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紧接着,他便给崇祯出了个难题,那就是,招抚来的海盗怎么办。
他这从郑芝龙手下两万人开始,前前后后招抚来的海盗总共达到了四万多人,如果继续把他们集结在一起,充当朝廷的正规军队,光是军费一个月就是十多万两!
这个钱,张斌当然能想办法赚来,但是,他表示,前面筹集到的军费已经是极限了,对于这四万多海盗的军费,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
不能集结在一起,那么就必须把这些人遣散。
现在海盗基本剿灭了,红毛番也赶跑了,这四万多人倒是可以遣散了。
但是,往哪里安置呢?
把他们安置到福建各州府是不可能的,因为没土地分给他们了。
要让他们生存下去,每个人至少要分十亩地,四万多人就是四十多万亩地,福建个州府哪里来的这么多空地,所以,只有把他们安置在东番。
紧接着,他又开始分析东番的形势。
东番并不是一个安全的港湾,相反,东番面临着很多威胁,荷兰人、西班牙人、倭寇、甚至是其他地方的海盗都想把这里据为己有,所以,必须派兵据守,不然,过不了多久,这里又会变成海盗的巢穴、倭寇的乐园、又或是红毛番的据点。
那么,这驻守的人又从哪里来呢,如果派驻军队,又得花钱?
总结以上两个问题,他提出建议,在东番设立卫所,将招抚来海盗改编成屯卫。
这样一来,招抚来的海盗的安置问题解决了,东番防守的问题也解决了,最为关键的是,两件事都不用花一文钱!
然后,他又列举出在东番设立卫所的诸多好处。
比如,有卫所驻守,东番就算是安全的了,安置流民的事就可以开始了,只要安置了足够的流民,这田赋就多了,一年又是几十万两银子。
又比如,有东番这些卫所和福建沿海卫所两边一起威慑,海盗基本就不敢在福建周边活动,这样月港更安全了,月港的生意肯定也会越来越红火,这样收的税银又多了。
最后,他绞尽脑汁,奉上一记超级马屁:
大明自太祖洪武年和成祖永乐年至今两百多年时间,都司卫所,从未增设,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卫所数量一直在减少,如果能在东番增设卫所,这简直是两百多年来未有之壮举,皇上此举足以媲美太成二祖!
写完奏折,张斌又仔细检查了一遍。
他相信,有这么多好处,又奉上了白银一百万两,崇祯肯定会同意的。
如果不同意,没问题,我只是建议而已,既然你不同意,招抚来的海盗你来想办法安置,东番你来派人驻守,崇祯能行吗?
肯定不行,倒不是说他能力不行,主要问题在于,如果不按他的建议来,安置海盗和派军驻守东番都要花银子,而崇祯,缺的就是银子!
这建立卫所的建议提出来了,卫所的具体设置自然要奉上,不然崇祯拿着几十年前的老地图,一顿瞎点,胡乱派些指挥使和千户过来,他前面的努力又白费了。
张斌拿着地图仔细看了看,很快便规划出九个卫所,即东番中卫、东番前卫、东番后卫、东番左卫、东番右卫、东番中前卫、东番中后卫、东番中左卫、东番中右卫。
各卫所的具体设置,他也给出了“建议”,并做了一定的说明。
东番中卫,他建议设置在笨港,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郑彩出任。
这里是郑芝龙原来垦荒之所,他很多手下的家属都在这里生活,划分起屯田来比较方便。
东番前卫,他建议设置在后世高雄所在的位置,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杨耿出任。
这里这会儿还没有任何势力涉足过,但是,这里是一块平原,十分适宜开垦,所以,在这里设置个卫所比较好。
东番后卫,他建议设置在鸡笼,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陈晖出任。
这里是原来西班牙人的驻地,有港口,有城堡,正好用来做卫所驻地。
东番左卫,他建议设置在澎湖,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郑兴出任。
这里地处海上要道,必须派兵驻守。
东番右卫,他建议设置在后世宜兰所在的位置,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甘辉出任。
这里主要是为了监视东番东北部,防止有倭寇在这里聚集。
东番中前卫,他建议设置在大员,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张冠出任。
这里是原来荷兰人的驻地,有港口,有城堡,正好用来做卫所驻地。
东番中后卫,他建议设置在后世新竹的位置,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施大瑄出任。
这里原本就是施大瑄的老巢,他很多手下的家属都在这里生活,划分起屯田来比较方便。
东番中左卫,他建议设置在后世彰化的位置,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洪旭出任。
同样,这里原本就是洪旭的老巢,他很多手下的家属都在这里生活,划分起屯田来比较方便。
东番中右卫,他建议设置在后世台东的位置,卫指挥使他建议由游击将军郑明出任。
这里主要是为了监视东番东南部,防止有海盗在这里聚集。
至于为什么要建议由这些人出任卫所指挥使,张斌在最后也解释了一下,因为这些人原本就是海盗头目,招抚来的海盗只有他们压的住,如果派其他人当指挥使,恐怕会压制不住这些海盗,到时候如果他们去重操旧业,那可就麻烦了。
还有郑芝龙兄弟的问题,他建议保留一万水师精锐,和两百艘左右的战船,分别由俞成龙和郑芝龙兄弟统帅,以防荷兰、西班牙还有海盗刘香反扑。
张斌这么肯定崇祯会同意他的建议,那么,崇祯是不是真的会同意他的建议呢?
说实话,这会儿崇祯真有那么一点把张斌真当亲信的感觉了,因为满朝文武,两京十三省这么多地方官员,唯有张斌一个人能不停的为他捞到银子,张斌前面给他送来的两百多万两银子可是帮了他大忙了。
有了这些银子,辽东的局势并不是那么紧张了,西北的乱民也没有那么多了,甚至,他还想着,如果张斌再给他弄来个百把万两,他就可以着手平定西南安奢之乱了。
结果,他打开张斌的奏折一看,果然又有一百余万两银子,而且,张斌已经提前把福建周边所有海盗剿灭了,红毛番也全被他打败了,甚至还俘虏了红毛番四百余名。
这简直是可以用来祭告天地,禀明列祖列宗的大喜讯啊!
崇祯看到这里就已经兴奋到不行了,至于后面关于海盗的安置和东番设立卫所的事情,由于他心情好,竟然越看越觉得有道理,特别最后那一句,“两百多年来未有之壮举,皇上此举足以媲美太成二祖!”,看得崇祯简直眉开眼笑。
他这一高兴,张斌的建议,他立马毫不犹豫全部采纳了!
就这样,后面威震列强的东番九卫诞生了!
第三卷 第八十章 请移辽东平民
东番北部,鸡笼港附近,金包里部落的聚集地。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张斌面带微笑,漫步走在田间小道上,在他四周,戚长山和戚长林各率一百队戚家军精锐散布在尚未耕种的农田里,在他身后,戚元功和戚元辅紧握着刀柄,满脸戒备之色,再后面则是谢正刚带着张差等亲卫和五十余名精锐斥候押送的数十辆平板推车。
前面就是金包里部落头人居住的山寨了,山寨规模相当大,足足占了几个山头,但是防护设施却很少,仅有一圈一人高的木阑珊阻隔。
此时山寨前也聚集了数百名金包里部落的平民,看他们的样子,貌似有点惊慌,因为他们不知道前面这一大帮人是来干什么的。
张斌一行人离山寨大门还有数十步远,前面一个金包里部落的壮汉便走上前来,用浓重的闽南俚语大喝道:“来者何人,你们来干什么?”
这时,张斌身后跑出一个福建水师的小旗,上前大声道:“这就是我们最、最大的头人,福建巡抚张大人。你们头人不是说不跟我们这些小颗呆谈,要我们最大的头人过来吗?现在,我们巡抚大人来了,你们头人呢?”
原来,张斌为了今后管理方便,特意派出几十队水师士卒,由粗通文墨的水师小旗又或总旗带着,去统计东番的平民数量,编制黄册以备查。
却不曾想,这里的平民普遍对他派去的水师将士怀有浓厚的抵触心理,压根就不鸟他们,唯有几个大部落的头人放出话来,让自己这方最大的头人去跟他们谈。
水师将士束手无策,最后只能如实向他回报了。
这东番可是他今后的老巢,张斌自然不希望跟这里的平民起冲突,于是乎,他决定亲自出马,来会会这些部落头人,至于为什么第一个就选择金包里部落,主要是因为这里盛产硫磺。
他们攻占西班牙人设在鸡笼港的库房之后,便发现里面有很多的硝石和硫磺,经一个粗通西班牙人的水师将领翻查,终于在出入库记录中找到了这些硝石和硫磺的出处。
硝石,是西班牙人自己的船队从美洲运过来了,硫磺则是用白糖、布匹等生活物资,从金包里部落换来的。
这硝石和硫磺可是制造火药的主要原料,美洲那边张斌暂时还没得办法,这金包里部落就在鸡笼附近,他自然第一个选择来这里拜访。
那金包里部落壮汉一看张斌这架势就知道,那小旗不是骗人的,这是个大头人,所以,他并未怀疑,而是立马跑回去报告去了。
不一会儿,寨门口聚集的平民突然分开两边,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疾步走上前来,拱手道:“小人莫布里,就是这金包里部落的头人,敢问这位可是福建巡抚大人?”
莫布里这个名字听上去有点含含糊糊,好像不是纯正的俚语发音,张斌也管不了这么多了,就当他叫莫布里好了,好不容易来了个明白人,他立马饶有性质的拱手问道:“噢,你知道福建巡抚?”
莫布里略微有些伤感的道:“我当然知道,原本我们东番隶属大明福建泉州府,福建最大的官就是巡抚大人,十多年前,巡抚大人还曾派沈有容将军渡海前来,为我们打退过倭寇,可惜这十多年来,除了倭寇、海盗和红毛鬼,我们再没有见过大明一兵一卒!”
张斌闻言,不由一阵默然,东番这些平民的确不容易啊,孤悬海外,被倭寇、海盗、荷兰人、西班牙人压迫了十多年,无人保护,无处诉苦,大明等于是把他们抛弃了十多年!
他想了想,随即拱手躬身行了一礼,郑重道:“让你们受苦了,身为大明官员,本官倍感愧疚,本官向你们保证,从今往后,不会再有任何倭寇、海盗和红毛鬼来欺负你们。”
骗人的吧,莫布里怀疑道:“你怎么保证?”
张斌向北方拱手道:“本官已经上奏皇上,要在东番设立九个卫所,屯兵五万,用以抵御倭寇、海盗和红毛鬼,保护平民百姓。”
莫布里闻言,动容道:“皇上,就是传说中的大明天子吗?五万大军!他会派这么多人来保护我们吗?”
张斌闻言,满脸黑线,这五万人是我给你们派的好不,皇上这会儿还没回信呢!
不过,这话他也只敢在心里说说,表面上他还是恭敬的向北方拱手道:“当今皇上英明神武,他不会丢下你们不管的,本官就是奉皇上之命前来剿灭海盗和红毛番,保护大家安全的。五万大军,本官已经带过来了,海盗和红毛番已经被本官剿灭了,只待皇上圣旨一到,本官便会安排五万大军在东番各处驻防。”
莫布里闻言,激动的道:“此话当真。”
张斌指着四周的戚家军将士自豪的道:“这些不就是大明将士吗,本官不是已经站到这里了吗,这还能有假吗?”
莫布里闻言,想了想,随即躬身一礼道:“多谢巡抚大人,还请巡抚大人到寨中一叙。”
终于说通了,张斌暗自嘘了口气,随即挥手道:“把礼物送上来。”
一众亲卫闻言,连忙推着数十车生活物资,跑上前来,在寨前的平地上排成数排,随后打开上面的袋子,拆开上面的包装,取出里面的物资,一一向莫布里还有后面的平民展示。
我的天啊,布匹、白糖、农具、香料等等,这些他们梦寐以求的生活物资巡抚大人竟然是一车车的送!
围在寨门前的平民嗡的一下就议论开了,看向张斌的目光也慢慢变的亲切。
莫布里看着这些物资,咽了口唾沫,艰难的道:“大人,这,您太客气了,小人未立寸功,受之有愧啊。”
张斌大笑着上前拍着他的肩膀道:“本官想跟你交个朋友,怎么,看不上这些东西还是看不上本官啊?”
莫布里连忙摆手道:“哪里,哪里,能跟大人做朋友是小人的荣幸,就怕高攀不起啊。”
张斌大笑道:“那你就是同意了咯,那这些东西还不收下?”
莫布里连连点头道:“多谢大人,多谢大人,里面请,里面请。”
张斌闻言,立马把着他的手臂,高兴的往里走去。
谢正刚连忙使了个眼色,张差等人立马会意,带着斥候,推着平板车紧跟上去。
这下,寨子里的平民再无敌意,反而兴奋的拥着推车往里走去。
张斌一路把着莫布里的胳膊,跟着他来到寨中的议事大堂,两人分主宾坐下,待莫布里命人奉上香浓的野山茶,张斌品尝了一番,这才进入正题道:“莫布里头人,本官派人来统计人口,编制黄册是为了统一管理,分配田地,至于田赋什么的,你们放心,本官可以给你们减免,只是这个制造黄册的事情还请配合一下。”
莫布里连连点头道:“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先前我也是怕你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不想麻烦,大人既然说要在东番屯兵驻守,那这些事自然是要做的,至于田赋什么的,我们也可以交,毕竟朝廷保护我们也要花银子,没了朝廷的保护,这又是倭寇,又是海盗的,粮食都不知道被抢去多少,一点田赋根本不算什么。”
张斌闻言大喜道:“那就多谢莫布里头人了,对了听闻这里盛产硫磺,不知是真是假。”
莫布里点头道:“硫磺我们这里的确很多,有时候我们也采一点去跟红毛番换东西,大人需要这个吗?”
果然没错,张斌兴奋道:“是啊,硫磺正是我们急需的物资,你尽管带人去采,采多少我们收多少。”
莫布里连忙摇头道:“那东西也不值几个钱,大人如果需要的话,我让人给你去采就行了,钱就算了吧。”
张斌却是连连摆手道:“那怎么行,不能让你们白忙活,这样吧,一两银子一百斤,你们采多少,本官收多少。”
莫布里闻言,再次动容道:“一两银子!能买一匹布吗?”
张斌在脑海里大概估算了一下,随即估摸道:“一两银子少说也能买四匹布吧。”
莫布里讶然道:“啊,以前我们要采四五百斤硫磺才能换来一匹布!”
张斌闻言,苦笑这摇头道:“这些红毛番,也太黑了,硫磺他们也急需,竟然还这么压价,你放心,本官说一两银子一百斤就一两银子一百斤,你们尽管去采。”
莫布里感激道:“那就多谢大人了。”
张斌此行非常顺利,莫布里不但答应配合他们统计人口,造黄册,还主动同意上缴田赋,甚至后来,张斌请他帮忙去游说周围的平民部落,配合统计,他也欣然同意了。
其实,这些平民并不是敌视明军将士,主要他们受的苦太多了,害怕明军来了又走,所以,对明军不是很信任。
有张斌亲自出马,又是道歉,又是送礼,鸡笼附近各大部落终于放下戒心,欣然同意接受大明的管辖,配合编制黄册,并上缴田赋。
忙活了十余天,圣旨终于到了,崇祯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张斌设置卫所的建议,并催促他快点将东番整顿好,尽快征收田赋。
看样子,崇祯真是想钱想疯了啊,东番现在撑死就十多万平民,上千万亩地,他们怎么种的过来,收田赋,能收多少!
张斌立马趁热打铁,再上一封奏折,奏请崇祯,迁移辽东平民,到东番来垦荒种地。
在奏折中,他详细分析了辽东的形势和后金的弱点,提出了这个釜底抽薪之计。
后金,也就是大明官员口中的建奴,本质上是游牧民族,他们并不会种地产粮,攻占辽东大部分土地之后,粮食其实还是由原来辽东平民在种植。
如果能将辽东的平民偷偷迁移到东番来,那么建奴就失去了粮食供应,其繁衍必定减缓,甚至连军队的口粮他们都很难筹集,没了饭吃,他们还怎么打仗!
至于怎么把辽东平民迁移过来,张斌建议,由东江镇总兵毛文龙去办,因为东江军本来就驻扎在辽东的后方,而且经常四处骚扰建奴,对辽东地形十分熟悉,与辽东平民关系也很密切,由他们出手,偷偷转移平民是最合适的。
这一计能有多大效果,其实张斌并不是很清楚,他迁移辽东平民的目的不止是为了垦荒种地,更重要的是为了保住毛文龙。
他相当清楚,一旦袁崇焕傻不拉几的把毛文龙给干掉了,后金就没了后顾之忧,到那时,他们就会绕道蒙古草原,肆意侵犯北直隶,让本来就举步维艰的大明雪上加霜。
而且,东江军中可是出了不少有名的大叛徒,像螨清的定南王孔有德、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都是毛文龙培养出来的亲信将领,正是因为袁崇焕把毛文龙给杀了,他们无人依靠,更无人管制,最后全跑去投了螨清!
杀掉一个毛文龙,等于白送建奴几十万精兵,这事情,可不能让它发生。
所以,他想让毛文龙主持迁移辽东平民,把这家伙拉到自己麾下来,到时候,袁崇焕要杀他,就得看自己同不同意了!
第三卷 第八十一章 拉毛文龙入伙
毛文龙,字振南,万历三十三年辽东武举第六,初任安山百户,后升千总,万历三十六年,升叆阳守备。//全本小说网,HTTPS://。)//
他是典型的武将出身,按理来说,在大明朝廷重文轻武的环境之下,他很难获得提升。
好比抗倭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都是征战数十年,最后才升到左右都督,尤其是俞大猷,可以说是从十七岁征战到七十岁,最后好不容易提到右都督,屁股还没坐热,就被罢免了!
但是,他的升迁之路却戚继光和俞大猷完全不同,用后世的话说,那就如同坐了火箭一样。
这一切,皆因天启元年的那一场大捷。
那时候,还只是个守备的毛文龙,侦得镇江后金守军空虚,立马率两百人前去偷袭,一举拿下了镇江,并擒获后金游击将军佟养真及其子侄佟丰年、佟松年。
这个佟养真可不得了,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妻弟,又是清圣祖康熙皇帝的外公,也就是他一下就干掉了后金三个重要的宗室成员。
随后他又派部将陈忠奇袭双山,擒斩后金游击缪一真等,取得了有名的“镇江大捷”。
镇江也就是后世的丹东,可以说是后金腹地最重要的军事重镇,他这一仗打得整个后金都慌了,而大明则获得与后金开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
为什么这么说呢,看看大明和后金的战况就知道了。
万历四十七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丢失边防重镇抚顺和铁岭。
天启元年,沈阳之战,明军再次大败,丢失了沈阳、辽阳、清河、西平、广宁,整个辽东八成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丢个精光。
当时辽东的局势对大明可谓极为不利,镇江的这场大胜来的可谓恰逢其时。
为了鼓舞士气,为了树立典型,同时也为了扭转辽东战局,毛文龙被火速提拔,从守备到参将再到副总兵再到总兵他总共才用了不到一年时间。
天启二年,毛文龙官授平辽总兵官,挂征虏前将军印,开镇东江。
于是,东江军的传奇开始了,
天启二年八月,毛文龙率军攻克樱桃涡、涡站。
天启二年九月,毛文龙率军攻克满浦、昌城。
天启二年十月,毛文龙率军攻克永宁等地。
天启三年,毛文龙不断派兵深入后金腹地,带领大批辽东平民“叛乱”,后金腹地风声鹤唳。
天启四年,毛文龙派兵翻过长白山,奇袭后金老巢,在高岭、沙松牌大败后金,俘虏后金战将十六名,同时他亲率大军在骨寨、骨皮宏、分水岭与后金大战三场,三战三胜,逼的后金主力前来增援,他才退守朝鲜。
天启五年,毛文龙派兵奇袭海州,在辽东半岛又掀起了一股平民“叛乱”的狂潮。
天启六年,毛文龙趁努尔哈赤率军进攻宁远,再次奇袭永宁,逼的努尔哈赤回师镇守沈阳。
天启七年,皇太极率军进攻关宁锦防线,毛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