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车车脱粒过后的粮食,用马车拉着送到聚居点的水泥地面上去晒干,那金黄的颜色让池旭看到了一种富足之态。

    以前那种热火朝天的劳动画面并不正常,因为那还是处在快速发展期间。

    现在这样子,才属于这一片土地的老百姓走上正轨之后的生活。

    池旭还在天赐大草原这边看到了十几所学校的存在——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方浩这边的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扫盲班没有废除掉,又盖了很多所学校。

    那些学校除了白天让孩子们上学,晚上的时候还会有专门给成年人上课的夜校。

    在这一片地方可没有什么寒假和暑假,五天有一天休息,过年的时候会放假十天,其余的时候不存在长假这一说。

    对孩子们而言,这无疑是不幸福的,可是为了让这个世界的发展变得更快速一点,方浩不会考虑他们的幸福程度。

    时代的发展,肯定要有一些人要做出牺牲,这是没有办法的。

    池旭走过尧国很多地方,从来没有看到哪个地方读书的普及率有那么高的。

    他了解到方浩定下来的规矩——这边的小孩子六岁就必须要入学,最少要读六年书之后,感觉到非常的震撼。

    这六年时间,被方浩定性为六年义务教育,都是免费的教育,由学校提供课本,也由学校提供一顿免费的早餐和一顿免费的午餐。

    想到这个规定惠及到的人口,再想到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池旭虽然对方浩有异心这一点非常的不满,但是也有了一种心潮澎湃的感觉。

    他还到了一所学校,将那些学生各个年级使用的课本都要了一套。

    课本的问题,梅瑜也在家书里面向梅翰林提到过,梅瑜就是因为那些课本上面宣扬的东西,而对方浩起来很大的戒心。

    读书人的嗅觉是不一样的。

    池旭拿到那些课本之后,发现确实有大篇幅给方浩gēgongsongdé的内容,提到方浩经营关外所取得的成就,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的好处。

    课本里面还提到了民族团结这个问题,有一些篇幅就是讲述民族团结的必要性,也提到了方浩来到大草原之后,给这大草原上的牧民带来的生活上的改变。

    当然也有一些篇幅提到的是草原上那些贵族们对牧民的统治是多么的残暴和黑暗。

    在很多课文里面,方浩就是这座大草原,众多牧民的大救星,他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改善了大家的生活,解决了所有人的温饱问题。

    在课文里面,没有一个字提到要尊崇皇帝,没有一篇课文宣扬忠君爱国的思想。

    看了这些东西,池旭终于明白了梅瑜为什么怀疑方浩有野心。

    这些课文就是写在纸上的野心,这就是他在草原上收拢人心的证据。

    在这一片草原上,至少在那些孩子们的心里,只有方浩并没有皇帝。

    一开始看到那些课文的时候,池旭的双手都在颤抖,眼神里充满了愤怒。

    ——这就是乱臣贼子啊!

    可是看了很多篇之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这里面很多东西说的都是事实,也有着很大的道理。

    戎突人的贵族固然是在奴役牧民,靠着剥削牧民,过上富贵的生活。

    可是在尧国又何尝不是如此?

    他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的穷人,甚至见到过饿死的人。

    这个朝廷那些王公大臣们的钟食鼎食,就是建立在那些穷人的痛苦之上的。

    很多穷人没有自己的土地,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只是自己穷,自己的子女也都要世世代代穷下去。

    他们的存在和牲口没有太大的差距,甚至在一些人的眼中,他们的价值还不如牲口。

    那才是让人绝望的。

    从这个方面来讲,方浩在这边实行的那些东西,确实可以让那些穷人的生活得到改变,确实可以被称为那些人的大救星。

 第十六章 学校

    (全本小说网,HTTPS://。)

    镇北军这边的小学有六门课程,分别为语文、数学、物理、劳动、体育和品德。全本小说网https://。

    物理和劳动课都是要到四年级才会有。

    这里的小学物理大概相当于方浩以前那个世界的初中物理,而且是删减版的,只是教一些很基础的知识。

    可就是这些很基础的知识,池旭也看不懂。

    包括数学他也只能看懂一点点,更深层次的,到了三年级的数学他就看不懂了。

    而且这数学使用的是ālābo数字,那些符号他看得更是头疼。

    劳动课本上面写的,有农业技术,比如说怎样植树、怎样嫁接、怎样育种、怎样播种、怎样插秧等等。

    也还有怎样放牧的知识点。

    不过再高深一些的层次,就涉及到工业技术了,很多时候都是要去工厂实地学习的。

    这些东西池旭也只能够看懂一点点,但是这种模式他觉得是很好的。

    所以他主要看的就是语文和品德这两门课程的课本。

    每天晚上休息的时候,他都会看上一段时间的课本。

    现在天赐大草原这边基本上都已经通了电,不过他们的电器也就是灯泡而已,暂时并没有开发出多了不起的家用电器来。

    仅仅只是一个电灯,就让池旭感受到了工业发展的伟大。

    这可让人生中多出了多少的时间来?

    课本中给方浩gēgongsongdé的文章确实不少,但是更多的都是有着实际用处的。

    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这个不用多说。

    劳动可以培养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哪怕是其余的学习成绩再差,劳动这一门功课上得好,长大之后就不难创造一个好的生活。

    数学、物理这两门,虽然池旭看不懂,但是他也能够明白,学好这个,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将会更大。

    虽然他非常的反感方浩想要zàofǎn这件事情,可是一想到现在方浩管辖的区域,有十多万人在这样的学校里面读书,那十多万人培养成才之后,将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就不由得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好像一个旧的时代即将落幕,一个崭新的时代就要揭开它的序幕。

    等他到了龙城的时候,看到一座龙城中学建立在那里,里面有了一千多名学生,更加觉得震撼。

    经过这些年人才的积累,镇北军一共建立了上百座小学,还有两座中学。

    一座是龙城中学,一座是碧落中学。

    另外还有几座中学在筹建之中,因为老师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暂时只有那两座中学,这两座中学目前是这边的最高学府。

    镇北大学也在筹划之中,不过目前而言,合格的老师也欠缺,合格的学生也欠缺,大概还要过上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建设起来。

    天赐大草原这边的学生,小学毕业之后,成绩可以的就有资格来到龙城中学上学。

    龙城中学是四年制,课程排得也比较紧,不过暂时只有一年级和二年级。

    而且这一年级和二年级还都是同时入学的,只不过一些掌握知识比较多的,就直接开始读二年级,差一点的就从一年级开始学习。

    三年级和四年级不只是没有学生,也没有老师,现在只是有教材而已。

    那些老师在教学之余,也在努力的学习那些教材,争取能够在二年级的学生升级到三年级之后,可以胜任三年级的教学。

    一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借阅高年级的教材自学。

    在这里读书,吃和住都在这里,都是由学校负责,在这里倒是有了寒暑假,收割粮食的时候,会给他们放半个月的假,让他们回去帮助父母收割粮食。

    然后就是过年的时候放半个月的假,大家在一起过年。

    其余的时候也是五天内休息一天,能够给他们休息的时间,但是不会太多。

    在这里当老师的,有一些是方浩当年从国子监拐过来的太学生,还有一些是陈朗通过思路商行从内地拐过来的读书人。

    前前后后拐过来充当教师的读书人也有一千多名,但是能够进入到两所中学执教的只有一百多个。

    这一百多个都是来到这边之后,对方浩编写的教材非常感兴趣,学习得很认真,取得了一定成就的人。

    现在能够进入到中学读书的,都是未来的栋梁之材,成为他们的老师,就要有比他们更高的知识要求。

    在这方面,语文的教学已经变得不重要,重要的就是数理化这些东西,不是靠着以前打下来的基础就可以吃老本的,必须要自己勤奋的学习,才能够掌握那些知识点,才能够教育别的学生。

    在中学执教的老师薪酬很高,一个月就超过了二十贯,还会有教学的奖金。

    而且吃住都不用自己操心,由学校来提供,日子过得非常的好。

    只不过成为中学老师的要求很高,必须在专业上面比较擅长才行。

    除了那些读书人的队伍,还有一些老师就是从几个研究院选出来的人来兼职担任,教一些实操性的知识。

    除了语文这一类,其余的每一个中学老师都是由方浩亲自选拔出来的。

    没有那样的水平,就不能做他们的老师。

    年级越高的,选拔越严格,但是待遇也越好。

    池旭来到这座中学的时候,学校给这些中学生们放的半个月的假期已经完了,开始了新一期的教学工作。

    他在这一所学校住了十来天的时间,要来了所有的教材。

    在中学的课本里面,并没有多少给方浩gēgongsongdé的文章,似乎方浩认为给那些小学生宣扬这样的思想就已经够了。

    这里面数理化方面的东西,池旭完全是看不懂了。

    他还旁听了几节课,完全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什么东西,但是他可以看到很多学生都听明白了。

    这让他有一种自己已经过时的感觉。

    他也知道,方浩之所以能够在这片苦寒之地发展的那么好,靠的就是那些他听不懂的知识。

    那些知识可以让这一片苦寒大地变成现在尧国最富饶的土地,也能够将尧国内地那些更好的土地变得繁荣昌盛。

    可惜的是,这些知识只存在于这一片苦寒之地。

    ——除非方浩能够入主中原,成为尧国的皇帝。

    这个念头一闪过,池旭就有一种被雷电劈中的感觉,整个人都颤栗起来。

    如果让方浩当上了皇帝,他在这里的成功就可以妥妥的复制到尧国内地,复制到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让这天下所有的老百姓都吃饱,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穿暖,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有机会接受教育。

    那将是多么伟大的一个盛世?

 第十七章 盛世影像

    (全本小说网,HTTPS://。)

    龙城中学的语文教学在池旭的眼中是非常低劣的,一点都没有彰显出文字之美。全本小说网,HTTPS://。m;

    所有的叙述都粗浅直白,和寻常人家说话都没有什么区别。

    之乎者也这些能够调剂文字韵味的字眼,基本上都从课本上消失掉了。

    文学在尧国官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参加科举考试,文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考生的成绩。

    每一个一甲出身的进士,都是文才了得的读书人。

    方浩凭着抄诗词,在尧国获得了很大的文名,没有人会怀疑他在文学上面的成就。

    可是在龙城学校,文学并没有什么多大的比重。

    语文只是科目之一,而且教的还非常的粗浅,全部是大白话,注重的也是描述得精准,而不是文字的韵律之美。

    说明方浩并不看重这个。

    一开始,池旭有一些不服气。

    他也是一个文人,对这个非常的看重,觉得这是需要一辈子来学习提高的东西。

    文学应该占据很重要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尧国的文官体系就建筑在这个上面。

    而在方浩的地盘上,文学一道,一点意义都没有,开语文这门课程,只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够通过文字掌握另外那些课程的知识。

    这让池旭感觉到自己的信仰受到了很严重的伤害。

    可是在这座学校呆了几天的时间,看了老师们的教学,也看了那些学生们做各种实验,他又觉得方浩做这样的规划,将语文降等,是很有道理的。

    通过这些天的观察,不难发现,方浩重视的是实务,是学生们做实事的能力,而不是高谈阔论。

    去掉华丽的文辞,让文字只承载它最本质的功能——传播与交流。

    将学习作诗词的精力用在学习数理化上面,甚至用在学习机械的操作上面,就可以产生很大的价值,而那价值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虽然这样看上去显得没有什么情操,可是情操这种东西,不能够拿来当饭吃。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人,最需要的还是吃上一口饱饭。

    仓禀足而知礼仪,那是圣人之道。

    仓禀不足而学礼仪,那就是吃人之道。

    池旭在这里呆了十来天的时间,就住在学校里面,一天三顿也和那些学生一起吃的。

    虽然伙食都是由学校来负责,可是这伙食并没有他想象中的克扣,有荤有素,合理搭配,甚至比他一路过来,在某些驿站吃的伙食还要好。

    在尧国内地,一般的家庭还做不到这样,天天都有肉吃。

    当然,也必须要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这里是大草原,从来都不缺肉食。

    至于蔬菜,以前草原上是没有种菜这回事的,直到尧国人过来才开始种菜,而方浩来到边关之后,更是在冬季也种上了菜。

    特别是石化工业起来了之后,大量薄膜的使用,使得温室大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冬季的蔬菜种类更加丰富。

    以前吃蔬菜在草原上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很多人只能够吃一点野菜或者是靠着喝茶来解去体内的荤腥。

    现在他们的饮食结构变成了蔬菜比肉要多。

    哪怕是沙鲁所属的那些地方都是如此。

    方浩给这一片大草原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这龙城中学读书的学生,年纪都不大,但是因为营养可以,身体都比较健康。

    大家学习的劲头也很足。

    因为在这里读书学习,不只是一分钱都不用出,食宿全包,学校还发给校服。

    更重要的是,方浩向他们作过承诺,等他们学成毕业之后,最低也要给他们一个中学老师的职位。

    如果他们得不到更好的发展,还可以去做中学的老师,那可是食宿全包,最低还有二十贯一个月薪水的职位。

    前几年有一批婴儿潮,现在已经到了入学的时候。

    再加上打下碧落大草原和幽云大草原之后,方浩所辖地方又多了好几十万的学龄少儿。

    这些人都是要接受教育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草原上都需要中学老师,不是没有那么多职位安排,而是没有那么多合格的老师来就职。

    刚刚从龙城中学毕业,就去当中学的老师,听起来很荒谬,可是,这也是无奈之举。

    就算是将所有毕业的学生都拉过去当老师,还是填不满那个坑。

    何况其中还有一部分更优秀的,要继续上大学,再去研究院,走向更深的层次。

    在方浩的规划里面,哪怕是用刚刚中学毕业的学生来教中学,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来教大学,今后二十年的时间里,教师这个岗位都会处在急缺人手的处境。

    因为他的目标并不只是一个关外,还是整个天下。

    尧国的人口上亿,需要接受教育的少年儿童也上千万,那需要很多的教师才行。

    按照关外现在的教学速度,培养一个中学毕业生要十年的时间,根本就培养不过来。

    池旭也计算了一下按照方浩这个标准,教师队伍扩张的速度。

    他发现想要做到在尧国全境都实行这样的教育水平,让全国所有的未成年人都接受中学教育,哪怕是最低标准,也需要三四十年的时间。

    这是一个他没有办法看到的未来。

    但是一想到那样的未来,所有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接受了这样的教育,会爆发出多大的生产力,会缔造一个怎么样的盛世,突然就有一种热血澎湃的感觉。

    要是全国所有的老百姓都能和这一片地方的老百姓一样安居乐业,不受温饱问题的困扰,有学可上,有书可读,那就已经是前所未有的盛世。

    可是他知道,现在这个盛世才只是开了一个头,露出了一个很小的角落。

    方浩的策略要是能够推行下去,以后的盛世肯定比现在要繁荣昌盛。

    一天能够奔跑一千多里的汽车,一天能够开垦几十亩地的拖拉机,可以横跨在大河两岸的大桥,晚上可以发出太阳一样光芒的电灯,这些物品的出现已经让他看到了那个盛世的影像。

    如果能够扩展到全国,会对这个世界带来多大的改变?

    他已经完全无法想象了。

    因为没有任何的典籍记载过这样的东西,哪怕是做梦都没有做过这样的梦。

 第十八章 风驰电掣的感觉

    (全本小说网,HTTPS://。)

    池旭过来关外将近一个月之后,这才得到通知,方浩现在正在幽云大草原的辽海边上,没有时间回到碧落大草原,如果池旭有什么事情,就去那边找他。(全本小说网,HTTPS://。)

    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池旭已经在龙城中学住了十来天了,在看着那些他并不能看懂的教材。

    虽然没有看懂那些教材,但是也明白了,那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东西,学会那些东西,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从小学到中学几十本教材,他都收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行囊中。

    然后就带着手下的人,踏上了去辽海边的行程。

    从龙城到幽云大草原的辽海边,那可有着四千多里路。

    为了让池旭能够快一点的过去,方浩还特意写下了手书,调派一辆大汽车来负责运输。

    池旭也终于坐上了一次汽车,体验到了那种风驰电掣的感觉。

    他坐在驾驶室里的副驾驶位置上,他的那些随从就没有那么好的待遇,坐在后面的车厢里。

    在水泥路上跑的时候还没有什么,离开水泥路面之后,那就很受罪了,必须要紧紧的抓住车厢里面的铁栏,才能保证自己不被甩起来。

    从天赐大草原到碧落大草原,已经修成了一条水泥路面的主干道,全长有一千多里,只是一个白天的时间就跑完了。

    尽头就是连接碧落大草原和幽云大草原的一条路,不过这个时候并没有完成水泥硬化,还是土石铺成的路,因为底下都是从湿地挖出来的淤泥堆积而成,目前还不能够马上修水泥路面,现在正在修路基。

    这一条路就有几百里,宽度足够,也是碧落大草原很多建设物资运到幽云大草原的通道,每天在这上面奔跑的马车就有不少。

    还有一部分物资则是通过路边挖深了的水渠用船来运输的。

    幽云大草原那边也要建设发展,需要很多的物资,运送物资的人络绎不绝。

    汽车载重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在上面跑。

    在水泥路面尽头那边休息了一个晚上,顺便给车辆又加上了油,第二天,池旭他坐的这辆汽车又开上了这一条路。

    不是水泥路面,就没有那么平整了,在车厢里面的那些人不用说,哪怕是坐在驾驶室内的池旭,也感觉到跌得厉害。

    速度开得也没有那么快了,不过还是比路上跑的马车要快上很多。

    一上午的时间,就跑完了那条路,到达了幽云大草原。

    路桥集团现在发动了十几万人在幽云大草原这边修路,不过目前为止,还没有在这里任何一条路上铺上水泥。

    一方面是现在还正在修路基,另外一方面则是这边的几家水泥厂还在建设之中,现在还没有那种能力从碧落大草原运水泥来这边修路。

    现在路段还是土路,不过汽车可以在上面跑,只是不可能跑到水泥路面上的速度,舒适感也没有那么的强。

    但是汽车来到大草原之后,也只是跑了几百里路,就停在那里了——因为接下来的路已经被河流给挡住了。

    现在只搭建了浮桥,可以供人马通过,但是承载不了汽车。

    钢铁大桥现在还没有开始修建,要等到冬天枯水季节才会开工。

    到了这里之后,池旭他们这一行人也就下了车,改骑战马。

    骑上马之后,池旭就感觉到这个速度慢了很多。

    虽然他们骑的都是很好的战马,可是速度根本没有办法和汽车比。

    而且,这马是活物,骑上一段时间就要放缓速度,甚至要下来休息,给它们吃豆子这样的食物来补充体力,远远的不如汽车方便。

    汽车在前进的途中没有动力了,提着一箱油咕嘟咕嘟的灌下去,又可以跑出很远的距离。

    以他们的身体状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