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上海繁华-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同有做老师的经验,两人就有了一些共同话题。特别是王一元讲起以前他当老师任教时的一些趣事,似乎都有同感,心意有些相通,两人都似乎有很多话要说。其中就谈到学校的一些考核,女孩还发起了牢骚,她说道,现在快到年底了,马上就是期末。学校那要查教案、学习笔记、听课笔记、各种考试总结、各种上课反思、还有学生的跟踪表格。别的学校都是查多少多少页,我们学校,都是查多少本的。
王一元和女孩都不由得笑了起来,互相都觉得对方和自己比较投缘,话题渐渐地多了起来。
王一元和女孩正说的起劲,她妈妈却不是很乐意了。她故意的咳簌了几声,断然说道,小王,我看时间也不早了,要不我们今天就先这样?她拿出一张百元的钞票,放在桌子上,说道,这是咖啡钱,我们先走了。然后拖拉着女孩就快步出了咖啡馆。
王一元有点目瞪口呆,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本来心情还不错,这么一通结果,就全然没了兴致。王一元泱泱的走出了咖啡馆。于二妮见状,赶紧跟了出来。于二妮目睹了整个相亲的经过,她不解的说道,什么情况,我看你们两个不是起先谈的挺好的吗?
王一元一直没有作声。走了很久,到公交车站分别的时候,他才对于二妮缓缓的说道,我们这种外地人乡巴子,他们上海人的正眼瞧不上。真是莫名其妙。上海繁华
zj190128g
第32章 老乡
这天上午,工厂的一台印刷机突发故障。全本小说网,HTTPS://。.COm;也刚好到了月底,工厂要按例盘账。王一元便呆在工厂办公室等厂家派人来修理,顺便处理一些公司的杂事。
纸箱厂谢海峰老板来找王一元,他拿了几个纸样和不干胶标签过来询价。做纸箱是谢老板的主业,除此之外,但凡是他的客户有任何需求,只要有的赚,谢老板都会大言不惭的把生意先接过来,再找地方制作,他自己做二道贩子,今天拿过来的印刷品也是这样。王一元也是一样,两家工厂时有合作。
见着谢老板,王一元马上向他询问上次工商上门检查后的处理结果。谢老板说道,刚好我本来也要来找你说这事。我已经打探过了,这事完全是那个叫小谢的小伙子的责任,和你们没有关系,所以这事你们就算是过去了。
谢老板叹息的说道,小伙也姓谢,真是同门不幸啊,都刀架自己脖子上了,竟然还要来陷害老表你老兄。
王一元几个连忙对老谢表示感谢。不过你们以后要引起注意,小心驶得万年船,总不会错的。老谢说道。
得了空闲,王一元和肖云华,王丽萍他们讲起了自己网上相亲的糗事。
肖云华听得哈哈大笑,说道,老王,这事只能怪你自己。王一元瞪眼望着肖云华。谁让你去找的上海小姑娘啊。肖云华笑道,老王,你这是有点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王丽萍接过话头,揶揄道,上海小囡本地人都不够用的,你还想去抢。这下好了,天鹅没吃着,倒惹了一肚子怨气。
谢老板站在一旁,笑着说道,讲起来这个上海小姑娘,嫁人是有标准的。有个说法,一等女人嫁欧美,二等女人嫁日韩,三等女人嫁上海。可见上海男人也蛮可悲,只能娶个三等上海女人的。而我们这些外地男人就更可怜了,最终还是只能哪里来哪里去,娶外地老婆。
王丽萍笑着补充道,我也知道一句民间俗话,说的是,一流美女漂洋过海,二流美女北京上海。这旮沓里面的女人,当然是指全中国的。王一元你看看,你最多就只有咱们全国三流美女的分,就更不要去想着上海小囡了。
王一元连忙阻止,说道,不说了,我都被你们说懵了,再说下去我都只有打光棍的分了。
王丽萍说道,不过嘛,老王,我们还是很看好你的。我老家有一个表妹,今年高三,我去劝她明年大学考到上海来,到时我再给你们牵牵线?
肖云华“噗嗤”笑了,说道,王丽萍,你这是想当人贩子啊。你表妹,高三,和老王至少要相差十岁,这不是摧残祖国花朵嘛。
四个人都忍俊不禁大笑。王一元被吵闹得无可奈何,说道,去去去,该干啥干啥。他拿过纸和笔,开始给谢老板报价。
快到中午,肖云华领着一个戴眼镜穿工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进来。肖云华介绍说是厂家的维修师傅,姓郑。郑师傅开口说道,老板,印刷机可能是控制箱电路板故障,我今天没有带多余的过来,可能得先把机器上的拆下来拿回去,明天再过来换上。
这位师傅一开口,王一元特别注意到了这位师傅的口音,一下子就判断他是湖南人,拿的发音,n和l不分,乍听上去还有一股老家娄底新化的味道。他于是问道,郑师傅是湖南哪里人?郑师傅没想其他,顺口答道,湖南新化。
王一元笑了,亚恩家噶,还真碰到老乡了。
王一元上大学是在老家的娄底师专,这个学校同学最多的还是来自娄底本地区,其中就包括了其下辖的新化县,王一元所读书的班级就有好几个新化的同学。俗话说,湘言十里不同音,王一元自然对新化的方言有深刻印象。亚恩家噶,就是新化人最典型最富有地方特色的口头语之一。
老乡见老乡,王一元很高兴。等完了事,他叫了肖云华,三个人去吴泾镇上找地方喝酒。
操,真是老乡。郑师傅也直爽。老乡在这边不少,我以前怎么就不知道你?
郑师傅大名郑奇志,原来在湖南邵阳市的一家印刷机械厂搞技术,后来工厂不景气,自谋出路。恰好当时他们工厂里有一些上海留下来的知青要返城,于是便跟随他们来到了上海。他中间换过几家单位,几经辗转来到现在的单位做售后服务。
老乡不少?我也不知道你啊。王一元一听大感吃惊。他在上海都快两年了,湖南人倒碰到很多,但要说真正的双峰老乡,或者是娄底老乡,还真没有。王一元也动过去寻找老乡的想法,但因为来上海后一直忙忙碌碌,接触的圈子也小,就一直也没有结果,但他仿佛觉得有在上海的老乡可能不多的错觉。
郑奇志这回倒奇怪了,说道,操,你真不知道?在这上海,绝大部分的打字复印店,至少百分之八十,都是我们新化人开的。
王一元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没作声,就看着郑奇志往下说。郑奇志喝了一口白酒,又是一声,操。
肖云华忍不住插话,老郑,你先别操了。先说说你们湖南老乡。要操等你回去再操。
郑奇志艰难的咽下一口唾沫,把又一个“操”字咽下去,才缓缓说道,这样,在上海你随便走进一家打字复印店,基本上都可以用老家话直接交流的。如果没有,你算我输。他继续说道,还有,在上海做印刷机器维护和维修的,甚至做二手印刷机和设备的,也有我们很多湖南人,我们公司就有好几个的。他接着巴拉巴拉的说了好几家公司和人的名字。
王一元端起酒杯,感概的说道,亚恩家噶,这顿酒没有白喝。老郑,我要大大的敬你一杯。三人一干而尽。王一元又说道,只不过,老赵,我也丑话话说在前面,你这个维修的费用要给我老乡的价格的,至少不能多算。
操,亚恩家噶。老乡,你不用说的,这是当然。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嘛,肯定不会多要的。老郑笑眯眯的说道,你这是摆的鸿门宴啊,下次谁还敢和你喝酒?哈哈哈。王一元笑道,老乡,你尽管放心,下次就是没有维修的任务,我也会请你喝酒的。
这顿饭王一元觉得吃的很有价值,他觉得忽然间有一种终于找到组织的感觉。除了打字复印店,王一元还知道了在上海的娄底老乡大概有近千人,还有几个老乡的松散的组织,不仅不定期的组织聚会,还建立了qq群,甚至还有专门的双峰老乡群。
酒桌上,王一元迫不及待的让老郑拉他进群。一共是两个群,一个是娄底人在上海的群,里面基本都是大娄底,包括了下面的几个区县在上海的娄底人,还有一个是双峰人在娄底的群,里面基本是真正的双峰老乡。
十二月底,王一元先后报名参加了两个qq群举办的老乡聚会。一个叫双峰人在上海,一个叫上海娄星灿烂。每个聚会都有一百多人,主要就是互相认识认识,喝酒吃饭,聊天唱歌。聚会费用也不多,每个人200元,aa制消费。两次聚会,王一元都赞助了一些手提袋和记事本。他还在每个袋子和记事本上印了一句广告:双峰人在上海自己的印刷厂,再加上工厂的地址电话。
意外之喜的是,这两次聚会上,王一元不仅认识了很多的老乡,而且接触到了不少,特别是从事和自己工厂行业接近的老乡,比如打字复印,广告设计,会展服务,算是互相的潜在客户,大家都有意加强这方面的业务联系和合作,互相之间交换了联系方式,还建立了一个相关的小群,并且相约找时间一起去王一元工厂聚聚。
其中有那么三个人,或许是从事的行业相关连,也或许是脾气性格相投,给王一元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王一元也特别和他们套了近乎。一个是做设计的李平福,一个是做展会的陈大志,还有一个是在一家五百强制药公司跑业务的张仁杰。三人因缘际会相识,后来也发生了许多的故事。这些都是后话。
见到这么多老乡,在相隔两千多里的地方无拘无束的说着家乡话,吃着家乡口味的饭菜,喝着家乡自产的老酒,这两次聚会,是王一元近年来都少有的表现,很是放松,尽兴得不亦乐乎。上海繁华
zj190128g
第33章 年终盘点
2007年立春早,二月四号,却还是腊月十七。(全本小说网,https://。)时间上还没有过年,算是早春。到腊月二十五左右,新台沪公司工厂的生产慢慢的停了下来。
印刷用品是属于辅助性的材料,单位印刷品的订单在这个时候就基本截止了,新的订单一般要等到来年正式上班以后。这时候印刷厂就会利用这一段时间,进行业务的盘点和机器设施设备的检修,工人也难得的趁这个机会修整修整,或者是进行技术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实践。
王一元这一段时间,反而比平时更忙了。他带着王丽萍,或红包,或礼品,把公司所有的客户全部都跑了一遍。特别是利达机械的谢东,国立袜业的孙雯,虽然现在和他们的公司没有了直接的业务往来,但是作为好朋友,王一元还是亲自上门拜访,并诚挚邀请他们两位聚会了一次。
而且,这一次的酒,最终王一元还喝醉得一塌糊涂。只是,这一次王一元坚决没有选择以前经常去的农家乐小院。安顿好王一元出来,孙雯说道,看来,某些人还是对某人念念不忘啊。谢东也很有感概,说道。竟然连带以前的饭店也不去了,王一元这样做,分明是小气。这小子,怕是把我也恨上了啊。
这几天终于清闲下来。王一元没有再出去跑业务,就在二楼的办公室查看今年的业务往来记录。他有一个随身的记事本,习惯于把每天发生的和自己有关的人和事都记录在案。他总觉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并且这些记录,也算是他对自己一年下来,一个具体而直观的交代。
他一页页的翻看今年,特别是新台沪公司成立以来的厚厚一大本的记录,逐个复盘着今年自己在业务,公司管理,人情往来等等方面的表现。他忽然发现,以现在的视角去回顾和分析当时发生的很多事情,往往都会有新的回味和体会,在经验和教训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新的认识和收获。
早上刚上班,王一元和肖云华在办公室商量工厂春节放假的事宜。商量完,肖云华起身要下楼和工人们去宣布,王一元却把他拉住了。王一元笑着说道,老肖,我的工厂大主管,你也可以放松放松了。来来来,我们再聊会儿天。
肖云华知道王一元还有事要说,就到隔壁拿过来自己的水壶,手里还拿了一个塑料袋,对王一元说道,这是我们老家的高山云雾茶,你也喝喝。
等泡了茶,王一元泯了一小口,说道,是好茶。比我现在喝的要好。肖云华撇撇嘴,说道,你那茶,跟这比?茶叶渣子还差不多。
王一元说道,我们兄弟也有一段时间没有好好说说话了。主要还是平时都各有一大摊子的事。别看工厂小,从我们决定下来创业到现在,这大半年我们还是搞得真心不易。肖云华说道,是不容易。以前打工的时候不觉得,待到自己一做,就真的觉得不是我们想象中的简单。王一元说道,不过还好,我们总归还是熬过来了。
肖云华没有作声,慢慢的喝着茶水。王一元继续说道,老肖,你对我们的这个工厂怎么看?
一听王一元这话,肖云华放下茶杯,对王一元说道,老大,你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王一元忍不住笑出声来,说道,怎么,老肖,你也对我藏着掖着了?
肖云华却正了正坐姿,一本正经的说道,老王,讲实话,我要感谢你。如果要不是你的鼓动,我绝对不会想到自己还能下定决心出来创业。本来我就一直觉得自己只适合于干好技术或者是生管方面的活计。在这一方面,我想工厂的大部分工人都有我这一样的想法。你现在看看他们干活时的劲头和精神面貌,都是确实是把工厂当做自己家的事来干的,我想老王你应该也能感觉得到吧。王一元点点头。
肖云华继续说道,这一点上我想大家好都不是假装出来的,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王一元说道,那你的真话和假话呢?肖云华说道,我的真话和假话都是一个意思,现在我们都是真心的认你做老大,希望都跟着你一起,好好的把工厂干下去。
听肖云华这么一说,王一元也很有感慨,酝酿了一下情绪,刚想说话,王丽萍敲开门笑嘻嘻的走了进来。她说道,刚才还在车间找肖云华,没想到你们都在这里。刚好了,工厂今年的账目出来了,我来是把公司账本拿给你们二位过目的。
接过账簿,王一元和肖云华一看账,到最后都吓了一跳,只见账面白纸黑字清楚的显示,公司今年账面盈利竟然有接近四十万,也就是说从今年九月中旬正式开工到现在将近五个月时间,每个月纯盈利差不多在八万元左右。
这大大超出了王一元和肖云华原先办厂之初的预估。肖云华伸出手指,还在嘴里沾上一点唾沫,一个一个的数数位,个,十,百……重新数了一遍。
看着数字,王一元他俩一下子竟然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他们原本想今年能挣出个工资,如果还能小有盈利就算是非常成功了,他们没想到不仅有了盈利,并且盈利还能有这么多。
王丽萍看见王一元他们有些怀疑和不相信的眼光,揶揄道,难道挣钱了是你们这个样子的?切。俩没见过钱的傻帽样。
王一元说道,你还别说,我和老肖刚才还在说工厂的事来着。只是你这账目准确吗?可不要记成糊涂账哟?王一元伸手拿过桌上的计算器,纸和笔,准备自己再把账目重新算一遍。
不相信?我可是算过好几遍的。王丽萍笑了,说道,哎,你们真是太土了,傻不拉几的。
王一元和肖云华相视一笑,异口同声说道,真成功了?他们不约而同的伸出手,互相击掌庆祝,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看着肖云华和王丽萍,王一元突然一本正经的问道,你们自己有过这么多的钱吗?
肖云华和王丽萍被问住了,直摇头。王一元学着王丽萍的口气,揶揄的说道,俩傻帽儿。肖云华和王丽萍反应过来,一起上来要揍王一元。
王丽萍说道,这还包括了工厂初期生产,业务都不太稳定等等的因素,要是按现在的生产看,明年应该还会更好一些。她自嘲的说道,现在看来,我当初入股的钱还是少了一些,要是再去借一些就好了。
王一元打趣道,要不要王哥我再借你一些啊,肖哥也还有的。
王丽萍装作不高兴,说道,我说的是真的。她接着说道,你们俩看了报表上的运输费没有,我们这几个月的运输费就花了将近4万多块,想想还是挺心疼的。
其实说到公司的运输费,这也是不得已的事,第一,公司现阶段还在初创期,要花钱的地方很多,根本还没有多余的钱去置办货车,第二,就是有钱了,置办一台车辆,就要相应配置司机,还要有油费,保险,维修,养护等,无形中又有很多附带的支出,这些隐形的支出加起来,也许并不比外面叫车便宜,第三,更麻烦的是万一车辆再有一个磕磕碰碰,或者说车祸,就更不好说了。反正现在外头马路上现在搞运输的车辆很多,甚至还有不少价格更便宜的黑车,随叫随到,非常的方便。
所以尽管王丽萍和肖云华提起过多次要购置车辆的事,都让王一元给否决了,他觉得在外面叫车方便又省事。王一元挥挥手,说道,今天就只说高兴的事。这些等我们真正赚了大钱再说。
王丽萍其实当然也相当高兴,当初她在新台沪公司入股了十万元,占有公司总股本的百分之五,按照现在公司盈利四十万元计算,她对应的红利就是两万元,也就说,才五个多月的时间,她的这一笔投资的回报率就达到了百分之二十,比她本人同期所得的工资还要多,按照这种速度下去,大概两年的时间就能全部收回本金,剩下的就纯粹是真正的赚钱了。
不仅是王丽萍高兴,全厂员工也很高兴,都觉得看到了公司发展的前途和希望。在第二天的股东会上,谈论起公司的现状,畅想着公司的未来,每个人都笑容满面,甚至有多人当场提出来要增加公司股本金的提议。最后这些股东们一致同意,按照一个月的工资的基准当作当年的年终奖金发放,剩下的钱没有再分红,滚动做为公司的流动资金使用。
腊月二十八,王一元挑选了吴泾镇上最好的酒店,包下了最好的包厢,和公司的所有员工,还邀请了原来台沪公司的肖景东总经理,丁经理,孙玉泉经理以及师傅杜于乐,业务单位的胡总,还有纸厂,油墨等供应商代表等,热热闹闹的开了一次全公司的聚餐会。
这次过年,王一元本来是想回湖南老家的,后来因为姐姐和弟弟两家都不回老家过年,于是就放弃了。他只好在工厂值班,像去年那样,在上海过了又一个一个人的春节。
意外的是,大年三十除夕深夜十二点,王一元先后收到了两条特殊的短信,分别是许妍和肖晓晓发过来的。对于许妍,王一元自从来上海后就基本没有了联系,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得到的王一元的电话号码,印象中王一元不记得有给过她的。
只是,其时王一元早已呼呼大睡,手机也调成了静音,他当然也就都没有回复。上海繁华
zj190128g
第34章 招业务员
二零零七年的春天来得早一些。(全本小说网,https://。)草长莺飞三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又是一年春好处。这一年春天对王一元来说,发生了三件比较大的事情。
第一件事,招业务员,扩大销售。
第二件事,新台沪公司业务部门搬迁,在靠近市区的龙水南路喜泰路新找了办公室。
第三件事,王一元在印刷包装纸业展览会做主题报告,由此结识康宁并开始了一段新的恋情。
按照时间顺序,我们先介绍第一件事。
过完年,随着公司业务的逐渐扩展和外出联系业务的增多,王一元一个人明显就顾上来了,而且工厂远离市区,位置稍显偏僻的劣势也逐渐的显露出来。
一是工厂离市区还是有点远,而客户基本都远离吴泾,虽然有公交车,但因为路途远,路上消耗的时间也就比较多,要是碰上堵车或者是恶劣天气,有时就容易误事,还有更重要的是,客户有时想要到工厂来一趟,终归还是不太方便,一来一去真心地不是很容易。
二是工厂成立到现在,经过半年的努力,也已度过了最初的混乱和调整阶段,平稳发展,从目前的情势看,发展的势态还是蛮好的,而业务发展的好坏就成了当前工厂的重中之重。但全公司跑业务的,从开头到现在,其实就王一元一个光杆司令。业务这一块增加人手就成了必然。
第一件事还比较好办,大家的意见是就在工厂到市区的主干道,也就是在龙吴路靠近市区的方向找一个办公室作为工厂的办事处,最好是离市区不远,离工厂也靠近的地方,价格还不能太贵,面积也不需要多大,不超过一百平方,够用就行。
第二件事,增加人手,加强业务销售大家一致同意。可是增加谁呢?公司内部有两种意见,一是从内部解决,比如说从工厂内部产生。二是从外部招聘。王一元觉得,两者皆有利有弊,从公司内部选拔,人员知根知底,当然要放心一些,也可以很快上手。
如果从外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