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军阀 作者:雨天下雨-第1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道尔清听罢后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停顿了会后才道:“的确如此,我国政斧已经打算召回嘉乐恒阁下,不过请总统阁放下,我国的远东政策并不会就此而改变!”道尔清似乎也知道陈敬云在担心什么,当即继续道:“虽然我国近几年的远东政策是嘉乐恒阁下一手推行的,但是我国现行的远东政策是对贵我双方都是有利的,这种有利于双方的外交政策并不会因为嘉乐恒阁下的离职就改变!”
陈敬云听罢后面上虽然依旧保持微笑,但是心里却是极为担心的。
南方共和政斧和美国的关系,可以说是现今南方共和政斧最为重要的外交关系,这里面不但有着来自美国外交上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双方前后签订的两次援助条约几乎是从书面上确认了两者间的非正式同盟关系,尽管这个非正式同盟关系中国是属于附属地位,而且也是极为有限的只针对曰‘本,但是这没有所谓,重要的是美国会根据这两份援助条约给陈敬云提供大量的贷款。
陈敬云和袁世凯为什么能够动用十余万的精锐军队在津浦线和湖南,湖北方向进行厮杀,而且他们所属部队的武器装备远远超过了其他小军阀,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双方都有着外国资金的支持,袁世凯的是英国支持,而陈敬云则是陈敬云支持,这两个人都是各自从外国手里拿到了超过亿元的贷款,有了这些钱后才能够购置军械弹药,武装部队进行战争。
袁世凯现在用的钱几乎都是靠善后大借款在支撑,而陈敬云也是差不多,从传统财政得到的收入根本填不满军费那个大窟窿,如果没有美国第二轮援助条约里的三千万美元现金,陈敬云只靠财政收入的话样现有部队的费用都不足,更别说继续造枪造炮继续大规模扩编军队了。
国民军的军费花销不比北洋小,虽然在武器装备上由于能够自造,比起北洋的清一色的外购要便宜很多,但是便宜也是要钱的,福州兵工厂可是要拿到了钱,给工人发了工资,采购了原料后才能生产出武器来。加上国民军中的军人薪资给的充足,没有什么克扣军饷的事情,然后还有抚恤方面的花费,再者一个大花销就是军队的伙食费用,养着几十万人吃饭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由于要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所以军人的伙食要远比普通农民乃是小康人家的标准,虽然不可能天天大鱼大肉,但是大米白面那是管够的。不然吃不饱军人就不能保持高强度的训练,硬要训练的话估计就会训练出一群皮包骨来。在这个普通农民一年到头都舍不得吃几顿自己种出来的米面,小地主家里还得吃番薯,小康市民花了大半收入买粮食都只能吃粗粮的年代!管饱就是招兵的最有力保证,很多人来当兵真的只是为了吃饱饭而已……
为党为国,为了华夏复兴这些词汇是不适合对普通士兵们说的,不是他们没有这个觉悟,而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国家民族是个什么玩意,早庚子年的时候,直隶的民众们可是跟在了八国联军的后头提供了八国联军的后勤保障,还艹着一口京片子遗憾说:“瞧,那洋人真猛,把官兵杀了个屁滚尿流,那场面把唱大戏还要精彩三分。听说他们还把颐和园给抢了个精光,可惜啊我当时没在,不然肯定也能抢几件珍宝的!”
这些理想和信仰,只适合对那些年轻学生说的,庚子年教育改革后经过西式教育培养出来的那些学生,造就了中国第一批民族主义者,只有这些受过新式教育的热血年轻人们,才会在陈敬云的“华夏复兴”口号下义无反顾的投身军旅中,并不惜奔波数千里赶来福州去报考福州军校。
要养着那么多只认军饷和伙食的军人,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着美国方面的资金支持还好,不但能养着现有的部队,还能继续扩军,但是要是失去了这一资金来源,那陈敬云可就要抓瞎了。
财政部的安华林为了凑集军费可是想破了脑袋,诸多方法都是用上了,除了传统财政收入外,财政部还在华夏银行中发行了‘统一债卷’这种国家债卷,和当初的‘光复债卷’不同的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而采取了更高的利息,并且只设定了五年的还款期限,虽然说等五年后要还款本息会造成庞大的财政压力,但是现在也是顾不上那么多了。另外禁烟司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高泽炎为了更好的搭理鸦片和香烟两种事务,都已经是没有在民政部任职,专心但他的禁烟司司长。而禁烟司的收入也是随着国民军占据的地盘扩大而越来越多,尤其是控制了上海后,直接让禁烟司的收入翻倍,而香烟的收入也是节节攀升。
不管是传统收入还是非传统收入,却都是无法满足国民军的庞大花销,以前是这样,将来一段时间内还会是如此。
安华林已经对陈敬云说过,军队规模如果还继续扩编,到明年年初再扩编三个师以上的话,那么军费的开销将会占据高达五成以上的财政收入,这说的还只是维持费用,还不包含在战争所需要的费用在内。
面对如此庞大的财政压力,有充足的外援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如此情况下,陈敬云不得不重视和美国方面的联系,甚至心理面已经是策划着是不是该和美国人继续商谈,再签一个第三次援助条约,可是这关口上,陈敬云却是听说了美国驻华公使嘉乐恒要离职准备回国了,这让陈敬云担心了起来。
美国和南方共和政斧的关系说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但是和私人的联系很密切,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嘉乐恒认为陈敬云有能力统一中国,并对曰‘本保持不友好的态度,所以才能极力的让美国国内支持陈敬云,可以说两次条约的签订和嘉乐恒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这样的情况在嘉乐恒离职后却是会变的不确定了,因为陈敬云不知道接任的美国驻华公使是不是还会和嘉乐恒一样看好并支持自己,要是来一个人不看好自己,转而支持袁世凯的话,那岂不是麻烦大了。
虽然国与国之间是利益关系,但是现在中国的局势和各国驻华外交官的关系也是非常大的,简单例子如果不是嘉乐恒极力支持,美国肯定不会这么干脆的对陈敬云支持,同样如果不是朱尔典的坚持,英国也不会把袁世凯捧起来,说不准就支持陈敬云了呢。
要知道,现在的陈敬云不是不想和英国搞好关系,甚至一直为此而努力,他和英国驻沪总领事法磊斯爵士的私人关系可是很不错的,而且各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反英的态度。可是因为朱尔典前期定下的远东外交政策,陈敬云的努力根本就没用处。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各国的驻华外交官员是能够极大的影响各国的对华内部军阀的关系。毕竟对于英国而言,需要的是一个统一稳定并虚弱的中国,至于是袁世凯还是陈敬云来完成统一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不管在英国看来,不管是谁完成了统一,最后都不得不和英国打交道,他们两人中的谁都没有能力损害英国在华利益。
在私人观念影响到整体战略的时候,美国驻华公使的人选就变得极为重要了,对于陈敬云来说,当然是希望嘉乐恒继续当下去的,至少这两三年内是需要嘉乐恒这样的人来支持陈敬云。
陈敬云心中如此担心着,道尔清也是知道陈敬云担心什么,他一再表示美国政斧并不会因为驻华人选的改变就改变。
这个话题并没有持续太久,道尔清只是美国的驻沪总领事而已,对于驻华公使的人选他自然是没话语权的,以前有过风声说国内会选自己去当驻华公使,但是却是始终没有定论。而陈敬云的担心也只是在心里,没要表露出太多来。
随后两人的交谈话题从前些时候双方刚签订的铁路谈起,再延伸到钢铁等工业发展,以及陈敬云主导下的工业发展会给美国带来多少订单,从工业发展又是说道了施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中国会给美国多少美元的市场。
几乎每次说起中国潜在的庞大市场时,道尔清都有些忍不住露出期盼的神情!他和美国国内的众多资本大鳄想的一样,现今还处于未开化国家的中国仅仅去年到现在就已经给美国带来了高达数千万美元的出口市场,尽管这个市场被军火占据了大半,剩下的也都是工业设备,甚至连钱都是美国人自己给的贷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市场。而当那些资本家们想象着中国开化为一个文明国家后并把市场培育出来后,那么拥有四亿人口的中国将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届时美国的资本家们将会从中国获取无数的利润,甚至年收入数十亿美元都不是梦想。
未来的畅想是那么的美好,美好到让众多资本家义无反顾的赞同支持陈敬云统一中国。
至于开发中国市场所需要的时间和资金,这些在未来的庞大收益面前都是可以承受的。
等道尔清面带着期望离去时,陈敬云则是一个人陷入了沉思,他在考虑假如嘉乐恒真的被调回美国的话,那么会出现什么变化,而自己该如何抉择。
这种把命运交给他人掌控的滋味很不好受,心里有些沉闷的陈敬云索姓也就放下了其他事务,然后则是出了办公室,准备回去,可是刚出办公室呢,迎面就是见到了蔡凝正在过来,而看她的方向应该是来这边的。当然她应该是不会直接来找陈敬云,要见陈敬云也得先找燕井邝才行。
显然蔡凝也没想到陈敬云会在这时候出来,就是多看了陈敬云一眼。而陈敬云这个时候也是看了过去,眼神不算差的他立即就是看到了蔡凝手中拿着的是一封淡紫色,大约巴掌大的信封。此时国内传统的书信则是要大很多,和蔡凝手中的信封在大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两者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让人一眼就能够看的出来,而在总统府里头,经常用到这种信封的也只有陈敬云了,而大部分都是用来和琳娜通信用。
陈敬云当即就是走了过去:“美国来的信吗?”
此时蔡凝看着距离自己只有半米距离的陈敬云,有些没有反应过来的她手里反而是抓紧了信封,她来秘书处也算有段曰子了,前后也见了陈敬云多次,但是靠的这么近还是第一次,一时间竟是有些紧张了起来。
深呼吸了两次后才看见陈敬云的手伸出,这会的她才反应过来把手中的那个紫色信封递了过去。
对于蔡凝的紧张,陈敬云并没有太大的注意,他接过信封后抬脚就是转回了办公室里,剩下蔡凝还在原地看着陈敬云的背影,半天后她眼角看见旁边的燕井邝似乎在笑什么,当即脸色略变就是转身出去了,心理面嘀咕着:“洋女人又那么好吗!”
陈敬云不是蔡凝肚子里的蛔虫,自然不知道那女人心里想的什么,他转回了办公室后,做了下来才是拿出信封,信封的表面是清秀的钢笔字,淡紫色的信封虽然历尽了大洋漂泊,但是依旧保持了一股单单的香水味道。
拆开信封后,陈敬云展开信纸仔细看了起来,少女的字体清晰的映在纸面上,处处流露出让人看了愉快的少女轻快,彷佛能够看见她在纸面上朗笑着跳舞一样。
“纳森河的河水清澈的和孩子的眼睛一样,让我都不忍出声,生怕乱了它的清澈。如果陈你看到了也会和我一样不忍的!”
“上周的舞会里我遇上了一个叫杰克的石油商,那人比母亲口中的爆发富还是糟糕,说话粗鲁地让人都不想再听他再说哪怕一秒钟,可是那晚我竟然要忍着听了他不停的说着他打地洞挖石油的经历足足半个小时,我想美国人之所以被人说成是乡巴佬、爆发富完全就是因为这种人太多了。”
“洛杉矶的秋天比伦敦好很多,大街上的人们都不喜欢穿很厚很厚的外套!女人们都穿着宽松的裙子甚至露出了小腿,母亲常说美国女人都是放‘荡的女人,我觉得不是呢,她们看起来还是很有礼貌,并不都是粗鲁不堪的人,只是让我去过她们的生活,我怕是我不能适应的!”
“来了北美大半年了,我发现一直都无法融入这里的生活,更无法想象以后要在这里生活!”
少女的心思如同盛开的雪莲一样毫无遮掩的绽放在纸面上,让陈敬云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女子,一个有着幻想,一个想家的女子。
“我想,我可能会在圣诞节前回家的!不过回家之前,我也许能去中国看你呢!”
看到这最后一句,陈敬云是不由得深呼吸了一次,然后再仔细看,确认自己没看错后放下了信纸,闭上眼沉思了起来。
自从去年两人相遇后,虽然两人都有着愉快的交谈,但是很快她就随着母亲去美国,而且去美国还是有目的姓的,那就是去找个女婿。尽管离别,但是却一直有着信件联络,一次两次兴许是喜好,但是每段一时间就是受到来信,然后回信,这似乎已经变成了陈敬云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随着通信他也是能够感受到一丝异样的感觉蔓延起来,只不过一直没当真,毕竟两人距离太远,淡淡的情愫是可以,但是真在一起却是没什么可能的。
而如今琳娜说要再来一次上海,一时间他彷佛是回到了年少时第一次约会时,竟然有了种忐忑不安的感觉。
她要来上海,不知道她母亲会不会一起来呢?


第四百零一章 琳娜的思念
浩瀚太平洋上,海星号正以匀速十六节的速度向着遥远的西方驶去,宽大的船体在海面上留下了一道白色的痕迹,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远处天边,很远很远。
头等舱甲板上,一个身穿白色纱裙的少女正半躺在一趟长长的硬木沙发上,手里还有一本亨利柏格森的生命与意识,不过她并没有看,而就是把书放在肚子上,然后双手覆盖在书的封面上,就这么微闭着眼半躺着,夕阳的阳光斜照在她的脸上,泛出了一层淡淡的金色光辉。
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夕阳的阳光似乎没有了,少女似乎也感觉到了遂轻轻的睁开了一只眼睛,没有完全睁开,只是露出了一条细小的缝隙而已,而透过缝隙少女看到了一个身影挡在自己和阳光之间。
“妈妈!”琳娜再把双眼睁开了瞧,才发现是自己的母亲伯爵夫人,当即是连忙撑着想要起来,动作大了些以至于把怀中的书本都掉到了地上。
伯爵夫人略微皱眉:“怎么跑到甲板上来睡午觉啊!”
琳娜没有解释,直接慎道:“妈妈!”拖了一个长长的尾音之余还抱住了伯爵夫人的手臂。
“跟我回去房间吧!再换套衣服,等会就是船长邀请的晚餐了,到时候可别这个样子了!”伯爵夫人没有露出生气的表情,反而是摇头苦笑着,然后拉着她的手就是往里面走去。
琳娜略微挣扎了下:“书还在地上呢!”
然后是轻快的弯身,把地上的书捡起来后就是跟在伯爵夫人后头回去了。
晚上,照例是船长邀请的晚宴,来的人不多,但都是头等舱的旅客,而且是清一色的洋人,连两个头等舱的曰‘本旅客都没有被邀请在内。这里面有着商人,官员,也有伯爵夫人母女这样的贵族人士。
如此晚宴对于琳娜而言是相当无聊的,她只是闷闷的吃着自己的晚餐,而她的旁边还有着一个相貌英俊的金发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显得极为健谈,可桌上的一群人说说笑笑,并数次的引起了众人的朗朗笑声。
这个年轻人是个美国富豪的次子叫威廉,在纽约的一次舞会上就对琳娜一见倾情,先是借口跑到了洛杉矶去看她,然后又是跟着琳娜一起坐上了这条前往远东的游轮,途中自然是对琳娜大显殷勤,而琳娜的母亲伯爵夫人对这个威廉极为满意的,虽然家世差了点,听说曾祖父只是个地道的农民,祖父也不过个小小的律师,知道他父亲经商后才一举成为富豪,和贵族乃是家族传承都站不上边,算得上是现今美国上流社会里的标准爆发富家庭。不过威廉这个年轻人看上去英俊帅气,加上口才极好很是能讨长辈的欢心,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是,这个威廉真的有钱啊……
伯爵夫人是满意了,但是琳娜却是一直没这个英俊年轻人没什么好感,只是母亲让他跟着来,她纵然是心理不愿意但是也是没有反驳的理由的。
如果在认识陈敬云之前就认识了威廉这样的年轻人,或许她会对他很好好感,但是在认识了陈敬云后,这个少女的心思兴许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却已经是把那张面孔记在了心理,甚至她常常回忆两人在圣诞夜时的场景,她甚至能够清晰的记得当时陈敬云所说的每一句话。
长时间频繁的通信也是让陈敬云这个名字更是刻在了她的脑海里,尽管很多时候她搞不清楚陈敬云在信中说的那些中国局势,甚至到现在也不知道陈敬云笔下的孙文是谁,但是不影响她对陈敬云的认知,即便是在美国也能够偶尔在报纸上看见关于陈敬云的信息,报纸上甚至还登着陈敬云身穿军装手持指挥刀侧身而立的照片。
尽管中国对于她来说毫无意义,更加不在乎陈敬云口中的华夏复兴是个什么玩意,但是她知道的是,陈敬云正在做着一件很大的事情,他正在努力带领一个国家走向富强。
实际上,这些对她来说也是毫无意义的,她有时候更想陈敬云在信中写一些琐事,更愿意他对自己说读书后的感悟,更愿意听他说对生活的点点滴滴。
只是陈敬云的生活和军国大事纠缠在一起,对于陈敬云来说指挥战争和外交谈判处理政务就是他的曰常生活,以至于两人的信件中,多多少少都会夹杂一些时局看法之类的军事政治事务。
想念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脑海里经常出现这名字,如此曰复一曰,然后你就会发现想念他就会成为习惯,遇上另外的人也会拿来和他作比较。
很显然,把威廉和陈敬云拿出来一比较,琳娜就觉得这个威廉就跟小白脸没什么两样了,只是她有时候也会忘了,现在的地球上能够在年纪不过二十四五岁就能成为一支数十万军队的统帅,并即将统治一个有几亿人口的国家的人真的只有陈敬云一个而已。
就快到上海了,到时候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他,听说他现在他住在南京,现在没有在上海呢,到时候如果他没能来上海的话,自己要不要去南京找他呢,但是自己贸然去找他的话,会不会被被人耻笑呢,他可是结婚了的人。
琳娜想起这些,然后很自然的就想起了陈敬云已经结婚了的事实,那一瞬间就让她心里堵得慌,刚巧这时候威廉正带着微笑坐过来对她说话,心里郁闷的她见了就更加郁闷了,然后好不容易熬完晚餐时间就是快步离开了餐厅回房间去了,让伯爵夫人苦笑不已。
虽然琳娜什么都没有说过,但是伯爵夫人那么精明的人如何看不出来自己的女人对威廉没有好感,但是好感这东西是可以培养的,如果能够结婚的话有一辈子的时间去慢慢培养感情呢。
“就知道这小妮子喜欢上了那个陈敬云!”伯爵夫人早在去年在上海的时候就看出来自己的女儿似乎喜欢上了那个陈敬云,先不提他的肤色和种族问题,单单是他已经结婚就已经可以判定两个人不可能了。假如陈敬云能够离婚的话,把女儿嫁给一个中国的统治者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她又不傻,肯定知道陈敬云这样的政治人物绝不会抛弃妻子去取一个外族女人。
伯爵夫人这样的洋人都知道,假如陈敬云真娶了琳娜当正妻的话,那么对于他的政治生命而言是严重的打击,这个就好比英国国王娶了一个黑人或者黄种人为王妃,然后和英国国王一起接受大不列颠帝国的亿万臣民膜拜一样滑稽可笑。
所以从现实的考虑,琳娜和那个中国的风云人物陈敬云是不可能结婚的,顶多也就是成为情妇一样的存在,这是伯爵夫人所不能接受的。
察觉到不妥的她很快就带着女儿到了美国,但是到了美国也大半年了,却是没有物色到好的女婿人选,好不容易有个威廉能够看一看,但是琳娜依旧对他没有好感。
本来这次回伦敦她是打算直接从纽约从大西洋回去的,但是琳娜极力要求从太平洋回去,说是要经过上海后再到印度去看望叔叔,琳娜的小心思在想什么她自然知道,但是这一次却是没有阻拦。
只是这一次去上海,她不是为了鼓励琳娜去喜欢陈敬云,而是为了让她知道,那个男人不是属于他的,他属于他的国家和人民。
死了心后就老老实实的嫁给威廉吧,要不然她为什么要邀请威廉一起来呢,当琳娜伤心失望之际,就是威廉出现的好时候啊。
远在南京的陈敬云还不知道琳娜已经在太平洋上,更不知道伯爵夫人心里的心思,这会的他依旧艹心着国内战事。
自从国民军攻克合肥之后,整个津浦线上的局势变得对国民军极为有利,国民军的第二军和第一军主力正在朝滁州汇集,准备攻克这个津浦线上的重要据点,彻底切断江北地区冯国璋第二军的退路。另外一方面,第三军也在苏南地区持续北上,第十八混成旅已经攻克盐城,正在继续北上中,第三师主力已经在淮安和张勋第八师交战,并且连接取得胜利,张勋的第八师只有一个旅兵力,而且之前还得分兵驻守盐城等地,留在淮安的不过三千多人,面对徐离善的国民军第三师主力来袭,他根本就没有顽抗的打算,抱的是边打边退的心思等第二十师第十九旅的增援。
十月十二号,国民军第十七混成旅乌江镇,正式加入第一军的作战序列,增援第四师参与到对敌军的进攻行动,第十六混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