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尴尬地对黄侍郎一笑,“莫要着急,大祭之后宫里肯定会忙一阵子,到时候必能找到机会。至于出城……”出城之事都是那姓苦的建虏安排,他自己也不清楚其中细节,只得含混道,“早就布置妥当,绝不会出岔子。”

    “那圣驾又要如何往福京而去?”黄景昉却不依不饶,“下官不给大伙交个底,只怕‘军心’不稳啊。”

    蒙正发心说去个屁的福京,等天子出了南京城立刻就上船沿朝武昌疾行了。他故作神秘道:“人多口杂,具体事宜却不便细说,黄大人只管放心便是……”

    二人正说着,便听到队伍前面有礼部的人扯着嗓子高声道:“停——百官遥拜——”

    众朝臣忙整了整队伍,又齐齐跪下,先远眺孝陵一拜。远近的数万百姓也跟着一起跪地叩礼。经过一年多建虏入侵,南京陷落,此时孝陵终又重归大明,这首次大祭宣示着大明国运未绝,山河光复有望,成千上万的大明子民都激动地热泪盈眶。

    此时黄、蒙二人四周聚满了官员、侍卫,忙闭嘴不敢再多言语。

    待仪仗过了下马坊,他们才又重新凑在了一处。只是其后多是黄景昉在兴奋展望天子归闽、太后垂帘之后的“朝中新气象”,却听得蒙大人心中不住冷笑。

    又经过了一番隆重而又繁复的仪式之后,祭陵进入了最核心的环节——谒拜、诵祭文。

    曾太后抱了小皇帝在最前面,朱琳渼蟒走在她旁侧。宗室勋戚紧随其后,近百重臣则排成两列簇拥左右,三品一下官员只能坠在后面。另有大量太监、宫女捧了礼器、祭品等相伴而行。庞大的谒陵队伍便如此浩浩荡荡地进了文武方门。

    随后朱琳渼开始率先放声恸哭,其他宗亲、朝臣自也跟着一起哭吊起来。

    这也是祭陵的题中应有之意,属于祭祀礼仪之一。不过在如此恢弘壮观的祭拜场景当中,他心中不禁涌起了大明风雨飘摇的命运,以及前世那令人扼腕的悲壮结局,倒也不用怎么作假,热泪便夺眶而出。

    在礼部导路大臣指引下,太后与朱琳渼经由西配殿侧绕过,经内红门来到明楼前。其他一应宗室、朝臣则在门外按品阶整齐站好,纷纷停了哭声,远望辅政王代天子祭拜。

    明楼之中立有帝庙谥石碑,其下即为朱元璋灵寝。

    司拜官将棉垫在殿前铺好,曾太后抱着朱琳源跪在正中。朱琳渼紧邻着跪在左侧,先代小皇帝行了三拜九叩大礼,随即两人都站起身来,礼乐声渐息。

    朱琳渼遂揖手高声念起早已背熟的祭文,“我祖赫赫,功化神圣,德播四海,功昭宇寰……

    “初元政贪虐,路遗白骨,祖哀民之艰辛,承天命以伐……”仍是隆武当年所书。

    随着他郎朗之声在孝陵中传扬,猛然间有一道极不和谐的响亮啼哭从他身边发出。

    “哇——”

 第632章 天下震动

    (全本小说网,HTTPS://。)

    所有宗亲、朝臣都在屏息聆听辅政王代天子念诵祭文,忽而那稚嫩的哭声从明楼前传来,显得格外清晰。全本小说网https://。

    所有人皆是惊讶不已,但大祭之时却不敢随意交谈,只闻辅政王随之一顿,而后又有曾太后的声音,“是源儿!源儿哭了!快来人……”

    内红门里面一阵嘈杂,太后的声音开始颤抖起来,“谢祖宗庇佑!谢太祖显灵,谢……”显然是她在不住地叩拜。

    明楼前这么一嚷,众官员再也按捺不住,激动地交头接耳起来,“这是圣上彻底苏醒了?”

    “好像是的……”

    “圣上这般响亮啼哭,定是大好了!”

    “天佑我朝!天佑我朝!”

    “真是大明之幸啊!”

    “此乃天降祥瑞!先是留都光复,又得天子痊愈,天昭泰征中兴!”

    礼部官员忙低声喊着,“肃穆!”开始四下奔走维持秩序。片刻后,孝陵中再次恢复寂静,朱琳渼忙将祭文剩下的一小段念完,再次向朱元璋灵寝叩首。

    随后自有礼部带着内廷太监进奠几、酒爵、祭品,却不用他再去操心。

    此次谒陵的祭品中有两样极为特殊之物——一顶头盔和一张叠起来的帆布。前者乃是豪格手下副将格布库的甲胄,后者则是从俘获的郑芝龙旗舰“乾胜”号上拆下来的,正是以川北、莱州大捷祭陵之意。

    按原定的祭拜流程,朱琳渼还要郑重地以大捷祭告先祖。然而眼下因朱琳源突然醒来啼哭,陵中太监、宫女、奶娘等人来回奔走,已乱作一团,他见状只得临时取消了这个环节。

    一旁小皇帝可能是哭累了,声音渐歇,只瞪大了眼睛打量着这个陌生的世界,瘦弱的手脚却开始不安分地挥舞起来,似乎想要将自己“沉睡”这几个月欠缺的运动量全都补上。

    而曾太后一连向明楼方向磕了几十个头,直到有些眩晕了方才停下,又望向怀中的幼子,只觉幸福地快要晕过去一般。

    这一瞬间,她才意识到,自己虽身在皇家又是太后之尊,但也仅是一个母亲而已。什么君临天下、荣华富贵、留名青史,其实都不重要!只要她的源儿健康、平安幸福,那才是她最大的心愿。

    自己先前为和唐王争夺皇位,搞得儿子受了这么大的罪,实在是舍本逐末之举。绕了一大圈,还不如当初就带儿子去江西,他必定比现在过得更加健康快活。

    此时源儿无拘无束地蹬腿摆手,大眼睛四下顾盼,世上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事情呢?她的心中充斥着满足,整个人都似乎亮了起来,简直想要时间永远停留在这一刻便好。

    天子康复的消息迅速从孝陵传出,周围的百姓也是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朱琳渼听到紫金山附近鼎沸的喧闹声,又见朝臣们引颈顾盼之态,心知今日祭陵的既定目标大概是很难达到了。不过谒孝陵本意便是要提振大明上下的信心、士气,眼下天子终于彻底醒来,倒也能起到同样的效果。

    他吩咐内廷与御营先送太后和皇帝返回紫禁城,着太医再好好调理,自己则带着其他朝臣将祭陵的“收尾工作”做完。

    次日,紫禁城中张灯结彩,到处欢声笑语。曾太后颁下懿旨,为祝天子初愈,全国大庆七日,各地普开官仓施粥济贫。

    朱琳渼也亲自去宫里看了小皇帝几趟,见他确实日渐康复,虽因昏迷而显得瘦弱了些,但已经可以自己勉强坐起,与同龄的孩子相差不大,心中也是甚为欣喜。

    封建皇权时代,皇帝的健康状况绝对会极大影响国人的信心和士气。朱琳源能够彻底苏醒,将对大明上下产生更大的凝聚力,更有利于眼下集中全部国力北伐建虏光复河山。

    随着南京阖城开始大庆七日,城中百姓简直像是过年一般,热闹非凡。各级官员们也都各自领了公假,不过朱琳渼却不在此行列。

    他只和木芷晴在应天府衙门前简单地放了些焰火,晚上又与太王妃一起吃了顿家宴,便算是享受了自己的假期。没办法,整个大明社稷都压在他的肩上,他若休息个几天,怕是举国上下都要乱套了。

    两日后,他便带了亲兵营与礼部、理商司的一众官员赶往宁波而去。

    大明远洋商队已筹组完毕多时,近来出海贸易的最大障碍——和兰人,也终于向大明低头。虽然两国的通商协议还未签署完成,但大员的和兰舰队已停止了对大明周边他国商船的攻击,大明正式翻开了属于自己的大航海时代的篇章!

    眼下远洋商队的货物也临近备齐,即将要出发前往日本。

    依靠海外贸易富国乃是朱琳渼的既定国策,故而对于此次远洋商队的处女航他也是极为重视,准备好好将商队宣扬一下,扩大他们的影响力,以带动更多的大明商人将眼光转向海外。

    是以他不止让宣部把最近的工作重点转向推广对外贸易上,自己还要亲自赶去宁波,主持商队出航前祭祀龙王的仪式,就是要让天下看到,朝廷大力鼓励出海经商的态度。

    另外他还要顺道去一趟镇江府,一是看看正在那儿镇守的甄真,既已成了未婚夫妻,那就必须要给她温暖和幸福。二是要召集龙卫军及破虏营将领,商讨北伐的具体部署。如今大明取得了绝对制海权,这收拾建虏的法子自然就多了起来,必须集思广益,好好研究一下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付出取得最大战果才行。

    只是他未曾料到,自己这次南下宁波之际,应天府却发生了一番令天下震动的剧变,也使他的人生轨迹从此变得完全不同。

    ……

    距离紫禁城西仅三里处的一栋小宅子里。

    蒙正发紧盯着大门方向,心中充满了期待与焦急。此番小皇帝完全康复,对天下的号召力又增强了几分,若迎圣入楚的大计能够成功,何都堂定将压过朱琳渼一头,成为大明的核心。

    院门吱的一声被人推开,一个身影快步而来。蒙正发忙迎上去,沉声问道:“宫里可有消息?”

    今天我看到有的书友询问本书的成绩。因为改版后,我的账号无法在回复书评,所以今天就在作者感言里回复一下大家吧。

    本书因为首发创世,目前在是没有任何推荐的,所以的成绩不高。在下恳请各位书友也帮我多做做宣传,让本书的成绩更上一层楼吧!多谢大家啦!

 第633章 抢人

    (全本小说网,HTTPS://。)

    蒙府的管事凑到了近前,小声禀道:“回老爷,柴公公早上使人传讯,说近些天宫中大庆,太后每日都会主持饮宴,就算要咱们的人混进宫也不难。全本小说网;HTTPS://。m;但太医院依着太后吩咐,随时都有十来名太医跟着天子,御营也加了岗……”

    “他到底想说什么?!”

    管事小心揖道:“柴公公说,原议今晚之事或要缓几日才行了。”

    “缓!缓!这都缓了多少天了?!”蒙正发急得额头青筋直跳,“难得朱琳渼离开南京,若等他回返,事情就更难办了。”

    他打发管家再去探消息,随即一名容貌俊俏的公子从他身后的屋中走出,却是一身男装的阿茹娜,冲他拱手道:“蒙大人,我看此情形,继续干等下去绝不是办法。”

    蒙正发苦着脸道:“可就连御膳房的柴公公都找不到下手之隙,我们总不能闯进紫禁城抢人吧。”

    “我方才倒是想到一策。”阿茹娜眯起双眼望向皇宫方向,“既没机会下手,我们便自造机会出来。这人还真得用抢的才行!”

    “抢人?阿侍卫的意思是?”

    “据我所知,紫禁城中仅有西六宫守卫森严,其他各处尚在修缮殿宇。我们可先派人乔装成工匠伏于东宫至神武门一带,而后令宫中内应四下放火……”

    蒙正发闻言眼前一亮,立刻接道:“太后为避火势,必携天子往最近的神武门去以便出宫。我们便趁乱将太后和天子半道截下,换那两个假货给御营董将军,而后送小皇帝出城,大事靖矣!”

    阿茹娜微微点头,“只是若宫中出这么大的乱子,恐禁军会关城门戒严,须有人拖住一侧城门。我的人快马加鞭,至多半个时辰就能出城……”

    二人正在密谋,忽闻院门被人嘭的一声推开,刚离去不久的张管事又匆匆跑了回来,满脸喜色道:“老爷,好消息!方才有大队御营涌出宫来,直往朝阳门沿途净街。随后小的正撞见董学义的心腹,他说太后要与天子去孝陵祭拜!”

    “祭陵?”蒙正发便是一愣,“这前几天刚刚大祭过,如何又去?”

    他哪里知道,曾太后前后两次在孝陵祭拜,儿子正巧头一次睁眼,后一次彻底醒来。明代的人本就极为迷信,她心中便笃定这是太祖在天之灵庇佑子孙。

    恰昨日朱琳源晚上挣开了襁褓,略受了些风寒,曾太后刚见儿子转好便又生病,当下便慌了神。她见众太医半天还没商量出合适的方子,心急之下竟想到再去求先祖显灵,为小皇帝祛疾。

    于是她当即吩咐摆驾紫金山,准备带朱琳源在太祖灵前磕头、供奉。

    阿茹娜却先反应过来,拱手急道:“蒙大人,管他是何缘由,小皇帝自己要出城,这可是天赐良机!”

    蒙正发也是一个激灵,慌忙点头,“对,对!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正可途中下手……”

    他转对张管事道:“快,将那两个‘假货’带出城去,再派人回府,知会二夫人与朋儿去渡口……不,不,先去吩咐老马,令他率家将在通往紫金山途中埋伏。”

    曾太后骤然要出宫,这完全不在他原先计划之中,这让他顿时乱了阵脚。

    阿茹娜一旁打断他道:“蒙大人,您当务之急先去找黄景昉,让他设法令南京城戒严。再去寻兵马司司官彭黎,要他如此这般……

    “至于伏击劫人之事,还是交给我来办更为稳妥。只是事出突然,不知那用来替换的假皇帝能否起到拖延之效……蒙大人还是将你的人放在北去长江口的路上吧,令他们断后阻住追兵。其后我们在渡口汇合,发船西去。”

    “好,我这便去找黄景昉!”

    蒙正发从临时买下的宅子里出来,急赶往了黄府。这边阿茹娜则分出一队手下去了城南,自己纵马赶往紫金山方向。

    ……

    南京城东北十来里外,六七名书生打扮之人在数十随从簇拥下正骑马往杏源里而去。

    其中一人正翻着手中的《三字经——拼音注版》,笑着对身旁的年轻人道:“有了木公子这拼音认字的册子,便是没有我等去教,这些村童们亦能自行读书了。”

    “那是。听木公子说,这拼音还是辅政王殿下所创。殿下这奇思直参天道啊……”

    “木公子也是大手笔,不但在应天府各地建立了七八所蒙学,据说光是这识字的册子,他便着人印了十五万份,加上朝廷所印的十万,应天府的孩童们几乎人手一册了。”

    “这木公子真是的实心办蒙学,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前后总有两三万两了吧……”

    “诶,你们可知木公子什么来历?家境如此殷实。”

    有人瞄了眼队伍最前面的木芷晴,悄声道:“几位兄台眼神却是不济,没发现木公子实为姑娘家吗?”

    “啊?李兄所言当真?”

    “难怪我看她眉清目秀……”

    “何止眉清目秀?我敢说,她若换了女儿打扮,定是倾国倾城。”

    那李秀才又道:“我还听说,木公子与辅政王殿下往来甚密,他其实……”他神秘一笑,“乃是未来辅政王妃。”

    “真的?!”

    “李兄哪儿听到的消息?”

    牙勒何等耳力,早就听见几人瞎嘀咕,起初念他们是二小姐请来教蒙学的先生,便未多言,此时见他们越说越“不像话”,只得夸张地咳嗽了一声,“咳!天气凉,几位先生可要怀炉?”

    李秀才忙带头客气,“不用不用,谢过牙管事……”

    他们正说着,忽见牙勒凝神望向南面,抬臂做了个噤声的手势,随后一抖马缰,几步赶到木芷晴身侧,拱手道:“公子,侧前方不对劲,莫是有强人劫道?”

    木芷晴奇道:“这应天府左近,竟有匪类?”

    “属下以为,还是小心为上。”

    牙勒遂吩咐侍卫护着二小姐和几位先生躲在道旁土丘下,自己则下马朝那人影隐然攒动处悄然掠去。

    片刻后,他返回禀道:“公子,确有百六七十人伏于那树丛中,各持刀枪弓弩,看衣着应不是官兵,也未见旗号。”

 第634章 做贼心虚

    (全本小说网,HTTPS://。)

    木芷晴闻言眉头微蹙,“此地距杏源里已极近,难道是歹人要劫掠村子?!”

    没等牙勒说什么,旁边一名侍卫先拱手道:“公子,辅……老爷有令,要我等务必护您周全。全本小说网https://。

    “我们仅有不到四十人,纵敌得过数倍匪类,但刀箭无眼,要是交战时令您了受伤……”原来却是朱琳渼派来保护未婚妻的龙卫军亲兵连军官。

    “但若放任不管,村里百姓定会惨遭横祸!”

    旁边几名秀才得知她很可能是辅政王妃,哪儿敢让她涉险,劝阻半晌无果,那李秀才只得揖道:“木公子,固康村距此不过数里,村中练有防盗乡勇。公子可带人在此盯住歹人,在下速去村中请援,而后两下夹攻,可保万全。”

    牙勒等侍卫立刻表示赞同,木芷晴也只好同意,吩咐他快去快回。

    李秀才遂翻身上马,带了一名姓丁的童生,一起向固康村奔去。

    他两人为避过匪徒,还专门从西侧绕了一圈,不料刚从那小树林旁驰过,却惊见地面上竟横着几道半尺高的绳索!

    当即便是人仰马翻,两名秀才摔了个七荤八素。埋伏在树丛中的“强盗”见有人被他们的绊马索撂倒,也慌忙派了十多人赶来,将二人按在地上。

    那李秀才倒是个硬骨头,忍痛犹自放声大喊:“天子眼皮子底下,尔等就敢肆意行凶,形同造反!你们就不怕掉脑袋吗?!”

    实则这些人根本不是强盗,干的更是对皇帝下手的勾当,原本就已紧张到了极点,此时听到“天子”、“造反”、“掉脑袋”等语,顿时大惊失色。

    领头那人的只当李秀才他们是御营派来的探子,当下拔刀将二人砍死,又扯着嗓子对同伙高声喊道:“张管事,是禁军!恐怕事情败露了……”

    “这大白天的怎么连绊马索都没看见?”远处土丘下,牙勒正埋怨着,却忽见“强盗”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人杀了,不禁心中一沉。

    而后又听到歹人高喊“禁军”以及“事情败露”,立刻皱眉对木芷晴道:“公子,这伙人有问题……”

    木芷晴看到李秀才二人被杀,已是怒不可遏,此时也是点头道:“事关禁军,其中必不简单。”

    她又对一旁龙卫军亲兵道:“高排总,绝不能让这伙人得逞。我就在此躲好,当无闪失,你可有把握击败凶徒?”

    高排总点头道:“那我留下十人保护公子,须臾便收拾了这些家伙回来。”

    这些龙卫军亲兵以往连数倍的建州精锐都不惧,哪儿把这些杂牌军放在眼里,所担心的只是木芷晴的安危。

    “有牙勒护我足矣,高排总不必分兵。务必速战速决!”

    高排总见她坚持,只得率队从马车中取出棉甲穿好——虽然只有胸甲,但这东西既大又笨重,平时对付刺客也用不上,故而大部分时候都将其藏在车厢下面。

    随后三十六名龙卫军亲兵在匪徒北侧迅速列阵,纷纷取出簧轮短铳,在高文荣的指挥下,整齐地向南攻去。

    张管事奉命在此阻截南面追来的御营,注意力也都放在南侧,冷不防听到身后阵阵马蹄声响,回头看去就见一队骑兵已冲到了三百步外。

    他慌忙下令返身御敌,但就他手下这些人的训练水平,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儿,龙卫军的簧轮铳就已经爆响了。

    高文荣带的人虽不多,但依旧是标准的龙卫军骠骑兵冲锋战术,两轮短铳放过,已将蒙府家丁的阵型杀穿,而后他们纷纷拔出骑兵剑,从敌人最为密集处快速掠过,又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这套打法连建虏骁骑营都吃不消,更何况蒙府这些没上过战场的打手。还活着的百余人瞬间就被这群“杀神”吓破了胆,惨叫着四散溃逃开去。仅有张管事带了几个心腹强撑着放了几箭,却根本奈何不了披挂精甲的龙卫军士兵。

    高文荣带队如利刃般兜了圈,重新整理队形,又再次杀了回来……

    前后也就一顿饭功夫,他们击毙过半匪徒,生擒四十余人而归。不过因高文荣担心溃兵伤到木芷晴,也不敢追出太远,倒被跑了二十个。

    牙勒从俘虏里挑出几个像是带头的,接连数刀下去,这些人便全都招了。只是为首的张管事逃脱,底下这些打手们对如何劫持天子的细节却全然不知。

    木芷晴听了牙勒回禀,当下也是震惊无比,“这些家伙真是胆大包天,竟敢图谋劫持圣上!”

    她略做思忖,先吩咐高文荣派人去孝陵附近向天子告急,并使人往南京城调兵,又担心两边都已来不及,忽而想起李秀才方才说固康村有乡勇,随即对牙勒道:“速去带固康村的人来,我们就在此设防,拦住谋逆的贼人!”

 第635章 亡命之徒

    (全本小说网,HTTPS://。)

    从南京东侧的朝阳门起,至紫金山下的这十来里路上,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尽是全副武装的御营士卒。全本小说网https://。

    而董学义负责警戒的这四五百步的一段却显得松松垮垮,几名军官皆在探头探脑,一副不上心的样子。

    不多时,西侧已能听到御驾开道的锣鼓声。董学义向四周仔细看了几遍,始终未发现伏兵的痕迹,心中倒是对这些“黄侍郎找来的人”叹服不已,就看这隐匿的功夫,大事也多半能成。

    兀然间,有两骑从北面疾驰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