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不原谅-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师总叮嘱,千万别答自己咋想的,更别答作者咋想的,要答出题人咋想的,俨然把我们当成读心术大师。幸好我们的思维经多年训练已有了柯南变声器的范儿—想变成谁的变成谁的,就是不变成自己的。英语作文更甚,不仅有“范文”,而且其水准之低令人咂舌,你考试时不仅要猜老师的想法,更要猜他的英语水平和欣赏水准。这些老师的水平有如中国足球水平,他们的欣赏水准堪比喜欢中国足球人的水准。把詹姆斯?乔伊斯  叫过来写篇作文,就凭他那“口若悬河谁都听不懂在说什么”  的飘逸风格,怕是要吃鸭蛋了。毕竟乔伊斯是艺术家不是读心术大师,他是用自己的大脑思考。而我们是用别人的大脑,不思考。

场景一?高中分文理科的时候,很多同学纷纷选了理科。问他们为什么,基本都是这样回答的:“谁愿意选文科啊,天天就跟书呆子似的背背背,活不活了还……”

以上三科都提到了“背”,但数死记硬背之最高境界,还看文综。文综看似考史地政,实则完全是在学生中挑“好记星”(建议“好记星”可以冠名“文综高考题”)。作为一介文科生,这些年来我不断突破着记忆力的极限。但把宝贵的记忆力用在如此无趣的事上,实在是糟蹋了。人文学科本来挺有趣,到了这儿就好比外国电影在中国影院播放—去其精华取其糟粕。拿历史来说,萧伯纳说,人们从历史中汲取的最大教训是人们很少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而我从历史中汲取的唯一教训是从历史中没什么教训可汲取的。历史带给我的就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数字后面跟着一堆毫无意义的名字,哪年哪年谁谁谁怎么怎么样,背得我恨不得早生2000年生在公元纪年没出现之前就不会有这么多麻烦事儿了。背完历史再背地理,则恨不能生在火星上。哪些国家在30度纬线上,印度洋洋流夏天啥方向……地理是对记忆力的全面挑战,不仅背文字,还要背图形:贵州省长什么样,波罗的海又长什么样……总之是从天文至地理从数字到图形背了个遍。至于最无趣的另外一科尽在不言中。掐指一算,手指不够还得用脚趾,高中光文科我就奇迹般地背了15本书。这15本书可是我背得昏天暗地痛不欲生,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吐出来再咽下去杀死了全部脑细胞才背下来的。脑细胞死光光也无伤大雅,反正考试不需要,它只是考套路。文科考题往往还出得颇有文采,比如经常说“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那意思是千万别谈自己看法。这句话用到了反语修辞,多精妙,可以得茅盾文学奖了。答题则看你套路套得准不准,你的思维过程和结果要同出题人保持绝对一致,不能有一点儿跑偏。最怕的就是你不识趣,答自己观点,纵使龙飞凤舞血脉喷张,只要不按套路出牌,最后必定诈和。所以说文科生的痛苦超乎想象,要把自己变成复印机,不仅能复印15本书,还要复印套路,复印成功才算“和”了。

场景二?高中分完班,等过一阵儿再问那些选了理科的……
“真不应该选理科,现在我天天写作业写到一两点,物理卷子每次绝对有一半儿不会做,还让不让人活了……”

那些鄙视文科生的很快就会发现理科生更甚—成了掉进题海的复印机。一旦选了理科,就意味着你要矢志不渝地做题,做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他们的生活不按小时算,按做了多少题算(应该给他们专门发明一种刻度为“题”的表)。走进理科班里,映入你眼帘的只有两种人,一种在闷头做题,另一种则因做不出来题在呆望着天花板。其实理科与文科在本质上并无区别,说它是锻炼抽象思维,都是骗小孩儿的,实则只是练你抽象记忆力。学理科也是分那两步,先把无厘头的公式定理倒背如流,什么胡克、库伦、安培、牛顿,怎么氧化、怎么还原、怎么足量、怎么过量,光合多少个氧、代谢多少个氧……然后在不断地挑灯夜战中把题目套路一点点刻在脑子里,直到有一天你也能在老师题还没写完时就把答案说出来才能收工。
综上所述,咱六年来其实就干了两件事,一是背书二是做题。背书就是背那些死知识,做题则是通过题目成千上万遍的刺激让你记住那固定套路。因此背书和做题又可归结为一个字:背。
一旦背,必意味着把别人的家伙儿弄到自己身体里。文科自不必多说,某某事件有何意义啊,你要说出编教材那哥们儿的观点,某文章蕴涵啥情感啊,你得把出题人的路数揉进脑子。理科亦是如此,把那些被无数人嚼了又吐过无数遍的套路塞给你让你咽下去。最终它的目的,就是让这种固定思维融入你的血液,在你体内生根发芽。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中国教育只允许一千万个人眼中有一个哈姆雷特。作为中坚环节,中学的任务就好比是把人摞成一摞扔进复印机,给你们脑袋印上同样的东西。
无奈现实和期望有差距,人的思维本来就跟画儿似的,每张都不同,少年的则应当如波洛克的画儿  似的,狂野奔放色彩斑斓。一边色彩斑斓,一边想擦成白纸,于是中学就跟资本主义一样—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既然不可调和,那么只好PK,看谁打得过谁,于是从根本上来说,中学就是要废除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这是让你接受“别人的家伙儿”的唯一途径。
老师肯定说冤枉啊我让同学思考来着。
您这就好比日本漫画里说的,“我不是‘gay’,我只是碰巧喜欢上一个男人。”
没错,您是经常告诉我们“不能光背,你得想”。
但紧接着一句就是“想明白才背得更快嘛”。
我思考是为了服从别人思考的结果,这算屁思考啊!在中国,你长了个使你能够批判创造而不人云亦云的脑袋是莫大的不幸,因为那些都是你“学习”的障碍。而中学,就是要把你的脑袋废掉,让你不会思考。等你主动思考能力瘫痪之时,大概也是走上高考考场之日……
于是这六年里咱们付出的一切都是为这个:那些堆积成山的练习册,那些装订精致的卷子,那些细心整理的笔记,那些为激励自己写的纸条,这些都是你迫害自己思维的证据。这个时代的学生,为学习疲于奔命,却在摧残着自己的大脑;我们是如此努力,以至于最后都变得愚蠢无比(这愚蠢可不是我自个儿说的,您可以往后看,铁证如山:中国学生记忆力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越是名牌大学的学生创造力越差……哎哟,惨不忍睹)。
与其说是努力,不如说是“被努力”,这六年中,老师家长学校共同致力于对学生施加高强度的禁锢,并全方位限制他们的个性和思想,这就好比在你屁股后面点把火,不玩儿命往前跑不行啊。而中国学生们,也就此步入了“学习囚徒”生涯的巅峰。

场景三?在中学,光起床就是个非常痛苦的工程:每天闹钟响起的那一刻,一种绝望感都会立刻涌入脑壳,随后你迷迷瞪瞪坐起来,脑袋直发木像灌了碗牛肉汤,眼睛干涩无比像糊了层蜘蛛网……

小学生往往觉得自己最苦,但他们很快就会发现并非如此。小学时你好歹还有个吃早饭时间,到中学则是在睡梦中“轰”的一声被闹铃叫醒,随即“嗖”地一声冲向学校。从到校时间这事儿咱就能看出学生是如何被逐层压迫的。比如北京市教育部门规定学生8点到校即可,到学校那儿便规定7点50分,年级又要求7点40分早读,最后班里都变成7点半必须到。这跟GDP似的,国家目标8%,省里10%,市里涨到12%,再往后更吓人,要大跃进呀这是,于是7点半各班准时响起齐刷刷的读书声。当然若英语老师想整个“小测验”啥的则另当别论。上午照常是5节课高强度轰炸,节节整得你头晕眼花。好不容易熬到下课铃响了吧,抬头一看,老师丝毫没有收手迹象。中学所谓课间即“剩余上课时间”,是要用拖堂的方式来追加额外的学习,其中尤以数学老师拖堂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我甚至曾见拖过10分钟直接霸占下一节课的,好比让工人一天劳动时间超过24小时,令人啧啧称奇。早上的课尚且能撑住,到第四五节就会饥寒交迫身心俱疲困意也骤然袭来,此时大家只好盯着手表熬时间,心中充满悲怆感,腹中充满饥饿感。到中午吃完饭午休时间想歇会儿,物理老师又走进来:“今儿咱们做个小练习……”这午休干嘛都行,就是不能休息,补课测验等各类学习名目轮番轰炸,其中尤以“找老师谈话”最为可怕。

跟老师说话时你不用想太多。
— J。D。塞林格

“找老师谈话”乃各种管制中的极品,长使英雄泪满襟。但凡有人在嘈杂的教室中喊:“×××,××老师找你谈话!”教室立刻万籁俱寂,时间仿佛凝固,大家纷纷放下作业,看着那位同学低着头迈着上坟一样的步子向办公室走去。谈话少则十几分钟,多则没个完,训斥自不必说,更要命的是在办公室里1V1的气氛和老师凶悍摄魂的目光。谈话过后,那位同学肯定面如死灰,僵尸般走回教室,一声不吭埋头做题。
在困意的萦绕中,下午的课完全成了煎熬,场景跟听领导作报告似的一倒一大片。你听也不是睡也不是,只好在困意中不断挣扎,挣扎间老师会大喝一声:“×××上黑板做这题!”你的困意顿时就跑到爪哇国去了。当然了,这些课里面也有副科,但副科就好似很多女同学的腰—理论上有,却很难找到。音乐老师天天有事(你一音乐老师哪儿那么多事),体育老师总是生病(身体最虚弱)。大考前夕,主课则如八国联军瓜分中国,你要音乐我拿美术,分赃不均自己还互相抢,就差签个××条约了。
八节课只是前奏,之后的考试才是高潮。如今每天考试已是各中学惯例,他们知道考试这词难听,便纷纷以“统练”之类的词代之,以为穿个马甲我就不认识它了。传说北京的“统练”是由那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附中发明的,旨在尊重学生个性发掘学生潜力。倒真是发掘潜力,我都佩服自己能六年天天考没给考死。考试的威力不在于考的过程,而在于通过天天排队,它能让你肾上腺素如尿崩般分泌,并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老师也很会利用这点,考试完不仅要对分儿高的公开表扬,还会公布个平均分,瞪一瞪成绩差的,或是把成绩单公之于众,让差生颜面扫地。而每天一发卷子,左邻右舍三五成群地就开始比谁分儿高,只见那成绩好的顿时容光焕发精神抖擞恨不得围教室跑一圈振臂欢呼,而成绩低的则垂头丧气无颜面对周围同窗。统练决定着学生每一天的存在价值,它也就成了我们日常生活的中心,于是围绕它发生的奇特场景如肥皂剧般一遍遍上演……

场景四?数学统练一结束,班里就炸开了锅,嗡嗡嗡地乍一听还以为收音机坏了呢,仔细一听,全是这种对话:“这道题选C。”“对。”“这道A。”“A,对对对……”“这道也A。”“啊?扯淡呢!你想,这个斜率是1……”你像往常一样去讨要数学最牛那位同学的卷子,“选择题我看看……嗯,都一样。后面大题呢?”“第一题3。”“对,3。”“第二题……” “……”“最后一题2x+1。”“对2x+1。牛B,我全对!”你立刻高兴得跟离了婚的人似的喜气洋洋,看着周围一边儿对题一边儿叹气的同学更感到格外愉悦,回家路上也美滋滋地,边乐边跟自己说:“长这么大终于有机会数学拿100了!自打巴萨5比0赢了皇马以后我还没这么爽过……”

到了学校,你便要在繁忙之余抽出时间复习统练。统练时间临近,看到老师拿卷子进来班里一片慌乱,翻笔记的,抄小抄的,对天祈祷的,请同桌吃饭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考试时自然是一边奋笔疾书一边伸长脖子,而考完后大家惊魂甫定就开始成群结队对题,不时发出欢呼声哀嚎声,场景甚为混乱,气息甚是荒诞。统练决定每天价值,月考、期中期末考则决定了你这学期的价值。于是每每大考临近,学校的气氛凝重得都能拿把刀从中间劈开。考试结果以全校大排名的方式呈现,排得高了有压人一头的爽快感,排得低了没脸见人不说,一通“惩罚”是少不了了。到这会儿,“找老师谈话”只能团购,加罚也是买一送一,单独辅导追加作业,从来不会缺斤少两。这还只是在学校,回到家更是变本加厉,场景之惨烈想想都可怕,此处不忍述评。
扯远了扯远了,这要文综论述必然没分儿。统练后马上回家(也有去上数理化晚间直通车的),路上心里也不踏实,遂拿出本练习册做做。在家又是一番惊悚场面,本来好好吃饭呢,家长一句“数学考多少分啊”顿时让你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支支吾吾应付过去。然后爸妈便开始轮番进行思想教育,大意为“要踏踏实实认真学习别让其他事分散精力”,吓得你饭噎在嗓子眼儿里,大气不敢喘一声。吃完饭便要马不停蹄写作业。每天老师留丰富多彩的作业不说,自己还总怕不够吃追加两本练习册,真应了王尔德说的:“节制毫无用处,过度才是王道。”学生跟这儿吭哧吭哧做作业吧,有家长还要跟包工头子似的盯着。于是就在重重压力下,大家都开足了马力,一会儿趴桌上做题,一会儿摇头晃脑背书,直到午夜。还没资格拿驾照呢我们已然对开夜车轻车熟路,你必须清醒着,因为天都快亮了,数学题还没做完呢。那在冰冷月光映照着的漆黑的夜色下,一个人托着下巴,抵着困意背书时的怨恨的苦涩只能咽到肚子里;那在刺骨的寒冬,揉着干涩的眼睛,看着时钟指向12点,然后喝口咖啡便埋头写作业的悲凉也无处倾诉……

场景五?上了中学晚上一两点睡觉再正常不过了。倘若哪天你决定1点睡,却不慎因疲劳过度而提前抱着书睡着,第二天早上醒来定会有股罪恶感从心底油然而生,随即捶胸顿足,哀叹自己未能利用大好时间学习,暗暗保证今晚一定加倍补回来,以后再也不敢了。

中学生大抵都是活脱脱的隐士,遗世独立不食人间烟火,平日隐于学校,周末假期则隐于校外校。每逢周末假期,课外班便像达利画展时卖眼罩和呕吐袋的店,门庭若市人满为患。从巨人学校到新东方,你方唱罢我登场,还有家教上门拜访。这些班能轻轻松松把周末占满,再加上作业溜溜缝儿,保你撑得直打嗝。学生们倒是乐此不疲,像打了鸡血似的还总互相打听:“你周末报什么班儿啊?咱俩一块上吧……”大家一窝蜂报课外班,结果到那儿后发现周围怎么都是熟脸。学校老师一见此景,非常贴心地直接把假期也安排上课,省得你们费劲巴拉到外面报班儿了。
这小日子过得已经够悲催的了,无时无刻不学习,没日没夜没假期,就这样儿老师还嫌不过瘾,要对学生各方面综合管制。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属“早恋”了。在其他国家根本没这说法的,异性相吸(或同性)乃人之常情,何来的“早”呢?先不说外国,我特意查了下我国《学生行为守则》和《婚姻法》,均未发现相关条款,咋老师就编造出这么个罪行。然而爱情之所以是爱情,就是因为它让人不能自己,于是学生们该谈的谈、该吹的吹、该干啥干啥。这下可忙坏了老师,在课余时间还要兼职狗仔队,一旦察觉到有谁和谁擦出了爱情火花,她就会拉响红色警戒,上课下课无时不盯着梢,就差拍张照片儿发给《娱乐周刊》了。倘若掌握了二人亲密的证据,老师如狗仔队发现猎物一般喜出望外,立即把当事人叫到办公室,义正言辞地说:“学生的任务是学习……希望你们把握好……不要因为一时糊涂毁了自己的前途……”倘若情节严重,更会请双方家长,搞得轰轰烈烈。
其实防早恋不单单是逼你学习,它就跟过去禁止男女青年亲密接触一样,能够防止你思想情感过度自由。而同样并列成为中国学生“少年维特的烦恼”的校服之功能亦是如此。好好的花季少年,干嘛给他们穿一样的衣服啊?还都奇丑无比,给芙蓉姐姐都不配。废话,不丑就不给你穿了,它就是要给你披上同样的丑来抑制你们独特的美,不给你们显露个性任何可乘之机。而学生对校服也是厌恶至极,但没办法,嫌它恶心你也还得让它在身上。当年小生高考完可谓是在第一时间扔掉了那校服—直接把它搁考场了没拿出来。等后来才听说有的学校更甚,连鞋都要统一,据说还是飞跃,够潮的。
脖子往下已经都管了,上面又怎能漏掉?中学对于学生发型的管制和清政府有一拼。作为一个在老师看来发型不大规矩的人,小生对此可谓深有体会,此处不妨吐槽以记之。小生上中学的六年,完全可以归结为无休止地同老师为头发长度作斗争的六年。这六年的每学期开头检查“仪容仪表”我都要给班集体抹黑,每换一个班主任,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永远是“回去把你脑袋剪一剪”,吓得小生毛骨悚然。高三一模节骨眼儿上,老师看我脑袋太不顺眼,想在离别前把此事做个了结,便给我下了最后通牒:“你不理发下星期就别来上学!”
然后我给他优惠了一下,买一送一,俩星期没去上学。
等我毕业了才知道,这位老师算相当人性化了,有的学校居然要求女生必须剪短发。虽说短发女人也可以性感和可爱,但这要求也忒变态了,你是不是想让所有人都留板寸儿啊?干脆直接做手术得了,把女的都做成男的,不仅有益于发型统一,更免除了早恋之扰。
从头到脚都管完之后,老师们还要严防学生兴趣爱好的滋生。现在学校提倡“素质教育”,据我经验,这素质教育意为你把主科学好即可。我们在学校要是听会儿歌看会儿闲书,那感觉就跟在蒙古狼宴会上当调酒师的羊似的心惊肝颤,老师时不时地就要在教室溜一圈,发现有谁不务正业便会带着鄙夷的目光训话:“你看×××,一直在做题,你就跟那儿看闲书!”而一旦有正当的理由,定会将其器具没收。于是老师办公室里抽屉里经常塞满了学生的宝贝,从MP3到PSP,上至杜拉斯的小说下至郭敬明的杂志,应有尽有。
老师往往不会一个人战斗,而是和家长勾结起来一同监控学生。刚才说错了,“找老师谈话”的严酷程度只能屈居第二,拔得头筹的必须是“请家长”。不过这招轻易不用,用了就是必杀。一旦有哪位可怜的学生被“请家长”,他便立刻抓狂,恨不得六亲不认,此时看热闹的同学们则会不嫌事儿大奔走相告:“哎!×××家长在办公室呢!……”请家长八成都是请他妈,而但凡女人说起话来,肯定是没完没了,于是老师家长二位往往从近期考试分数出发,先谈孩子学习状态,再说说他有什么问题,然后分析一下近期可能有啥分心的事儿,无话不谈。最后俩人相视一笑,看得孩子都快哭了。而第二天此人来学校时肯定面色蜡黄,显然是昨晚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
若说“请家长”是老师打出一张“杀”,那家长会则是“万箭齐发”。每听说要开家长会,学校楼道里便立刻哀鸿遍野如丧考妣,或者说恨不得如丧考妣。开家长会这天是一年中最紧张最刺激的日子,随着爹妈们的到来,同学们纷纷聚在后门透过小玻璃框向班里张望,心中充满不祥的预感。只见一开始,老师就会居心叵测地发给家长一张印着分数排名的小票子,这时光看家长脸色就能知道这孩子成绩如何,而趴在后门的我们眼瞅着平日的谎言被揭穿却无能为力。家长会绝对是中国各类大会小会中最讲实际、最有内容、最积极参与的会。老师都要跟股票分析师似的系统分析近期班级学习状况、出现的问题、成绩的波动等等大大小小事件,还要逐一宣读表扬排名靠前同学的名字。此时,这些同学的家长立刻觉得有了面儿。其实这家长会利用的就是爹妈们爱面子的心理,尤其是当妈的,一开家长会拿了成绩单就争风吃醋,和别的家长比,一瞅自己孩子分最高立刻面露喜色挺直了腰板,并交流“虐待”孩子经验。尤其是哪个孩子得了第一受了表扬,家长恨不得跳起来喊“我就是他妈!!!”反观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则一声不吭,闷头装作发短信状,实则气得咬牙切齿,心中怒骂“臭孩子,你把我脸都丢光了!”家长们各异的神态,老师看了非常欣慰,想这次家长会没白开,后门外窥视的同学看着那叫一个揪心。一场会开下来我们已是两腿发软大汗淋漓。更可怕的是后面还有双方单独交流。看到谁的家长会后没有离开的意向,这位学生立刻意识到大事不好,近期必有“重刑”伺候,而其严酷程度往往与单独交流的时间成正比。家长会第二天上学大家面色都是蜡黄,家长最后走的那孩子当然脸最黄。

场景六?家长会后回到家,家中气氛顿时凝重。晚上,爹妈拿着成绩单正襟危坐,肃穆而略带忧伤地说:“这次咱闺女排班里三十多,比上次还降了两位。按学校划的分数线,就这分儿,上一本都悬。我今儿问老师了,老师说觉得你最近状态不好,上课啊老走神,考试也特马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