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支撑者-第3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待我们到了,却发现,那些袭击之人已经全军覆没,而明中信却是毫发未伤!到此时,现场已经被城卫军、衙门捕快围住,鸟都飞不进去。”

    “那些袭击之人就没有一人逃出吗?”公子爷问道。

    “尽皆身死,而且”中年刀疤男苦涩一笑,话到嘴边,却是不敢再往下说了。

    “说,有什么发现?”公子爷冷声道。

    “而且,那些人一副死士作派,将咱们的死士的手段展露无遗,看上去,一模一样!”中年刀疤男只能说出了实情。

    公子爷一听,满面严霜,紧闭双唇一言不发。

    “你是说,这些家伙居然栽赃陷害咱们?”中年儒生满面震惊地问道。

    “不错!”中年刀疤男点头道。

    中年儒生不由得看看公子爷。

    久久,公子爷并不说话。二人看着他,也不敢再说什么,房中久久安静,无一丝杂音。

    “查探清楚了吗?那些人是什么人?”公子爷缓缓开口道,但那声音中的冷意却是仅人寒颤不已。

    “没有,根本就毫无线索,咱们的内线已经传出信息,那些家伙身上毫无线索,无从查起!”中年刀疤男苦涩地抿抿嘴,摇头回道。

    “查!务必找出这幕后黑手!”公子爷满面严霜地下令道。

    “诺!”中年刀疤男低头应命。

    “公子爷!”中年儒生担心地望着满面严霜的公子爷,轻声叫了一声。

    公子爷翻起眼睛看了一眼他,其中的寒意令他打个寒颤。

    “公子爷,那些人终究也是想要明中信死,是友非敌啊!不用这么针对吧?”然而,他有些话却不能不说。

    “如果不是他们冒然行动,令咱们如此背动,无法成事!凭借尊主的护卫供奉,再加上突袭,此番咱们必然会将其拿下,甚至能够得到那些利器的制造之法,一举两得,这样难得的机会就被他们这样破坏掉了,咱们损失如此巨大,岂能让他们消遥?”公子爷恶狠狠地咬着嘴唇,恨声道。

    中年儒生可没见过公子爷如此失态的情形,显然,此番公子爷真心怒了。

    “如果只是陷害,我也不会如此生气,毕竟咱们的目的也是将明中信杀死,我生气的是,他们没有成事!而且那般安排根本就是送菜,岂能成功!如此蠢笨的盟友,不要也罢!”公子爷不屑道。

    这?中年儒生苦笑不已,他们可没有咱们的惨痛教训啊!更何况听那当时的情形,明中信如果不是正好恢复,只怕还真的被他们刺杀成功了!

    “行了,不用劝我了,现在最应该的是,严令所有人员隐蔽,不要再出外行走,更不要生事。接下来,只怕这京师又会兴起一番血雨腥风!”公子爷轻叹一声,吩咐道。

    “嗯!”中年儒生点点头。

    房中恢复了平静,公子爷在房中盯着一个地方,紧锁眉头细细思索着。

    皇宫之中,御书房。

    “什么?”弘治双目圆睁,望着眼前回报的牟斌,一脸的难以置信。

    “启禀陛下,陈总管在回来的路上遇袭!”牟斌只好再说一遍。

    旁边坐着的一众大臣满面震惊,面面相觑。

    这是多久了没有发生过有官员在京师遇袭之事了!今天居然有幸得见!

    但此番只怕陛下会震怒啊!不由得大臣们将目光投向了弘治。

    “明中信没事吧?”弘治目光微凝,看向牟斌。

    “他倒无事,安然无恙!”牟斌回禀道。

    弘治轻出一口气,平复心绪,冷声问道,“那些袭击的匪徒呢?”

    “尽数被击毙当场!”牟斌回道。

    “击毙?”弘治一皱眉。

    “也不能说击毙,只能说,这些匪徒皆是死士,见无法脱身,尽数拼命而亡,有那被擒之人也是尽数服毒自尽!”牟斌迟疑道。

    弘治眉头轻挑,“自尽?”

    “不错!”

    “有线索吗?”

    “手法很是熟悉,臣以为,有可能是弥勒会余孽?”牟斌担心地看了一眼弘治。

    “弥勒会?!”弘治面色一沉,看向牟斌。

    “臣有罪,未能尽数剿灭这些余孽!”牟斌连忙躬身请罪道。

    哼!弘治冷哼一声,不悦之极。

    “你们接手了吗?”弘治皱眉问道。

    牟斌苦笑一声,“事情已经被陈总管管制,锦衣卫根本无法插手!”

    “嗯!他遇的事就由他处置吧!”弘治一皱眉,随即自语道。

    “诺!”

    “陈准身边的护卫力量够吗?”弘治看看牟斌问道。

    “微臣已经派锦衣卫沿途护送了!”牟斌回禀道。

    “好!”弘治欣慰地看他一眼,赞许地点点头。

    这处置老成持重啊!并未因东厂与锦衣卫之间的龌蹉而看东厂笑话,这一点值得赞许!

    牟斌看到了弘治眼中的欣慰,心中一喜,自己这招棋走对了!

    本来,他也想看东厂的笑话,但其中有明中信,他也不敢大意,但直接插手又不方便,毕竟,现在由人家东厂负责,自己冒然派人,那陈准必会以为自己取笑于他,起了冲突就不好了。

    于是,他只好暗中派人护送,确保明中信的安全,毕竟,与明中信有那份渊源,自己得上心啊!否则日后见了恩师如何交待啊!

    但未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陛下居然询问自己的安排,这真的是歪打正着,还得到了赞许,这可是意外之喜啊!

    “不过,”弘治话峰一转。

    牟斌连忙身形一正,看向弘治。

    “这弥勒会余孽太过猖狂,必须清查一下京师了!”

    这是敲打自己呢?牟斌自然心中明白,而且这是下令严查呢!连忙躬身道,“臣必会令那弥勒会不敢再在京师生事!”

    “恩!”弘治点点头,话峰一转,“去吧!迎迎陈总管!”

    “诺!”牟斌应诺而去。

    “刘卿,这京师的治安得上点心了!”弘治回身冲刘健意味深长道。

    “臣领旨!”刘健连忙站起身形躬身领命。

    弘治点点头,扫了众大臣一眼,其中的意味令他们心中一颤。

    相关大臣更是心中大震,此番得回去整治了,否则,再有此事,只怕陛下就不只是此次这般轻描淡写了!

    各人心思迥异,弘治却在龙案之后闭目养神,静静等候明中信的到来。

    “回禀陛下,明中信觐见!”陈准急步进了御书房,躬身向弘治行礼道。

    “你没事吧?”弘治却未理会陈准的话语,探着头,上下打量着他,满面关切地问道。

    “陛下垂怜,微臣无事!”陈准满脸感激地躬身回道。

    “那就好!那就好!”弘治满面欣慰地点点头。

    “陛下,明中信还在殿外候旨!”陈准提醒道。

    “召他觐见!”弘治目光一凝,点头道。

    “明中信觐见!”陈准反身扬声道。

 第八百零八章 勃然变色

    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齐齐聚集向御书房门口,毕竟,虽然这明中信早已经名满京师,但大家真心见到真实面目的却是聊聊可数。

    于是,在众目睽睽之下,明中信缓缓步入了御书房,也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弘治的天颜。

    “见过陛下!”明中信上前施礼道。

    “嗯!”弘治轻轻点头,冷哼一声。

    明中信却是丝毫不以为意,只是淡定地,行礼之后,立于当场,不再言语。

    旁边的李东阳却是一脸的焦急,虽然他知晓,这明中信绝对不会无的放矢,但却也心中焦急,毕竟,伴君如伴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啊!

    更何况,他知晓,这明中信就是一副臭脾气,稍有不对,天王老子也敢怼。

    然而,他的焦急忧虑根本毫无用处,明中信淡定地站于当场,行礼之后,一语不发。

    偏偏,现在在场中人,也只有弘治帝能够对他做出判断裁决,而众人,包括几位阁老,尽皆是望着明中信,细细揣摩于他。

    毕竟,这明中信之前在京师虽然闹出了一些动静,但也不过是在商贾之中有所影响,对朝堂的影响微乎其微,根本无法造成影响。

    但一朝南疆之行后,大家对他的智计,大局、布局,一系列安排尽皆极是好奇。

    毕竟,在那般恶劣的环境当中,他能够独自一人,虽然身边有护卫,但大家知晓,如果没有明中信的智计,只怕这些人早已经变为了一具具枯骨,甚至已经烂得灰飞烟灭了。

    对于时刻关注整个大明天下的各位大臣来说,明中信的所作所为堪称传奇。

    但这个传奇却又在时刻威胁着大家的统治布局,这就令得人们心生疑虑了!

    为今之计,也不过是静观其变,看弘治帝对他的宠信到了何种田地!

    当然,如果明中信无法获得弘治帝的认可,那么,大家也就会如同恶狼般冲上去,将明家分食个干净。

    然而,这可能吗?

    弘治笑笑,“明师爷,不知你此次前去云南行省有何收获?”

    明中信抬眼看向弘治,不卑不亢道,“启禀陛下,中信还真有收获!”

    弘治眼前一亮,看看刘健等一众大臣,心中暗道,看来,这明中信还真是识趣,明了自己的潜台词。

    当然,明中信对此心知肚明,笑笑,“启禀陛下,此次中信前去云南行省,在钦差王大人的率领之下,沿途确实遭遇了种种艰险,但却也收获颇多!”

    弘治一听,笑意更甚,看来,明中信听清楚了自己的潜台词!

    “说说,有何收获?让咱们也分享一下!”弘治笑道。

    “首先,中信觉得,这天下,还真心不在您的管辖范围之内啊!”明中信看看弘治,开口道。

    啊!这番话,还真是石破天惊,要知道,当面向弘治说出如此话语,真的是需要通天的勇气啊!

    要知道,伴君如伴虎,如果你想直谏,就必须有直谏的勇气,而且,必须是事实,能够驳斥倒弘治,否则,那就是自寻死路啊!

    而且,古往今来,有几人敢明目张胆地驳斥陛下呢?没几个啊!即便有,也基本上被陛下灭掉了!

    当然,这儿的陛下并非指大明朝廷的陛下,而是古往今来所有的三皇五帝,各朝大帝,有哪一个有些胸襟能够容忍住臣下直谏呢?

    然而,明中信现在就敢,而且还是在如此的大庭广众之下。

    所有的大臣尽皆为他捏了一把汗,毕竟,犯颜直谏,真的不只是需要勇气,还得有那胆量啊!

    令人奇怪的是,本应该雷霆大怒的弘治居然面色平静,只是皱眉道,“你说说,为何如此觉得?”

    明中信看看弘治,轻叹一声,“陛下,如果这天下还真的在您的管辖范围之内,岂会发生如此叛乱?”

    弘治深以为然,缓缓点头。

    大臣们却是满面震惊地望着明中信,这小子还真敢说啊!

    “还有,如此规模巨大的叛乱,为何您没有第一时间知晓,而且,当地官府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反应过来,前往剿匪?这些都是疑点啊!”

    “要知道,如此大规模的叛乱,当地官府,包括当地的锦衣卫,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就对此情形有所了解,但为何没有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上报呢?”明中信看看弘治,住口不言,静静等着弘治细思。

    看到弘治抬头看向自己。

    明中信缓缓点头,看来陛下已经了解了自己的目的,但却不能不再解释下去,“故而,我认为,其实,并不是官府不作为,也不是贼寇匪徒们的计划就真的天衣无缝、无一丝漏洞,而是,这些官兵军士们对大明已经心怀不满,不屑,甚至是不想对此情形做出应对!”

    明中信满脸的悲凄之色令弘治心中一颤,“其实,,这些大明官兵也不是不爱惜这大明,不维护这大明,而是,这大明辜负了他们,令他们觉得,即便自己做任何事,也无法改变大明这般走向覆灭的境!故此,他们也就不想再参与了!当然,也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其实,这里面必然有好人,但是却少得可怜,而且,这些好人也想救大明,但是,大明不让他们救啊!”

    弘治皱眉不已,这翻言论,怎么听都是那么的别扭,但他心底却是暗暗认同。

    不由得,弘治心中五味杂陈,难道,这大明真的就不值得大家维护?

    “其实,这一切,不过就是明心不再而已,咱这大明令兄弟们万分失望罢了,只要重拾大家对大明的信心,大明必然能够重生!”明中信一脸的自信,极其感染人,弘治心中都有些激动了!

    当然,弘治是不会承认的!

    “你就这些心得体会?”弘治一皱眉,他明显不想谈论这个话题,毕竟太过敏感了!

    明中信深深看了他一眼,轻叹一声,“陛下,无论是何问题?无论真假,您都得心有定见啊!”

    弘治心中一惊,对啊!此话真心是实话啊!

    然而,自己做到了吗?不由得他扪心自问。

    扪心自问的结果是,弘治苦笑不已,原来,自己这半辈子,居然没有一件事情是实话啊!反而,里面充满了尔虞我诈、假话连篇。

    这其中的事实令他无比心惊,原来,不用说别人,自己都无法做到啊!

    “其实,大家,包括军士们的愿望极其简单,就是”明中信缓缓看看弘治,“每家有饭吃,每家人都吃个饱,随后能够安居乐业,没有战乱之苦,这,就是大家追求的极致幸福!”明中信缓缓总结道。

    然而,这肺腑之言却令得弘治难以确信,毕竟,自己这半生以来,都生活在阴谋诡计当中,一时半会岂能想通想透,更想得无所怨恨?

    不,这,不可能!

    明中信心中无比抗拒,毕竟,前世到今世,他都没有遇到一件顺心之事,一切的一切只是说明,自己就是一个倒霉鬼,一切都无法避免得要失败!还不断的牵累别人!

    这,令得他不敢面对,只能躲避着!

    “当然,这些情形,这些希望,并不是不能达到,也并不是很难达到!”明中信轻声道。

    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他,毕竟,这心灵的归宿,大家都是想要追求的!

    此时有人言明,自然没人想要放弃这聆听的机会。

    于是,现场居然一片寂静,这,是任何演唱会所无法比拟的!

    明中信环视一眼,轻笑道,“很简单,只需要大家一人贡献一把力,就能够实现!”

    啊!一时间,大家为之震惊,一人出一把力?这可能吗?

    明中信自顾自道,“其实,大家只需要放弃成见,齐心协力,不只是那些隐患无法威胁大明,而且,那弥勒会根本无法动摇大明一丝一毫的根基!”

    然而,众人依旧是一脸的懵样,显然无法理解。

    明中信轻叹一声,也就不再解释,缓缓道,“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将明家的利器运用于军中,再加以训练,配合适用战法,一切叛乱势力,皆如土鸡瓦狗一般,不堪一击!”

    大家一片喜色浮面,明中信不由得悲哀地轻叹,大家还真以为这是解决之道啊!

    真相,往往大家都会忽略,反而寻找这外在的原因,其实,就算不用这武器,大明又岂能平定不了这弥勒会的叛乱,只不是,大家都舍本逐末而已!

    而这利器毕竟是外物,如果大明军民上下一心,无论任何叛乱,又有何惧?

    然而,大家却是将这一点有意无意间忽略了!

    这,才是大明的悲哀啊!

    然而,此时的明中信根本无力解决,只能留待日后再让大家明悟了!

    于是,明中信探手伸入到了袖中,取出一物,呈递禀报道,“启禀陛下,明家将这制造利器之法进献朝廷,今后,无论如何,明家绝不会再行制造利器,而且,明家上下的工匠尽数献与朝廷,希望朝廷给他们以良民户籍,令其摆脱工匠籍!”

    此话一出,御书房诸公瞬间变色。

    为何如此说?只因为:

    太祖籍天下户口,置户帖、户籍,具书名、岁、居地。籍上户部,帖给之民。有司岁计其登耗以闻。及郊祀,中书省以户籍陈坛下,荐之天,祭毕而藏之。洪武十四年诏天下编赋役黄册,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馀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董一里一甲之事。先后以丁粮多寡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在城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里编为册,册首总为一图。鳏寡孤独不任役者,附十甲后为畸零。僧道给度牒,有田者编册如民科,无田者亦为畸零。每十年有司更定其册,以丁粮增减而升降之。册凡四:一上户部,其三则布政司、府、县各存一焉。上户部者,册面黄纸,故谓之黄册。年终进呈,送后湖东西二库庋藏之。岁命户科给事中一人、御史二人、户部主事四人厘校讹舛。其后黄册只具文,有司征税、编徭,则自为一册,曰白册云。

    凡户三等:曰民,曰军,曰匠。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濒海有盐灶。寺有僧,观有道士。毕以其业著籍。人户以籍为断,禁数姓合户附籍。

    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军户死若逃者,於原籍勾补。匠户二等:曰住坐,曰轮班。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不赴班者,输罚班银月六钱,故谓之输班。监局中官,多占匠役,又括充幼匠,动以千计,死若逃者,勾补如军。灶户有上、中、下三等。每一正丁,贴以馀丁。上、中户丁力多,或贴二三丁,下户概予优免。他如陵户、园户、海户、庙户、幡夫、库役,琐末不可胜计。

    大概意思就是军匠两户是世袭的,有死有逃的会从原籍里再拉人出来补上去。设想假如是好户口的话为啥会出现逃户的情况?而且死掉的和逃掉的都是一个处理方法,那就是从户口本上再拉一个合适的过来不上去。而且除了以上三大户以外还有传说中的贱籍,甚至还有贱籍不得与良籍通婚的规定。

    明朝的户婚律就有规定:娶乐人为妻妾,凡官吏娶乐人为妻妾者,杖六十,并离异。若官员子孙娶者,罪亦如之。附过,候荫袭之日,降一等,于边远叙用。其在洪武元年已前娶者,勿论。

    尤其是,匠人籍乃是贱籍,与平民之籍天差地别,根本无法参加科举,连这唯一的上升之路也已经清除。

    这意思就是,你只要一朝为贱籍,就生生世世为贱籍,根本无法摆脱。

    试想,这般情形之下,岂能不绝望?

    而明中信此番却是想要令其自家的匠籍奴仆下一代的贱籍变身为良民之籍,这等恩徳,岂能不惠及后代?这般恩德岂能不令家丁们万般拥戴?又岂能不令在场的朝堂诸公勃然变色?

 第八百零九章 御书房奏对

    这般恩德,岂能不令得家中其余的家丁仆役更加齐心?这是千金买骨啊!

    刘健、李东阳端坐一旁,心中赞赏无比。虽然此举有些收买人心的用心,但却也令得那些工匠们的后代有了盼头,这,比什么都令人激动啊!

    谢迁虽然面无表情,但眼中闪烁着的寒光却是难以掩饰。

    总而言之,御书房中的众大臣心思各异,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对明中信心中起了一丝拉拢亲近之意。

    “好!”弘治稍作沉吟,开口应了。

    毕竟,比起那些利器而言,不过是一些户籍变更之事罢了,那又有何妨呢?

    “谢陛下!”明中信躬身为礼,向弘治致谢。

    虽然话题已经转回了正途,但弘治不知为何,却是意犹未尽,明中信之前所言,实乃是金玉良言啊!只需每人出一把力,这大明就会牢不可摧,坚如磐石。此言,他是认同的,但是,他又无奈地发现,此言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实现啊!

    不用说别的百姓,单说就这御书房中端坐的大臣们,就无法做到一心,更谈不上一人出一把力,不扯别人的后腿就不错了!哪还能齐心协力!

    罢了,不想了,只要利器在手,自己也就无惧任何叛乱了!

    “陛下,草民已经进献了利器,还有一则请求,万望陛下答应!”明中信躬身道。

    “请求?”弘治一愣,疑惑地望向明中信。

    “大胆!陛下已经对你百般恩宠了,你居然得寸进尺,还想要提请求,真是得拢望蜀之辈!”旁边一位大臣冲出行列,怒斥明中信道。

    明中信一阵哑然,无奈地看看他,转头望向弘治。

    毕竟,此罪要定,也得是弘治定,你算哪要葱!

    明中信的无视令得那位大臣更加愤怒,“大胆明中信,你可知罪?”

    明中信一阵无语,不过就是提一个请求罢了,用得着这样扣帽子吗?

    “吕大人此言差矣!”李东阳开口了。

    “李大人,不知吕某此言有何不妥?”那位吕大人见是李东阳开口,不好直接顶撞,拱手问道。

    弘治本来已经准备开口发言,但被李东阳抢先,不由得好奇地望向李东阳,看他如何反驳!

    “吕大人此言有两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