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冉魏大帝-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婉虽然心不在焉,但是也听得出顾妈妈这些话是安慰她的,出于礼貌,秦婉还是冲顾妈妈微微一笑,也没多说什么。

    忽然,府外传来了一阵“嗒嗒”的马蹄声,秦婉连忙扔下手里的衣服,跑了出去。

    徐三和顾妈妈一听到马蹄声,也跑了出去,毕竟西华侯府位置稍微有些偏僻,石瞻平日又不太与朝中的文武官员来往,因此极少有达官贵人上门,自然也就很少听到马蹄声了。

    秦婉冲到门外,只见一个军士气喘吁吁的从马上下来,几乎站立不住,显然是十分疲惫。

    “姑娘,麻烦通传……”

    那人话还没说完,便倒在地上,这让秦婉吓了一跳。

    “喂!快醒醒啊!”秦婉喊道。

    徐三跑了过来,看到地上的人,连忙将那人扶着坐了起来,对顾妈妈和秦婉说道:“是将军的人,看样子应该是前线回来的,快帮我扶他进去!”

    “我来!”顾妈妈说着,撸起袖子,走过来帮徐三把那个人扶着抬回府中。

    忽然,一封书信从那人怀中掉了下来,秦婉连忙捡起来对徐三说道:“徐三叔,有封信!”

    徐三一边扶着那人,一边说道:“你先拿着,咱们回去再说。”

    “诶!”秦婉点点头。

    顾妈妈和徐三好不容易把那个士卒抬回了屋里,顾妈妈去打水给那人擦洗,徐三则接过秦婉手里的那封信,看了看信封上的字,说道:“是公子的字,你打开看看吧。”

    徐三说着,又把那封信递给了秦婉。

    秦婉有些犹豫的看着徐三,问道:“我打开看?”

    “对啊,我又不认识几个字,还是你来看吧,没事!”徐三把信塞到秦婉手里。

    秦婉接过信,信封上只写了西华侯府四个字,并没有写其他内容,于是秦婉拆开信封,抽出了里面的信一看,果然是石闵派人送来的。

    “信上怎么说?”徐三急切的问道。

    秦婉一边看一边说:“公子来信说,他出雁门关追击匈奴人和羌族人,有所斩获,抢回了部分被胡人掳走的牛羊马匹,已经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徐三有些激动的问道。

    “嗯!信上是这么说的!”秦婉又仔细看了一遍,点头回答。

    “那就好!”徐三听到石闵安然无事,心中自然松了口气,尽管多日来他如平常一样忙于府中的事情,但是心中无时无刻不挂念着石闵的安危,如今大军凯旋,石闵安然无恙,他岂能不安心?

    “太好了!徐三叔,咱们快去大营给将军报信吧!”秦婉激动的说道。

    徐三挥挥手,说道:“不用,既然公子派人回来报信,不会不通知将军,想必将军已经收到消息了!”

    “对哦,您不说我都忘了!”秦婉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

    “嫂子,赶紧去准备东西,等公子回来吃!”徐三对正在忙活的顾妈妈说道。

    “你急啥?公子指不定哪天才到家呢,东西备好了万一坏了怎么办?”顾妈妈转过头说道。

    “最多五六天也该到了,提前先备着!”

    “行了行了,你去忙你的去吧,真是不会做饭还瞎折腾,今天把饭食准备好,等公子回来都馊了,到时候给你吃?”顾妈妈没好气的说道。

    “这个……”徐三有些尴尬。

    “什么这个那个的,去去去,别碍手碍脚,打盆热水过来!”顾妈妈说着,把一个木盆扔给了徐三。

    “我来吧!”秦婉抱起木盆,便跑了出去。

    宁王府大概是邺城最平静的地方,平日里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白丁,很少有人登门。

    “曹孟德横槊赋诗,谓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想来也是可笑!”石鉴抽出一把剑,对高尚之说道。

    “笑从何来?”高尚之捋捋胡子,笑着问道。

    石鉴拔剑起舞,身法矫健,忽然一招犀牛望月,停了下来,说道:“想他挟天子以令诸侯,谋划半辈子,却给司马家做了嫁衣。”

    说完,又是几个凌厉的剑花。高尚之轻轻鼓掌,说道:“孟德雄才大略,只可惜……”

    “只可惜他的儿子们太无能!”石鉴一边舞剑,一边打断了高尚之的话:“酒多误事,纵色伤身,曹孟德两样都占了!”

    “不如清茶一盏,延年益寿!”高尚之提起碳炉上的水壶,往茶碗里添茶,然后把茶碗推到了自己对面的空位上。

    石鉴缓缓收剑,然后走到石凳旁坐下,看了看碗里的茶,笑着说道:“春茶即将上了,这陈茶已经不是昨日之味。”

    “殿下此话似乎是有所指啊。”

    “大人觉得所指何事?”石鉴笑了笑,坐了下来。

    “赵国有了后起之秀,庆王的边防军权怕是要不保了。”

    “新茶再好,陈茶仍旧有很多人喝,大人认为是何原因?”石鉴泯了一口茶,问道。

    “新茶价高,陈茶嘛……弃之又有些可惜。”

    “好一个弃之可惜,这才是重点!”石鉴拍了拍桌子。

    “殿下的意思是,庆王的兵权可能不会动?”

    “不是不会动,只是这云中李城一带,不会再是他一个人的一亩三分地了。”

    “老臣不是太明白殿下的意思。”

    “飞鸽传书你看了吧?”

    “看了,西华侯的儿子已经班师了,庆王也已经把羌族的木都押解回来。”

    “云中的惨剧,让老东西痛不欲生,你觉得单凭老九抓了几个俘虏,就能弥补云中的损失?”

    “这自然是不可能的,此次的与匈奴和羌族的冲突,首功应该记给西华侯家的那小子。”

    “如此一来,只要燕王府抓住机会做文章,老九在西北的地位,怕是要动一动了。”

    “殿下为何觉得陛下不会革了他的兵权?”

    石鉴笑了笑,问道:“大人难不成还以为老东西还像年轻的时候那样明是非?到时候老九来个苦肉计,那老王八蛋肯定又被忽悠过去,最多就是节制老九在西北的部分兵权。”

    “恕老臣直言,殿下打算何时实施您的计划?庆王和燕王的争夺已经开始了,殿下似乎一点都不急。”

    “大人莫急,热茶得一口一口慢慢品,喝快了,就烫着自己了。”石鉴说着,给高尚之也沏了一碗茶。

    高尚之接过茶碗,并没有喝,又问道:“您打算先除掉谁?”

    “若大人是本王,您会先动谁?”石鉴笑着反问道。(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八十四章 锦囊密信

    (全本小说网,。)

    高尚之想了想,说道:“自然是先除掉威胁大的那个,那就必定是庆王了。”

    “老九这个人,张扬跋扈,目中无人。想要除掉他,就必须一招制敌,让他万劫不复,而是一定要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如何名正言顺?”

    “如果庆王谋反,你说老东西会怎么处置他?”

    “殿下的意思老臣明白了!”高尚之点点头。

    “行了,说说看吧,最近有没有什么消息?”石鉴一脸轻松的看着高尚之。

    “卧龙山上的事情,刘远志好像已经怀疑到庆王身上了。”

    “哦?这是为何?”石鉴一听,来了兴致。

    “要说这刘远志还真有一套,居然从那几个死尸身上找到了线索。”

    “从死尸身上找到线索?这刘远志还真是有意思,你说说看,发现什么线索了?”

    “那几个死尸双手厚实,掌心满是老茧,一看就是常年习武之人。”

    石鉴皱着眉头,问道:“这有何奇怪?但凡习武之人,手心哪可能没有老茧?就算是刺客,也必须习武吧?”

    “可是怪就怪在,那几个刺客身上,都有不同兵刃留下的疤痕,有两个人曾经受过箭伤,殿下难道不觉得这有些奇怪吗?”

    “箭伤?这倒有点意思了。”

    “若单单看手,只能判断这几个人习武,可是正常的习武之人,身上哪来那么多疤痕,关键还有箭伤,如此推断,这批刺客八成会是征战沙场之人,只有这样,才能解释的通。”

    石鉴听完高尚之的话,这才恍然大悟,惊叹道:“没想到刘远志心思缜密,还有这等推断的本事,真是小看他了。”

    “能够调动征战沙场的人来刺杀刘贵妃,目前在邺城,除了西华侯,也就庆王了。可是西华侯这个人向来不参与任何党争,整个赵国,他只听陛下。要说西华侯会派人行刺刘贵妃,这一来没有行刺的理由,二来,说出去谁会信?”

    “不过就算这样,刘远志还是没有十足的证据,只是怀疑而已。”

    “相比张豹,刘远志多多少少找到了一点点证据,不过缺少人证,终究也只能是怀疑。但是话又说回来,谁能想到刘远志还会找到什么新的证据,能够直接证明是庆王干的。”

    “老九不日就要回到邺城,自此,这邺城的天就要风起云涌,咱们也先前撒出去的网,也该慢慢收了。”

    “殿下的意思是……”

    “慕容氏两兄弟,是时候放出去了,这件事还得劳烦大人去安排一下。”

    高尚之连忙起身回答:“是!”

    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春风拂过枝头,绿叶红花摇曳在温暖的阳光下,渐渐将寒冬的身影覆灭。

    一骑快马穿过繁华的街道,直奔宫门而去。

    “前方奏报!闪开!”那人一边快马加鞭,一边大声喊道。

    龙榻上的石虎,依旧虚弱,刘贵妃正坐在一边,亲自给喂汤药。

    “陛下!前线又来奏报了!是捷报!”陆安一脸欣喜的跑了进来禀报。

    “动静小点!没看陛下身子不适吗?”刘贵妃脸一黑,没好气的责骂道。

    陆安连忙跪地,呈上奏报。

    “念!”石虎挣扎着要爬起来,艰难的说道。

    “陛下,您躺着就好,好好休息。”刘贵妃连忙放下汤药,劝慰道。

    “没事!”石虎很坚持。

    陆安打开奏报,念道:“臣等奉旨出征,云中李城一役斩敌万余人,前锋石闵率轻骑深入草原,转战数千里,斩匈奴人一万零三百余人,斩羌族人六千八百余人,夺回牛羊三万余,良马八千余,另俘获战马两千五百余匹,金银未记。大军择日班师,恳请陛下降恩,准许臣等归城外大营。西华侯帐下右前锋大将王世成呈报。”

    “快拿过来给朕看看!”石虎听到这份奏报,顿时有些激动,伸出他颤抖的手,向陆安讨要奏报。

    陆安连忙起身,降奏报递到石虎面前,石虎接过奏报,一边颤抖着一边仔细看着奏报的内容,口中喃喃道:“好啊!好啊!”

    石虎还没说完,便剧烈的咳嗽起来,手中的奏报也掉落在地上。

    “陛下,您别激动!”刘贵妃一边给拍背,一边对陆安说道:“还愣着干什么!快倒碗水来!”

    “是……”陆安慌慌张张的转身就要离去。

    “慢着……”石虎一边咳嗽一边喊道。

    “怎么了陛下?”刘贵妃轻声问道。

    石虎没有管刘贵妃,直接对陆安吩咐道:“快!宣西华侯进宫!”

    陆安连忙点头应道:“是……”

    “陛下,这时候宣他来做什么?您就好好歇着吧!”刘贵妃嗔怪道。

    “总算没有辜负朕对他的期望……好小子……”石虎自顾自的念叨着,又剧烈咳嗽起来。

    “您快别说话了,都咳嗽成这样了。”刘贵妃说着,伸手接过另外一个小太监送来的一碗水,对石虎又说道:“陛下,快喝口水,别激动。”

    石虎喝了口水,躺了下来,抓着刘贵妃的手,说道:“总算没有损失惨重,好啊……”

    “庆王殿下不还俘虏了羌族的首领吗?这也是大功一件!”刘贵妃借此机会替石遵说话。

    “别跟朕提他,这个没用的东西!”石虎一听到石遵,气不打一出来。

    “陛下别气坏了身体,您还是先好好休息吧!”刘贵妃见石虎对石遵恨的牙痒痒,也就不便再说什么。

    待石虎歇下,刘贵妃便匆忙离开了宏光阁,直接回了蕙兰宫。

    “娘娘,您为何走那么快?小心身子。”小香提醒道。

    “快拿笔墨来!”刘贵妃没有回答小香的问题,直接吩咐道。

    “诶,娘娘稍等!”小香愣了一下,连忙带着两个奴婢去找笔墨。

    刘贵妃此时心中开始担忧,石遵就这样直接回宫,怕是会让石虎大发雷霆,她现在要做的,就是必须把宫里的情况告诉他,让他早做准备,想好安抚石虎的办法。

    “娘娘,笔墨来了!”

    “快,研墨!”刘贵妃说着,铺好纸,提起笔,想了一想,便沾了沾墨,写了起来。

    刘贵妃写的很快,一旁的小香则识趣的朝身边的几个婢女挥手,示意她们退下。

    “去拿个锦囊来,还有针线!”刘贵妃一边写字一边头也不抬的吩咐道。

    “是……”小香又连忙去找针线和锦囊。

    片刻之后,刘贵妃停下手中的笔,看了看,觉得内容大致没有问题,便转过头喊道:“快点!”

    “来了!”小香慌慌张张的跑了出来,怀里抱着一个针线筐。

    “把线穿好!”刘贵妃拿起那张纸,吹了吹,又对小香吩咐道。

    小香把针线穿好,对刘贵妃说道:“娘娘,让奴婢来吧。”

    刘贵妃也没多想,顺手把折好的信纸递给了小香,又吩咐说:“塞锦囊里,缝好,然后你立即出宫去找兵部的尤大人,让他火速派人去把这个锦囊亲手送到庆王殿下手上!”

    “奴婢明白!”小香接过信,头也不抬,麻利的忙活起来。

    “缝严实一点!”刘贵妃又叮嘱道。

    “娘娘放心!”小香一边回应,一边飞针走线。

    尽管刘贵妃知道,这封信会送到石遵手里,可是她心中还是有些忐忑。根据她对石虎的了解,现在的石虎正在气头上,若不在石遵正式回到邺城前把石虎的这口气抚顺了,很有可能在燕王府的挑唆下,石虎直接拿了他手里的兵权,甚至要了石遵的小命。

    毕竟……石虎不是没有杀过自己的儿子。

    想到这里,刘贵妃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她能做的,只有尽快把这个危险信号传递给石遵了,剩下的,只能听天由命,看石遵能不能想到办法。(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一百八十五章 试探石瞻

    (全本小说网,。)

    驿馆内的慕容氏两兄弟,在被囚禁了一个月后,已经开始有些颓废,尤其是慕容恪,整日没精打采,似乎所有的锐气都消耗在这如同监狱一般的驿馆里了。

    “二哥,我看石鉴那老小子是指望不上了。”慕容恪靠门口坐着,目光有些呆滞的看着外面。

    慕容儁放下手里的书,说道:“这句话你已经念叨了一个月了,都不能消停点了?打起精神,行不行?”

    慕容恪回过头,说道:“咱们都被关在这里一个月了,要是他想救我们,怎么会到现在还没动静!”

    慕容儁被他这句话问的语塞,确实,若是石鉴真的想搭救,做个顺水人情,早就该动手了。可是自从上次派人传来纸条,已经半个多月过去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每每想到这里,慕容儁心里也在纳闷,但是他知道,所有人的精神依靠都是他一个人,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他都不能乱,否则,或许还没等到石鉴来搭救,他们都要被逼疯在这里。

    “再耐心等等吧,若是他不想管这事儿,又何必费那心思派人给我们传信。”慕容儁想来想去,也只能找到这个理由来说服慕容恪了。

    慕容恪忽然起身,跑到慕容儁面前坐下,神情严肃的低声说道:“要我说,实在不行,咱们就杀出去,只要二哥你能回到鲜卑,咱们就有机会!”

    “外面被赵国的人围的铁桶一般,怎么杀出去?就咱们这点人?就算能冲出这个驿馆,怕是也没几个人能活着了。”

    “二哥!怎么关键时刻你就婆婆妈妈了?这些下人的命本来就是我们的!他们为主人粉身碎骨也算是分内之事!”

    “你……”

    慕容儁话还没说完,窗外又飞进了一个东西,打在柱子上。

    慕容恪条件反射的一跃而起,冲到窗户边一看,却依旧什么都没看到。

    “真是见鬼了!什么人干的!”慕容恪低声骂道。

    慕容儁听到慕容恪嘟哝的声音,便明白了怎么回事,于是捡起了地上的那颗包着纸条的石子,取下纸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十天后,有人接应。”

    “写的什么?”慕容恪走过来问道。

    “自己看。”慕容儁把纸条递给了慕容恪。

    “还要等十天!”慕容恪怒气冲冲的把纸条一揪,狠狠砸在地上。

    “捡起来,烧掉!”慕容儁瞪了他一眼,然后命令道。

    慕容恪一愣,看了看慕容儁那锐利如刀的目光,顿时怂了,乖乖的将纸条捡了起来,扔到了碳炉里。

    “再耐心等十天!”慕容儁握紧了拳头,脸色有些凝重的说道。

    “要是十天后还没有动静怎么办?”慕容恪问道。

    慕容儁沉默了一会儿,缓缓走到柱子旁,忽然猛的抽出挂在上面的佩剑,回头便一剑斩下,桌案上的蜡烛刷的断成两截。

    慕容恪被慕容儁这一举动吓了一跳,因为印象中的慕容儁,很少动刀剑。

    “十天后还没动静,那就如你所说,杀出去!”慕容儁居然面露杀机,异常冷静。

    “好!”慕容恪看到他这样,立马也提起了劲儿。

    石瞻收到了石虎的宣召,便火速入宫,谁知到了宏光阁外,便被告知石虎已经睡下,要在殿外侯着。

    从晌午一直等到将近申时,陆安终于出来通传:“侯爷,陛下醒了,让您进去。”

    “多谢!”石瞻微微点头示意。

    “侯爷客气,请!”陆安也很识趣。

    石虎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坐在了床边上,石瞻在陆安的引领下,到了石虎的寝室外。

    “儿臣拜见父皇!”

    “过来吧。”石虎招招手,有气无力的吩咐道。

    石瞻起身,走近一看,被石虎的样子吓了一跳,短短数日,石虎头发白了不少,容颜也苍老了许多,一改往日的风华。

    “王世成送来的消息你听说了吧?”石虎并没有注意到石瞻的表情,微微抬头问道。

    “已经听说了……”石瞻微微点头。

    “匈奴人亡我之心不死,这次咱们又吃了苦头,朕这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石虎说着,呼吸有些急促起来。

    “陛下,小心身体!”陆安小心提醒道。

    石虎抬起手,说道:“没事。”

    然后看着石瞻,问道:“你说说看,这匈奴人应该怎么办?”

    石瞻想了想,说道:“匈奴之患,古而有之,此等不开化之夷狄,唯有斩尽杀绝,别无他法。”

    石虎一怔,他没想到石瞻会说出这么狠绝的话,问道:“你可有良策?”

    “远征匈奴,必须有充足的准备,当年武帝刘彻倾全国之力,才保住了北疆的百年安宁,但是付出的代价也相当惨重。如今的匈奴虽然没有当年的匈奴强盛,但是咱们赵国也没有汉朝那样的国力,所以,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壮大人口。前几日燕王殿下找过儿臣,商议了关于驻兵屯田一事,儿臣认为可行。”

    “屯田这件事朕有所闻,等老二拿出具体的方案,到时候再商议看看是否可取!”

    “陛下圣明。”石瞻微微行礼,看到石虎虚弱的样子,又说道:“父皇您身子不适,要不还是躺下休息吧?”

    “朕还没到这个地步。”石虎摇摇手,说道:“扶朕起来走走。”

    石瞻连忙走上前,扶着石虎缓缓站了起来。

    “朕出去走走,你们不必跟随,都退下!”石虎对陆安等人吩咐道。

    “是!”陆安行礼告退,顺便将一件厚实的斗篷递给了石瞻。。

    石瞻接过斗篷,给石虎披在身上,说道:“外面风大,您还是披着吧。”

    石虎裹着斗篷,与石瞻一起出了宏光阁,陆安等人也只能远远的站着,不敢靠近。

    “你跟在朕身边多少年了?”石虎步履蹒跚,问身边的石瞻。

    “自打记事起,儿臣就跟在您身边,至今应该有四十年了。”石瞻低着头,一边扶着石虎,一边低声回答。

    “是四十年零十个月!”石虎停下脚步,看了看石瞻,忽然眼睛里流露出一丝慈爱的目光,嗫嚅道:“朕当年不过二十,把你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时候,你才勉强会走路……这一眨眼,就四十年过去了。”

    “父皇的养育之恩,儿臣无以为报!”石瞻心中有些感触,鼻头一酸。

    “这些年,朕干了不少荒唐事,这话,朕也就只能跟你说说了,你的那些弟兄们,虽然都是朕的亲生儿子,却没有几个拿得出手的,怪朕教子无方,否则当年老四也不至于要谋反……”

    “父皇,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