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懋良将东西交给下人,紧接着便解释道:“失礼了,失礼了,好久没有这样吃过鸡了,以前在福建的时候,逢年过节都这么吃,那味道,真是怀念啊。”

    张斌闻言,连忙附和道:“恩,这样炖的确很好吃,晚辈也喜欢这么吃。”

    其实他喜欢吃个屁,桂圆、荔枝加糖炖出来的鸡,甜腻腻的,怕只有江浙这边的人爱吃!

    毕懋良貌似心情很不错,收了礼物,分主客坐下来,又上了茶,他便主动开口道:“张大人如此年轻有为,放在南都六部,着实是浪费人才啊!”

    张斌闻言一愣,这个,怕是有点误会啊。

 第二卷 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铳

    张斌知道,毕懋良应该是误会他的来意了,他可不是来求人帮忙的,而是想把这两兄弟拉入自己的阵营。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至于怎么拉拢,他还没想好,因为他对这两兄弟还一点都不熟悉,只能先熟悉熟悉再说。

    他可没想过自己虎躯一震,人家两兄弟立马纳头便拜,这种情况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反正时间还很充分,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只要功夫深,铁棍都能给他磨成针,他就不相信打动不了这两兄弟。

    不过,这还没开始呢,就被人误会了是来求人帮忙的了,这可不行,不能让这两兄弟小看了自己。

    他拿出上次忽悠杨文忠的话,半真半假道:“毕大人,实不相瞒,晚辈之所以来这里,是国公爷的意思,京城那边这会儿争的厉害,国公爷怕我不小心卷进去,所以让我先来这边待几年,等那边风平浪静了再回去。”

    毕懋良闻言一愣,颇有些惊讶的问道:”国公爷,哪位国公爷?“

    张斌紧接着解释道:”家祖曾有幸在定兴王麾下任职。“

    原来是英国公,看样子是自己想岔了,这年轻人有英国公撑腰,压根就不需要自己帮忙,他欣慰道:“张大人原来是英国公的故旧,前途无量,前途无量啊。”

    张斌连忙谦虚道:“大人过奖了。”

    毕懋良谈兴不减,继续问道:“不知令尊是哪一位。”

    张斌连忙用恭敬的语气介绍道:“家父是福宁州大金所千户张成德。”

    毕懋良恍然道:“哦,原来令尊是大金所的张千户啊。”

    张斌诧异道:“大人认识家父?”

    毕懋良点了点头,回忆道:“当初平定海寇袁进时曾有幸与令尊见过几次。”

    平定海寇袁进的事张斌倒是听他父亲提起过,但是,那时候指挥的是巡抚黄承元和名将沈有容,他父亲可没提起过毕懋良。

    不过,这个话题正好能往火药武器上扯,兴许能聊出点共鸣什么的,他连忙奉承道:“原来我父亲说的毕大人就是您啊,大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晚辈佩服。”

    其实,张斌压根就不知道毕懋良在平定海寇时干了些什么,不过有武将领兵的情况下,文官一般都是出谋划策的,他便瞎蒙了这一句。

    果然,毕懋良略有些自得的道:“我也就是动了动嘴皮子,不敢居功,不敢居功。”

    张斌顺势叹息道:“唉,大人有所不知,现在,东南海盗越来越多了,就快赶上嘉靖朝那会儿了。”

    毕懋良闻言,不由大惊道:“啊,这么严重?”

    张斌又将上次海盗袭击东南沿海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并出示了一下自己的伤口。

    毕懋良看着他胳膊上的伤口,不由痛心道:“唉,北边建奴横行,西南土司作乱,现在东南倭寇再起,大明怕是又要经历一场可怕的浩劫了。”

    终于说到点子上来了,张斌连忙装出大义凛然的样子,鼓动道:“大明内忧外患不断,正是我等报效国家之时,两位大人可有良策?”

    皇帝都不急,太监也不急,其他人再急有什么用,毕懋良叹息道:“奸宦当道,报国无门啊!”

    张斌连忙献计道:“晚辈倒是想到一个办法。”

    毕懋良好奇道:“哦,什么办法?”

    张斌不答反问道:“大人可记得当初南征北战,举世无敌的戚家军?”

    毕懋良再次叹息道:“戚家军谁人不知,可惜,浑河一战,戚家军已经全军覆没了。”

    张斌提醒道:“我们可以想办法再练一支戚家军出来啊。”

    毕懋良却是摇头道:“戚家军对付海盗和土司是没有问题,但是,对付建奴却还是差点,要戚家军能打败建奴,浑河一战就不会全军覆没了。”

    张斌连忙拱手道:“这个倒不尽然。”

    毕懋良不由疑惑道:“噢,怎么说?”

    张斌解释道:“若论战力,戚家军其实并不比建奴差,晚辈曾仔细分析过浑河一战戚家军战败的原因,数量太少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戚家军的武器也有点过时了,以前凭火绳枪和虎蹲炮,戚家军可以轻易打败蒙元骑兵,那是因为蒙元骑兵防护太差。建奴骑兵防护要比蒙元骑兵强,如果不能用火枪和火炮将其压制住,他们硬挨两轮枪炮就能冲进戚家军的车阵中,一旦让他们冲进车阵,步兵对骑兵,必败无疑。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想办法改进火枪和火炮,那么戚家军便能战胜建奴骑兵。”

    毕懋良还没听大明白呢,一旁的毕懋康听着却是眼睛一亮,原本兄长在,是没有他开口的份的,但是,这会儿,他却忍不住开口道:“你是说自生火铳?”

    张斌点头道:“对,火绳枪可以改进成用燧石点火的自生火铳,这样射速就提高了,同样的时间,就能多开几枪,再改进一下弹药的装填方式,射速更能提高数倍,如果再把虎蹲炮改进成佛郎机炮那种装填方式,火炮的射速也上来了,到时候一阵枪林弹雨下去,建奴骑兵想要冲进车阵就难了。”

    毕懋康闻言,兴奋的道:“还可以将平板车装上护盾和排枪,这样,就算建奴骑兵冲上来了也不怕,直接推着车子撞上去都能刺死他们!”

    平板车装上护盾和排枪那不就跟刺猬一样,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张斌不由赞叹道:“晚辈早就听说小毕大人精通各种武器,今日一见,果然不同凡响,不如我们一起研制新型武器,装备戚家军,一举打败建奴?”

    毕懋康闻言,不由跃跃欲试,毕懋良却是一盆冷水泼下来,摇头叹息道:“唉,研制武器,开什么玩笑,现在京城六部都乱成什么样子了,旧武器都造不出来,还研制什么新武器!”

    毕懋康想起京城的乱象,不由眉头一皱,的确,现在京城都乱成一锅粥了,跑去研制新武器,想都不要想。

    张斌不由提议道:“南都六部还是比较平静的,可以想办法在南都工部研制新武器啊。”

    毕懋良还是摇头叹息道:“南都工部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更不用想。”

    张斌闻言,毫不气馁,反而坚定的道:“没人,可以想办法从京城调嘛,反正那些匠户现在也在闲着;没钱也可以想办法筹集吗,如果光是研制的话,其实花不了多少银子,实在不行晚辈想办法去凑。”

 第二卷 第三十六章 秦淮风月

    张斌与毕氏兄弟闲聊了一阵,发现这二人虽为兄弟,性格却迥异。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毕懋良是那种老成持重之人,考虑问题周详,不过思想有点顽固,想忽悠他怕是有点难度。

    毕懋康则不同,他外表虽然温文尔雅,个性却颇为洒脱,或者说有点冲动,忽悠他貌似要容易一点。

    看样子,这两兄弟要各个击破,先拉拢毕懋康或许比较容易。

    张斌心中已有决断,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他也不再纠结于研发武器的事,反而向毕懋良请教起了为官之道。

    两世为人,怎么与人打交道他还是颇有心得的,要想人跟你聊的投机,你就不能逮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阵猛侃,而应该尽量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聊。

    因为你感兴趣的话题对方不一定感兴趣,如果对方明显不想多说,你还硬要聊下去,对方就会觉得索然无味。

    如果你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就不一样了,对方肯定会越聊越来劲,你如果能表现出同样的兴趣,那么双方就能越聊越亲近。

    毕懋良对为官之道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他为官多年,很是有些心得,在家中闲居无聊,总想找人说道说道。

    为此,他甚至经常跑去徽州府城的斗山书院讲学,以至于他们兄弟都曾被人误以为是东林党。

    他们的确可以算是书院派,却不是东林党。

    因为毕懋良讲学的地方是斗山书院而非东林书院,而毕懋康更是山东最大的历山书院创始人,跟东林书院,实在是没有太大的瓜葛。

    再说了,要他们真是东林党人,以魏忠贤的性子,不整得他们生活不能自理才怪,哪能让他们悠哉悠哉的待在家里。

    毕懋良一个劲地讲述着清正廉洁,为国为民的为官之道,张斌则像一个学生般的认真听着,并时不时拿出自己在平阳的业绩衬托一下,两人果然是越聊越投机。

    聊着聊着,这晚饭时间都到了,毕懋良很是热情的挽留张斌共进晚餐,而张斌假假意思推脱了几下,便乖乖的跟着他们来到膳房。

    这宴席倒还算颇为丰盛,口味也还适中,唯独那盆荔枝桂圆炖鸡让张斌有点受不了,因为太甜了。

    但是,毕懋良和毕懋康却是吃的津津有味,张斌也不得不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个劲地猛吃,没办法,谁叫他一开始为了逢迎毕懋良,胡说自己也喜欢这道菜呢。

    好在炖的是鸡肉,虽然有点甜,还不是那么腻人,要炖的是猪肉,他非吃的吐出来不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斌又适时的聊起了福建的话题,还特别讲述了一下上任巡抚南居益在澎湖大败荷兰人的事,毕懋良果然听得眉飞色舞,因为他当年在福建也很是干过几仗。

    聊着聊着,天色渐晚,毕懋良竟然执意挽留张斌住一晚再走,张斌自然是求之不得。

    不过,这毕懋良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了,喝了一阵,他便有点犯困了,为了不在客人面前失礼,他只得跟张斌告了个罪,又交待毕懋康好好招待客人,这才晃悠悠的回后院休息去了。

    毕懋良一走,毕懋康立马活跃起来,他对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一个劲地拉着张斌聊起了怎么改进火铳结构的问题。

    其实,这个时候,他才刚刚开始思考燧发枪的问题,还远没有一个完整的构思,要知道,历史上,他可是崇祯八年才在《军器图说》中提出自生火铳的概念,也就是说,要十年之后,他才能把燧发枪做出来。

    张斌自然早就有了腹稿,跟后世的枪械比起来,燧发枪其实并不算什么,鸟铳,那更是跟玩具似的,他拿着把鸟铳仔细看了一阵就知道该怎么改进成燧发枪了,只是这一年多来,他都没机会去做而已。

    燧发枪虽然简单,也得有工具,有人,有场地才能做出来,要让张斌自己做,他肯定是做不出的,他甚至连打铁的锤子都舞不动,就更别说把零件一样样敲出来了。

    不过,要单是论构思,倒是早就成熟了,在他的启发下,毕懋康简直是茅塞顿开,燧发枪的雏形竟然提前十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这将对大明造成多大的影响,暂时还无法预料,不过,张斌现在考虑的却不是这个问题,他考虑的更多的还是怎么把毕懋康忽悠进自己的阵容。

    可惜,聊完燧发枪的问题,时间已经不早了,这次怕是忽悠不成了。

    果然,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毕懋康便略带遗憾道:“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可惜这时候也不早了,张大人从金陵赶过来,一路辛苦,毕某还是下次再请教吧。”

    张斌也不无遗憾的道:“唉,真是相见恨晚啊,要早认识毕大人,这燧发枪怕是早就做出来了。这会儿的确不早了,还是下次有机会再聊吧。”

    毕懋康连连点头道:“嗯嗯,下次有机会一定要好好聊聊,走,张大人,我带你去客房。”

    说罢,他便起身引着张斌往外走去。

    这毕府倒也颇为阔气,晚上廊道中还是灯火通明,两人边走边聊很快就来到了客房中。

    这会儿,毕懋康貌似有点酒劲上头了,他竟然眨着眼睛对张斌道:“张大人,我那儿倒有几个颇为可人的通房丫鬟,要不叫个来服侍一下?”

    开玩笑的吧,哥可不是随便的人,张斌闻言,连忙摆手道:“不用了,不用了。”

    毕懋康却是洒笑道:“哈哈哈哈,人不风流枉少年,张大人如此风度翩翩,难道未曾去赏过秦淮风月?”

    这家伙,原来好这一口,不过,这时候逛青楼貌似并不是什么令人不齿的行为,所谓风流才子,你不风流反倒是不像个才子了。

    看样子,这毕懋康应该是个相当风流的才子,恩,这倒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所谓人生两大铁,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为了今后的大计,就陪他去逛逛青楼又如何。

    想到这里,张斌诱惑道:“我可就住在秦淮河边,怎么会没去过呢,只是初到金陵,没什么朋友,一个人去也没多大意思,要是毕大人肯屈尊去金陵,我天天请毕大人去欣赏秦淮风月!”

    毕懋康闻言,果然心动了,他饶有兴致的道:“此话当真?”

    张斌立马点头道:“当真。”

    毕懋康想了想,随即便神神秘秘的笑道:”张大人,可别忘了,到时候要陪我一起欣赏秦淮风月哦。“

 第二卷 第三十七章 金陵旧院

    秦淮河的风月场所俗称旧院,又称曲中,是由明初时的教坊司富乐院演变而来。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

    原本这富乐院并不是纯风月场所,里面主要还是一些教坊司培养的乐户,以表演乐舞戏曲为主,兼有一些犯官家属充当妓户,以出卖色相为生。

    明成祖永乐年间,因建文朝很多将官在靖难之役中顽强抵抗,给北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惹怒了成祖朱棣,所以他占领南京以后,便大肆籍没建文朝将官妻女,充进富乐院供将士淫宿,这富乐院便慢慢演变成专门的风月场所。

    金陵旧院就在江南贡院东南方,前门对武定桥,后门对钞库街,与贡院隔河相望。

    这河自然就是秦淮河,不过,却不是张斌府邸前的那一段,他回来一打听才知道,旧院在内城,离他住的地方还颇有一段路程,好在自己真是住在秦淮河畔,倒也不算是欺骗毕懋康。

    第一次徽州之行只能说跟毕氏兄弟混了半生不熟,他原本以为自己还得多跑几趟才能把毕懋康忽悠到金陵来,却不曾想,还没过十天,毕懋康便屁颠屁颠的跑到金陵来找自己了!

    当赵如跑进来告诉他,毕大人来了的时候,他愣了半晌,这才诧异道:“是徽州的毕大人?”

    赵如点头道:“是的,大人,就是徽州那位小毕大人。”

    张斌闻言,连忙起身往外跑去,跑到门口一看,可不是毕懋康吗。

    好家伙,他还不是轻车简从过来的,门外还停着两辆马车,一辆带篷的,一辆不带篷的,带篷的那辆显然是座驾,不带篷那辆显然是拉东西的,上面衣箱书篮堆的老高。

    很显然,他是打算过来常住呢!

    张斌面带惊喜的跑上前,拱手道:“毕大人,你这是来金陵任职?”

    他这惊喜倒不是装出来的,他是真没想到毕懋康才过了几天就自己跑过来,这简直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毕懋康点头大笑道:“哈哈哈哈,是啊,你走了之后,我跟家兄磨叽了几天,家兄终于同意我来金陵任职了。”

    这话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呢?

    听他这意思,只要他老哥同意,他就可以来金陵任职了,问题他哥既不是内阁首辅又不是吏部尚书更不是九千岁魏公公,说出来的话顶用吗?

    张斌不由诧异道:“这么快就联系好啦?”

    毕懋康摇头洒笑道:“哪有这么快啊,家兄昨天才修书发往京城,不过南都六部除了户部和兵部还有点职权,其他四部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如若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请人来,人都不会来,就去工部补个缺,应该没什么问题。”

    这倒也是,南都六部这边除了户部和兵部人员比较齐整,其他衙门缺员都相当的严重,好像就没有补齐过,要没犯错误,谁愿意跑来混吃等死啊!

    张斌看了看他身后的敞篷马车,好奇道:“毕大人还没找好住的地方吗?”

    毕懋康点头道:“是啊,来的匆忙,还没找好地方呢,不知贤弟这里有没有地方停放马车,我想先把马车停这里,然后找个寺庙或者客栈先住下来,再慢慢找房子。”

    张斌闻言,不由心中一动,这会儿南市街那边的铺面已经买好了,后面还带了两排仓库,曹化春和曹化雨住的那个院子里面那些布匹早就搬过去了,三进的院落,曹化春一家住了一进,曹化雨一家住了一进,最外面那进,正好空在那里。

    如果毕懋康不嫌弃的话,正好让他住进去,这样也方便自己拉拢。

    当然,前提是他不嫌弃,要是他嫌弃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想到这里,他试探道:“我这后院正好还有单独一进空房,不知道毕大人嫌不嫌地方小,如果不嫌弃的话,可以先住着再说。”

    毕懋康惊喜道:“那感情好,我这也没带什么家眷,有一进空房就足够了,对了,贤弟也别老叫我毕大人了,听着怪生分的,直接叫我孟侯就行了。”

    张斌惊喜道:“孟侯兄,那小弟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毕懋康爽朗的笑道:“好,双全贤弟,这样听着就舒服多了。”

    张斌赔笑道:“这天色都不早了,要不我带先带孟侯兄去把东西放好?”

    毕懋康点头道:“好,还请贤弟前面带路。”

    张斌闻言,直接令赵如跑去跟曹化春兄弟打招呼,然后便拉着毕懋康上了他的马车,转到后面那个大院。

    张斌和毕懋康刚从马车上下来,曹德福三兄弟便急匆匆的跑了过来,齐齐的躬身行礼道:”恩师。“

    毕懋康不由好奇道:“这三位是?”

    张斌连忙介绍道:“这三个是小弟的学生,曹德福、曹德禄、曹德寿,他们和家人就住在后面两进院子里。德福、德禄、德寿,这位是毕大人。”

    曹德福三兄弟闻言,又齐齐朝毕懋康躬身行礼道:”见过毕大人。“

    毕懋康自然是高兴的应了,他原本就带来三个家丁,再有张差和赵如他们和曹德福三兄弟帮忙,东西很快就搬进了屋子。

    再稍微整理了一阵,天色便慢慢变暗了,张斌抬头看了看窗外,有些不好意思的道:“孟侯兄,小弟没想到今天你会过来,也没准备什么好酒好菜,要不我们出去吃吧?”

    毕懋康点头道:“好,要不直接去旧院那边吃吧,省的来回折腾。”

    张斌闻言,错点晕倒,这才刚来呢,就这么急不可待的想要去旧院,这青楼女子,有那么吸引人吗?

    不过,人家既然来了,这青楼迟早是要去逛的,迟点早点倒没多大区别,他直接吩咐了张差他们几句,便领着毕懋康往外走去。

    此时,外面已经停了一辆马车和两匹骏马,王二已经在马车上等着了,张差和赵如则飞快的翻身上了马。

    张斌和毕懋康上了马车,一行五人便直奔旧院而去。

    不出半个时辰,旧院便到了。

    说实话,这还是张斌第一次来金陵旧院,一下马车,他便被眼前的场景给吓了一跳。

    只见,一堵围墙将秦淮河边一大片土地圈了进去,围墙中,绣楼林立,鳞次栉比,不知凡几,街道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这哪里像是青楼聚集之地,简直就是后世的步行街啊!

 第二卷 第三十八章 曲中名妓

    明末是一个青楼文化盛行的时代,无论是繁华的都城,还是偏僻的县城,都能看到青楼的身影,他们就像现代的酒吧、茶座一样随处可见。全本小说网https://。

    金陵作为大明的南都,素来金粉荟萃、才子云集,尤其是秦淮河畔,自古以来就是风月无边的场所,旧院和钞库街一带更是绣楼林立,青楼成堆。

    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风流才子络绎不绝,市肆摊贩高声唱卖,曲中旧院热闹非凡,河畔的灯火与天上的明月辉映,倒映水中,连成片片点点的亮光,在黑夜里仿佛无数明亮的星星。微风轻拂之下,潮湿的空气中和着阵阵的脂粉香气,醉人千里。

    此时,张斌已经跟着毕懋康走进旧院的围墙中,在绣楼林立的街道上缓缓前行,至于张差等人,则被他打发去了茶肆,武定桥两边也是茶肆林立,每处都有半人高的阑珊围出的院子,专为赶车骑马的随从歇脚而设。

    闻着醉人的幽香,看着两边雕栏画槛的绣楼,张斌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他倒不是害怕面对青楼女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