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圣乐师-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呃,我……”杨活顿时想给自己一下,真是多说多错,女人心思不好猜啊。
“你该不会是……不行了吧?”吴柳烟突然捂嘴道,“美人姐与公主都没一起服侍过你,你不会是两个都应付不了吧?”
“噄!”杨活怒斥道,“我这双炼之体,精壮如牛,怎么可能应付不了!别说两个,就算二十个也是轻轻松松!而且,我强神术都中级了,可掌控肉身,无论大小还是形状,均可自行调节,用过都说好!”
吴柳烟吃了一惊:“真的假的,均可调节?”
“你要不信,咱们演练演练。”杨活笑得很邪性。
“想得美!”吴柳烟啪地一声,打掉了杨活悄悄从背后伸过来的手。
……
次日。
吴柳烟要杨活陪她到兰溪街走一趟。今天有一场九国联场唱卖会,她想去淘一淘看有没有什么珍稀的货物;拉上杨活,是因为有些珍贵的东西,只有乐师可以感应到其中的气息,以辨别其质量。
杨活用灵力模糊了面容,吴柳烟蒙了面巾;两人在兰溪街也无人认出,一路轻车熟路来到了唱卖场。杨活是尊贵的紫牌会员,可以径直进场。
包厢的话,需要亮明身份;吴柳烟不想让人知道,于是与杨活来到灯光灰暗的大厅,到后排的角落,安静地坐着。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唱卖员走了上来,对大家微一躬身,歉意道:“对不起,越国那边的唱卖场还未联络上,请大家稍待片刻。”
因为通话仪的维护保养很重要,这样的问题偶尔也会出现,经常来唱卖会的人都知道,所以也没什么怨言。过了一会儿,大家三三两两议论起来。
“听说,今天有一批独山碧玉要拍卖?”
“嗯,我也听说了。这可是难得之货,估计非常抢手。”
“四庙街新开一家珠宝铺子,说是卖独山碧玉珠子,不知真假。”
“嗯,这事我知道,真的。当初金家的百花楼被雷劈了嘛,是杨护国买下的,现在改了门脸,新开了一家四海珍宝阁,应该是杨护国的产业。听说,乐圣苏婆大人从他那里拿了几串碧玉手珠,至于现在还卖不卖,倒不知道。”
“杨护国?嘁,他一个唱歌的,懂生意吗,竟然还染指咱们珠宝行业?”
“哈哈,人家是护国乐师,想开店就开店,你管人家懂不懂。听说,那个门店连个正门都没开,只留了个侧门给人进,你说这是开什么店,黑店吧!哈哈哈!”
“不会吧,真有那么傻比?”
“靠,这事还用骗你,半个京城的百姓都知道,赶明儿你自己去瞧就知道了。大门的位置现在画着一副八米长的壁画,上面画着九个圣乐者,取名为九圣图;每个乐圣手上都戴了一串珠子,就是刚才说的独山碧玉珠!”
“哈哈哈!太搞了,他是不是觉得乐圣有戴就牛逼了,每个人都会去买他的碧玉珠子?哈哈哈,真是笑死人啊!做生意要是这么简单,人人都发财了!”
“我敢说,他这珠宝阁肯定开不了多久!”
“那倒不一定,人家护国有钱,亏本养一个珠宝铺子那也是轻轻松松!我听说,这铺子是吴柳烟那个骚娘们在掌柜,她是不是咱们护国的……嘿嘿,你们懂的!”
“去,这话别在这里说。”
“杨护国的音乐,那是没得说,我有幸听过一次,真是赞到不行!可是,就珠宝生意来说,这样的弄法,他今年要是能赚到钱,我敢赌一百万!”
“我也赌一百万!”
“跟注!哈哈!”
“双倍押!”
“你们这些人呀,也太瞧不起咱们的护国大人啦!我押五百万!”
一众大商巨贾嘻嘻哈哈,冷嘲热讽,拿护国大人开着玩笑,这可惹怒了坐在黑暗中的一个人。她摇了摇杨活的手臂,道:“一群白痴,咱们走吧!”
杨活却站了起来,高声道:“好,我应你们的赌约!你们可别耍赖,到时候自己把钱送到四海楼啊,我可懒得记你们的名字。”
说罢,与吴柳烟携手离开。
一众商人大眼瞪小眼,半天作声不得。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1章 全城布粥啦!
(全本小说网,。)
四庙街是上京较为繁华的一条街道。
与之并列的城隍街,却显得比较冷落。这条小街住的全是普通的老百姓,当中夹杂着一个香火萧条、少有香客的城隍庙。因为年久失修,庙门都掉了一扇,另一扇也摇摇欲坠。
一个身穿破旧道袍的瘦老头,弓着身子坐庙门口;他前面的地上铺着一张黄纸,纸上画着风水八卦图,看上去是个算命的。
中午时分,天气炎热。
老百姓吃过午饭,多在家里歇晌;算命老头坐在庙门口的老柳树下,昏昏欲睡。这时候,突然传来“吱吱扭扭”的车轮声;老头抬头一瞧,看到从街头驶过来一辆牛车。
“嗯,这是谁家搬房吗?”
这条街的住户,大多数他都认得。没听说谁家有腾空了呀。老头瞧了一眼,也没再关注,继续打着自己的热嗑睡。
“喔~~喔~”
牛车竟然在老头面前停下了。这让老头吃了一惊,吓跑了睡意,不自觉地拾起了身边的竹拐棍,警惕地望着牛车上的几个短工。人家却没有瞧他,一个个从牛车上跳下来,从车上抬下两扇新的门板,把破掉的庙门给换了。
老头心道:这尺寸刚好,看来是提前来量过的。
又见这几人进到庙里收拾起来,把里面的破席子、臭稻草都给清理了出来,还有一个双手叉着一卷黑得发亮的垃圾出来了。老头一见,慌忙叫道:“哎,哎,你们要干什么?这是我的被褥,我的家……”
那短工愣了一下,瞧了一眼手里的黑东西,突然笑了:“大爷,今天你碰上好运气了,给你换新的棉被。”
老头打了个哆嗦,一个箭步冲了上来,将那团黑棉套抢到怀中,紧张道:“小哥,我没钱,我真的没钱!”
短工一指牛车,笑道:“车上有新的棉被,这是四海珍宝阁给乞丐提供的,不要钱!我看你可怜,就给你一套;你还想要你这套旧的?那可别后悔啊!”
老头一愣,怀疑道:“不要钱?谁这么好心?四海珍宝又是哪里的?”
短工道:“护国大人你总该知道吧,四海珍宝阁就是杨大人开的珠宝商铺。”
“杨护国我当然知道,你说卖珠宝的铺子?”
这短工见老头有点夹杂不清,不耐烦道:“哎呀,你不想要算了,我还得干活呢!”
老头连忙把黑棉被又塞回短工手中,咧嘴笑出一口黄牙:“要要,不要钱的当然要!麻烦小哥给我换一床。”
短工把这黑棉套往街边一丢,到牛车上抱了一床新的棉被给老头。老头抱了被子,掂着脚往车上瞅。短工警告他道:“每人一床,你可别贪心不足啊!”
“不,不会。”
老头说着,连忙抱着新被子进了庙。只见原本破旧灰暗的庙宇,已经被他们打扫干净了,地面上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新稻草,还铺了两床草席,不由喜道:“好,这真好!谢谢各位!”
“甭谢我们,这可是四海珍宝阁在做功德,得感谢人家!”一位短工道。
“是是,感谢四海珍宝,感谢杨大人。”
老头把新棉被放在墙角的草席上,见短工们收拾好出去了,他想了想又用草席把新被子卷起来,外面还用绳子绑了起来,用自己的旧袍子掩在上面。
他满意地叹了一口气,走出庙门。
只见街坊邻居围了一大堆,在看热闹。短工们在城隍庙外摆了一张桌子,桌子旁搭了一个砖灶,眼看就要完工了。老头不由疑惑地问短工:“小哥,你们搭灶台……这是要干什么?”
短工道:“从明天开始,要在这里布施粥和馒头。”说着,指了指上面。
老头抬头一看,只见庙门口上面拉了一个条幅,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四海珍宝阁布粥处!”旁边还放了一个牌子,上面贴着一张纸,纸上也有字:“即日起,每月初一到十五,四海珍宝阁将在此处布施米粥与馒头,凡来就食者请自行备碗筷,每人一碗粥、一个馒头;每日只供晚上一餐,欢迎街头流浪者前来。”
“哟,施粥啊,好事,好事啊!四海珍宝,真是大善人哪!”老头赞叹道。
“还有馒头吃?”一个大婶惊讶道,“那明儿个我也来排队,刚巧我家馒头吃完了,还没来得及蒸呢!”
“我家的米缸也见底了,明天来这里蹭一顿。”
“嗯,大家都来,能蹭一顿是一顿,这种施粥的都做不长久,最多三五天就该收摊了!”
听到街坊们的议论,算命老头不由叫道:“你们这些人,家里有得吃就在家里吃呗,跟我们这些苦哈哈争什么呀!”
“死老头,又没吃你的,看你急眼啥!”
“就是,我们不来吃,你一个人也吃不完哪,多出来的还不是浪费了?”
……
四庙街上。
“咣——”一声清脆的锣响,引起了过往众人的注意。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从明儿个开始,四海珍宝阁开始在全城布粥啦!城北银条巷,城南黄英街,城东白沙路,城西城隍街,都有布粥点啊!每天黄昏,粥与馒头,免费供应啦!”
一个男人高声唱喊道,在他的身后还有两个人,每人举着一个旗,一个旗上写着“四海珍宝阁”,另一旗上写着“全城布粥”!
老百姓们站在街边,一边观看一边指指点点,议论着。
珍宝楼,二楼房间。
吴柳烟站在窗前,隔着窗棂望着街上的情景,担忧道:“本来不弄敲锣打鼓这一套的,结果还是弄了,也不知道有没有用。”
“不一样,”杨活自信地道,“咱们现在不是宣传商铺,而是宣传布施地点,这必须接地气地宣传,越俗气越好,这样才能让那些流浪汉知道。”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咱们的生意对象又不是普通百姓,就算赢得百姓的口碑,对商铺也没有任何帮助。”吴柳烟不解地道。
“不,有帮助。施粥是一种善行,是一种品格,这样的行为可以提升咱们店铺的形象,可以让咱们与其他商铺区别开来,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符号。”
吴柳烟笑道:“确实可以区别开,人家做生意都是往里挣钱,咱们做生意是往外撒钱。”
杨活道:“有舍才有得,能施才能获,自然之道也。”
“你说这些我也不懂,我就想问问,既然要施粥,为何每天只施一顿,每月只施十五天,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吗?总不该是为了省钱吧?”吴柳烟眨眼道。
“嘿嘿,你注意到了哈。一般来说,不吃饭的话,人可以活十四天;所以我这样的施粥方法,不会饿死人;但我们也不能养懒汉,所以只施一餐,想听饱得自己想办法;其次,温饱思***我这也是为社会安定考虑。”
吴柳烟惊奇地望着杨活,佩服道:“想不到,你想得还挺深,还挺符合人之常性!”
杨活得意道:“那是,你家男人是谁,天才是也!”
“啪!”吴柳烟一巴掌打掉他偷偷放在自己****上的手,娇声道,“流氓!”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2章 安得广厦,庇我寒士?
(全本小说网,。)
四海珍宝阁全城施粥的事,很快就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这事当然也传到了兰溪街,那几位曾经讽刺过杨活不会做生意的大老板又聚到了一起,大伙商量后决定亲自去瞧一瞧。
兰溪街在城北。
他们来到城北的银条街,这里有一家破旧的养济院;这个简易的四合小院,是以前一个富绅捐钱办的,后来不知怎么断供了,这院子倒保留了下来,没有收回。
四海珍宝城北施粥点,就设置在这个小院门口。
由于地方宽敞,这里可以说是四个施粥点当中规模最大的;门口架了两口大锅,就在这里现场煮粥,现场布施;馒头也在院子里蒸好。有专人维护秩序,领粥的队伍从养济院一直排到了银条街口。
这几位富商坐在马车里,一边观看排队的乞丐、流浪汉,一边闲谈。
“我去,咱们上京城竟然有这么多乞丐,这怕有上千人吧?”
“嘿嘿,越多越好,吃穷他!看他一个经商白痴以后还敢这么嚣张不?”
“古人说为富不仁,这可是真理。富足的人,就不能有这种妇人之仁,否则就等着倾家破产吧!天下的穷人这么多,连皇帝都没办法解决,他以为他是神仙!”
“呵呵,让我们来算一算。馒头二文,粥一文,一个人就是三文钱,这里我们算他一千人,那就是三千文、三两银子,加上人工费、杂费,得四五两吧?城里四个施粥点,那就是近二十两,每个月施十五天,那……一个月就得三百两银子!”
“三百两!我靠!”
“现在我明白老沈员外这养济院为什么办不下去了,任谁也办不下去啊!一个月三百两,一年就得三千两白花花的银子打水漂,谁家扛得住?”
“这傻小子想靠这种方法来打响珠宝店的招牌,真是个损招!只怕招牌还没打响,店子就折进去了!”
“所以说嘛,好好唱你的歌罢,真以为经商是个人就能赚钱吗,真是好傻好天真!”
“年轻人嘛总是不服气,不然怎么会和咱们赌?这一次可教他好好吃个教训,长点见识,须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马车停到了养济院的门口。
几个大腹便便的商人从车上下来了,其中一个瞧了一眼排列整齐的队伍,不由笑了一声:“哟,你们瞧这队伍排得多齐整,就像打仗的军队一样。”另一个笑道:“乞丐大军!”
在他们的眼中,这些衣着褴褛乞丐和小猫小狗没什么区别,不会同情,更不会害怕;只会觉得可爱或讨厌。
“哟,这粥还挺稠的,照不出人影,哈哈哈!”
“馒头也是白面的,难得啊!我家吃的也不过是白面馒头,这些乞丐有福了。”
“护国大人还真是在做功德啊,哈哈!”
几个富商站在旁边冷嘲热讽,而布施的长工们却听不出来,还以为真的在夸奖东家,不由喜道:“那当然,护国大人和四海珍宝阁这功德深得人心呀,老百姓们都交口称赞呢!几位贵人,可是来赞助的吗?”
“赞助?什么意思?”
发放馒头的那长工朝后指了指。
富商们往后面看去,只见养济院门墙上贴着一张告示,于是走过去瞧。
“敬告各位父老乡亲:
“四海珍宝阁设立此施粥点,是为了救济危难;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希望社会各届的有识有爱人士,都可以参与进来,慷慨解囊,共攘善举!出钱出力,不论多少,都是一份心意,如果有意赞助财物的,请与布施点人员联系。”
看完之后,几个富商相视而笑。
“神经病,谁和你共攘善举,这可是一个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的!”
“呵呵,他能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说明还不傻。我看他恐怕撑不了多久,算他财力雄厚,能撑一年,两年?”
富商们还到整饬一新的养济院里瞧了瞧。里面人满为患,全是无家可归的人,洋溢着一股臭烘烘的气味,他们很快就出来了。
他们刚坐上马车,排队的流浪汉们就开始议论了。
“你们说这几个人是来干什么的?”
“一看就是有钱人,可能是来赞助的,那咱们就不用担心这免费饭吃不长久了!”
“切,那是几个绝户头!没瞧见他们一脸嘲笑的神色吗?”
“不会吧,我看人家笑得挺和善呀。”
“那是你傻。我可认得其中一人,去年冬天我在他家门道下避风过夜,被他一脚给踢睡了,还指使他家长工打我。这样的人会来赞助,呸,鬼才信!”
“我靠,真是黑心的绝户贼啊?”
“那他们是来看笑话的了?妈的,真不要脸,为富不仁的狗东西!”
“唉,真希望四海珍宝能撑下去,至少撑到春天,那咱们这些人明年都还能再见面……”
“说的是啊。”
马车驶出了银条街。
刚转上大路,就听到一阵喧嚣的鼓乐响声。鼓乐过处,民众如潮,将马路给堵了。马车只能停了下来避让。
“干啥的?”富商们不耐烦地把头探到窗口往外看。
刚巧,这鼓乐队还停下来了。
奏乐声也停了,只听一个声音高叫着:“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四海珍宝阁又给穷人带来了福音!”
说完一句,就敲一下锣:“咣——”
民众们捂耳皱眉,同时心里都在想,又是宣传布粥的事吧?可为什么要说又呢?
“城南!城北!城东!城西!四个城门外!”
“咣——”
“都设立了四海珍宝庇护院!夏可避阳,冬可避寒!无家可归者的福音啊!”
“咣——”
“地面已经买下来了,三天后建好,每个庇护院可住五百人!免费,免费入住啊!”
“咣——”
此人高声唱完,鼓乐队又响了起来,队伍再次前进。
现场的老百姓们议论纷纷,兴高采烈,这气氛就像过年一样。
“四海珍宝阁是啥来头?”
“听说是一家新开的珠宝店,在四庙街。”
“这你们都不知道?杨护国开的啊!”
“我去,怪不得又是施粥,又是建庇护院,我说哪来的大好人,原来是杨护国!”
“那是,除了杨护国哪个有钱人会这样爱护百姓?”
“也不尽然,以前不是有个沈富绅吗,也开过养济院的。”
“可惜只开了半年就停了。希望杨护国这个可以坚持得久一点。”
突然一个瘦弱的年轻人,从人群中走了出来,高声呼道:“安得广厦,庇我寒士?安得粥汤,活我饥人?杨护国你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啊,我楚孟修给你磕头谢恩啦!”
说罢,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北连磕三个响头。
围观的群众们也连声恭敬道:“感恩,感恩,杨护国永保长生,护佑百姓!”
坐在马车里的几个商人,脸色难看,一声不吭。
其中一人突然道:“城外的荒地不值钱,几十亩也不过几十银,这小子挺精呀,没花多少钱还赚了好名声。”
另一人则道:“纵然他四海珍宝的声名响遍四海又有个屁用,反正这些穷鬼也买不起任何珠宝,不会给他带来任何收入!”
“就是,他已经死定了,只看时间早晚,咱们等着瞧吧。”
“通知其他同行,这个月……珠宝大幅度降价,拉拢老顾客,集体抵制四海阁,绝不能让他做成一单生意!”
“啊?不用出这种狠招吧,他四海珍宝也撑不了多久。”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我们既然和他定了赌约,如果不发一招,这岂不是对护国大人不够尊重吗?”
“哈哈哈,严大人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全本小说网,。,;手机阅读,m。
第623章 要捐就捐一个亿!
(全本小说网,。)
三天之后。
上京皇宫大殿,议事厅。
周齐光高高坐在宝座之上,双眉微皱;文武众臣列于殿下两边,垂头不语。
“你们就没什么话说吗?江州荣湾、曲塘两县遭受冰雹之灾,待收小麦全部毁于田间,二十万百姓将面临绝收之境!这灾情都出来十天了,你们还没想办法吗?!”
财政大臣垂首道:“陛下息怒,不是臣下没想办法,实在是国库空虚,粮库无粮……微臣也是无计可施啊!”
“靠!你这个财政大臣怎么当的?平时不筹措好,现在急需用钱用粮了,你却和我说这个空虚那个无粮?你猪脑子啊!”周齐光破口大骂。
这个财政大臣是他娘舅家的亲戚,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所以他可以毫无忌讳地大骂,这样就可以起到警慑其他众臣的效果。
“是……陛下今年大赦天下,全国免征赋税,免征粮草,还在各地修路铺桥,以利民生,所以才致国库空……”这个新任财政不知皇帝的苦心,试图解释道。
周齐光的脸色一紧,心里大骂一声:猪头!
“闭嘴!少找借口!吏部,刑部,礼部,你们三部平时油水最多,现在遇到天灾人祸,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各部官员全都发动起来,捐财捐粮,共攘国难嘛!”
吏部尚书出列,拱手道:“如陛下所言,我们吏部两天前已经自行发动了捐助事宜,一共募集钱款一千五百余两!”
周齐光冷笑道:“一千五百两……你们吏部上下官员近三百名,平均每人捐了五两银子,好好,真他……真是好啊!”
吏部尚书垂手不语。
周齐光不由长叹一声,无奈道:“查一下各省郡的粮仓,看能不能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