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也对,朝廷派来巡查边关的人,一般也都是在天气还暖和的时候来巡查,根本没法体验到这边的恶劣环境。

    “竟然寒冷如斯!”

    池旭听到卢伦英这么说,有些惭愧的说道:

    “以前只知道这里是苦寒之地,但是究竟怎么苦、怎么寒,我却并不了解。”

    卢伦英笑道:“这也没有什么,我也是来到边关之后才知道这里的环境这么恶劣。”

    “这么说起来,就这个温室大棚,方指挥也算是立了功劳?”池旭问道。

    “算是立了功劳,但是我们没法用这个给他请功。”卢伦英苦笑道,“在有些人的眼里,这属于奇技淫巧,是旁门左道,没资格请功。这些当兵的碗里多出两颗青菜,对有些人来说,算不得什么。”

    池旭尴尬的笑了一声,说道:“这也是。”

    现在那座城池还没有建设好,里面的建筑物也非常的有限,除了几座仓库,就是方浩住的指挥府,然后是一个很大的食堂。

    有一部分士兵搬到了城中,不过还是住在帐篷里面。

    那些帐篷就分在几个仓库旁边,主要还是为了守护这几个仓库。

    其余大多数的士兵和边民都还住在城外的帐篷里面。

    池旭和卢伦英一边走一边考察着这边的情况,等他们到了城里的时候,方浩早已换上了便服,在城门口等着他们。

    午饭也正在准备中。

    池旭看到城门上方端端正正的“龙城”两个字,忍不住夸道:“字好,名也好。龙城,藏龙卧虎之城,不错,不错!”

 第一百章 巡查(四)

    (全本小说网,HTTPS://。)

    先锋营并没有给将领开小灶的先例,这一次朝廷的监察御史过来,也没有例外。全本小说网;HTTPS://。.COm;

    想要开小灶,也没有那样的条件,只能给御史大人多上几块肉,多挑一些好吃点的菜。

    池旭倒是没有因为这个生气,体验一下吃大锅饭也有它的乐趣。

    卢伦英几次过来都是这样的,早就已经习惯。

    吃过这一顿午饭之后,卢伦英就带着人告辞离开了。

    下午的训练,方浩让那几个队正自行主持,他则陪着池旭巡视营中各处。

    没有别的人员陪同,两个人就边走边说。

    池旭一边看,一边向方浩了解情况。

    走到了一个没人的地方,池旭突然开口对方浩说道:“方浩贤侄,我和你岳父裘伯贤裘兄是同年好友。”

    他这里说的“同年”并不是指两个人同一年出生,而是两个人在同一年中的进士。

    这一句“方浩贤侄”叫得特别亲热,让方浩心里一喜——原来过来巡视的是自己人,这就放心了。

    连忙行晚辈之礼:“见过池伯父!”

    虽然池旭只是一个八品的官员,可是,他是文官,文官比本来就比同品阶的武官要大。

    他又是京官,京官本来就比外地同品阶的官员要大。

    他还是御史,御史更是所谓的见官大一级。

    所以这一条金大腿看上去比较细小,实际上也是一条很粗的金大腿,值得好好的抱一抱。

    “方贤侄啊,我在京中很早就听到你的大名了,”池旭说道,“那个时候你还没有来当兵,伯贤兄就将你的几十首诗词寄到京城,让我们一帮老朋友品鉴,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可造之材。”

    说到这里,他叹息了一声:“你当时要是不做那个捕头,好好的去读书,参加科考,有我们这些老家伙帮衬,以后一定可以成为经国济世之才,可惜了……”

    方浩羞愧的说道:“家境贫寒,不堪困境之忧,不得不尔,让诸位大人失望了。”

    “不过也没什么,锥在囊中,终会出头。”池旭说道,“现在你来边关也不错,甚至比科举更能够发挥你的才干,做得好了,开疆扩土,安定边境,也是利国利民之事。”

    说着又笑了一笑,道:“当初卢伦英提请在关外另设一营的折子到了朝廷之后,兵部一开始并不相信他举荐的人,想着另外派人过去,我们那些老家伙在其中也出了一份力量,跟他们说你也是心向朝廷的人,让你当这个营指挥,不会给朔州他们增加力量。难得卢伦英和朔州都不反对你,正适合做这个位置。反倒是另外派人过去,要是引起朔州和卢伦英的猜忌,就没法在关外立足。我们劝说之后,他们才改变主意,同意你当那个指挥。”

    方浩这才知道,他能够当上这个营指挥,并不是那么的一帆风顺,差一点就让人把果子给摘了。

    要不是他在京城还有裘伯贤那边的关系,大概现在还是在当一个队正。

    连忙道谢:“多谢池伯父,多谢京中诸位大人的成全!”

    “都是为国做事,你也不用谢我们,”池旭笑着说道,“来到这边之后,看到你做出的这些成绩,我感到很欣慰,这说明我们的眼光是很准确的。希望你再接再厉,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我们脸上也有光采。”

    方浩道:“一定不负诸位大人所托!”

    池旭又道:“伯贤兄也快要苦尽甘来了,过了两年时间,当初弄他的那一位已经丁忧回乡,新入阁的那一位大学士跟伯贤兄家里有旧,身边正缺得力之人,准备将他调回京城。”

    方浩又惊又喜:“这可是大喜事!”

    “当然是大喜事,”池旭抚须微笑,道,“伯贤兄是因为骂了那一位才被贬谪为主簿,刚正不阿之声传遍朝野,回京之后,定然会重用。”

    语气里有一些羡慕,也有一些遗憾。

    ——当初不知道那一位大佬那么快就死爹,不得不回家守孝,没有敢像裘伯贤一样扯开喉咙开喷,错失了一个好机会。

    裘伯贤喷人之后,虽然被贬好几级,去一座县城做了一个小小的主簿,但是不畏权贵的名声出来了,只是熬了两年多的时间,就有了启用的机会。

    而且喷的是新入阁的那一位大佬的政敌,新入阁的大佬肯定要重用他。

    早知道,御史台的朋友们一起组团去喷,拼一个贬谪几年,换来未来的飞黄腾达,岂不更好?

    不过裘伯贤怎么也说是他们这一批中进士的人,裘伯贤飞黄腾达了,他们这些做朋友的也能跟着沾光。

    所以只是羡慕,并不会嫉妒。

    方浩更加高兴了。

    裘伯贤是他报得最早的一条大腿,这条金大腿要是能够得到重用,他在边关的日子也要好过很多。

    就从当上营指挥这件事情来说,狼牙关和朔州都看中了他,先锋营这个编制可以说就是为他度身定制的,可是要是当时朝中没有人帮他说话,这个果子就要被别人给抢了去。

    朝里有人好做官,这才是至理名言。

    “伯贤兄知道今年该我来巡视边关,还给我捎来一封书信,让我转交给你。”

    池旭笑眯眯的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来,封皮上面的字迹一看就是裘伯贤的亲笔。

    方浩千恩万谢的收下了这份书信。

    两人先在城中边说边走,走到一处,看到有一些戎突人在建设城墙,池旭有一些吃惊:“方贤侄,这些异族人是哪里来的?他们怎么在这里建城?”

    “俘获过来的,”方浩道,“那是一个部落,有几百人,因为之前戎突人抢到我们的东西,所以我们进行报复,抢他们牛羊的时候,把这些人也俘获回来,正好缺人,就让他们来做这些事情。”

    池旭担心的问道:“俘获他们的人,会不会引发战争?”

    “这个没问题的,”方浩胡扯道,“我来这里这么长时间,也稍微了解了一些戎突人的性格,欺软怕硬。我们要是对他们的挑衅,一再忍让,他们就会变本加厉,越来越过分。我们只有回击得够强硬,他们才会顾虑。俘获了几百个人之后,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现过抢劫的事情了。”

 第一百零一章 巡查(五)

    (全本小说网,HTTPS://。)

    确实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生过戎突人抢劫尧国边关的事情。全本小说网;HTTPS://щWW。.COm;

    事实的真相当然不是因为戎突那边被方浩俘获了几百个俘虏而吓破了胆子,而是这一段时间两边并没有进行交易。

    而且在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不会进行交易。

    进行了几次交易之后,沙鲁确实是获得了大量的铁器,但是他管辖的区域里,多余的成年马匹已经被交易得差不多了。

    牧民放牧需要马,他的骑兵也需要马,而且他的骑兵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两匹马,自己的需求本来就比较大,多余的并没有多少,几次交易,交易了近万匹成年马,能够省出来的都省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要等到第二年才会进行下一次的交易——除非朔州那边要未成年的小马驹。

    刚出生的小马驹,大概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成年,朔州那边也不愿意在冬天来临之前交易这么一批小祖宗过来供养,所以就约定了来年春天再进行交易。

    接下来几个月都不会有交易发生,自然也不会出现抢劫的事情。

    不过这不妨碍方浩这么说。

    池旭也不是很明白戎突人是什么样的性子,不过在他心里,异族人嘛,俗话说得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他们的思维方式跟尧国人不一样,并没有什么稀奇的。

    既然方浩说这样做以后,并没有引发战争,还让戎突人不敢抢尧国人的东西了,那就说明他的观点是正确的。

    “不错,你做得很对,对这些蛮夷就应该以威慑服,以力压之!”池旭道,“当年就是没有看出他们的狼子野心,纵容他们在这边发展壮大,最终酿成大祸。”

    又问道:“让这些异族人在这里干活,不怕他们会闹出事来吗?”

    “我们监管得很严格,不怕他们闹事,”方浩道,“等到忙完这些事情,就不会继续养着他们了,到时候杀了就是。”

    杀肯定是不会杀的,要不然就会马上引来和沙鲁一部的战争。

    不过骗一下池旭并没有什么问题,到时候也可以解释一下为什么那几百个戎突人突然一下就没有了。

    池旭点了点头,并没有觉得方浩这样做会很残忍。

    在没有发生战争之前,朝廷里那些文官对那些异族人的观感还可以,虽然觉得他们是没有开化的蛮夷,但是勉强也能认同他们人类的身份。

    发生战争之后,对那些异族人,特别是戎突人,观感特别的差,认为那就是一群披着人皮的凶兽,就算是将其灭族,也不会认为伤了上天的好生之德。

    在方浩的带领下,一下午的时间,池旭看了先锋营很多的地方。

    了解到城池的建设速度之后,对方浩承诺的:“待我回京之后,一定会想办法给你多调集一些人手,尽快的完成这座城池的建设。”

    方浩谢过了他,又向他夸下海口:“这座城池建好,若是能够再增高两丈,有一万士兵守城,便是这一座草原的戎突人全部过来攻击,我也可以保证守住至少三个月的时间。”

    该吹牛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吹牛的。

    特别是想要向朝廷讨项目,不吹牛想得到项目,想都别想。

    池旭把他当成自己人,听到他这么有信心的话,非常的兴奋,说道:“你在这边好好的干,朝廷那边我们一帮老家伙可以帮你运作,只要你能够做出成绩来,一定不会被埋没的。”

    官场上面,就讲究一个拉帮结派,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单打独斗是没有前途的。

    发现有潜力的人,将他拉入自己的阵营,好好的培养,是很多官员们乐于做的事情。

    池旭和裘伯贤是同年,又意气相投,属于一个阵营里面的人,而方浩又是裘伯贤的干女婿,在他看来,也就是天然的战友。

    他培养方浩的想法是真实的。

    这也让方浩颇为兴奋。

    晚饭依然在大食堂吃,吃过饭后,池旭便被安置在指挥府住宿。

    沙娜本来留在这里的,可是因为朝廷派来的人过来了,看见她了不好,所以方浩当时带兵回来之后就让她赶紧回去,现在只有阿桑这一个nunu在。

    池旭看到了阿桑,倒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

    边关那些将领基本上都蓄养了nunu,没有蓄养nunu的,那就需要nánnu。

    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尤其是像方浩这样年轻气盛的年轻将领,更是正常的很。

    到了指挥府,他并没有马上睡觉,而是让阿桑离开,神秘兮兮的对方浩说道:

    “你跟卢伦英也有一些接触,有没有从他嘴里听到朔州那边的动静?”

    “没有听到,”方浩道,“卢总兵过来,一般也就是了解一下我这边的情况,了解完了就回去,并没有和我说过朔州的事情。”

    “那他就是没有将你当心腹来看待……”

    池旭这么说了一句,然后压低了声音说道:

    “现在朝廷要有大动作,想要弄一个大将军出来,成为武职第一,除了统帅禁军,朔、燕二州两位节帅都要归他统领。”

    方浩一脸惊色,说道:“真要如此,两位节帅岂不是会非常的不高兴?”

    他其实听卢伦英和陈朗都说过这件事情,也知道朔州之所以冒着那么大的风险跟戎突人交易,就是要壮大自己的力量,让朝廷有所顾虑,打消这样的想法。

    但是他没想到池旭也会跟他说起这样的事情。

    池旭要从他这里打听卢伦英乃至朔州那边的真实想法,他当然不好说——朔州那边非常的生气,都已经气得和戎突人做交易了——还是装作不知道的要好一点。

    池旭呵呵笑道:“他们肯定会不高兴,就是不知道他们不高兴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这件事情一定会实行吗?”方浩问道,“我是说如果两位节度使都强烈反对的情况下。”

    “那得看他们反对到什么样子,”池旭道,“如果实行就会引来内乱,朝廷肯定会慎重一些。如果只是嘴里嚷嚷几句,当然会推行下来。”

 第一百零二章 储位之争

    (全本小说网,HTTPS://。)

    “为什么突然要弄出这样的事情来?”方浩对此有一些不能理解,“难道朝廷就不怕边关生出乱子来吗?”

    “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哪里会管那些?”

    池旭冷笑着说了一句,言下颇有几分不以为然。全本小说网,HTTPS://。m;

    “谁的利益?”方浩忍不住问道。

    “储位之争……”

    池旭低声说了一句。

    方浩脸色一变,不敢再问了。

    现在的皇帝,已经有六十多岁。

    做这份工作的人,基本上寿命都不是特别的长,平均寿命还不到五十岁,也就是说,到了他这个年纪,已经可以死去了。

    确实,这个皇帝身体已经衰弱得很,离死也不远了。

    目前朝廷最重大的事情,大概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方浩觉得还是不要问的好。

    “本来就已经立下了太子之位,可是有些人非得要搞风搞雨,凭空生出很多变乱来。”

    方浩没有问,池旭却主动说了起来。

    看起来他很反感朝廷做这样的事情。

    也看得出来,他确实是将方浩当成自己人了,对他说道:“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人想废掉现在的太子,另立齐王为太子。他们属意的那一位大将军人选,正是齐王之母郑妃的长兄。”

    “这不是乱来吗?”方浩一惊,“朝中大臣怎么能够容许外戚拥有这样的权力?”

    太子是皇后所生,几岁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太子之位。

    只是皇后死的早,皇后娘家的势力又很普通,而郑妃的长兄郑绪在几年前和戎突人的战争中也立下了不少功劳。

    战争结束之后,作为外戚,也被解除了军权,不过也给他封了侯位,虽然不是世袭的侯位,不过也已经相当了不得了。

    但是封了侯,没有了军权,也就是一个贵族,没有资格参与到权力的角逐中去。

    那些文官们对于那些外戚都看得很严,一般情况下,不会给他们多大的权力。

    郑绪本来出生在将门,但是因为在战争中立了比较大的功劳,职位一升再升,让朝廷那些官员们感觉到有一些不安,所以在战争之后就将他解除了兵权。

    这就是朝廷正常的操作。

    可是现在,竟然会让这个外戚来当统帅三军的大将军,掌握那么大的权力,让方浩非常的不能理解。

    外戚专权,从来都是祸乱之源。

    池旭道:“废储是大事,必然会引起朝野动荡,他们就想着握住军权,这样就可以镇压四方,而他们那一派系,能够在军中拥有一定威望坐得上那个位置的,也就只有郑绪,他本来就已经封侯,成为正一品的大将军,也说得过去。”

    “但是,让一个外戚拥有那样的权力,难道朝廷里面就没有人反对吗?”方浩问道。

    “当然有人反对,要不然,郑绪都已经是大将军了。”

    说起这件事情,池旭显得有一些得意,显然他也是反对这件事情的人。

    他向方浩细说起这件事的内情来。

    这个提议是尤登阁尤大学士提出来的,他是内阁次辅,在首辅大人不怎么理事的情况下,他就是权力最大的那一个,又身兼吏部尚书,在朝廷中朋党众多,拥有着很大的势力。

    当年裘伯贤就是因为不知忌讳,喷了他,结果被贬到巩县当一个九品的主簿。

    他对太子不满,可能原因在于太子的老师是他的政敌,怕太子登基之后他的老师入阁成为首辅,所以想着要换储。

    换储那么大的事情,一个搞不好,就会引起朝野动荡,所以他就想着把郑绪推出来掌握兵权,不只是成为禁军首领,还是尧国所有军队的首领。

    现在禁军的将军程楚客年纪已经比较大了,尤登阁多次指使御史台依附于他的那一些御史攻击程楚客昏聩无能,要求他早一点解职。

    又在京城里放出风声,宣扬郑绪在战争中的功劳,把他吹成了逆转战争局势的最大功臣,为他出任大将军造势。

    郑绪本来都已经准备享清福了,没想到突然有这么好的事情掉到他的头上,乐得他心花怒放,自然要大力配合。

    谁没有野心呢?

    只是很多人的野心被残酷的现实给掩埋了起来,所以才不为人知。

    有一个统率天下兵马的机会,郑绪当然不会错过。

    次辅大人亲自给他站台,成事的机会很大。

    内阁有七名大学士,首辅曹大学士威望很大,但是年事已高,都不怎么参与到政务管理,这种情况下,身为次辅的尤登阁就掌握到了很大的权力。

    不过他还是想当首辅。

    如果他支持的齐王能够顺利上位,有着拥立之功的他,当上首辅绝对没有问题。

    风声放出了半年多的时间,边关那边也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动,尤登阁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和朝廷里那些政敌的斗争中来。

    六部里面,吏、刑、工、户四部,都被他的人掌握着。

    礼部是曹大学士的门生当任尚书,兵部尚书和尤登阁在内阁的政敌齐澄大学士是好友,这是他没法控制的。

    礼部官员抨击让外戚掌握军权,是改变祖制,于礼不合。

    兵部也认为在发生战争的时候都没有弄出一个统帅三军的大将军职位来,现在战争都结束了,弄出这么一个职位,毫无必要。

    而且给予一个人那么大的权力,在权力的归属上,会和代表朝廷的兵部出现很多重合,出现两套班子的情况,甚至会让大将军的权力凌驾于兵部之上,也就是凌驾于朝廷之上,非常的危险。

    朔州那边能够在去年就知道这样的事情,也是兵部的人给他们通报的风声。

    大半年的时间,双方都在撕逼,从内阁撕到朝廷,撕得鸡犬不宁。

    尤登阁这一边势力比较强大一点,在这一场撕逼大战中,一个个喷尤登阁喷得厉害的官员,被尤登阁的手下查出一些别的不好的事情,纷纷贬谪,到后来,他这一派就慢慢的占据了上风。

    然后,就在六月的时候,尤登阁的父亲死了。

    尧国以孝治国,当官的父母死了,必须要守孝三年,在这期间不能继续当官。

    此谓之丁忧。

 第一百零三章 夺情之议

    (全本小说网,HTTPS://。)

    命运给尤登阁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全本小说网,HTTPS://。)

    在关键时刻,他父亲竟然死了,他必须要回到祖籍守孝三年{实际上是二十七个月},否则就是不孝。

    虽然,一般情况下,出现了这种事情,需要守孝的人职位很重要的话,朝廷会来一个“夺情”之议。

    意思就是,你死了爸,朝廷知道你很伤心,但是现在你做的事情太重要,朝廷离不开你,所以你要为大家舍小家,为大孝舍小孝,继续在岗位上工作,为朝廷奉献自己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