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次回京时,冯保还特意‘关照’过:大理府那点事儿,千万要留意这个原先的朝廷三品大员、户部侍郎陈覃。
如今看来,这个冯保还不是一句客套之语。
还真别说,早在初来大理时就曾去过陈府,只记得这个人还算不错。
什么时候,这块地成了他陈覃的了?
“仲大人,此事就发生在你去京城时,也不知道怎么回事,陈府的人把临近几块都给买下来,平整后便是这么一大块儿,听说当时花了不少银子呢……”。
肖大可上前附耳一番,而后也同样解释道:“今日我们就是这么一说,再另择一处,就当什么事儿也没有发生过”。
仲逸望望所有投向的目光,而后似笑非笑道:“你看看,这像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发生过的吗?”。
好吧,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要想收回来,可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仲大人,要不?今天先到这里,不管怎么说这是人家的地,打声招呼还是有必要的,其他的,日后再说……”。
程默毕竟是在京城翰林院呆过的,起码的‘门路架势’还是懂的。
仲逸微微一笑,而后摇摇头道:‘不,陈大人既是朝廷原户部侍郎,想必自然也懂得何为的舍小家保大家?盐务事关重大,他自然能体谅,这是一个做臣子应有的度量嘛……’。
众人愕然,面面相视却又不知该说什么,还是林大团站了出来:“仲大人,你有所不知: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样有度量的,都怪我多嘴……”。
第711章 这块地动不得?(中)
离开盐井后,仲逸向肖大可家而去。全本小说网;HTTPS://щww。taiuu。com;
这是肖大可奉其母‘之命’,再三邀请的。
作为最忠心的跟班,程默自然是要同往的。
令人意外的是,同提举杨尽洺也主动‘赴约’,这样便可能更快了解盐课衙门的差役与盐户们的实际情况。
没过,肖大可家距离林大团家不远,也就是几里路的路程。
作为刚从京城都察院前来云南大理赴任的同提举杨尽洺来说,他确实需要这样的机会与大伙儿拉近生活。
仲逸自然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副提举姜军一起出的城,这样的场合自然少不了他的陪同。
于是,盐课提举司不足十人的样子,随着肖大可与林大团向山村而去。
一如之前,深知肖大可家这些年因为他娘亲的病疾耗掉不少银子,而林大团家本身也不富裕,仲逸这便吩咐程默快马加鞭回城买些酒肉吃食,足够他们两家吃一阵子了。
天气不错,尤其道路两侧,简简单单的花红草绿,确能令人耳目一新。
或在义中村多年,亦或是在凌云山长大的缘故,仲逸对山山水水景色有着特殊的情感,莫名的一种亲切。
这条路之前是走过的,只是那个时候天气还有点冷,随行也只有程默而已。
“这些杂草要是雨水充足的话,长得该有多旺盛?若是在施点肥,是不是更好?”。
仲逸这么一说,顺手指着山上还不是很绿的地方。
林大团和肖大可相视一眼,不由的笑了:“仲大人,这些个都是野草,那里还要充足的水分,施肥什么的?随随便便就可以长得旺盛……”。
仲逸回过头来,不由的笑道:“既是这样,那何不在这里牧马放羊呢?白白浪费了这些草,也给你们损失不少‘荤菜’的机会?多余的卖掉,还可以换些银子嘛”。
肖大可没有言语,林大团却傻傻一笑:“牧马放羊?若是数量太少的话不足以养家,可如果多的话,可没有那么多的本钱,搭建棚圈、买羊崽、马崽的,还得做草料……”。
这话说的没错,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本就是从来都不会有的事儿,只是没有那一粒粒的种子下地,岂会有秋日的硕果累累?
还有一块块的田地,耕地的耕牛,各种各样的农具,但若是因为一片树叶而失去整片森林,那真是太不划算了。
像林大团这样想法的人,不仅仅是‘目光短浅’而畏畏缩缩,更因为一个很厉害的原因——现实。
当年连吃饭都是问题时,那有那么多的想法?
“若是本官给你们银子呢?所有搭建圈棚、买崽的银子,还有草料全部给你供应呢?”。
勒住缰绳,马儿一阵嘶鸣,仲逸是认真的,他简单的说了一句:“肖大可,林大团,此事你们好好合计一番,之后给本官一个准信,到底能不能干?”。
那二人急忙停下,却一时没了主意:这,不是又要让仲大人破费吗?
‘仲大人,就是银子够了,我们也没有这么多的人啊,一家才有几口人?根本忙活不过来,总不能让我们盐课衙门的兄弟都上吧?’,这是肖大可说的。
仲逸笑着指指林大团:“我们盐课衙门是不能做此事,但盐户们呢?一家人不够,大家伙儿聚在一起,不就够了吗?”。
林大团还是面露难色道:“可是……我们是盐户,这样做,朝廷准许吗?再说了,制盐的活儿都忙不过来呢……”。
倒也不全是无道理,只是觉得有些魄力不足呢?
“此事,自有本官来想法子,先去吃饭吧”。
一声皮鞭声,仲逸的马儿快速飞出,身后的人急忙追了上去,但还是被远远的甩在后面。
早在翰林院时,仲大人的骑术就广为流传,来大理后不少人认为言过其实,现在看来,却是‘实过其言’。
不大会儿的功夫,肖大可家院外的木桩上,已拴上不少缰绳。肖母闻声而出,见了仲逸激动不已——这是救命恩人啊。
林大团没有一同前来,他先要回家准备,稍后仲大人便要来他家。
“大娘,我得要再向你解释一遍:您老的病是李太医医术高明所治,真的不管我的事儿啊”。
连连致谢,仲逸只得推向不在这里的李时珍,但肖母那里能听得进去;‘李太医医术高、医德好,这自不用说,但没有仲大人安排,那里有老身的今天呢?’。
这么一说,肖家人也立刻围了过来,连连笑道:‘娘啊,仲大人和李太医都是我们家的大恩人,现在仲大人来家了,你只顾着说话,仲大人还能用饭菜吗?’。
这么一说,肖母这才反应过来,急忙将仲逸拉到上座,而后自己缓缓向隔壁一屋走去,嘴里还喃喃道:‘孩儿他爹,咱们大可是个有福的孩子啊,遇到了仲大人这么好的人……’。
离开肖大可家大约也就是半个多时辰后,肖大可在这一带路熟,执意要将仲逸等送到林大团家。
“仲大人,没想到你对咱们盐课衙门的兄弟如此关心,这一点,下官都自愧不如”。
对于初次见此景的同提举杨尽洺来说,确实大开眼界。
肖大可不假思索道:‘杨大人这话说的没错,若没有仲大人,兄弟们早就不想干了,那怕是去要饭……’。
此言所指便是之前的同提举王核,作为杨尽洺来说,他还是觉得有些小小的尴尬。
是的,他是文博远的属下,都察院的御史,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是不是确实应该做点什么呢?
“仲大人,不知方才盐户所说,原户部侍郎陈覃占地一事,若是有人阻挠,该如何?”。
早在翰林院时,杨尽洺就听过这个人,他似乎一点都不乐观:“若他就是没有那个胸怀和气量的人,就是占着不放呢?”。
似乎因都察院,亦或文博远和樊文予的缘故,仲逸对昔日的御史本就有几分好感:“那,依杨大人之见,是否有什么新的主意?”。
杨尽洺还真不是个怕事儿的:“如果他能腾出那块地便罢,若是他从中作梗,就查查他总共占了多少地?若违背朝廷规制,就联名都察院的御史——参他”。
很明显,这位御史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第712章 这块地动不得?(下)
林大团的家确实有些不同寻常,从院外来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进了院子,就能明显感觉到那种莫名的压抑。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taiuu。com;
“仲大人来了?快里边请”,说话的是林大团的女人,之前她是见过仲逸的,与肖大可家人一样,他们对仲大人是格外感谢的、发自肺腑那种。
别的不说,若是没有仲大人,怕是有多少盐户家——真的要揭不开锅了。
“大团,你家里到底有什么事儿,若是本官能解决的话,你尽管可以开口”。
仲逸上次就想问这句来着,只是因为突发意外,被衙役们叫了回了盐课衙门。
“哎……仲大人有所不知,我们家……苦啊……”,林大团的女人长长叹口气,就这么说了一句,还是不由的望着林大团。
“说什么说?还嫌给仲大人添乱添的山吗?”,林大团一脸的不悦:“你看看,来咱们家,仲大人的脚还没有站稳呢”。
盐课衙门里的事儿林大团的家人不知,但林大团听了不少,仅是即将开始的计划,还有原户部侍郎陈覃占的那块地,就够忙活一阵子了。
真不能再给仲大人添麻烦了,再说林大团家的问题由来已久,即便是仲大人也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
“给仲大人添乱了,民女只是随口说说,请大人恕罪”。
林大团的女人说了这么一句,立刻将饭菜端了上来,虽说是农家饭,但做的却十分别致,是个用心人。
“仲大人,既然是这样,那回头问问肖大可、或其他盐户不就知道了?”。
程默见状便向仲逸说道:“院子里景色不错,天快黑了,我们顺便看看景儿,这里与京城可是大不相同啊”。
仲逸双眉微微一皱,倒是想起上次好像问过肖大可,但这小子支支吾吾的,好像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
看来,这次是要好好问问了。
程默的提议确实不错,难得来一趟,就再看看山村风光吧。
“大团啊,看不出来,你还会打铁啊”,副提举姜军也是为了缓解尴尬的气氛,顺手拿起一副铁具,开起来了玩笑。
这么一说,林大团更惆怅了:“哎,姜大人有所不知,小民之前是专门铸铁的,只是后来因为一个偶然的变故,这才……”。
紧接着,这小子又是一阵长叹。
这模样,简直就吃了三天三夜的苦瓜,一肚子的苦水状。
这么一说,仲逸也似乎也来了兴致:没想到林大团还有这个本事,这些铁具做工精细,根本不是一般工匠的水平。
此次回京,仲逸还特意让老姜头约了几个工匠,铁匠铜匠,其中的门门道道还真是了解一点,哪怕也皮毛,也不是纯粹的门外汉。
程默却是个纯粹的门外汉,他拿起一把菜刀就问林大团:“能不能给我打一把刀?要很锋利那种”。
林大团终于苦笑道:“程默兄弟啊,这锋利还不只是打造的技术,还要看铁料的品质了,同样的技术不同的原料,打造出来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啊”。
程默还想说什么,却被仲逸制止道:“你一个小小的跟班,用刀干什么?还要锋利的,快歇歇吧”。
关于程默是“高手”的传说,盐课衙门是知道一些的,仲逸这么一说更是印证了这一点,副提举姜军笑着说了一句:“大团啊,你还有什么别的杰作吗?”。
也就这么一句,程默要打刀的想法也就那么回事了。
说着众人便再次围着打好的铁具前,都是林大团亲自打好的。
看了一会儿,大家说说笑笑,林大团的眉宇间终于好了很多,气氛总算缓和了下来。
这顿饭吃的还算凑合,至少仲逸觉得:无论肖大可还是林大团家,都不虚此行。
饭后上了茶水,林家人一年不怎么喝茶,这还是上次专门为招待仲逸而准备的。
闲聊几句,也是时候该回盐课衙门了。
“其实啊,咱们云南有铁矿,只是没有好工具技术,开采不出来……”。
闲聊归闲聊,林大团随意说了这么一句,却引起仲逸的兴趣。
“大团,你说说看?这个铁矿有多大?需要怎么开采?”。
仲逸继续问道:“对了,就是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开采?”。
林大团瞪大了眼睛:“仲大人,我只是说说而已,莫说铁矿了,我们云南还有铜矿,很大的铜矿”。
显然,他这么说又怕仲逸来一句:需要多少银子,本大人出了。
说归说,这可不是他能承受的。而且也不是能随意插手的。
林大团还是多虑了,仲逸在来云南前,早就看出了云南这个地方的“特产”——铜和铁。
怎么开采?或许仲逸比林大团更有理论,但说起实践来,他还是差了点。
此刻在仲逸的眼里,这个林大团本身就是一块宝:既能制盐,又能炼铁,还能做些牧马放羊的事儿,无所不能。
……
“这个大团家里,到底怎么回事?为何每次都欲言又止的样子?”。
出了林大团家,仲逸这便问起肖大可来。
肖大可摇摇头,也是一头雾水:“仲大人,实不相瞒,我们还真的不知道,他从不向我们说,我们也不好推测……”。
就在这时,选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渐渐靠近,众人一看却是盐课衙门的一名一等衙役。
“仲大人,有人来咱们盐课提举司了,请你快快回去吧”。
那衙役也不再绕圈子,直接开口道:“是原户部侍郎陈覃陈大人来了”。
这么一说,同提举杨尽洺立刻纠正道“搞清楚了,他既然是原户部侍郎,现在都告老还乡了,就不必再称一声大人了吧?”。
看来,这位昔日的御史大人确实不怎么待见这位昔日的户部侍郎。
仲逸笑道:“还是杨大人说的对啊,是本官低估了此事,看看,咱们还没去找人家呢,人家就找上门了”。
“那就会会他吧”,杨尽洺丝毫不惧,立刻就跨上了马背。
程默心里一阵嘀咕:这是个什么情况?这陈覃是与杨大人之前是有什么过节吧?
第713章 你以为你是谁?
天色不算晚,但街上行人明显比往常少了许多,若此刻要登门造访之类的,也确实有些不合时宜。(全本小说网,https://www。taiuu。com)
仲逸等一行不到十人已回到盐课提举司衙门,路上不紧不慢的速度,大家伙儿的心情还算不错。
见到仲逸后,留守在盐课衙门的吏目蔡一书立刻迎了上来,显得有些焦急:“仲大人,你可算回来,快到客堂看看吧,陈大人……已经等候多时了”。
身后的同提举杨尽洺眉头微微一皱,原本又想说一句:“既然陈覃都不是户部侍郎了,如今赋闲在家,也就不用再喊声大人了吧?”。
想是这么想,话到嘴边,终究还是没有说出来,毕竟人家蔡一书不是普通的衙役,那也是朝廷的从九品吏目嘛。
‘程默,快,去将我们的马儿好好饮些清水,上些好料,今日奔波一天,是该犒劳犒劳’。
程默立刻会意,领着几个衙役向马厩而去,仲逸这才转过身来,向蔡一书问了一句:“我们今日才去的盐井,只是商议如何筑盐田的事儿,这个陈覃是怎么知道的?”。
蔡一书四下看看,向左右衙役挥挥手示意他们暂先退下,而后上前低声道:“仲大人有所不知,这个陈覃在大理府的势力很大,近些年占得地也多,到处有为他们跑腿的人,这么大的事儿,岂能不知?”。
手伸的够长,连盐课衙门的提举大人都不放在眼里?这分明就是挑衅嘛。
“仲大人,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蔡一书见仲逸依旧不慌不忙的样子,他便又催促道:“是不是……先进去见见再说?”。
同提举杨尽洺直言道:“进去就进去,见就见,他占这么多地本来就不符朝廷规制,我们还怕他不成?”。
这便一句,杨尽洺就要上前而去,谁知仲逸却淡淡的说了一句:“杨大人着什么急呢?既然人家能做到户部侍郎,也绝非等闲之辈,他不会贸然而来,想必是做了准备的”。
副提举姜军与吏目蔡一书相视一眼,不由的点点头:‘关键时刻,还是仲大人来做这个‘定海神针’啊’。
也难怪,毕竟这只是一个从五品的衙门,那怕是昔日的户部侍郎,毕竟有余威在,也不敢轻易惹人家。
如今仲大人都这样说了,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当然是盐课衙门一条心了。
“呵呵,还真不愧是做过户部侍郎的,告老还乡了对田地还是情有独钟”。
仲逸向蔡一书笑道:“既然人家那么着急,咱们只能再晾晾了,听说你一直对自己棋艺颇为自信,今日何不与杨大人切磋切磋?”。
蔡一书微微一愣,而后立刻笑着推辞道:“仲大人说笑了,就下官那点棋艺,岂敢与杨大人相提并论?”。
杨尽洺本是想三步并两步跨进屋门与陈覃理论的,听仲逸这么一说,倒也变得淡定了许多。
关键仲逸方才之举,颇有老御史文博远的风范——处惊不变、临危不乱。
这也是每次文博远训斥他最多的地方:这个杨尽洺,什么都好,就是性子急了点。
文博远的话犹如在耳萦绕,而他临出京城时曾特意叮嘱:仲大人别看他年纪小,但文采飞扬、腹有文章、行事稳妥、颇有‘大将风范’……
这一番说的,杨尽洺恨不得出了京城就直奔云南,一路上的辛劳也就不在话下了。
真是不虚此行,见了仲逸不到一天的功夫,他已完全能感觉到这位年轻的仲大人身上所散发的那种感觉、不按套路出招,但总能令人心悦诚服。
在京城时对这位仲大人就有所耳闻,但杨尽洺也是科举出身,也曾做过翰林院的庶吉士,待人接物就怕‘言过其实’四个字。
文人的脾气嘛,若是来硬的,就是把他头坎了,他的心里也许还是看不起你,有的时候做一篇文章抵得上‘千军万马’。
蔡一书的房间是除仲逸外最干净的一间了,当然主要是因为仲姝平日里爱干净,否则,仲逸都不一定有这样的细心。
早在蠡县时不就是如此嘛,仲逸的房间还真比沈尘他们几个强不了多少。
‘不行,今日仲大人也在,我们是不是压点赌注呢?’。
副提举姜军见‘阵势’已经摆开,便向一旁的程默等人说道:“你们说说,到底是蔡大人能赢呢?还是杨大人棋高一筹?”。
又来这个,虽是能助助兴,但弄不好得有些伤和气。
仲逸已经坐在了中间一侧,俨然一个‘观审’的角色。
程默见状笑道:“那姜大人,这个主意是你出的,你先押”。
有仲逸的‘庇护’大家也就渐渐习惯接受了程默这看似有些‘胆大’的举动,有的时候反倒觉得挺有趣的,关键这小子太能搞笑了。
“我押杨大人赢”。
说着,姜军拿出一小块碎银子,他平日里可是个很‘抠门’的人,看来今日这是豁出去了。
姜军平日里与蔡一书那是熟的不能再熟了,他这么做一点都不意外。
“那我就押蔡大人赢,这样才有挑战性,你们说是不是?”。
程默很轻松的为蔡一书‘扳回面子’,二人总算是平衡了。
“观棋不语真君子,明白吗?”。
仲逸说了这么一句,众人立刻安静下来,下注的事儿,也就他们二人参与了。
从肖大可家出来时,特意留了一壶酒,仲逸特许:今晚程默刻意将它全部消灭掉。
月色渐高、夜色渐深,门外的衙役再次添了几盏灯笼,夜间值守的衙役们依旧巡视,偶尔向他们打声招呼。
多么美好的夜晚……
“老爷,都打听过了,那个叫仲逸的小提举早就回来了,可现在……”。
院子一角不远处,一件硕大的房间中,一名管家模样的人向陈覃说道:“可是,他们现在竟然开始下棋去了……”。
‘哼,一个小小的从五品提举,不知天高地厚……’。
这位昔日的户部侍郎怒气邹增,一脸不悦的说了一句:“他这摆明就是不给老夫面子,公然要唱对台戏了”。
户部是什么地方?号称朝廷的‘粮库’、‘钱袋子’,管着田产税赋人口,一个户部侍郎那是何等的威风?
若不是因为告老还乡,岂能受的了这‘鸟气’?
“老爷,要不要给布政司或按察司的人打个招呼,他一个小小的从五品提举,不信还能反天不成了?”。
那管家弓着腰,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缝儿,嘴巴都有些歪了:“还有那个新来的什么同提举,好像叫杨尽洺,自恃是都察院来的,更是将老爷不放在眼里……”。
说到都察院,陈覃不由的一怔。
说起都察院,他就不由的想到文博远,这可是自己的死对头啊:早在做户部侍郎时,这个老御史就向朝廷参过他们户部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