笑了,能取阿帖木儿的首级,自然是最好的了,但现在还不到时候。
知道林宗武手中也有了自己的把柄,戎一昶也只能改变策略:从长计议吧。
不过,他此刻并不担心林宗武向朝廷禀明此事,大家相互有把柄,就这么慢慢玩呗。
这便是所谓的官场,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站出来挑明一切,更不会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
当然,天下之事,往往也有例外。
二人确实没什么可谈的,林宗武只是丢下一句:此事,林某再想想、回头再说,而后便出了营帐。
天气不错,林宗武的心情也不错:如今形势越来越明朗,这个戎一昶,是没有必要再留了……
第500章 平静已不再
夜幕下,驻军大营,负责巡视、守卫的将士一如往常换防、执勤,晚饭后,不少人照例回了各自营房。//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对一般将领而言,今夜又是风平浪静的一夜,顶多耳边传来那荒漠特有的一阵风声而已。
对戎一昶来说,他自认为与林宗武已达成某种‘默契’,不必再继续明日的攻城计划,总算能消停些日子。
今夜,同样无虑。
同在一片天下,驻军大营范围,英勇千户所、锦衣卫,却与其他将士的备战状态——截然不同。
在这之前,林宗武与南栖原已分别派各自的属下再次前去打探军情,这次他们的去的更远、探的更细。
戎一昶怯战,尤其在戎生被杀后,他几乎铁定要做那支大乌龟蜷缩在军营里。
如此一来,林宗武坐不住了,英勇千户所的将士,坐不住了。
鞑靼派来与戎生接头的人没了踪影,之前来打探军情的军士,也莫名其妙的少几人,作为敌军主将的阿帖木儿,也坐不住了。
连日以来,表面的短暂平静,怕是终于要打破了。
……
英勇千户所负责守备粮草,锦衣卫在最大限度上监视敌情,二者责任之重,可见一斑。
大约一个时辰后,一支鞑靼兵马秘密靠近驻军大营一侧,几千人的样子,夜行军,兵力不能太多,如此才能进退自如、便于调动。
这支人马,领头的正是阿帖木儿,看来,他这是要搞偷袭。
说到偷袭,其目的无非是扰乱军心,或者“擒贼先擒王”。军心不稳,已然有败军迹象,而主帅受挫,则无异于埋下摧毁军心的一剂猛药。
当然,计划往往是美好的……
望着不远处营帐、火把点点,阿帖木儿先命两千人向英勇千户所守护之地进攻,弄出一副誓死争夺粮草的架势。
之后,再派三千精兵直攻中军大营。
很明显,阿帖木儿要给戎一昶点颜色看看,不管是基于莫名其妙死去的属下,还是二人另外达成的勾当没有如愿,就当是主将间的较量,面子上顶不住了……。
对此,同为朝廷大军主将的戎一昶,则浑然不知。
一阵风过,火光冲天,叫喊声下,一片杂乱与恐慌。
太意外了……
“英勇千户所全体将士听令,坚守粮草,不准贸然出击”,林宗武一声令下,英勇千户所全体将士领命。
这个不难理解:守住了粮草,便是守住了大营。
锦衣卫的人,只有一个百户所,百余人的样子,若是算作两军阵前对决的兵力,确实少了些。但若是当做刺探军情的利器,那也是相当够格。
潜伏、刺探、执行秘密差事,似乎是锦衣卫与生俱来的强项,单论这一点,几乎是没有争议的。
“看清楚了?敌军两拨兵力,五千左右的样子,后面也没有援兵前来?”。
南栖原向属下再次核实一遍,便对左右吩咐道:“继续打探,我马上去见仲大人”。
临出门时,他转身说道:“堆放粮草外的空地上,铁蒺藜早已布好,务必要堤防敌军使火箭,派十名兄弟,再次打探,协助英勇千户所的将士”。
军中发生大变,要说最为着急之人,本应是身为主将的戎一昶,无论冲锋陷阵、排兵布阵,他都应当是最为瞩目的那一位。
“军中突变,好在粮草有林大人带兵守着,其他将士们也能各司其职,本将就放心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