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承羽点了点头,这些雇佣兵跑到大洋彼岸淘金,要价倒还算便宜。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给龙卫军军官开的月饷,估计都得傻眼了。

    “至于安东尼先生,他希望每月可以得到十两的薪水。但绝不参加战争。”

    苏承羽没多废话,对众老外道:“签契约吧。”

    这些佣兵早就将空白雇佣契约带在身上了。而安东尼也很快写了一份契约出来。

    所有契约一式两份,拉丁语和中文各一,双方签字画押。

    苏承羽倒是不担心对方利用西班牙语坑自己,这里是大明,自己不坑他们就不错了。

    契约签定,乔伟礼对苏承羽优雅地躬身行了个礼,“殿下,我已经完成了我的承诺。”

    “没错。”苏承羽微笑着点头,“能为龙威新军带来这些人才,你立了大功。我说过,会帮你修复你的教堂,不知五百两是否够用?”

    “五百两?!不不,有三百两就足够了!”乔伟礼满脸兴奋地摆手道,“先前您还救过我的命,这怎么好……”

    “就五百两吧,以后可能还有事情需要你帮忙的。”苏承羽笑着打断他,回身示意乔千取银子给传教士。其实他还做了别的打算,这个乔伟礼可是认识汤若望的。

    汤若望那可是个牛人!熟知天文地理,精通历法,特别是他会铸炮以及制造望远镜。眼下他人在北京,对提高清军的军事技术贡献不小。

    就算短时间内无法将他招至自己门下,也可以通过乔伟礼的影响,让他尽量少为满人出力。

    乔伟礼欢天喜地地接过银子,言明安排好修缮教堂的事情再返回龙南道谢。

    待侍卫送走乔伟礼,苏承羽让龙卫营的军官和这些雇佣兵见了个面简单认识了一下。见这些老外们长途车马劳顿,便让他们先去休息了。

    直到这时,之前恭立一旁的黑瘦男子才走上前来,又对苏承羽行了大礼,“草民季良,拜见殿下。”

    苏承羽伸手虚扶让他起身,还未发问,一旁应天祥道:“殿下,季掌柜乃是广州府的……海商。”

    苏承羽微微皱眉,听这语气,所谓海商可能就是搞海上走私的。

    应天祥继续道:“此番属下和乔伟礼等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出澳门,多亏季掌柜相助。”

    原来此时大明对澳门正实施报复性禁运,原因无外乎葡萄牙人拖欠税款之类,通常要等欠款交齐之后再过一阵子才能解禁。

    应天祥他们到了澳门却不得入内。几人正急得没办法之时,得到当地小吏“指点”,找到了季良。

    当季良从乔伟礼口中得知龙南有一支新军驻扎之后,马上同意用自己的走私船带他们进入澳门,并为他们做向导,就连安东尼都是通过他介绍认识的。

    “季掌柜此行还为我们寻了几名通译。”应天祥继续道,“否则这短时间内还真难找到懂佛郎机话的人。”

    苏承羽闻言大喜,他刚才还在琢磨找西班牙语翻译的事情,毕竟日常训练时会需要大量交流,仅一个会翻译的人根本不够。

    因为在下新人一枚,还望各位看官们不吝收藏、推荐、评论。跪谢跪谢!

 第38章 军火贩子

    (全本小说网,HTTPS://。)

    “这些通译人在何处?”苏承羽立刻望向季良。全本小说网https://。

    “回禀殿下,”季良揖手道,“草民此来带了五名通译,今晚应该就能随货车一起到了。”

    苏承羽点头,又问道:“你还带了货来这儿?”

    “草民带了些殿下可能用得上的东西。”

    “哦?你倒是挺会做生意。”苏承羽笑道,“都有什么?”

    季良将一份册子递给身旁侍卫,再转给苏承羽,然后道:“以西巴你亚大鸟铳,簧轮短铳,精钢胸甲,望远镜。当然,如果您需要的话,还有大炮,只是没带着,那货单上有。”

    原来这季良是个军火贩子,苏承羽翻开册子,只见上面整齐列出各种军需品:以西巴你亚大鸟铳,十四两一支。以西巴你亚轻鸟铳,八两一支。簧轮短铳,十五两一支。精钢胸甲,三十两一套。望远镜,三十五两一支。神威大将军炮,一千二百两。无敌大将军炮,两千三百两。

    苏承羽对前面的火铳没什么兴趣,例如这西班牙重型火枪虽然威力强大,但是一支二十多斤重,得用支架撑起来才能发射,与快速灵活的先进军事理念根本不兼容。至于西班牙轻型火枪,比起他让鲁宁等人正在制作的燧发铳差了几个档次。

    倒是望远镜是比较有用的东西,不过这价格要的也太黑了。

    当他看到最后的两种大炮时,不禁皱眉道:“这神威大将军和无敌大将军各是多少磅的?”

    季良一愣,没料到苏承羽竟如此内行,只得如实回答,“前者是十八磅炮,后者是二十四磅炮。”

    苏承羽摇头,“口径太大了。”又继续问道,“有没有六磅炮和三磅炮?”

    季良疑惑地点头,旋即又摇头,“应该是有,但是否有存货我得回去看看。”随后他又凑近两步故作神秘道,“打起仗来六磅炮怎么够用?那二十四磅炮的威力,啧啧,什么坚固的城墙随便来几下就能轰开几米宽的口子。”

    “二十四磅炮?”苏承羽看着他意味深长地一笑,“这东西有多重?”

    “重量?”季良想了想道,“四千多斤吧。”

    “你要我拖着个四千多斤的大家伙去打仗?”苏承羽冷笑道,“等这东西拖到前线,仗早就打完一个多月了。”

    季良愣了愣,心说这不像是大明军官的作风啊,他们往常不都是挑最大号的买吗?于是他仍继续建议:“这二十四磅炮用来守城也极为合适。”

    苏承羽皱起了眉头,这个军火贩子怎么总喜欢拿大口径炮忽悠人,当年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就是没捋清大明的需求,买了二十门十八磅炮回去守城。结果这些炮守城不怎么行,被清军缴获之后用来轰大明的城墙却个顶个地好用。

    其实这些大口径加农炮基本上都是欧洲战舰上的舰炮,陆军野战用它们很不合适,只有破坏城墙时能用得上。

    反倒是中小口径的加农炮和榴弹炮才适合陆军——轻便,几匹马拖着就能满世界跑,而且开火准备时间短,射速高。

    这个时代的火炮发射的都是实心铁球。二十分钟一发的二十二斤铁球自然远不如两分钟一发的六斤铁球对敌军杀伤力大。

    但时下无论明军还是清军都极爱重炮,经常出现大部队都抵达战场一个多月了,大炮还在路上的情况。但即便如此,在陈旧的军事理念指导下,他们也仍是对轻型火炮嗤之以鼻。

    “对手没有重炮的情况下,守城根本不用重炮。而敌人有重炮的话,即使我有威力更大的重炮,依然无法避免敌人轰开我的城墙。”苏承羽斜睨季良,显然对他的建议毫无兴趣。

    这个军火贩子能忽悠普通大明军官,但绝对忽悠不住苏承羽这个军事论坛泡出来的现代人。

    攻、守城的双方都用重炮的情况下,攻方射击城墙那么大的目标几乎不用瞄准,而守方必须打中敌人的大炮才能保住城池。在没有现代弹道学知识和瞄具的明代,发射上千发炮弹都不一定能打中两里外的一门炮。

    “我需要两门六磅炮和三门三磅炮。”苏承羽没等季良说话,又继续道,“还有二十只望远镜。五十支簧轮短铳。”火炮他以后肯定是要自己制造的,眼下买的这些完全是为了给炮兵训练用。

    季良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继续推销重炮,“六磅炮五百两一尊,三磅炮二百八十两。加上望远镜和短铳,一共三千二百九十两。您看这大鸟铳是否……”

    他跑这一趟本想推销些重炮和火铳大赚一笔,没想到只做成了三千多两的“小生意”,未免有些不甘心。

    “就这些。”苏承羽摇头,而后忽然道,“对了,我想以物易物。”

    “行啊,生丝、茶叶、瓷器我都要。”

    “是精钢。”苏承羽早就想把坩埚钢卖到海外去了,眼下有这个和葡萄牙人有勾连的奸商,他当然不会放过机会。

    “精钢?”季良笑道,“殿下,您就别消遣草民了。倒是您若想要上等的果阿精钢我这里有些存货。”

    果阿是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印度可是时下整个亚洲最优良的钢材出产地。而大明受累于铁矿石杂质过多,钢材质量口碑一向不佳。

    苏承羽拿过石霖的佩刀——正是苏记铁场出产的第一批钢刀——递给季良,“试过再说。”

    季良接过钢刀,心中颇不以为然,但碍于面子,仍是讨来一块质地坚硬的方木,用力劈砍几刀。

    他从小贩卖军器,对钢刀再熟悉不过,几刀下去便感觉有异。待他砍完之后查看刀口,不由心中一惊,忙又要了一块熟铁,征得石霖同意之后,朝熟铁棒用力劈下。

    那根擀面杖粗细的熟铁棒竟然应声而断!季良再看刀口,这下真的是被震住了——刃口平整毫无弯曲,更没有钝化或碎裂迹象。

    他又反复试了半天,最后终于确认,这是一口上好的精钢宝刀,所用钢材质量绝对超过欧罗巴任何地方的出产!

    如果能制成欧罗巴人常用的样式,恐怕一把能卖到十五个杜卡特金币,也就是白银十五两以上。现下欧罗巴没有国家不在打仗,可以预见这么好的精钢武器定会卖得很火爆,奇货可居,这可是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季良舔了舔嘴唇,望向苏承羽,“敢问殿下,这刀有多少?不过这刀的样式只适合大明军队使用。能否直接卖给我钢锭,我可以制成适合夷人的刀剑出卖。”

    “这钢炼制困难,每个月能供给你一万斤吧。”苏承羽这个用过小米手机的人自然懂得饥饿营销,实际上苏记铁场若敞开了出钢,每月能产四万斤。

    季良大为吃惊,要知道若按传统的锻打炼钢法,这一万斤精钢至少要消耗五六万斤铁料才能制得。

    每月锻制万斤精钢,这恐怕得上千工匠日夜赶工才能赶得上。如此大的人力、物料消耗,价格肯定低不了。季良想到这里,有些紧张地询问:“那价钱呢?”

    “一千斤钢锭,一千七百两银子。”

    良心价啊!季良又谨慎地问道:“保证都与这刀刃所用精钢相同?”

    “包退包换。”苏承羽立刻道,“说实话,这把刀只是试制品。卖给你的那些钢,质量只会更好。”这段时间铁场那边一直在反复测试造渣剂配比和火候,他相信现在的工艺应该比最早那两炉更高。

    季良似乎看到一箱箱金币堆在眼前,忙道:“若真如此,草民欲每月买下这一万斤精钢!”

    感谢编辑竹篱大人的赏识,刚下推荐又上新推荐啊,请允许我感动得哭一阵吧~~您真是太给力了!

    感谢:飞&;amp;amp;影同学,书友119***同学,皆凡人同学,有一块地同学,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同学,林志姗幻想同学,mr g同学投给我的推荐票,要不每人送你们两斤坩埚钢可好?总之非常感谢!合十拜谢!(发个2500的大章聊表心意^^)

    因为新人不易,求推荐、求收藏、求留言,各种求,使劲求!

 第39章 训练方案

    (全本小说网,HTTPS://。)

    是夜,季良的两车货运抵龙卫军军营门外。(全本小说网,HTTPS://。)

    军火贩子将苏承羽要的望远镜和手枪卸下,看着几乎没怎么减少的货物显得很不甘心,但立刻又想到那种优良的钢材,这才露出微笑。

    他将随行的五名拉丁语翻译带至苏承羽将营,趁机又想借石霖的佩刀再试试。苏承羽干脆让侍卫取了几把坩埚钢刀送给了他。

    季良有半晚上没睡觉,用各种工具反复测试这几把刀。最终他非常笃定这种钢会在欧罗巴掀起一股购买狂潮。

    也正如他所料,数月之后,在欧洲战场上,财大气粗的西班牙军队突然列装了一批异常坚固的板甲和极锋利耐用的矛尖,让对手尼德兰人吃了很大的苦头。

    自此之后,龙南钢开始享誉整个欧洲,贸易量一涨再涨。

    次日,季良带着乔千刚从苏记铁场运来的两千斤钢锭离开龙南,扣除卖给苏承羽的军器,还倒付给苏承羽一千九百多两。

    其实钢锭存货足有七千斤,只是季良运力不足,只能等下次带了运输队再取剩余部分。

    而苏承羽没再多给那些外籍雇佣兵们更多的休息时间,一早便将五名雇佣兵军官和通译一起招至将营。

    经过简单的说明,马塞多很快就搞清楚了状况,对苏承羽道:“这么说,您主要是让我们为您训练军队而非打仗?”

    通译在两人之间来回翻译。

    “没错。”苏承羽点头,“但是必须按照我的方式练兵。”

    马塞多等人显得很开心,不用上危险的战场是最好不过的。

    马赛多立刻取出随身的小册子递给苏承羽,上面有些简单的图画,配有不少文字说明,但,是拉丁文。

    “这是以西巴你亚陆军的士兵操典。”科略埃在一旁道。

    虽然看不懂文字,但苏承羽很快在手册上找到了长矛兵、胸甲骑兵等图案。

    他笑着摇头,指着手册上的长矛兵,“我的军队里不会出现这个兵种。”他合起西班牙士兵操典,“这里记载的训练方式已经过时了。”

    马塞多比他笑得更加灿烂,“殿下,您竟然要取消长矛兵?对方的重骑兵冲锋会瞬间击溃您的步兵。”

    “如果火枪兵排成近乎肩并肩的密集队形,并且每个人的枪头都顶着一尺半长的刺刀呢?”苏承羽反问。

    马塞多皱眉思索了一下,似乎没得出答案,但随后又换成一副博士后看文盲的表情,“这阵型是否管用我不确定。但火绳枪兵不可能排得这么紧密,间距过窄很容易引燃队友的火药……”

    当苏承羽将从福建带来的燧发铳交到马塞多手里时,他明显愣了一下,然后很快明白了这是支燧发枪,“您准备用这种枪作为军队的主力装备?”他再次摇头,“燧发枪价格昂贵,还有最重要的是它可靠性太差。”

    人们总以为欧洲人富于创新精神,其实他们守旧起来比东方人顽固得多。十六世纪出现的燧发枪,欧洲一直到十八世纪才普及,甚至拿破仑时代还有人要用弓箭代替火枪。

    苏承羽坚定道:“价格不是问题,我的士兵肯定要装备最好的武器,我会不吝投入。而可靠性就更不是问题了。”

    一旁的法鲁若有所思道:“如果这种武器的可靠性有保证,再加上密集的刺刀方阵,或许真的可以替代长矛兵。”

    “可是为什么要取消长矛兵?就因为你的‘或许’?”帕斯托雷反驳道。

    苏承羽真想告诉他,几十年之后谁家部队还用长矛兵?我这训练方案可是近两百年后都不落伍的。但他却无法这么说出来。

    几名老外开始争执,支持和反对苏承羽训练方式的人各执一词不相上下。

    其实同样的争论在更早接触苏承羽训练方案的中国军官之间已经有过好几次了,人们都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新事物,欧洲也是用了上百年时间,才彻底摒弃了长矛兵方阵开始普及线列步兵战术的。

    而苏承羽必须快速地帮助军队完成这个转变,他冷声道:“我自有成熟的训练方案,必须按我的方式训练士兵。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马塞多这才让众人停止争论,但仍是小声嘀咕着,“好的,执行命令,但如果战争打输了我可不负责任。”

    苏承羽没理会他的牢骚,将编写好的训练纲要发给几人。

    从最基础的队列动作,例如立正、齐步走、跑步走、转身等动作,到作战阵型的规划,各种武器装备的使用,兵种间配合,以及针对不同敌军和不同地形的作战方式等,都一应俱全。

    由于不会画插图,苏承羽不得不手把手地给马塞多他们讲解每一个部分,每一个队列动作要怎样做,线列、方阵之类的队形效果,炮兵集中队形的排布……

    其实他找些有能力的大明将领,这么详细地教上两个月肯定也能学会。但习惯于标准化模式化训练的欧洲军人理解起来更快些,而且其中大部分概念和他们以往的训练内容是相同的,只是动作和规范上会有些改动而已。

    此外例如队列转换的细节、作战通信指挥、拼杀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经历过欧洲军事技术革命的这些老外就有很大的价值了,毕竟太过细节的东西苏承羽是不可能知道的。

    到天色渐暗,马塞多等几名军官已大致明白了苏承羽的军事动作要求,但是线列阵型、方阵之类的就没时间讲了,只能改天再说。不过这速度已经让苏承羽很满意了。

    又经过几天突击强化学习,五名外籍军官对苏承羽的训练框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其实整个过程夹杂着大量争论,不过基本上苏承羽都能以自己先进的军事理论说服他们,个别有异议的地方就只能强令执行了。

    另一边,龙卫新军全体士兵的等级评定也已完成。

    余新将一本名册交给苏承羽,“殿下,全营共有一等兵98名,二等兵279名,三等兵504名,三等标准都达不到的113名。属下已经按您制定之方案,将所有士卒重新编入新设置的一个营五个连以及各辅助兵种。

    “只是目前下级军官人数太少,管队至排总一应职务有不少空缺。”

    苏承羽接过名册大致看了一遍,让人将龙卫营百总以上军官及马塞多等人都叫来。

    待十多人分立两侧站定,苏承羽严肃道:“本人奉旨练军,现龙卫营新军改制如下。”

 第40章 军饷

    (全本小说网,HTTPS://。)

    众人人立刻肃立望向苏承羽。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首先是我,任龙卫新军军团指挥,军阶中校。”为了建制清晰,他得先给自己个职位,然后继续道,“从今往后,我只要在军中,就只是军团指挥官,而不再是郡王。诸位在军营里只能称我为指挥。”

    既然是军队,就要完全遵从军队系统的管理方式。大明向来喜欢以行政手段干预军事,他这也是为杜绝这个积弊而提前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军官们相互对视,而后齐声道:“遵命!”

    苏承羽继续他的人事任命,“余新,任步兵一营营总,军阶上尉。”

    “遵命!”

    “黄奇寿、李瑛、刘长、魏华、钱大鹏、夏孚先,任一营下辖的一至六连连总,军阶中尉。”

    “遵命!”

    “朱家弟,暂兼任骑兵十一连及十二连的连总,军阶上尉。”

    “遵命!”

    “刘国轩,任步兵独立一连连总,军阶中尉。”

    “遵命!”

    “陈雄飞,任炮兵独立三十一连连总,军阶中尉。”陈雄飞虽是个秀才出身,但一直心向军伍,也读过不少兵书。让他负责炮兵,主要还是看重他有些学识,对学习炮兵必须的数学、几何知识有些帮助。

    “遵命!”

    “石霖,任亲兵连连总,军阶中尉。”亲兵连基本上全部由以前的王府护军组成,自然还是由石霖来带。

    “遵命!”

    将连以上的主要军官安排完毕,苏承羽又道:“至于你们自己所部的下级军官,各自草拟人选交给我批复,原则上军官不选因犯罪充军之人。训练一个月之后再根据表现进行调整。”

    “遵命!”几人齐声道。

    苏承羽望向几名老外道:“马塞多,任全营总教官,军阶上尉。法鲁、维森特,任步兵总教,军阶少尉。帕斯托雷,任骑兵总教官,军阶中尉。科略埃,任炮兵总教官,军阶中尉。”

    几名老外听到翻译之后,立正称是。

    只是诸大明军官听到几名夷人军阶如此高,心中不免都有些不服气,不过苏承羽亲口授职,他们也只能压下心中想法。

    “下面说军官俸禄。”苏承羽一句话把所有人的注意力立刻拉了过来,“上尉军官,月俸45两。中尉军官30两。少尉军官20两。士官三等分别是8两、6两、4两。”

    他话音刚落,下面几个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月俸45两,一年540两!就算是李瑛、刘长等几个前把总或百总,现在是少尉军官,每年也能拿240两之多。这比他们以前的俸禄高了四五倍,从前加上吃的空饷,收入都没这么高。

    当几名龙卫营的军官打听到外籍雇佣兵的佣金之后,心中总算找回些平衡。

    苏承羽知道,想要军官不贪污,不吃空饷,就必须付给他们符合他们能力、官职的军饷,否则他们只能处处“自己想办法”。明末大笔军费投入,但是部队战斗力低下,士兵生活困苦,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饷银被军官贪污掉八成以上!

    “全营依照新编制在校场集合。”苏承羽命令道。

    “遵命!”

    约一刻钟后,苏承羽来到校场,发现除了亲兵连和刘国轩的族勇之外,其他士卒都还乱七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