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温体仁信誓旦旦的拱手道:“回皇上,这些供词微臣都去验证过了,交待供词的人微臣也差不多亲自问过了,他们交待的基本上都是真的。”

    崇祯闻言,陷入了沉思。

    供词上供述的内容,他的确信了,因为张斌从来没问他要过粮饷,却养了那么多军队,打了那么多胜仗,这钱哪里来的?

    以前他不明白,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原来全是抢来的!

    张斌错了吗?

    崇祯在考虑的是这个问题,他真的无法判断张斌这样做是对还是错,他不给人家一文钱粮饷,让人家去打仗,人家不去“抢”还能怎么办?

    他想了半天,实在是想不出这其中的是非对错,他干脆不想了!

    这些以后再说,先搞清楚张斌有没有结党营私这才是关键,因为结党营私才是最可怕的。

    他揉了揉太阳穴,疲惫的问道:“还有什么结党营私,任人唯亲,你们有什么证据?”

    温体仁老老实实的道:“这个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

    崇祯闻言,嘘了一口气,没有结党营私就好,至于强取豪夺,他相信张斌是逼的没办法不得已为之,虽然手段有点过于激烈,倒不是罪不可恕。

    他不由摇头道:“没有证据就不要乱说嘛,吓朕一跳。”

    温体仁敏锐的察觉到,崇祯貌似没有多少责备张斌的意思,因为崇祯自始至终只是吃惊,并未发怒。

    这怎么行,这一次,绝对要把张斌干下来,本来有些话他还没太大的把握,但这个时候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他装出嫉恶如仇的样子,咬牙道:“皇上,这些事还需要证据吗,卢象升、孙传庭不都是他的亲信,现在都被他想方设法推上了总督的位子,还有毕懋康、邹维琏、蔡善继、陈子壮、倪元璐、钱士晋等,甚至总兵曹文诏、俞成龙、戚元功、郑芝龙等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这会儿都已经是正三品以上的高官了,整个福广都成了他的天下,他在福广为所欲为,无法无天,这还不能算是结党营私吗?”

    崇祯闻言,脸色又便的凝重起来,温体仁说的没错啊,这些人都是张斌培植起来的,虽说没有什么结党的证据,但是,他手下都有两个总督,十余个正三品以上的大员了,就算他不结党,也是一股庞大的势力啊,这样下去,还得了!

    他点了点头,郑重道:“张斌手下的势力的确过于庞大了,长卿,你说,怎么处置?”

    如果某个大臣势力过于强大,就必须打压,这跟是非对错没有关系,这是为君之道,如果不打压,任其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威胁到皇权,这可是很多朝代都验证了的,血的教训。

    比如隋朝,开国之君就是北周随国公杨坚;

    又比如唐朝,开国之君就是隋朝唐国公李渊;

    再比如宋朝,开国之君就是后周大将归德节度使赵匡胤。

    这些都是势力庞大到一定程度的大臣,推翻原本的皇朝,自己当皇帝的典范,这点,可不能不防。

    还好温体仁他们还没把都司卫所的情况搞清楚,因为那些都是归五军都督府管的,英国公不想让他们知道他们就很难查出来。

    崇祯也只知道福建都司都指挥使就是张斌的岳父洪先春,他要是知道福建行都司的都指挥使张勇正是张斌的大哥,这会儿他考虑的可能就不止是削弱一下张斌这么简单了!

    温体仁见崇祯终于入套,连忙义正言辞道:“微臣建议将张斌撤职查办,押回京城问罪,他的一干党羽,包括卢象升、孙传庭、毕懋康、邹维琏、蔡善继、陈子壮、倪元璐、钱士晋等、曹文诏、俞成龙、戚元功、郑芝龙等,全部撤职查办,押回京城问罪!”

    这也太狠了吧,毕竟张斌是有功之臣,再说很多事情张斌也是没有办法而为之,最多算个功过相抵,撤职查办就有点过分了。

    崇祯摇头道:“不行,张斌毕竟有功于大明,不能如此草率的将他撤职查办。”

    温体仁装出痛惜的表情,焦急道:“皇上,张斌都搞的福广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了,不能让他再胡作非为下去了啊!”

 第七卷 第六章 贪腐之道

    温体仁带着党羽到崇祯跟前诬陷张斌,说什么张斌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欺上瞒下,残害异己,欺压百姓,强取豪夺,这些倒还罢了。(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些罪状虽然是诬陷,但还有那么一点点牵强附会的证据,不过,他最后来一句,张斌都搞的福广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了,这就有点过分了。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一点依据都没有,福广两省的老百姓这会儿可以说是安居乐业,生活富足,哪里来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他这么说自然是有目的的,因为他准备派人去福广搜刮一番,将福广的财富搜刮干净,到时候,自然会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这是阉党的惯用伎俩,他们经常强取豪夺,激起民变,但是,传到天启耳朵里却是刁民抗税,意图造反!

    崇祯比天启还要难糊弄一点,所以温体仁才会这么说,他这是为了今后的搜刮行动埋下伏笔,到时候,搜刮完民脂民膏,肯定会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他可以直接在崇祯跟前把手一摊,推脱道:“皇上,您看,我说张斌搞得福广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不假吧!”

    阉党有这么无耻吗?

    魏忠贤在日,更无耻的事情都做过!

    比如,天启朝有名的黄山吴养春案就是阉党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典范。

    吴养春,徽州歙县人,说起来跟毕懋良和毕懋康兄弟还是老乡,不过这个吴养春并不是什么进士出身的高官,他就是个商人。

    徽州歙县正是徽商的发源地,这里的商人可谓多如牛毛,而歙县吴氏则是徽商中最有名的一支。

    这个有名可不是在徽州有名,而是在整个大明都有名,因为歙县吴氏为了光耀门槛,给朝廷捐纳过两次。

    所谓捐纳其实就是花钱买官,这是明朝中后期特有的规矩,有钱人家可以向朝廷捐献一定的银两,朝廷则会根据银两的数量给予一定品级官职作为回报。

    当然,这个捐纳得来的官都是没有什么权力的散官,也就是自己管自己,管不到别人,也不会对朝堂产生什么影响。

    歙县吴氏祖上靠采买黄山上的木材起家,后面又响应朝廷号召,为边军将士输送粮草辎重,换取盐引,做起了盐业生意,并因此而暴富。

    名利,名利,这名利二字不知道害死多少人,这人一有了名,就想求利,这人一有了利,就想求名,而在明朝经商是贱业,当官才是光宗耀祖的行当,于是乎,歙县吴氏暴富之后便开始捐纳买官了。

    歙县吴氏第一次捐纳是在万历初年,那时候万历刚继位,京城地震,北方遭遇旱灾,南方又遭遇水灾,吴养春的爷爷吴守礼主动捐出白银二十万两用来赈灾,朝廷大为褒奖,授吴氏南都光禄寺属官两员。

    歙县吴氏第二次捐纳是在万历二十五年,那时候万历朝鲜战争正如火如荼,皇宫又遭遇大火,朝廷急需用钱,吴养春的父亲吴时佐率兄弟子侄捐献白银三十万两以为军资,助明军在朝鲜击败倭寇,朝廷再次大大褒奖了一番,并授予吴养春这一辈兄弟五人中书舍人之职。

    应该说,歙县吴氏是当时商人的典范,虽说他们捐助银两是为求官,但也为朝廷赈灾和对外战争做出了不少贡献,按理来说,朝廷应该好好褒奖并给予一定的照顾。

    万历朝的确是这样,朝廷褒奖完歙县吴氏,还对他们相当的照顾,其他做盐业生意的商贩在换取盐引的时候总要被贪官污吏盘剥一番,歙县吴氏却从来没被刁难过。

    但是,一到天启朝,这朝廷对歙县吴氏的态度就变了,或者说贪官污吏的手已经管不住了,他们可不管你歙县吴氏是受到万历皇帝褒奖的义商,一旦有机会,他们就要扑上去撕咬几口。

    比如,吴时佐死后,因为吴养春是长子,分得了黄山两千多亩山地和淮阳等地的盐业生意,而次子吴养泽却只分得了盐业生意没分得山地,于是他不服,跑去跟大哥打官司。

    结果,这场官司旷日持久,直到吴养泽死了还没个定论,有个姓骆的巡按御史还将两千多亩山地中的一半给侵吞了,说是吴家隐报商稅,特将一半山地没收入官!

    这事还没完,紧接着吴养泽的家仆吴荣竟然侵吞了吴养泽的家产,还霸占了吴养泽的小妾,真是岂有此理,吴养春作为家中老大,这时候又去帮吴养泽收拾家仆,状告吴荣,想让官府严惩,结果吴荣一通贿赂,买通了贪官污吏,竟然脱罪跑了!

    吴养泽的家产就这么没了,吴家起码因此损失了将近一成的财富,也不知道是官府拿的多还是吴荣那个恶仆拿的多。

    这事其实还不算什么,让吴家万劫不复的另有其人,这人就是吴养春的族侄吴孔嘉。

    吴孔嘉这个人心胸极度狭隘,他父亲原本体弱多病,有次因为族中事务跟吴养春起了争执,结果不久就病死了,他父亲的死应该说主要还是体弱多病所致,哪里有吵一架就能吵死个人的说法。

    但是,吴孔嘉却把这帐记吴养春头上了,执意把吴养春当杀父仇人看待!

    吴养春也算是有担当的人,虽说吴孔嘉的父亲原本就体弱多病,活不了多长时间,但跟自己吵了一架不久就病死了,他总感觉自己有一份责任在里面,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便对吴孔嘉和他母亲照顾有佳,并资助吴孔嘉参加科举。

    吴孔嘉十年苦读,包括去县里、省里、京城赶考十多年时间,没有去赚过一文钱,他家里的生活费用,还有他读书考科举的费用全是吴养春出的,按理来说这吴孔嘉不应再怨恨吴养春,毕竟人家就跟他体弱多病的老父亲吵了一架,结果负担了他家十多年的生活费和读书考试费用,已经算够可以的了,可这吴孔嘉却一直怀恨在心。

    有时候,仇恨的确可以使人变强,这吴孔嘉在吴养春的资助下参加天启五年乙丑科会试和殿试竟然一举取得了一甲第三名的好成绩,也就是俗话所说的探花郎!

    一甲第三名,按例授翰林院编修,这个吴孔嘉任翰林院编修期间也没编点好东西出来,竟然积极参与编修了臭名昭著的《三朝要典》,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抹黑东林党。

    魏忠贤一看,这小子不错啊,有前途,于是就将吴孔嘉收为义子。

    天启朝,魏忠贤的义子那可都是了不得的人物,最少也能混个六部尚书,进入内阁都不是个事,吴孔嘉当时还在翰林院进修,还没放出来,所以还没辉煌腾达,但是,他却利用魏忠贤义子的身份开始报复歙县吴氏。

    那时候正好在修复万历朝烧毁的皇宫三大殿,吴孔嘉立马拉着魏忠贤的亲信霍维华提议,取黄山之木,意思就是让歙县吴氏免费提供木材,耗光吴养春的家财!

    这家伙,修复三座大殿那得多少木材啊,吴养春闻讯,吓了一大跳,赶紧派人带着三万两银子去京城打点,想让朝廷收回成命。

    好死不死,他派去京城打点的人竟然把银子送给了内阁首辅阉党大佬冯铨,冯铨收了银子跑去跟魏公公关说,吴孔嘉闻讯,干脆跑去跟阉父魏忠贤哭诉,求阉父为自己做主,收拾歙县吴氏。

    这是好事啊,你报仇,我抢钱,相得益彰啊。

    魏忠贤立刻让人写了封奏折,称徽州小民吴荣状告吴养春,交结官绅、霸占黄山、盗采木材,听闻皇宫三大殿修复需取黄山之木,竟然让人贿赂朝臣,想阻碍此事,请皇上下旨,缉拿这刁民。

    这点小事有什么好说的,被魏忠贤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天启压根就没问怎么回事,直接就允了。

    这下吴养春一家就惨了,他父子三人加上姻亲五个,全部被锦衣卫缇骑抓到京城,吴养春又吓的托人送了五万两银子给锦衣卫指挥使田尔耕,想请他高抬贵手,放自己和家人一马,结果自然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田尔耕直接将他们关进诏狱,严刑拷打,打的吴养春父子三人皮肉俱脱,一命呜呼,甚至连判决都没听到就被折磨死了。

    魏忠贤最后钦定,吴养春一家坐赃六十余万两,其余姻亲各坐赃十三万六千两,他们“侵占”的山场合白银三十万两。

    这坐赃也是魏忠贤发明的强取豪夺的名目,反正,被他逮住关进诏狱的人,不管什么原因,死是死定了,就看折磨多久,怎么折磨,他越痛恨的人折磨的就越久,不过折磨死了还只是开始,他还要坐赃,也就是抢钱,他定下多少钱,被折磨死的“人犯”家属就必须给他上交多少钱,不给,连家属也抓起来折磨死!

    奉魏忠贤旨意前往徽州追缴“脏银”的是阉党爪牙,工部营缮清吏司主事吕下问,这家伙,直接带着妻妾家人共三十余口,入住徽州府,开始追缴“脏银”。

    他把全家人都带上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要把徽州歙县这个有名的徽商发源之地,富甲之乡刮个一干二净!

    吴养春一家也就是歙县吴氏的一支而已,哪里来的六十多万两银子,他的姻亲也没有十多万两一家,还有,把吴氏祖上积累下来的山场全卖了也不值三十万两,也就是说,哪怕把吴养春一家和他几个姻亲家所有家产全抄了,全卖了也搜刮不到一百多万两银子。

    魏忠贤自然知道光搜刮吴养春一家搜刮不了一百多万两银子,他派吕下问来,可不光是搜刮吴养春一家的家产,吴养春一家凑不够一百多万两,就搜刮整个歙县吴氏,如果还搜刮不出来就搜刮整个歙县所有商户和老百姓,反正不管怎么样,他魏公公都要从这里搜刮一百多万两银子!

    吕下文搜刮完吴养春一家和他几个姻亲家里,总共才搜刮出来不到六十万两,这数额远远不够啊,于是乎,他开始对歙县吴氏其他支脉下手,然后,又渐渐扩散到歙县所有富户。

    他到底搜刮了多少银子,已经无法统计,反正前前后后他一共在歙县搜刮了将近六个月,私闯民宅、非法抓捕、严刑催逼,无所不用其极,魏公公要的那一百多万两他早就搜刮到了,他还不停手,因为他还要收缴“脏银”填充自己的腰包!

    他手下那帮阉党培养的打手也一个个中饱私囊,为所欲为,他们不但看谁家有钱就抢,还看谁家姑娘漂亮就破门而入,肆意糟蹋凌辱!

    徽州知府石万程因无法抗拒魏忠贤的淫威,无法保护治下的子民,上书请辞,魏忠贤却耍猴一样故意扣着他奏折不做答复,最后他愧疚不已,竟然直接弃官而去,剃度出家去当了和尚!

    歙县民众不堪凌辱,聚集上万人,直接冲进吕下文办公的衙门,要杀了这个恶官,结果,吕下文带着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跑了,愤怒的老百姓只打死两个阉党打手。

    这就是当时有名的徽州民变,为掩人耳目,愚弄天启,阉党竟然将吴养春列入东林党名录,并将他名下的资产全部打上东林府库模样,把他编造成一个专门为东林党提供黑金的幕后人物,并污指徽州民变是东林党带头煽动民众抗税造反!

    明明是搜刮民脂民膏,肆意凌辱妇女,搞的天怒人怨,逼的老百姓反抗,却变成了东林党带头煽动民众抗税造反,阉党之无耻,可谓超凡脱俗。

    比如,东林党明明不到百人,这点阉党中坚,魏忠贤的干儿子,都察院左都御史兼兵部尚书崔呈秀早就统计过了,他想列个东林点将录,凑齐梁山一百零八将,却怎么都凑不齐,因为东林党就没有那么多,但是,天启朝,被阉党指为东林并残酷迫害的朝廷官员却不下一千!

    当然,这都是朝堂上的事,跟老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再回到徽州民变,这事就这么完了吗?

    当然没完,敢“抗税”,敢“聚众造反”,那还得了,阉党既然这么造谣污蔑、扭曲事实自然不是光为了愚弄天启,他们是真要把徽州老百姓当反贼收拾!

    吕下文不敢回去了,魏忠贤就另派了个徽州本地人,阉党爪牙许志吉去歙县,继续搜刮民脂民膏,捉拿反贼!

    许志吉比吕下文还狠,他准备好刑堂,将一干刑具架设两旁,然后取来黄册,将徽州商户一一传唤过来,并根据黄册伪造魏公公钦定脏银数量,一上来就翻开黄册,拍着魏公公钦定的脏银数量,逼徽州商户上缴“脏银”,不上缴,就大刑伺候,打到你受不了,求人到处筹钱上缴脏银为止!

    他还派出自己的儿子许鸣皋和家仆林子章以追查反贼为名,横行乡里,到处勒索索贿,搞得整个徽州都民不聊生。

    可怜他爷爷,万历朝的文渊阁大学士许国,在徽州原本还是素有名望的一代阁老,到他这里,名声都臭大街了,博了个“罗织巨室,不避戚党,徽人切齿”的恶名!

    正当徽州百姓不堪连番搜刮凌辱,准备再次聚众“造反”时,事情却突然出现了转机。

    因为天启驾崩了,崇祯继位了,魏忠贤畏罪自杀了,许志吉名列阉党逆案,被逮捕回京受审,徽州这场浩劫才算结束,要不然,被阉党这么肆意搜刮凌辱下去,别说徽商了,就连徽州的老百姓恐怕都会被污指为聚众造反的反贼,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有魏忠贤无耻搜刮民脂民膏的范例在前,温体仁又怎会手软!

    贪腐之道,阉党最为擅长。

    他之所以颠倒黑白,说现在的福广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就是准备在山高皇帝远的福广来一次疯狂的搜刮,搞得那里真的天怒人怨,民不聊生!

 第七卷 第七章 安排

    崇祯这会儿已经被温体仁忽悠的有点晕头转向了,张斌到底有没有把福广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他已经无法做出判断。全本小说网;HTTPS://щww。m;

    可能吗?有可能吧!

    他想了想,犹豫道:“要不把张斌调回京城任职算了?”

    温体仁闻言,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没想到,都说到这份上了,皇上还不发怒,还在“偏袒”张斌,让张斌就这么回到京城那还得了!

    他捶足顿胸道:“皇上,不能让这么一个鱼肉百姓的奸臣逍遥法外啊!”

    他这激动的表情倒不全是装出来的,他是真有点激动了,这次再弄不翻张斌,等张斌回到京城就更没希望了,他能不急吗,他能不激动吗!

    崇祯见他这副模样,连忙劝解道:“长卿,张斌毕竟立了很多大功,突然把他革职查办,会寒了很多人的心,要不这样吧,就让他挂个都察院右都御史的虚职,出任詹事府詹事,专门负责教导太子,其他事,就不让他管了。”

    温体仁激动了一下,突然又反应过来,崇祯可是倔驴脾性,不能跟他硬着来,只能顺着他的毛捋,不然很可能适得其反。

    他连忙平复了一下心情,无奈的拱手道:“微臣遵旨,不过,微臣觉得,福广还是得派人去安抚一下,皇上您看要不要派个人去接任福广总督?”

    崇祯就这脾性,你如果顺着他的意思来,什么都好说,你如果跟他硬顶,那就什么都没得说了。

    他见温体仁听了自己的劝告,不再坚持将张斌撤职查办,立马满意的点头道:“嗯,你考虑的很周祥,派谁去好呢,你有合适的人选没?”

    这个人选自然早就有了,温体仁毫不犹豫的道:“回皇上,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捷公正廉明,忠诚勤勉,才能出众,一心为国,正适合去收拾福广的烂摊子。”

    他说这话一点都不脸红,张捷就是他培养起来的一条狗,什么公正廉明,忠诚勤勉,才能出众,一心为国,狗屁!

    这货要放下去,贪起来比谁都狠,要说忠诚那也是对他温体仁忠诚,而不是对崇祯忠诚,才能或许有点,要比起贪腐来可能没几个人比的过,至于什么一心为国,纯粹就是胡说八道,一心贪腐还差不多。

    温体仁把这员得力干将派下去,可不光是为了搜刮民脂民膏,给人罗织罪名也是其强项,他去了之后,绝对能给张斌泼上一身脏水!

    崇祯自然不知道温体仁打的什么主意,他感觉在张斌一事上已经很让这位当朝首辅为难了,福广总督一事再为难这位首辅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于是,他点头应允道:“那行吧,就让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捷总督福广,好好安抚一下福广百姓。”

    温体仁在脑海中飞速盘算起来,如果张斌回来只当个詹事府詹事的话,收拾起来倒不是很难,只要张捷在福广给他罗织一堆罪名,然后自己在发动齐楚浙党一起弹劾,应该就差不多了。

    不过,张斌想舒舒服服的回来当詹事府詹事可没那么容易,再怎么滴,也得先把他名声搞臭!

    想到这里,他装出一副刚正不阿的样子,义正严辞道:“皇上,张斌撤职查办虽然可免,但京察的流程还是要走完吧,要他在福广无法无天横行了六年,回来连句警告都没有,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