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之崛起1646-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未必就不能更进一步。

    他犹豫道:“这,太过冒险吧?”

    “大人,若能保唐王上位,您便是从龙之功。届时,便是什么顾命大臣,亦有何贵?”他见苏观生还有顾虑,接道,“大人如今已为皇后不喜,若就这么返回天兴府,待太子继位之后地位稳固了,恐怕大人连眼下的位置都……”

    苏观生默默点头,即使新帝登基之后自己还是内阁大学士,但那时的权力中心却已转到了顾命大臣那边。

    而自己若力挺唐王,那不但是从龙之功,更是首倡大功。退一步说,即使唐王没有争位的打算,自己的境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差。

    他沉声道:“是当一试!”

    次日,苏观生便以天兴府无军镇守,怕地方不宁,自请先行赶回天兴府布置城防。曾皇后见距离天兴府已近,思其所言确也有理,便准其所请,让他率新威军先行。

    她却不知,自己这一念之差,引出了大明朝廷的惊涛骇浪。

    ……

    礼部左侍郎王应华手持新发的邸报,一路小跑,还没等进书房便高声道:“殿下,博洛主力已出建宁,前锋抵近南平。”

    朱聿奧闻言呼地站起身来,先说了声“免礼”,又一把拿过邸报仔细看了一遍,声音微颤,“四万,四万虏贼汹汹而来……”

    他负手在屋里焦躁地踱了两圈,将那邸报重重丢在案上,“御驾已至赣州,此时当举朝西去才是!然,至今为止圣上未有任何旨意发来,这是要我等困死……困守孤城吗?”

    那邸报被扔得猛了些,撞倒了一摞堆积如山的奏疏,朱聿奧知道,那些都是天兴府官员上表请辞的。虏军迫近,整个天兴府风声鹤唳,人心浮动,各级官员均一门心思要离开这大明的都城。

    王应华一旁小心翼翼地拱手道:“殿下,如今城中无军防守,为殿下安危计,是否应暂离天兴府为妥。”

    朱聿奧皱眉道:“本王奉旨监国,眼下未得圣上应允便就这么走了,这朝廷群龙无首,恐怕……”

    王应华道:“便是为了朝堂安定,殿下才更应离开险地。”

    他想了想,又凑近了几步,垂首道:“自圣上出南平之后便一直没有消息传回,若然……有什么旁的情况,殿下当保万金之躯,以擎社稷啊。”

 第176章 崩溃的监国

    (全本小说网,HTTPS://。)

    朱聿奧闻言一愣,皇兄音信全无已有多日,王应华所说的情况并非全无可能,不,应是大有可能。全本小说网;HTTPS://。.COm;若皇兄当真崩于半途……自己还困守这天兴府,岂不是与等死无异?

    他越想越是惊惧,良久,终于对王应华茫然点头道:“崇闇所虑确当慎之,天兴府已是危地,眼下当思退路。”

    他正要令人唤来王府护军统领,筹备离开天兴府之事,便有太监来禀,说大学士何吾驺求见。

    “殿下,好消息!”何吾驺进了书房,匆匆施礼,道,“圣驾已出汀州,不日既可返回天兴府!”

    朱聿奧又是一愣,惊道:“何阁部所言当真?!”

    “自无虚言!”何吾驺向门外示意,“传旨官员现已入城,正朝这儿来。哦,下官还闻,圣上派了五百精锐骑兵先行返回,助守天兴府。”

    皇兄要回来了?朱聿奧表情似乎一松,但连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这一刻,自他内心深处竟隐隐浮起了一丝的遗憾之意。

    “快,随我出府,准备接旨。”

    圣旨自然是由曾皇后口述,庞天寿执笔的。内容非常简单,只嘱咐唐王监国要稳定朝局,安抚民心,圣驾即日便抵达天兴府,只是龙体染恙,一众官员当各司其职无需隆重出迎云云。

    朱聿奧跪接了圣旨,又忙询问传旨的官员皇上此番带了多少大军回驻天兴府。

    “回殿下,以黄鸣俊黄阁部麾下,并苏阁部、姜总兵所部,共有精兵三千余。”

    三千人?!朱聿奧闻言顿觉天塌地陷,方才得知皇兄回宫,他以为伴驾大军没有十万亦当有八万,却没料到竟只有区区三千人!

    这点人谈何坚守天兴府?朱聿奧心中忽然猛地一缩,难道皇兄是想要效仿崇祯,身死社稷不成?!

    他让人安顿了天使,惶惶然返回自己府中,脑中却尽是建虏四万大军即将兵至,思虑良久,仍觉还是率王府护军弃城而去为妥,又不敢违了圣意。

    他正踌躇难安间,就听到王府外有嘈杂之声,忙派了下人去查看,片刻后那人返回,报闻有人在天兴府四处宣扬,说唐王监国立誓与天兴府共存亡,将与阖城百姓同守都城,纵身死亦自不惜!教城中百姓安待家中,虏军必退。

    天兴府百姓闻之皆感佩至极,自发泣伏于唐王府前拜谢不住,久不肯离去。

    如此一闹,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朱聿奧心中长叹一声,正猜测是何人为他“歌功颂德”,何吾驺又匆忙赶来,急禀道:“殿下,圣上派回来的五百精骑堵了城门,禁止任何官员出城。方才兴定伯率众强要离城,那队人竟直接斩了其十余名家丁!”

    朱聿奧眼皮猛地一跳,心中大惊道,皇兄这难道是想要拉着阖城官员同死社稷不成?!

    看来眼下无论如何都无法离开天兴府了。他慌忙吩咐何吾驺,要他于城中招募民壮,征集民间农具锅盆熔铁,打造兵器,并派人向士绅筹募军饷,准备守城御虏。

    待何吾驺领命而去,朱聿奧又觉面对四万建虏主力,纵然再怎么准备也定是死路一条,只尽一尽人事而已。

    走亦不可,守亦守不住,他一时间焦虑不已,坐卧不宁,总觉得应该做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做什么才好。他一连数日就在王府院中来回踱步,朝中大小事宜均丢给了何吾驺和王应华等人处置。

    又一日,王应华再携邸报至唐王府。

    朱聿奧展开邸报粗看一遍,顿时面如死灰,只见上面写着,博洛前锋已至谷口,沿途几未遇抵抗,地方官望风而降。

    他立时便要再提弃城之事,还未开口,便有太监来报,说苏观生苏大学士率军千余人赶至天兴府,现已入城。

    “苏观生?”朱聿奧忙问道,“圣驾可曾同到?”

    “回殿下,未曾听人提起圣驾之事,当仅有苏大人来了天兴府。”

    王应华疑惑道:“殿下,这苏阁部率部伴驾,怎会独自先回来了?”

    “圣意难测啊。”朱聿奧摇了摇头,又道,“不过苏阁部乃本王在南阳时便结识的故人,待他安顿了人马,寻他来一问便知。”

    两人正说着,太监再来通禀,“殿下,苏观生苏大学士求见。”

    “哦?”朱聿奧先和王应华对视了一眼,吩咐他道,“园长先回避一下吧。”

    “是。”

    朱聿奧这才转对太监抬手示意,“快请他进来。”

    片刻,苏观生入得唐王书房,先附身行了大礼,“下官拜见唐王殿下。”

    “宇霖快请起来。”朱聿奧忙虚扶他起来,却见他一副风尘仆仆之态,竟似还未回府更衣便直接来了这里。

    “殿下一向可好?”苏观生倒似要寒暄一般。

    朱聿奧哪儿有心思闲聊,急道:“宇霖可知圣上对天兴府之情势是何打算?”

    苏观生不紧不慢道:“自是以稳为要,安守以待耳。”

    “圣上……”朱聿奧差点儿脱口而出“糊涂”二字,连忙改口道,“圣上谬矣!贼虏主力四万之众,天兴府几是空城,如何守得?苏大人正该劝谏圣上,当举朝入赣为宜!”

    “殿下莫急。”苏观生微微一笑,“这天兴府着实守得。”

    朱聿奧惊诧地盯着他,静待下文。

    苏观生却左右环顾道:“殿下,此间说话方便否?”

    朱聿奧旋即屏退太监、侍女,又道:“宇霖自可说来。”

    苏观生微微点头,“殿下有所不知,此时陈王率精兵近两万绕过虏军背侧正往仙霞关而去。”

    “仙霞关?”朱聿奧一头雾水,“有两万大军为何不回守天兴府?!”

    苏观生前几日已听黄鸣俊对他说了陈王的福建战略,此时现学现卖道:“虏军看似势大,实则已犯兵家大忌。自仙霞关入闽攻天兴府,长驱直入八百余里,粮草辎重皆由仙霞关入。”

    他抬手用力一握,“若我军取下仙霞关,虏贼粮米即无从接济。此值五月,正青黄不接之时,博洛何处取粮?不出半月,贼军必然断粮!”

    感谢:好きぎよ,大好きぎよ同学,神人一夭同学,站在棺材上开炮同学,轨迹同学对我的我慷慨打赏!十分感谢你们的支持和厚爱!为了你们我一会要更加努力才行!

    推荐一本朋友的小说《洪荒之吾名不周山》。简介:盘古大尊死后,脊梁化作不周山,用以支撑天地,那是何等的辉煌伟岸。又凭甚成了洪荒最悲催的一座山?居然被祖巫共工一头就给撞倒?

 第177章 劝进

    (全本小说网,HTTPS://。)

    苏观生见朱聿奧眼中闪过一抹惊喜,又继续道:“是以天兴府无守亦坚。//全本小说网,HTTPS://。)//下官出江西之时,赣地尚有大军三万余。其时杨廷麟杨阁部亲率两万人马往杉关,若福京有需,即刻便得入闽相援。王元吉部并湖广、两广援军,也在万人以上。”

    他望向朱聿奧,“殿下现在觉得天兴府可否守得?”

    朱聿奧得知福京并非死局,立时大喜,“方知圣上早有成算。”

    “却非圣上之策。”苏观生摇头缓道,“或可说,圣上现下已无法统御大局。”

    朱聿奧闻言立刻想到了谕旨中提到过皇上生病之事,忙询问道:“不知圣上所染何疾,竟已重到无法理政的地步?”

    “圣上并非染疾。”苏观生凑前一步道,“下官此番急返回京,正是要禀于殿下——当下之势,恰如正统、景泰朝时!”

    朱聿奧闻言心中顿时如有一道闪电划过。正统、景泰朝发生过最大的事情,莫过于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太师也先举兵犯境,正统帝朱祁镇率五十万大军御驾亲征,临行前令其弟郕王朱祁钰监国。

    不料朱祁镇被太监王振所累,兵败土木堡,遭蒙古人俘虏。消息传回北京之后,以于谦为首的朝臣力推当时任监国的郕王继位,即景泰朝。

    苏观生说时局如正统、景泰之时?朱聿奧心念飞转,皇兄御驾亲征,留自己这个弟弟任监国,确如正统亲征瓦剌时留郕王监国的情形相似。

    而正统土木堡被俘,难道?!他圆瞪双目看向苏观生,惊得嘴唇微颤,“圣上……落于虏贼之手?”

    苏观生却不说话,只侧目盯着朱聿奧的表情。

    朱聿奧见他并不否认,更是认定皇兄被俘之事。这一瞬间,他心中却未生出丝毫悲意,甚至竟有些难以遏制幸运感。

    之前他仅是一名亲王,每日吃饱便睡,几乎无所事事。直到后来隆武亲征,他充任监国数月,这才品尝到了权力那令人欲罢不能的滋味。

    在那段日子里,天下大事凭他一言而决,他一个念头便能改变他人的命运。没有人敢随意忤逆他的意思,所有朝臣在他面前都是竭尽讨好的媚态。那,是一种可以操控一切,俾睨天下唯我独尊的爽快感觉!这至高的权利便如du品一般,只要试过就绝难再戒掉。

    但是他知道,这权力只是暂由他保管,所有者根本不可能是自己,是以也从来未有过其他念头。

    而眼下,若皇兄被俘,自己岂不是如正统朝时的郕王朱祁镇一般,正可由监国之位继大统,开启这个时代的景泰朝!

    一念及此,他又猛然愣住,不对,现在和正统朝时还有一处不同!他望向苏观生,脱口而出道:“太子现在情势如何?!”

    苏观生闻言也是松了一口气,他最怕的便是唐王没有野心,那他纵有天大的能耐,这从龙之功也是无源之水。

    但眼下自己暗示隆武遇难,唐王第一反应并不是要设法搭救皇帝,而是询问太子的情况。那便说明他最在意的并非他的皇兄,而是空在皇兄身后的那个大位!

    只要唐王想迈出这一步,那便有了自己施展的天地!苏观生道:“太子正与皇后赶回天兴府,眼下车驾当已出永福县。”

    太子无恙?朱聿奧顿觉空欢喜一场,浑身劲头一泄,转头坐回了椅子上,叹一口气道:“太子即将回宫,那社稷安矣。”

    苏观生立刻拱手道:“殿下此言差矣。如今建奴跋扈,江河零落,社稷动荡,正当是大贤出,一力鼎定天下之时。”

    他把心一横,继续道:“不瞒殿下,实则十数日前,天驾已崩!陈王与黄道周等人议,外称圣上染恙,秘不发丧,由皇后代行天职。此时曾后正携太子急返天兴府,待其入宫,昭告天下太子扶灵,则诸事尘埃落定,再无回转。”

    “什么?!皇兄他怎会……”

    不等朱聿奧说什么,苏观生便又接道:“太子不过数月婴孩,主少则国疑。便是承平年代,亦会引出风波无数,更莫说这国家危难之际,若无圣君力擎江山,我大明二百七十余年的国祚,或就止于这小太子之手……”

    苏观生说完这些,也是背后冷汗直淌,他这干的可是掉脑袋的买卖。若朱聿奧此时说出“逆臣”二字,那他的一切便全都完了。

    朱聿奧尚在迟疑,便见书房屏风后面走出一人,正是礼部侍郎王应华,惊得苏观生颜色尽失,“殿下,这、这屋中怎有旁人?!”

    这个王应华,不是说让你回避吗?朱聿奧也是极为尴尬,正欲解释,便见王应华几步走到他面前,撩衣跪倒,正色道:“臣以为苏阁部所言字字至理。殿下可记得刘炳、高恒、赵昺之祸?为天下苍生,为大明社稷,臣请殿下继大统,以安社稷!”

    王应华乃是朱聿奧心腹之人,利益捆绑极深,此时得知唐王竟有登天良机,怎能不极力劝进?若朱聿奧登基称帝,他定能鸡犬升天,跟着权倾朝野。

    他所说的这三人乃是自汉至宋的幼年皇帝,在位之时不是亡了国便是搞得民不聊生。

    苏观生闻言大松了一口气,也忙并排跪下,“臣同请殿下早作决断,继承大统,靖先帝未完之中兴大业!”

    朱聿奧心中狂喜,表面上却依旧做为难状,扶起了面前二人,道:“此言差矣,怎可行此悖逆之事,二位万莫再提。”

    王应华和苏观生皆是官场老油条,知道只要朱聿奧这已算是同意了,但反复推辞不受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二人又做劝谏,朱聿奧则再三推辞,一幅坚决不纳的样子,并打发他们离开。

    待出了王府,苏观生对王应华急道:“时间紧迫,距皇后回天兴府至多数日,这劝进之事当从快从简,以防夜长梦多。”

    王应华当即拱手,“交给下官安排,请苏阁部放心。”

    两人又商议一番,将一应事宜略做谋划,这才各自离去。

 第178章 政变

    (全本小说网,HTTPS://。)

    王应华府邸。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密室中仅有四人,除苏观生外便是王应华和何吾驺这两名与唐王关系最为密切之人。

    下手则坐了名长须五短身材的中年人,其身份虽只是唐王府一名笔吏,但他更是朱聿奧的心腹亲随,正是代表唐王在此。

    “欲谋大事,必以两者相辅。”苏观生比出两根手指,“一曰朝堂。朝中官员虽大多会持中立之态,但也必有迂腐顽固之辈,不顾社稷大义,愚阻监国进位。”

    他看向面前几人,“故而如内阁、都察院、吏部、户部、兵部等关键所在,皆需为自己人所持方宜。

    “以曾后车驾之速,或有五六日后至天兴府。唐王时下有监国之责,即刻颁旨调动要害处的人选,当于行大事前安置妥当。”

    何吾驺点头道:“内阁那边黄道周、杨廷麟等人均在它处,有我和苏阁部,拉上李光春、曾樱几个无甚主见的,已在监国大人掌控之下。都察院那边更不是问题,先前多是郑党的人充斥其中,如今拿下了郑党,填补的大多都是监国的人。”

    王应华皱眉接道:“吏部那边最为重要,但若要动的话,却必会开罪于黄道周。”

    苏观生不屑地哼了一声,“他早就是曾后的人了,有何好顾虑的?”

    “那便容易了。”王应华道,“其正好不在天兴府,可将其调为工部尚书。改由苏阁部任吏部尚书,如此可行?”

    苏观生微微一笑,立刻投桃报李,“而户部那边,何楷不过是个无甚根基的清流,将他转去刑部。吏部之要害当由何阁部执掌。至于礼部……”

    他望向王应华,“王大人以礼部左侍郎顺势而进,正为适宜。”

    王应华忙揖手道:“下官自当全力以赴。”

    “只是兵部有些麻烦,”苏观生又道,“杨廷麟手握江西,又拥重兵,只能尽量招揽,却不可动其兵部之位。

    “好在他与兵部侍郎皆不在朝中,当不会对监国大事有所掣肘。待大事既定,他也只有顺应大势而已。”

    待安排完了朝廷之事,他看向唐王府那名笔吏,见他只是垂首听着,便知唐王当无异议,于是又接道:“朝堂之外,二曰御营。曾后身旁现有黄鸣俊、姜正希部,前些天虽遭降虏贼军伏袭,但仍余人马一千四百左右。

    “我新威军仅千人,加上王府护军,也不过千二百余,届时需盯住天兴府诸门,又要控制宫禁,军力还显不足。或可立即于天兴府招募兵员,临时充用,只是时间稍显紧迫……”

    王应华立刻拱手道:“调兵之事下官倒是有些办法。”他得意一笑,“连江守备曹宏祖屯兵近三千于其地。其虽初投郑氏,却未得郑芝龙重用,故始终心有它算。下官与其有旧,若告其建虏仙霞关重地已失,虏军已危,当能说他率军来投。”

    连江距离天兴府非常近,急行军的话不足三天就能抵达,苏观生闻言大喜,“有王大人调来这支大军,复有何虑?

    “我于粤地多有故交,若许丁魁楚以高爵,当可说动他举两广之地奉唐王承大统。只要前期有兵马能压住曾后的人,待大事已定,丁魁楚率两广数万大军入闽,天下便再无敢持疑之徒。”广东南临福建,从广东调军入闽,速度快的话仅需月余。

    说着他望向那名唐王心腹道:“张先生以为如何?”

    那张先生忙恭敬揖道:“殿下的意思,可许丁魁楚梧州王。”

    苏观生闻言也是一惊,心说唐王还真舍得下本,忙应道:“如此,丁督堂大军定至!”

    待苏观生所说的政变需要的两大基础都已议定,他顿觉松了口气,似乎已看到了唐王登基时的雄壮景象。

    “曹宏祖兵入天兴府后,可任其统领五城兵马司,其部便驻守都城。”他继续谋划道,“而殿下王府护军并新威军即改作御营,由我麾下刘若鳞任御营都统,进驻大内。

    “及曾后回宫,先阻黄鸣俊、姜正希部入城,使曹宏祖盯住其部。若不可,便以通虏罪名于城中将二人拿下。其后困曾后于后宫,着刘若鳞监守。

    “次日宣天兴府诸官员皆临朝,公布先帝崩讯,唐王殿下扶灵出殡!”

    说到此处,他眼中简直是光华闪耀。以明代惯例,为先帝扶灵之人,便定是下一任天子。也就是说,至此,唐王大位便即铁板钉钉,无可翻盘之事了。

    “出殡之后即刻行登基大典。内阁、都察院、吏部、户部、礼部皆为我……为殿下的人,当有大批当朝劝进之士。此刻大势已成,中间派官员应不会做它议,即便有不开眼的,亦会被须臾间压了下去。”

    王应华闻言先是大喜,旋即又疑惑道:“然,何不即刻发动,却要等到曾后回宫才行大事?”

    何吾驺微笑捻须道:“苏阁部实在高谋。那太子虽幼,但毕竟尚有大义名分,若不将其圈于宫内,定会为有心人利用,曾氏怎会不趁机兴风作浪?当趁其不备,绝此后患。”

    大义名分?苏观生暗自琢磨着这几个字,忽而双目一眯,道:“待先帝出殡,便可遣人于天兴府遍张揭帖,言太子身份不明,有人见太子实已同先帝薨于闽南,曾后带入宫中的不过一乞儿矣。”

    何吾驺与王应华对视一眼,虽觉苏观生做法有些不齿,但的确是打击太子大义名分的妙计,遂点头附议。

    何吾驺又道:“另外,现下天兴府人心惶惶,皆惧虏军破城,此当安稳民心,以不误殿下大计。”

    苏观生点头,“可将陈王夺仙霞关,并江西大军即日入闽勤王之事公诸于众,天兴府定无慌乱。”

    ……

    两日后。

    新任刑部尚书何楷府。

    何楷令下人去取他珍藏的好茶,又对朱继祚揖道:“朱阁部许久未到我这儿来了,不知有何指教?”

    “何部堂还有心思品茗?”朱继祚急道,“你被兀然调至刑部,就不觉得奇怪?”

    “不过何吾驺于监国面前讨官罢了,有何奇怪?”

    朱继祚凑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