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马王爷-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看到刺史夫人正用两只手极力地按住已被大风掀起来的油纸棚,但本来不大的花圃也不是她一个人能按住的,除了她手下的那片油纸还在地下,其他部分像翅膀一样飞扬到了空中,而有的边缘已经扯开了。

    两个人赶忙跑过去帮忙,从各处按住了,再找砖块压住。

    崔氏奇怪地问,“李引……你没回去!”

    李引道,“夫人,你不要命了,只穿这样少就敢出来。”

    夫人的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衫,被风吹得紧贴到身上,勾勒出令他心悸的模样。李引急了,对她命令道,“你、你,还不快给我回屋去!”

    内卫惊讶地看李引,而李引却不自知。但崔夫人没有理会李大人的不敬,只说,“但你一定要答应我弄好它,”然后跑回去了。

    两人仔细将暖棚再压牢了,李引这才对内卫道,“夫人万一病了,怎么与刺史大人交待!真是胡闹!”

    这是他间接为自己方才对夫人的命令进行遮掩,但说过后感觉仍不满意。不一会儿,里面就传出崔夫人不止不休的咳嗽声。

    李引重重地叹了口气,“哎!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内卫道,“李大人,怎么办呢?”

    李引说,“我他娘的哪有办法!我要是个丫环就好了……你守好门,我去请刺史回来。”

    ……

    莽莽雪域,银妆素裹。

    昨夜刚刚一场大雪,将高峻和樊莺露宿于山洼里的睡袋埋住,两人在里面闷不透气,被憋醒了。高峻只从睡袋口插透了雪层,留着透气,仍旧搂着樊莺躲在里面。

    樊莺担心,“也不知还有没有路了。”

    “我管他呢,反正我心意尽到,实在走不过去,总不能拉了夫人涉险,我们且大睡,风停再说。”

    樊莺在里面吃吃的笑声忽被对方堵住,过了一会儿她才说,“你心真大,总忘不了闲心。”

    听听外边的风停了,他们这才从睡袋里爬出来赶路。此时山道上到处一片白蒙蒙的,而樊莺的头疼,在清冽的冷风中也减轻了些,高峻心情不错,忽然开口道:

    “琼雪银装寄凉思……怀里……有美妹……暖意。欢歌笑语吐蕃走……上天去谢玉皇帝。”原来又在做诗,“怎么样,师妹,这可是我想出来的”。

    樊莺躲在裘皮大氅里,再往后边宽阔的怀里缩了缩,驼缰也不扶,两只手从里面拉严了大氅的襟子,只露出个脸来,“一次不如一次做得好了,与宝刀谣差得太多,连个韵也没有。”

    高峻道,“我早说过那首是师父所做,我不贪功……”

    樊莺道,“那么按着韵脚,至少那个‘走’字要变作‘去’字才好些吧?”又自嘲道,“我们两个二百五,把会做诗的丢在家里,自己却做起什么诗来,换了‘去’字越发像个顺口溜……还提什么韵不韵的。”

    高峻道,“多么的大有涵义又十分贴切!你竟然说不算好诗!妹妹看,眼下可不是琼雪银装?可不是抱着美丽的妹妹怀里暖和?可不是要走上天去?我估计到了逻些城,我们也就到了十重天了!”

 第796章 潭池相遇

    高峻又道,“呃!我总算想到了!”

    樊莺以为他又想到好句子,哪知他说,“原来你就是天上玉帝的女儿,怪不得非要我带你爬上十重天,才肯给我个机会。全本小说网,HTTPS://。m;”樊莺口中嗔他胡说,但内心里却十分的高兴。

    这些天的旅程虽然环境恶劣,但她与师兄行则同驼、卧则同寝,有时走上一整天也没个人打扰,仿佛天高地阔的宇宙之间就有他们两个。

    高峻对她表示亲昵的、有些肆无忌惮地相拥相吻,睡袋中的软语温存,使樊莺的一颗处子之心,早已无数次钟情。

    听了他的话,樊莺不禁暗道,谁又能想到在黔州城里自己不经意的一句‘十重天’,就像是冥冥中有个暗示。

    如果高畅大姐不是胎动不安,她们姐妹几个也就不会去鄯州看望她。

    即便去了鄯州,如果不随柳姐姐同赴山阳镇察访乌蹄赤兔马的出处,她们也就不会深山遇险、不会被师兄带到鄂州来,那么也就不会有雅州之行。

    不去雅州便不会路过黔州、不会遇到太子李承乾和苏氏、不会与他们攀谈、李承乾也不会惹到师兄生气、自己也就不会半夜追出去。

    那么在黔州夜色笼罩的大街上,自己这句‘十重天’的话要从何说出?

    那时师兄正带着人往西边、去乙吡咄陆部寻仇,而她们正是往东边鄯州方向去,两方面背向而驰、可以说越来越远。

    当自己和柳姐姐在山阳镇遇险时,师兄又离她们很近,两个人几乎只是一声呼唤,他立刻就出现在她们眼前。

    而现在,她就与师兄攀登在越来越高的雪原之上,离天也越来越近。

    看来,无论两个人在地域上、路程上相隔多么遥远,只要有一个“缘”字,他们总会走到一起,以致亲密无间。

    就像眼下,虽然天寒路远,但她和师兄很近,同驼同裘,呼吸相闻。

    师兄嘴里所说的“机会”指的是什么,她根本不愿去猜,因为他在睡袋中每一次的蠢蠢欲动都在告诉她,十重天再高,也正被他们一步步接近。

    她想到这一次出来,又是柳姐姐几乎不庸置疑地、当时就决定让自己陪着他来,而她和谢金莲为自己和高峻所备的行装,也处处体现着设身处地的考虑。

    她一边想心事,一边缩在高峻的怀中思念起柳玉如这些人来。

    就这样,他们二人一路上说说笑笑,相拥相依,夜暮而卧、天亮即行,丝毫不觉旅途枯燥乏味。吐蕃十一驿,已被他们不知不觉间过了离唐境三百七十里的那禄驿、又九百里到众龙驿,又经犛牛河上的藤桥,再一百里到达了列驿。

    然后翻越了截支岭、渡过截支川,过四百四十里到婆驿。

    过大月河上的罗桥,抵达悉诺罗驿。

    接下来,到下一座驿站要走五百五十里,他们看看天色已晚,商量找地方露宿。

    从地图上看,他们已经抵达了吐蕃中央地带一大片广阔的山间平原,有座村子叫吐蕃村,村外有不少的奴隶在监工们的看守下紧急收割,而麦子的名字他们叫不上来。

    两人商量,因与当地人言语不通,就不去村中求宿。因为图上标示着前边不远,是两座开阔的大湖,一为潭池、一为渔池,索性就去湖边过夜,与他们互不打扰。

    二人到达那里时天已黑了,但他们发现潭池边还有十个村人正在捕鱼。岸上生着篝火,火堆边围着五人取暖,还放着f十来只大大的鱼篓。

    篝火映着水中的五只独木筏,筏上站着人,大冷的天气里赤着小腿在那里撒网。

    樊莺和高峻停了骆驼,在不远的地方看他们打鱼,纳闷天都这么冷怎么还干这活儿。只见岸上五人正在围火烤鱼,篝火上架着几条鱼,条条有两三尺长。此时鱼已经熟透了,发出诱人的香味。

    有人拉网回来,将鱼倒在鱼篓里,然后穿了靴子烤火。

    而原先烤火的人中立刻就站起一人、去接替他赤足撑着独木船下湖。原来天气寒冷,他们在湖上也支持不了多久,却是一网一换人。

    樊莺悄声道,“师兄……看他们好有趣,可我想吃烤鱼了怎么办?”

    高峻道,“你想吃,那我去求一条来,不给,抢也要给你抢来!”说罢,他跳下骆驼向着那边走过去。

    几人看到他的装束并非本族人,有些警惕,除有个五十多岁模样的老者不动,其他四个年轻人都站了起来。

    看得出他们的装束只是普通村人,高峻笑着朝他们比比划划,用陈老爹所教不多的吐蕃语与他们沟通,偶尔发出一两个陈老爹所教的词来。

    老者看看他,再看看骆驼上那位美貌女子,裘氅美目、色如皎月,忽然开口问道,“你们是从大唐来的?我们在当地可从来没见到过这样的女子。”原来他会中土话。

    但老者话音未落,只听湖中“哎呀”一声有人落水,另四条独木船上的人纷纷丢开鱼网、呼叫着快速向落水者划去相救。

    岸上人包括老者在内都大惊失色,他不再顾着与高峻说话,跺着脚像是在埋怨。

    同伴们赶紧把独木船撑过去,探身抓住他,合力将落水者拖上岸来。岸上的老者嘴里还在不满地嘟哝着,而落水者浑身已经精湿,上牙打着下牙被人牵到火边来。

    他蹲在火堆旁,浑身抖着伸出手去烤火,而后背上不一会儿就起了冰茬儿。

    时间不能多等,不然这年轻人也就交待到这里了,但他们人人只有一身衣服,哪里找得到替换的!此时跑回村去已不大可能,不大一会儿,年轻人的嘴唇就青紫起来。

    高峻冲上去拉他起来,飞快去扒那人身上的衣服,他的毛里短褐、毛靴早就浸透了湖水,一边扒着一边渐渐泛硬。

    高峻喊另外的人快替那人擦干身上,自己飞快往樊莺这边跑来。樊莺早在骆驼上背过身去不看,知道师兄要解她驼背上的睡袋。

    樊莺有些不大乐意,那是自己和他两人露宿用的,如何肯让别人泥泥水水地钻进去。但救人总是要紧,又不好意思拒绝。

    而高峻却不再解睡袋,一返身再跑回了,边跑边脱下自己身上的裘皮大氅,毫不犹豫地给赤了身子的年轻人裹上。

    这些都是贫苦之人,谁都晓得这人的华贵大氅就连他们部族的首领也没有。老者连声道谢,其他年轻人此时也不再回船上去,围着高峻分明也在表示着谢意,但高峻只能听懂一小部分。

    好在落水者及时保暖,脸色很快恢复过来。人们把那人的湿衣服由两三人抓着,拧出里面的水分,再抖开、架在火上去给他烘烤。

    高峻对老者道,“这鱼就有些占地方,”说着拔出乌刀,只在一条两尺长的烤鱼头上方一划,便无声地将它一分为二。

    在两截鱼往火堆中落去时,他手疾眼快用刀尖一挑,去了鱼头的半截烤鱼便带了木棍向樊莺飞去,被她在骆驼上端坐着稳稳接住。

    他们的取鱼之法快捷利落,不须言语便心意相通,眨眼间一条烤好的鱼就去了头飞到女子手中,老者不由赞道,“真是神仙人物……”

 第797章 有甲木萨

    有人再拾起另外烤好的鱼请高峻吃,高峻也不客气,边吃边招呼樊莺。全本小说网,HTTPS://。.COm;她跳下来,让骆驼卧在火边,就问那个裹了裘皮大氅的小伙子,“你常打鱼,怎么还这样不小心?”

    他听不懂,但老者给他传语后,小伙子却羞臊起来。

    原来,落水的年轻人就是刚刚替换上去的。他在上船前就一边走、一边扭头看骑在骆驼上的美貌女子。上了船划入湖中还在看,手里有半截鱼网在水面露着、就走了神。

    谁知脚下一滑、竟然哗啦一声滑进刺骨的湖水里,网也丢了,两只胳膊拼命在水里扑腾,刺骨的冷水一下子浸入了。

    老者听罢,笑着对高峻道,“他是看到了一位大唐来的仙女,魂儿从身子里飞出去了一阵儿!”高峻就瞧着樊莺笑,樊莺故做不知,左右望着道,“仙女在哪里?我只看到个落汤鸡!”

    她看到师兄脱去大氅后身上也显单薄,又不好当了人与他共裹一件,只好去骆驼上解了睡袋给他披上。众人围着吃鱼、烤火。

    高峻问,“老伯,天都这样黑了,为什么还要下湖?”因为他看到身边有五六只大篓里鱼已将满。

    老者道,“我们都是同羊部的人,刚刚划归逻些城管辖……就住在前面的村子里。要不是我们首领的小儿子明天大婚,我们也不会连夜到湖上捕鱼,这些鱼都是明天要用的,恐怕一夜也捕不够啊!”说着不由叹了口气。

    鱼网因为刚才的事故,竟然被他们丢下湖中三条,只剩下两条了。

    从老者的话里,高峻和樊莺知道同羊部除了他们的首领、首领的亲戚和少数奴隶主、官员外,其他的人都算奴隶,和村外收割的人一样。

    首领叫他们为儿子明天的婚宴捕鱼谁都不能拒绝,今天一夜、到明天天亮前,这十个人要捕够十二篓鱼才算交差。而且每条鱼的个头都要达到足够的规格,不然影响到婚宴上使用,人人会受到严厉的责罚。

    而他们此时才网了不足五篓,网又不够用了。

    樊莺道,“真是岂有此理!难道松赞就不管吗?”

    老者说,同羊部与逻些城不久前才算是一家,他们连松赞大首领的模样都没见过,再说大首领怎么会心向着他们这些奴隶呢!

    樊莺道,“我师兄正是松赞首领的兄弟,而我们正要往逻些城去的,到时候一定会把你们的处境与松赞大哥讲上一讲,”

    高峻让他们再回村找几张鱼网来,老者道,“我们和鱼网是一样的,失了三条网,总有六个人免不了受责罚。”

    “如何责罚?”樊莺问。

    “这是应该的,我们丢了主人的网,或是不吃饭,或是鞭打!”说话间,已再有两位年轻人往独木船走去,默默地划到湖中撒网。

    因为等那人的衣物烤干,高峻就一直裹了他们的睡袋,因而樊莺也没法休息,他们就围着火说话。当得知面前的一男一女是从西州来、而高峻是西州的高官时,他们的态度就更加恭敬。

    后半夜的时候,樊莺实在支持不住了,高峻便在火边靠着骆驼将睡袋铺在地下,两人共披了一条大氅,樊莺靠着师兄,把身子倦到大氅底下似睡非睡,手伸到他腿弯处焐着。

    老者陪高别驾说话,他告诉高峻,同羊部的首领尚结悉,今年五十岁,而他的小儿子赞摩今年二十二岁,力大无比,极能征战,手下有人马八千,以往常常劫掠周边产麦之乡,连逻些城都没什么好办法。

    不久前,逻些城松赞大首领对尚结悉许了高官,这才将同羊部拉住,因而同羊部对赞摩的大婚极为重视,要摆出隆重排场。

    那些人也加快了撒网速度,减少了替换的频次,两人不时去拾柴添火、两人各执了湿衣烘烤,衣服上蒸腾起缕缕的白气。

    到天亮时白气才渐渐没有了,再烤了一会儿,给落水者穿上,裘氅这才还给高峻。

    一夜的功夫,这些人总共捕鱼九篓,还差三篓。但从吐蕃村的方向远远地来了十几个人,骑着黑骡、还拉来两架空驴车,老者道,“他们来了!”

    他们是首领派人来拉鱼的。

    这些人个个精壮,人人脸上涂着赭色,穿着也好过这些渔夫,全是打手模样。他们到了近前,一看少了所要数目,就有人鼓噪起来,把老者及其他捕鱼者吓得大气不敢出。而两个丢了鱼网的年轻人因为挨得近,身上先挨了几鞭子。

    高峻上前一步,伸手拦住挥鞭之人,求情道,“他们已经劳碌一夜,你还这样打他!”那人听不大懂,头目不发话,他挥鞭再要打,但被高峻抓住了鞭梢,夺也夺不出。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岁的汉子,瞪起大眼盯了高峻一眼、再去看樊莺,好半晌不说话,又问过老者这两人的身份,忽然在神色上就恭敬起来。

    他对高峻道,“原来是西州大唐来的,既然你们求情,可不打他,只是网弄丢了,主人还要到唐境内去专门购置。”

    樊莺已经摸出三大锭银子隔空抛到高峻手中,高峻接了,交与头目道,“他们落水、失网就算是我和师妹的过错,我们不来,他们也不至如此。那就由我们赔付,只要不再为难他们。”

    头目接了银子,再极力延请他们到庄上去,如果赞摩的婚礼上能出现两位大唐来的贵客,那一定会增色不少。高峻谢绝,看他们将鱼篓装车,与樊莺两人上路。

    而头目看着他们的背影若有所思。随后挥手催促手下道,“我们快些!”

    人们手忙脚乱装车往回赶,头目仍然嫌慢,吩咐一人道,“你速去报与赞摩小首领知道,就说我们在这里遇到一位只应天上才见的甲木萨,一定是他心中所想,他再不来,人就走没影子了!”

    有一人在黑骡上连连挥鞭,不一会儿便消失无踪。

    他们的少首领赞摩,年轻有为、能征善战,乃是方圆千里之内独一份的英雄人物,手下八千人个个骁勇,以一当二,连逻些城都不敢小瞧了他。

    远近部落中有名的女子都不大入得赞摩之心。他相信,只要赞摩看一眼方才这位女子,那么今天的婚宴,多半是不必举行了。

    手下有人往西州两个人消失的方向看去,提议道,“我们这么多的人,为什么不拦下他们请到村上去……却放他们离开!只有两个人,有什么可怕!”

    头目道,“你懂个屁,怪不得你管不了事。我敢打赌,赞摩只要一见到她便会倾心,那么我们即便真能强力留下她,也会招她记恨一辈子,以后哪能有我们的好处?”

    他说,“再说我们这几个人,能不能挡住他们还说不定……”因为那位陪着甲木萨的男子,自打一见面,头目只敢看了一次他的眼睛,就再不敢看了。

    他不像赞摩那样精光外露,但温和中有藐视一切的镇定自若,仿佛一眼就看透了自己全部的家当。

    刚才打人的那人道,“那男的力气大到不可想象,他只用三个手指掐了我鞭梢,我用尽全身力气夺了几次,他的腕子都一动不动……”

    又有人嘀咕,“难道还能强过赞摩?!”

 第798章 普陀罗宫

    过了不足半个时辰光景,从潭池边驰来一队衣甲鲜明的同羊部勇士,先前来过的小头目陪着一个年轻人,在捕鱼处,只有篝火的灰烬。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年轻人面色黑红,双目如电,身材孔武,头上的乌发在周边编了数不清的小辫子,有几根辫梢上各缀着一只赤金小铃铛,一动当当乱响。

    他望向远处,大声问,“他们真是去逻些城的?你可听好了?”

    头目道,“少首领,我什么时候会听错过消息!我还知道她是那人的师妹,真是我们见所未见……一个驾舟最好的小子,只看她一眼就跌到水里去了。我们是不是追下去?”

    “追!”赞摩一声令下,上百人呼喝起来,像阵风似地追下去了。

    与此同时,高峻和樊莺正一边骑在骆驼上慢悠悠前行,一边说话。樊莺道,“师兄你看,我又有了新名字!”

    “他在说你,是汉女神,吐蕃人管文成公主也被他们这么叫。”

    樊莺便猜测文成公主是什么模样,有没有比过自己,自己能不能比过她,心里不分时宜地先忐忑了一下,“可师兄你却从来没这么叫过我。”

    高峻哄道,“哪里话,我不是早就说过一句,你是需要登上九天才能一见的,甲木萨岂是称呼你的……”

    樊莺心中如蜜,又问道,“你见过文成公主,她什么模样?什么人品?”

    高峻寻思着道,“不大好说,依我看……她举止相貌总似崔嫣,而言谈不让婉清,见识么……可抵苏殷!”

    正说着,从去路上出现了一支驼队,护卫们衣甲鲜明,打着旗帆和使节所持的褐纛。离着老远,为首的便高声问,“可是西州来的高别驾?”

    他们是从三百二十里外的鹘莽驿赶来的。在那禄驿,吐蕃驿官一见他们,就先打发着手下飞报逻些城,说有大唐西州别驾正在去逻些城的途中。

    鹘莽驿算是吐蕃十一驿里的第一座大驿站,每有唐朝使节入蕃,文成公主必差人迎劳于此。而这一次更是破了例,让人持节、出了鹘莽驿迎到潭池来了。

    众人前呼后拥,待西州别驾和樊莺再上了骆驼,就即起程赶往鹘莽驿站。

    有人再给他们备出一头骆驼,但樊莺偏不去骑,仍与师兄共骑一头骆驼——能不伸手牵缰,为什么还要费事。

    正好夜间没有睡好,她居然又放心地于驼背上睡了一觉,骆驼行走间摇摇晃晃,宛若摇篮。

    因为有吐蕃人护从,接下来的路途就省力得多了,又经过了十余里的鹘莽峡,但见两岭相对、峰顶之上有小桥悬空,高峻和樊莺站在小桥上往下看,底下有三道瀑布水注如泻,其下山谷中如腾烟雾。

    一百里至野马驿,四百里至閤川驿,又经恕谌海,一百三十里至蛤不烂驿。驿站边就有三罗骨山,山上积雪终年不消。

    又六十里至突录济驿。突录济驿又是大驿,唐使每至,吐蕃大首领松赞必遣使慰劳于此。又经温泉,热汽涌高两三丈,形如烟云,泉内可以熟米。又经汤罗叶遗山、赞普祭神所,二百五十里至农歌驿。

    至此,吐蕃十一驿走完,高峻和樊莺共越过了吐蕃七道大岭:赤岭、截支山、鹘莽峡、两斧山、三罗骨山、柳谷、汤罗叶遗山。

    十三条大河、湖泊:暖泉、烈谟海、西月河、犛牛河、截支川、大月河、潭池、鱼池、乞量宁水、大速水、三瀑水、恕谌海、温汤。

    农歌驿的东南二百里,便是逻些城了,而此次单程,几乎耗去了一月。

    高峻把此行路线在地图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