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乌江战纪-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兴趣的朋友,破解之后,到花园峡寻宝发财。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

    瞫梦龙一行回到虎安山时,已下过第一场大雪。到了虎安宫大门,已有侍女如意等人冒雪来接。

    对虎安山上的女儿们来说, 这雪并不是见过的最厚的,但共桃花还是第一次见识这么厚的雪,这么美丽的雪景。

    瞫梦龙说有事要办,在兰回陪同下先回了虎安宫。

    其他几个人,则在雪地上玩耍,打雪仗,堆雪人。

    木莽子看着雪境中的美人们,心中想:这样绝妙的景色,明年还会有吗?

    战争,对巴人来说,既是一个麻木了的话题,又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木莽子知道一说出口,就会扫了所有人的兴致,即时行乐,有何不好,加入了他们的游戏。

    此时此刻,红面虎、龙腾将军樊云彤正在枳都山(雨台山)上。

    还在瞫梦龙一行出发去大溪河白虎头山之前,红面虎樊云彤想到数年没有回过家了,特别是母亲去逝之后,还没有去拜祭过,十分惭愧,于是与同样来自枳都的虎贲武士楚畏(驰无畏)相约,一起回故乡枳都看一看。

    夫人巴永秋听说樊云彤要回枳都,特别提醒他要到枳都山去,见一见鄂桂花,并希望二人能够重续旧好,了却自己的一桩心事,对已故的樊母也是一个交待。

    樊云彤好几年没有回过枳都,此次回枳,主要目的是祭拜自己的母亲,准确说是养母,当然也一并祭拜了父亲樊轸、兄长樊进及樊氏其他先人的在天之灵。

    接下来,樊云彤特地去祭拜了前中将军巴秀和在最近一次巴峒战事期间才病逝的老大夫蔓芝,以谢两位恩公的救命之恩。

    然后,樊云彤独自一人,心情忐忑地步行上了枳都山。

    沿途之上,看到小时候经常来玩的地方,不太爱怀旧的红面虎,一时之间,往事历历在目,也感到十分惆怅。

    更让他惆怅的,鄂桂花见到自己,并没有他希望的那般惊喜,而是受到鄂桂花冷嘲热讽式的特殊接待,被戏弄得巴不得找个缝儿钻进地里去,想说的话,一句整的,也没有说得出来。

    从上午到下午,樊云彤在山上呆了两个多时辰,鄂桂花全程陪了他两个多时辰,差不多一起漫步了整个枳都山的精华部分。每一处特殊的景点,甚至每一颗特殊的树木,两人都要停下来,观察一番,讨论与以前相比,有什么变化,说一通废话。

    樊云彤发现,每到鄂桂花快要被高兴的往事“冲昏头脑”的时候,她又似乎回到了不高兴的事情上,樊云彤想说的话,始终没有机会说出口。

    其间,鄂桂花主仆还特地用亲手劳动的成果(她们种植的粮食、蔬菜、家禽、水果等)招待了樊云彤。

    直到这时,樊云彤才有机会向鄂桂花谢了救命之恩,并直接表达了自己以前有眼无珠的后悔心情。

    可是,樊云彤感觉,鄂桂花似乎已经忘记了过去的事,表情相当平静,请他不用多说。

    他感觉鄂桂花已经完全没有了以前的富娇之气,就像修为极高的仙人,冷眼看着人世间发生的悲欢离合,自己的内心却静如止水。

    同时,樊云彤发现,比以前稍瘦了一些的鄂桂花,肌肤白嫩如前,清新脱俗,没有自己见面之前想到的那种面色的憔悴和眼神中的怨恨,似乎比以前更加动人了。

    下午未时末,樊云彤向鄂桂花辞行,因为当晚,自己的弟弟樊举和前石城军营的将领郑戎安排有一个小型的宴会,也就是从小玩到大的十五六个发小聚会。

    鄂桂花送樊云彤数里,直到进出枳都山的唯一通道走马岭。

    临别时,鄂桂花沉沉道:“你看下面,滚滚大江,淘走了多少巴国英雄。天下大乱,国难当头,你是巴国第一剑,没有任何地方可以去,唯有战场!若神灵不佑,当你战死之时,便是我来陪你之日!”

    樊云彤闻此言,明白自己虽然直到此时仍然没有机会说出口,她已经完全清楚自己这次来的目的,一种久违的感觉从心中陡然而升,十分感动,拜谢道:“承蒙不弃,没齿难忘!有你此言,红面虎再无憾也!不过,真到了那时,你大可不必做傻事。”

    “哈哈哈!几年过去了,你还是这么自以为是!你放心,鄂桂花已经不再是那个十五六岁的小女子,不会再为了一个无情无义的男人,要死要活的!”

    樊云彤正沉醉在旧爱复燃的良好情绪中,没有想到鄂桂花言语陡然一转,又被戏弄了,暗想她已经放下自己了,惭愧得紧,将离开虎安山时,夫人巴永秋千叮万嘱要对鄂桂花说出重修旧好、最好一起回虎安山草原的话,终于最后一次吐到喉咙管,再一次硬生生吞回了肚子里。

    别了鄂桂花,樊云彤心中五味俱全,缓缓步行,回到枳都,樊举、郑戎等人已经备好酒肉,等了多时。

    当晚酒宴上,樊云彤、楚畏(驰无畏)是主客,自然要喝更多的酒。

    这次回家,无论是食宿,还是祭祖活动等所有安排,樊云彤发现,从小就受自己讨厌和打压的弟弟樊举,才过了几年,特别是在大哥樊进战死之后,已经承担起了家族的重任,对自己回家,也是真心实意的欢迎;今晚酒席上,樊云彤又发现,樊举似乎渐渐成为了枳都青年才俊中的领军式人物。

    要是以前,樊云彤心中一定会不爽,甚至火冒三丈,可是今晚,他感到十分欣慰,与樊举连续喝酒,回忆往事,但谢绝了樊举给自己提出的留在枳都的建议。

    按樊云彤以前的张扬习性,回到家乡,一定会呼朋唤友,大吃大喝,弄得整个枳都都知道他红面虎回来了。可这一次,他相当低调,发现曾经儿时的朋友,不少已经战死了;有的成婚了,老婆孩子热被窝;有的,则没有了消息。

    樊云彤是一员不折不扣的武将,或者说武夫,但自小在将军府中长大,耳濡目染,有其军事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政治理想,可他越来越明白,离开巴国的政治次中心(旧都枳)几年之后,自己已经远离了巴国最高层的特别关注。

    他少年时的梦想,是凭借自己的武功(现在明白还必须借父亲樊轸的影响),有朝一日担任都城江州虎贲军的统领,成为巴国最强军事力量的首席将领,后来希望至少在枳都任重要军职,领数千、甚至上万的武士,在大战场上冲锋陷阵。现在他知道,这个梦已经破灭。

    除了回家探望了庶母、弟弟樊举等家人,樊云彤仅仅拜访了郑戎等极少数朋友,礼节性拜访了八公子巴远安、大夫郑桓等少数要人,婉言拒绝了巴远安希望他留在枳都为将的美意,便与同样有些失落的楚畏,惜别亲人故友,一起回到了第二故乡虎安山草原。

    这两个有名的巴国武士,似乎突然之间发现,时过境迁,曾经在意的,现在不在意了;曾经不在意的,现在在意了;曾经主动、或者不得已放弃的,已经不会再回来了,自己已经不再属于喧哗、复杂的巴国旧都,而是完完全全属于了风光独特、人际关系相对简单的虎安山,属于了崇山峻岭的丹涪水下游地区,只有回到虎安山草原的怀抱,才真正有了回到家里的感觉。

    (第十一卷完。请看下一卷《武舞绝唱》)(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4章 褒汉之地

    (全本小说网,。)

    当年底,巴国重镇、旧都枳,发生了一场官场上的小风波。

    前同上将军巴秀战死后,其枳都军团第二号人物的职位空缺,有人就想上位。

    世子巴东安也想从中插手,像当年让相雍从江州空降一样,安排一个自己的亲信到枳都,但其子巴睿认为时下内部不能再起龌龊,巴东安听了巴睿之言。

    八公子巴远安当然想找一个自己的恰当人选。他最看好的是虎安山的瞫梦龙,但一方面,接下来的战事,虎安山压力最大,这时候让瞫梦龙离开虎安山,显然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也认为瞫梦龙还需要继续历练。

    故巴秀的接班人,几个月了,一直没有确定下来。

    巴远安比较为难的是,这事不能过急,太急了,若考虑不周,不好变更;又不能过缓,过缓则给世子巴东安插手提供了机会。

    于是,巴东安在乌江大水战结束,回到枳都后,想出了一个临时办法,令才提拔起来不久的枳都大本营的舟师主将樊举(即红面虎樊云彤的异父异母弟),临时协助自己处理全师的“闲杂事务”。

    巴远安的这个决定,一部分人认为是将门出虎子,虽然樊举的武功与其兄樊云彤、战功与其故兄樊进均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在樊氏三杰中,其协调能力,或者说领导潜力是最好的,有其父、枳都前上将军樊轸之遗风。十余年后的事实证明,巴远安还是颇具眼光的,樊举成长为了一代名将,但那时的巴国,更加衰落,樊举的战绩无法与巴秀相比——不过,此时在场的不少人已经看不到这个结果了,这是后话先说。

    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是“巴东无人物,孺子任大将。”

    其实,巴远安也有无奈之处,因为战死战伤,将领变更频繁,换了一茬,又一茬,青黄不接,只能矮子里面挑高子。

    这个决定,虽然是临时的,按巴远安的话说,就是让樊举“跑跑腿,打打杂”,也让资历、战功皆超过樊举的山师主将鄂卓心头很不是滋味儿。但他也明白,这件好事没有落到自己的身上,与父亲鄂仁先是离开枳都到江洲,也就是“抛弃”巴远安,进而渐渐得到世子巴东安的信任和重用有关。不过,鄂卓与其弟鄂越性情不同,绝不会在脸上、口上表现出不满来。

    除此之外,巴远安还进行了其他人事微调。

    对八公子巴远安这次进行的人事调整,有一些议论,但对其中一人的任用,几乎没有人腹议,那就是郑戎。

    郑戎,此前为石城军营的主要将领之一,最近这次大战,石城沦陷,石城的重兵受到重创,郑戎差不多成了光竿将军。正是缺将之际,回到枳都的郑戎,被巴远安任命为水师将领,除了原石城的余部,另外重组了伤亡惨重被取消了“番号”的部队,共近两千人,名义上属于舟师主将樊举的下属,实际上有相对的独立性。

    光阴似箭,却早春来。

    公元前360年春,楚国军队沿汉水而进褒汉之地,兵锋直接威胁蜀巴大地。

    褒汉之地,即汉中一带,但不限于今陕西省汉中地区。

    汉中,四面群山环抱,关隘险固,盆地中河流纵横,沃野广袤,粮多兵富,攻守咸宜,历代兵家视为战略要地。不仅如此,汉中地区,还是国家级粮库。

    战国时期,秦、蜀、楚、巴,互夺汉中,历经三百多年。

    楚汉时期,刘邦在汉中称“汉王”,筑坛拜将,厉兵秣马,最后夺取了全国政权。

    三国时期,汉中是曹操进攻刘备,灭蜀并吴的军事目标,又是诸葛亮北伐曹魏的战略基地。蜀国大臣黄权曾言:“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

    南宋张浚上疏朝廷:“汉中实形胜之地,前控六路之师,后据两川之粟,左通荆襄之财,右出秦陇之巴”。

    清朝吴三桂、抗日战争时期李宗仁等,均将汉中作为过重要军事基地。

    闲话少说,书归当时。

    战国时期,很多地区,尤其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反复争夺,今天是你的,明天是我的,后天又可能是你的,就像拉锯子一样。或者,就是相邻的数国分别控制了部分地区,均没有实现完全控制。

    对楚国来说,汉水中游地区,不仅是争夺蜀巴的战略要地,也是争夺天下的战略要地;而对于巴国、蜀国来说,汉中则是保全自己的战略要地,就是自己呼吸、吃饭的喉咙管。其战略地位,对巴国而言,比乌江下游地区更加重要。

    由于汉水中游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敏感地区,楚军兵进汉中,蜀国、巴国,还包括秦国,都会紧张。因此,楚国多次在长江流域(如清江)找巴国的麻烦,但在汉水流域,要么大干一场,惹事就惹事,要么什么都不干,相安无事。

    可是,沿汉水西上这一条扩张路线,实际上又是楚国的战略线路图。

    三年之前(公元前363年),楚宣王乘秦、魏激战之机,沿汉水西上,入褒汉之地。

    今年再次进入褒汉之地,楚国的目的当然是完全把蜀巴的喉咙管扼在自己手中。

    当时的巴蜀高层,也许看不到汉中地区之于天下大局的重要战略意义,但他们均相当明白这一地区对自己的绝对重要性。

    巴蜀两国,就像一栋木房子住着的两个有仇的邻居,巴不多对方早点死,可是,一旦其中一家真着了大火,另一家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更不会高兴地叫“烧得好”。

    有了上年暗中与巴国媾和,帮助巴人实现了丹涪水水战大捷(乌江大捷)的前事,蜀国很自然、也很体面向老邻居、老仇人巴国求援。

    巴国朝堂经过热列争论,主张援蜀的意见很快占了上风,不过,也趁火打劫,像蜀国人上年敲诈巴国人一样,敲诈了一个蜀国的承诺之后,由巴国世子巴东安父子率江州虎贲军及巴国西部、北部各部族地方武装组成的一支大军援蜀,或者说抗楚。

    正当楚、蜀、巴三国,大战大即,驻守在巴国旧都枳的八公子巴远安以为可以喘一口气之时,得到江洲来的密信:楚军集结兵力,将再出共滩、郁城;同时还有一路指向夜郎、鳖国方向。

    原来,楚军巴东南占领区的最高指挥官屈容,曾奉命回都城商讨楚国兵进汉中的军事问题。在这次朝会上,屈容主张同时向巴国用兵,吞噬丹涪水下游的全部巴国领土。经过争论,楚王同意了屈容的意见,但前提是利用屈容手中的现有兵力,不另外增兵。屈容明白,自己的兵力已经是对手巴远安的成倍,为此自愿立下了军令状——屈容当然明白,真正干起来了,君王怎么会不管自己呢?

    这个由巴国暗探打听来的消息,在到达巴远安手中之前,先已经到了巴国主的手上。

    此时,世子巴东安父子不在都城,上将军巴无疾也因为多年征战的身体原因,于上年末辞去了军职,由世子巴东安领全国最高军衔,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病体缠身、精疲力竭、手长衣袖短的巴国主下旨由巴远安全权处置巴国东南战事。

    巴远安非常清楚,君父让自己全权处置,实质上就是说江州及其周边的大量军队,已经开赴褒汉战场,你巴远安不可能得到增援,至少短期内不可能,一切都只能靠你自己手上现有的兵力。

    巴远安请在枳都的众将紧急到府中议事。

    议事开始,争议也就开始。

    中卿郑桓等认为,楚军又在巴东南地区用兵,是为了策应当前的褒汉战场,使巴国不能全力协同蜀国,如此则不仅楚军更易得手,而且还可能招致蜀国对巴国的不满,本就脆弱的巴蜀“战时夫妻”就会彻底分手。也就是楚军在巴东南这一路的行动,估计是“虚”,但也不可不预作准备。

    山师主将鄂卓等持相反的意见,认为楚国人上年大败,憋了一口恶气,就是要再次决战丹涪水。

    其他人,有的站在这边,有的站在那边,有的莫衷一是,争论到最后,大多倾向于必有一战。

    巴远安见新提拔的高级助手樊举一直没有发言,示意他说说看法。

    樊举道:“楚国实力,远比巴蜀两国加起来还要强大,同时对巴蜀动手,属于楚国的国力、兵力允许范围之内,不足为怪。

    “就算楚将屈容手上的兵力,对丹涪水的现有我军兵力,不需要什么巧取,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豪强霸占,也是能够做到的。

    “既是豪夺,讲理是没有用的,退让是没有用的,割地讲和更是无休无止的,只有以武对武。可是,诸位都心知肚明,能够做到哪一步,只有天晓得。”

    时间就是胜利,而军队集结,需要时间。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不论楚将屈容此次,是楚国的实招还是虚招,乌江巴人都必须集结,以应对局势,否则如果等到狼真的来了,就会措手不及,八公子巴远安认定了这一点,止了众人的争论,果断下达了第一道命令:所属各部,向丹涪水盘湖口(今江口一带)集结。

    众将辞去,分头准备。

    巴远安令人暗中留下卿郑桓、高组助手樊举、高级文官驰名。

    巴远安道:“留下三位,是因公父还带来一个口谕,不知作何理解。”

    郑桓半信半疑道:“什么口谕?”

    “公父说:必要时,可采取任何措施,以确保枳都无事。确保枳都,自不必说了,采取任何措施,是什么意思?”巴远安面有难色道。

    郑桓、樊举、驰名皆不言,这三人都感觉巴远安应当是明白了的,但不想自己说出来。(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465章 退路

    (全本小说网,。)

    沉默,只会更加尴尬,卿郑桓道:“下臣以为,君上没有其他的意思,就是让我等使出吃奶的力气,也要保证枳都的安全。”

    巴远安看着郑桓,道:“如有不利,如何能确保枳都?”

    郑桓不得已道:“下臣以为,若不得已,也必须将楚军阻于丹涪水峡门口以上,便可确保枳都。”

    驰名闻此言,吃了一惊,心中暗想:“阻楚军于丹涪水峡门口以上,换句话说,不就是峡门口以上可以放弃吗?放弃峡门口以上,不就是必要时,放弃虎安山,舍卒保军吗?”

    驰名突然明白,之所以要让自己也留下来,并不是让自己发表意见的,而是因为自己与虎安山瞫氏的特殊关系(其夫人为虎安山瞫氏女),八公子巴远安要让自己听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将来若出现了“万般无奈”的情况,虎安山瞫氏人不应当埋怨他巴远安。

    驰名对于这个君上口谕是否真的存在,表示怀疑,但也不能确定,问题是,现场的这三个人,既不敢随意对外讲出去,也不可能去获得证实。驰名知道自己此时此刻,唯一能做的,就是一言不发。

    郑桓见樊举、驰名都不发言,心中暗想,有的话谁说出来,谁就是恶人,大敌当前,我不做恶人谁愿意做这个恶人?难道要让八公子做这个恶人吗?

    如此一想,郑桓道:“我所言之意,并不一定是君上的本意。你们不要误会,我并不是说不管虎安山,而是说万不得已之时,应舍小保大,当然,只是作最坏之打算。

    “若是一场血拼之后,我军完败,则不仅虎安山不保,枳都也不保。只要枳都在,就可以重新夺回失去的土地。若枳都不保,整个巴国,包括江洲都将处于极度的险地。”

    郑桓已经把挑子接在自己的肩上了,樊举不得不要表个态,缓缓道:“以当前之严峻局势论, 郑大夫所言,也不是全无道理。不过,应预派一队武士进驻兰天湖,以对虎安山的支援。”

    巴远安道:“就让鄂越领两千人去吧,再加上平都的所有武士,均受他节制。”

    樊举又道:“既然如此,何不直接坚守峡门口、龙溪口两个必经之处,纯粹不直接与楚军决战?”

    卿郑桓道:“不然。单从军事言,樊将军所言,或许是对的。可是,虎安山大部族的数千男女老幼、大娃细崽,都看着我们呢。不仅如此,巴东南的所有人都在看着。如若不在龙溪口大战一场,苴氏、三苗寨、甚至峡门口的相氏,几个子部族,大片土地,无异于拱手相让。这样一来,丹涪水巴人的心会寒透了,人心便失了,不仅对当前之战事很不利,更对将来反攻,收复失地大为不利。”

    樊举道:“可先让苴氏等子部族撤离。”

    郑桓道:“这话好说,事情难办。说句不中听的话,我巴人,都是守家的犬,要让他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离开先人的坟地,比要他的头还难。”

    这是两难之境,巴远安十分为难,道:“我头痛欲裂,你们先去吧。”

    当年三月,巴国八公子巴远安进至丹涪水盘湖口,各部已齐。升帐,商议对策,争论不休。

    巴远安道:“听了众人意思,均有道理。情形紧急,不必再争论了,请樊举将军代本公子发令!”

    樊举道:“据探子回报的消息,再归总诸位的意思,令如下:楚军受了上次教训,必定先取虎安山。因之,此次决战地点定在郁水口以下数里,务使楚军不能达到龙溪口。”

    樊举对各将领的具体位置、具体任务作了详细部署,接着道:“战事起后,若是不利,虎安山瞫氏所部全师,蚺氏、共氏、郁侯、原石城余部,以及郑戎新领所部,均撤至龙溪口至龙水坝之间,阻击楚军进虎安山。这一路,无论来自何处,原爵原职是什么,均受中将军、龙武将军瞫梦龙节制,违令者斩!”

    多将应声受命。

    樊举继续作其他的安排,最后道:“诸位须使尽浑身解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