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炒股的智慧(出版书) 作者:陈江挺 完结-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成为哪种人?选择是很清楚的。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给自己定个可行的计划,定个 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坚定不移地按计划做。只要锲而不舍,你迟早能达到这个目标。锲而 不舍很容易宇,也很容易教别人怎样做,自己做起来可不一样。但它所能获得的结果将是惊 人的。 
   还要提醒你,在你成功之前,你会碰到很多嘲笑你的人。嘲笑别人很容易,要自己做出些小 的成就就非常困难。我发现那些喜欢嘲讽人的人几乎没有例外是生活的失败者,碌碌无为的 混日子者。对这些人的嘲笑,你必须能一笑置之。 
   最后我要告诉你,从有招到无招的变化过程需要时间,这个时间比你希望的要长很多。你如 果有不错的悟性,要五至六年。 
   我在美国就读的商学院叫巴鲁克商学院。巴鲁克便是本世纪 30 年代著名的炒家。从华尔街赚 够钱后成为罗斯福总统的财经顾问。他自传的前部分讲的便是他的华尔街生涯。他父亲是位 著名的医生。他刚进华尔街,父亲给了他 10 万美元,那时这可是一笔巨款。可这 10 万美元 只撑了三年。他告诉父亲已亏光 10 万美金的时候,期待父亲的狂怒。但他父亲没有狂怒,只 给了他信任的目光,又给了 10 万美元,告诉他这是家里最后的资产了。在第六年的时候,他 第一次一笔赚到 6 万美元。在自传中,他说他明白自己从此完成了炒股的初期教育,他不再 是〃妄想〃在华尔街生存,而是〃知道〃能在华尔街生存。他在自传中充满着对父亲的崇敬。 在本书〃华尔街的家训〃那一章,我摘录了他对炒股的十点建议。 
   本世纪初的另一位著名炒家利物莫也宇他用了五年时间才学会怎样理智地玩股票游戏。在本 书的最后一章〃和炒手们谈谈天〃里我会较为详细地谈谈学股经历的几个过程。从什么都不 懂到有信心不断地从股市赚到钱,我也用了近六年的时间,那还不算我业余炒股的经验及金 融硕士的知识背景。所以,你要准备〃长期抗战〃 。 
第七章 抓住大机会   
 本世纪末的大炒家,今天已升格成慈善家的索罗斯是这样披露他的赚钱秘诀的: 
 〃经济史是一 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经济史的演绎从不基于真实的剧本,但它铺平了累积巨额财富 的道路。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股票炒作中最激动人心,最可能赚大钱,当然也是最可能破产的,莫过于玩股疯。因此,有 关投资中的〃疯〃的话题,自然是本书难以回避的。而且本章从内容上来说,是对前面几章 综合性的总结。   
 第一节 〃疯〃的故事   
 在你的生涯中,通常会碰到不少大大小小的〃疯〃 。从 90 年代初中国的股〃疯〃,更早之前的 邮〃疯〃,到以下介绍的〃疯〃故事,你会发现〃疯〃也是人性的特质。如果你能抓到一个这 样的〃疯〃,你的生活就能有〃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要真正想在炒股中赚到大钱,就必须有 能力认识这种〃疯〃,投入其中,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   
 南海泡沫   
 经济史上最著名的三大疯案分别是:南海泡沫、荷兰郁金香和密西西比狂。任何讲经济史的 书都有这三个故事的详细描述,为节省篇幅,我这里只讲南海泡沫的故事。 
   18 世纪初,英国人相信一个有极大增长机会的地方是和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贸易。1711 年, 南海公司在英国注册,它获得英国政府所给的专营和当时为西班牙殖民地的南美洲和南太平 洋的贸易权。取得这一专营权的条件之一是该公司要负责部分的英国国债。但当时的西班牙 政府不允许这些殖民地和外国人交易,南海公司仅被允许做奴隶运送的交易,且每年只准运 一船,利润还要和西班牙政府分成。这样,从一开始,南海公司让其股票购买者想像的大笔 黄金和白银会从南美洲源源而来的许诺主是骗局。 但人们总期待西班牙总有一天会开放贸易。 公司就这样不死不活地撑了几年,股票也没有大的起伏。 
   这样不死不活地撑着总不是办法。到 1719 年,南海公司的董事们重新找上英国政府,建议用 南海公司的股票来偿还给英国国债的持有人,最终建议全英国的国债都用南海公司的股票偿 还。英国政府一一接受,因为它乐见国债能用这样的方法偿还。 
   要使这样的运作成功,就必须使南海公司的股票不断攀升。因为公司的利润有限,惟一的道 路就是不断散布西班牙政府会开放贸易的谣言。其间民众听说西班牙政府已经同意南海公司 在秘鲁开辟一块营运基地等等。黄金白银从此将从南美滚滚而来的美景占据每位股票持有人 的想像。 
   到 1720 年 9 月,南海公司的股票达到每股 1000 英镑,在半年间升了八倍。一夜横财的故事 总是那么的吸引人。当时,社会风气发展到不拥有南海股票就跟不上时代潮流的地步。在最 高潮时,南海公司的股票总值是全欧洲(包括英国)现金流通量的五倍! 
   随着股票的一天天增值,许多人放弃了工作投身股市。还有什么比又容易又快速来钱更使人着迷的呢?贪婪是没有止境的。股票上市来钱是如此容易,各种各样的公司都试着将其股票 向大众推销,其中有专营从西班牙进口翠鸟的,有专营人类头发买卖的。一位伦敦的印刷工 人登记了一家〃正进行有潜力生意〃的公司,虽然没人明白该公司到底做的什么生意,他还 是在六小时之内卖出了 2000 英镑的股票。要知道 2000 英镑在当年是笔巨款。这位印刷工人 就从此下落不明了。那些没能尽早买到南海股票的民众,生怕失去碰到下一个南海公司的机 会,纷纷把大把大把的血汗钱投入到这些莫名其妙的公司。 
   回头想想,人们会嘲笑当年的民众真是疯了。当年也不是没有头脑清醒的人,但他们太早了 一步,他们指出这个泡沫会破碎,但市场用不断升高证明他们论断的错误。开始还有人听听 他们的警钟,随后便嘲笑他们的短视。骗案层出不穷是所有〃疯〃到了晚期的特征之一。陷 入疯狂状态的民众是行骗的最好目标,他们失去了最起码的警惕。此时骗局不仅限于小人物, 南海公司的董事们一方面大量行贿英国政府官员,一方面眼红其他大小骗子把原可用来支撑 南海股票的资金吸走,开始指出这些公司的骗局。但结果使民众也怀疑南海公司是否也是这 样的骗局? 
   在一个月内,民众的感觉发生了 180 度的转变,他们开始怀疑西班牙政府是否真会给南海公 司想要的交易权。在 9 月底,股票从月初的 1000 英镑跌到 129 英镑。许多投资者破产。那些 接受南海公司股票做抵押,贷款给投资人炒股的银行一间间倒闭,英格兰银行也仅以身免。 
   另外两宗疯案也十分有趣,我建议读者去找来看看。给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荷兰郁金香狂的后 期,有位客人在主人家看到一枚洋葱,便将其炒来吃了,后来发现这枚〃洋葱〃原来是一种 稀有郁金香的球茎,市值两幢房子加一辆马车。   
 佛罗里达的土地疯   
 佛罗里达州位于美国的东南端靠近古巴的地方。读者拿份美国地图能很容易找到它的位置。 佛罗里达的气候有些类似中国的海南岛,冬季温暖湿润。传统上,来自纽约等酷寒地带的美 国有钱人喜欢在冬季到佛罗里达的棕榈海滩等地避寒。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已成为一般民 众的冬天度假胜地。 
   佛罗里达给人们一个轻松的环境,提供了在酷寒中劳作的东北部居民一个短暂逃避的场所。 而且佛罗里达的土地均价较美国其它地方低得多,它自然成为美国人买个冬天度假屋或买块 土地日后定居的理想场所。随着需求的增加,土地的价格开始慢慢升值。 
   从 1923 年至 1926 年,佛罗里达的人口大增,土地的价格升幅更是惊人。如果说土地升值有 其坚实的经济基础,那么〃疯狂〃就源自贪。有故事说几年前有人用 800 美元在迈阿密海滩 买的一块地在 1924 年卖了 15 万美元。附近有块在 1896 年仅值 25 美元的土地在 1925 年卖了 12。5 万美元。 
   这种一夜横财的故事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当时美国的经济蓬勃发展,土地的价格也低。很快,在迈阿密近海的 200 公里地段,各种建 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矗立。沼泽地的水抽干了,铺上新的道路。每个人都在谈论土地的供应 如何有限,人口增加如何快速,这片阳光地带的土地如何很快就将被抢购一空。 
   有限土地的事实带给人们想像上的危机,今天不买,明天就买不到了!土地的价格节节暴涨, 最后达到超出想像力的地步。 
   1925 年,迈阿密市只有 75000 人口,其中有 25000 个地产经纪人,超出 2000 家的地产公司。 按比例而言,无论老幼,每三位居民就有一位专做地产买卖。在 1926 年,有报道说一位地产炒手怎么在一个星期内将本金翻了两倍。赚钱的故事总是传得飞快。人们买土地不再是为用 来居住、建厂房或其它实用的目的,买土地的惟一目的就是怎样转手谋利。当时买土地的定 金是 10%,土地价格每升 10%,炒手们的利润便是 100%。开往迈阿密的火车轮船上,挤满了 做发财梦的美国人。随着迈阿密海滩附近的地价飞涨,附近沼泽地的水被抽干,一块块地投 入市场。面对着似乎无穷尽的土地供应,发地产疯的民众开始清醒。 
   但在疯狂的时刻,特别是某人如何一夜暴富的传言绘声绘色地广为流传的时候,人们很难保 持清醒的头脑。炒股好手杰西利物莫也参加了这一游戏,他也认为佛罗里达的土地会继续升。 别忘了,他当年在金融界的地位就如同今天的索罗斯。 
   银行通常是保守的,其贷款主要是按借款人的还贷能力而定。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升高, 银行也抛弃了这一原则,他们批准贷款不再看借款人的财务能力而专注土地的价格。银行不 是忘了行规,但你不做生意,其它银行抢着做。 
   所有的疯狂都有梦醒时分。随着沼泽地一块又一块投入市场,新进的资金不够支撑土地价格 的不断飚升,那些财力不够雄厚的炒手首先被贷款压垮投降,银行只好收回土地到市场拍卖, 这些土地又带给市场新的压力。转眼之间,银行对买地者要求远超 10%的定金。人们不再讨 论只升不跌的佛罗里达地产。当然,新的买主即刻消失,只余下一间又一间倒闭的银行。 
   笔者也曾在 80 年代末加入售卖佛罗里达地产的行列。有一天接到一个电话,一位女士在 30 年前用 5000 美元买了块地,她想把土地脱手。我告诉她大约能卖 7500 美元。她说算上利息, 她亏大了,不肯卖。差了半个世纪,佛罗里达的地产似乎没有变样。 
   以下再讲个发生在近期的故事。   
 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疯   
 80 年代的科威特股疯是现代金融史上的大笑话。1976 年和 1977 年间,科威特的股票市场如 同晚期癌症病人般萎靡不振。政府使用售卖石油的巨额收入来维持股市,以政府的名义大量 收购股票。卖石油的钞票来得容易,政府希望没有一个国民因为在股市亏钱而对政府心怀不 满。 
   真正的股疯开始于 1980 年。在民众看到政府如同保证股民炒股只赚不赔时,他们开始如苍蝇 闻到臭肉一样涌进股市。由于官方的证券交易所只列有 90 只股票,投机活动大多集中在店头 市或称非官方交易所,它坐落在往日拍卖骆驼的旧房子内。 
   科威特的一个金融旧谷使得股疯成为不可避免。在科威特,股票投资者可以用远期兑现支票 来购买股票。从法律上说,支票拥有者可以随时要求付款,而不是依照支票上5亩蚁秩掌冢?但这样做违反了阿拉伯人的〃诚信〃,几乎没有人是这么干的。但到 1980 年为止,科威特还 未有破产的案例。自然,投机者看到股票价格每个月以 10%、20%,甚至高达 50%的速度上升, 虽然银行账户上没有钱,他们还是开出无期兑现的支票购买股票,他们知道支票到期时能够 把股票卖掉兑现,政府不会让他们亏钱的。 
   这个凭空出现的购买力如同把汽油浇到火中,股市冲天而起。投资股票的投资公司一家家地 开张,还有专门投资这些投资股票的投资公司的投资公司。他们都列到店头市场交易,每家 投资公司的价格都升到远超其本身的资产价值。 
   疯狂的最高潮是 1981 年初,有些股票每月升幅超过 100%。科威特的股市总值从 50 亿美元膨 胀到 1000 亿美元。 
   场外交易的店头市场中的很多股票甚至不是在科威特登记注册的。它们的注册地有些在巴林,有些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些公司不受科威特法律管辖,一半的公司甚至没有年度报告。 从法律上讲,只有科威特的国民才能够买科威特的股票,附近巴勒斯坦、埃及、巴基斯坦等 地的投机客就通过科威特的人头进入科威特股市。 
   科威特是波斯湾各国的金融中心,股疯难免传染到附近区域。附近有个叫沙介的地方,当地 发了石油财的财主们决定发展房地产。不幸沙漠边上的房子无人问津,空空的大楼让他们愁 死了。科威特的股市给了他们灵感。他们把其中一家旅馆改建成医院,以〃海湾医学中心〃 的响亮名字将这些房地产上市。这些新股立即得到 2600 倍的超额订购。整整一个星期,每天 都有一两架飞机将订购单送到〃海湾医学中心〃的发股商沙介银行。由于订购单太多, 沙价银行聘请了 40 位埃及的学校教师帮忙登记。 〃海湾医学中心〃的股票在科威特的店头市 场升了 800%。 
   对那些瞠目结舌的西方金融专家,科威特人会教导他们:  
   〃别用你们的眼光来看我们的股市, 这里的情况和你们不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特色,政府不会让股市崩盘。〃 
   有八位自称为〃轻骑兵〃的年轻人共开了 550 亿美元的空头远期兑现支票。其中一位叫佳欣 木太华的邮局职员,才二十几岁,一个人就开了 140 亿美元支票。他的弟弟拉吉木太华从不 登记开出多少支票,最后发现它的空头数目达 34 亿美元。 
   气球终于在 1982 年胀到顶,刺穿气球的针头有三只:第一只是由于石油价格的下跌,科威特 1982 年的石油收入只有 1980 年的 14。  
第二是新的财政部长表明政府不可能继续支持这病态 的股价。终于,1982 年 8 月 20 日,一位忐忑不安的佳欣木太华的支票持有人在支票兑现期 之前要求付款。虽然这不合习俗,但完全合法。结果不难想像,佳欣根本就没有这个钱。气 球即刻爆炸,九天之间,千百位投机客在空头支票面前举手投降,股市崩溃。上述〃海湾医 学中心〃的股价跌了 98%,只剩发行价的 16。9 月,科威特财政部要求所有这类可疑支票全 部清账,总数达 900 亿美元,远超科威特的全部外汇储备。
中国的〃疯〃故事   
 上面的故事都是外国的,中国有没有类似的疯故事呢? 
   佛罗里达的地产疯有没有让大家想起中国几年前的地产疯?我 1998 年 2 月在福州时,   看到路 边尽是一幢幢空空的大楼,电视报道说中国的现房供应过剩要用十五年来吸引。我不知十五 年是否太长?就算五年吧!如果这些地产开发商不是用国家资本,有几位能撑上五年?可惜 这些地产商据说大多是用国家资本,亏了算国家的。真让我难过!这可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七八年前,我在美国读到中国的邮票疯。一张毛主席和林副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红卫兵的 邮票被炒到 4000 元人民币。清朝的大龙邮票被炒到上百万我不奇怪,因为全世界仅存一枚。 而毛主席和林副主席检阅红卫兵的邮票我自己都用过, 
那是文革期间最流行的邮票之一,4000 元是当年普通职工一年以上的工资。如果不是期待比你更傻的傻瓜会用比 4000 元更高的价钱 让你脱套,你会买这张邮票吗?为什么不去箱子底下找找旧信封,或许你会找到好几张这样 的邮票。
第二节 〃疯〃故事解剖   
   与上述故事类似的疯案无日无之,大小程度不同罢了。读者们或许要问:这类的故事很刺激, 也很好玩,吃饱饭后聊大天是好材料,和炒股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你读到这里,想像不出这些故事的含意,你还要多多培养自己的悟性。但若你闻到了铜 腥味,那你在炒股行大有潜力。 
   每个故事,都是气球从吹胀到胀破的过程,时间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几年,但所有的气 球都一样。气球吹胀的初期,气球后面一定有一动人的故事,提供给人们无穷的想像。发财 的希望,促使投资大众开始投入。如果是股票,表现就是成交量增加,股票价格升高。随着 股价的升高,它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有些人忍不住了,将升值的股票脱手获利,另一些股民 乘反调入市。每一个更高的波浪都带动更多的贪婪心理,吸引更多的股民加入。股票将节节 升高,这就形成了所谓的升势。在气球破碎之前,通常是疯狂到极点的时候,股票可能在几 天内暴涨一倍或更多,股友开始盲目入货,生怕明天的狂升失去自己的份。 
   第二章第二节〃股票的运动正常〃那一小段便描述了全过程。细细品味一下气球的吹胀到胀 破的过程及其间民众的心理过程,你对怎样炒股会有全新的认识。   
 〃疯〃的特性   
 以下让我们总结一下〃疯〃的特性: 
   1、 可信的想法、概念或产品,能提供快速的增长,带来巨额的财富。 
   2、 社会游资甚多,或通过某些方式〃创造〃出游资。一时这些资金集中在某个领域,必定 带来滚雪球效应。 
   3、 这个想法必须具备即简单又复杂的特性。简单到普通民众能〃觉〃得是好主意,但必须 复杂到很难用事实证明其对错。否则气球吹不起来。 
   4、 有人赚到钱!没有什么比轻松和快速来钱更能吸引普通民众,它传染的速度远超过瘟疫。 
   5、 气球胀到一定地步,有〃专家〃背书:这气球会继续胀。这些〃专家〃通常是偶像人物, 代表智慧、权威、依赖。民众相信自己在模仿成功人士。 
   6、 气球胀的时间比常人想像得更久。最初指出气球会破的人随着气球的不断胀大而被嘲笑。 
   给读者们一个作业:把上述的三个故事用〃疯的六大特性〃总结一下。   
 让我们分析一下 90 年代初中国的股疯。 
   90 年代初,中国经历了第一次股疯,股票涨了几十倍。深发展面值 1 元的股票被炒到 80 多 元。豫园商场 100 元面值的股票,1992 年 5 月涨到 10500 元。今天回过头来,我们感叹股市 的神秘莫测,其实它也一样有迹可循: 
   1、 股票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是新概念。 
   2、 社会的游资很多,很多人是用国家资本炒股。当时游资也没有什么宣泄的渠道,形成〃十 亿人民九亿股〃的局面。 
   3、 股票这玩艺既简单又复杂。一般老百姓都知道股票,但股票真正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 规律?知道的人大概就不多了。 
   4、 有人赚到钱。当初刚开始发行股票时,大家都有疑虑。常是领导动员大家〃支持祖国的 股票事业〃。一旦民众听到 5000 元变成 50000 元的故事,股市开始沸腾。 
   5、 人人都说股票不会跌,国家会支持,中国的国情和他国有别,街头巷尾的〃炒股专家〃都认为股票会不断升。 
   6、 最初认为股市〃疯〃了的人被嘲笑为没胆量、傻瓜。 
   几年前的地产〃疯〃也有类似特性,请读者们自己归纳一下。下一个〃疯〃是什么?谁也不 知道。但我可以肯定它一定还具备同样的特性。   
   〃疯〃故事新编   
 让我编一个〃长生不老疯〃的故事。 
   2050 年,永生集团赵主席宣布通过多年研究,发明了返老还童药〃一灵散〃。据研究所的钱教授通过科学鉴定,〃一灵散〃具有某种什么素,可以和人体的什么酸发生反应,去除细胞的 什么基。这个基导致了人体细胞的老化。随着这种基的不断减少,细胞越变越年轻。 
   开始老百姓都觉得好笑:〃又过来一位卖假药的! 〃但很快永生集团又宣布美国的孙博士通过 高分子实验,证实了这个科学过程。同时赵主席宣布此药已开始申请美国专利。在公司公布 的资料中,有几十位服用过〃一灵敏〃的人现身说法:自从服了该药,他们皱纹减少,皮肤 弹性增加,体质明显变好。以前走路困难的九十老翁,今天已能慢跑,且有照片为证。栩栩 如生的广告铺天盖地而来。 
   反正药并不贵,开始有人试试,味道也不错,公司的业绩开始上升。据公司公布的财务资料, 〃一灵散〃的销售额以每季度 500%的速度上升。永生集团的股票开始活跃。 
   一年以后,永生股票的价格已从每股 1 元升到 8 元。这时报上登出赵主席和已退休的前李副 委员长合照的相片,还附有李前副委员长的现身说法:自从服了〃一灵散〃,体力大增,精力 旺盛。持有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