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甲午战争史-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蠖映さ罹⌒艘猜识颖平謇荩胺⑸溆甑惆愕那沟⒍寤鳌薄G寰蟮厝晕∪灰倭ⅲ亢敛欢O挛缢氖保站奖谑辶印5└骟溃尴静钩洌荒苜橘胗诘匚镏笠员艿薄D四窘辜蓖蚍郑坏貌唤詈蟮脑け付油度胝蕉贰K畈奖谝涣拥谌蠖映そ翊逍啪瓷僮羲担骸暗谑辶忧阕⑷サ欣荩圆荒馨稳。蕉芳眩α⒓床Χ釉鲈!苯翊寮唇け付臃治蕉樱阂欢咏デ寰蟮卣妫灰欢愚曰鞅澈蟆!按耸保蕉犯蛹ち遥形疑送鲎疃啵┑乩锼朗劾郏薹扑恪!弊12日军第十五联队经过喘息和补充弹药,趁机从四面将清军营垒包围,展开了猛攻。毅军没有后继,以孤军苦战近十个小时,“营哨官纷纷伤亡,勇丁伤亡约四五百人,炮弁、教习亦伤亡甚多”,“而每枪所带子弹三百出,均已罄尽,炮车亦多损坏”,已难再战。宋庆“见势不支,先将炮位撤回,令各统将且战且退”。时为下午。“马玉昆被困垓心,率其亲兵闯出重围,因见我兵尚在围内,重复杀入,冲开一路护之而出。其亲兵百人两次冲锋,仅剩二十余人,战马三易,均被炮毙。”管带后军左营守备赵云奇乃毅军一员勇将,曾“在平壤攻夺倭卡、勇冠各军”,此时率队随同马玉昆

力战,“中炮阵亡”。宋庆“驰驱冰雪间,炮弹及马首惊蹶,倾跌伤腰”。注13毅军终于冲出重围,退向姜家房、白庙子等处。日军遂将西七里沟占领。

和右翼的第一旅团相比,日军左翼的第二旅团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是日晨五时四十分,日军第二旅团在大平山以南的昌邑屯集结后,齐向南大平山村西侧前进。当日军进至相距一千二、三百公尺时,清军在南大平山村和土城子所设的前哨开始射击。西宽二郎以一个大队进攻南大平山,另以一个大队“由第二联队长指挥,快速向前,当其进至距清军大约五百公尺时,吹响进击号,令全体一齐冲锋前进。”注14清军只有数哨,众寡难敌,便向西退走。大平山以南各村庄也被日军占领。

大平山战斗从早晨打到晚上,其持续时间之长,在甲午战争诸役中是仅见的。马玉昆指挥毅字右军英勇搏战,艰苦卓绝,连日方也深赞其“骁武绝群”。注15应该承认,西七里沟防御战,是甲午战争期间清军打得较好的战斗之一。在这次战斗中,清军如能再坚持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日军便会自动撤退。清军则可趁机从后袭之,必能歼灭更多的敌人。清军的一贯缺陷,是不善于使用预备队,而日军正是利用预备队而占了便宜。同时,铭军和毅字左军也都未能及时赶来支援。惟其如此,大平山战斗便不能不功败垂成了。此战之后,光绪谕曰:“宋庆秉性忠壮,身临前敌,但统帅之任全在指挥调度,不专以冲锋陷阵为功。况倭贼狡计极多,嗣后务须守临事好谋之训,稳慎图功。是为至耍!”注16此谕一面肯定宋庆以古稀之年身临前敌,一面指出他在指挥上存在不足,还是比较客观的。

在这次战斗中,清军阵亡四百余人,受伤一百余人注17,共伤亡五百余人。日军的死伤人数也不少。据日方公布;日军第一旅团第十五联队死伤最多,达二百七十三人注18,第一联队死伤人数最少,为十三人。注19第二旅团伤亡四十八人。注20合计三百三十四人。这个数字还没有把日军炮兵的伤亡数包括在内。一个日本军官承认:“今日炮兵发射炮弹估计多达数千发,这是征清以来最大的炮战,因而伤亡也可能是最多的一次。”注21因此,日军的伤亡数可能在四百人左右。另外,日军冻伤的数字更为惊人。是日,日军从傍晚七时开始返回宿营地。他们“行在雪深没胫的偏僻小道上,不断迷失方向,往往走了几个圈又回到原来的地方。加之又饥又累,最后连从雪里拔出脚来的气力也没有了,有的人甚至就地倒在雪里了。”直到夜里十一点钟,才到达宿营地。由于在雪地里行进和作战约二十个小时,因此“冻伤者特别多,仅第一联队就有三百九十余人(其中需要住院治疗的有五十余人)。据说第十五联队冻伤更多。全军冻伤患者多达数千人。”注22据有人统计:“此日战斗结束时,第一师团的每个中队平均有五十名冻伤。”注23以此计算,日军第一师团的冻伤人数达到三分之一,不下两三千人。可见清军在这次战斗中对日军第一师团的打击确实是十分沉重的。

日军虽在大平山战斗中损失惨重,伹还是实现了两个目的:第一,盖平至海城的通道从此不会再受到清军的威胁,从而使海城日军实行出击有了可能;第二,营口清军的外围防御已被攻破,日军便可按其汤池会议的决定发动辽河下游之战了。

注释:

注1 《宋帮办吴帮办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667),第33卷,第44页。

注2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344页。

注3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2页。

注4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04),第34卷,第3页。

注5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4页。

注6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6页。

注7 《步兵第一联队小田切政纯中尉战地日记》。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卷,第13页。

注8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36页。

注9 《步兵第一联队小田切政纯中尉战地日记》,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卷,第12页。

注10 《日方记载的中日战史》,《中日战争》(1),第277—278页。

注11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8页。

注12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8页。

注13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19),第34卷,第9页,《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来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04),第34卷,第3页。

注14 《步兵第二旅团井上俊三翻译官的家书》,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编,第18页。

注15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37页。

注16 《军机处电寄宋庆吴大澂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18),第34卷,第18页。

注17宋庆致督办军务处的电报称:“我军弁勇阵亡者亦200余人,受伤100余人。”(《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19),第34卷,第9页)按:“200余人”之“二”,应为“四”字之误。因为太平山战斗的第3天,宋庆曾在一封电报里说“勇丁伤亡约四五百人”。(《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04),第34卷,第3页)特别是他在《大清敕建锦州毅军昭忠祠碑记》中更具体地指出:“死于太平山者424人”。

注18 《步兵第二旅团井上俊三翻译官的家书》,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8编,第19页。

注19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9页。

注20 《步兵第二旅田井上俊三翻译官的家书》,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8页。

注21 《步兵第一联队小田切政纯中尉战地日记》,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编,第14页。

注22 《日清战争实记》第22编,第16——17页。

注23 《步兵第二旅团井上俊三翻译官的家书》,见《日清战争实记》第23编,第19页。 
 
 
 
 

 

 

 

 
  
 
 

 

 



 六 海城日军出击  

 
 
日本第二军第一师团占领大平山的三天后,驻海城的第一军第三师团便开始出击了。

早在日本第一军攻占海城之后,其司令官野津道贯为扭转冒险进攻海城所造成的被动局面,即主张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虽然山县有朋的直隶作战计划被否决,野津不惜再次向大本营提出进军直隶的方案。一月五日,野津至岫岩,便向大本营建议:“以第五、第三师团兵击辽阳”;另以一军“自大连湾航至直隶平原,以决雌雄”。但是,大本营仍然认为:“待阳春冰解,集兵旅顺半岛,便路出直隶野,速攻北京可也。”对此,野津甚为不满、召集诸将会议,说:“大本营不闻我言,宜取鞍山店据之,逐清兵之在牛庄、营口、田庄台者。”注1大本营总算批准了这个方案。二月二十一日,山地元治与桂太郎会于汤池,其主要议题就是研究实施此方案的具体行动计划及两军的协同作战问题。

为了配合海城日军的出击,野津道贯命令第五师团长奥保巩中将采取批亢捣虚之计,将所部集结于黄花甸,经三家子、吉洞峪向鞍山站进犯。自入冬以来,日军第五师团一直奉命驻扎于九连城及凤凰城附近。二月十七日,奥保巩率师团本部移驻凤凰城。二十三日,又率师团本部抵黄花甸。此时,集结于黄花甸的日军第五师团各部有:步兵第九旅团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和第二十一联队的三个大队(缺一个中队);步兵第十旅团第二十二联队第一、第二大队;骑兵第五大队(缺两个小队);野战炮兵第五联队第一、第二大队。

二月二十四日上午九时,奥保巩命步兵第二十一联队和炮兵第一大队为前卫,武田秀山大佐为前卫司令官,向三家子进犯。驻守三家子的清军只有徐庆璋所部四营,以兵力太单,抵御不住,相继败退。日军遂将三家子占领。当时,清军方面搞不清日军此次行动的目的,开始推断是为救援析木城、海城而来。徐庆璋提出:“三家子西通海城,东通凤凰,南通岫岩,北通辽阳,四通要冲,必须夺回,方可进攻析木城,以绝海城援贼。”注2于是,他一面电请陈湜、孙显寅、吕本元等派队分路进攻凤凰城,以为牵制,一面仍令原扎三家子四营迅速夺回三家子。吕本元、孙显寅电复以防务吃紧,不能派兵相助,致使此计划未能实现。

二十五日,奥保巩派出一个步兵大队由三家子北进,作为疑兵,以牵制摩天岭的清军。二十六日,日军第五师团主力由三家子西进,越人面山,攀潘家堡子北山,向兴隆沟进犯。驻守兴隆沟的清军定边营不足千人,伏于山腰狙击日军,但敌我众寡悬殊,随退溃退。乡团独力难支,亦随之退走。

是夜,日军在兴隆沟宿营。二十七日,日军乘机占领了吉洞峪。二十八日,奥保巩命步兵第二十二联队为前卫,富冈三造中佐为前卫司令官,由吉洞峪北犯,到达金厂。三月一日,日军前卫从金厂出发,经把会塞,向八盘岭前进。清军埋伏在山顶上,用抬枪向敌军射击。据日本东京《日日新闻》的随军记者黑田甲子郎报导:“彼等之抬枪,既无准星,又无表尺,以此物狙击敌军,当然不会射中。”注3因此,清军交火不久,即撤出阵地。二日,日军发现鞍山站并无清军驻守,于是不战而占领了鞍山站。

当日军第五师团向鞍山站进犯之际,海城的日军第三师团也正在做出击的准备。先是汤池会议之后,桂太郎亲赴岫岩面见第一军司令官野津道贯,并与第五师团长奥保巩共同商定出击的计划。随后,野津即率第一军本部抵海城。二月二十四日,第二军第一师团步兵第三联队也由大石桥来会,以接替第三师团守备海城。海城日军出击的准备工作业已就绪了。

此时,湘军前敌营务处户部主事晏安澜正在四台子养病,探悉日军千余人从南路开至海城,认为与其待敌来袭,不如主动攻敌,因与诸将商定合攻海城。二月二十七日,清军分三路进攻:刘树元率亲军三营,会同李光久两营,自二台子进攻晾甲山,依克唐阿所部德英阿等三营自大富屯南下应之,是为左翼,徐邦道率拱卫军十营自柳公屯南出,进攻龙潭堡,粱永福带凤字三营自柳公屯东出,截击晾甲山敌人援军,是为中路;刘树元另派三营进攻八里河及戴家堡,是为右翼。晏安澜会同副将郭长云率亲军督队。各军奋勇齐进,接连攻占小八里河、戴家堡、龙潭堡等村,又将二台子、安村堡日军击退,俘获其军曹冈木勇太郎。注4日军见清军来攻,即用大炮轰击。依克唐阿闻西南方向炮声,知系徐邦道等军进攻唐王、晾甲二山,立派两营前往策应。恰在此时,突有大股日军猛扑大富屯、小富屯,德英阿等预先准备,伏兵村内,伺敌逼近,突出奋击,顶住了日军的进攻。中路清军已逼近唐壬山。徐邦道拱卫军在八里河村东布置炮兵阵地,向唐王山还击,“发一炮,辄裂一口”,命中炮弹多发。在炮火的掩护下,湘军副将衔参将营官刘桂云奋勇当先,“欲乘势争山,麾兵自沟中入”。注5不幸突中敌炮,仆地不起。刘桂云出身行伍,“平日治军严整”,“临阵争先,奋不顾身”,有“良将”之称。注6对于他的牺牲,时人深为惋惜。刘桂云阵亡后,各军遂收队而还。

经过此日之战,野津道贯知清军已不能对海城构成威胁,决定仍按原计划出击。是日午夜,野津向第三师团发出了二十八日出击的命令:步兵第五旅团和第六旅团之大部为师田主力,第五旅团第六联队第一大队为支队,掩护师团主力行进;大岛久直少将率步兵第六旅团之大部从北门出发,大迫尚敏少将率步兵第五师团从西门出发,一齐沿辽阳大道前进;第二军第一师团援海部队守备海城,于唐王山、晾甲山对营口大道和牛庄大道实行戒备。

二月二十八日凌晨三时,日军列队于海城北门和西门。四时,大迫旅团和大岛旅团分路出犯。大道尚敏率部经罗家圈子、教军场进至验军堡,“冒弹雨向大富屯进逼”。注7桂太郎令佐藤正大佐率师团主力所属之步兵第十八联队第二大队继进,为大迫旅团后援。与此同时,大岛久直也率步兵第六旅团及炮兵大队向沙河沿进逼。依克唐阿所部德英阿、寿山等率军应敌,“婴守村家土壁,防战甚力”。注8战至破晓时分,师团主力右翼支队所属的山炮中队,在内藤新一郎少佐指挥下,早在石头山占领阵地,曙光中已能看清目标,便向清军阵地猛射。桂太郎复派野炮大队助之。依军犹“力与相持,枪炮互轰,声震天地。加以雪雾迷离,数武外不能见人,又击坏炮三尊,伤亡营哨官及兵勇甚众。”注9依军不能支,只得收队扼扎。于是,大迫旅团占领大富屯,大岛旅团占领沙河沿、长虎台及东西烟台。是夜,日本第一军司令部及第三师团司令部皆宿营于头河堡,前卫大岛旅团宿营于西烟台。在此日的战斗中,日军伤亡九十五人注10,清军伤亡约六七百人。注11

三月一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甘泉堡。长顺军接战不久,即行北撤。是夜,日军第三师团本部宿营于甘泉堡,前卫大岛旅团宿营于甘泉堡以北的汤河村,大迫旅团宿营于甘泉堡以西的土城子和后柳河子。三月二日,第三师团占领鞍山站。随后,第五师团进入鞍山站。日军第三、第五两个师团终于在鞍山站会师。当天,第一军司令部和第五师团皆宿营于鞍山站以南的汤岗子,第三师团则宿营于牛庄大道上的将军屯。

直至此时,中国方面仍然认为日军北犯的目的是进犯辽阳,不知其“示形逼辽阳,实将袭我牛庄”。注12因此,清廷于三月一日谕长顺。先固辽沈之防”,“就近移扎要隘,助守辽阳,以保沈阳门户”。注13依克唐阿迭接徐庆璋函称“辽阳万分吃紧,迟则无济,于是率队长驱”,三月二日。与长顾同抵辽阳”。注14长、依二军道经鞍山站,皆弃险而不顾。“鞍山站者,为牛庄至辽阳州孔道,山势蜿蜒横亘,中有缺口,形如马鞍,双岭夹峙,惟一线大道,最称险塞。”注15清军之放弃鞍山站,既使辽阳南路失去重要屏障,又断绝了辽阳与牛庄之间的联系。而海城日军出击的成功,不仅解了海城之围,而且使辽南战局向不利于清军方面转化。从此,日军开始完全掌握了辽南战场的战争主动权,因此接着便发动了辽河下游之战。

注释:

注1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22页。

注2 徐庆璋:《辽阳防守日记》,乙未二月初二日。

注3 《日清战争实记》第23编,第26页。

注4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22),第34卷,第11页。

注5 金兆丰:《晏海澄先生年谱》见《中日战争》(6),第286页。

注6 《帮办军务四川提督宋庆帮办军务湖南巡抚吴大澂电》,《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22)第34卷,第11页。

注7 《日清战争实记》第24卷,第23页。

注8 桥本海关:《清日战争实记》第13卷,第433页。

注9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报援辽情形请迅饬宋庆等设法联络再进攻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31),第37卷,第14页。

注10 《日清战争实记》第24编,第3页。

注11 金兆丰 《晏海澄先生年谱》:“我师败绩,阵亡六七百人。”(《中日战争》(6)第287页)按:“阵亡六七百人”之“阵”,疑为“伤”之误。《日清战争实记》有清军“伤亡总数不下500人”(第24编,第3页)之记载,可相印证。

注12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8页。

注13 《军机处电寄长顺等谕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726),第34卷,第13页。

注14 《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奏报援辽情形请速饬宋庆等设法联络再图进攻折》,《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2931),第37卷,第14页。

注15 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见《中日战争》(1),第48页。 
 
 
 
 

 

 

 

 
  
 
 

 

 



 第五节 辽河下游之战  

 
 
一 日军袭击牛庄

由于为日军的行动所述惑,清军对其主攻方向产生错觉,以致疏忽了牛庄方面的防御,这就给日军袭击牛庄造成了绝好的机会。

日本第一军第三、第五师团于三月二日会师鞍山站后,野津道贯即对辽南形势做了充分的估计。他认为:若日军由鞍山站继续北进,把清军包围于辽阳是不难的,但这将违背大本营所批准的辽河平原作战方案,因此仍应按原计划向牛庄进军。三月三日是清明节,天晴气暖,适于行军。而且据探报,清军在牛庄的兵力无几,正可以优势袭取之。兵贵神速,他决定以清明节作为第一军进攻牛庄的出发日。是日晨,日本第一军兵分两路,以第五师团为左纵队,第三师团为右纵队,同时向牛庄进犯。

三月三日上午七时,日军第五师团从汤岗子山发。奥保巩命大岛义昌为前卫司令官先行,自率师团主力继后。前卫包括步兵第九旅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一大队、第三大队、骑兵一小队及山炮一个中队;师团主力包括步兵第十旅团第二十二联队第一大队、第二大队,步兵第九旅团第二十一联队第二大队,步兵第九旅团第十一联队第一大队,山炮一个大队,以及野炮一个中队和工兵一个中队。并令骑兵第五大队独立执行远距离搜索任务。当夜,第五师团宿营于牛庄以东约四十里的崔家庄附近。

与此同时,日军第三师团也向牛庄方向进发。大迫尚敏所部为前卫,从金家台开拔,经普赖屯到达牛庄以东二十余里的古城子,原作为前卫的大岛久直所部改隶于师团主力,由将军屯进至牛庄以东约三十里的耿家庄子,步兵第六旅团第十九联队第三大队为右翼支队,由林太一郎少佐率领,在师团主力之右侧行进。另以步兵第七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富永政利少佐)为鞍山站支队,步兵第十九联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小原芳次郎少佐)为宾山子支队,共同对辽阳方向实行警戒。

三月四日是预定的日本第一军第三、第五两师团合攻牛庄之日。进攻前,野津道贯为了鼓舞土气,特许各部队“自由征集物资”,并“尽可能地犒劳士兵”。实际上是暗示允许士兵任意奸淫掳掠。他还训诫桂太郎,奥保巩要“尽可能避免正面进攻,努力进逼敌军侧面”。注1根据野津的布置,第五师团自紫方屯沿大道前进,进逼牛庄的东北面;第三师团离开大道,绕到牛庄以北,进逼牛庄的西北面,并切断清军向营口的退路。于是,奥保巩命令富冈(三造)联队攻牛庄北面,大岛(义昌)旅团攻牛庄东北面;桂太郎命令佐藤(正)联队攻牛庄北面,大岛(久直)旅团攻牛庄西北面。部署既定,日军便开始了对牛庄的进攻。

当时,驻守牛庄的清军仅魏光焘的武威军六营三哨。先是魏光焘统武威军驻三台子,徐邦道统拱卫军十一营驻柳公屯,李光久统老湘军五营驻三台子中阳堡,刘树元统亲军六营驻四台子,皆距海城不远。四将连日会商反攻海城事宜,“皆以牛庄为后路,仅驻武威一营,而不虑其抄袭我后者”。三月二日,诸将商定于明日进攻海城。正筹划间,忽接探报:“贼马队七十、步队数千,绕出耿庄子、古城子而去,恐袭牛庄也。”注2至是,魏光焘始率军赶回。牛庄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市镇,不易防守,清军便在市街的入口处修筑—道厚约一尺的土墙,并在市镇内利用官衙和民房的墙壁作为防御掩体。魏光焘将仅有的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