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略-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并非小家子气,天天围在娘子身边、足不出户的男人确实无甚出息,况且此事已与祖父与凌云子商议,她便只能遵从仲逸的选择了。
众人说说笑笑,一直到傍晚时分,仲逸提议大家去街上找家酒楼共进晚餐,此举立刻得到大家赞同。
祖父在上、爹娘在上、岳父母在上,师兄、师姐,还有洛儿……那一晚仲逸痛饮杯中酒,道出心中话。
多么温馨的场面,令人陶醉。
人生在世,求权、求财、求富贵,岂知这富贵本在平常人心中:金砖玉瓦堆不起温馨之屋;琼浆玉液难暖人脾胃;山珍海味偶可用之,久了,便同样索然无味,唯有五谷杂粮能能长久。
仲逸想着,若是师父与卫叔叔、穆大娘他们在就更好了……
次日清晨,众人用过早饭后便各自启程,洛儿随陆家老小前往扬州城,宋博仁特意嘱咐:一路之上千万当心,少赶路、多休息。陆文氏笑道:“亲家尽管放心,都惦记着呢”。
宗武要回卫司,仲姝与仲逸与宋博仁夫妇同行,大家就此别过。长大的鸟儿自当要独自觅食,只要心中想着这个家、家中之人便足矣。
*******************
蠡县城中,街上行人依旧,夏季来临,街上各种吃食、玩物摆的琳琅满目。
此处虽无京城那般繁华,亦无济南府、扬州城那般富裕,但在当地百姓心中毕竟还是那个最好的县城。
沈尘一大早便早早出了县衙,近日无甚公务,大多时间都在街上巡逻,罗氏兄弟作为他忠实的跟班,所到之处,自然是不会少了他们二人的踪影。
“沈大哥,你说如今这李大人做了蠡县的知县,樊知县一走之后,仲先生便一同前往,说是去京城送完樊知县便回来”,罗勇叹道:“我看呀,八成是仲先生见这京城繁华,把咱们弟兄们给忘了吧?”。
沈尘刚欲开口,谁知罗英抢先道:“仲先生不是那种人,他心思缜密、忠勇可嘉,定是有要事办理,一旦忙过这阵,会来蠡县看我们”。
“这还像句人话,仲老弟在蠡县时能与我们打成一片”,沈尘笑道:“一日为兄弟,终生为兄弟,他一定会回来的”。
如此一说,倒让罗勇不知所措,他挠挠头,一脸尴尬道:“你们这是存心让我难堪不是吗?我只是随口说说,用的着这样吗?”。
三人说说笑笑,街上行人大多都是老熟人,见面随意打声招呼,而后各自忙去。县城虽小,但论起这人情味来,或许京城、府城都望尘莫及。
县衙里,李序南端坐正堂,刚刚过堂审完一桩邻里纠纷小案,众衙役都已退去,他却不愿离去。
近日以来,他终得扶正,自是踌躇满志、春风得意,可每每一人独居之时,心中却似乎总觉少了点什么。
如大多数人所预料的那样,蠡县的知县便是由之前的县丞李序南接任。对于一个八品县丞来说,这是莫大的喜讯,大多县令由上面所派,或从其他县平调,想由本县县丞升任,绝非易事。
樊文予做知县时,仅是剿匪与抓捕十流寇两项就足以让他换个六品乌纱,但偏偏遇到邹家之事,又恰逢朝廷敕令刑部整顿陈年冤案,这才从七品知县降为八品照磨。
对此,李序南极为清楚:不管怎么说,这些事都是发生在蠡县,樊文予走了,之前的功劳自然就落在了他这个县丞身上。换句话说,自己能做的上这七品知县,其中与樊文予有莫大的关系。
如此一说,还有一人就不得不提了,那便是知县县衙中唯一与自己能推心置腹交谈的…………………仲逸。
同在县衙做事,当初又身为县丞,对于剿灭牛头山与黑山的山匪,仲逸功不可没。
至于抓捕那十名蛰伏下来的倭贼,在当时整个直隶都轰动一时,此事更是仲逸一手策划,直到最后好多人还蒙在鼓里呢。
李序南缓缓起身,他下意识望望门外,却是一片的安静。如今这蠡县县衙似乎少了些热闹,若是仲逸还能做他的幕友,或许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第90章 再回蠡县(下)
蠡县城门守卫头领刘三却没有那般惆怅,对于他来说这日子怎么过都是一天,能吃就吃,能喝便喝,反正只要做好这守城的差事便万事大吉。//全本小说网,HTTPS://。)//
只是当初一心巴结樊文予与仲逸,最后却碰了一鼻子灰,樊文予去了刑部,自己当初那么大的“功劳”,找谁说去?
此刻,刘三正穿着一件单薄的衣衫,旁边的小卒早就为他泡好热茶,天气热了,应该躲到树荫下,城门进出再无那么多可疑之人,随便看看就行了。
就在他随意向外扫了一眼,脸上立刻一阵紧张之情,急忙站起身来,整理一番衣冠,小跑着向门口而去,嘴里却不停道:“吆,原来是仲先生啊,好久不见,好久不见”。
仲逸寻声望去,果真是刘三这小子,离开蠡县这段时间,倒把他给忘了。
进这蠡县城门,怎么能少了他呢?
“我说今儿是什么日子?这枝头的喜鹊叫个不停,原来是仲先生回城了”,刘三手中端着一碗茶水,满脸堆笑道:“天儿热,先生快饮杯茶水,这次来了不走了吧?上次衙门议事,李知县还念叨先生呢,咱们蠡县可少不了先生您啊”。
仲逸望望他,接过手中的茶杯,苦笑道:“三哥,多日不见,你这嘴皮子的功夫还是如此了得?我看啊,咱们蠡县缺了谁都可以,但就是不能缺了你刘三”。
刘三急忙上前为他让座,开口便是:“先生说笑了,我刘三在这蠡县混迹多年,也算是见过不少人,但打心眼里佩服先生,还记得不?当初抓捕那十流寇时,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进城而来,我就差点喊先生为卧龙转世、凤雏再现了……”。
仲逸急忙摆摆手,这小子太能说了,他只得插话道:“好了,好了,李县丞,哦,不,李知县,还有沈捕头他们都在城中吧?”。
刘三急忙将刚才的话收住,但脸上依旧是笑意浓浓:“在,都在呢,他们要是知道先生回来了,不定怎么高兴呢”。
……
“什么?你说的是真的?”,沈尘向一名差役问道:“刚才还说呢,怎么仲先生回来,我们一点都不知道呢?”。
那差役肯定道:“没错,三哥亲自交代的,仲先生进城时,我可是亲眼看到了,此刻他应该到县衙了吧?”。
县衙书房中,李序南正与仲逸交谈,当初二人以文交友、以诗词交心,交情自非常人可比,私下里同样以兄弟相称。
如今李县丞成为李知县,他便直言道:“方才还说起贤弟呢?既回到蠡县,想必樊照磨那边都已妥当”。
顿顿神,李序南继续道:“不知贤弟可否继续留在县衙,做我这小小知县的幕友?”。
仲逸对此有些始料未及,若是樊文予没有离开蠡县,若是没有自己的身世之谜,或许他会一直呆在这蠡县城。
他本为蠡县人,在县衙又有这么多的好友相伴,其中的这份感情不是其他州县可比的。
可如今家人得以团聚,樊文予也离开县衙,在京城时,从外叔公认出自己那一刻起就决定了一切……………………他不会在这蠡县呆下去了。
“李兄推心置腹,我甚是感激。只是樊兄从蠡县一路走来,最后落得如此结局,我已无心衙门做事”,仲逸叹道:“如今家中祖父年迈,娘子洛儿已有身孕,我要撑起这个家,打算去京城做些事,赚点银子,孝敬长辈、抚养子女才是”。
李序南微微摇摇头,一番感触道:“贤弟所言是真话,亦并非真话,以你的谋略才干,绝不会满足于养家糊口这等俗事。不过人各有志,君子不强人所难,你去意已决,为兄也不执意留你了”。
仲逸笑道:“兄文采横溢、清廉自律、心系百姓,自是我蠡县县衙之福,亦是百姓之福,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对此愚弟深信不疑”。
“哈哈哈”,李序南笑着摆摆手道:“兄只可谋的一县之福,他日能做的一府之主便是诚惶诚恐了。贤弟若是做了朝廷命官,所谋之处便是天下万民之福了,对此,为兄更是坚信不疑”。
此言一出,二人皆是哈哈大笑,而后不约而同举杯,异口同声道:“说过啦,说过啦……”。
良久之后,仲逸终于从书房走了出来,李序南知道他与沈尘颇有交情,自然会留给他们道别的时间。
“仲老弟,仲大哥”,沈尘与罗氏兄弟急忙上前而来,嘴里却抱怨道:“我们等你有两个多时辰,你与李知县到底有何话要说?”。
仲逸笑道:“沈大哥的意思是,我们一会儿相聚的时间不能超过两个时辰?否则别人问起与你们有何话要说,我可如何一一记得?”。
哈哈哈……
城东一家颇为熟悉的酒楼里,店小二看到沈尘一行过来,急忙快步上前相迎,掌柜看到同行的还有仲逸,立刻从柜台走出来,缓缓施礼道:“原来是沈捕头、仲先生,快请,快里边请,楼上最好的一间包房已为各位备好”。
众人坐定后不多时,店小二便开始上菜,只见烧肥鹅、烧白鸡、炖青鱼、酱肉片、凉拌菜、青瓜条悉数摆上,片刻之后两份热汤端了上来,一看却是参汤、羊肉冬瓜汤。
末了,自是那必不可少的两坛陈年佳酿。
这时,仲逸立刻起身嗔道:“沈大哥,这是怎么回事?菜还未点,怎么就上来了?才几日不见,倒是让我刮目相看了”。
沈尘笑而不语,罗氏兄弟正欲辩解,却见那店小二急忙道:“仲先生这可是误会沈捕头了,你离开蠡县后,城中都传开了:当初剿匪,抓捕那十流寇都是先生的主意,先生对我蠡县有功,我们东家只是略表心意,与他人无关”。
说完之后,店小二便退了出去,仲逸看着沈尘,他依旧那副洋洋得意笑而不语,再望望罗勇,只见他急忙摆手道:“不是我,不是我说的,都是那守城的刘三,当初他守城配合有功,这不是也为他自己脸上贴光嘛”。
“行了,行了,不要为难这两小兄弟了”,沈尘拉住仲逸,示意他坐下说话:“仲老弟放心,一会照常付银子不就行了”。
哈哈哈……
酒过三巡,盘中之菜被干掉大半,都是些能吃能喝的主,只是这店家确实诚意太足,剩下的实在吃不动了,留着肚子还要继续开喝。
“什么?你要去京城?”,沈尘惊道:“当初不是说好了吗?你留在蠡县开个店铺,有兄弟们罩着,还怕个甚?”。
“樊大人去了刑部,后来给我找了个差事,毕竟当初是跟着他”,仲逸脸上红扑扑的,对着三人一字一句道:“如此,我既可为家中挣点银子,一来二去,他在刑部有什么事,如用的着我,也总是个照应”。
罗英突然起身而立,似有话说,却被沈尘抢先道:“兄弟间讲的就是个义气,如今樊大人降级,老弟还能不离不弃,够意思,够意思,只是我们兄弟以后再要见面就难了”。
满饮杯中酒,道出心中言,四人说说笑笑,时而激情飞扬,时而唉声叹气,窗外月光慢慢升起,坛中美酒渐渐下沉……
半夜时分,四人终于走出酒楼,相互搀扶缓缓来到城东那家小院,将仲逸送进大门后便纷纷告辞,各自回家。
仲姝见仲逸满身酒气,急忙打来一盆清水,用毛巾擦擦脸,而后脱掉鞋子,如此一动,仲逸却立刻清醒了许多。
睁开双眼,却见师姐那张清秀、柔美的脸庞,仲逸立刻坐了起来:“师姐,这,使不得,使不得,我自己来”。
仲姝笑道:“喝了多少酒?糊涂了不是?和我还客气起来,还以为你要睡过去,我去给你烧壶茶来,醒醒酒”。
仲逸看到房中已被收拾的干干净净,桌上擦得一尘不染,一种温馨之感袭上心头,顿时睡意全无。
“师姐,通过济南府我们这一大家相聚,你想到了什么?”,见仲姝走了进来,仲逸便开口问道。
仲姝打开茶壶盖,缓缓将开水倒进,若有所思道:“嗯,你既是这样问,想必不是一家团聚之类的俗套之语,莫非?你是想为他们做点什么?”。
“对,当我看到祖父年事已高,爹爹又忙着养家,这次在济南府又置办宅院,良儿与玥儿还未长大成人,以后用银子的地方多着呢”,仲逸接过刚刚泡上的热茶,继续道:“还有师父,若是他老人家想下山住段时日,我们就是连一处像样的宅院都置办不起”。
仲姝缓缓落座道:“师弟所言甚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吃穿不愁,可若是说起赚银子,还真没想过。莫非?你有什么想法了?不要忘了你去京城的真正目的”。
仲逸笑道:“果真是师姐,实不相瞒,我们这次去京城就开家店铺,如今家大业大,是要挣些银子养家。原本想着开店铺是个幌子,找那恶人才是真的,如今看来,二者可兼顾”。
“开店铺?开什么店铺?你干的了吗?”,仲姝打趣道:“恐怕,你连开店的本钱都没有吧?”。
拍拍胸脯,仲逸自信道:“这不?走的时候娘亲给了五百两,洛儿给了五百两,总共一千两,之前樊兄还给了一千两”。
看到仲逸这般表情,仲姝竟不由笑出声来:“赶紧开,赶紧开,你这身价两千两,还全是别人给的,确实该好好赚点银子了”。
二人如此说着,良久之后,仲逸终于耐不住困意上头,倒头便睡,仲姝为他盖了条薄被,而后回到自己房中。
次日清晨,仲逸便将仲姝唤醒。
“为何要起这么早?”,仲姝不解道。
仲逸刚刚洗过脸,再为师姐打来一盆清水:“早些动身,免得沈尘他们相送一场,我受不了那种离别的场面。我岳父母最近在城中宋宅住几日,我已给李知县、沈尘他们留了书信,如此也不算是不辞而别”。
仲姝简单捯饬一番,女扮男装,只是不能使那易容术,普通装扮只是为出行之便,否则到了京城见到樊文予不好解释。
城门刚刚打开,守城的小吏已当值,刘三还未过来,头领就是头领,晚到一些,早走一些,底下人谁敢说个不字?
才出城门不足二里地,却见前面一个身影横在了路中间,此处是去京城的必经之路,难道此人早已知晓自己的路线?
“仲先生,昨晚怕你喝多了便没有说,之前我早已想好,无论你去哪,我都跟着”,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罗英。
虚惊一场,仲逸却面露难色道:“眼下我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如何带你?”。
罗英上前一步道:“我跟着先生不为图财,只为先生胸中有谋、能断大事,跟随先生左右,此生便足矣”。
“你是否成家?”,仲姝问道:“家中二老是否知晓?”。
罗英直言道:“家中兄弟姐妹四人,除我之外,皆以成家立业,我爹娘早有孙子、外孙可抱,家中一切安好。
实不相瞒,先生上次随樊大人离开蠡县时,我就向家中二老说起过此事,他们起初并不赞同,但后来听说道京城还是跟着先生,而且还可见到樊大人,后来他们便同意了。
我爹虽无读书,但也是个通情达理之人,他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这才一大早在这里等着先生了”。
仲逸将包袱扔到罗英的手中,大声道:上马……
第91章 初来京城先落脚
夏日炎炎、绿草碧碧,偶有清风徐徐、清水潺潺,三人一路轻装而行,不日间便抵达京城。全本小说网;HTTPS://。m;
城门口的守卫一如往日那般威严:兵卒稳稳站立,首领左右走动而视,若是有嫌疑之人进出,一人喊停,数人上前搜查,一切皆是那么的有序、默契。
仲逸对此并不陌生,他正与仲姝说说笑笑。虽是初来京城,但凌云山的沉淀足以令她泰然自若,之前在保定府呆过,又刚从济南府回来,此刻对于仲姝来说:新鲜远超惊喜。
“当值呢,今儿个这天可真热啊”,刚至城门口,罗英突然上前向城门守卫打了声招呼。
“站住”,守门头领一声令下,几名士卒立刻靠上前来,迎面拦住他们三人。
“干什么的?哪里人?进城作甚?”,那名守卫接连问道,一双不大不小的眼睛细细打量着来人。
只见罗英一身硬浆蓝衫蓝裤,腰间一条粗布束带,脚上套着一双厚厚的鞋子,或许是走的时候忘了换洗,忙着赶路,看上去脏兮兮的。
见守卫过来,他却不慌不忙道:“兄弟,自己人,我是蠡县县衙的,不用查,你们忙去吧”。
“谁和你是兄弟?”,那守卫喝道:“包里什么东西?打开”。
看着一旁的守卫正狠狠的盯着自己,罗英终于是有些慌神了:大家都是当差呢?差别怎么就这么大呢?
这时,仲逸急忙上前道:“我们确实是从蠡县来的”,说着他从包袱中掏出户册路引递到守卫手中。
“去京城干什么?”,那守卫将东西还给仲逸:“你们三人一起吗?”。
仲逸望望罗英,慢慢说道:“我们去找刑部照磨所八品照磨樊文予,樊照磨之前在蠡县做过知县,我们三人皆在蠡县做过事”。
在京城一个八品照磨自然不会被人知晓,况且樊文予来京城时日不久,谁会知道他的大名?
但仲逸说的头头是道,手中之物也不假。那守卫也不再理会,只是转身指着仲姝道:“她是怎么回事?”。
仲逸笑道:“哦,为了赶路方便而已,才作为权益之计”。
……
“仲先生,我方才还真把他们当成是咱蠡县守城的刘三那帮人了”,罗英笑道:“这京城果真名不虚传,以后说话还真的小心才是”。
仲姝不由的笑出声来,罗英一阵尴尬,仲逸只得解释道:“师姐莫笑,除了蠡县,他这是第一次出远门,已经不错了”。
哪里顾得上听这些?看着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酒旗茶幡随风而动,马车轿子时有路过,罗英叹道:“我的乖乖,这随便一条街就比我们蠡县要大许多了”。
夏日来临,街上妇人女子衣衫单薄,不少人又偏偏外罩轻纱,走姿摇摆间,举手投足中一种若隐若现之感,令人难免想入非非。
走街过巷转悠半天,终于到了樊文予之前那个小院,原本就对那红玉没有几分好感,如今师姐也在,仲逸却只得来此地找樊文予,此时是午饭时间,按之前的规律,樊文予极有可能回来吃饭。
当然,仲逸此举还有一层考虑,若是径直去找外叔公,难免让罗英多想,无端端的突然有个刑部五品郎中的外叔公,就是樊文予也会生疑。而罗英之前就在蠡县县衙,找樊文予是再正常不过了。
罗英来自蠡县,可谓知根知底,况且一起相处多日,自然无须多疑,只是此事与他无关,不让他知晓也是为了他好。
敲了半天门却无人回应,仲逸只得对罗英道:“你在此等着,我们去刑部找樊大人,一会在此会和”。
刑部?正二品的衙门,作为在县衙当差多年的罗英来说,对六部中好奇之心最大的莫过于刑部了。如今虽不能马上前往,但樊大人在此当差,以后去的机会多着呢,即便是踏进这刑部大院都未尝不可。
想想都觉得刺激……
“找照磨所樊照磨,烦劳差哥通报一声”,来到刑部门口,仲逸便开口道。
那守卫细细看着仲逸,似乎有几分眼熟,当初他来此地协助办差,进出之时守卫们自然要多留意几分,稍有印象也不足为奇。
片刻之后,樊文予便在守卫的带领下缓缓走了出来,才到门口便先笑道:“果真是贤弟啊,你能来真是太好了,近日可把为兄闷坏了”。
“这位是?”,走进之后,樊文予才发现仲逸身边还有一个身材苗条、长相清秀的“男子”。
仲逸将他拉到墙脚一侧,轻声附耳道:“我师姐,女扮男装为了出行方便,才出此下策,只是手法拙劣了些,乍一看还行,细细一看便知还是女儿身”。
毕竟是朝廷命官,樊文予再次打量仲姝一番,这才发现确实不难看出原先的模样,只是发束与着装稍稍改变而已。
不过樊文予觉得仲姝扮相十足,她这举手投足间颇似男子之风,男女言行本就有别,形似不比神似,着实难模仿,这要比那精心装扮更令人信服。
“到晚饭时间尚早,我这里走不开,先随我进去”,说着樊文予便带仲逸与仲姝进了大院,那守卫见状非但没有阻拦,而且还向他们点头微笑。
才数月的功夫,樊文予便能与他们打成一片,确实厉害。
京中繁花似锦,闲来无事的罗英干脆坐在地上,一遍遍的数着街上过往的马车与轿子,只是偶有年轻俊美的女子路过,一时乱了神,只得从新开始数起。
良久之后,他终于看到那几个熟悉的身影朝这边走来过来。
“小的见过樊大人”,罗英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