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副千户周通上前道:“林将军,我带十个兄弟跟随左右,一旦有敌军暗哨,仲大人那边也好有个照应”。
林宗武摇摇头:“本将要亲自查探敌情,仲大人自有本将保护,你们原地待命即可”……
黄沙城,靠东的方向,通向东沙城,一片胡杨林。
接到林宗武的命令后,这一带的大明暗哨已悉数离去,空荡荡的一片。
一阵的清脆的马蹄声,仲逸与林宗武再次向胡杨林奔去,他们的身后便是那名年轻‘男子’——仲姝。
胡杨林边,卫缨早就候在那里,见到他们三人后,立刻迎了上去。
“拜见师父、见过卫叔叔”。
一如当初的凌云山,只有有师父凌云子在,他们三人依旧是当年的仲启、仲姝、仲逸。
“说说看,对于黄沙城的防守、敌军的暗道,还有接下来的战事,你们二人有何算?”。
凌云子笑道:“如今,你们一个是主将、一个是监军,师父只是给你们出主意的,至于听不听,就看你们自己的了……”。
第573章 师父的短暂之行
傍晚时分,夕阳渐下,天边晚霞浮起。(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漠北不同于南方,太阳下山后,暑气骤减,晚风拂过,别有一番风味。
塞外的风味,物以稀为贵,若是不常来,还真得欣赏欣赏。
此处并非凌云山,更不是京城,凌云子不便进黄沙城,师徒交谈一番后,也该是道别的时候了。
林宗武带着仲姝与仲逸,将师父凌云子和卫缨送到驻军大营南侧,三人再次行拜别大礼。
继续南行数十里,有几家简易客栈可以留宿,林宗武之前已做过安排,自然会有人行方便。
在师父眼里:从来没有将军、监军,只是当初的仲启、仲姝、仲逸。
三人一直目送南下的两个背影,渐渐的消息在天边的暮色中。
“不谋而不动,先谋而后动,当遇之事,若因多种部署抉择,在阴谋与阳谋中不必犹豫、在全局与一域中不必犹豫、在可有可无和可无可有之间,才是一个谋者所要做的最难抉择”。
林宗武与仲逸再次重复着师父的话:‘黄沙城之战,不管是否是此次北征的最后一战,但无论攻城守城,绝非单单一种选择……’。
当初,林宗武因为用水、火等外力手段,将密道中潜来的敌军彻底剿灭。
很明显,若是林宗武的这个计划得以实现,我军的伤亡将会减到最低,但对敌军而言,这是毁灭性的打击,直至彻底完蛋。
届时,密道之中,将是一堆堆的白骨。
为此师兄弟二人产生一定的分歧,而仲逸一时无法说服师兄,而他自己也没有一个更为妥帖的计划,而师父早年间也曾说过‘有意向北而行,尤其是漠北一带看看’。
其实,从林宗武的角度而言,他从为将、战事而言,尤其胜败而论,是无可厚非的。
打仗是要死人的,伤亡在所难免,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事情了。但换做敌军将领,若他们提前知道是大明的军士从脚下挖开暗道而来,那又会如何?
别的不说,那个被斩于马下的刀疤脸就不会考虑那么多:老子打赢为准。
在此之前,鞑靼方面的魏申更是利用谈判的机会设计暗算仲逸,若非这位大明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一身相当了得的轻功和还算过的去的武艺,魏申的阴谋将必然得逞。
这一点,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同样,仲逸更是深知一个道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这句话并不是对每个人都适用的。
至少在仲逸看来:如此指挥作战,已经脱离了本来的目的。
当年,师父凌云子遭小人陷害,首当其中的就是那个后军都督府府的都督同知戎一昶,还有那个被仲逸师兄妹三人斩于密林当中的吴风。
而师父凌云子的做法则是笑而应之:这么多年过去了,若不是他们还念念不忘当年流传的兵书一事,他绝不会被凌云子的三个弟子——报仇。
多行不义必自毙,或许是最好的解释。
监军虽然亲历过当初的东南抗倭,但他毕竟是站在一个谋者的角度,与师兄有一定的分歧是理所当然的。
而师父凌云子当初的教诲,二人从未敢忘记。
凌云子的到来,他们二人的分歧终于不复存在,但接下来的战事怎么打,将是这位将军和监军的任务了。
南征北战,所遇到的复杂局面,将再次得以化解……
在一旁的仲姝自从东北匆匆调回后,一直很少言语,她将之前在东北之行之事告知师父凌云子,凌云子当时也并没有言语,程默许久之后,开始动笔。
那封书信,就在她随身带的包袱之中。
北方之患,鞑靼、瓦刺、兀良哈等,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关于女很的问题,则显然更为复杂。
尽管还未走多少地方,尽管女扮男装,仲姝走过的地方有限,所了解和接触的范围更是有限,尽管如此,她有话要说。
夜景不错,三人缓缓向黄沙城走去。缰绳牵在手中,步行前行。
“师弟说的没错,他所去过的那个世界,还有那个叫唐小丫的女孩,她所教的方法,我们据此提前预知大明的结果”。
仲姝微微笑道:“鞑靼之战结束后,不知二位大人如何部署?”。
不约而同,林宗武和仲逸异口同声道:“一切听从师妹、师姐的安排”。
顺势将缰绳扔到仲逸手中,仲姝没好气道:“这个,还得要仲大人或林将军亲自查看后才能知道”。
显然,对付眼前的黄沙城之事,才是首当其冲的,而关于女真的计划,师父凌云子在信中已有交代……
这一夜,仲逸与林宗武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
次日清晨,仲逸还懒懒的躺着,就被他的铁杆跟班程默叫了起来:“仲大人,快起来,看看外边,敌军又开始叫阵了”。
仲逸随意说了一句:“叫就叫呗,反正又不是第一次了,有什么好看的?”。
程默递过来一条热毛巾,饶有兴致的说道:“那个刀疤脸被英勇千户所的副千户周大人斩于马下后,今日又换了一个更年轻的将领”。
末了,他又补充了一句:“林将军已经带着英勇千户所的将士出去迎战了,看样子有好戏看了”。
“啊呀,怎么把这茬给忘了?”。
仲逸急忙起身,简单整理一番,匆匆向城墙走去。
师父来过之后,他们已经有了新的计划,师兄今日要换一种‘套路’了……
“大明的将士听着,听说你们这里有个什么应用千户所,什么副千户叫周通,有准的,出来试试,老子的大刀早就饥渴难耐”。
城墙之下,鞑靼一名年青将领真正叫嚣,简直不可一世。
“杀鸡焉用牛刀?”。
英勇千户所一名总旗上前数道:“不劳周大人,属下愿往,亲自拿下此人的项上人头”。
林宗武挥挥手,示意众人退后,他要亲自前往。
足够高的高度,城门依旧紧闭,除了他自身带的那柄利剑外,林宗武连将服都未穿……
第574章 这是要怀疑人生了
日光下,丝丝凉风,黄沙城墙之上,大明将士严阵以待,城门紧闭,并未发一兵一卒。(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城墙之下,火炮射程以外,依旧是敌军的五六千兵马。
靠近城门外,同样为十余人的‘先锋’在叫阵,领头的便是那个年轻将领。
见英勇千户所副千户周通并未回应,这名将领口气更大,干脆向城墙上向李林宗武叫阵:“不是有个姓林的吗?那杆旗,还能在城墙上插多久”。
这架势,与当初的那个刀疤脸在时,一模一样。
当初与刀疤脸对峙的,是英勇千户所千户,而今日出战的,则是林宗武。
旌旗展动,林宗武轻轻一跃,向城墙下的空地飘去。此举虽无仲逸那般‘出神入化’,但足以让在场的每个人大开眼界。
与此同时,城门打开,一匹战马直奔而出,是林宗武的专用座驾。
不偏不倚,一阵嘶鸣声后,林宗武稳稳立于马背之上。
“好,林将军威武,大明必胜”,将士们一阵欢呼。
‘噔噔噔’,鞑靼那名年轻将领策马而上,二人相向而立。
“素问大明英勇千户所英勇无敌,创建英勇千户所的林将更是武功了得,现在看来不过如此嘛”。
年轻将领收起仰望的目光,应该是估算着城墙之上到地面的距离,但从言语之间来看,明显的不服。
林宗武:并无言语,只是静静的看着他在装。
“本将自出道以来,从未失过手,英勇千户所如何……”。
“啊……”。
一阵风动,众人再次瞪大了眼睛,甚至要屏住了呼吸。
城墙之上,正欲擂鼓的军士看到这一幕后,手中的鼓锥也缓缓的跳掉,落在了地名的砖石上。
鞑靼将士一片慌乱,地名是那名方才还不可一世的鞑靼年轻将领。
话太多,死的快……。
林宗武收起佩剑,再次稳稳落于马背之上。
空旷之地,视线非常好,不过远处在火炮射程之外五千多的鞑靼将士看的不是很清楚——太快了。
“不好,我们的人好像被……”。
靠近前排的鞑靼军士总归是有眼尖的,瞬间的一幕,似乎还留在脑海中。
“快撤……”。
那年轻将领的十余名随从仓皇而逃,此次绝对比撒腿的兔子快了很多。
“杀……”。
一阵呼喊之声,城外的胡杨林边尘土飞扬,马蹄声起,一万之余的兵马瞬间杀出,如同海啸一般。
粗略估算,一万之余的兵马,行动速度非常之快。
紧接着,便是一阵箭雨。
“放……”。
一名大明将领一声令下,弩机连发、直射而出。
英勇千户所打前锋,紧接着就是千军万马。
双方兵力还未正面交锋,敌军已损失两千之余,不少鞑靼军士还未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身边的人却一个个的倒了下去。
林宗武已再次出现在将士们面前,英勇千户所千户谭辽、副千户周通紧随其后,如同之前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之后,大队人马将鞑靼将士团团围住。
不知何时起,大明翰林院侍读学士、监军仲逸,已出现在众人眼前。
身后的锦衣卫校尉紧紧护随左右,由南栖原亲自领队,只是穿的服饰与平日里并无多少差别。
“放下兵器,可免一死。否则……”。
一名传令官大声说道,只见林宗武开弓搭箭,一名举着长刀的军士正欲前来,却被一箭穿心。
当有一种屈服,只能用武力解决时,便没有多说的必要。否则就是——话多,死的快。
对英勇千户所而言,最近没有硬仗可打,眼下真是一个绝佳的好机会。
只是怕是要失望了。
林宗武与英勇千户所的名声不是盖的,提前布防的弩机和弓箭手更是亲眼可见,敌军主将已死,所谓群龙无首,再从双方兵力而言:是没有任何悬念的结局。
“不,我们至死不降”,说百鞑靼军士再次向前冲来,林宗武单手一挥,很快再次倒下一片。
短暂的沉默……
“叮叮当当……”,兵器落地的声音,鞑靼军士纷纷将手中的利器扔在地上。
“将军,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一名将领向林宗武问道:“看样子,敌军的数量也就一千左右”。
林宗武向仲逸说道:“仲大任,战事结束,剩下的,就交给你了,我要回去守城了”。
向左右交代一番,之后便带领部分兵马向黄沙城中走去。
剩余大明五千左右的兵马,英勇千户所的将士,连同之前在双方交战之处,向北潜伏的军士,大约有六千左右的兵力,与当初鞑靼军士的兵力相当。
仲逸吩咐:对近千人的鞑靼俘虏进行清点,一起带回城。
之后,他命一个千户所留守原地,待大军离去后,开始清理战场……
回到黄沙城后,大明将士稍作休整,之后各自归位,守卫布防依旧。
城外负责打探军情的鞑靼眼线已拼命向北而逃,路过那片胡杨林时,丝毫吗,没有停下的迹象,而是一路向北而去。
毋庸置疑,鞑靼方面,尤其铁吉台,很快便会知晓之前的‘战况’。
在另外东西两侧继续潜伏的锦衣卫校尉,并未阻止这些逃窜的军士,这是锦衣卫百户南栖原的命令,而南栖原正是遵照仲逸的‘命令’。
“师弟,这些人就全交给你了,若是他们那反抗,就地处决”。
回到议事大堂,待众将领离去后,林宗武与仲逸二人终于可消停一会了。
‘不用处决,若是这些人有这个胆子,早就在方才开始反抗了’。
仲逸笑道:“不过,这次师兄一展风采,再有这个打胜仗,军心再次得以振奋,鞑靼方面损兵折将,可谓一举多得啊”。
林宗武摇摇头:“你说那从那个世界带来的兵器图,为什么我们一直造不出呢?否则,鞑靼兵马,莫说数万,就是数十万,也顷刻间化为灰烬”。
自从仲逸在唐小丫那里得到这些兵器图后,这句话不知被林宗武重复过多少次。
显然,之前的弩机和弓箭手的杀伤力,对师兄起了极大的震撼力。
然而,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仲逸的不惑,又何曾解开过?
自从唐小丫那个世界回到大明后,先是袁炜的离去,之后再是皇帝朱厚熜驾崩,新继之君朱载垕如今九五之尊,而他这个翰林院侍读,后面也加了‘侍读’二字。
仅从战事而言,先是东南的抗倭之战,再到如今的漠北鞑靼之战,仲逸的节奏,还真是有些‘马不停蹄’的感觉。
然而铸造兵器一事,也就这么搁置下来,若非刻意提起,几乎都快要忘记了。
离的太遥远了,或许在唐小丫看来:那些所谓的新式武器压根就不足为怪,除非特别大的杀伤力才被人赋予特殊的存在,其余的几乎很少被人提起。
上次在诚信堂与老姜头说起一件玉器的打磨,老姜头竟用了“数十年的功夫,才能打造出一件绝世的物件来……”。
数十年,那该是多么遥远的事情?
仲逸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力量,或许真的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
而一旦这一方的装备提高,与之对应的是对方的同样提高,最后的结果要么就是谁也不敢开战,要么就是谁也可以很随意的开战。
而一旦开战,将会是一个谁也无法预料的结果。
就拿如今的黄沙城之战,尽管仲逸脑中带了很多很现代的装备图纸记忆,但无奈还是要继续他们之前的弓箭、刀枪、马匹,就连火炮都算是很难得的。
即便再有什么,那也只是以后的事儿了……
次日,黄沙城守备依旧,只是一直到了傍晚,鞑靼方面还未派兵前来。
连日以来,每日的必经场面:五六千的鞑靼兵马在城外叨唠半天,最后再匆匆离去,连同于最近两日的叫阵对决,都是一样的结果——虚张声势。
不过这样的场面,却在今日就要缺席了。难道就因为昨日被灭的五六千兵马,变乖了?还是另有部署?
次日,亦是如此。
第三日后,黄沙城城门再次打开,五千之余的大明将士缓缓出城,如同赏阅精致一般。
林宗武并未出城,由仲逸领兵,面向正北的方向。
除去必要的马匹、兵器,不少军士拉着木车,车上装的满满的,上面是厚厚的粗布。
来到前几日才‘战斗过的地方’,仲逸微微停顿一下,如今已完全恢复。
继续向北,大约行军数里,仲逸命大军驻足,开始休整,并对俘虏的鞑靼军士再次清点。
俘虏的鞑靼军士人数八百多人。
此时,他们已经脱去外甲,一身布衣,不少人已开始光着膀子了。
此处距离向北的那块的胡杨林,也是就当初仲逸与魏申谈判过的地方不足五里,应是黄沙城与胡杨林中间的地带。
“仲大人,所有一切都准备完毕,是否可以开始?”。
仲逸望着远处的胡杨林,似乎还没有什么动静,远远的看去,营帐的尖顶似乎在风中发出响声的感觉。
“留守两千兵马,其余将士在向胡杨林的方向驻守”。
仲逸从马背上下来,向身旁的一名将领说道:“靠近东西两侧的胡杨林,还有正北的空地,按照之前的图纸扎营”。
末了,他特意道:“尤其火炮、弩机,千万要当心”。
片刻之后,五千之余的兵马分成两拨:三千人扎营,留守两千看着那些俘虏的鞑靼的军士。
待那些鞑靼军士集合完毕后,仲逸单手一挥,一排木车走了过来。
“刷刷刷……”,是解开车上厚布的声音。
“啊???……”。
鞑靼军士纷纷傻了眼,似乎比他们的主将被林宗武砍了脑袋还要惊讶。
‘铁锹、铁锹,还是铁锹’。
一名大明将领上前说道:“这是你们干活的工具,当然,还有铲子、铁镐等”。
“让我们……这是干什么?”。
鞑靼军士的惊讶一拨接着一拨,之前的还未退去,如今又有新来的。
“难道?这是要活埋我们吗?”。
“完了,完了,这真是要活埋了,连工具都准备好了”。
……人群中,不知谁说了这么一句,鞑靼军士再次慌乱了。
“仲大人,请……”。
那名将领备好一切,大明军士将在外围,是一个很大的包围圈。
人群中,分成两排,让出一条道来。
仲逸上前而立,一如当年初次领差事时,开始训话了?
“以此为中点,左右各自分开,向两侧,延伸至十里处”。
众目睽睽之下,仲逸大声说道:“开始挖坑”。
啊???
挖坑?
鞑靼军士再次要晕过去了:“活埋了我们?还有我们自己挖坑?”。
这是什么世道啊?
俘虏,往往有一个他们没有想到的结果。
人,有的时候,只有活着才有希望,但一种不知道自己随时就美命的或者,还不如不要这个希望。
见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仲逸身边那名大明将领开始发话了。
‘还愣着干什么?我们仲大人的话,难道你们都没有听见吗?’。
那名将领再次说道:“你们的任务,就是挖坑,要挖的足够深、足够宽、足够长。向左右两侧开始挖”。
片刻之后,鞑靼军士每人手中是一把铁锹,一把颤抖的铁锹。
以此为中点,向左右开挖,足够的深、宽、长……
向北的方向,胡杨林中的鞑靼密探早已窥到这一幕,在请示估计在场的头领后,立刻奉命骑行而去,向更北的方向而去。
没走多久,早已潜伏在这一带的锦衣卫校尉立刻放出一支快箭。
“不好,林宗武这是要干什么?”。
在得知派出去的报信兵被射死后,留守在胡杨林中的鞑靼军士头领大吃一惊。
“继续派人,多派人,派出一百人,立刻快马向北,将这里的消息马上告知铁吉台将军”。
那名头领吩咐之后,自己也不由的汗如雨下:离他不远处的鞑靼军士,不少人已经停止挖土,脸上的表情似乎在怀疑人生。
这个主意到底是谁出的?再这么挖下去,不就与自己这的这些人撞到一块了吗?
第575章 兵分五路
“挖坑、挖坑,要挖的很深、很宽、很长……”。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那名大明将领再次向人群中喊道:“之后,我们还要围绕黄沙城挖一圈,若是谁误了工期,格杀勿论”。
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经过一个多时辰的苦干,这些手中拿着铁锹、铁镐的鞑靼军士,终于似乎听明白一个道理:他们不会被活埋了。
之前,仲逸在‘训话’时说过:若是能按期完成工期,则这些俘虏的将士可以活着回去。
如此一来,俘虏们这才有了无穷的干劲。
之前魏申被俘后,大家原本以为即便回来,也是死路一条,不成想最后来了个将功赎罪看,暂时保住了性命,还做了鞑靼方面的谈判代表。
计划赶不上变化,最后撞死于木亭之上,那是他咎由自取。
不过此事之后,鞑靼军中流传一种说法:即便是做了俘虏,再回来之后,也不一定必须是死路一条。
比如说,这些人回去之后,可以向铁吉台说说林宗武在黄沙城内布防情况,尤其是真实兵力,甚至于粮草方面等。
铁吉台只有两万的兵力,他又是临危受命、初次挂帅,不会将这么多人斩首,至少不会轻易斩首。
但放到鞑靼大汗那里,就不一定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