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大夫又赞颂了一番张斌爱民如子,这才恭谨的退了出去。

    张斌想了想,写了份移关公文,照会黄州府,福广总督治下出现大量平民上吐下泻,请调文林郎李时珍后人前来协助治疗,就这么简单,他相信一个知府还不敢得罪他这个两省总督,应该会乖乖配合,派人过来。

    公文写好之后,他立马招来张差,拿着公文叮嘱道:“你带一队亲卫先坐快船赶到建宁府,然后快马加鞭赶往湖广黄州府,去请文林郎李时珍的后人过来为灾民整治水土不服之症,越快越好。”

    张差道了声遵命,接过公文,疾步往外走去。

    张斌又想了想,干脆让人招来了李定国等八名亲随,又让谢正刚招来两队亲卫,打马直接赶往安定,去看看灾民的病情。

    这要是瘟疫他肯定不敢去,水土不服的话倒是没什么,正好还可以顺带看看灾民的生活情况。

    六月的东番已经有点闷热了,打马狂奔的话倒是凉快异常,安定离大员城也就二十来里,一行人不到两刻钟就赶到了安定外围的屯田区。

    张斌随便选了个离大路不远的百户所,直接打马跑了过去。

    东番并没有府州县乡村这些行政单位,一个卫所就相当于一个府,一个千户所就相当于一个县,再分下来十个百户大概管着一个乡的面积,一般一个百户辖区内所有屯卫都会聚居在一起,并不会再分开设村庄。

    当然,一个百户手下也不止一百户屯卫,现在东番九卫下属屯卫已经有三十多万,平均每个卫所都有六千多户,东番中前卫迁入一万五千多人之后更是达到了上万户,五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下面都达到了两千多户,也就是说,一个百户下面有两百多将近三百户。

    所以,张斌抵达的百户所是一个相当大的村子,足有将近三百户,上千人,这里的建筑也很有特色,十户一排,十户一排,就跟九宫八卦阵一样。

    一行人还没有进入村子,这里的百户便带着人迎上来了,这里的人都知道,一般能带着几十骑到处跑的,不是从东番中前卫驻地出来的千户大人或者指挥使大人,就是从大员城里出来的军方将领,只是没人想到,来的竟然是总督大人。

    这百户原本就是福建的屯卫,自然是认识张斌的,他一见张斌,连忙拱手作揖道:“参加总督大人。”

    张斌挥了挥手,示意他免礼,随即翻身下了马,把缰绳往旁边亲卫手里一扔,这才问道:“这里迁来了多少西北灾民,他们的病情怎么样?”

    那百户连忙拱手道:“这里共迁来了西北灾民一百户,五百余人,犯病的大概有两百多人,上午的时候千户大人派人送来了一些药,他们吃了之后已经不怎么吐了,就是肚子还闹腾的厉害。”

    张斌点了点头,随即挥手道:“嗯,带我去病的比较重的灾民家里看看。”

    那百户连忙弓着腰做出请的手势,带着他就往村子里走去。

    张斌身后,谢正刚直接挥手让一队亲卫留下来看守马匹,他自己则带这另一队亲卫跟在张斌身后进了村子,李定国等人也不用招呼,直接跟在谢正刚身后也一起进了村子。

    走不多远,那百户便带着张斌一行人来到一个崭新的院落里面。

    这院落真的很新,连外面的木阑珊都是新砍的树枝扎的,上面还能看到崭新的豁口呢,房子也是崭新的砖瓦房,墙上面一点污迹都看不到,应该是刚建好不久,又或者刚有人搬进来住。

    张斌跟着那百户进了院子,顿时闻到一股浓浓的药味,外面小院里并没有人,不过里面却闪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她一见那百户便紧张的搓手道:“百户大人,您来了啊,是不是千户大人又发下来什么好药了?”

    那百户直想翻白眼,他尴尬的道:“这个,暂时还没有,是总督大人来看你们了,老赵他们都在吧?”

    说罢,他往旁边一闪,直接让出后面的张斌。

    总督大人是什么官,那少妇还不明白,不过百户大人都要叫大人的那肯定是很大的官了,她都有点不敢开口了。

    张斌正想着怎么开口呢,刘文秀、艾能奇突然凑上来惊喜道:“赵婶,你住这里啊?”

    那妇人抬头一看,跟着惊喜道:“哎呀,文秀,是你们啊?”

    认识就好,张斌终于找到话题了,他微笑着问刘文秀道:“你们认识啊?”

    刘文秀连连点头道:“是啊,是啊,总督大人,赵婶经常给我们补衣服呢。”

    原来是这样,其实,农民军并不是只要打仗的,各种匠户也会被农民军裹挟,跟着他们一起跑,这其中最吃香的就是铁匠和裁缝匠了,因为铁匠可以打造兵器,裁缝匠可以做衣服,甚至可以做软甲、锁子甲一类的轻型盔甲。

    这妇人应该就是裁缝匠了,而且还是张献忠手下的裁缝匠,貌似跟李定国他们还很熟。

    有了熟人,气氛立马就融洽了,众人寒暄了几句,那妇人便将他们请进屋里。

    这些屋子都是按统一制式建出来的,正门进去是吃饭的厅堂,后面是做饭的厨房,两边则是两大两小四个房间。

    这时候,屋里两个病人并没有躺在各自的房间里,反而齐聚在厅堂,靠坐在小靠背椅子上面,无精打采的。

    李定国等人见状,立马走到其中一个老头跟前,担忧道:“赵伯,你怎么样了,没事吧?”

    那老头一见这帮小家伙,立马眉开眼笑道:“定国,是你们啊,我没事,就是有点拉肚子。”

    看他样子,的确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就是没什么精神,好像整个人都没力气了一样。

    张斌上前微笑道:“老人家,在这里过的怎么样,除了拉肚子,没有其他什么问题吧?”

    那老头有气无力的道:“这里好啊,有吃的有穿的,住的又好,一家还有几十亩地,简直比我们没遭灾之前还过的好啊就是我老汉无福消受啊,一来这就病了,现在田里就我那两个小子在忙活,我这心里急啊。”

    张斌连忙安慰道:“老人家,不要急,卫所那边已经想办法请医生去了,估计过几天就能请来了,到时候只要喝几计药就没事了。”

    那老头连连点头欣慰的道:“那就好,那就好。”

    张斌也没解释自己的身份,就那么站着跟这一家人闲聊起来。

    这一家貌似有点复杂,那妇人应该是这老者的女儿,另外一个病人应该是那妇人的夫婿,还有两个不在场的应该是这老者的儿子。

    如果是大明的普通农户或者匠户家里自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他们是灾民,来到东番也不可能按原来的户籍每户分栋房子,只能让有亲戚关系的先凑合着住一起,至于后面他们要分家过,那就是他们的事了,卫所也不会再给他们免费建房子了,只能他们自己想办法建了。

    说着说着,这赵老头貌似又忍不住了,打了声招呼便往后面跑去,张斌摇了摇头,示意那百户带着他到处转了转。

    还好,这家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床被农具什么的都不缺,粮食也比较充足,证明下面人没有背着他贪拿卡要,基本上他给灾民准备的东西都发下来了。

    他又转了几家,了解了一下患者的病情,又检查了一下生活物资,基本上都没什么问题,只要他们病好了,就能开始正常生活了,现在就看李时珍的后人本事怎么样了。

 第六卷 第二十三章 药圣之后

    张差拿着移关公文,带着一队亲卫,一路换马不换人,不到三天时间便赶到了黄州府。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他人生地不熟,也不知道李时珍府邸在何方,只能直奔黄州府衙门,找黄州知府帮忙。

    他此时心里是相当忐忑的,因为他所持的移关公文并不是上级的下级的命令性公文,而是不相统属的官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公文,说白了就跟普通书信差不多,黄州知府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要黄州知府不搭理他,这事情就有点麻烦了。

    还好,黄州知府相当识趣,他压根就不敢得罪两省总督,虽然福广总督还管不到他湖广的官员,但文官都是流官,谁知道自己以后会不会跑到这位总督大人手下去任职呢,所以,他对张差一行人不但热情得不得了,甚至还亲自陪他们赶往蕲州,去请李时珍的后人出诊。

    蕲州城离黄州府城并不远,总共也就五六十里的样子,如果快马加鞭的话,不用一个时辰就能抵达,但是,两城之间却隔着长江,一个在长江左岸,一个在长江右岸。

    马再快也是跃不过长江的,所以,黄州知府干脆命人招来了一艘类似于苍山船的帆桨船,带着张差一行人,顺流直下,直奔蕲州城。

    帆桨船顺流直下那也是势若奔马,还是不到一个时辰众人便赶到了蕲州城,而且很快就来到了文林郎李时珍的府邸。

    知府大人来访李家自然是扫榻相迎,不过,当张差看到李时珍的后人时心里顿时凉了一长截。

    李时珍有四个儿子,分别是建中、建元、建方、建木,这会儿不但李时珍去世了,他的大儿子李建中和二儿子李建元也去世了,仅余老三李建方和老四李建木。

    而李建方和李建木也上了年纪了,李建方已经六十有余,头发胡子都白了,李建木也已经五十多岁,恐怕经不起长途跋涉了,怎么办呢?

    没想到,他刚道明来意,李建木竟然背起医箱就要跟他出发,医者父母心,这个时候的大夫还是相当注重医德的,李时珍的后人更是受到药圣的熏陶,经常不辞辛劳,行医四方。

    传闻李时珍七十高龄还不顾年老体衰,日夜兼程,奔赴疫区,为老百姓治病,正是因为那次太过劳累,一代药圣积劳成疾,不能自医,最后与世长辞。

    李建木才五十多岁,自然不会惜身,一听说福广有数千人上吐下泻,病情严重,他甚至连马车都不愿意坐,就那么直接跟张差他们打马奔行,日夜兼程,奔赴建宁府。

    急病患之所急,正是医德的直接体现,李家世代行医,医德传世,遇到这种事,他们压根不需人催促,能赶多快,他们就会赶多快。

    张斌此时的心情也是相当焦急的,因为东番后卫和东番中后卫那边都传来消息,后面抵达的两批三万多人同样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犯病的已经超过万人!

    这天,他正焦虑不安的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外面突然传来赵如激动的声音:“大人,张差回来了,他带着文林郎的后人回来了。”

    张斌闻言一愣,张差好像才出发六天吧,有这么快吗?

    他有点难以置信的道:“真的啊,快请文林郎后人进来一叙。”

    很快,张差便带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白胡子老头匆匆走进来,张斌不由大吃一惊,这么大年纪了,难道还能跟他们一起快马加鞭赶过来?

    如果是坐马车,绝对没有这么快,建宁府到黄州府可有千余里,马车一天最多也就能赶一百多里,六天时间,他们能从黄州府赶到建宁府就不错了,张差过去可还需要时间,他不可能不用一天就赶到黄州府了。

    李建木此时也相当的惊奇,他真没想到船有这么快的,车轮舸顺流而下,那速度本来就已经相当惊人了,两岸景物飞逝,那速度绝对比奔马还快,没想到,到了海上,车轮舸速度依然不减,还是那么快。

    这一路,以他的经验判断,河道最少有四百余里,海路最少有六百余里,加起来最少有千里以上,坐船竟然不到一天就赶到了,这到底是什么船!

    张斌吃惊归吃惊,却没有失态,很快他便回过神来,这个时候的医者并没有什么地位,不过他对药圣的后人还是相当尊崇的,李建木一进来,他便热情的起身道:“老先生一路辛苦,来来,先坐下来喝口茶。”

    说罢,他便走到书桌前的茶几旁,想让人奉上香茗,和这老者好好聊一聊。

    没想到,李建木却是坚决的摇头道:“总督大人,要不先去看看病患吧,上吐下泻之症虽不足以致命,对病患来说也是一种煎熬,能早点帮他们治愈就早点帮他们治愈吧,听闻此地有数千病患,小人实在是无心休息,还望总督大人见谅。”

    果然是名医之后,如此医德昭昭,张斌不由肃然起敬,他稍微询问了一下,得知这位李建木老先生打马奔行完全没有问题,便立马命人备马,就带了一队亲卫还有白文选、冯双礼两个亲随,直奔安定赵老汉家里。

    还是不到两刻钟,众人便赶到了先前来的百户所,也不用那百户指引,一行人直接打马来到赵老汉家门外。

    老赵家闺女一听见马蹄声,飞快的从屋里跑出来,一看是张斌等人,她一点也不认生,因为张斌上次来并没有摆什么官架子,平易近人的很,他还以为张斌并不是什么大官呢。

    倒是几个小家伙没来,让她略微有点失望,她边招呼人进屋,边问道:“文选,双礼,定国他们呢,怎么没过来啊?”

    白文选和冯双礼尴尬的互望了一眼,他们也不知道总督大人为什么没有召集李定国等人就这么过来了啊,最后还是冯双礼憨笑着回答道:“定国他们都读书去了,我们俩今天正当值,所以就我们俩来了。”

    老赵家闺女闻言,欣慰的点头道:“读书好啊,读书好啊,读完书出来都能当大官,定国一看就是当大官的料。”

    白文选闻言,不由委屈道:“赵婶,还有我们呢,难道你看我们就不像当大官的料吗?”

    老赵家闺女闻言,连忙摸了摸他的头,尴尬的道:“你们都是,你和双礼也是当大官的料。”

    白文选闻言,这才露出憨厚的笑容,众人一路闲聊,很快便来到屋里。

    这个时候赵老汉和他女婿都拉的有点消瘦了,看见众人进来,甚至连起身的力气都没了,只能坐在那里虚弱的和众人打着招呼。

    张斌见状,不由暗暗担忧,谁说拉肚子拉不死人啊,这么拉下去,铁打的金刚也扛不住啊!

    李建木倒是没感觉有什么异常,比这拉的更狠的他都见过,最严重的,能拉的趴床上起不来,只能拿个盆子在后面接着,这两人好歹还能坐稳,还不算很严重。

    他上前仔细看了看两人的脸色,又让他张嘴看了看舌苔,随即便让赵家闺女带着他去厨房看看。

    来到厨房一看,没有水壶,也没有茶壶,他立马皱眉道:“你们平时不烧开水喝吗?”

    赵家闺女搓手道:“这个,大夫,您也知道,我们穷人家没那么多讲究,渴了直接舀一瓢井水一喝就行了,哪里有那闲柴来烧开水啊。”

    李建木摇了摇头,随即对张斌道:“总督大人,这样不行,不服水土者大多是因为不服水,各地之水,性状不一,但烧开之后,差别却不是很大,所以,不服水土者切忌到一个地方就喝生水,应该先喝几天开水,等适应了再慢慢喝生水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赵家闺女闻言,不由羞红着脸道:“哎呀,大夫,您真是神了,刚到这里的时候,我因为来了月事,腹痛难忍,我爹他不让我喝生水,还特意跟小旗大人家借了个水壶,给我烧了几天开水喝,结果,我没事,我爹和我老汉倒是病倒了。”

    张斌闻言,恍然大悟,所谓各地之水,性状不一,大概是里面含的微生物又或者细菌不一样,有的人抵抗力差,习惯了一地的水质,再去其他地方就不行了,而开水就不一样了,水一烧开,里面不管是微生物和细菌都差不多杀死了,自然不会再害得人水土不服。

    这个问题的确很重要,他立马对一旁的谢正刚道:“小六叔,回去之后立马让人去福广订购三万个水壶,以后从西北迁移过来的灾民,每户发一个,让他们先喝几天开水,不要一过来就喝生水。”

    李建木闻言,不由点头道:“大人真是爱民如子啊,还有一个更好的法子,能预防不服水土之病,就是不知大人舍不舍得。”

    有什么舍不舍得的,只要迁移过来的灾民不犯病,比什么都强,张斌立马郑重道:“老先生您说,只要本官能办到的,绝对不含糊。”

    李建木解释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喝茶,家父《本草纲目》中有云,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这不服水土者,虚实之火交杂,茶叶正好克制,所以,喝茶就能减缓不服水土之症状,若一开始就以开水泡茶,则不服水土者立减一半,就是不知总督大人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为老百姓买茶叶。”

    张斌闻言不由哑然失笑,这会儿的茶叶对平民老百姓来说的确是个奢侈品,一般老百姓还真喝不起,因为普通的芽茶就一分银子一斤,普通的叶茶也要五厘银子一斤,一斤就是几天的口粮,这会儿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钱去买茶。

    不过,这点钱对他来说还真不算什么,他毫不犹豫的道:“芽茶好还是叶茶好?”

    李建木欣慰道:“自然是芽茶最适宜。”

    张斌立马对一旁的谢正刚道:“小六叔,等下就让东盛堂福建分号发三万斤芽茶过来,每户迁移过来的灾民家里发一斤,让他们泡茶喝。”

    三万斤也才三千两银子,对他来说只是小意思而已。

    李建木闻言,不由对张斌刮目相看,这位总督大人爱民如子还真不是装的,水壶和茶叶都是免费发放,从来就不提钱的事,这可是好几千两了!

    他欣慰的点头道:“总督大人能如此为民着想,这不服水土之症就好了一半了,待小人再看看,然后开些药,就没什么大问题了。”

    说罢,他问了老赵家闺女一声,直接往茅房走去。

    茅房,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要去一趟,但是,没事的时候,基本上没人去茅房,因为这个时候的茅房基本就是一个坑,上面架两块木板,有点钱的人家还会买个大水缸埋坑里,没钱的直接就是一个土坑,里面那情形,简直令人作呕!

    张斌见李建木朝茅房走去,犹豫了一下还是跟了上去,他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洁癖,去趟茅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后面谢正刚等人见张斌跟上了,也只能硬着头皮跟了上去,于是乎,赵老汉家臭气熏天的茅房便被众人包围了。

    这茅房是真的臭,比一般的茅房都臭,因为赵老汉和他女婿都拉了是十来天了,那家伙,拉稀可是关不住的,而且还管不住方向,茅房里的两块木板上喷的到处都是黄不拉几的汁子,张斌看了一眼眉头便皱了起来,这里面也太恶心了!

    没想到李建木竟然一点都不在乎,他直接竟然走到茅坑旁蹲下来,仔细观察起木板上的粪汁来。

    这场景,简直让人受不了啊,一个人不拉屎,却蹲在茅房里,而且还不是蹲在木板上,而是蹲在旁边,直面满坑的大粪。。。。。。。

    很多人已经忍不住别过头去,看着都受不了啊,也不知道这位老先生怎么能忍受。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情还在后面呢,李建木看了一会儿,竟然凑上去,用手指沾了点粪汁仔细搓了几下,然后放到鼻子面前认真的闻起来!

    “呕”也不知是谁,忍不住干呕起来,张斌也感觉有点受不了了,还好,在后世检测屎尿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他并没有觉得很怪异,只是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好像那粪汁就在自己鼻子跟前一般。

    李建木仔细闻了一阵,这才找了块干净的地面,将手指在上面蹭了蹭,然后起身道:“总督大人,好了,我们回去开方子吧,多抓点药,一次做个几千份,他们吃几天药,再喝几天茶水应该就没事了。”

    事不宜迟,张斌闻言,立马挥手带着大家就往回赶,那李建木甚至连手都忘了洗了!

 第六卷 第二十四章 推广中成药

    满天红霞,残阳如血,张斌和李建木一行人回到大员城之时已临近傍晚,眼看着这一天就要过去了,李建木连忙匆匆写了个方子给张斌,请张斌马上派人去抓药,他貌似想连夜熬药来着。/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会儿并非家家户户都有药罐,尤其是刚迁移过来的西北灾民,药罐那东西更是一个都没有,再说熬药对火候和加水量等也有要求,所以,李建木想亲自动手熬好了再分发下去,这点张斌倒是很赞同。

    但是,他这可是上万人几天的药量,每种药材都是几千斤,大员城的药铺根本就不可能备这么多药,甚至整个东番都不可能逮着这几味药备上几千斤,没办法,张斌只得命人连夜去福建和广州采购,晚上熬药的事情是不用指望了,不过张斌保证,明天一早,绝对给他把药备齐了。

    如此一来,晚上就没什么事了,张斌干脆在府中摆了一桌酒席,盛意邀请李建木赴宴,李建木倒是不扭捏,爽朗的应了,结果,张斌的父母一听闻神医之后前来赴宴,竟然也跑来凑热闹了,而且还邀了戚芳华和洪蓉儿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