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不过那些秀才们闹事,被方浩毫不留情的镇压下去,杀得另外一些有异心的人也收敛了那样的心思。

    利益当然很重要,但是并没有自己的命重要。

    在这一段时间,这些官员们都是提心吊胆的,不知道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将那些土地收归国有,会不会引发一场更大的liuxiěshi情。

    现在方浩终于当着大家的面提出来了土地国有的这个政策,提出来的是他们不敢相信的优厚待遇。

    ——按照之前三年土地平均价格来收购,分作三年推行。

    第一年,将北方的土地收归国有。

    第二年,将南方边境六省的土地收归国有。

    第三年,将大汉帝国所有的土地都收归国有。

 第一一八章 土地政策

    (全本小说网,HTTPS://。)

    按照三年之内的平均价格将土地收购回去,如果是在之前,朝廷提出这样的政策,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全本小说网;HTTPS://。.COm;

    大臣们往往自己就是大地主,当然也就代表着地主阶层的利益。

    他们都不缺钱,缺的是一份传到子子孙孙的家业,在他们看来,土地就是能够起到那样的作用。

    他们购买到的土地,基本上都不会卖出去。

    卖田,那会被认为是败家的表现,是家道中落的表现。

    不要说以三年之内的平均地价赎回他们的土地,就算是高出那个平均地价一倍两倍,他们都不会将自己掌握的土地放手。

    可是,在方浩提前放出几种土地收归国有的风声之后,再提到这样的政策,他们突然觉得这个政策简直是太仁厚了。

    在这一次的大会上,没有人反对,全部都通过了土地收归国有的大政策。

    至于那些大地主将土地卖出去之后,手上的钱怎么办,方浩也给出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兴办工业。

    这一点他和裘伯贤也详细的谈过,裘伯贤进行了一些补充说明。

    “现在朝廷这边有一些技术可以卖出去,我们会成立一个专利局管理那些技术的问题。”

    在谈到技术销售的问题时,方浩说道:

    “搞技术研究是需要花钱的,而且是需要花很大的钱,而且很多时候,就算是花了很多的钱都未必能够搞出实用的技术来,所以想要获得那些技术,就必须要付出代价。你们要先办工业,可以从专利局购买朝廷拥有专利的技术,可以用各种方式来购买——比如说购买某一个省的专利使用权,或者是购买整个天下的专利使用权,不同级别的专利使用,会有着不同的价格,你们购买到专利权之后,朝廷会保护你们的权利,如果别人盗取你们的技术,朝廷就会给予追究。”

    “当然,民间要是有谁研究出来的合用的技术,也可以到朝廷的专利局申请专利保护,可以自行的出售那些专利技术,要在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保护,就能够得到来自朝廷的保护。”

    “每年的三月,专利局会举行一次专利拍卖大会,将所掌握的专利技术都拿出来拍卖,价高者得。手上掌握了财富,觉得没有地方花的,可以来购买那些技术。”

    重要的技术方浩当然不会拿出来拍卖,但是一些民用的东西,却可以拿出来。

    本来一开始他没有想过要弄什么专利保护的,因为那个东西确实会影响到工业的发展。

    但是,现在土地收归国有,需要朝廷拿出大笔的金钱出来,就需要卖出一些技术使用权来获得一定的财富。

    而且最重要的是为了这个社会的稳定,也为了让那些财富能够在社会上起到流通作用,能够促进到社会的发展,必须要给那些卖了地的大地主们手中握有的财富一个出路。

    给他们专利保护,无疑会降低竞争,影响到老百姓获得更多的实惠。

    但是那些大地主们,就能够靠着专利保护拥有更多的财富,这样才能够促使他们去发展工业。

    以后那些大地主们就不再是大地主,而是资本家了。

    为了防止这个国家被那些资本家们给架空,方浩会扩大国营企业的权重,最重要的技术还是交给那些国营企业。

    公有制必须要发展,要不然一旦那些大资本家利用自己的资本bǎngjià了老百姓,他这个皇帝就够呛了。

    这一次的会议开了几天的时间,不只是发布土地国有的政策,还包括了制定未来五年时间的发展计划。

    ——比如五年内朝廷重点支持哪些产业,又在哪些地方修路搭桥,打通交通。

    还有土地收归国有之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将土地承包给每一个老百姓。

    这就是大汉帝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不过这个五年计划属于内政。

    外政方面,方浩不会跟这些大臣们商量,而是跟武将们商量。

    在他们开会期间,大汉日报就开始报道他们开会的内容,当然都是方浩授意他们报道的内容。

    一方面报道了土地收归国有以及发展工业的大政策,另外一方面,则详细的解释这些大政策对老百姓有什么样的好处。

    土地收归国有之后,再由国家承包给每一个在农村的老百姓,按照人口数量,每个人分配多少的土地,不允许私下的买卖。

    土地的承包,也不是永远都不动的,每隔二十年就会重新再分配一次,所有在农村的人口都可以分到某一个标准的土地。

    而他们获得那些土地的代价,就是每年要向朝廷缴纳一定比例的粮食。

    以前他们私有的土地,也同样要向朝廷缴纳粮食,甚至还要服徭役。

    只有那些有科取功名在身的读书人家庭不需要缴纳粮食和服徭役。

    现在朝廷不会征用徭役,朝廷需要人工会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支付酬劳。

    至于上缴的粮食,朝廷也作出了承诺,比例不可能超过以前的上缴。

    这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就是白白的得到了一些土地,而且以后都不用服徭役了,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些有地的农民,也可以将自己的土地卖给朝廷,然后再从朝廷那里按照人口来分到应该拥有的土地。

    对于没有土地的农民,只能够注重别人的土地,要上缴的粮食,可比皇粮国税要重多了。

    现在他们能够白白的得到土地,不需要自己花钱,只要交一部分的粮食就可以,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很多大地主并不满意,因为他们的土地要被收走,但是那些老百姓听到了,无不山呼万岁。

    就在开会的期间,方浩通过“功德续命”观察到自己的死忠属从数量一路狂飙,已经飙升到了一千多万,这让他非常的满意。

    这还是在现在交通不发达,大汉日报的传播在这几天的时间里只能覆盖两三千万人口的情况下完成的。

    按照这个趋势,他以后要收集死忠属从给自己续命,也不是不可以。

 第一一九章 方浩的考量

    (全本小说网,HTTPS://。)

    方浩如此迫不及待的推行土地政策,当然有着他自己的考量。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获取民心对于一般的统治者并没有那么的迫切,因为只要拥有足够的武力,不用担心有人将自己的zhèngquán给推翻,民心其实就没有那么的重要了。

    老百姓的忍受力很强,只要有口饭吃,一般情况下是不会zàofǎn的,甚至很多人,没有饭吃了,也只会选择啃树皮,啃草根,甚至饿死,都没有胆量来zàofǎn。

    为了自己的权力,没有必要对老百姓太好。

    然而,方浩却必须要争取到大量的民心,要通过切切实实的给老百姓谋福利,才能够获取他们成为自己的死忠属从。

    虽然多一个死忠属从,只是多了一秒钟的寿命。

    可是亿万个一秒钟汇集起来,就是很长的时间了。

    土地政策是要分作三年来执行,一步步的推广到全国。

    但是关于这个政策的宣传,却是一步到位。

    一方面要利用民间的舆论,逼着那些大地主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土地,要不然就是和广大的失地农民为敌。

    一旦有了朝廷在法理上的支持,那些失地农民凶猛起来,也是可以吃人的。

    另外一方面,当然也是要让那些老百姓都知道,朝廷是跟他们站在一起的,他们伟大的皇帝方浩是跟他们站在一起的。

    这样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死忠属从。

    在这为期几天的会议中,农业问题被方浩着重的提到,他建议农业部从关外抽调一些种地技术不错又想着回老家的农民入关,回到自己的老家,对老家的农民进行技术上的指导。

    这个世界上的种地技术很不高明,如果是认真的种地,有了好的种子,就算是以现在的生产条件,产量提高一到两倍,是很容易的事情。

    提高粮食产量是一个大方向。

    粮食产量提高了,还能够养活更多的人,才能够让这一片广袤的国土生活更多的人口。

    方浩没有想过要搞什么计划生育,至少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不会想这种问题。

    现在大汉帝国也就是一亿多人口,在他看来,这个数字起码要增加十倍才行。

    没有更多的人口,哪里来的那么多的死忠属从?哪里来的那么多人给他功德续命?

    这个世界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人口那么少,不是因为那些老百姓的生育意愿很差,实际上他们的生育意愿很强,而是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多的粮食供养那么多的人口。

    粮食产量提不上来,人口就不可能提上来,提上来了就会爆发大乱,然后人口急剧缩减。

    想要拥有更多的人口,就必须让粮食产量提上来。

    能够种粮食的地方就要种上粮食,要在全国各地大建粮仓,储备上足够多的粮食。

    另外,也要加大医疗水平的提高。

    大汉帝国已经成立了卫生部,方浩的系统商城里面也有了现代医学的体系,他也弄了一些很基础的现代医学观念出来,甚至开始制造医疗设备。

    当然,现在只是刚开始发展,离这个体系成熟还有着很遥远的时间。

    不过就算是刚开始的那些最基础的卫生观念,推广开来之后,也能够让老百姓少生一些疾病。

    这场为期几天的大会开完之后,北方各省的土地回购就以很快的速度展开了。

    分作两个批次来展开。

    一个批次是离各地官府最近的地方,在春种之前将一些土地都收归国有,然后按照每个人口五亩地的标准,将土地分配给当地的老百姓。

    这个人口分配不是按丁分配,而是家里所有的人口都有资格得到那五亩的土地。

    女人一样的有资格,哪怕只是一个才出生几个月的女婴,都一样的拥有分配土地的资格。

    精耕细作的话,每个人五亩地,产出来的粮食足够自己的食用以及上缴,还能够有一些盈余。

    分配土地的同时,还会给他们分配优良的粮食种子。

    按照现在的人口来讲,每个人能够得到的土地当然不止五亩。

    多出来的土地依旧归朝廷所有,由朝廷将那些大块面积的土地发展成为农场,进行大规模集约化的耕种,用来给城市人口提供粮食。

    方浩不可能按照现在人口的标准,将土地给平均分配下去,这样以后人口添置得多了的话,就会面临着无地可分的困境。

    而且现在那些农民的种地技术也确实太差劲了,必须要在每个地方都弄一个农场出来,让他们知道怎样才算是高效的种地。

    至于农场生产出来了更多的粮食,会不会让那些农民刚出来的粮食价格更低,这个他根本就不担心。

    种植粮食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有饭可吃,并不是将粮食给卖钱。

    农民只要有饭吃,就不会选择zàofǎn,就有能力养活更多的人口,他的基本盘就稳定了。

    要是觉得收入低了,可以选择去做工人。

    未来会大规模的发展工业,扩张城市,需要更多的人口离开农村。

    最后种植粮食供养大多数人口的任务还是要落在农场上面。

    现在分田到户,只不过是让那些没有工业技术的人不至于失业,至少摆弄那几块地,能够养家糊口。

    种地并不需要太高明的技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也能够比较快的学会。

    在东洋那边岛国开发出来的金银还在一船一船的运过来,而在北方戎突自治区大铜矿那边铸造出来的铜钱也一车车的运过来。

    国内一些大铜矿也已经开始了开采,目前而言,将北方各省土地收归国有的钱基本上是够的。

    同时,朝廷还加大了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重点是彻查那些劣迹斑斑的豪绅大户。

    全国各地都派出去了办案人员,班底不是那些文官大臣,不是任何通过科考出来的官员,而是方浩在关外培养出来的队伍。

    这就避免了循私舞弊。

    这些清查弊案的人员,每到一个地方,最先就是和驻守当地的火qiāng营取得联系,获得他们的保护,然后开始接受老百姓们举报。

    目的当然是给朝廷省钱,将一些土豪劣绅给弄进去,将他们的家产全部没收。

 第一二零章 大兴土木

    (全本小说网,HTTPS://。)

    在永初元年三月春种之前,北方各省回购国有土地的工作完成了四分之一左右,完成的比较顺利,基本上没有遭遇到阻拦。全本小说网,HTTPS://。m;

    土地收归国有之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将那些回购的土地承包给当地的农民。

    这土地承包是以二十年为期限的,每隔二十年才会按照最新的人口重新分配一次。

    而且需要上缴的粮食很少,这三年之内,因为新朝初立,都不需要上缴粮食,可以全部都进自己的粮仓。

    还有那四分之三没有完成的,会在秋收之后再来完成。

    怎么都不能够因为回购土地的事情将正常的播种给耽误。

    当然财政上面也确实有一些吃紧,因为现在朝廷不只是要回购土地,还要发展工业,还要进行大规模的基建活动。

    这些都是需要钱的。

    关外有银行的存在,发行了钞票,但是现在也只能够在关外使用,不能够将扩散到大汉帝国全境,那会影响到土地回购的顺利实行,也会让货币体系迅速的溃散。

    大量的土地回购,必须要动用大量的财富,如果这些财富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一张张的纸,那些大地主就会感觉到自己被骗了。

    也许他们没有办法阻止朝廷拿着一张张的纸来进行土地回购,但是他们得到那些纸之后,肯定不会认为那是实实在在的财富,而会以最快的速度,将那些纸给花掉,只要是能够囤积的东西,都囤积起来,免得以后这样的纸张越来越多而花不出去。

    那就会引发很恐怖的事情,使得国家的信用破产,再过一百年都未必能够重新建立起信用来,除非改朝换代。

    纸币能够通行,那是需要国家信用来背书,而现在新朝初立,国家信用还没有建立起来,又正好需要大额度的花钱,这个时候来发行纸币购买土地,那无异于是在耍流氓,是让金融行业发展的苗头被这个土地回购给掐灭了。

    那样的后果比让土地自由买卖还要可怕。

    在这种情况下,方浩必须要用真金白银来购买那些土地,只有等到所有的土地都回购之后,等到有越来越多的工业产品供用市场,等到国家信用建立起来之后,才能够将关外的银行扩展到关内所有的国土。

    只有在人们觉得用铜钱或者是用经营不方便购买东西的时候,有国家信用来背书的钞票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通行。

    强制性的推行肯定会遭到抵抗,最后变成一张废纸。

    方浩能够有底气的,还是关外这些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规模,而那些工厂都是由他来掌握的,现在当然已经不是他的私产,而成为了国企。

    这些国企的收入,都归国家所有,他们赚到的钱都存放在国库,朝廷是可以拿着“借用”的名义来支用这些钱的。

    国库现在已经改了名字,改成帝国中央银行,现在虽然没有发行钞票,但是至少他具备了储存财富的功能。

    方浩的队伍进入到关内之后,他的那些工厂也随之进入到了关内,有的还在建设之中,有的则已经开始了生产,有一些产品都已经投入到市场了。

    这也给他们带来了大量的利益。

    现在最大的利润已经不掌握在那几家商行的手中,因为他们都已经进入到了关内。

    同时也因为关外到关内的大路修通了,关外的牛羊马匹进入到关内,时间缩短了很多,也有着大量的牲口入关,给农民种地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关内已经有多家钢铁厂依托着大型的铁矿或者煤矿建设完成,开始生产。

    关于那些矿厂之间的道路交通是优先发展的。

    路桥集团已经分成了几十个分公司,每个省都设立了分公司,在各地开始大规模的修路。

    水泥厂更是一股脑的建设了百多家。

    他们根本不用担心他们的产品卖不出去,因为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基础建设都会处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根本不存在卖不出去的事情。

    这一年参与到修桥修路的人,达到了千万级别。

    虽然大多数的人都从来没有过修桥修路的经验,但是,有很多苦力活根本就不需要经验。

    有些人家里虽然有着土地,但是,参与到修路中,给的报酬很高,又包他们的吃喝,无疑比种地更加划算,所以他们就将家里的地给女人种,自己就出来修路。

    更不用说一些地方没有土地的农民很多平常只能够靠着给地主种地来维持生活,现在有了更好的谋生之路,当然会参与到其中。

    这样的规模非常的惊人,当然做出来的成绩也很惊人。

    虽然没有做到建设成水泥硬化路面,但是至少很多路都已经进行了路面的扩展,打好了路面基础,只要有足够的材料就能够进行路面硬化。

    现在化工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石油化工的副产品沥青也越来越多,有些地方就开始修沥青路——也就是柏油路。

    这个一方面能够让石油化工的副产品得到更好的利用,另外一方面成本确实也比较低廉,且后续的维修非常的方便。

    唯一制约沥青路发展的,就是这种石化副产品的产量还不够,以前只是在关外使用,还能够凑合着用。

    现在要扩展到大汉帝国全境,那就严重的不够。

    而石化工业有一个必要的条件,那就是当地得有石油。

    偏偏在这一块大陆,石油少之又少,目前还只有关外拥有几座大油田,内陆不具备可开发的大油田。

    在这方面,它不如水泥厂容易取得原材料,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只能够一少部分地方使用沥青修路。

    不过这也加大了修路的进度。

    因为沥青修路更加的简单。

    目前关于发展方面,方浩最注重的就是交通发展。

    没有便利的交通,就没有办法快捷的发展工业,甚至连农业都没有办法快捷的发展。

    ——现在他们可以大规模的生产化肥,但是如果化肥没有办法运到农民的手里,生产出来了也没有意义。

    在他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里面,发展交通就放在第一位。

 第一二一章 成绩单

    (全本小说网,HTTPS://。)

    永初元年年底,北方各省传过来的数据,全部的土地都已经收归国有,并且完成了对当地所有农村人口的土地分配。(全本小说网,https://。)

    另外,还整出来了大概一百多个大型农场。

    那些大型农场,已经有关外的农场培养出来的职业农民带着耕种机器入驻。

    这些农场以后就属于朝廷的粮仓,也是当地很大一块区域的种地示范基地。

    那些农场不只是种粮食,也发展养殖业,还发展温棚种菜。

    按照现在的人口规模,那些土地都以最新的技术种出来的粮食,肯定远超吃饭所需。

    固然要囤积粮食预备着灾年,但是如果每年生产出来的粮食都超过人口所需的几倍,那也就没有办法囤积了。

    这种情况下,当然是发展养殖业,消耗掉那些粮食,让那些多余的粮食转化为动物蛋白,转化为各种各样的肉食。

    民间还没有弄出大型养殖业的觉悟,现在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还处在粮食不够吃的恐慌之中,舍不得拿出太多的粮食来搞养殖,他们也有的养猪养鸡,不过数量都相当的有限,基本上也不会消耗粮食。

    这种东西就需要大型的农场来进行引导,让那些农民看到有利可图,才会慢慢的效仿。

    一个不能够大量吃肉的国家,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

    在年底的时候,方浩收到的那份成绩单还不错。

    国家大体稳定,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