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奸臣世家-第1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在得知朱太妃的身份之后,也不知道是怎么想得,居然亲自从洛阳赶到永安去迎接。
表面上肯定是去迎接先帝的灵柩,准备的礼仪自然是极其周到的。
可问题,韩绛还和朱太妃亲切地攀谈了不短的时间。
朱太妃自然是非常感动,她也知道对方曾经担任过丞相。
于是,朱太妃在回宫后仍然念念不忘,忍不住便向身边人诉说此事。
朱太妃为人柔顺,实际上是管不住身边的太监和宫女的,所以,高滔滔在她身边安插了不少的耳目,她也是懵懂不知。
却不知道,她刚刚将这件事对身边的人倾诉完,高太后那里就知道了整件事的详情。
于是,高滔滔竟然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朱太妃迅速叫到自己的面前,当众训斥了一番。
话还说得非常难听:“韩绛是先朝老臣,你一个妃子,又如何能够配受他的礼遇呢?”
朱太妃当场被骂蒙了,只好一边失声痛哭,一边跪在地上不停向自己的婆母叩首谢罪。
而那个时候,竟然还有一些善于逢迎拍马的保守派大臣,根本就不顾及朱太妃的身份,竟联合起来,立即罗织了好几条所谓朱氏的罪名上奏高滔滔,要求严惩朱太妃,以此讨好高太后。
这件事在当时闹得是沸沸扬扬,这个时候,正是刑恕假托高滔滔的侄子高公绘上了那道尊崇朱太妃的奏章,可惜,高滔滔十分了解自己的这个侄子的能耐,根本就写不出这么有文采的奏章,识破了刑恕的献媚之计。于是,刑恕也就因此被贬到了地方。
不过,高滔滔在看了刑恕的奏章,冷静下来考虑过之后,还是最终没有因为这件事而重处朱太妃,顾忌赵煦的感受,反而是在元佑三年,亲自下诏,给朱太妃提高了在舆盖、仗卫、冠服等方面的待遇,其待遇和皇后一样。
蔡道将这个自己听到的传闻又在赵煦面前用自己的话,不带感情色彩的叙述了一遍,不过,他在说最后一句话的时候,着重将皇后二字说得声音很大。
当时,这件事闹得如此之大,虽然当时高滔滔封锁了赵煦身边的消息通道,不过,小皇帝还是在这件事不久之后便得知了详情。
蔡道重点说得两个字,赵煦自然也听到了,而且听得非常清楚。
皇后待遇,而不是太后待遇。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朱太妃可是赵煦的生母,却只能享受到皇后的待遇。
这个时候,赵煦才恍然大悟,这样的待遇不是恩赐,而是对于朱太妃极大的羞辱。
这样的待遇还不如不提高,就沿用以往太妃固定的待遇呢?
那道诏书中还恬不知耻的说什么‘母凭子贵’,这也就是保守派文人惯用的伎俩。
“陛下,想必您也听说过这个传闻,想必比贫道更加了解这件事的始末。”蔡道停了一下,又端起茶壶喝了一口,这才接着说道:“那么,贫道就有疑问了。这件事即便就是朱太妃的错,她也被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可始作俑者韩绛呢?可这位老臣重臣愣是屁事没有,如果韩绛是变法派的人,说不定就会被文彦博和吕公著他们鞭尸了吧!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却被众人都忽视了的问题,陛下,向太后人呢?那个时候,连朱太妃都在护灵的队伍当中,向太后作为陛下的发妻,她的人呢?如果,她当时在场的话,韩绛应该拜访的人就是她了,而不是朱太妃了。如果韩绛真得这么做的话,根本就于理不合。如此说来,本应一起为先帝扶灵送行的向太后,却不知所踪。
在贫道看来,她那个时候不在,恐怕是想留在皇宫内院里监视你,并督促你接受那些老夫子们的洗脑吧!这恐怕既是太皇太后的意愿,也是她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那个时候,太皇太后忙着处理朝政,那还有功夫盯着您。她们婆媳二人的关系才是真得好啊!”
躲在暗处的梁师成,在听完蔡道这番振聋发聩的话之后,也忍不住在心中大骂了一番章惇和黄覆,这两个大笨蛋,简直比猪还蠢。
“该死的猪狗不如的两个蠢货,险些都把杂家都给牵连了进来”梁师成也忍不住爆了句脏话,他显然是比其他人更加知道,一旦赵煦采纳了章惇的那个建议,不但会遭到向太后的极力阻止,也会遭到亲生母亲朱太妃的阻止的。
连梁师成都是这么想得,可想而知,赵煦听完这番话之后,心中更是暴怒难耐。
韩绛那个老不死的,他当时的作为恐怕也是心存侥幸,想要向自己卖一个好,可是,在牵连了朱太妃受到责难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明哲保身,这是人之常情。
太皇太后居然也是这么糊涂,可她是真得就这么糊涂吗?
赵煦心中又否定了这个判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祖母是个什么样的狠角色,博闻强记,权力欲望极重,而且非常精明。恐怕那一次的风波,只是借机敲打一下朱太妃,既显示了自己的威严,又稳固了自己的地位。她这是生怕朱太妃利用自己是赵煦生母的身份而抢了她手中的权利啊!
其心可诛,朕意难平啊!
“陛下,太皇太后千错万错,可是,她如今已经故去,人死事休,何况,她还是先帝的生母,而且,不管当初那间扑朔迷离的阴谋废立案子是不是太皇太后的阴谋,可她始终都没有真得付诸行动。哪怕她去世之前,就知道您会对保守派大臣不利,还是劝说吕大防他们,在您亲政之后,主动避位。这就是她对您的善。
所以说,章大人出得这个主意,既是臭不可闻,也得不到众人的同意。对了,贫道还有一件事想说,太皇太后当初还有一个事情做得很错。那就是,司马光这个伪君子在病逝之后,太皇太后连同文彦博和吕公著一起,居然为了他一个臣子,居然大赦天下。
这真是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的一件事啊!即便是诸葛亮和霍光去世的时候,汉后主和汉宣帝都没有这样做过。这样的一道诏命,居然还颁布天下,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啊!陛下,贫道虽然和司马光有过过节,可说起这件事完全是出于公心,您一定要严厉追究这件无人臣之礼的大事,并且严惩当时赞同这件事的大臣。”
“嗯!朕记下来了。”赵煦咬牙切齿地说道:“蔡道长,你要是没有别的事情,就先下去吧!对了,出去的时候,看一看梁师成那个狗东西在不在,怎么这个时候,还没有回来呢?”
“陛下,这个……”蔡道考虑了一番,最终还是决定不把梁师成供出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6 此事可行
(全本小说网,。)
“陛下,这个……”蔡道考虑了一番,还是决定不把梁师成供出来。
这件事说起来还是朱太妃的主意。
于是,他巧妙地说了一句话,道:“诺!陛下,已经许久未见朱太妃了,贫道能否去拜见一下她老人家呢?”
既然朱太妃派梁师成来通知自己,蔡道当然要趁机见一见朱太妃,联络一下彼此之间的情谊。
“嗯!好吧!”赵煦点了点头,允诺道:“对了,你不是粗通医理吗?过去的时候,顺便看一看母后她的身体如何?”
“诺!”蔡道答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茶壶,站起身来,扭头就此离开了。
这个时候,躲在暗处的梁师成忍不住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他这是生怕蔡道一不小心就把他给卖了,幸好,对方说话还是有分寸的。
除了勤政殿的殿门,蔡道和梁师成照了个面,彼此会心的点了点头,并没有说太多的话,只是客套了两三句,蔡道将赵煦的话复述了一遍,并让梁师成安排一个小太监引路,他自己虽然认得去朱太妃所住的宫殿,可是,他如今已经年长,即便是个道士,也并不方便独自去那里。
赵煦其实是个急性子,在听了蔡道这一番建议之后,一见到梁师成,便立即让他将自己的心腹杨畏招进了宫。若论足智多谋,这位和刑恕齐名的阴人可比刑恕靠谱多了,刑恕虽然出得主意倒是非常多,但是依靠他所处的主意,成功率却非常低。
而杨畏却和他截然相反,几乎是每计必中,除了最初因为举荐他的舒亶,而失策被贬以外,那之后,在众人的眼里,他也算是算无遗策了。
这也是赵煦明知道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却一直对他信赖有加的一个原因。刑恕可是刚刚投靠了章惇,本来章惇还想在赵煦面前替刑恕美言几句。
可赵煦还是将刑恕贬到了寿州。一方面,在听了蔡道的建议之后,赵煦是想利用刑恕去对付寿州吕家,而另外一方面,其他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是杨畏暗中向赵煦进言,此人一向奸诈,却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刑恕当初依附蔡确,但是,在保守派掌权之后,他却在暗中协助对方攻击蔡确。
这是有迹可循的,而赵煦亲政之后,也曾经在暗中派皇城司的逻卒们探查过那些回京的变法派大臣是否在元佑年间有过倒戈的行为。
杨畏虽然投靠了吕大防,可也是因为他,刘挚这个朔党的党魁才会在保守派内部党争失败,被罢免出京的。而刑恕情况,赵煦就更是了解了。
所以,赵煦才会在刑恕的问题上驳了章惇的意见,将之派到寿州以观后效。
杨畏得到消息后,很快就来到了勤政殿。不过,这一次,和杨畏一向交好的梁师成并没有提前给过他任何的提示,这让杨畏有些不高兴。
不过,在他听了赵煦的陈述之后,表面上比较委婉地批评了一句,道:“章大人这次真是有些糊涂了,怎么能向陛下出这么个馊主意呢?陛下,以章大人的为人,是想不出这些的,恐怕又是那个刑恕在临走之前就给他出的主意。”没想到,最了解刑恕的人还是杨畏。
赵煦一听这话,仔细一想,还真有这个可能,刑恕这个人,蔡道暗中还给他起了一个外号——智多败,不知什么时候就传到了赵煦的耳中,这下子,赵煦对这个智多败的印象就更深了。
看着赵煦布满潮红的脸,杨畏就知道官家主意已定,这件事是势在必行。
不过,杨畏此刻心中满是懊悔,他也号称多智,可怎么这一回就错了这么好的一次机会呢?可究竟是谁给陛下给另辟蹊径,出了这么一个巧妙的主意呢?
此人的心思深不可测,实属他的一个大敌啊!
“陛下,此事可行,而且,肯定会成功的。元丰八年,向氏没有在护送灵柩的队伍当中,微臣是有耳闻的,那时,微臣就很奇怪,韩绛又不是傻子,如果向氏在其中的话,他又怎么敢去见朱太妃呢?可惜,那是,微臣不再京师,不然一定会上本参奏于她的。朱太妃那次真是受了无妄之灾了。真是太冤了!”杨畏这个时候当然是极力的赞成了,而且,也不忘了表一表忠心。
可赵煦却知道自己这个心腹的德性,所以,将他的最后一句话直接就无视了
“杨爱卿,那你看,朕应该找谁来商议此事呢?”赵煦问道。
杨畏不加思索的回答道:“这件事,韩相公自然是要回避的,因为,牵扯到了他的兄长,不过,陛下在和众臣商议好之后,还是提前向其知会一声就是了。章三司和黄御史是第一个、蔡尚书、曾布尚书,蔡御史,是第二批,而曾肇和李尚书二人就算了。至于武臣那里,韩枢密肯定是要请的,其他人就得由陛下圣裁了。不过,微臣认为,那些人恐怕是不愿意参与到此事之中去的。”
这件事,虽然是章惇和黄覆最先提出来的,可谁让他们自己出了那个馊主意呢?这次讨好陛下的盛宴,既然杨畏无法自己独吞,还不如大家一起参与进来。
“报!”这个时候,梁师成突然小跑着跑到了赵煦的御塌前,跪下之后,小声地禀报道:“陛下,朱太妃那里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朱太妃她病了。”
“什么?”赵煦闻讯之后立刻大吃了一惊,猛然站了起来,一步就跨到梁师成面前,揪着他的衣服领子,厉声喝问道:“母后她怎么好好的就突然病了,到底得的是什么病?这个罗锅子不是刚去母后住处吗?怎么母后好好地就突然病了。”
“快说,是不是那个……”说到这里,赵煦猛然把话头斩断,因为他不想让杨畏知道蔡道刚刚来过,自己的这个心腹要是一听到那个罗锅子的名字,肯定就会想到刚才的那个主意其实蔡道出得。
“陛下,您不必召集,这是朱太妃的病因。您先看看?”梁师成连忙把一张小字条塞进了赵煦的手中。
赵煦急忙展开了一看,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稳稳地做回了御塌之上。
“陛下,朱太妃她究竟如何了?”杨畏对赵煦捉摸不定的态度变化,自然是困惑不已,急忙问道。
“给!”赵煦随手将那张纸条扔给了杨畏。
纸条上只写了一个字——‘装’。
映入眼帘之后,杨畏先是一惊,然后失笑道:“妙妙妙,实在是太妙了。朱太后此时生病实在是太妙了。”(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7 装
(全本小说网,。)
映入眼帘之后,杨畏先是一惊,然后失笑道:“妙妙妙,实在是太妙了。朱太后此时生病实在是太妙了。”
‘装’自然是装病了,这个主意当然也是蔡道出得了。
之前,当被一个小太监领导朱太妃的宫殿之后,蔡道立刻就被四只小萝莉……不,应该是四位小公主给包围了。
宋神宗十女,到了如今,仍然活着的,除了眼前黏着蔡道的四个小公主以外,还有就是将要嫁到两个韩家的三公主和四公主了。
至于眼前四个公主是朱太妃所生,三公主淑寿公主也同样如此。可想而知,对于宋神宗来说,这位贤惠柔顺、甚至有些软弱的朱太妃功劳有多大。
唯一让蔡道感到头疼的还不是这四个年幼的小公主,而是朱太妃本人。
当一见到蔡道之后,朱太妃态度极为热情,嘘寒问暖就不用说了,蔡道总觉得对方再看他的时候,是用一种丈母娘在瞧自己女婿的眼神在审视着自己。这让蔡道在朱太妃的寝宫极为不舒服,简直就是如坐针毡。束手束脚的他,也完全失去了往日的从容。
这四位小公主如今还年幼,没有分封称号,不过,蔡道有系统加持,知道她们几个分别是郓国公主、潞国公主、邠国公主,以及德国公主。
这里面郓国公主年纪最长,是朱太妃的二女儿,今年虚岁十六岁,而潞国公主今年虚岁是十五岁,邠国公主十三岁。而年纪最小的德国公主其实就是当年那桩乳母案真正的主角。赵煦其实就是代她受过了。
朱太妃在知道自己的长女找到了一个不错的婆家之后,便准备为已经到了嫁人年纪的郓国公主和潞国公主找婆家。而眼前的蔡道自然就是首选了。
至于罗锅子什么的,出家入道什么的,别说朱太妃不在意,就是这些公主们自己也在意,相反,包括淑寿公主在内,朱太妃的这五个女儿都非常喜欢蔡道。当然,年纪尚小的德国公主如今还并不清楚喜欢和嫁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是当初,蔡道既冒着风险救过几位小公主的命,而且,几个人还在蔡氏学堂里面相处过一段时间。
相比于规矩森严的皇宫内院,蔡氏学堂里宽松有趣、如沐春风的感觉一直在五位公主的心中挥之不去,留下来一辈子都难以磨灭、难以忘记的记忆。
考虑到事情的重要性,蔡道还是请求朱太妃,先让几位小公主暂避了起来,他将自己向赵煦进谏的话说了一遍。说完之后,朱太妃一下子沉默了,脸上的表情也跟着阴晴不定。
朱太妃在宫中一直都是谨守着自己的本份,因为她心里面清楚,自己虽然是赵煦的生母,但也只是个太妃而已,太后一直都是向氏的。只要赵煦继承了大统,并且坐稳了这个江山的话,她这个做母亲的就满足了。
宋神宗驾崩,太皇太后活着的时候,就一直对她进行了无端的猜忌和责难,她也只能默默地咬碎了牙齿往自己的肚子里咽。朱太妃从小奇特的经历,让她比寻常女子更知道应该如何生存和忍耐。
可她毕竟也是一个平凡的女人,也有自己心中的欲望。能够名正言顺被赵煦叫一生母后,又何尝不是她内心之中最大的一个冤枉呢?
沉默了许久之后,朱太妃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蔡道,轻声问道:“孩子,你告诉哀家一句实话,这件事把握可大。”
“嗯!”蔡道点了点头,并没有再说其他多余的话。
“那……”朱太妃还想说什么,可又停了下来,因为,她此刻实在是不知道应该如何表述心中的想法。
蔡道并不知道刚才朱太妃具体想对他说些什么,可是,他却知道对方此刻的心里,地位什么的,朱太妃真得是不在乎,可她却是还真得不想因为他给大宋江山,可赵煦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蔡道解劝道:“娘娘,贫道知道您心里在想些什么,此时此刻,您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答应这件事。可贫道要说,您千万不能真得拒绝这件事。贫道知道,您其实并不在乎太后那个虚名,可这并不是为了您自己,而是为了大宋江山,也为了您的儿子,如今的皇上,还有十三皇子和您这四位小公主啊!”
看着朱太妃投来诧异的眼神,蔡道接着说道:“想必娘娘您也听说过,邻国那位已经过世的梁太后,以及如今掌权的小梁太后的事迹吧!”
朱太妃似懂非懂的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蔡道也不清楚对方究竟是什么意思,便大致给她讲述了一番。
李秉常,被后人叫做面壁城皇帝。他本来是一个好儒且亲大宋的皇帝,如果西夏国当时真得由他掌权的话,在宋神宗其实,宋夏两国根本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军师冲突。可偏偏,梁太后和他的兄弟梁乙埋,把持着朝政,即使李秉常亲政之后,也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利,最后,竟然伙同梁乙埋一起将李秉常囚禁了起来。
梁太后和梁乙埋也都是在元丰八年的那一年相继死去的,可就是,这样,梁太后也不肯放过自己的儿子,居然让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如今的小梁太后继续把持朝政,结果,一生憋屈不已的李秉常就活生生郁闷而死。
听了蔡道的这番盛茂并情的讲述之后,朱太妃都忍不住震惊地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生怕自己叫出声来。实在是太骇人听闻了,而且,这个李秉常前半生的境遇和如今的赵煦又是何其的相似啊!
可能,二位皇帝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那个梁太后是李秉常的生母,而向太后却不是赵煦的生母。
“陛下如今一些想要向他钦慕的父亲学习,恢复新法。可您也清楚,太皇太后和向太后一直都是文彦博和吕公著那些世家大族的后盾。一旦,陛下开始实施新法的话,您难道就不怕向太后会像西夏国的梁太后那样,行不可言之举吗?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
还有,娘娘,您不要认为向太后就一定会这么一直退让下去的。陛下和向太后、以及她背后的势力集团之间的矛盾根本就不可能调合。先帝可不止一个儿子,当初,闹得沸沸扬扬的蔡确蔡相公企图废除陛下,迎立先帝的两个弟弟这件事,您肯定也有耳闻。
可是,您焉知这件事的本身,不是太皇太后和向太后自己想要做得,在败露之后,倒打一耙,硬是将这屎盆子扣到了蔡相公的头上呢?您如果想要强行参与其中的话,不但会破坏陛下的大计,还会让陛下难做,也会让陛下在群臣面前丢脸的。”一连串的一问,震得朱太妃的脑子都彻底的乱了。
好一会儿,朱太妃这才稳住了自己的心神,问道:“孩子,那哀家又该怎么办呢?”
朱太妃是真得被蔡道的话说怕了,如果因为她一时的心软,而破坏了赵煦的大计的话,后果还真得可能非常严重。她和向太后相处了大半辈子,自然了解对方的脾气秉性,也知道向太后这些年虽然便面上一直和和气气,可是,她的心里一直都在嫉恨着她。
向太后一生之中只生过一个女儿,还早早的就夭折了。可想而知,她对朱太妃是非常憎恶的。
“很简单,装!”蔡道说着,竖起了一根手指头,说道:“立刻吩咐人将几位小公主送回各自的住处,您不用担心,陛下肯定会加派妥当的人手去看护他的这几位妹妹的。而您则需要立即装病,这一点,贫道自会给您使用一个妥当的方法,一定会把御医们瞒混过去的。而且,这场病,最好延长的久一些。”
“对了,您身边最好立刻重新换一批宫女和太监,您的性子太柔……”剩下的话,蔡道并没有明说。
可朱太妃有些羞赧地点了点头,其实,自从元丰八年那次风波之后,她就明白自己的身边一直都被人安插了不少耳目,可那个时候,太皇太后监督甚严,她在宫中也没有什么权势,自然不敢轻易换人。
如今,赵煦虽然亲了政,可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