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略-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句问的,倒是与他的身份有些不符,有点目不识丁直言的意思。

    大凡说话太直之人,无非因他与听话之人关系很熟、很随意,亦或是听话之人同样是个大老粗而已,如此说、如此听,大家都省事儿。

    那和尚咬咬牙,一字一句道:“似马、非马,马儿要喝两口水……”。

    似马、非马,马儿要喝两口水?这倒是个挺不错的说法,头一次听说。

    樊文予点点头:“大师所说,在下倒是有些眉目了:附近一带、商人、姓冯……”。

    那和尚长长舒口气,仿佛是才生了一个儿子那般如释重负:“施主既然领悟此签,贫僧就先告辞了,他日再有机会,你我在叙”。

    转身的时候,再次望了一眼已放到桌上的银子,和尚感觉自己头上都在反着光、白花花的光。

    “大师说的极是,我们有此缘分也属不易,下次再来贵寺,定当一起坐坐,喝杯清茶、谈笑风生”。

    樊文予将银子向前推推,几乎要递到了和尚的手中:“不知大师能否给个门路,那位姓冯的富商,如何才能搭上话?”。

    那和尚终于将银子接了过去,意味深长的说了一句:“还是那句话,缘分所致,自然能见面。不过……施主若是有空的话,还可以多来这几次大空寺”。

    一脚已经迈出了门槛,和尚感觉自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这才转身向樊文予补充了一句:“当然,这种事情嘛,心诚则灵,下次少带些随从……”。

    院里的刘通在干着急,姜军和蔡一书正吃着干粮,似乎很享受的样子,别人只有看的份儿。

    蔡一书年事已高,胃口有时不太好,他的女人心疼他,一大早烙些薄薄的面饼带在身上,有蛋清和的面,软软的那种,吃着很舒服。

    肖大可也带了干粮,但他与蔡一书无法比,人家毕竟是有品阶的、那怕是从九品的品阶,自己身强力壮,咸菜馒头完全可以对付一口。

    再看看寺中其他人,似乎也有带干粮的,路远嘛,随意吃点喝点,垫吧垫吧好上路嘛。

    人渐渐少了起来,院中一侧升起阵阵炊烟,看样子僧人们也该做饭了。

    肖大可仔细动着鼻子,他似乎闻到了什么味儿:“你们发现了没有?我好像觉得:这里有烧肉的味道……”。

    嗅觉这东西,因人而异,不过对大多人而言,绝不会相信寺院中有‘吃荤’的和尚。

    “那里有肉味,你当这是什么地方?”。

    樊文予缓缓走了过来,一身的轻松,丝毫不像‘站久了’的样子。

    这,也是功夫啊……

 第688章 人情往来

    这一天天的,过得可真快。(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大多人已各自向家走去,准备请客吃饭的也早已定好酒楼饭庄,只等主客一到,立马就可开怀畅饮。

    樊文予‘站’了一天,来到大空寺院中又转悠了一会儿,这才带着众人向盐课而去。

    吃了不少干粮,姜军和蔡一书觉得身上力气大了许多,肖大可不言语,只顾低头走路,大家都无比钦佩:这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走路的速度,依旧‘嗖嗖’的快。

    刘通跟在后面,默默的踩着樊文予的节奏,心里简直要哭爹喊娘:这么好的机会,就这么白白浪费了,还落的一个被嘲笑的下场。

    什么干粮?今晚连晚饭都省了,直接开喝……

    樊文予走的速度确实不慢,但文博远似乎比他还快,他们一行来到盐课衙门时,却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

    衙役的灶房前摆着一口大锅,桌上还有不少吃食,看不太清,透过火光似乎能看到冒着的阵阵热气,这是要开饭的节奏。

    这些人当中,绝大多数不是盐课衙门的衙役,一身布衣显得格外瞩目,竟将夹杂在一起的衙役们都给比下去了。

    “大家不要急,今日是朝廷都察院文大人请客,慢慢来,排成一队,人人都有份”。

    负责召集这些盐户的是班头小墩子,他手里拿着一个木勺,常常的木柄,如同一根指挥棒,很有节奏的样子,颇像那么回事。

    为首的林大团说了一句:‘我代表诸位盐户兄弟们,谢谢文大人、谢谢仲大人了’。

    饭菜不错:羊大骨肉管够,还有鲜羊汤,听说是准备不少酒的,只是后来知道盐课们有个‘限酒’的规矩后,文博远这才吩咐人只是象征性的搬了这么几坛。

    盐户门确实有福了,先是盐课提举司的提举大人请大伙吃饭,如今这位可是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太难得了。

    青石桥的豆粉确实不错,文博远的晚餐吃得很少,请别人酒肉,自己却依旧异常简单,连作陪的人都佩服的不得了。

    樊文予才回到盐课衙门,却被告知‘知府衙门派人来请,都查院的各位大人,连同盐课提举司的仲大人一起赴宴’。

    这是要‘还人情’的节奏,文博远称自己年事已高,就派樊文予带着都察院的几人一同前往。

    至于仲逸这个提举,自然要留在盐课衙门了。

    文博远说一不二,无人敢有异议,仲逸庆幸自己有这样一个好‘故交’,行事风格颇有几分相似,从盐户们脸上的热情就能明显看的出来。

    白日里,大家在盐井边的空地上聊得不错,如今这顿颇为难得饭菜更是让所有人难得不开心——盐户们的眼睛是雪亮的……

    知府衙门的曹春今日心情格外‘七上八下’,忙的不行、累的也不行,都是些得罪不起的主儿,连稍稍消停一会儿的功夫都不敢有。

    不比盐课衙门,曹春知道自己的口碑如何,都察院的人来了,自然不敢将所有留在知府衙门中。

    出了衙门向南,不远处就是一个酒楼,二楼有包间,很不错的那种,据说曹春从未来过这里,但今日要破例了。

    “樊大人,诸位大人,今日曹某在此略备粗茶淡饭,各位一路辛苦,我们大理地处偏远,也没什么好招待各位大人的,招呼不周、招呼不周……”。

    见能来的人都来的差不多了,曹春也就开始说话了:“文大人年事已高多有不便,改日有机会在当面赔罪……至于仲大人嘛……陪文大人的事儿最重要,我们都在大理,有的是机会……”。

    这开场白如同他这个人一样索然无味、却又带着那么一点点的反感之情,好在这样的场合,这种话总归是有一种‘万能’的作用,听着听着就习惯了。

    大多人间是初次见面,彼此酒量还不是很清楚,自然是要试探一番了。

    “樊大人,下官知府衙门同知……请了……”。

    知府曹春之后,其他人纷纷向樊文予那边而去,挨个的敬酒。

    来者不拒,不得不说这才是樊文予一个极大的优势:若论酒量而言,远远可以超过他的‘站功’。

    喝酒天分这东西,他打小就有,到了蠡县是如此,到了刑部也是如此,樊文予对此很自信。

    曹春身边的人才刚刚落座,樊文予递个眼色,他的随从也纷纷站了起来,自然又是一番频频碰杯之声。

    桌上饭菜谈不上有多好: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没有太过瞩目之味,但做的还算精致,很容易入口那种,但远远比不上盐商的排场。

    中午没吃干粮,但此刻似乎也不急着下筷子,樊文予不由默默微微隆起的腹部,对着饭菜,只能微微摇摇头:同样的吃喝,为何仲老弟就一直不见发福呢?

    真正的喝酒从来不看饭菜,一旦气氛搞起来什么都是其次的了,曹春这个分寸把握的很好,微微醉意起,他便缓缓向樊文予靠近些,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转过身去,装作没看见。

    “听说樊大人去了趟大空寺?怎么样,抽到根什么签?”。

    都是正四品,曹春却一直在樊文予面前摆出“下官”的姿态,毕竟人家是从京城来的,理应如此嘛。

    碰了一杯,他还不忘说一句:“那里的签很灵验的。尤其那个功德箱”。

    呵呵又是功德箱,仿佛去了大空寺不向箱子里扔几块银子就说不过一样,这银子最后都去哪了呢?

    樊文予笑道:“托曹知府的福,本官抽的是上上签,至于灵验不灵验,暂时就不知道了”。

    说起灵验,那恐怕就要过些日子再看了。

    曹春眯着眼睛,一副“当地人对外地人”的提醒:“灵验当然是灵验了,大伙儿都这么说,不过,还的请那里的大师给算一算”。

    不是“志趣相投”,便是投其所好,这位知府简直就是个万花筒:四品官做着,酒喝的不错、挂似乎也算的不错。

    见也是个“心诚则灵”的人,樊文予也来了兴致:“哦?倒是见了个大师,不过好像是解读签文的,说了几句,不知算不算?”。

    众人喝的正起劲,这边两人谈的也正起劲儿,樊文予今日去大空寺是带着一帮人去的,这个消息自然瞒不住,曹春知道也不足为奇,能这番提醒倒是有些意外了。

    苦口婆心的劝了这么久,樊文予也知道怎么着也得表示一下才行:“照曹大人的意思,本官明日再去一次?”。

    曹春连连道:“嗯哪,就是这样的,心诚则灵嘛,岂会在意多跑几次呢?来这里一趟也不容易不是?”。

    此人也是个极其精明的主儿,话到嘴边又蹦跶出来一句:“只是……不知文大人那边……准备时候启程?”。

    这才来一天时间,就想着要下‘逐客令’了?好在他们这次是巡盐的差事,否则这大理府还真待不下去了。

    好在这是在酒场,没有什么比这更能烘托气氛的了,樊文予轻轻抬起酒杯,一旁的随从立刻将酒斟满,他则把曹春的酒杯倒得满满的,也不管红脸不红脸的:“喝了这杯,喝了这杯,本官就告诉你”。

    曹春一脸的兴奋,连连点头谦让,不就一杯酒的事儿嘛。

    “其实啊,这个事儿吧,本官与你一样:也是——不知道”。

    ‘哐当’一声,樊文予的酒杯掉在了桌上,嘴里还在念叨着什么:“本官也是一样,一路之上,这个问题问了多次……,文大人都是一问三不知……”。

    左佥都御史大人喝多了,至少看起来是如此,都察院的随从立刻起身将樊文予搀扶起来:“大人,时辰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

    他们回的是盐课衙门,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文博远在那里,这些人就得在那里,连同樊文予在内都可算作是随从,这是规矩。

    “这才哪跟哪儿呢?喝……继续开……喝……”。

    这么说着,这么走着,曹春一脸的不甘心,还得与众人一起向樊文予打声招呼,乱糟糟的样子,也不知是怎么走到了大门前。

    轻车简从是文博远定的规矩,不过樊文予确实有些‘高了’,知府衙门只得简单的准备几辆马车、带篷子那种。

    负责招呼众人纯粹出于礼节性,樊文予才是这些人中的重点,曹春亲自将车帘子打开,从随从手中接过;两个包袱、不大的包袱,将头探了进来,细细说了一句:“听说文大人喜欢青石桥豆粉,这是刚做的,老字号店铺,可以尝尝……”。

    ‘咳咳’,樊文予差点作呕,好在他确实没有喝多。

    “饭也吃了,酒也喝了,再拿这些东西……,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推辞一番,樊文予干脆在车里顺势斜躺下来,要醉就醉成个样子,随时就能吐的那种。

    大家一起喝的,要醉一起醉,曹春也只得晃晃悠悠道:“这有什么关系呢?不就是两包豆粉吗?在你们京城,连碗水钱都不够,特产小吃而已,万不必当真、不必当真……”。

    樊文予没有再言语,他的随从赶了过来,匆匆瞥了一眼,而后便将车帘放了下来。

    “多谢曹大人、诸位大人盛情款待”。

    ‘啪’一声,几辆马车匆匆向前而去,很快消失在夜色下的小巷中……

    时辰不算晚,不过酒终人散倒是来的很快,通往知府衙门的小巷中,就只有三五个身影、连同大理知府、同知等人在内。

    不知何时,大约是在附近,又多出来几个身影,几人走到了一起。

    “曹大人,你说这个姓樊的佥都御史,会把我们的东西收下吗?”。

    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白日里众人苦苦找寻的——冯三保。

    此人名气甚大,相比知府大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刻能与他们并排走在一起,便是最好的证明。

    曹春此刻已经完全醒酒,如同一杯都没饮过一样,脸上的表情惬意极了:“借花献佛而已,东西反正是盐商的,樊大人收不收本官就不得而知,但那位左副都御史文大人是断断不会收的”。

    胆大之人莫过于此时、此刻、此地走在一起的这几人:与樊文予等人认识不到一天,就敢将东西奉上,而且连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都敢试试。

    月色下,冯三保脸上显出一阵微微的笑意,他没有参与今晚的酒局,但在另外一个包间却同样大摆一桌,有作陪的、有端茶倒酒的,此刻也是酒足饭饱。

    ‘曹大人说笑了,你们官场的事儿,我冯某不得而知,也不想知道,不过据我看:此次只要搞定樊大人就行,至于那个老御史,他还能蹦跶几年?’。

    说到这里,冯三保突然驻足道:“就是到了京城,我们也不是任人宰割的主儿……”。

    此言一出,连一旁的曹知府、同知等人也不由为之一怔:“说的没错,只要冯爷出马,我们大理必定相安无事、盐务无事、盐商们也自然就无事”。

    不远处马蹄声起,缓缓过来一辆马车,相比之前樊文予那座驾,好的不是一点点。

    ‘诸位大人,今儿个就到这里,兄弟先走一步,此事就多劳诸位了’。

    冯三保一脚登上马车,转身向众人说道:“当然,不会让兄弟们白跑的”。

    一名随从掏出几张银票,塞到曹春手中,而后便立刻前去赶车、一阵规律的马蹄声再次响起……

    盐课衙门也安静了许多,饱餐一顿后的盐户们再次与文博远、仲逸等坐在之前那个最大的屋子中,大家说说笑笑,远比饮酒碰杯热闹。

    文博远年事已高,众人散去后他便开始打起哈欠来,程默立刻安排他回了房间。

    有程默、肖大可等人鼎力协助,做了一天的‘大闲人’,仲逸到后院向仲姝打声招呼,之后便又去了客堂,衙役们早已为他备好茶水。

    樊文予从知府衙门附近的酒楼一路‘睡’来,进了盐课衙门的大门,顿觉浑身轻松起来,毫无半点醉意。

    仲老弟房中灯亮着,可以继续开喝喽……

 第689章 美好的清晨

    次日清晨,天微微亮,盐课提举司衙门的衙役们刚刚换过值守,负责打扫院落的人已经开始祛尘净地,颇有规律的节奏。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自仲逸来盐课衙门后定的新规矩,一直留了下来,大家皆已习惯。

    副都御史文博远不仅在朝中口碑好,生活习惯也非常规律:多年的早睡早起、饮食清淡,而且量很少,足以说明他的自律和坚持。

    老御史大人这把年纪了,说话走路精气神叫一般中年人都难望其项背,其中的“奥妙”就是这么简单而又不易做到。

    空气不错,天气不错,院中一尘不染,文博远在随意走走,顺便打一套属于文官的拳路,既能舒展筋骨,还能从另一角度领略一番当地的景致。

    院中路过值守的衙役们不由放慢脚步,生怕发出更大的响声而惊到了这位正在活动的老御史大人。

    樊文予来到院中时,明亮的阳光早已洒下一片,这位佥都御史是要谁懒觉的节奏。

    昨晚在知府衙门一通大喝,回到盐课衙门后再与仲逸继续,此刻他都觉得有些腹中空空,昨晚干脆就没吃几口行不行?

    “樊大人,早”。

    仲逸似乎更“懒”:睡得晚、起得晚,吃的“多”,喝的“更多”,还不怎么“管事”。

    这位提举大人,向来都是举重若轻的风格。

    望望全神贯注的文博远,樊文予也开始动动腿脚,一副舒服的神情:“仲大人早啊,盐课提举司的大院——真净啊”。

    一套拳打下来,文博远似乎要出汗的节奏,他从随从手中接过布巾,抬头看见樊文予和仲逸有了过来。

    “樊大人,今日……”。

    文博远说话的语速很慢,这是他一贯的风格,樊文予和仲逸对此并不陌生,只是见他目光向前望去,双眉顿时金锁起来。

    仲逸急忙转过身去,却见一名衙役正朝这边奔来,急匆匆的样子,后面紧跟着的便是都察院的一名衙役。

    “仲大人,文大人……”。

    二人几乎是同时,向着各自的大人秉道:“出事啦,不少人把知府衙门给堵了……”。

    文博远已走上前来,身后的仲逸和樊文予紧随其后。

    “到底怎么回事?把话说清楚了,不必着急”,文博远依旧不紧不慢的样子,丝毫不见惊慌。

    那两衙役相视一眼,还是盐课提举司的那名一等衙役上前继续道:“具体什么情况我们也不得而知,只听门口有人喊着说‘知府衙门胡乱断案,草菅人命,他们要找个说话‘,而且要找朝廷来的都察院的御史”。

    有些气喘,这名一等衙役还不忘补充一句:“哦,对了,门口聚集起来的人,大约有五六十个,年轻的、年长的都有,很激动的样子”。

    在看看一旁都察院的衙役,不停的点着头。

    文博远微微笑道:“哦,原来是此事啊,看来他们错当老夫在知府衙门呢”。

    这话说的倒是没错,一般朝廷来的人,大多都是在知府衙门的,盐课衙门此次倒是捡了个便宜。

    找文博远的就是找都察院,找都察院就离不开樊文予,这时他转身道:“文大人,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需要过知府衙门一趟吗?”。

    文博远挥挥手,那名衙役便立刻退去,他再次转过身去,郑重其事的说了一句:“此事既然是找我们都察院的,就让樊大人去一趟吧”。

    樊文予微微一愣,仲逸急忙提醒道:“对啊,文大人所言极是,樊大人也是佥都御史嘛,纠察官记、为民申冤,本就是御史的指责所在嘛”。

    每次有种“冲在前面”的感觉,樊文予这才反应过来:此事虽然棘手,但所处理得当,依然可算作出京后的一件功劳,付出必有回报。

    这么一安排,文博远又向仲逸说起昨日宴请灶户的事儿,他已与灶户代表林大团约好:到他们家中走走,看看他们的生活到底如何?

    本就将樊文予作为“另行安排”的,没想到知府衙门突发状况,这便省了不少事儿:不用再去大空寺找大师抽签了。

    钦差分开走,这是一步相当高的棋:走的地方不一样,看的东西也就不一样了,若是有人想提前准备对策,那也只好使出分身之术了。

    谁也无法控制意外的发生,比如说如今乱哄哄一片的知府衙门大门口。

    本是奉旨来各地巡查盐务的,但如今人家有人亲自“点名”要见都察院的御史大人,那樊文予也只得跑一趟了。

    “这是什么情况?这阵势……是几十个人的样子吗?”。

    再次拐过一条巷子,樊文予便看到了门口围着的人,足有百余人的队形,其中还不包括衙门的差役,一眼就能看清。

    坐的不是自己的轿子,也不是昨晚的马车,仲逸特意为樊文予准备的这辆马车是他经常用得,很普通那种

    “给你们说多少遍了,都察院的各位在盐课提举司衙门,你们要找的话去那里,围着我们知府衙门干什么?”。

    台阶上,一个中年发福男子,对着人群连连嚷道:“谁要是在这里闹事,老子锁了他”。

    这话说的,好像真能锁了一样。要锁早就锁了,为何还能等到现在?

    人群中的人那里能听的进去?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汉子举着拳头大声说道:“我们不知道什么盐课衙门,反正,当时断案的就是你们的知府大人,都察院的御史来了我们大理,怎么会不来你们知府衙门呢?”。

    “对,就找你们知府衙门,让曹知府出来,让都察院的御史出来,我们要要话要说……”。

    底下再次乱成一团,那知府衙门的衙役头头吹胡子瞪眼、指手画脚半天,最终也只是自己过过嘴瘾,没有将任何一个人给锁起来。

    “樊大人,你看,我们……怎么办?”,一名随从向樊文予问道:“是不是叫曹春出来?”。

    樊文矛早已将这里的一举一动看的一清二楚,他微微摇摇头,撇撇嘴道:“这个曹春,真不怎地,知府当到这份儿上,哎……”。

    “别看啦,从后门进吧……”,樊文予放下帘子,‘众目睽睽’之下,无人留意身后这辆不起眼的马车……

 第690章 倒是救我一命啊(上)

    “救命啊,樊大人快救救下官吧,兄弟今日……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