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臣世家-第1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将世家和皇族准备募兵出海征服南海诸岛的事情,直到今天,除了韩家之外,其他所有的文官们都不知道这个消息。

    而吕惠卿也只是知道蔡道准备覆灭大越国那个计划而已。

    不提暗自松了一口气的韩缜,转回到勤政殿。

    这个时候,章惇和黄覆都有些尴尬,赵煦虽然没有在众人面前说出他们二人所提的方案,就是一个不通政务的人都能够听出这两个方案究竟是孰优孰劣。

    对此,章惇已经在心里暗暗恨上了两个人,一个就是出了那个馊主意的刑恕,一个就眼前这个似乎有些得意的杨畏。(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1 亲信们搞串联

    (全本小说网,。)

    对此,章惇已经在心里暗暗恨上了两个人,一个就是出了那个馊主意的刑恕,一个就眼前这个有些得意忘形的杨畏。

    其实,章惇这是自知自己做错了事情,却一点也不愿意承认这是他自己的过失,心里烦躁烦躁之下,看谁都不顺眼喽。

    可杨畏那哪里是得意啊!而是在等待他们几位的时候,被赵煦的使唤着累得。谁让他一向以鬼点子多而著称的呢?他自己都不知道,便糊里糊涂的为蔡道顶了雷。

    听完杨畏的客观陈述之后,这几位重臣纷纷表示赞同。

    在座的都是变法派的中坚人物,自然对这个一直都反对变法,一直再做保守派保护伞的向太后没有任何的好感。有太皇太后的前车之鉴在,谁又敢保正,这个向太后不会再出什么幺蛾子呢?

    何况,相比于向太后,朱太妃才是大臣心目当中真正最符合标准的太后。性格温婉柔顺,太后一家三姓,却都不是豪门大家。不像向太后,那可也是武臣世家。虽然比不上高滔滔和仁宗曹皇后,可也比朱太妃家强出太多了。

    主意已定,诸位大臣便出宫搞串联去了。

    首先,就是韩忠彦。

    他要劝说的人自然是礼部尚书李清臣。

    这个位置在如今的朝中非常的重要,特别是明年,官家废除了前两次科举考试的结果,在亲政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中,将会点中更多的人。

    韩忠彦知道,此是去劝说李清臣的,并不一定要劝服对方。

    这位表姐夫的脾气,世人皆知。

    指望李清臣同意这件事,还不如指望太阳打西边出来呢?

    如果对方不同意的话,韩忠彦便希望李清臣也不要立即上奏表示反对,而是应该立刻辞去礼部尚书的官职,就此离开京城,省得到时候,他因为牵连到进了这件事当中去,而毁了他的清名。

    为此,韩忠彦甚至不惜先去见了自己的表姐。

    对此,他的表姐先是沉默了许久,这才表示愿意帮着表弟劝说自己的丈夫,不过,这个女人还是希望表弟能够给杰夫安排一个好的去处。

    这才安稳了没有几个月,李清臣就要被赶出京城,他的家属心中自然是不舒服的。可谁让李清臣是拗头呢?

    于是,在两面夹攻之下,李清臣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第二天,他便主动向赵煦请辞。

    提前得知其中内情的赵煦其实还是挺欣赏这个清廉的官员的。

    可惜,现在这种状况,并不是他这个皇帝心软的时候。

    明年那场震惊中外的科举考试,可是赵煦亲政之后真正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和成果,能不能获取天下贫寒士子心,就看这个礼部尚书是不是称职了。

    无奈,赵煦只好将李清臣安置到河中府就任知府。而新任的礼部尚书则是蜀人张商英。

    如今天下,若论文采、诗词歌赋,其中魁首自然是非苏氏兄弟莫属。而同为蜀人的张商英也不差,而且,他在这八年中,在京城郊外的蜀学学堂中,已经将自己的声望刷到了蜀中第三人,很多京畿地区的贫寒学子在这八年当中,很多都会到这间学堂里向张商英求学。

    这无疑成了张商英最大的政治资本,之前,如果不是为了安抚和奖励相州韩家主动迎合自己,礼部尚书的位置就应该是张商英的,如今不过是物归原主罢了。

    不过,这道圣旨,赵煦并没有急着发出去,而是还要再仔细观察一番。因为,张商英本人的政治倾向一直都不是太明显,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一直都是持反对的态度,可谁知司马光居然还看不上他。这也就导致张商英在元佑年间,一直窝在蜀学学堂里不肯出来。

    还有,就是废掉向太后的事情,赵煦也不知道张商英会不会跳出来极力反对此事。

    韩忠彦宁肯暂时失去这个奥援。也不愿意,李清臣因为这件事而触怒了官家,最终而牵连了自己。来日方长,今天只是暂时失去而已。

    第二个自然是曾布了,他的同胞哥哥曾肇,顽固起来,一点也不逊色于李清臣。他当然不想哥哥刚刚安稳了几天,又要兄弟相离。

    没想到,曾布讲述完之后,曾肇只是沉默了一会儿,便对他说道:“布弟放心,为兄在这件事上,并不会表态。”

    “兄长,你不如就此请病,出京游玩几天。”曾布也怕这件事影响了曾肇的声誉,便出主意道。

    “唉……!”曾肇深深叹息了一声,摇了摇头说道:“‘恩欲归己,怨使谁归?’布弟,如此掩耳盗铃之计,又骗得了多少人,能骗得了自己吗?”

    “兄长,我发现此次进京之后,你变了,而且,变了很多,为弟都有些认不得你了?”听了兄长的话,曾布直直地看着对方,吃惊地说道。

    曾肇苦笑着说道:“为兄的确是变了很多,听人劝,吃饱饭。为兄是不得不变啊!之前的八年中,为兄一路颠沛流离,一点也不比你们在岭南轻松。官家之所以如今要这么做,还不是太皇太后她一直采取强压的教育方式,这才导致了今日的恶果。官家如今还年轻,有些事情,咱们这些大臣可以随了他的心意,可是,有的事情,却一定要劝谏于他。”

    “是呀!种善因,得善果。可是,废除太后这么大的事情,兄长真得想得通吗?”曾布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曾肇问道:“想不通就不想,你知道吗?为兄之前被那些奸臣贬来贬去,自以为很惨了。可是,有人却给为兄举过一个例子,张耒,你知道吧!”

    “自然是知道,这个人为官清廉自守,文采斐然。是苏大胡子的四个学生之一。如今已经就任了河东路转运使和太原府知府。”曾布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没错,可你知道他之前的经历吗?”

    曾布仔细回忆了一下,摇了摇头回答道:“不知。”

    “许是因为苏轼反对变法的原因,这个好官与为兄这八年里的遭遇一样,一直都颠沛流离,他居然都只是在县尉、县丞、主簿的位置上兜兜转转,一任县令都没有当过。后来,蔡道长向先帝举荐了他。可惜的是,他时运不济,当了三年的知县之后,又赶上先帝驾崩。这一次又是因为苏轼的原因,他连一个小官都捞不上了,只好去杭州投奔他的老师。……后来,又回乡办学。”曾肇如数家珍般将张耒的简历详细地说了一遍。

    人生又有多少个八年和十年啊!

    一个好官就这么先后被变法派和保守派压制了十年和八年。

    听了张耒的遭遇,曾肇突然问道:“兄长,难道,这就是你和蔡元长争这个吏部尚书的真正原因。”

    当时,很多人都看好蔡京能够当上这个六部之中,仅次于礼部尚书的官职,可结果却是让人难以置信。就是蔡京到如今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败给曾肇这个书呆子的。

    “不错。为兄当初要争的就是这个位置。虽然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可是,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兄就一直会不遗余力的为那些好官找了施展抱负的地方,也为那些仍然在受苦的百姓找到一个能够帮助他们的好官。”曾肇自豪地回答道。

    “那,兄长你……”曾布一时不知道应该如何问了。

    “你是不是想问,为兄是如何赢得蔡元长?”曾肇没有卖关子,直截了当地回答道:“很简单,山公启事。当初,蔡确相公的能力一点也不比今日的章财相和蔡御史差,可还不是屈居王相公之下。当然,王相公的作为还是太下作了些,所以,为兄决定学一些山涛。

    何况,官家现在用人也许有点固执己见,可是,时间长了,失误的多了。官家再用人的时候,就不得不考虑为兄的看法,不得不谨慎从事了。”

    “兄长真是思虑周详啊!”听完曾肇的一番话之后,曾布打从心底里敬服兄长的这个策略,实在是太高了。

    也难怪一直自视甚高的蔡京也会败下阵来。这个策略之下,就是王珪再生,也争不过自己的兄长。

    曾肇原本并不打算将这个功劳据为己有,可是,考虑到蔡道对曾布一直评价不高,也就是不想和自己的胞弟有过多的接触。(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2 闹鬼,身死

    (全本小说网,。)

    曾肇原本并不打算将这个功劳据为己有,可是,考虑到蔡道对曾布一直评价不高,也就是不想和自己的胞弟有过多的接触。

    所以,曾肇便没有将实情告知曾布。

    一天结束之后,消息传来,赵煦非常高兴,因为众位亲信大臣串联的结果非常的好。

    两块硬骨头,李清臣主动退却了,而曾肇的决定更是让赵煦欣喜不已,没想到书呆子也有不呆的一天。即便曾肇选择了沉默应对此事,那也是一个极大的进步。

    到了第三天,基本上能够说动的人已经全部搞定了。

    于是,倒后行动立即开始。

    而发起人还是黄覆。

    当天在大朝会上,众位大臣是吵翻了天,韩缜装病,主动回府养病去了,而且,这件事,他也的确是要主动回避的。因为,黄覆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大骂韩缜糊涂。

    于是,元丰八年的那件陈年旧案又被翻了出来。

    那些当时借着参与弹劾朱太妃的机会,向太皇太后献媚的大臣,几乎在大殿之上被吓得尿了裤子。

    他们现在才知道怕了,可已经晚了。

    有聪明的,当晚在写了请罪的折子和遗言后,便立刻上吊自杀了。

    可他们当中,如此狠绝,如此明智的人毕竟只是极少数。谄媚之人必定比较惜命,就是那些上吊自杀而死的,其中也有几个是被自己的父兄威逼而死的。

    保守派的大臣们是真得怕了。看着一个个的大臣连同他们的亲属都被迁居到西北去,现在想来,那些被贬到岭南的官员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朱太妃生病闭宫,独相韩缜避嫌紧闭家门。

    六部尚书,蔡卞等变法派的部长根本就不用指望,而中间派占的那三个位置。

    礼部尚书李清臣提前一天辞职,早早就离开了京城,而众人企盼的曾肇却出人意料的在这件事情上选择了沉默。

    沈括,这个众人皆知的妻管严,他敢吗?能够重回京城,而且坐上了六部主官的宝座。他的夫人自然是非常高兴的,如果这个时候,沈括敢参与这件事的话,非得闹出大宋第一桩部级官员离婚案不可。所以,他如今老老实实地去上班,在衙门里处理完公务之后,便立刻回家闭门谢客。

    更何况,如今的工部权利大增,除了京畿地区,掌管着全天下水利工程的审批工作,沈括连同左、右、东、西、南、北六位侍郎,只是管着工部的一亩三分地,这就都累得快吐血了,哪还有精力管其他的事情呢?

    工部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侍郎,也是赵煦看到工部如今事物繁多,才特旨恩准的。当然,左右侍郎是常职,俸禄和地位仅次于尚书,而东西南北侍郎只是临时官职,自然比不上左右侍郎。

    之前整个保守派高级官员早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如今,汴梁城中,唯有范纯礼算是扛鼎之人,可他的奏折递上去之后,便如石沉大海。

    长安府知府苏颂也向赵煦递交了抗辩的奏折。可赵煦还是不理会他。

    结果,七天之后,绍圣元年,闹得沸沸扬扬、被后世称为‘废母案’终于有了结局。

    向太后被罢免了太后的称号,即便她死后也不能和宋神宗合葬,赵煦将她禁锢在宫城之外不远的一座道观里,这还算是优待向太后了。只要不离开道观,赵煦并不会限制她的自由。即便是有限的自由,也比紧闭在冷宫中强。说到底,赵煦还是向太后亲手养大的,赵煦也不想做得过于决绝了。

    可是,蔡道并不打算放过这个女人。向太后即便是失去了太后之尊,可她只要还活着,便还是保守派文臣们的一杆旗帜。

    万一,赵煦如同历史上一样的短命的话,那个时候,宫中肯定会大乱,而朱太妃、不,如今应该成为朱太后却是一个没有什么主见的普通母亲罢了。宫内宫外那些心怀叵测的人一定会想法设法将向太后救出道观,重新正位中宫,那个时候,蔡道之前做得这些努力,肯定会付之东流的。

    蔡道可不希望,如今还是小孩子的赵佶继位。

    于是,一个月之后,那间道观里就开始闹鬼,夜夜不休,花样也是层出不穷。

    等赵煦和朱太后得到消息之后,再派人看望向废人的时候,这位向废人早就已经奄奄一息了。

    来看望的太监听到她嘴里面不停地嘟囔着的话之后,被吓得不轻。

    大意是:夫君,官家,废除新法的事,真的不是臣妾指使的,这都是母后和那个司马奸贼一起商议的,那个时候,臣妾可是一直在保护着佣儿啊!

    ……

    这段话,不知如何先是在宫内被传得沸沸扬扬,而后居然传遍了整个京城。

    有的人肯定是不信的,在私下里说,肯定是有妖道施了妖法,摄取了向某某的一魂一魄,不然的话,向某某怎么会说出这么丧心病狂的话。何况,先帝已经驾崩,怎么会变成鬼来吓唬自己的妻子呢?

    要真是能够变成鬼的话,司马光和向太后死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呢?

    这些传言当然是那些保守派的拥趸或者干脆是他们的手下故意散布出去的,而矛头直指蔡道。因为,汴梁城的道士当中,唯独他一个人跟向某某有仇。

    可汴梁城中大部分的百姓们却信了。

    如果司马光只是废除新法,旁人顶多会说他违背了先帝的意愿。可这厮爱惜自己的羽毛,非得给自己的行为找出合适的理据,于是用‘以母改子’来粉饰自己的行为。

    却不知道,司马光这么做,反而是画蛇添足,掩耳盗铃之举。不但让高滔滔的声名有损,而且,这个理据也是对华夏儒家传统理念三纲五常的破坏。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子为母纲。

    哪怕高滔滔是赵煦的祖母,也不能打破这个规矩。

    司马光以这个理由废除新法,无论如何都站不住脚。

    蔡道重新入京之后,就一直让人散布十六个字,‘以母改子,废除新法,割让四寨,讨好西夏’,这十六个字,就是保守派当政时期,在理论和实际当中,最大的破绽。

    至于那些天灾,不论是哪一个皇帝在位的时候,都不敢保证就一定会风调雨顺年,年年岁岁大丰收。

    既然在儒学理论上站不住脚,西夏国在占据了四寨之后,又一次出兵攻打洪德城,其实,保守派在西北军民和京畿地区的军民心中,名声早就扫地了。

    所以,那些抹黑蔡道的话流言,不但没有市场,反而会被听到的百姓痛打一番。(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73 军器监的成果

    (全本小说网,。)

    所以,那些抹黑蔡道的话流言,不但没有市场,那些故意在汴梁城里散播流言的人反而会被听到的百姓们抓起来先是痛打一番,然后扭送到开封府去。

    ‘废母案’的影响,反而没有朝着保守派所想要的方向发展,向某某也并没有赢得京畿地区大多数老百姓们的同情,甚至私下里谈论此事的也只是保守派底下来煽风点火的人,或者那些不怕死迂腐的保守派拥趸。

    对于这些人,赵煦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第一种人,既然那么的忠心耿耿,只要是能够辨明其主子身份的,那就陪着他们的主子一家人都去西北和那些人做伴,替官家和合西夏国。如果找不出其主人的,文彦博就是如今整个保守派的党魁。

    而第二种人,凡是被抓到的,或是被人举报之后查实的,赵煦既没有关押他们,也没有杀他们,更没有将他们发配到西北,而是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迁居到两淮去,那里有朔党的成员在当转运使,二是迁居到京西南路,那里有范纯礼作为转运使。

    家财可以倒走,在京的宅子和田地就必须置换到上述几个地方。赵煦可不会给他们补差价。即便汴梁城里的物价更高一些。

    在接任军器监三个月之后,蔡道也终于要离开汴梁城了。

    在军器监,除了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之上给出一些建议之外,蔡道没有给这里提供更多的新技术,只是颁布了几条奖惩办法,却将军器监以及其下属的那些兵器制造工坊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几倍不止。

    主要是三方面的影响,在造就了如今的成果。

    第一个方面,是得益于大量的学徒出师,即便仍然还等着学徒的资质,可他们大多数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一个单独的零件或者几个单独的零件生产,而自从进行严格规范以后,工匠们已经开始适应使用工具进行精确制作了。像是神臂弓这种零件繁多的器械,效率提高得就更多了。

    第二个方面,是得益于工匠们自身待遇和生活的改善。蔡道对待他们,自然不像其他文官一样,如同对待畜生般使唤,蔡道一上任,便把那些自身不通技术的文官们全部开革出去,爱上那去哪,他一律不管。

    开始的时候,有些工匠还是比较同情其中一些待他们还不错的文官,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在蔡道的管理之下,没用三天的时间,就彻底将他们置诸脑后了。

    这是因为给蔡道干活太幸福了。

    首先,就是就是他们的伙食得到了非常大改善,甚至于比那些新招募来的皂隶们的或是还要好。

    开始阶段,不敢说顿顿有肉,起码每个人都能够吃到八成饱。

    这个时代,每个人肚子里都没有多少油水,所以,蔡道也不敢保证让每个人都吃到饱,何况,一个人要是吃得太饱的话,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工作,他哪有时间让这些工匠们消食啊?

    西北诸路还等着换装呢,而在南方招募的部队,由于没有武器用来操练,只能聚集在雷州那个地方进行屯田。

    只等着蔡道管理的军器监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新的兵器,西北和京中的禁军们换装完毕。蔡道他们才能从陛下手中购买这些‘二手货’兵器。当然,蔡道他们在收到武器的时候,还是要验货的,因为,元佑年间生产的兵器基本上都是垃圾。

    有不少武器只能重新回炉。

    这个地方,每隔两天,就会在免费提供的伙食当中能够看到荤腥,其味道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军器监以往的时候,只提供一餐的饭食,做出来的味道,蔡道尝过那么一丢丢,便立即让那个做出这些连猪都厌弃的食物的‘厨师’亲自尝尝,结果这厮自己都吃吐了。

    看来,后世那种走后门承揽政府生意的人,其实是承袭于古代先辈啊。

    所以,蔡道请来了重新招募了几个大师傅,不过,这些人做几个人的才还行,可要是做几百上千人的饭食,其口味自然还是达不到他的标准。

    最后,他灵机一动,那几个应募的厨师中手艺不错,年纪也小的留下,蔡道将自己在蔡氏学堂中手艺不错的学生招过来,当老师,经过半个月的培训,这些老手在小孩子的指导下,终于厨师了。

    而蔡道的这几个学生更是名声大噪,工部的沈括听闻此事之后,理解将蔡道的这几位学生延请到工部,当起了不入流的皂隶。

    虽然地位不高,可待遇不错,蔡道自然也是乐见其成。毕竟,这几个学生也是那些家中贫苦,学习文化方面的天资又不高,也就是在做饭上的天份不错。之前,就已经能够靠着自己的手艺,养活一大家子人了。如今,能够得到这样一个结果,他们自己和蔡道也觉得满足了。

    其实,蔡氏学堂教出来的那八千名学生,除了跟着曾巩还乡的以外,其他人在京师之中还是很有市场的,男孩子,除了那些在道观和寺庙出家的之外,厨子、木工、等等工匠自己都已经能够独立作业了,要不是他们的年纪实在是太小,雇佣他们的人就更多了。

    相对于男孩们,那4000名的女孩子,就更受到追捧了,已经有超过3000名的女孩子早早就定下了婆家。这个时代,女孩子出嫁都比较早,十二三岁成亲嫁人的都屡见不鲜。不过,他们的父母在听了蔡道的嘱咐之后,即便是定了亲事,也和婆家做了约定,十六岁的时候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