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之崛起1646-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就说过,鞑子在北京久不了……”
“小点儿声,你不要命了?!”
“怕什么,等汉人大军打来,我也随他们一起杀这些鞑狗去!”
“说这些没用的。”有人又转向包阳安道,“包掌柜,你说这大军攻城,我们要怎么办呢?”
包阳安正色道:“这还用说,自然是收拾细软,带家人先去乡下避难。不瞒诸位,我东西都收拾好了,就今明两日便出城……”
“咳,这位官爷,您里面请。”
随着店伙计唱喏,众人轰然散去,却多奔回家中吩咐亲戚朋友躲避战火。而包阳安则迅速转去下一处散播“流言”。
仅一两天时间,明军兵临城下的消息便传至北京街头巷尾。倒不是应策官们效率高,凭他们十多人,就算累死也传不了这么快。
消息却多是小商贩散出去的。自从明军攻破直沽以来,北京城中私下贩卖假发、汉服甚至崇祯牌位的商贩可是发了一笔横财。
为了扩大销量,他们将应策官那里听到的消息到处散播,甚至更进一步添油加醋,明军人数被他们一路“飙升”至二三十万。
在此大战将至的气氛影响下,城中不少百姓出门前都是内穿汉服,怀揣假发,随时等着恭迎明军。更是有数万人在近两天内离城避战而去。
多尔衮那边得人禀报北京城乱象,当下便是大怒,一面让人缉拿散布流言者,一面下令严查城门,未得官府门条者禁止出城。
当日,城中有上千人因“流言惑民”被捕,而更多的人聚在城门附近等待出城,粮价则在奸商囤积居奇下扶摇直上,这一切更坐实了明军即将攻城的消息,整个北京顿时陷入混乱之中。
四两拨千斤,明军仅用了千余人,便在建虏首都搅出了如此大的风浪,这便是舆论战和心理战的威力!
虽然乱象随着明军撤出大沽,在半个多月后逐渐消失,但北京城中已远不如往日那般热闹,甚至牵连清廷税收、征兵等都较以前困难了许多。
而原本已经心灰意冷的民间抗清组织却受此激励,又纷纷开始活动起来……
就在北京乱成一锅粥的同时,大明水师远征军已由渤海北部的盖州卫,也就是后世的营口港驶入三岔河,继而北入浑河。最终水师步军七百名士兵在沈阳西南不足百里的长滩附近登岸。
只是由于浑河水深太浅,仅有七十吨一下的小船便于驶入,登陆部队却无法得到战船支援。
第463章 汉人永不为奴
(全本小说网,HTTPS://。)
“草民拜见提督大人!”
长滩北部的萨纳屯里,一高一矮两名精壮男子正要俯身跪拜,却被郑成功一把托住,“两位壮士不必多礼。全本小说网https://。你们一日之内袭破搏喀拓寨和大孟屯,立下大功,倒是我要代朝廷好好谢你们一番。”
郑成功原本以为辽东乃是建虏老巢,深入辽东腹地必是苦战连连,却没想到这仗却打得甚是轻松。
萨纳屯位于北上沈阳的官道上,属于建虏重兵把守的营寨,驻有四百多旗兵,配有火铳和大炮。
前日刘国轩率部攻寨,才刚冲了一轮,便见敌寨火光四起,屯中登时大乱,他趁势集中火力攻破南门,仅一个时辰就将寨子拿下。
原来屯里正经的满人不过千余,其中成年男子便是那四百旗兵。待明军攻寨,屯里的汉人奴隶立时无人看管,有两名胆大的便放了把火,想借机逃出魔窟,却帮了刘国轩大忙。
随后屯中汉人得知竟是大明军队攻来,皆是兴奋异常。这些人中有不少是前些年建虏入关时被俘的明军,而那两个放火的人更是做过军官,不过其中一人原在李自成手下。
他们随即毛遂自荐,要带人去攻袭附近两个村子,解救汉人奴隶。初时郑成功并未同意,不料这两人竟各自带了数百人连夜出村,次日中午即返,说已攻破了那两个村寨,而他们身后的队伍已有近两千人。
高个儿男子原是义州卫的一名百户,名叫赵功炜,被抓来萨纳屯已有七八年了。他笑着拱手道:“草民不敢居功,附近建奴不过数千而已,却欺我万余汉人为奴。草民只在搏喀拓寨高呼一声‘明军攻来了’,立时便有几百包衣阿哈抄起扁担农具与我共击建奴!”
矮个的申自珍也拱手附和道:“草民那边也是同样情形。草民带人刚走到屯西头,东头便有人赶来,说已将建奴牛录章京的家平了。”
建虏占领辽东之后,为方便奴役汉人,颁布了《督捕则例》,其中核心便是剃发、异服、圈地、投充、逃人法。
这后三条中,圈地法便是指满族权贵可以跑马圈地,将汉人土地占为己有,原土地上的汉人则被无条件赶出家园。
而投充法又假装仁义,规定如果汉人无家可归,可自愿依附于满人,实际就是成为了奴隶。这看似是为了照顾生活没有着落的汉人,但实际上结合圈地法,失去了土地的汉人为了不饿死,便只能“自愿”成为建虏的奴隶。
最后一项逃人法则是规定,所有奴隶不得擅逃。逃一次右颊刺字,鞭一百归还原主。二次左颊刺字,鞭一百归还原主。三次立刻处死。此外,胆敢收留逃奴的人,也会被抄没家产或是流放。
有了这三条“利器”,建虏便可以随心所欲地“量产”汉人奴隶,并保证其无法逃脱。
彼时的辽东,凡生活水平还过得去的满人家中,少说也有七八名汉人或朝鲜奴隶,即便是普通满族农户,有两三个奴隶也不算多。是以,任一个村中,汉人包衣阿哈,也就是奴隶的数量都数倍于满人。
后世很多人有误解,说满人自己都常自称奴才,他们对汉人也是一视同仁的。
其实这都是对满语不熟悉造成的。满人地位高者会有地位低的满人作包衣,翻译过来就是“家里人”的意思,可以看做是一种家长制。这些包衣虽自称奴才,但其实他们的地位相当高,尤其是皇家宗亲的包衣,甚至可以做到大将军一级。
而汉人奴隶则多为“包衣阿哈”,虽都是包衣开头,意思却是“奴隶”,和人家满人包衣和主子是“一家人”的情形相去甚远。
实际生活中,包衣甚至可以为主子管账,而包衣阿哈只能干耕地、放牧的苦力活。当然,也有不少投降较早的汉人做了包衣,但那毕竟只是少数。
赵功炜又道:“就是草民手里只有锄头等物,若给我些刀弓火铳之类,我沿途召集大明子民,便是打到沈阳也不是难事。”
郑成功想了想,点头道:“我这里倒是有军器可以分给你们,但辽东虏贼毕竟势大,却不可轻易赴险。”
之前在直沽就缴获了不少军器,前日萨纳屯一战甚至缴获了两门小炮,这些东西带着也是行李,倒不如分给赵功炜和申自珍。
其实郑成功也知道,就算汉人奴隶数量极多,但不少人在辽东生活已久,愿意和建虏玩命的人并不占多数。不过只投入一些军器而已,若能在建虏老窝里搞出一两股反抗力量,却对抗虏大业非常有利。
“军器?!”赵功炜兴奋道,“若有趁手家伙,草民必能搅得建奴鸡犬不宁!”
郑成功又问道:“不知赵义士往后如何打算?”
“草民听闻最近蒙古人正在造建虏的反,我盘算着先在辽东折腾一番,而后设法带大家西去漠南。”
郑成功微微点头,“去漠南倒也使得,不过要途径科尔沁,却有不小风险。若你们真有意抗虏,危机关头倒是可以往东去找朝鲜人。
“即使他们不敢挡住建虏,但分些粮草,或为你们指一条退路却必能做到。等下我便让人取来军器给你们,往后便要靠你们自己了。”
赵功炜和申自珍对视一眼,躬身揖道:“草民多谢提督大人!”
次日,有斥候回报郑成功,说建虏沈阳并抚顺兵马约两千五百余正在南下,估计最快明日清晨即会抵达长滩一带。
郑成功知道沈阳驻军乃是建虏精锐,加之水师步军前番直沽大战损失不小,故而也不打算硬拼这股敌军,当下对施琅道:“传令,即刻拔营南下。”
他又吩咐赵功炜和申自珍,“你们自往东或往西去,只袭小村寨,莫动建虏重镇,虏必不追你们。”
“草民谨记!”
当天正午,大明水师返回船上,沿三岔河转入太子河,直扑辽阳。
另有两支由汉人奴隶组成的义军卷了建虏村寨的粮食,分朝科尔沁和朝鲜方向而去。他们每支队伍有千余人,装备却与八旗汉军几乎相当。
第464章 土改
(全本小说网,HTTPS://。)
张高文的家眷紧随十多辆马车之后向东而行。全本小说网;HTTPS://。.COm;
自直沽被明军闹腾之后,有不少建虏京官都与张高文一般心思,尤其是满人官员,纷纷急着将家人送回辽东避战。其中甚至有创造了满文的噶盖的儿子布善一家。
其后大家在途中不期而遇,最后竟以布善家为核心,凑成了一支庞大的车队。
不过近来听闻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明军袭了锦州,车队便再不敢直往东北方向去,而是先朝北走,经由科尔沁南部的宁城,再自此往东折向盛京。
如此虽是路程远了近一倍,但却能避过锦州,安全方面有了保障。
张高文的老婆连日来坐车都快把骨头颠散了,正苦着脸跟小姑子抱怨,就听车队前方有车夫高喊:“小心!有大队兵马!”
布善的表舅皱了皱眉,“应是科尔沁哪个部族的人,不必惊慌。”
他虽是这么说,但各家随行的下人、护卫统共二百多人,仍是各持刀弓将主子们围在了中间。
很快,乌泱泱的人马从四周围将上来,这些人虽衣着各异,但手中军器却殊为精良,军中旌旗上一个硕大的“赵”字。
随即一骑从队中奔出,朝北京来的车队高声喝问:“车上都是些什么人?”
立刻有布善家中的下人上前恭敬道:“军爷,这是甲喇章京布善布大人的家眷,后面还有顺天府治中噶大人、御史赵大人、给事中张大人等人的家眷,还请军爷……”
不料那骑士闻言大喜,一溜烟跑回队中,向赵功炜禀道:“赵大哥,是建虏家眷,还都是些大官!”
“哦?逮了条大鱼?”赵功炜毫不犹豫地一挥手,“一个都不要放过!”
……
绍兴。
自鲁王改封潮州之后,原鲁王府前半部分已作了布政使司衙门。
在原王府北侧偏厅中,户部右侍郎曾樱正向朱琳渼揖道:“回殿下,前些时候各布政使司的荒田丈量造册便已完成。这等大事杨阁部本是要亲来向您禀奏,但近来户部各种事务实在太多,阁部怕殿下思虑此时,这才令下官代为转达。”
朱琳渼点头接过他手中厚厚的线装册子,又闻曾樱接道:“云南战事初结,浙北大军仍在剿虏,故而这两处的数字统上来的最晚,而且可能还有疏漏。”
他指向那亩册示意道:“浙中南收上来的可耕荒田主要是鲁王原本的封地,以及抄没投虏犯官土地,还有为兵灾所害的百姓留下的无主地。共有耕地四万倾,但有过半的县还未完成丈量。”
朱琳渼点了点头,浙江中南部共有八十万倾左右的耕地,如今统计丈量了不到一半,便已归拢出四万倾的无主地,这数量已经不少了。
曾樱继续道:“云南统上来的官田多在丽江及阿迷一带,共有六千余倾。
“江西有殿下您所献的赣州封地及永宁王、益王进投土地,加上兵灾造成的无主地,共十万三千倾。
“广东原丁魁楚圈占土地及旱灾、瘟疫所生无主地……”
朱琳渼耐心听完,最终合计得出户部在各地共收上来无主地加上原有官田,一共达到三十二万倾之多。为丈量这些土地,杨廷麟及各地方官员也是花费了极多精力。
不过就曾樱描述的情况看,应该还有很多地方都还没丈量清楚。要知道,泰征朝实控的江南六省光在《大明会典》上登记造册的耕地就有二百四十多万倾,算上瞒报之类,实际数字应该比这至少还要再增加一百万倾以上。
而连年征战之后,浙江、江西、福京等地因人口死亡出现大量无主地,加上没收投虏官员以及朱琳渼自己和几位亲王献出的土地,至少应该有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才对。
是以这三十二万倾应当还差得远。朱琳渼先收起亩册,又吩咐曾樱道:“统计无主地和官田事关重大,你回去告诉杨阁部,要他继续细查无主地,胆敢有人私吞侵占的,着各地衙门严办。
“此外,通令各地方官员,最晚至今年底,必须上报辖区无主地详细数字。朝廷之后会从中挑选一些地方重新丈量,若数字和地方所报相差太大,则地方官吏一律考绩为‘不称’。”
不称便是最差的一级考评了。
“还有,要严查借机侵占百姓田产的情况,如有犯者,一律以贪污重罪论处。这个我会让锦衣卫配合警务司和刑部一并进行,户部自己也要时刻盯着点儿。”
曾樱忙揖道:“下官谨记。”
土地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资产,尤其在明代这样的农业社会,称土地为生命也不为过。但经过大明二百多年的土地兼并历程,尤其是明末士绅阶层明目张胆地为自己圈地,土地基本上都集中在了少数官宦地主的手中,而拥有土地的自耕农越来越少。
这些失去土地的农民便只能成为大地主的佃户,忍受盘剥。此外,地主士绅阶层仗着自己拥有大量土地资源,从而极大地控制了底层社会。
当时朝廷的政令经常到了乡村一级便走不下去了,各村镇真正掌权的是大宗族大地主。究其原因,便是控制了土地的人拥有了底层话语权。时间久了,依附他们为生的百姓便只能任由他们摆布,便是朝廷的政令都无法企及。
后世很多的历史分析朱琳渼都看过,自然知道土地兼并的危害,如果不能自上而下解决土地分配问题,那么注定会有李自成之流,聚众自下而上用暴力重新分配土地。
想要大明社会稳定,想要国祚长久,土地分配都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问题。
至于解决方案也是现成的,那就是新中国成功示范过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国家控制土地,只分配耕种权,不撒手所有权。如此一来,士绅地主阶层就很难通过资本或强权兼并土地。
而且有了国家制定的承包田的缴纳收成比例,也等于为全国的地主阶层划了一条线,他们想要收更多的租,一定会导致佃户转去种承包田。
第465章 硫化橡胶
(全本小说网,HTTPS://。)
而眼下正有一个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契机。全本小说网;HTTPS://щщщ。m;战火致使很多土地变为无主田,大量投虏犯官名下的土地也都被收为官田,加上朱琳渼带头号召宗亲献出土地,所聚集的地图数量已非常可观。
等清量田亩的工作完成,相信官田的数量已能令大多数赤贫的百姓勉强维生。同时江北由于建虏的破坏,土地归属情况更是几乎全部打乱,待消灭了虏官之后,甚至能够收上来过半的土地为官田。
有这一大批土地在手,定能有效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从而令底层人民生活稳定。
当然,朱琳渼也知道,以明末的社会情况,想要完全照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肯定是不可能的。
首先以明代的官僚思维,官吏们定会竭尽所能将官田转为自己的私产,就如明代的卫所屯田那样,最后全部成了军官的地。
其次百姓对这种“田不属于我自己”的情况肯定会抱有疑虑,一旦有了积蓄,他们仍会尽量自己购地。而大量土地收为官田的情况下,会造成可购买土地稀缺,以至于地价暴涨的情况。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还是农民对朝廷政策的不信任,害怕有一天承包田被无故收回。
最后,因承包责任制削弱了士绅地主的统治力,他们必会想方设法对承包田的农民不利,势单力孤的农民很可能被威逼退掉承包田。
所以,朱琳渼经过反复谋划,最终决定将所谓的官田改为“皇庄”,土地挂靠在天子名下。
也不提“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个词,只说是为天子种地。“承包田”的一应规章制度皆以圣旨的形式颁布。
最后则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提出口号——交足天子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有了天子金口玉言,可以最大限度地打消底层农民的顾虑,安心种“承包田”。而那些想打官田主意的官吏们,借他们胆子也不敢对皇庄下手。
至于地主士绅要欺负承包田的农民,处理这些事情的很可能是宫中派去的太监。这些人对付士绅之流,那可有的是办法,看当年的魏忠贤把东林党官员搞得多惨就知道。
朱琳渼趁这几日的空闲,又将“承包皇庄”制仔细梳理了一遍,就等各地无主地之类的数据汇总上来。
他正琢磨着从何处启动“土改”为宜,徐尔路又来了,身后还带了好几个人。
“不必多礼。”朱琳渼将三人扶起,问徐尔路道,“为远怎专程赶来绍兴,可是有什么重要的事?”
“回殿下,您先前吩咐只待弗朗基人将那个什么‘橡胶’运抵,便即刻通知您。宋先生让我带了样品来给殿下过目。”徐尔路又向身后几人示意,“这是宋先生依殿下吩咐,特从福京实验室里选出擅于化学实验之人。”
他又专门挑出其中一人,“他名叫姚启圣,实验室里属他技艺最为精湛。”
“姚启圣?”朱琳渼一愣,这不会就是历史上那个力主迁界禁海,困死政经的清福建总督吧?此人倒是颇有谋虑,只是历史上他尚年轻时南明几乎已亡,故而只得仕清。
朱琳渼又问了姚启圣几句,根据其所说的自身情况看,九成就是那个“福建总督”。
不过姚启圣现在才二十多岁,又已投身大明,当没有理由再去为建虏效力了。而且就眼下来看,他竟然选择致力于化学。
朱琳渼忽而想起看过的电视剧,姚启圣年轻时圣贤书读得并不好,历史上他直到近四十岁方才中举。看来这一世他是找到了自己的所长,干脆弃文学理了。
徐尔路又指向他带来的另一人,“殿下,这是马塞多钟表坊最顶尖的工匠,名为文新平,擅制各种精巧器具。殿下所创的镗床、钻机之类,他都能独力造出。”
朱琳渼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实验所用器材都带了吗?”
“回殿下。”姚启圣拱手道,“学生将半个实验室都装车带了了。”
“好。”朱琳渼满意道。有了这几个人,便能开始硫化橡胶的试制工作了。
橡胶可是工业化当中极为重要的原料。即使在当下,也能用来制造车轮、雨衣、密封圈等制品,甚至可作为高科技产品出口海外。
橡胶这东西其实早就在欧洲有一定的应用,但仅限于原始橡胶。但直接从橡胶树上采来的胶受热变软,遇冷变硬、发脆,很那成型,又容易磨损,所以使用规模极小。
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才有美国人发明了硫化橡胶技术,稳定耐用的橡胶才真正广为应用。
其实硫化技术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朝橡胶中加硫磺,而后辅以加热。不过就是这一点儿小窍门,人类却用了几百年才终于发现。
不过朱琳渼也仅仅知道橡胶加硫可以极大改善性能,但具体加多少量,如何添加,加了硫之后怎样加热,温度控制,硫化时间等等,这些他却根本不记得了。
但他相信,当初古德伊尔无意中将硫加入橡胶中都能得到合格的硫化橡胶,那就说明整个工艺过程应该不复杂。
于是他在离开福京前吩咐宋应星找来熟悉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进行硫化橡胶的试制。宋应星办格致学已有一年时间,这期间培养了不少有基础的学生,而实验室也是从赣州就已建立。
如今这批学生已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了。
朱琳渼又让徐尔路将带来的橡胶及实验器材就搬去鲁王府的东院,就地开始为姚启圣等人讲述橡胶硫化的过程,让他们反复测试添加硫磺的比例、温度以及时间之类。
而文新平则按照他的要求,带着几名工匠打造模具,只等合格的硫化橡胶一造出来,立刻便可以用来加工实用的器具。
他们最先制作的便是小臂粗细的圆环状模具,暂时只有朱琳渼知道,这是佛朗机炮的密封圈。
朱琳渼正带众人在东院忙活,就见石霖走了过来,对他禀道:“大人,有一故人就见。”
“故人?”朱琳渼疑惑道,“谁啊?”
石霖将一根羽毛交在他手中,“他没说姓名,只说您看到这个自然便知。”
第466章 “王妃”来了!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琳渼接过那根红绿白相间的羽毛扫了一眼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