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师1879-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出这个数字的一刹那,其实约翰自己的心脏都突然砰砰的剧烈跳动了两下这可不是三万美元。也不是三十万美元,而是三百万美元而且约翰知道,为了不让老爷子太过“震撼”,这个数字其实只是一个最基本的投入而已,事实上未来很可能会远超过

    霍普金斯的遗产总共也不过才七百万美元,就建起了一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未来的霍普金斯医学院也成为了美国最好的医学院。而约翰仅仅一个医学院就要花掉三百万美元,这个数字别说老亨特拉尔,他自己看了也是忍不住汗了一把。

    再怎么说,这是19世纪末的三百万美元啊

    不过

    约翰并没有减少投资或者缩减规模的意思,因为他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花费这么多的美元,他知道自己要建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医学院,甚至也不是霍普金斯这样新型的医学院,而是一个真正处在这个世界最顶端的庞然大物

    这个医学院,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用来教学生的。

    如果认真来说的话。约翰从最开始就没打算让学校招收太多的学生,至少在二十年内,它的招生规模都不会超过三百人年。因为一方面人数太多根本无法保证质量,而另外一方面的话,从根本上讲,这里将是一个披着医学院外衣、承担一部分教育职能的庞大医学科研机构

    医学发展的根基解剖、生理、病理等依然延续着18世纪的势头,正在高速发展;定义医学发展方向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已经萌芽,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线之中;19世纪末。全世界最重要的医学专科传染病学和寄生虫学正在步入辉煌这些都将是未来医学院重点发展的方向,而要想把自己脑海中的医学知识充分的利用起来。约翰就必须依靠这个时代的那些顶尖医学家,比如埃尔利希,比如霍华德凯利。

    但是,约翰却绝对不会只满足于美国的人才。

    说到底,这个时代的科学中心,再准确点儿说的话。医学的中心在欧洲,尤其是德国约翰希望除了那些留学的美国人之外,能有更多的德国人来到纽约,加入到他的麾下

    未来的医学院,将是约翰吸引那些人最重要的砝码。

    他要给那些人提供全世界最顶级的科研环境。提供最高的薪水,并且提供超越时代的科研理念和思路,吸引他们从世界的中心欧洲来到纽约,最终把世界医学的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纽约

    “三百万美元啊”

    听了约翰的话之后,老亨特拉尔顿时也楞了一下。

    不过让约翰感到惊奇的是,老爷子的表情虽然最开始也很震撼,但是却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大惊失色,进而激烈的质疑或者反对,只是楞了一下之后就凝眉沉思了起来。

    “外公,这些钱是逐年投入的。”

    沉吟了一下之后,约翰坦然道:“虽说未来的三年支出会比较多,但是我估计有个一百多万美元也就够了,我名下几家公司的盈利应该可以支撑得起。至于说以后的话,我想应该就更不是问题了。”

    在赚钱这方面,约翰对自己可有着绝对的自信。

    “我知道。”

    再次出乎约翰的意料之外,老亨特拉尔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你能花钱,也能挣钱,如果你非要去建这所医学院的话,那就去建吧”

    “啊”

    听到外公的这番话之后,约翰顿时怔住了:“外公,您不反对”

    “我反对的话,你会放弃吗”

    翻了一个白眼,老亨特拉尔没好气的说道。

    “呃当然不会”

    条件反射一般,约翰马上就摇了摇头。这件事情对他来说重要无比,怎么可能因为外公的反对就放弃

    “那不就得了”

    老亨特拉尔轻轻的叹了口气,摆了摆手道:“我早就说过了,亨特拉尔家族的产业终究都是你的,而且现在的一切大多也都是你自己挣来的,如果你觉得值得,那就放手去干吧”

 第七十二章 亨特拉尔外科学

    bx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这是约翰一贯的原则。〃blank〃》

    买地这种事情自然是要交给史蒂夫,这小子虽说因为乐高玩具公司蒸蒸日上,近几年已经不关注家族产业了,但是既然家里还做着房地产的生意,依然适合帮约翰买地。因此给出了一个三十万美元以下尽量往大了买的口头标准之后,约翰就把这件事情扔给他了。

    至于说学校的设计工作,这次约翰可就不敢给他干了。

    说白了,现在的亨氏综合医院规模虽然不小,已经是纽约城中数得着的大医院,但是约翰自己心里很清楚,未来纽约城发展的速度将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种规模多也就是坚持二三十年而已。再加上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高层建筑早晚是要占主导地位,所以医院大多数建筑早晚会因为满足不了需要而推倒重建。

    但是医学院的话,就完不一样了。

    对于一所顶尖的大学来说,厚重的历史往往是被人津津乐道的地方,君不见那些历时超过百年的名校,往往都有着标志性的建筑或者景致外人参观或者生入学的时候,看到那些历史超过百年,但是依然在正常使用的建筑物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在这方面,虚荣的亨特拉尔先生可是很舍得花钱的。

    所以像这种重要的工作自然不能轻易决定,约翰后把事情托付给了自己的外公,希望人脉广博的老亨特拉尔可以多找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任何一个时代的建筑都有着自己的特点,约翰希望百年后依然可以从医学院的建筑商看到这个时代独有的味道。

    同时给老亨特拉尔留下的,还有一叠关于医学院的规划资料。

    这份资料里面,是约翰所能想到的。医学院需要具备的建筑物和必须拥有的功能,至于说如何设计、建造就是设计师们的事情了。当然,设计师们有半年的时间来进行规划,当约翰从欧洲回来的时候,也就是终选择方案的时候

    忙忙碌碌中,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

    因为这一次前往欧洲也要好几个月的时间。所以在离开之前约翰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稳步发展的几家商业公司,比如说产销量不断增长的亨氏制药公司和亨氏医疗器械公司,比如说已经成为明星企业的纽约电力公司,比如说一直由史蒂夫掌控的乐高玩具公司,再比如说虽然成立但是只有极少订单的电梯公司等等。虽然这些公司约翰只是拥有大量的股份,并不进行直接的管理,但是在老亨特拉尔的要求之下,每过一段时间他都必须要亲自去一趟,一方面必须显示自己的存在。另外一方面的话,老亨特拉尔也要求他必须掌握这些公司的准确情况

    几家公司的情况都非常良好,让约翰极为满意。

    发展速度为迅猛的疑是纽约电力公司,这个在摩根一手掌控之下的电力公司已经开始隐隐展现出了电力巨头的风采。在过去的几年中,特斯拉的技术和亨特拉尔家族的资金让交流电技术比历史同期前进了好几年,成功摘了桃子的摩根极为舒心的发现,比起主要竞争对手西屋电气和爱迪生电灯来说,纽约电力公司的技术几乎呈现出压倒性的优势尤其是在发电设备、输电技术和钨丝灯泡这三方面。很就打得两家公司抬不起头来了。

    乐高玩具和两家亨氏医疗的发展比较平稳,前者是稳步开拓市场。后两者则是逐步的提高产量,前景可以说是一片光明。

    唯一让约翰有些不爽的,只有成立没多久的电梯公司了。

    虽说有亨氏综合医院的演示效应,但是这年头的高层建筑实在是太少了,而且电力供应也太少、昂贵,所以成立以来只卖出了三部。这让约翰稍稍有些遗憾。如果不是考虑公司规模小,一年下来也就是亏损个几千美元,而电梯这玩意儿多十几年就会迅速发展起来,约翰说不定早就让它关门大吉了。

    不过

    当约翰再一次见到特斯拉的时候,这些许的遗憾立刻便消失的影踪了。

    线电的研究进展十分的顺利。特斯拉甚至已经制造出了第三台原型机,只不过可惜的是不知道哪一点有问题,线电的信号实在是太差了,差到连向公众演示并且抢占专利的价值都没有。好在约翰也不着急,耐心的安抚了一下略略有些着急的特斯拉,然后留下一大笔研究经后就离开了。

    以后非必要的时候,约翰不打算亲自出手了。

    只要特斯拉不和亨特拉尔家族闹翻,约翰就想和这位大科学家一直合作下去。他出点子、出思路,特斯拉负责具体的研发,然后适当的时候再引入合作者负责资金的补充和企业的管理。毕竟约翰没心思去管理具体的产业,特斯拉作为科学家在这方面也没有天赋,这样做是有效率的方法

    就像现在的线电一样,约翰从未想过和特斯拉两人独占。

    马可尼现在还是十四五岁的小屁孩儿,根本就不可能抢在特斯拉前面发明线电,而有了亨特拉尔家族的支持之后,再有人想要剥夺特斯拉的专利可没那么容易。但是在这个时代线电技术实在是太敏感了,牵涉到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所以约翰一直都在认真的考虑,将来的专利是要留在手上还是干脆卖出去来着

    剩下的多时间,约翰都留给了亨氏综合医院。

    考虑到很就要出发前往欧洲,所以约翰并没有坚持继续出门诊或者做手术,只不过会经常的关注一下医院收治的病例报告。多数时间,他都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几项研究上面,后的一个月频频出现在埃尔利希的实验室和几个医师的办公室。

    埃尔利希在抗毒素血清方面的研究,已经渐入佳境。

    被感染了白喉杆菌的小白鼠们一只只的被救活,如果不是约翰出于安性的考虑。而且关键抗毒素血清提纯技术还没有眉目,因此耐心的说服埃尔利希再等一等,恐怕对方早就迫不及待的把论文发表出来了。当然,因为提出这项研究并且给出具体方案的是约翰,所以埃尔利希虽然有些不解,终还是答应了老板的请求:反正在约翰充足资金的支持下。他估计多半年就可以解决血清的提纯问题,半年的时间他觉得可以等一等。

    此外,两名内科医师和实验室合作的维生素研究,也慢慢的铺开了。

    在诊治的大旗竖起来之后,亨氏综合医院收治的佝偻病、夜盲症等病人渐渐多了起来,给他们提供了相对充裕的病源。而在经历了初的懵懂期之后,两人对这个领域的治疗了解的越多,尤其是当他们发现动物实验的效果非常显著,而且随访的病人中有很多情况开始改善的时候。初的奇和不解慢慢就转化成了兴趣,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越发的投入了起来。

    因为技术的限制,这个时代提纯维生素确实很难,但是临床研究已经走在了前面。

    后

    当时间接近六月底,距离约翰出发只剩下一周多的时候,在一个天气炎热的星期一,他把托马斯、保罗和罗伯特三人一起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在奥斯勒和凯利两人还没有到岗的前提下,这三个人现在就是约翰为看重的下属。

    托马斯现在是医院的副院长。兼着外科的主任,未来是将要接过约翰的位置。成为亨氏综合医院的院长。保罗和罗伯特两人目前虽然职位上只是普通的外科医师,不过约翰对他们的未来也早就有了相应的安排:保罗当然是主攻麻醉,将来很可能就是世界上第一个专职麻醉师和亨氏综合医院的麻醉科主任,而罗伯特的话,约翰也渐渐发现他在医学上的天赋着实不高,但是比较适合事务性的管理。所以尝试着去培养他成为托马斯的助手

    “先生们”

    等大家都坐定了之后,约翰开门见山的说道:“大家应该都知道了,下周我将会程前往欧洲,时间很可能将会长达四个月,甚至半年因此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医院的事情就交给托马斯来管理,你们两个要好好的做好辅助工作。”

    “嗯,放心吧。”

    闻言先是微微一愣,三人几乎同时点了点头。

    三人此时都不由得有些疑惑,因为这件事情他们早就已经知道了,所以不太明白约翰这次叫他们来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有什么事情还要专门交代一下不成

    没有让他们疑惑太久,约翰很就从桌上拿起了一个厚厚的文件袋,给托马斯递了过去:“先生们,在我离开的这段时间里面,我希望你们认真的看看这一份资料。”

    “哦这是什么资料”

    托马斯连忙把文件袋接了过来,随口问了一句。

    对于约翰时不时的给大家一些资料,他们早已经习惯了,只不过今天这个文件袋在接过来的时候,托马斯的手中瞬间一沉,文件的厚度和重量都让他有些暗暗惊讶。

    “准确的来说,这应该是一本”

    微微一笑,约翰开口解释道:“我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写成的一本,名字的话唔,你们暂时可以叫他亨特拉尔外科学。”

    “一本亨特拉尔外科学”

    听到这句话之后三人心中同时一惊,保罗的一双眼睛是瞬间瞪的滚圆

    从很早以前开始,三人就知道约翰会写一本,把他对外科的理解和认知一一记述下来,而在他们看来,约翰确实也有这个资格至少他在消毒、麻醉和腹部手术等领域的成就非常耀眼,足以支撑起这样的一本。保罗和罗伯特他们在私下里讨论的时候,甚至把这个时间定位到了医学院成立的那一天,约翰写的将会成为学生的教材。

    但是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一天竟然来的如此之早

    倒是以亨特拉尔这个姓氏命名这本,三个人都没有太过在意。别说现在只是一个称呼,不是后的命名,就算是约翰用他的姓氏来命名这本的话,似乎也没有什么值得质疑的地方,反正这年头好像很多人都是这么干的。

    “是的,一本。”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约翰正色道:“里面记录了我对外科的所有认识和理解,包括了菌术、麻醉、手术前后的处理、外科感染的预防,以及阑尾炎等疾病的外科治疗等。另外还有一些东西,是我长久以来总结出来的一些基本技术,比如手术体位、手术切口、组织的切开与分离、术中止血、后的缝合等等。我希望在我离开的这半年时间里面,你们把这份资料分发给医院所有的外科医师,并且力支持他们去实践这里面的东西”

    1888年6月,亨特拉尔外科学第一次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这一天看到这本的只有三个人,美国纽约亨氏综合医院的托马斯、保罗和罗伯特,三个早追随约翰亨特拉尔先生的外科医师。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本“仅仅”只有两百多页的原始资料,纯粹的手写而成,中的所有插图都是约翰自己一个一个的绘成。在这本外科学著作之中,内容还极为“原始”,没有移植,没有颅脑疾病,没有肺部、心胸等疾病的外科学描述,没有外科病人的代谢与营养,没有休克与围手术期的概念,甚至没有提及约翰本人已经发表过论文的外科输血。

    毫疑问,第一版的亨特拉尔外科学极为简陋。

    中内容上大多是19世纪末外科学的水平,超出的部分基本都是亨特拉尔先生本人的研究,而且仅仅只有两百多页的篇幅,比起上百年后经典的克氏外科学超过两千页的篇幅来,也是不值一提。

    但是此时甚至连约翰亨特拉尔先生自己都不会想到,这本的出现对外科学的发展到底意味着什么,对这门学科未来的发展到底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未完待续。。

 第一章 荷兰人的殖民地

    bx

    下午,伦敦码头。〃blank〃》

    略有些炎热的天气根本就阻挡不住汹涌的人流,经过长途航行的茉莉号邮轮刚刚抵达港口,大批的人群便迫不及待的从甲板上汹涌而下,一时间说话声、碰撞声、吵闹声乱成了一团。

    漫长的时间和颠簸之后,没有谁愿意在船上多呆哪怕一分钟。

    相对于下船的人潮汹涌而言,在码头上等待的人就要少上许多了。毕竟从纽约到伦敦的邮轮要经过至少十天的航行,而这个时代,原始的线电也还只是存在于特斯拉的实验室之中,想要确定轮船的抵达时间可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抵达了港口之后就只能靠自己了。

    当然,码头上依然有不少等待的人。

    没有线电,但是这年头有线电报已经很成熟了,从纽约发电报到伦敦非常,如果乘客的身份足够重要的话,有人在码头上一直等着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让让,请让让”

    一边用已经变成深色的手帕擦着头上的汗水,乔治欧文斯一边奋力的向前挤着,同时右手上的牌子还要高高的举起来,防止牌子上的人名被逆行的人潮给淹没掉。

    瞬间走下邮轮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不过再稍稍向前走了一小段之后,乔治欧文斯已经看到了自己要接的人,脸上顿时显出了欣喜的神色,右手举着牌子高声的叫了起来:“亨特拉尔先生亨特拉尔先生,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在人群之后的一片空地上,三个人刚刚从船上走了下来。

    三个人看起来都颇为年轻,年长的也不过三十岁左右,而样子看起来年轻的那个似乎只有二十出头,但是个头肯定超过了六英尺,在人海中极为显眼。这三个人,自然就是刚刚抵达伦敦的约翰、霍华德凯利和亨特拉尔家的车夫亨利了。

    人声噪杂。约翰并没有听到乔治欧文斯的叫喊声,直到对方挤出人群之后才惊喜的挥手叫道:“嗨,欧文斯先生,我们在这里”

    乔治欧文斯扔下手中的牌子。伸开双臂大步走了过去:“哈哈,欢迎来到伦敦,亨特拉尔先生”

    “好久不见了,乔治”

    见到老朋友的约翰也非常的开心,用力和对方抱了一抱之后笑着问道:“你怎么来了不会是特意来接我们的吧”

    “哈哈。当然”

    欧文斯用力的紧了紧双臂,笑着大声道:“自从接到你从纽约出发的电报之后,李斯特教授就让我询问过航运公司,知道你们应该就是这两天到从昨天开始,我就一直在码头等着你们了”

    “啊太谢谢了”

    微微一怔之后,约翰很是感激的连连道谢。

    既然坐船来到伦敦,约翰当然不能不拜访一下李斯特教授。一方面两人关系不错,算得上是真正的忘年交,另外一方面的话,两人之间还有着许多工作上的往来。约翰当然不能放弃这个拜访的好机会。

    “乔治,我来给你介绍一下。”

    热情的打过招呼之后,约翰开始介绍起了身后的凯利:“这位是霍华德凯利先生,一名优秀的医师,现在是我们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凯利先生,这位是乔治欧文斯先生,是李斯特教授的得力助手”

    等大家都认识了一下之后,凯利带着一众坐上马车,来到了预定好的酒店。

    大家都很清楚长途旅行后的疲惫,所以乔治欧文斯安排好约翰他们的住宿之后也不多待。很就告辞离开了。约翰洗了个热水澡之后,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然后在第二天上午见到了亲自前来的李斯特教授。

    “欢迎再次来到伦敦,约翰”

    “谢谢。李斯特教授。”

    和李斯特拥抱过后,约翰开心之后又有些抱歉的笑道:“本来应该是我们登门拜访的,没想到您今天上午就来了”

    好一阵的寒暄,两人才在房间里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趁着倒水的工夫,约翰悄悄打量了一下李斯特教授。和上次相见的时候相比,李斯特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只不过认真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位享誉欧洲的外科学教授的白发似乎又多了一些,皱纹也深了一些,只不过因为此时那昂扬的神态,把这些细微变化的小细节都给掩盖了过去。

    约翰知道,李斯特这一两年恐怕并不好过。

    按照历史上的发展,七年后李斯特将会踏上他人生的巅峰,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长,但是现在的话他正处在一个绝对的低谷时期。

    原因也很简单,李斯特成于外科消毒,同时也受困于外科消毒。

    直到现在,也就是1888年的6月,欧洲依然有大批的医师们不肯接受细菌理论,当然也不愿意接受李斯特的消毒理论。这些以前接受旧式医学教育的老式医师们,不愿意去学习那些繁琐而严谨的消毒理论,依然顽固的坚持以前的做法,甚至对李斯特推广的理念进行大肆的嘲笑和抨击。而与此同时,一些宗教人士同样也在攻击着的医学发现,因为他们的发现冒犯了掌控一切的主

    当然,这一切都不是重要的。

    从二十多年前开始研究、推广外科消毒技术,李斯特什么样的阵势没有见过在演讲的时候被台下的外科医师们大肆抨击,遭遇修女们的围攻,去美国的时候甚至被众多医师们视,这对李斯特来说早就是已经习惯的事情了。

    现在的关键是,很多外科医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