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此,魏申在来的路上,早就想过了,他胸有成竹道:“谈判,我们与大明朝廷谈判,这才是最佳的做法……”。
第556章 城外谈判(上)
数日后,黄沙城。//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北征大军收到朝廷旨意:战事暂停,双方谈判。
不用说,如同当初在京城外的那场谈判,负责此事的依旧是监军——仲逸。
这个消息对所有人而言,一点都不意外,非仲逸莫属。
连日以来,最高兴的莫过于身为主将的林宗武:相比之前皇帝准备与鞑靼和谈,原本打算只是象征的性‘打一小仗’,好为谈判营造各种便利。
但自北征以来,林宗武率部先后攻下西沙、东沙城、黄沙城,更是歼敌无数。
这个结果,恐怕连朝廷都没有想到吧?
能想象出来,在京城的皇帝朱载垕得到捷报频频的消息,该是怎样激动的心情?
不用说,无论英勇千户所,还是其他营的将士,论功行赏而言,功劳最大的,自然是林宗武了。
英勇千户所数次涉险,战功卓著,其他将士也能遵从号令、奋勇杀敌,最令他欣慰的是:师弟仲逸,以监军身份参战,在漠北又是一战成名。
城中一间大屋,是托托之前召集众将议事的地方,现在成了他们师兄弟二人‘议事’之地。
“师弟,要我说,得要为你编个顺口溜,就如同当初在东南福建抗倭时,当地军民说的:‘仲侍读,诱敌深入有妙计:双炮台、攻守自如;炸东桥、水库决堤;凤凰山、密道伏兵;乌龙岭、前后夹击;海岸边、炸倭船、借尸还魂’
林宗武笑道:‘如今,城已被攻下,敌军在黄沙城的主力已被灭,就等你谈判之时一展风采,此次北行之战,也就该结束了’。
再说说顺口溜的事儿。
林宗武喃喃道:“漠北之战,监军仲大人有妙计:夜攻黄沙城,笛声起、敌将落;空虚东沙城、主力出、大军入;押送敌将回京、引来敌军出城、决战黑土崖;骄兵之计黄沙城,南门火炮起、北门将士入……”。
仲逸听得大笑:“师兄,你这是在干嘛?
当初在东南福建时,都是军民自发编出顺口溜,漠北黄沙镇一带只有军士,而鲜有百姓,我看就算了吧?”。
一听说算了,林宗武也摇摇头:“那可不行,等谈判之后再说,后面的还没想好呢,那次议事时,我们就曾说过哦……”。
谈判在即,他们二人自然不是就为说笑一番来的。
“说吧,此次谈判,需要师兄怎么做?”。
言归正传,林宗武郑重其事道:“除上次保护负伤回京的将士,现黄沙城中所剩兵力七千之余,还有之前在驻军大营那五千兵马,都全力配合你——仲大人”。
此言不假:但凡谈判,表面是双方代表坐在桌前唇枪舌剑,实际比的是双方的实力与势力。
所谓的巧舌如簧、出口成章、语惊四座之类,若是后面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后盾,那仅仅是一场表演而已,意义不是很大。
正如眼前即将开始的谈判:北征以来,朝廷大军拿下三座城池,歼敌无数,这就是谈判的筹码。
从某种意义上说,仲逸作谈判代表是众望所归,无论口才、善辩,一旦现场发生意外,也能果断应付自如。
‘好上加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只要十一个人足够:锦衣卫校尉、英勇千户所军士各五名、我在翰林院的随从程默,这小子机灵的很,再有那十名高手相护,何惧之有?”。
仲逸笑道:“有你们在黄沙城、东沙城,连同我们在之前驻军大营的将士们,身后的大明,将是我最大的后盾”。
谈判的地方,定在黄沙城北门外十余里处的一块空地之上,四周是一片胡杨林。
中间临时搭建一个木亭,这是鞑靼方面自告奋勇要准备的,说是为了谈判的便利。
为此,林宗武和仲逸曾带兵亲自去过那个地方,经过现场细细查看,二人再合计一番,最后同意了……
对他们二人而言,此刻最牵挂的,还有一人——仲姝。
“战事即将结束,你应尽快去东北,师妹去了女真那里,虽有英勇千户所的人暗中保护,但我还是有些不放心”。
林宗武道:“若是谈判结束后,你要去东北,我再派人与你同去”。
仲逸摇头道:“不用了,有我在,非但不用从英勇千户所再派人同去,之前派去的兄弟,在我见到姝儿后,也可以撤回了”。
一直以来,林宗武的心腹主要来自英勇千户所,因他们一起出生入死、有过命的交情,军令如山本是古来有之,不足为怪。
但仲逸还是经常向师兄提醒一句:“若非因战事,尽量不要用英勇千户所的人,比如说上次为对付吴风,曾带着周通等人,当时也确属情势所迫”。
此次保护仲姝也一样,锦衣卫的人不好差遣,对林宗武而言,他们毕竟没有英勇千户所的人可靠,保护师妹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他们身上。
仲逸的态度一直都是:能不用,尽量不用。
之前同意了仲姝东北之行,一方面确因离京时皇帝朱载垕曾叮嘱过:北方之患,既要关注鞑靼,更要密切关注东北的女真。
关于此事,是朱载垕还是裕王的时候,仲逸作为翰林侍读,在裕王府与他一起交谈中提起的。
后来,朱载垕就一直将此事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北征以来,一直忙于黄沙镇的战事,让仲姝先行一步也是权宜之计。
以仲姝的身手而言,那怕是英勇千户所的将士,也非她的对手。但有人在暗中保护更能多一份安全,彼此间可相互照应。
林宗武点点头:此事,师兄会记住的,但还是等师妹安全回到京城再说吧……
二人正说着,却听门外有英勇千户所的军士来报:鞑靼方面派使来信,说的正是关于即将开始的谈判之事。
“谈判时间是后天上午,地点没有变,还是城外十余里处、木亭之下”。
林宗武放下书信,向仲逸问道:“猜猜看,鞑靼方面负责谈判的是谁?算起来,也是老相识了,仅从谈判而言……”。
仲逸不由呵呵一笑:‘这个魏申,果真还是有两下子,以一个戴罪之身回去,很快就得到信任,又做了谈判代表……’。
老熟人了,谈判起来倒省去了很多繁琐之处……
第557章 城外谈判(中)
黄沙城中,城墙、城门守卫依旧,街上也再次热闹起来,只是没有了昔日那危言耸听、满城风雨的感觉。/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当初,攻下黄沙城时,城中建筑、设施几乎无一损坏,至少与西沙城相比,可以说是完全保留下来了。
围城之时,林宗武没有下令开炮轰城,为的就是能保住这座还算建制完整的城池。
大明将士进城后,林宗武下令:放弃抵抗的鞑靼军士免死,至于其他如马夫、杂役、店家伙计之类,带着店中财物,可以自行回家。
之后,林宗武派出英勇千户所的将士,连同锦衣卫百户南栖原,带人在城中细细盘查:将所有在城中的鞑靼军民,无论死活、无论军士、杂役,全部清理出城。
此举,大有必要。
首要之处,如同当初残留在西沙城、东沙城的敌军奸细,毕竟一座城池,犄角旮旯的地方多了,难免会有敌军浑水摸鱼,如不及时清理,多有隐患。
战事之后,清理现场,尤其敌军尸首、马匹,被损坏的兵器,既为防止疾病传染,又为提振士气,城中景象为之焕然一新。
至于大明阵亡将士,已有专人负责安排。
眼下正值盛夏,天气炎热,林宗武命军中书办一一登记,之后统一火化,再统一运回京城……落叶归根……
战事中受伤的将士,根据医官建议:一部分随运送阵亡将士骨灰的兵马南下回京,一部分继续留在军中。
伤势不重者,经医治后,可在成衣店、熟肉铺、小酒馆帮忙。
北征以来,将士们的衣衫、伙食,也确实需要改善一番了。
黄沙城中,随时可战的大明将士七千之余,经过重新部署,已正常防守、换防、执勤。
根据林宗武部署,城墙之上:负责火炮、弩机、箭楼、瞭望的军士各司其职,城中有固定岗哨,也有来回巡视的流动岗哨。
城外,无论东西南北,皆有锦衣卫、英勇千户所派出负责打探军情的暗哨,只要鞑靼方面稍有风吹草动,城中可立刻收到消息。
之前留守在驻军大营的五千兵马,如今一分为二:三千驻守东沙城,两千继续留在驻军大营。
北征大军初来漠北时,是按两万人的兵力安营扎寨,尽管后来有所收拢,但一些固有的营帐和工事做的很好,可作为战时依靠。
西沙城先后经过魏申和仲逸下令炮轰之后,如今已面目全非,失去作用。
据此,黄沙城、东沙城、前驻军大营,三处两城一营,相互作为依靠、相互增援,形成鼎力之势……
日光下,黄沙城中井然有序,有了成衣店、酒馆等店铺,换防下来的将士走在大街之上,少了些两军阵前的火药味,多了几分生活的味道。
防守规整,军心也就更稳了……
黄沙城的话题渐渐少了许多,眼下大家说的都是即将到来的:仲逸与鞑靼军的谈判。
按照仲逸的要求:锦衣卫、英勇千户所各自出五人,确切的说是五名高手,总共十人。
剩下的就是仲逸在翰林院的随从程默,只要仲逸领了差事,程默跟着,也就不足为怪了。
“仲大人,我都找过了,像‘纵横捭阖’……讲的苏秦为纵,张仪为横……还有三国时期,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些虽然可能有些不实的之处,但总归是可以借鉴的”。
一间硕大的屋子,是专门为仲逸这位监军大人准备的,此刻却成了程默‘办公’所用的地方:他趴在桌前,上面摆着纸笔,口中却喃喃细语。
当初在翰林院时,程默就利用这个便利看过苏秦、张仪的故事,也曾在天桥底下听说书人讲过‘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篇章’。
“仲大人,我只能凭借记忆写了,谁让这里是军营呢?不像我们翰林院的书那么多……”。
见仲逸走了进来,程默竟有些内疚道:“可惜记住的不多了,哎……毕竟还是认得字少,能写出来多少、就写多少吧”。
仲逸愕然,不由笑道:“你……这是在‘写书’吗?为何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呢?”。
程默边忙边答道:“这不?你马上要与鞑靼谈判了,我搜集一些关于谈判的典故,以仲大人的才学,自不用说,到时来他个‘语出惊人’,那当是如虎添翼,一展我大明之威”。
仲逸这才明白过来:“我的默大哥,你说的那些,我之前也是看过、听过的,何须你老人家在这里劳心伤神的?快点收拾东西,准备出城吧”。
“这还要说?都收拾好了,这是我份内之事嘛”。
程默向墙边努努嘴,再次说道:‘那不一样,像你们科举出身的文官,学的东西太过正统,也有些刻板、拘束,不像天桥说书的,可随意一些,也可以调侃,甚至添油加醋,但那样往往就更精彩多了……’。
仲逸重重点点头,对他简直佩服的不行:说的,很有道理。
但是,真的用不着……
黄沙城、北城门,数名锦衣卫校尉、英勇千户所军士策马而出,紧随其后的便是仲逸和程默。
“仲大人,林将军在前方为你送行”,才走一会儿,果真看到师兄林宗武站在那里。
不就是去谈判嘛,怎么弄得如此隆重?
“林将军,身为主将,怎么亲自出城了呢?使不得、使不得”。
有外人在,师兄弟间还得客套一番:“本官只是奉朝廷之命前去谈判,不会有事的”。
林宗武端酒道:“仲大人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将士们都等你的好消息,提前喝一杯庆功酒了……”。
北门外十余里处,鞑靼方面参与谈判的人已抵达,以魏申为首,身后也是十余名的护卫,再无多余的人马。
这一点倒是与仲逸有些相像,魏申也不喜欢大张旗鼓、虚张声势:对手与对手的感觉。
“魏大人,他们就要就到了”。
一名鞑靼军士向魏申禀道:“除仲逸外,有十名护卫、一名随从,再无一兵一卒”。
魏申轻轻点点头:“嗯……,是他的风格……”。
第558章 城外谈判(下)
一片宽广的空地,是个赛马的好地方。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天空有阴云,正好挡住了烈日,倒是凉爽不少。
继续向北而去,远远可见一片胡杨林,若是林中藏有飞禽走兽,这里还是个骑射狩猎的好地方。
平地而起,一座孤零零的木亭,似乎生生从别处搬过来的,就像西沙城与东沙城只为战事而建一样,这座木亭就是为双方的谈判而出现的。
得知双方要谈判后,魏申便命人打造了这座木亭,原本都是成品,再用木楔、铁钉组装而成。
亭下有一套石椅石桌,算是很好的诠释了‘此处还是有温和的一面’:围桌而坐、品茶谈笑。
谈判地点是双方所选:既不能在大明军中,也不能在鞑靼营中。虽是两方中间一块空地,但魏申准备的还是很细致入微了。
是个有心人……
一阵熟悉的马蹄声,熟悉的身影渐渐靠近。
仲逸缓缓下马,魏申早已起身相迎,二人开始一阵寒暄:
“仲大人,一别数日,别来无恙啊?”。
“魏大人逢凶化吉,可喜可贺啊”。
“常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都是托仲大人的福,作为回报,魏某今日定有惊喜……,先……请仲大人用一杯浊茶吧”。
这个“浊茶”二字用得好:一种‘浊酒’的感觉。
谁让漠北这一带风沙大呢?
木亭北侧数十米外,十余名鞑靼护卫站的整整齐齐,看样子都是高手。
魏申示意仲逸入亭而坐,仲逸自然懂得其中之意。
“兄弟们,你们在一侧候着,顺便给马儿饮点清水”。
仲逸随便这么一说,身后的护卫立刻明白:鞑靼军士没有紧跟在魏申身后,他们自然也没有必要跟在仲大人身后。
“你……,不要看我,我誓死与仲大人在一起,他去哪儿,我就去哪儿”。
程默见魏申望了自己一眼,立刻不由分说道:“莫说在这里,就是在我们京城翰林院,那也是如此,就是仲大人的跟班”。
魏申摇头,笑而不语。
仲逸则回过头轻轻说了一句:“你也到那边去,和他们讲讲当年在天桥下还听过的那些故事……”。
犹豫片刻,程默耸耸肩,一脸无所谓的样子:“那倒也是,北征以来,我们连连攻下三座城池、歼敌无数,倒是可以讲讲,我回去给他们讲……”。
这反应速度,简直了……,那些纵横捭阖、舌战群儒的书没白看。
“你说什么?”。
为首的鞑靼军士作拔刀状:“大胆,到底是谁来谈判?”。
“放肆,谈判,还是动刀?你是从黄沙城逃出来的吧?”,一名锦衣卫总旗上前一步道。
魏申急忙转身,向身后的军士制止道:“无妨、无妨,这位小兄弟还是蛮可爱的……”。
仲逸微微摇摇头:“呵呵,魏大人的手下还是个急性子,天气热、火气大……”。
再看看程默,已来到大明军士一起,嘴里似乎还在念叨什么:“连你们的阿帖木尔都被俘了,若不是仲大人为了大局着想,你们还能在这里说话……”。
片刻后,木亭外早已备好的柴火,上面架一个小水壶,壶嘴已经开始冒着阵阵热气。
若非今日阴云的天气,这‘热茶’还真是让人有点——汗颜。
“仲大人,请”。
魏申举杯提议道:“以茶代酒,我们品的就是一种清香,也为此次谈判定个基调:但愿我们日后就像茶水一样清淡、平静,而不是烈酒那般,容易上头……”。
仲逸微微点点头:“是的,魏大人所言甚是,实不相瞒,自从魏大人离开东沙城后,虽没有多少时日,仲某时常觉得有些孤寂,经常一个人独饮、饮茶……”。
是的,在东沙城时,魏申是以俘虏的身份与仲逸一起喝茶的。
从数年前在京城第一次谈判时,二人之间也不算是陌生。更何况此次北征以来,更是见过很多次面。
既是‘老熟人’,多少知道一点对方的脾气秉性,多余的客套也就不用再兜圈子了。
“仲大人,咱们明人不说暗话,魏某此次只是受大汗所派,就是想问一句:黄沙城、东沙城,贵军何时撤出?”。
仲逸:低头不语,手中的茶杯晃来晃去。
一个细微的眼神,魏申立刻再次笑道:“当然,我们此次战败,自是要主动请和的,也会每年定期向大明朝廷进贡,只是还望能开通边境贸易……”。
“谈判得来的东西靠不住……”。
仲逸再次想起了这句话,他心中再清楚不过,关于北方的战事,尤其鞑靼,在几年之后,大约就是隆庆四年到五年的样子,会有一个‘隆庆议和’。
根据那个议和的结果:大明朝廷册封俺答为顺义王,允许他每年用马匹进贡,朝廷赏赐同价的丝绸等物品,每年在大同关外开市、贸易。
之后所发生的事儿,在他脑中徘徊许久:从那以后,大明北部边防从宣府到嘉峪关的战事已基本结束。贸易的展开刺激了商业的发展,也给大明带来了税收、马匹。
随着朝廷的赏赐越来越大,而鞑靼进贡之物质量并没有保障,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下,大明的将士适应这种态势后,再难做到‘一声令下、一马当先’。
出尔反尔,不能太轻信……
突然间,仲逸似乎觉得此次谈判并未想象的那么简单:鞑靼方面,另有所图。
再看看魏申身后的鞑靼军士,不知何时起,已纷纷向自己这边投来异样的目光,虽是直视,但眼神中似乎暗藏着一种复杂的东西。
“魏大人,本官原以为你是个厚道的人。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是个聪明的人。现在看来,是本官想错了”。
放下茶杯,仲逸起身而立,他身后的大明军士立刻警觉起来,程默早已攥紧拳头。
“西沙城被毁,我们将会向东沙城派一个千户所驻守,粮草、马匹等,由当地驻军负责,不劳你们费心”。
仲逸一字一句道:“至于黄沙城嘛,我们要派一个卫司,也就是五千之余的兵马常年驻守,城内还会有跑马场、铁匠铺、兵器库,甚至酒馆等,这是最起码的”。
咳咳,魏申一阵喘,脸上如同抽搐一般,很短暂的神情。
天空阴云密布,平地起风,风声越来越大。
“仲大人,既是如此,看来,现在还不是谈判的最佳时机”。
猛地起身,魏申将手中茶杯摔得粉碎。
之后,似乎是那些鞑靼军士得意的笑声……
“仲大人小心……”。
程默瞪大了眼睛,却见前方的木亭一阵晃动,他身后的大明军士立刻拔刀而出,冲了上去。
“轰隆……”,一阵巨响,整个木亭突然下沉,仲逸与魏申瞬间掉了下去……
北侧的鞑靼军士挥刀扑了过来,大明军士立刻迎敌而上,厮杀在一起。
程默从马匹上取出长刀,转身之际,却见方才的木亭已无影无踪,只留下平地一块……
第559章 我高估你了
依旧是那块空地,但木亭不见了,仲逸与魏申也不见了。(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一阵激战后,鞑靼军士向北逃去,程默与锦衣卫、英勇千户所的军士追了上去。
才走出不远的距离,只听正北方向的胡杨林中一阵异动,之后便是大股的鞑靼兵马冲出。
“码的,这些王八蛋,果真有伏兵,大家先回撤,回去再说”。
那名锦衣卫总旗跨上马背,向众人说道:“林将军在南侧早有部署,大家不必担心,敌军不会追上来的”。
果真,鞑靼兵马在呼喊一通后,并未向南而去。
“仲大人,是我没保护好你……”。
程默再次转头,声音早已哽咽,他将仲逸的坐骑牵好,无奈的向南而去……
黄沙城北门外,林宗武与英勇千户所的将士已候在那里,见到程默等十一人归来后,众将士这才纷纷调转马头,回了城门。
……
“林将军,小的有罪,是死罪,没有保护好仲大人,请将军责罚”。
回到城中,程默向林宗武跪拜道:“仲大人是被人暗算的,请将军下令出战,救回仲大人”。
“请将军下令,救回仲大人,我等愿舍命前往”,一旁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