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改革家雍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  
    ⌒     ∨    
  (﹏)。。 (﹏)  
╰╯

  
序:铁面皇帝,雷霆行动   
雍正帝之死距今已有270年了,在这段由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突飞猛进的时光里,虽然风雨如晦,虽然大江奔流,虽然人们有太多的事情要做,但是人们还是撇不开他,忘不了他。他不是那种引不起别人兴趣的人,不是那种让人看过多少次都留不下一点印象的人。他是一位乾纲独断的大改革家,是一位敢于碰硬的勇士。 被称为“第一个重要的美国理论家”詹姆斯?麦迪逊认为利益集团是“为某种共同的利益的冲动所驱使而联合起来的一些公民,不管他们占全部公民的多数或少数”。雍正帝即位之初就勇敢地向一些利益集团发起了进攻。   
雍正帝当时所处的客观条件为他的政治改革提供了可能性,当时吏治堪忧,贪风日盛的时代太需要这样一位铁腕人物振纲除弊了。而雍正帝的锐意进取、不向权贵低头和为民谋利的战斗精神与品质,使改革得以实现。雍正帝很有才华,又有政治斗争经验,他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要克服什么样的障碍,所以他大胆地向八阿哥党、十四阿哥党以及年羹尧集团等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在扫除外围的障碍后,雍正帝又勇敢地向腐败的吏治开炮了,在对科甲朋党进行打击时,雍正帝欲“将唐宋元明积染之习尽行洗涤”,表明了他为澄清吏治、医治痼疾的决心。雍正帝在打击各个党团的同时还在全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清查亏空、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使得当时的皇弟权臣们不得不或通过“拍卖”自家的财产或通过借债以补偿帝国的亏空。 雍正帝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还向那些阻碍社会发展的利益集团发起进攻。他整饬了腐败的吏治,开创了一代清廉之风。“雍正一朝,无官不清”也许就是对雍正帝吏治改革的最好评价。   
电视剧《康熙大帝》里康熙帝对雍正帝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无刚骨不立,朕就取你这一长处。”尽管这段画面曾翻来覆去看了无数遍,但每次看到这里,总有一种血脉贲张的感觉。也曾听说过这样的关于雍正帝的事情:当年全国发大水,饿死了不少人,当时朝廷打开粮仓,煮粥以赈济灾民,但许多官员在粮食上做文章,没有按既定的分量发放,以致发给灾民的粥都清如白水,几无米粒。雍正帝视察时发现这种情况,当即大怒,并说出了“浮筷落人头”这句话。意思是:若是将筷子插在盛粥的大木桶里,筷子要是站不住浮起来,就表示负责赈灾的官员在米上做了文章,要被杀头。后来那些官员即使自己吃不饱也不敢怠慢民众,雍正帝向这些腐败的官员敲响了警钟。   
雍正帝提出的社会改革的内容以及他改革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缓和了社会矛盾,造成那个时代的比较清明的政治,促成国力的强盛和多民族国家的融合与巩固,发展了康熙朝政治中的清明成分,并为乾隆时期的鼎盛准备了更充分的条件,促进了清代社会的持续发展。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雍正帝是敢做敢为、奋发有为的,是对历史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君王,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比较杰出的帝王之一,是值得肯定的历史人物。他及他的政治改革事业,在历史教科书上应当占有重要的一页。   
企业家、社会学家 党书国   
2006年5月1日  
前言   
历史的天空,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在清朝十二帝中,雍正帝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极具争议、极具才华、极具胆识的帝王,是一个在大清历史上备受关注的皇帝。他登上皇帝宝座后对他不利的流言即不断发生: “谋父”、“篡位”、“逼母”、“杀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诛忠”、“好谀”、“任佞”,这就是当时人们对雍正帝的评价。真实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答案是否定的。   
作为封建社会一名优秀的改革家,雍正帝登基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对于他的改革,清朝皇帝、官员及中外学者对他的评价是多角度的,是从他一生行事的各个方面去考察的,认识也不一致,有批评,有褒扬,有的批评多于赞许,有的则肯定重于否定。嘉庆帝对乃祖的政治作了如下的概括:“世宗整纲饬纪,立政明伦”,把改革作为雍正一朝政治总纲予以称道。清代社会史研究者冯尔康教授认为雍正帝敢于“振数百年颓风”,革旧除弊,是清朝“康乾盛世”的有力推进者,明确地认为雍正帝是有成就的改革家。   
对雍正帝改革持批评态度的人,则大多数是着眼于雍正帝的为人,对他的改革虽也有所注意,但仅把它置于次要地位,从而降低了雍正帝改革的历史意义。事实上,雍正帝作为封建王朝的一个皇帝,我们评价他的功过是非,着眼点不应是其伦理道德,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来看待其改革,关键要看他对中国历史、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   
雍正帝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发展出现停滞的形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复杂的社会矛盾为雍正帝提供了施展抱负和才干的机会。他有步骤地进行了多项重大改革,高瞻远瞩,又惟日孜孜,励精图治,短短的十三年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康熙、乾隆两朝的历史地位已为世人公认,即“康乾盛世”,但在“康乾盛世”辉煌的背后,雍正帝是功不可没的,他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代的乾隆盛世打下了扎实雄厚的基础,使“康乾盛世”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   
雍正帝的主要功绩有:   
整顿吏治。雍正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雍正帝克服各方面的阻力,在举国上下大规模地开展了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和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坚决,措施得力,清政府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即得到了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败坏的情况大有好转。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帝的整饬,清廷恐早衰亡。”“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帝治国的公正评价。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雍正朝前实行土司制度,土司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对属民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严重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帝全面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就是革除土司制度,在少数民族地区分别设立府、厅、州、县,委派有任期的、非世袭的“流官”进行管理。雍正帝的“改土归流”措施,削弱了土司的世袭特权和利益,减轻了西南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财税改革,即将人丁应纳丁银按照土地数量平均分配到田赋之中,不再按人头征税。“摊丁入亩”政策从雍正元年以后在各地陆续推行,大约经历了百余年时间才最终完成。“摊丁入亩”制度的推行,其积极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化税收标准,减轻劳动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在于以法律手段正式废除了限制人口流动的人丁赋役,使劳动者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减轻。   
推行密折制度。密是机密,折就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面加上封套。以前的正式公文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传阅,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密折则是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密折是君臣间的私人联系方式,具有个人的高度私密性。密折主要是揭发一些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以及反映民情动向等,这些秘事只有皇帝一人知道,从而达到使官员们相互监督、彼此牵制的境况,人人自危,严防了官欲的恶性膨胀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除上述几项重大的改革举措外,雍正帝还制定了其他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影响深远的政策。包括:废除贱籍,老农顶戴,八旗改制,修改大清律例以及西北用兵,平定青海,镇压西藏贵族的叛乱,加强对喀尔喀蒙古各部的统治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促成了吏治的相对澄清、国力的昌盛和国家政局的稳定,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融合。   
雍正帝在清代历史乃至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都占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地位。实事求是地评议雍正帝改革的一生,应该说他是一个勇于改革、奋发有为、励精图治的封建君主,是一个把皇位当作施展政治抱负的舞台的改革家,是一个不为权势、名利和女人而勤政的工作狂,他是在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杰出历史人物。   
本书参考了大量史实,全面系统地评述了雍正帝作为改革家的一生。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权威的导向,使读者从全新的视角深入了解这位披着神秘面纱的铁面皇帝。   
梅朝荣   
2006。5  
第一章 储位之争,胤得胜   
在康熙帝执政时期,雍亲王胤只是一名普通的皇子,既不像二阿哥(太子)那样有天字第一号的皇家集团的支持,也不像大阿哥有大学士明珠那样的大官僚集团的支持,他也不具有议政大臣、历任兵部和户部尚书马齐支持的八阿哥那样的实力。不过雍亲王做事审慎,注重方法、策略,并采纳谋士戴铎的建议,在与众位兄弟进行的储位角逐战中,韬光养晦,既使兄弟间的关系较为融洽,并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同时还在康熙帝那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好感,这为他成为皇储候选人奠定了基础。与其他兄弟咄咄逼人的气势不同,雍亲王不动声色,隐而不露,最终成就大业。   
习文尚武,平凡经历   
康熙帝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载入序齿的就有二十四个,雍正帝是康熙帝的第十一个儿子,由于有的皇子夭折,所以雍正帝是序齿的第四个皇子。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十月三十日(1678年12月13日)寅时,康熙帝为他取名“胤禛”。当时皇子的起名,由专管皇室事务的宗人府官员事先拟出几个名字,交给皇帝选定,康熙帝选定了“胤禛”。这个名字当然很有讲究,“胤”字是康熙帝给儿子取名定的排行字,凡他的儿子名字中的第一个字必须用“胤”字,“胤”字的意思是子孙相承续,是继嗣,康熙帝用这个字给儿子起名,是希望子孙众多,代代相传。“禛” (音zhen真)字按照汉朝人许慎《说文解字》的解释,就是“以真受福”的意思。康熙帝取这个字,是希望这个儿子对上天、祖宗和父皇真诚,以此得到福佑。   
胤禛的生母乌雅氏,是满洲正黄旗人,生胤禛时尚是普通宫女,第二年被封为德嫔,康熙帝的第十四子胤也为她所生。胤禛不是由生母抚养长大,而是由养母佟佳氏抚养长大的。佟佳氏出生于清初十分显赫的佟氏大家庭,她的姑母是康熙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清朝的开国元勋佟图赖的女儿。佟佳氏的父亲佟国维官至一等公,又是康熙帝的舅舅,康熙帝将佟佳氏从贵妃一直封到皇贵妃,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佟佳氏去世的前一天,又册封为孝懿仁皇后。由于佟佳氏生前无子,仅有的一女也早逝,所以说佟佳氏在抚养胤禛时对胤禛应该是不错的。   
胤禛在少年时期即受过很好的教育。因为康熙帝很重视对皇子们的教育,除给他们配备高水平的先生外,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皇子教育制度,并时常亲自打听皇子们特别是太子的学习成长情况。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刚满六岁(虚岁,文中的年龄都是虚岁)的胤禛正式上学,进入宫中专门为皇子们开设的尚书房读书。他们学习的课程很多,语言学方面有满文、汉文和蒙古文,世界观、人生观方面有儒家的经典著作和史书,还有骑射、游泳等实际操作课,内容相当丰富,体现出满族统治者的特点,即在重视汉族文化以外,还注意接受满族文化相传承的满族尚武的特点。这样文武并重,兼备满、汉、蒙古各族文化,才有利于清朝皇帝统治这个多民族的国家。   
康熙帝对皇子们的教育不仅体现在书本上和书房里,而且还经常把他们带出宫外,到社会中去参加各种实践。年幼的胤禛即有机会广泛接触社会,年轻时已走遍了半个中国。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年仅九岁的胤禛第一次随康熙帝出宫,同行的有太子二阿哥胤礽(音reng仍)、大阿哥胤禔、三阿哥胤祉(音zhi只)。他们远离皇宫,随同父皇康熙帝到塞外参加打猎活动。这时的胤禛已经懂得了康熙帝打猎的双重作用:一是稳定蒙古。自平定三藩之乱和统一台湾后,当时国家不稳定的因素凸现于北方,新疆的准噶尔蒙古部落势力日益增大,并有可能进入外蒙古,破坏蒙古地区的稳定。康熙帝带领皇子们去打猎,届时召见蒙古王公参加,以增近双方的感情,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二是保持满洲的尚武进取精神。在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大规模的围猎就是军事演习,在围捕群兽的同时,可以训练八旗兵的骑射和协同作战能力。当然康熙帝让皇子们参加打猎的目的,是希望他们不忘满人骑射的本色,保持强壮的体格和勇猛的精神。胤禛即位后,虽然因为政务繁忙而没再参加打猎活动,但他强壮的体格和旺盛的工作精力和早年康熙帝带领他们出巡打猎的体能训练是分不开的。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命皇子参与军事,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同时出征的还有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音si 祀)。这一次统兵出征,诸皇子其实并没有真正参与作战,康熙帝只不过是让诸皇子历练一下,得到一些军事经验而已。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康熙帝带领胤禛、十三阿哥胤祥视察永定河治理工程,驻宛平县榆岱。胤禛在检查中发现木桩短小,质量不合格,马上报告父皇,要求返工。这说明胤禛观察力很强,办事很精细。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胤禛已二十四岁。他与太子胤礽、十三阿哥胤祥随驾朝圣中国佛教第一名山五台山。胤禛后崇佛,可能与这次五台山朝圣有关。   
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第一次废太子事件以前的胤禛,即三十岁以前的皇四子,他并没有得到康熙帝的特别恩宠,他在尚书房读书以及随父出巡,只是享有和其他阿哥一样的待遇。这段时期的胤禛,只不过是一位普通的皇子。   
在随父巡游中,胤禛了解了各地的吏治民情,目睹了康熙帝处理政事的情景,获得了官场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增长了见识。所以,巡游四方是年轻的胤禛向社会学习的好方式。这对他日后参与皇位的争夺和继位后的治理,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八面玲珑,以退为进   
胤禛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政治活动,是在第一次废太子事件中。   
康熙十四年(1675年)时,三藩变乱,政局不稳,康熙帝为安定人心,巩固清朝政权,决定学习汉人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习惯。因长子胤禔为庶妃所生,被排除在外。这样,太子的桂冠就落在了未满两岁的次子、孝诚仁皇后所生的胤礽头上。   
孝诚仁皇后生前很得康熙帝宠爱,生下胤礽不久就去世了。康熙帝大概是爱屋及乌,所以对当时这个惟一的嫡子很宠爱。康熙帝对他寄予了很大的希望,栽培不遗余力。在康熙帝和各位师傅的精心教育下,胤礽八岁时就能背诵《四书》,并能左右开弓,康熙帝表彰他说:“骑射、言词、文学无不及人之处。”为了锻炼他的政治才干,在他十多岁时,康熙帝就让他参与朝廷部分政务,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都让他坐镇京师,代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由于康熙帝对太子格外重视,一部分王公大臣自然会依附在胤礽的身边,希望将来能靠太子飞黄腾达。因此,太子的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小集团,名副其实的“太子党”。这个太子党的中心人物是索额图。他是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亲叔父,康熙八年(1669年)出任大学士,二十五年(1686年)改任领侍卫内大臣,是康熙帝的重臣。   
太子党极力推动胤礽早日登位好捞取政治好处,再加上胤礽本人也对自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不满,竟说:“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太子乎?”希望继承皇位之心溢于言表。康熙帝为保护帝位,对太子党的活动理所当然地不能容忍,但为了不使事态扩大,康熙帝于三十六年(1697年)征讨噶尔丹回到京城附近时,下令处死不听谕旨、私自在皇太子处行走的内廷人员,四十二年(1703年),以索额图“议论国事”为罪名,将他囚禁致死,但丝毫不涉及太子本身。   
在这种情况下,胤礽却丝毫没有悔改之心,反而更加猖狂。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胤礽在侍从康熙帝巡游的时候,他还敢勒索地方,把蒙古进贡的马匹掠为己有。而且,胤礽还不知克制,屡屡责打王公贵族。有一次,他当着康熙帝的面,把师傅徐元梦(协办大学士)推到水中。当时,康熙帝看得一清二楚,但不想在众人面前给他难堪,就忍住了没有处罚他。当然,康熙帝对胤礽的容忍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胤礽的活动进一步涉及到康熙帝本人时,康熙帝终于动手了。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帝作出了废黜太子的决定,并迅速付诸实行。促成康熙帝下决心的是两件事:当时康熙帝带领胤礽、胤禔及几位小皇子返京途中,随行的皇十八子胤(音jie介)身患重病,胤礽却幸灾乐祸,康熙帝以兄友之义责备他,他不思悔改,反而暴怒;第二件事是,在出巡塞外时,侍行的太子胤礽每天夜晚都围着康熙帝的帐篷转,从缝隙窥视里面的动静。康熙帝为预防政变,昼夜警戒不得安宁。迫于形势,康熙帝在路上就把胤礽索禁起来,回到京城即举行告天仪式,正式宣布废黜胤礽。   
太子被废,众阿哥纷纷开始竞争储位。大阿哥胤禔投靠胤,结为一党,想拥立胤的人实在不少。十四阿哥胤则与九阿哥胤结为一伙,势力也不小。众兄弟之间,尔虞我诈,相互倾轧。在这一非常时期,胤禛八面玲珑,一直以一副中立面孔活动在政治舞台上。他既不攻击兄弟、不结派,也不落井下石,甚至还帮助众位兄弟,为兄弟们说情,表现出一副不得罪任何人的憨厚模样。   
先说对被废太子胤礽,在众人都落井下石的时候,胤禛却“十分着急,想要救他”。康熙帝让胤禛对胤礽加以监管,胤禛却设法奏请解掉了胤礽脖子上的锁链。胤礽在危难时刻得此相助,自然打心底里感激。胤禛之所以这样做,自有他的道理。太子被废后,胤禔、胤的地位明显地超于众兄弟,胤禛很清楚,新储君还轮不到他,而他和胤禔、胤等人关系一般,太子换人,对于他来说换等于不换,并没什么好处;若太子复立成功,反而会借此增加实力,因此才为胤礽说话。不过,胤禛也不得罪八阿哥胤和十四阿哥胤两伙人,与他们分别维护了良好的关系,不时往来。   
在康熙帝面前,胤禛也频频为兄弟们说好话。康熙帝曾说,胤禛“为诸阿哥陈奏之事甚多”。当胤禛被封为贝勒,而胤、胤等人封为贝子时,胤禛为此启奏,说都是一般兄弟,胤等人爵位却低,愿意降低世爵以提高他们,使兄弟们地位相当。类似这样的事,胤禛做过不少,他总是替弟兄们说好话,在别人有需要时即给予支持。因此,激烈争夺储位相互敌视的兄弟们都对他怀有某些好感,至少没有把他作为对手。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的宫廷斗争中,胤禛八面玲珑、以退为进,制定了处理兄弟关系的策略,以争取兄弟们的好感和支持,建立、扩大了自己的力量。他虽然对皇位火热渴求,手段却十分高明。他靠着自己的韬晦之术,提高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表现出不平凡的政治活动才能。   
两度废储,兄弟萧墙   
康熙帝废太子胤礽后,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诸皇子争夺储位的混乱局面,此时如果不迅速再立太子,激烈的争斗将会愈演愈烈,而且这种混乱的局面也不符合人们已经养成的国有储君的习惯要求,这就决定了康熙帝必须再立皇储。至于人选,康熙帝都不满意。尽管胤有才能,年龄身份也合适,但康熙帝不能容忍胤禔、胤等人的钻营,害怕出现另一个“太子党”;立胤以外的人,不符众望,诸皇子也不会服气。康熙帝想来想去,认为只有把原来的太子抬出来才是最好的办法。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距第一次废黜太子后六个月,康熙帝复立胤礽。但是在复立后,胤礽并没有改恶从善,反而迅速纠集党羽,扩充势力,很快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亲贵大臣。他照旧骄奢淫逸,常派家奴到各省富饶地区勒索贡物和美女。对胤礽的不法行为,康熙帝从稳定社会的大计出发一再迁就,但太子依然故我。终于在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月,忍无可忍的康熙帝下令审问太子党诸人。一年后,颁谕宣布胤礽罪状,再次加以废黜。   
胤礽第二次被废后,储位角逐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