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全能大文豪-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没打错,真的是这样,算了,我拍照给你们看。”

    然后,那个读书会的成员,真的上传了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本粉红色的32k精装书,书名是很可爱的艺术字《暖暖》,而作者名,真的也是“暖暖”。

    “不会是自传吧?”

    “是自传体小说,但又不是传统的自传体小说,很另类,不知道怎么给你们解释,不过书真的是好书,故事也不错,推荐看。”

    听到这个会员这样没头没尾的说,众“读书研究会”的会员均表示不信。

    “其实我刚才也买下一本。”这时,“读书研究会”的会长突然开口。

    会长开口,果然引发的反应就不一样了。

    “书怎么样啊?”

    “讲什么的,会长快说说看吧?”

    众会员忙是催促道。

    “读书研究会”的会长发了一个尴尬的表情,然后说道:“其实,我还没来的及看。”

    “那就快看啊。”

    “对啊!身为研究会的会长,先身试毒是你的职责所在啊。”

    “读书研究会”的会长见会员们这般,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打开了手边的那本粉红色的书。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79章 种子发芽了

    只是看了个开头,这本《暖暖》中的文字和故事,就牢牢的吸引住了“读书研究会”会长的心。

    ……

    “嘿,我叫暖暖。你呢?”认识暖暖是在一次海峡两岸的学生夏令营活动中。

    这个夏令营的详细名称我忘了,只记得有类似“文化寻根”的关键字。那时我刚通过硕士论文口试,办离校手续时在学校的网页里看到这活动。

    由于我打算休息一个月后才要投入职场,索性报了名。跟本校几个学弟妹和其他叁所学校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一同飞往京都。

    京都有四所学校的大学生正等着我们。

    ……

    他似乎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个会员又说是自传,又说不是。

    因为故事的主角是“我”,而并非作者“暖暖”,“暖暖”只是主角眼中的一个人。

    这就有意思了。

    因为觉得有意思,他就一直看,好在书并不长,花费了几个小时时间,将这本书从头到尾看完了。

    这本书的故事不算跌宕起伏,大概讲的是宝岛男孩凉凉毕业后参加了一个海峡两岸学生夏令营活动,来到了内地京都,在那里他遇见了在京都读书的东北女孩暖暖。他们和其他学生一起快乐地游览了京都诸多名胜古迹。在此过程中,凉凉和暖暖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夏令营活动结束后,凉凉依依不舍地离开京都,离开暖暖,回到了宝岛,他找了工作,和暖暖一起约定,不管现实如何,都要努力地生活着。此后,凉凉因为工作关系,再次来到内地出差,掩不住对暖暖的强烈思念之情,他在回宝岛之前去了京都,见到了暖暖。并且和暖暖一起去了冰城,在那里两人的感情更近了一步。最后凉凉虽然仍要和暖暖分开,但彼此的内心跨越海峡两岸,离得更近了。

    虽然故事平淡,但看完全书,“读书研究会”的会长仍是有一种心灵被净化的复杂感觉。

    男女主角虽然没有在一起,但谁又能否定他们之间的感情呢?

    就好像之前,来自内地的作者舒宇的那两本书——《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檞寄生》……

    嗯?

    想到这里,“读书研究会”的会长眉毛挑了挑。

    似乎,风格很像啊。

    风格当然像,这本《暖暖》,与之前舒宇发表的那本《檞寄生》一样,也是出自前一世宝岛纯爱作家痞子蔡之手,只不过这本书相对来说,因为风格并没有太大突破,因为内容有些敏感,所以更加冷门一些。

    舒宇之所以用这本书,一来是书中女主正好也叫暖暖,正好也要去内地,偏巧暖暖病了急需用钱,偏巧********突然紧张,偏巧自己也兼任着********办公室的职位。

    与其要做,不如一起做了。

    ……

    因为是“新人新作”的关系,加上宝岛最近许多作者发书,所以一开始并没有被人们关注。

    “读书研究会”的一种会员在读过这本书以后,也自知这是一本不错的书,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书中的一些比较“敏感”的意向——两岸之情。

    所以他们也没有一如既往的为这本书做宣传。

    蔡莹温那日见过《暖暖》这本书,并且选择“放对方一马”以后,就一直有些惴惴不安,故而第二天开始,蔡莹温就派人暗暗跟进这本书的销售情况。

    又过了两天,蔡莹温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四天卖出去一千八百本,连自己这本《夜来香》的零头都不如,自己还真是没事瞎操心啊!

    蔡莹温忘记了一点,一本真正的好书,销售状况是呈现树冠状,一个人买了,觉得好,推荐给三个人,三个人推荐给九个人,九个人推荐给二十七个人……以此类推,所以四天就卖出去一千八百余本,后期绝对不会差。

    发售一周后,《暖暖》在宝岛的销量成功破万。

    虽然比起已经十几万销量的《夜来香》来说有些不起眼,甚至连新书畅销榜前十都没能进去,但只要稍微关注一下这几天各个网路聊天室,就会发现,相比于对《夜来香》的失望,《暖暖》俨然成为了一个话题,且口碑特别好。

    “这本书是在夷洲买下的,买完后就去北俄出差,然后在北俄这个异地他乡读完了整本,虽然北俄现在仍是很寒冷,但心里却是暖暖的。同时推荐内地小歌后杨晓慧的同名歌曲“暖暖”,听那首歌,看这个故事,特别有感觉。”

    “比起开始消费我们忠诚的某位女士(因为大选将至,就不提名字了),我觉得这本《暖暖》更有诚意一些。”

    “我承认,一开始的确是被四个暖字所吸引,但看到——‘暖暖。’我说:‘我要去北京找你了。’‘嗯。我等你。’暖暖說——这两句简单的对白情节时,不由想起了大学时那段异地恋爱,眼泪不由自主的掉下来了。为什么他没有来,我可以等他啊。”

    “老公推荐看这本书,因为和我们06年的京都之旅行程很类似,从作者的文字里回忆那年的美好时光,我们一起去天坛,一起吃东来顺,一起去京都大学看一塔湖图,一起吃全聚德,在胡同里转悠,一直走到恭王府门口,嫌票太贵没进去,终于在小说里看到了恭王府里面的玄妙,呵呵,一种不错的互动,带着这些心情去看这本小说,想法自然不同,海峡两岸的距离,像银河一样分开了暖暖和凉凉,为他们惋惜,同时,庆幸自己和老公现在的幸福,所以看到结尾竟然感动到想掉眼泪。”

    与此同时,舒宇在《暖暖》中暗暗种下的“种子”,也逐渐在宝岛的这些读者心中发芽了。

    “为什么要分那么清楚呢。”

    “对啊,除了原住民,我们谁祖上三代不是内地的。”

    “好想去内地看看。”

    “据说内地发展的很不错。”

    “而且内地人很好客,很欢迎我们去呢。”

    “内地都不介意,为什么我们的当局要这么介意呢?”

    “说不定我的终身幸福就在海峡对岸啊。”

    当然,也是仅限于此,归根结底,宝岛才是他们成长的地方,纵有不满,但也只是说说而已。

    但因为之后的一件突发事件,将这些议论煽起到了明面上。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80章 新补习学校的新问题

    事件的起因倒是因为一个夷洲大学的大学生,看了《暖暖》以后有感而发,在网路上写的一篇贴子。

    《移动时代,内地魔都比宝岛夷洲更吸引人》

    正如标题所言,这篇帖子是在讲他自己上个月在魔都实习了两个星期的感受。倒不是如小说《暖暖》一样介绍内地的风土人情,而是着重介绍了内地的移动支付。

    比如,他在文中举了一个例子——他晚上饿了,带着手机出门,骑了一辆共享单车到夜市,吃了一顿夜宵,用手机微信支付,支付完以后,用腾讯打车叫了一辆专车回公司公寓,全程并没有花一分现金。

    当然,这个帖子的内容不仅仅是这些而已,他还列举了许多自己所见所闻,文章的后半部分,甚至已经不仅仅是夷洲和魔都这两座城市的对比了,而是宝岛和内地的现状对比。

    比如高铁速度,比如快递链的完善性,比如外卖的全面化……

    这篇图文并茂的帖子一经发布,就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有支持的,有向往内地要求当局解禁的,当然,也有反对的和质疑的声音。

    “这小子本身就是内地人吧?”

    “就是,这么关键的时期说这样的话,就算不是内地人,也被内地人收买了。”

    “内地哪有那么好,我去年去的时候,也就一般吧。”

    “楼上真相了,警惕过度吹捧内地啊!”

    “据说内地人吃不起茶叶蛋,家里普遍没有电脑,得去网咖上网……”

    如果按照以往,放任意见不同的民众们这样相互争论,过段时间,谁也说不过谁,就自然而然平息了。

    但偏偏,意识到这一切都是因为《暖暖》而造成的蔡莹温,为了让自己的哥哥局势更稳一些,脑袋一热在部落格上发表了一席言论,却是真的将这件事情激化了。

    “不能以移动支付这一项,判定地区的发达****?我在东瀛生活了二十年,东瀛的法律是不允许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挂钩的,他们没有移动支付,未来也可能不会有,但他们就不发达吗?他们只是为了用户的安全而已。”蔡莹温还举例说:“不说东瀛,大家都知道我前年和去年生活在德意志,德意志到现在连信用卡都没有,难道就因为这个,说他们落后吗?”

    蔡莹温这看似有理的话,立即就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然而,如果她早一些发表这个言论,或许就能多笑一会。

    如果再晚一些,恐怕连发都不用发了。

    因为偏巧不巧,德意志的某高层领导在当日访问内地,在体验了共享单车以后,称赞共享单车是中国当代四大发明之一。

    哦,所谓的中国当代四大发明,就是:高铁、微信扫码支付、网购、共享单车。

    虽然高铁和网购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中国人是目前全世界同领域公认做的最好的。

    ……

    这样的报道一出,无疑是狠狠的在蔡莹温的脸上打了一个响亮的巴掌。

    同时,越来越的宝岛民众聚众上街游行,要求宝岛当局解除与内地往来的禁令,同时蔡莹君的支持率也是大跌。

    而同时,蓝营候选者应势而说的一句:“本是一衣带水,何必分居至今。欢迎内地将更先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带入宝岛。”让其支持率大涨。

    胜负翻盘,历史罕见。

    更罕见的,导致翻盘的源头,仅仅是因为一本名叫《暖暖》的纯爱小说而已……

    待暖暖被接到内地对卡尔差病最权威的医院进行治疗以后,舒宇和唐雨音在静海又待了两天,等舒常业和王宛将书店的工作暂时交给打算留在鲁南勤工俭学的吴灵,然后相约一起回老家一趟。

    回到老家以后,舒宇发现王宛比起春节自己回老家时更加得意了,上次春节自己回老家,王宛的得意是这样的画风——“我儿子,又上电视又上报纸的,现在又是大作家又是大老板,哎,一忙回家就少了。”

    而现在的画风则是——“恩,我们在鲁省省会开了全球第一家共享书店,挺闲的,也算是老板吧哈哈……”

    虽然无奈母亲的“招摇过市”,但回过头来一想,身为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子女成材。

    身为子女,最大的责任和使命应该就是让父母为自己自豪骄傲。

    现在这样,其实挺好的。

    其实此时一家人,虽然已经回到老家,但心思却是留不住的,不说舒宇,舒常业夫妇以往在老家都是以打渔维生,虽然说与世无争,虽然说节奏没那么快,但过了大半辈子安逸的生活,让夫妻二人更向往忙碌的城市生活。

    在老家待了五天算是休假,然后一家人就十分默契的决定在后天回到鲁南,忙各自的事情。

    “你明天再去你姑父新开的补习班一趟吧,好不容易过个暑假,你又把你表哥派到德意志去谈合作,既然这样,你就替你表哥去看看你姑父姑母。”吃晚饭的时候,舒常业突然开口说道。

    “看他们做什么,上次看就闹出一堆事……”王宛有些不满,不过话说了一半,便被舒常业的眼神制止了。

    舒宇也是笑了笑:“妈,上次的事情也是巧合,被化解以后对我事业反而有帮助。再说,回到老家,看看亲戚是应该的,不看才是不对的。”

    见王宛不再说话,舒宇这才看向舒常业:“姑姑也搬过去了?”

    “恩,那地方宽敞,不像原先的小地方那么糟糕,在老家待着也是待着,去市里也是待着,遇到事情还能帮衬着打个下手,就搬过去了。”舒常业说道。

    舒宇笑了笑,想来补习学校的生意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不然就算位置宽敞,姑父的性格也不好意思让姑姑过去陪他。

    于是,7月25日一早,舒宇和唐雨音来到新的“公达补习学校”。

    “走侧门吧。”舒宇看了一眼敞开的院门,学生正络绎不绝的走了进去,不由是点了点头,看来目前补习学校的经营状况正如自己所料般蒸蒸日上了。

    也正因如此,舒宇觉得此时走侧门合适一些,毕竟在桐城,自己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如果那么轻易被人认出,反倒会引发补习学校的混乱。

    来到侧门门口,舒宇给徐公达发了一条微信,原本舒宇的意思是让徐公达随便派个人来接自己,结果没想到一两分钟以后,徐公达却是亲自打开了侧门。

    “姑父,你怎么还亲自来接我们。”舒宇有些不好意思:“是不是人手不够?我上次给我们校长提到过要一些师范专业的学生来这工作,他可能都忙忘了。赶明儿我再提醒提醒他。”

    徐公达听到舒宇这么说,先是一愣,旋即冲着舒宇古怪的笑了笑,然后摇了摇头:“你俩别站外面了,进来说。”

    走进侧门,舒宇便听到前面几个房间隐隐传来晨读的声音,虽然前后有差,但都是:“读得书多胜大坵,不需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里不怕人来借,夜晚哪管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

    正是舒宇前一阵闲着没事,从前一世搬来有些打油性质的《读书诗》。

    “不管是什么年龄,来是要补习什么科目,在早晨上课前和晚上放学前,都让他们先集体朗读你的这首诗,浅显却道理深。”徐公达一面笑盈盈的给舒宇和唐雨音解释着,一面带二人来到后院一个独立的房间,推开房门,才知道这里应该是徐公达现在的办公室。

    “姑父,你先去忙着上课吧,等你下课了我们再聊。”舒宇见徐公达不急不缓的从架子上取出茶具,又打开一盒茶叶,忙是说道。

    “忙?我现在比你姑姑还闲。”徐公达忍俊不禁,见舒宇和唐雨音似乎还没想明白,便是将这几个月的经历娓娓道来。

    原来,上次事情以后,大概是因为舒宇的关系,桐城市教育局局长亲自调研“公达补习学校”,并向省上为其申请下了“模范级民营补习机构”的“金字招牌”,一时之间,别说桐城了,就连相邻桐城地区的家长,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把自己孩子往公达送。

    短暂的窃喜后,就是一阵头大。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这个“模范级民营补习机构”的金字招牌下,却只有徐公达一个老师,哪里教的过来呢?

    还好赵康仁及时出手,送来了一批等着找工作,家也在皖省的毕业生。

    于是,徐公达现在也很少代课了,一般他亲自教的,都是需要一对一辅导的学生。

    比起之前,现在的他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徐校长了。

    徐公达谈吐这些,表情似乎很是满足,不过舒宇却是从其神情中,隐隐捕捉到了些许的忧色。

    聪慧如舒宇,细细一想便是明白了缘由,旋即便是听舒宇主动开口问道:“现在报名的有多少学生,你们能带多少?”

    “报名的已经有两三千了。”见舒宇看穿了自己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徐公达便是也不再强颜欢笑:“我们这最多招180个学生,不能再多了。”

    “快有二十倍就这样白白流失了啊。”舒宇叹了口气:“没有买地加大规模的打算吗?”

    舒宇说到这,又补充道:“钱其实最不是问题,就算你不想让我出手,凭表哥现在的人脉,以及门口挂的金字招牌,无论是引风投还是从教育银行贷款都不难。”

    “我知道钱不是问题。”徐公达也点了点头:“扩大规模,一开始就想过,也和你表哥认真的商量过,但我们想了想,扩大规模,不是那么简单,人多了,面临的管理问题也会随之增多,我和你表哥都不是搞管理的,面对问题会很难解决。而且扩大规模是个无底洞,一旦真的出了问题,就会前功尽弃。”

    听到徐公达的话,舒宇也是点了点头,开始思索起来。

    “嗨,瞧我,你们俩难得回来一趟,说这些做什么,像现在这样稳稳当当一百多个学生其实也就够了,做人不要太贪心。”徐公达笑了笑,正准备和舒宇唐雨音聊一些家常话,他办公室的门却是在这个时候被敲响了。

    “徐校长,您在里面吗?”门外传来一个老者的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徐公达的眉毛微微皱起,旋即对着舒宇和唐雨音投来一个歉意的笑,然后径自走出门去。

    一开始,舒宇和唐雨音都以为,门外的老人是哪个学生的家长。

    但很快,门口传来的对话声就改变了他们俩的想法。

    “杨老,您怎么又来了?您也看到了,能做的我都做了,其他的我真的是爱莫能助了。”率先说话的是徐公达。

    “您能不能再想想办法啊?!我给你跪下了!”老人的情绪很是激动,说完便听到门外传来噗通一声轻响,应该是真的跪下了。

    徐公达更加焦急:“您说您这是做什么?!您也是读书人,知道上只跪天地,下只跪父母的道理,您跪我,让别人怎么说啊。”

    那老人却是倔强:“我以前除了长辈和神仙,谁都没跪过,但我现在也是真的撇去老脸,求您帮帮我了。你如果不答应,我就跪在这了!”

    舒宇和唐雨音对视一眼,终于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太对劲,便是起身走出门来。

    与二人想象的场景差不多,一个老头跪在徐公达面前,徐公达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半弓着身,双手扶着老人的胳膊。

    恩?这个老人有些面熟?

    舒宇正这样想着,兴许是开门声也引来了徐公达和那个老人的注意。

    徐公达对舒宇投来一个尴尬的笑意。

    而那老人看到舒宇,则是一脸的不可思议,旋即,他竟是站起身,走到舒宇面前,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您是舒宇吧?”

    “呃,我是舒宇。”舒宇刚想再说什么。

    哪知,那老人“噗通”一声又跪到了地上,这次是跪在了舒宇的面前。

    “杨某先替那不肖子给舒宇先生赔不是了!”

    全本欢迎您! t1706231537

 第281章 趴墙根

    舒宇一见,也是慌了神,此时的一幕,如果让谁拍下来传网上,自己就算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出于本能一般,舒宇也是在老人对面跪了下来。

    老人显然没有想到舒宇会与其对跪,面色大骇:“舒宇先生,您……您这是做什么?”

    舒宇笑了笑:“您的跪,我担当不起,所以您跪我,我自然也该跪您。”

    老人显然只有“跪”这一招,而这一招却是轻易被舒宇给化解了,故而此时的老者显得有些黔驴技穷了。

    看到这一幕的徐公达,心中对舒宇是更加佩服了,自己之前无比头疼的事情,想不到却被舒宇这么简单就化解了。

    “这……这……”老人脸上的神情更加的苦涩。

    看到老人的神情,舒宇知道老人此时内心已经有所动摇,不禁是笑了笑,然后继续劝道:“老先生,这么莫名其妙跪着也不是办法,这样,我们进去,您先给我们讲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再一起想办法。”

    老人此时也的确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了,只好是点了点头。

    舒宇便是连忙将老人搀扶起来,重新走入徐公达的办公室。

    待老人坐稳后,舒宇一面亲自为老人泡茶,一面询问具体是怎么回事。

    老人一脸惭愧的说明了自己的来因和来意。

    原来,这个老人就是这个院子另一半的租户,就是之前与徐公达有三尺巷渊源的那个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