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之崛起1646-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喀尔喀三部,他们与我大清并无不死不休之结。盖因我大清在蒙古影响渐重,而他们一直自认为蒙古正主,这才想要消弭我们在漠南的势力。
“对此,臣建议对他们一方面也是和亲并许以厚礼,另一方面承认喀尔喀部为黄金家族正统,申明大清无意漠北。如此,喀尔喀多会退兵。
“如今豫亲王手中虽有两万人马,但深入漠南作战消耗极大。只要能稳住蒙古诸部,当先令豫亲王部退至科尔沁修整,也可稳定科尔沁形势。只待江浙大捷,再调大军北上,一举收服漠南、漠北。”
吏部尚书金之俊立刻道:“范大人之策当能稳住漠南局势,但少了漠南部族的税贡,又要送钱给喀尔喀部……这国库怕是吃不消啊……”
“无妨,”多尔衮摆手道,“再加征一次‘浙捐’吧……”
金之俊与王世选等人对视一眼,迟疑道:“殿下,年初时已加征过一次缴银……”
他其实想说,多尔衮去年刚下诏,说“凡正额之外,一切加派,如辽饷、剿饷、练饷……尽行蠲免。如有官吏混征暗派者……杀无赦!”这么快便食言而肥了。但他估计多尔衮面子,还是换了寰转的说辞。
多尔衮疲惫地看了他一眼,“就这么办了。”又对范文程道,“北面就先这么对付,主要是江浙那边,要怎么办?”
“殿下,江浙局势实则并无大碍,所欠缺者不过水师耳。”范文程自信地微笑道,“而这水师也是现成的,就在山东,有战船六百余条,灭闽军如碾虫蚁。”
“你是说郑芝龙?”多尔衮皱眉摇头。其实他对郑芝龙这个海盗头子很不放心,先前令后者到北京觐见,便借机将其软禁。加上郑芝龙长子郑成功就是明军水师提督,怎能放心让他领军?
“殿下,用人不疑啊!”范文程向前一步道,“臣另举荐两人,当保水师无虞。”
“谁?”
“一是梅勒章京觉罗郎球,他于水战颇有研究。殿下可赐其临机专断之权,派做郑芝龙监军。
“另一个是副将刘进忠。他手下曾有战船二三百条,谙熟水战。可使其作为郑芝龙副将,率心腹紧随郑氏左右,一旦郑氏有异,便立刻斩之并接手统领水师。
“有这二人在,水师当万无一失。”
他继续道:“一旦六百战船南下钱塘,立刻便能夺回水道,洪大人随即举兵南下。
“此番有新编练的正红旗火器营参战,江浙不出三个月即可大定!”
多尔衮听到“正红旗火器营”几个字,眼中顿时有了光彩,不禁想起一个多月前那场演武。
新练火器营战阵灵变,进退有度,配合那燧发铳极具战力,比传统满洲精锐步甲强出了数倍不止。当时在场之人心中皆叹,难怪孱弱的南蛮仗着此等战法与火器能大败博洛。
如今大清也有了此等火器营,且还糅合了建州军惯用的楯车,配合精锐骁骑,定能迅速击溃南明军队。他又权衡了郑芝龙叛逃的风险,终是点头道:“好吧,便依你所言,让郑芝龙即刻南下。”
“嗻!”
历史上郑芝龙一直遭到清廷猜疑,从投降那一天起就被软禁,数年后砍头了事。但如今在朱琳渼巨大的压力之下,多尔衮只能选择放他出来主持海战。
一旁谭拜插言道:“我听闻将士们对那燧发铳可多有怨言,有的发火率还不足四成,不少人弃了新铳仍取鸟枪使用……”
“胡闹!”多尔衮怒道,“吩咐下去,凡敢私换新铳者一律杖毙!”
蔡士英立刻凑了上来,满脸堆笑道:“殿下,这燧发铳的发火率已有解决之道。”
“哦?怎不早说。”
“回殿下,数日前礼部侍郎钱谦益钱大人献策,说南人近来在各处贩售什么‘发条风扇’“旋转灯台”等物,哦,就是些扇风以及烘托气氛的玩物。但其中所用簧轮乃是上等好钢。”
蔡士英得意道:“臣尝买了些,拆出簧轮重新锻为燧发铳簧片,果然发火率大增,如今已达七成以上!”
“好!”多尔衮兴奋地拍案而起。这燧发铳一旦解决了发火率问题绝对便是军伍利器。他心中冷笑,这些南蛮就是蠢,如此好的钢材竟用来造享乐之物,就凭他们也想守住中原这花花世界?
因在下想跟大家更好交流,故创建了《大明之崛起1646》的书友群,群号683142639。欢迎各位书友的加入。在下还会不定时在群里发放红包,希望大家不要错过!
在下新人一枚,因为写作之路艰辛,希望可以得到各位书友的厚爱与支持。请大家不吝手中的月票、推荐票、收藏、点赞、书评、章评及五星好评,在下不胜感激。
第437章 内应钱谦益
(全本小说网,HTTPS://。)
多尔衮遂用力一挥手,吩咐蔡士英道:“传令,立刻大量购买这什么扇还有什么灯,尽快拆出好钢打制新簧片!”
“下官遵命。(全本小说网,https://。)”蔡士英顿了顿,又道,“殿下,只是……南人的这些玩物售价极贵,便如那发条风扇,一台竟要四十两,而所带精钢仅够不到两支铳所用。”
也就是说,清廷现在打造的燧发铳仅是簧片用钢一项,每支成本就要超过二十两白银。加上制铳本身费用,价格已接近三十两之巨!
多尔衮却毫不犹豫道:“不惜金银,有多少买多少!”他心中冷笑,不过钱财而已,只要能击败明军夺取长江以南大片土地,便是百万千万两银子也能立刻补回来。
蔡士英大喜,“殿下英明。”而后继续邀功道,“对了,这钱侍郎还举荐了一名夷人传教士,名为乔伟礼。此人还是太常寺少卿汤大人的故旧,于制造火器一道也极有心得。”
他所说的汤大人便是汤若望,而这个乔伟礼正是去年朱琳渼在清流县帮助过的那名传教士。
多尔衮也是极为大方,“许他个官职,令其跟着汤若望督造火器。”
议完了漠南和江浙两地战事,济尔哈朗又拱手道:“九王爷,肃亲王及佟督堂那边也得派些人去,否则……”
多尔衮白了他一眼,“眼下哪里还有可调之兵?”
范文程一旁接道:“倒也不是没有。”
“你是说……”
“遣京营及盛京守军以援。”
多尔衮眉头紧紧拧在了一起,京营和建州几处重镇确实还有近三万的八旗精锐,但这些都是防守老家的最后的力量。
“无需多调,”范文程忙道,“四川方面五千,荆州四千,再分一千往山东平叛,臣估摸着至少便能再坚持四五个月。
“但若放任这几处敌军做大,恐怕会震动社稷啊……”
多尔衮自是知道,豪格那边失守,意味着献寇将直入山西、山西等地。丢了荆州,河南便是闯寇囊中之物。山东就更不用说了,若压不住乱军,京城都会受到震动。
他又踌躇半晌,只得叹口气道:“就调六千京营、两千盛京守军、两千吉林与黑龙江守军,分往各处以援。”
……
“恭喜钱大人。”蔡士英离得老远便笑着打招呼。
他身旁汤若望等人也立刻揖手施礼,“钱大人此番可是立下大功。”
“圣上亲自下诏嘉奖,钱大人真是荣光极人啊。”
午时,多尔衮便派人下旨重赞了钱谦益,并赏了不少东西,盖因后者一举解决了清军燧发铳发火率低的顽疾。
这可是连汤若望都束手无策之事。故而钱侍郎如今已受命辅助蔡士英掌军器局事宜,同时由他举荐的乔伟礼也成了军器局副使,受到重用。
钱谦益脸上堆着笑,心里却浮现出那日情形,背后不禁冷汗直冒。
数日前他的宠妾柳如是带了一名绝色女子回家,说是她在秦淮时的好姐妹。他当时也并未多想,不料当晚他府上所有下人、护院皆被制住,那柳如是的姐妹一柄匕首抵在他脖子上。
随后又有自称大明锦衣卫北镇千户的男子前来,先是言说大明辅政王殿下相信他钱谦益仍是心向大明,而后又说知道钱大人身陷囹圄苦不堪言,可以随时助他解脱。
他妾室柳如是还在一旁帮腔,说愿随老爷一起西归。
钱谦益最是怕死,当时就软了,忙称自己心在大明,愿尽些绵薄之力。那锦衣卫却只让他明日去找蔡士英,说自己会造火器。
次日他找到蔡士英,还未说话便惊得冷汗直冒——后者身旁站的竟是昨晚在他府上的大明锦衣卫!
他这才知道自己小命随时都在人家手里,待回到家中,又发现柳如是竟将所有下人全换了。不用介绍他也知道,这些人必定都是福建来的锦衣卫。
对手无孔不入,又有个“通敌”的老婆,钱谦益只得放弃了抵抗。加上他投虏本就是因为怕死,其实对大明还是有些感情的,于是便正式做起了内应。
按照那个名叫会雯的女锦衣卫所说,大明辅政王交给他的任务是去点歪清军的什么“科技树”。
其实他心里极不踏实,因为他根本不会制造火器,便是他举荐的乔伟礼在这方面也是白丁一个。
他们每日背熟大明辅政王教给锦衣卫的话,遇到具体问题都交给身后的“徒弟”解决,那人实为福建来的一名铳匠。
“哦,对了,”蔡士英拍着钱谦益肩膀道,“摄政王已让户部拨了三十万两银子,用于购买南人那些玩物。若非钱大人慧眼识炬,谁能想到这东西里面竟有此等精钢?”
“三十万两!”钱谦益抹了把冷汗,强挤出笑意,“好,挺好……”
一旁乔伟礼正用德语争论着,高翔和王应式在一旁大眼瞪小眼地听着,另有几名斯拉夫族模样的人随着通译翻译不住点头。
“不不不,长矛手的数量太少了,绝对不行。”
汤若望指着高翔道:“可他说明军甚至一名长矛手都没有,战斗力却非常惊人。”
乔伟礼按朱琳渼的吩咐,故作不屑道:“他只是个败军之将,仅在战场上看过一眼敌军阵型而已。若这样就能复制出精锐部队,那还要职业军官干什么?”
他说着瞥了眼身侧的斯拉夫人。这是一队罗刹国,也就是俄罗斯的探险队,他们被汤若望看中,来帮助满人训练部队的。这些人中有不少以前做过军官,倒也算专业对口。
科洛托夫立刻点头道:“乔伟礼先生说得没错!即使最激进的瑞典军队也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长矛手,而这位高先生却只留了五分之一。据我所知,世界上还没有哪支军队是这样做的。”
他身旁的另一名罗刹人接道:“没错,在我们罗刹国,长矛手的数量甚至超过一半。”
所实话,即使是汤若望本人,对高翔设定的长矛手数量也不太放心,仅靠枪口安装的那什么“刺刀”怎么看都感觉对付不了骑兵。
第438章 忽悠瘸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也难怪汤若望会这么说。(全本小说网,https://。)要知道,刺刀这东西可是百年之后才开始普及的,眼下欧洲顶多有些插在枪管里的刺刀,使用非常麻烦。
而且现在除了明军之外,也没有的燧发枪步兵线列战术出现,大家对用刺刀对付骑兵肯定抱着极大的不信任。
高翔还想要争辩,乔伟礼却根本不给他机会,又开启了下一个话题,“还有,你们竟然用一盎司的的火枪!这怎么能够用?!”
一盎司比六钱略少一点,为取得汤若望的共鸣,乔伟礼特意用了欧洲的单位。
汤若望和科洛托夫几乎一头,“没错,两盎司的火枪才是战场主流。”
“一盎司的枪只够用来打猎。”
高翔听了通译转述,忙摆手道:“当初我家柯将军手下也有十一钱铳,但和明军的六千铳对射一点也占不到便宜……”
“那是因为你们的士兵太差,”乔伟礼傲然打断他,“重型火枪比中、轻型火枪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欧洲战场上经过上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凭你打的那一次败仗就想要推翻无数军事天才的论断?”
汤若望和罗刹人又是同时点头。目前欧洲各国的步兵武器几乎已经被西班牙重型火枪统治了,“重型最好用”这简直就是常识。
其实他们都走入了一个误区。十六、十七世纪时,欧洲普遍装备重型火枪是有原因的。
欧洲人口稀少,但却有天量的优势铁矿。这就导致了他们的士兵披甲率极高,特别是板甲骑兵,一直都是高高在上的王牌兵种,火铳没有十钱左右的口径,五十步内都难以将其击毙。
如果两支欧洲军队交战,装备中、轻型火枪的一方很可能无法彻底射杀敌军的重甲骑兵。那么一旦被对方的重骑兵突入自己军阵,那边很容易形成全军溃败。所以对欧洲人来说,有效击穿板甲是火枪必须达到的要求,为此可以放弃其他所有指标。
于是重达二十斤的西班牙重型火枪在欧陆大行其道。
其实如果没有重型板甲的因素,笨重的十一钱铳根本不是全重仅十来斤的六钱铳的对手,因为后者在士兵移动速度、操作利灵活性、射速等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到了十八世纪,重甲骑兵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欧洲各国都开始使用一盎司火枪的原因。
朱琳渼作为后来者,自然知道在东方大陆因为铁矿含杂质多储量少,几乎没有重型板甲武装的部队,中等口径才是最为合适的。故而他一开始就选择了六钱作为龙卫军火铳的标准口径。
但因为有了王应式这个叛徒,他就不得不想办法扰乱建虏发展武器的思路,用并不适合东方的重型火铳替换中型火铳就是重要一环。
见自己的意见获得了大多数人的支持,乔伟礼又忧心忡忡地问汤若望道:“约翰,现在一盎司火枪造了多少?”
约翰乃是汤若望的本名,约翰?亚当?沙尔?冯?白尔。
“大约一万两千多支,南北两京军器局还有超过四千支正由工匠打制。”
“还好我正巧来这儿看你。”乔伟礼又白了高翔一眼,“否则清国的军队就要被这家伙毁了。
“不过现在还不晚,赶紧让工匠们改造两盎司火枪,已经发给士兵的一盎司枪尽量替换回来。”
他这话说出来,一旁的蔡士英坐不住了——一万多支铳啊!这全部重来要花多少银子?上面追究起责任来,第一个倒霉的便是自己这个主事人。
他斜睨高翔道:“高将军,你觉得呢?”
后者被几名夷人说得一愣一愣的,细想之下觉得他们说的确也在理,此时已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因为柯永盛的兵弱,才会败给了明军,“这,或许……”
一旁王应式忙帮他解围,拱手道:“大人,若是换用十一钱铳,整重怕会超过二十斤,又如何能举起来用铳口短剑御敌?”
“用什么铳口短剑?”乔伟礼摆手道,“那不过是南人的工部为剩银子想出的偷工减料之法。”
他又开始“忽悠”蔡士英放弃“刺刀”的技术点,“就那一丁点的匕首,挂在铳口上,能有一根长矛来的实在?
“最好的办法就是改用两盎司火枪,每名士兵发一支矛,造价还能低上不少。”
他这话听起来没错,其实根本是纸上谈兵。
火铳配刺刀最大的好处就在于方便,铳手可以一直发铳不用顾忌其它,敌军逼到近前立刻举铳用刺刀迎战即可。
但如果是火铳再单独加一根长矛,铳手就要随时估算双方距离。一旦敌人靠近,他们就需要先将火铳背在背上,再取下长矛临敌,虽然整个过程只需十几二十秒,但却会令整个阵型出现混乱。
加上各人动作快慢不同,至少需要一分钟左右才能重新用长矛作战。而如果这个时候敌人不冲上来了,那么又要再一次换回火铳……是以刺刀发明出来之后,几乎所有的火枪手就再没有单独配备其他冷兵器的情况了。
科洛托夫大声接道:“用什么长矛,我们罗刹国的士兵都是用斧子的!射击时斧柄插在地上,火枪架在斧头分叉处,斧子便是火枪支架。近战时抡起斧子就上,比长矛威力大得多!”
乔伟礼心说这人不会也是辅政王派来的吧,不然怎么会如此配合?用斧子?不说造价,单就这重量,清军士卒就会叫苦连天了。
其实这个时代的俄罗斯火枪手就是这么干的,科洛托夫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不过俄国人的人种比较魁梧,不在乎斧子的这点儿重量,但这十多斤压在建州兵身上,效果怕就完全不同了。
乔伟礼忙不迭地点头,“对对,用斧子也不错。”
他见蔡士英还在皱眉犹豫,当下又祭出了辅政王殿下教自己的撒手锏,“孰优孰劣一试便知。烦请蔡大人找几百士卒来,分别按我和这位高将军所说的装备,看看谁更厉害。”
非常感谢神牛兄给我留的长评!真的让我非常感动,几乎就是半章的长度,我自己写大纲都写不了这么详细的。感谢你的耐心和巨大的支持,这份书评简直比收到打赏还让我感动,真的谢谢你!
第439章 最“先进”的大炮
(全本小说网,HTTPS://。)
很快,二百士卒在蔡士英的指挥下分为两队,一方手持北京军器局最新打造的六钱燧发铳,铳口带着刺刀。(全本小说网,HTTPS://。)
而另一边因为没有十一钱燧发铳,便只能以六钱的代替,不过在铳上绑了八斤石块做配重且并未安装刺刀,而是每人发了支长矛或战斧。
此外,带刺刀的那边只有二十名长矛手负责掩护,没刺刀的这边则配有四十名长矛手。
演武开始,先是两方“对射”。演武和实战大不相同,两边都是精力充沛,故而模拟十一钱铳的那边动作并不比“对手”慢多少。
而且演武仅进行十轮对射,他们的体力也远没有耗尽,故而双方几乎达成平手——六钱铳发射十次,“十一钱铳”发射八次半。
但由于“十一钱铳”射程较远,故而这边先于对方开火,上手就“击毙”了七名“敌军”,加上“十一钱铳”破甲效果更佳,蔡士英只得承认是六钱铳“战败”。
其实这与实战情况相差极大。首先,实战时士兵多会经过长途行军,交战也绝不会仅发十次铳,是以使用沉重的十一钱铳的士卒会迅速体力下降。等射过最初的十来铳,射速必将急剧减慢。
其次,演武时几乎移动不了多点距离,这也将重型铳需要不停收放支架的缺陷掩盖了。要知道,二十斤的火枪在射击时必须用半人多高的木棍支架,一头抵在地上一头撑住枪口,否则根本无法稳定开火。在频繁移动、变换队形的情况下,收放支架会非常消耗时间。
最后,“十一钱铳”射程远也是伪命题。虽然就弹丸飞行距离来说,十一钱铳是比六钱铳远两到三成,但由于滑膛枪的射击精度问题,大家都得在七十步左右开始射击。离得再远些的话,鬼知道子弹会飞到什么地方去。
不过朱琳渼早就料到在校场上比试会是这个结果,否则历史上中型火枪取代重型的过程也不会长达百年之久。欧洲人也是在试验时总觉得还是重型火枪厉害,直到被战场上血淋淋的事实教育多次之后,他们才终于做出了改变。
接下来对付骑兵的演示更是毫无悬念。
高翔虽看到了龙卫军的步兵线列阵,却并没看到对付骑兵的空心方阵。故而他给出的“训练大纲”中,士卒是缩成六排的实心方块,将火铳上的刺刀探出以应对骑兵。
这种阵势对付正面的骑兵还行,一旦敌骑绕到侧后方,只有少量长矛手掩护的铳手很快就会被冲散。
另一边依照乔伟礼要求配置的那队情况就要好看多了。未等骑兵接近,所有铳手便纷纷取出了斧、矛等武器,加上掩护的长矛手本来就多,几乎瞬间便摆出了刺猬般的阵势。
演武的骑兵冲至近前,只能无奈兜个圈子,根本无从下手。
“结果已经很清楚了。”乔伟礼朝蔡士英礼貌地笑道,“高将军对武器、军阵还是不甚熟悉,但是没关系,只要立刻按照我所说的更改,一切还来得及。”
他又向钱谦益点头示意,“有了钱大人献策提高燧发铳的发火率,加上威力巨大的十一钱铳,又补齐了长矛手不足的缺陷。
“我相信,面对大清精锐的全新火器营,南明小朝廷年内必亡。”
蔡士英也被刚才的演示镇住了,心道这夷人不愧是汤少卿的故交,果真有两下子,这三言两语间便指出了新编火器营的几大不足。
听说南人便有一支战力不弱的重骑兵,若新火器营真如现在这般上了战场,多会吃个大亏。他暗自庆幸,好在正红旗主力还在顺德等待新铳运到,正可借此机会重加整练,增加长矛手数量,换十一钱铳,以斧矛替铳口短剑,如此方万无一失。
想到此处,他不禁又狠狠瞪了高翔一眼,这个半瓶子货!险些将我大军带到阴沟里。
其实龙卫军的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