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奸臣世家-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税法相对于‘新均田法’,一年之中,地方胥吏和差役两次上门征收赋税,非常扰民。而且,‘新均田法’只有两个明确的税收——一亩三升的土地税,和一亩绢一匹或者棉花一斤的实物化丁税。

    十五岁以下的孩子,不论男女,一律不征收赋税。至于十八岁以下,至十五岁的孩子虽然没有授田,但是,蔡道会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招入在各地州府城中开办的技校,这些孩子经过培训之后,便可以凭自己的手艺吃饭完税了。

    于是,先是淮南两路的自耕农和佃户都纷纷变卖了家业,投奔到北方其他州府县。这也就导致淮南两路不少中小地主因此而破产。

    那些家族中没有文官身份的地方乡绅也必须要缴纳赋税。碰到这种情况,他们还在手中把着大量的土地,根本就作死。

    在大宋朝,只有考中进士之后的文官,才能够享受到免税的福利。

    因此,两淮路官员和有文官护身的家族纷纷勾结起来,将这些土地纳入自家的田契里。至于那些逃跑的佃农,两淮路倒是不缺,那些在漕帮里混不下去的盐农,就是新的一批佃户。这些人对于蔡道的恨意一直未消,故此,他们宁可继续接受地主阶级的剥削,也不肯离开两淮路。

    两淮路的问题暂时解决了,可长江以南地区却被这个问题整得头痛不已。

    自唐朝安史之乱后,华夏皇朝政治中心虽然一直在向东移动,可是,其经济重心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转到了南方。尤其是京师,每年都需要通过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从南方运送大量的粮食,这样才能保证朝廷手中有足够多的粮食稳定整个皇朝的稳定。

    这是因为,在赵煦亲政以前,紧靠着北方的土地,根本就无法养活整个汴梁城中的百姓和维持八十万禁军这个巨大的包袱。

    赵煦亲政以后,在蔡道暗中策划下,那些保守派官员手中大量的土地重新变成了公田,百姓们手中有了自己的耕地,而朝廷和地方官府也可以征收更多的赋税。

    那么,南方,特别是大运河附近的耕地不得不转产那些获利更加丰厚的经济作物,比如,桑树,茶树。

    至于棉花,官府并不禁止南方普及,可是,官府所下的订单大多数给了巴蜀五路,而北方民间也可以自己种植,棉花的缺口却是金钱在南方沿海地区大量种植的棉田补上了。

    故此,如今棉花的市场基本已经饱和了。

    在听到北方新法的种种好处之后,一些在南方无法生存的土生土长的百姓也纷纷逃到了北方。

    当然,南方的耕地能够一年种植两季稻子,因此,真正过不下去的百姓并不是太多。

    不过,这些人即便是到了北方,也暂时无法立即得到属于他们的耕地,蔡道便派人把他们聚拢起来,一起带到了洛阳府。

    到了那里,他们暂时可以做工匠来养家糊口。

    因为,蔡道想在大战之前,就完成迁都这件大事。

    这也就导致整个洛阳府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工地,蔡道在这里既要修建新的都城,城墙,各种居民住宅,市集道路等等城市配套设施和建筑,还要修建更加磅礴的皇宫。(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08 天下大治1

    (全本小说网,。)

    其实,单是这些工程,这里所需的人手还是有很大的缺口的。

    随着免费劳役的消息,也让工部剩下的差事成了非常热门的用工差事。

    每当工部在各地兴修水利的时候,居然只需要在当地的官府外贴上一个告示,当天之内就能够招满所需要的所有劳力。

    蔡道命令修建的道路,并不是水泥路,那东西,他也只是在蔡家海外领地夷洲岛开办了一个小型工厂,大宋境内,除了用在沿海的盐田以外,并未向外推广。也不是秦朝修建的驰道,那东东太浪费人力物力。

    而是后世所谓的马路,是由十八世纪末期,英国苏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一种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

    碎石头很好制造,如今大宋境内,南北有宽阔河流,以及山体的地区,都在制备利用水利制备这些修筑马路所用的碎石。

    漕帮的漕船便成了运输这些不值钱却非常有战略意义物品的主力军。当然,这也是蔡道丢给漕帮的一块鸡肋,他就是要用向北方运输碎石的买卖,勒住这个庞大帮派的咽喉,既让它饿不死,也不会因此而让其得到更大的发展。

    这种马路当然比不上水泥公路持久耐用,但胜在修筑方法简单,真正需要使用的重型工具很少。

    如此大规模的在宋辽边境修建马路,大辽国朝堂内外,辽国南京府也早就将此事上报给了耶律洪基。

    可这位昏君以及大部分文武大臣,却并不为此而担心,这里面包括后世的那个西辽国皇帝耶律大石。

    除了那个一直在关注蔡道的辽国探子韩书生以外,其他所有人都认为蔡道、整个大宋朝的人都在犯傻。

    众所周知,辽国铁骑的数量众多,进军的速度极快,而大宋国极度缺少战马,最精锐的禁军也是以步兵为主。

    如果大宋国真得敢和大辽国开战的话,即便大宋采取偷袭的方式,禁军从汴梁城开赴前线。一旦有了这些平坦的马路,宋军还没有渡过黄河的时候,大辽国的铁骑已经兵临大名府,甚至饮马黄河了。

    这不是犯傻,那是在干什么么?

    大宋国也有不少有识之士,在得知蔡道修筑这些公路的时候,纷纷就此事上书劝谏两位后宫之主,可是,这些奏折全都被留中不发,再无任何音讯。

    这就是太皇太后和孟皇后对蔡道的信任,虽然有些盲目,可以往有过太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蔡道的远见卓识。

    想当初,蔡道力排众议,亲自领着南方一些杂兵出征,攻破了连三十万禁军都没有抵达的大越国国都升龙城,俘获了其主李乾德,还有罪魁祸首李常杰。

    当时,就有很多人反对,这里面,也包括了因此而沾了一些功劳的南征军表面上的统帅郭忠孝,他也是最初的反对者。

    趁着大理国高氏篡位的时机,一举拿下了三分之一大理国的国土,还让大理国真正成为了大宋国的属国。其所动用的兵力和钱粮甚至不及一直部署在辽国边境上的常备军数量。

    当时,又有很多人反对,结果证明,蔡道还是对的。

    况且,一直身处在北方的蔡京、张叔夜和宗泽,不但没有像其他人那样,上书反对蔡道的决定,反而下了大力气协助其尽快完成这项工程。

    张叔夜和宗泽没有反对,是因为蔡道已经把自己的计划告知了他们两个。

    而蔡京却是自己作出的决断。相比于蔡卞,蔡京在军事方面和地方主政方面的经验和政绩就要差了许多。

    有了种师中的帮助以后,蔡卞在鄜延路非常成功,后来居上,如今甚至已经超过了西北其他各路的经略使,其战功仅次于章楶之下。

    因为,他知道,自己这个侄子下一步的目标肯定是辽国人,是幽云十六州,更为准确的说是幽州。因为,大宋国一旦将燕山和榆关掌握在自己手中,那么云州也就是后世的大同,则完全成了孤岛。

    况且,有太原府挡在前头,旁边又有精悍的府州折家军虎视眈眈,整个河东路,根本无需派兵,便可以守住。如果云州辽军轻举妄动的话,折家军肯定不会任由其或是就此丢下云州,出兵救援幽州,或者派大军进攻太原府,以缓解来幽州方面的军事压力。

    有了这样的判断,蔡京也就熄了暂时返回中枢的心思,他把主要精力全部放在了河北两路转运使的官职职责上,大名府的政务,他则完全交给了通判去负责。

    挡住西夏国的进攻,拿下横山之后,蔡京已经看出蔡道并没有就此一举消灭西夏国的意思。

    因此,一旦大宋国真得收回了幽云十六州,那么,他这个两路转运使的功劳便是铁打的,要远远超出二弟如今所立下的所有功绩。

    元符二年半年,天佑两年,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大宋国无论是经济、人口,还是军事实力都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三个方面在北方表现的非常明显。

    也许是当初孙觉、蔡玄、张叔夜和宗泽在长安府,对渭河、泾河和北洛河流域的治理真的有了效果,这两年半的时间里,北方各地不但风调雨顺,少有自然灾害,而且,一向肆虐整个黄河中下游的洪灾也并未发生。

    民生四事,衣食住行。

    一直生活在北方大地上的农民也第一次真正在自己家中的仓库里塞进了足够他们吃上三年的粮食。即便如此,北方的粮食价格也并未因此而降低很多,这是因为,蔡道对给地的常平仓管控的非常严厉,北方没有了地主阶级,也就没有了大粮商。

    因此,官府已经成为了整个北方最大而且唯一的粮商,蔡道花了不少钱,买下百姓们手中多余的粮食,就是为了迁都和宋辽之战储备粮食。

    有关其他饮食方面,百姓的生活也同样得到了很多改善。(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09 天下大治2

    (全本小说网,。)

    食盐的价格一直被三司使压得很死,对于各地的盐商而言,利润空间很小,而且,如今的官盐品质非常高,这也让私盐贩子这个行当彻底消失了。

    随着石炭、蜂窝煤和节煤炉这三样居家生活的宝物大范围的推广,使得大宋朝、西夏国和大理国大大较少了对木材的需求,这样做当然会污染城市周边的环境和空气质量。

    可是,这三个国家一旦减少对林木的需求,不但会改善环境,还会减少水土的流失。

    这一点,对于大宋国和西夏国尤为重要,减少对林木的砍伐,会让西夏国本土的沙漠化进程减缓速度,同时,由于西夏国处在黄河上游的确,减少林木的砍伐,也会起到遏制水土流失的作用。如果这一政策能够持续百年的话,黄河终有河清的一天。

    随着宋夏交战的结束,边境互市开放,宋夏之间的经济交流也变得多了起来。

    固然宋国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西夏国也从中得到了不少甜头。

    为了不使国中的士兵荒废,失去了战斗了,西夏国国主李乾顺接受了蔡道的建议,集中兵力进攻瓜州和沙州残余的甘州回鹘,也是被时人所称的黄头回鹘。

    彻底打通河西走廊,蔡道当然不是要借机恢复陆上丝绸之路,而是要将回鹘人彻底赶出去,省得这些人后来和西州回鹘合流。如果李乾顺有志向,和能力做到耶律大石做到的事情,他也会大力协助西夏国灭了整个西州回鹘的。

    毕竟,一个信奉佛教的党项王国,要比信奉其他宗教的国家做大宋的邻居要强得多。

    衣的方面,

    棉花制成的棉布,棉被,已经开始在大宋境内大范围的普及看来,这种新的材料已经彻底取代了麻。并且,随着江浙地区将大量耕地转中棉花、桑树和茶树,使得棉布大量涌入西夏国和大理国,甚至是大辽国。

    当然,随着南方桑树多了起来,丝绸的价格也降低了不少,而一些比较富足的百姓也开始消费丝绸制成的衣物。当然,其中大多数都是淑女牌内衣。

    这是蔡道给几位公主找的一个买卖。

    将后世的内衣全部用丝绸做出来,这些款式新奇的衣服,就很受汴梁城中大户人家小姐们的喜爱。

    有女式,就必然有男式,蔡家先开始也做这门独门的买卖,后来丝绸商人们见其中获利颇丰,他们不敢大淑女牌的主意,却敢大蔡家成衣店的主意。因此,山寨男子丝绸内衣就在市面上多了起来,其实,这一点正是蔡道希望看到的。

    对于丝绸,内需的扩大,会进一步让大宋境内沿海地区的经济发生巨大的改变。首先吃到添头的就是运河周边的江浙地区,接下来,便会是山东沿海地区、最后扩展到大宋境内的整个沿海地区,让丝绸变得越来越多。那么,海上丝绸之路便会变得更加兴旺发达。

    住的方面,新的制砖法,已经被蔡道手下的工匠发明了。不过,他并没有将其把在自己手中,而是,在汴梁城里培养了很多年轻的制砖师。等他们出师之后,蔡道便把他们赶出了汴梁城,让他们到各地州府县去闯荡。

    因为,随着百姓生活地逐步富足,这些人对于改善自己居住条件便有了极大的欲望。

    以后,砖瓦房会逐步取代稻草泥土房,或者以木头为主的房子。

    行,就更不用说了。马路的大范围修建,让百姓出行更加快捷便利,随着百姓在私人饲养马匹方面逐渐获利,战马缺乏的现状,暂时还是无法改变,可是那些只是用来运输的驽马还是很好养活的。因此,各地州府县城内,车马行的生意也渐渐地多了起来。

    不过,随着道路的畅通,大宋境内很多百姓离家还是只会选择同一个地方——洛阳城,这些人携家带口的纷纷涌入正在扩建中的洛阳城,正是为了新都城这个称号。

    人口方面,随着蔡道对于医师的重视和培养,以及对女子成婚年龄的硬性界定,普通百姓有病也能够看得起医生了,而婴儿的出生率和存活率也在进步提高。

    何况,没有了与周边邻国无休止的战事,也没有地方上横行的强盗山贼,北方大地也没有了大范围的灾荒,百姓死亡了也进一步降低了下来。

    仅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出现人口大爆发,也就不难想象。

    军事方面,蔡道举荐两位三衙主官,曹虎和潘雄在天佑元年又开始对京城中的禁军进行了一次整训,沙汰了不少绍圣年间留任的禁军士兵。

    在蔡道潜伏起来的那几年,除了辽宋边境,其他各个方向上战事进展的非常顺利,这也让赵煦和章惇都有点志得意满的情绪。他们一向又瞧不起武人,因此,对于禁军的监督就放松了一些。

    这也就导致原来不少留任的禁军士兵和军官迅速懈怠堕落,因为,他们本身就是禁军中的老油条,都懂得如何敷衍上官,再加上其他人的不重视。这些人大部分可都是低级军官。

    在讨论任何处置他们的时候,有不少副枢密使都不同意曹虎和潘雄把事情搞得这么大。因为,大战在即,如果贸然处置这些低级军官,不但会引起士兵们的不安,而且,还会让禁军刚刚形成的战斗力被大幅度的削弱,得不偿失。

    可蔡道还是力排众议,同意了曹虎和潘雄的整训方案,他要的禁军士兵不是要他们和辽国铁骑进行野战,仅仅只需要他们能够守住边境上的城池即可。

    不过,蔡道也给曹虎布置了一个任务,那就是在三十万的常备禁军中,挑选出其中的精锐,专门进行把手要隘的训练,多选出一些精于射术的弓箭手。

    如今的汴梁城中,常备禁军士兵足有三十万之巨,而屯田兵更是达到了七十万人。而且,这一百万禁军的平均年龄都不超过三十岁。(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10 天下大治3

    (全本小说网,。)

    因此,曹虎和潘雄即便出重手沙汰了禁军当中一万多低级军官,可这些被沙汰的人以及他们的部下的士兵都没有敢闹出了一点动静。

    首先,在汴梁城中,谁不知道,曹虎与潘雄和三司使蔡道之间的关系。

    其次,这些人又何尝不知道,曹虎和潘雄只不过是整训的具体负责人罢了,整件事根本就是蔡道自己的主意。

    最后,世人都知道,表面上大度的蔡道,其实是个小心眼,得罪他的人从来就没有过好的下场。

    汴梁城的禁军如此,边军的情况反倒好一些。

    张耒所在的河东路,他并不负责军事,不过,有府州折家帮衬着,他也省心了不少。何况,整个河东路有太原府这座坚城横在河东路的前线,即便辽国军队真得打过来,没有两三年的时间,他们是打不下整个河东路的。

    河东路在民生方面仅次于京畿地区和西北地区。

    在郑侠和范祖禹治下,虽然损失了很多精壮的劳力,可同时也让很多地主就此而破产。这也就导致张耒手中握着大量的公田。因此,当年绍圣整军的时候,有很多被裁撤的禁军老兵被安置到了河东路。

    连年的丰收,加上地广人稀,使得如今居住在河东路的百姓反而比西北地区的更加富足一些。

    何况,河东路一旦遇到战事,那些被裁撤的禁军老兵们就会立刻拿上钢枪和弓弩,去迎击那些敢于进犯河东路的辽国大军。

    新的保甲制在河北两路治下已经初见成效了。

    张叔夜和宗泽不愧是文武全才的大能,何况,他们两个手底下有郭恕勇和郭恕敢两个经过蔡道调教,经历过南征之战,善于防守的武将帮衬着他们。

    因此,宋辽边境上的城市如今都在暗中重新修缮了一番,短期内是不虞被辽军攻破的。而各个乡村中,议案有了保甲户,一旦发生战事,他们便会立即率领村中的百姓就近躲藏起来,躲藏的地点可以是河北境内的山中、西部的太行山中,或者沿海地区,甚至有些没山的地方,保甲们也提前挖好了地道。

    ……

    先帝赵煦是在元符二年驾崩的。

    而在第二年,新皇帝便改元天佑。

    取其中保佑年幼新皇的意思。

    为了让他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平平安安的亲政,太皇太后朱氏和孟太后一致决定,暂时不敢给小皇帝改名字,还是继续叫他原来的那个名字——赵伴。等到他十五岁的时候,再取一个新的名字也不迟。

    大宋天佑二年,寿昌七年正月十三日,大辽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昏君耶律洪基驾崩,终年七十岁。在他临死后,留下的并不是一个强盛的大辽国,而是一个超级大烂摊子。继承皇位的正是他的亲孙子,当年被这位昏君冤杀的皇后萧观音和太子的孙子和儿子——耶律延禧。

    大宋朝中都以为蔡道会在这个时刻开始战端,进攻大辽国。

    可是,他却出人预料地派出了自己的伯父蔡京为正使,亲弟弟蔡杉为副使,前去辽国吊唁致哀。

    所有人都看不懂蔡道此举的目的。

    辽国新任皇帝耶律延禧大喜过望,赏赐不少辽国的特产给这伯侄二人。

    天佑三年,终于还是没有能够经受住丧子之痛的折磨,太皇太后朱氏终于还是于二月三十日属疾崩。

    不过,太皇太后在临终之前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的决定——将她的爱女十公主柔惠帝姬下嫁给蔡道。

    所有人都以为太皇太后此举是为了拉拢蔡道父子兄弟,毕竟,蔡家如今在赵宋朝中羽翼已丰。可是,只有太皇太后自己才清楚,她是真心实意的想招蔡道作他的女婿。

    不过,当时,赵煦对蔡道非常不满,他不便留在京中,何况,那个时候这小子已经有了道侣。太皇太后暂时就熄了这个心思,如今她的儿子早早就过世,朝中需要蔡道替孟太后母子坐稳这个江山。

    将幼女下嫁给蔡道,当然有拉拢他的意思,但更为主要的是,太皇太后希望自己的幼女能够有一个好的归宿,这也是当初,她将曹凤儿指给蔡道为妾的根本原因。

    道侣毕竟不是正妻,威胁不到柔惠帝姬的身份。

    更何况,太皇太后也非常清楚自己那个女儿的小心思,她可是打小从内心身处就崇拜喜欢蔡道,而不是她的皇帝哥哥。

    这一年,柔惠帝姬也刚好满十六岁,即便太皇太后没有在今年驾崩,也准备在开春的时候,将女儿下嫁给蔡道的。

    只不过因为这件事而将婚事提前罢了。

    在太皇太后的病榻前,蔡道被逼着表了态,孟太后对此也是乐见其成的。

    唯一不高兴的人居然是小皇帝赵伴。

    他在事后向母亲抱怨道:“母后,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是不是病得有些糊涂了?朝中有那么多的年轻俊彦,可她老人家为什么要把十姑姑嫁给三司使呢?那家伙已经有了两个老婆了,他的长子已经能够打酱油了。”

    孟太后并没有直接回答赵伴的问题,而是蹲下身子,将小皇帝的头扳到了自己的面前,母子俩脸冲着脸,直视了彼此十秒钟。

    她这才回答道:“皇儿,太皇太后她老人家想将你十姑姑下嫁给三司使,并不是昨天、今天才决定。这个决定,她老人家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告诉哀家了。何况,你小小年纪,真得以为那些所谓的年轻俊彦入得了你十姑姑的眼中吗?”

    见儿子不吭声,孟皇后有些严厉地说道:“知子莫如父母,哀家知道你心里喜欢十姑姑。可是,你趁早将这点小心思忘记。你不要忘了,十公主可是你的血亲啊!更何况,你十姑姑可是打小就非常喜欢三司使的,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将十公主嫁过去,也是随了她的爱女的心意而已。记住了吗?”

    “皇儿记住了!”小赵伴点点头,有些委屈地回答道。

    孟太后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递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