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辛亥大军阀 作者:雨天下雨-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起衣服,她似乎兴致很高,说出了陈敬云见到她为止最长的一句话,说罢后看看陈敬云的脸色,发现他正在用心的听,心里不知道怎么的就露出了一丝的甜蜜。
“我还做了好几件呢!都改的不同款式!”林韵说着就有点小骄傲了。
陈敬云微笑道:“哦,那改天我得好好欣赏了!”
林韵一听,略微一愣后很快就明白了陈敬云话里边的含义,他还会来看自己。当即是轻点头,也不说话,只是‘嗯’了声。
“时间也不早了,我先回去了,过几天我再来看你!”陈敬云想起罗漓还在绸缎铺里等着她呢,不能太迟了!
“嗯!”林韵应了声,想了想后又道:“到时候我穿给你看!”
陈敬云笑了,这个女子,有点意思!
出了林府大门后,看见几个卫队的队员都是油光满面的,当即问:“怎么那么高兴?”
陈彩上前来答道:“少奶奶府上给兄弟们安排了一顿好吃的!不过少爷放心,他们没喝酒!”
“让你们沾便宜了!”陈敬云笑呵呵的对一众卫队队员道:“我都还饿着肚子呢,你们反倒是吃饱喝足了!”
这明显是打趣的话也引起了几个卫队队员的笑声:“都督你可是去见少奶奶啊,俗话说秀色可餐嘛,这不比我们的几个肉包子强得多!”
陈彩听罢则是出声训斥:“没打没小,怎么能拿少奶奶打趣!”
陈敬云也不和他们计较,当即道:“好了,都吃饱喝足了,我们回去吧!”
等陈敬云赶到绸缎铺的时候,见着罗漓似乎没有等急,反而是兴致勃勃的看一些布料之类的,见她对这些布料有兴趣,陈敬云干脆就让她带上一些回去,反正是自家铺子随便拿。
不过罗漓却没要:“我只是觉得漂亮,不过要是让我拿回去做衣服我才不呢!”
“哦?”陈敬云随便问着。
“可以请裁缝啊!自己做多累啊!”小罗漓说的很自然。
汗,感情这小丫头没几天功夫就变成贵族小姐懒得动手了!


第四十八章 山东乱
十一月十二号,得到袁世凯命令给湖北民军施展压力的冯国璋派遣一部从蔡甸渡汉水,意图从侧后迂回攻击汉阳民军,另外又派了一部绕过了黄陂准备牵制武昌方面。
对于清军展开的部署,黄兴对着地图苦思冥想许久后,却是找不到什么破解的方法!这一方面是因为武汉三镇中的民军实力远远弱于清军,而另外一方面也和黄兴的指挥才能有关。黄兴并不知什么职业军官,有限的部分军事知识都是多次小规模暴‘动中得来的,实际上现在湖北民军中的出身于清末新军的绝大多数职业军官都比他强,如果黄兴不是同盟会的领导人那里能轮得到他来指挥这场战役啊!
可是偏偏这黄兴又没什么自知之明,屡战屡败还死抓着军权不放手。
湖北民军有了这么一位总指挥官,可偏偏对上的是号称北洋三杰的冯国璋,冯国璋帐下还有诸多大名鼎鼎的北洋将领,这些人里头很多都是往后数十年军阀混战里头的名将。不得不说,湖北民军能撑到现在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黄兴面对冯国璋的两路进攻,苦思一夜之后才派出了一部民军渡江,试图袭击清军,但是两者的战斗力相差太大,刚一接触民军就崩溃了,只剩下不到半数的人逃回了武昌。
虽然对于南方民军而言湖北前线的战事不利,但是十三号这天却是发生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山东读力了!
早先好几天的时候,山东的同盟会主事人徐镜心就联络山东各界人士召开会议,提出了激烈无比的读力大纲,不但要与清政斧割断关系,而且提倡凡是汉人都有对满清复仇的义务,然而拒绝承认一切关于山东的条约,也就是说不承认满清和列强签订的各项条约。这种激进的条款也只有那些坐进观天的人才有这个胆子提出来,果然这个大纲一提出来就被山东各界士绅猛批,以至于后来的召开的会议里徐镜心说话根本就没人搭理,同盟会的影响力也急剧下降。
后来山东士绅实权派们经过反复商谈后,向山东巡抚提出了八项诉求:这八条说了很多项,但是归根到底就是山东自治,随便说了下南北和谈!但是重点都在于山东自治。如果清廷答应了的话那么山东就是国中之国,立法军事财政全部都脱离中央之体系,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各地实权派为了掌控实权,继而推动联省自治的一个具体例子。
如果说南方诸省闹革命是为了共和,那么山东闹革命就是为了读力,读力可不等同于光复!
所以山东的这场读力和辛亥革命本身没有直接联系,和南方的各省读力也完全不同,只是山东的士绅实权代表们借着辛亥革命的这场风波渴望得到更大的权力而已。
当然了,这些比任何一次列强的不平等条约都要严苛的条约不管在清廷看来还是袁世凯看来都是不可饶恕的。
清廷反对自然简单,为了统治而已。而刚回到燕京正式就任内阁总理的袁世凯为此无比恼怒却是因为山东可不是南方省份,那里可是他起家的地方,可是他的老巢,那里容得了革命党在那里撒野,更加不用说那些乱七八糟的读力条件了。
当即,袁世凯就是做出了快速的反应,一方面是临时答应大部分的条件拖延时间,而另外一方面则是电令第五镇暂缓南下,掉头回山东,另外一方面命令直隶混成协南下山东。
虽然袁世凯在短短两天内就给了山东答复,但是山东内的同盟会成员可不管这些,他们要的是光复,而不是那些士绅们要的自治。
所以,孙宝琦一边给袁世凯去电“此举乃无奈之举!”一边被同盟会的人逼着发布了光复通电,至于那群士绅们主张的‘名为自治,实际读力’的算盘就瞬间化为了泡影。
当袁世凯听到山东发布光复通电的时候,不但没有惊慌,反而是极为冷静的给山东第五镇以及直隶混成协下令加速赶往济南,彻底扑灭山东的革命乱党,嗯,还有那群想要趁火打劫、图谋不轨的士绅富商们!
山东乱起来的消息也快速的传遍了全国各地,各方人士都在关注这个重要北方省份的动向。报纸上也大篇论述着山东光复的各种相关事迹,以及各种可能姓,给南北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几乎就是当天,上海都督陈其美、浙江都督汤寿潜、江苏都督程德全、吴淞光复军总司令李燮和、镇江都督林述庆、福建都督陈敬云纷纷表示支持第九镇统制徐绍祯,随即正式组建南方联军,各部派兵从四面八方合围南京。
南方联军现阶段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攻下南京,而山东的乱局导致第五镇回调,也就是说南京短时间内将没有援军!如此对南方联军有利的局面可是武昌起义后第一次出现。
稍微有点军事眼光的人都看出来了南方联军短时间内在南京周围地区将拥有极大的战略优势!
福建的陈敬云听到这事后很快就接到了上海陈其美等人的组建联军的电报,对于组建联军这事陈敬云原本是不在意的,因为他的第一旅还去往温州去的路上,估计短时间内是到达不了南京城下,但是为了让第一旅取得一个在浙江落脚的名义,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山东的乱局和南京方面的战事虽然乱哄哄的,但是并没有影响到陈敬云的曰常工作,处理完关于组建联军这一事后,陈敬云就是按照预定计划前往福州南校场,这一次他去南校场除了巡视军营外,更重要的是去主持南校场旁边的福州军校的第一届速成班的开学典礼。
福州军校原本为福建武备学堂,1906年改为福建陆军小学堂,辛亥后国民军接管了这所福建境内唯一的一所军校,并改为福州军校,陈敬云自任校长,至于教官之类的多数是原来的教官留任,一部分从部队的中高级军官中轮调,剩下一部分则是招揽的外国教官。
当福建内部组建稳定下来后,陈敬云也就把军校放在了心上。现在的国民军虽然快速膨胀,但是合格的军官极其缺乏,众多的连排级军官以前都是正目、副目之类的,而营团旅的中级军官以前最高的也不过是管带而已,比如马成、李继民和袁方以前都是管带。总体来说现在的国民军大量缺乏足够的中下层军官,至于高级军官就更不用说了。
为了短时间内培养出大量的合格军官来,陈敬云早就下令让福州军校的原来的学员加快培训,并且在短短半个月后就充实到了第四旅,然后从社会上招收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年轻学生开展三个月左右的短期培训班,另外又从现役部队挑选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中下级军官开始为期一个半月的速成班培训。
比如起义那晚加入到陈敬云亲兵队的那几十个福州中学的学生就,除去了少数主动离开回去上学的外,剩下愿意继续参军的一股脑的被陈敬云送去参加短期培训班。至于那些速成班的学生多是都是临时提拔的,有一定军事基础,士兵为主,但是基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
这样两种学制结合起来,有望在半年内为国民军提供大量的合格下层军官!至于中高级军官的培养还在规划中,短时间内是看不到了。
陈敬云站在礼堂的讲台上,看着下面一群穿着棕绿色军官服的学生们,心里有些感慨,前几天的时候他已经主持召开了第一期短期培训班的典礼,那时候他面对的都是一些学生,其中以福州中学的学生为主,那群年轻人脸上充满了激情和兴奋。然而今天的这群现役军官学员,脸上更多的是沧桑,也许还有些许的责任感。
“今天能够坐在这里的都是各个部队的精英,都是战功显赫的军人。也许你们会认为来这里会浪费你们的时间,会阻碍你们建功立业的机会,也许会觉得你们此时此刻坐在这里,而你们的兄弟们正在前线和敌人厮杀会心里不好受。但是我告诉你们,你们之所以来到这里,是为了学习更好的军事素养……”
陈敬云的一番演讲中规中矩,他是个冷静的人,虽然已经历尽数次演讲但是始终没有学到那种职业政治家煽动人心的演讲方式,甚至说起话说没有多少的激情,平淡如水。
但是下面的学员们都是极其认真的听着。
“我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学的更好,学的更多!因为你们今天所学的,不但在以后能够打败敌人,还能救你们自己以及战友的命!更重要的是,你们还将会用所学的来救这个国家!这个民族!”陈敬云深吸了口气:“要时刻记住,你们的学习不单单是为了你自己,而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今后国家能否造就共和,能否崛起于世界之林,就全靠你们了!”


第四十九章 建宁和邵武
瓯宁城内的县衙里,徐镜清和手下的一帮将领齐聚一堂!而这一群人每个都是愁容满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国民军第二旅即将到达瓯宁城外。
“大哥,要不我们干脆就降了吧!”此时有个年轻如此说道,可是话刚落下就被一个穿着马褂的中年人打断:“降?怎么降,我们都已经给国民军派去了三批使者请降可是结果呢,人家不还是马不停蹄的往这面这边来!”
“不降难道真的就这么打?”有人同样表示异议:“我们手下不过两千余人,手下的人马都是什么货色大家都清楚,难道我们比南平、福宁还是泉州那些人厉害?”
“哼,不用你来这么说!”那中年人冷色道:“难道不打等着国民军来把我们收编了?”
“国民军的李继民不是说了吗,如果大哥肯降,他们愿意接受士兵加入国民军!”
“混账!按照你这说法,下面的兄弟都被国民军拉走了,在场的我们回去种田?”当即又是一个年纪大些的将领站起来。
看见下面的众多乱轰轰的,徐镜清的心情也很不好!
他也不是个不明事理的人,早在南平被国民军拿下的时候他就知道南方局势已定,但是他却迟迟没有宣布归顺军政斧,原因嘛,很简单!
那就是他们打听到国民军对待投诚清军的政策并不一致,特别是军官。对于反正的士兵,愿意参加的都可以加入国民军。但是军队的话巡防营和新军以及一些旧式练军、绿营是区别对待的,新军的最好,队官级以下的军官愿意投诚的基本都会接纳而且立即分配到各部队,高级军官则会送往福州先是刷选,然后看个人意愿愿意继续从军的可以进入参谋部当顾问、参谋,或是到作战部队中给各主官当副手,也就是副营长,副团长,团参谋之类的职务,反正国民军正在大肆扩军中,不愁没有职位安排他们。但是对巡防营和练军绿营之类的就没那么好了,除了士兵和底层军官外,中高级别的军官只能去当个顾问啊什么的,要想部队指挥权那是想都别想,这主要还是考虑到巡防营等旧军的将领基本脱离了这个时代的战争规则,没有经过系统的军事培训,而且考虑到旧军将领的忠诚问题。
这些条件在一些真心投降,想要去当个寓公的旧军将领来说没什么,但是对于徐镜清这种还想要保住军权继续带兵的人来说却是极为不利的,前后数次派往侍者说明。第一次是希望试图保住巡防营这个整体,编成一个团,各将领留任,这种条件李继民就算晕头了都不会答应,使者话还没说完就被李继民赶了出去,第二次去的时候把要求降低的,不要求保住巡防营这个整体,只要求给徐镜清一个团的编制,对于这话李继民照样是不管。
第三次的时候,徐镜清又把要求降低了,说只要给手下的兄弟们一口饭吃,他们就愿意投降,话虽然说的惨兮兮的,但是实际里还是想要继续带兵!
巡防营是什么货色李继民很清楚,别说这群将领想要继续带兵,那些士兵都要筛选一番呢。再讲了起义到现在二十多天里,国民军接受的投降清军多了去,但都是无条件投降或者是主动反正,从来没有人和国民军讲条件,而且还是为了兵权。
所以要让李继民答应那是想都别想。
“我大老远的都来,如果还答应这种条件的话岂不是白走了这么多冤枉路!”李继民站在瓯宁城外,说罢就朝地面大口的吐了口痰。
福建西北部多山,从南平到瓯宁的路那叫一个难走,差点没把李继民累趴下,好不容易到达瓯宁后见徐镜清没主动投降的意思,李继民也没急着进攻,而是下令各部休整半天,然后才派遣小规模的部队开始进行参透攻击,而大部队也在正面慢慢压上。
可瓯宁就这么一点大的地方,李继民的两团五营一摆开了就是差不多把瓯宁给包围了!
城内的清军有巡防营一千五百人,然后又有紧急招募的乡勇五百多,也就是两千出头的样子,徐镜清看着城外的国民军有条不序的展开作战阵型准备攻城,让他更是心急了。
而身边的建宁府知府则是一脸惨白:“徐将军,这可如何是好啊!这万一大军破军恐怕城内百姓……”
话还没说完,城墙上城头摆着的两门老旧前装炮就已经是装好了火药和一个大铁球,也许是艹炮的士兵太过紧张,竟然在没有得到军令的时候就点燃了引线,随着砰的一声巨响那颗实心炮弹就给发射了出去。
正拿着望远镜观察敌军的李继民忽然听见这么一声炮响,一愣之下面露疑惑,他怎么不知道这建宁的巡防营有炮啊!然而拿着望远镜朝着弹着点方向看去才发现没有爆炸。
这时才明白起来清军手中的不是山炮野炮之类的,而是一门老式的前装炮。
当即就是下令:“我们的炮呢,还没有准备好吗?”
第二旅配有六门七十五毫米的山炮,虽然南平到瓯宁的道路不通,但李继民为了保险期间还是硬是拖了过来,反正才六门炮,第二旅硬是给抗也能扛过来。
当即就有一个人回答:“炮兵连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开火!”
“那还等什么,开火打啊!”李继民毫不犹豫的下令进行炮击!
李继民话刚说完,后方阵地就传来数声隆隆巨响,然后天空中划过数声刺耳的呼啸声,下一瞬间,瓯宁那矮小的城墙上就传来了数声爆炸声!其中一枚炮弹刚好落在了距离徐镜清不远的地方炸开。
徐镜清只觉得传来一声巨响后,脸上感觉有点温热,伸手一摸却是摸到了一块学淋淋的碎肉,而此时才看见数米之外的一个人已经上半身都给炸没了……
再看旁边的建宁府知府,却已经是吓昏了过去。
不等徐镜清反应过来,又一轮炮击呼啸而至,一群从来都没有经过如此猛烈炮击的巡防营士兵们那里还站得住啊,当下就有好几个人向后跑了。
此时,又数个军官跑了过来:“大人,不好,国民军的炮火太猛,我们还是撤回城内吧!”
徐镜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兄弟们伤亡如何?”
“刚才前两轮炮打得太猛,兄弟们都来不及躲,后面虽然都躲起来了但是伤亡很大,死的有二三十,伤的有近百!”
听到这个数字,徐镜清闭上了眼睛。
对方仅仅是炮击就如此厉害了,等会他们在火炮的支援下进攻自己,根本就没有活路!
罢了,罢了,岂可为自己一人前程让而数千兄弟送命!
闭上眼睛足足半晌后,徐镜清才睁开了眼睛,用着有气无力的语调道:“打白旗,投降!”
徐镜清选择了在最后关头投降,第二旅一人未伤就拿下了瓯宁,而徐镜清手下的两千巡防营则是伤亡百余人,都是开始的时候被炮炸死炸伤的。这些投降的士兵们按照以前的规则处理,愿意加入国民军并身体条件素质符合的加入国民军,不愿意或者不符合的一律发一块银元后遣散,至于中高级军官们则是先扣押着,然后慢慢筛选。
不过徐镜清极力要求见李继民,李继民当时忙着收编降军呢,没工夫搭理他,所以就直接把徐镜清送到福州去了,至于怎么处理他那就是都督的事了。
第二旅收复建宁府的消息传回福州不久,邵武那边也发了电报过来!
而这电报却是又之前在南平派遣过去的小规模部队到达邵武后在当地的电报房发过来的,电报上称许崇智在福州光复第二天就在邵武发动了起义,然后却被四十标第二营镇压,当晚许崇智就被杀死,不过随后这个第二营却是离开了邵武一路往江西方向去了,临走前还破坏了电报房。导致邵武长时间没有消息传出。
听说许崇智起义失败身亡,陈敬云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
如果说福建内谁最让他头疼的话,那肯定是许崇智。这个人不管是在同盟会的威望还是在新军内的威望都比他强得多,如果当初不是被孙道仁派去了邵武的话,那么福建起义军总司令就绝对会是他。就算是福州光复后陈敬云也是一直担心着许崇智会在福建西部弄出一个军政斧来和他对抗。
如今却是听说他死了,而且还是死在了清军的镇压之下!陈敬云却没有第一时间感到了高兴,反而是一种深深的同情,同情之余还有的就是敬佩!
在辛亥革命之前,有众多的人为了推翻满清这个封建王朝而奋斗流血,这些人中虽然有些人的政治信念很幼稚,有时候行为也不见得有多么光彩,但是有一点却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如果没有他们用鲜血来唤醒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也许华夏还会继续沉沦下去!
这就好比孙文虽然满口大炮,在国内同盟会诸君流血苦战的时候,自个躲在国外,并美曰其名‘筹款’,然后归国的时候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一毛钱都没带回来,又好比黄兴屡战屡败,在他的指挥下成千上百热血男儿倒在了清军枪口下,而他却总能在最后关头逃出来独生。又好比宋教仁,不顾中国实际状况满脑子装的都是明煮二字。
但是这无法否认他们对共和的伟大贡献,没有他们,国人恐怕至今尚不知革命二字为何物!
“许先生为了中国之革命事业而惨遭毒手,实乃我民族之不辛啊!”武昌起义以来,抱着共和理想而死的人太多太多了!不但有许崇智这样的人,也有焦达峰这样的人而更多的则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这群人有中热血的学生,有新军里的士兵,他们的名字没有人能够记住,然而他们的功绩却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那就是他们造就了共和!


第五十章 袁屠夫在潮州
徐镜清所部的投降以及邵武府被接收,标志着福建省内的主要地区已经被军政斧彻底掌控!
当然了,这个彻底控制只限于县以上地区,至于县以下农村地区局限于以前清末的政体构架,目前还是由当地的乡绅掌控,这种状况短时间还没办法改变,真正要得到改良的还必须等到乡镇两级政斧的设立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都督府内,陈敬云一边看着福建省地区一边说道:“李继民这次做的不错,能够一人未伤就拿下了建宁,这个功劳不小!回头以我的名义给他发一封表扬电报!”
一边的冯勤道:“明白,另外建宁那边土匪不少,是不是让第二旅在那里待上一段时间,整训的同时剿灭土匪!”
陈敬云却是摇头:“建宁那边交通不便,补给会很困难的,再说剿匪没必要留那么多的部队!”
陈敬云把视线放在了桌上的地图,半天后道:“给瓯宁去电,从第三团调一个营出来补入第九团,然后让庄先河的第九团驻防瓯宁,肃清建宁府匪情。令李继民带领第三团回防南平,降兵先补充第三团,多的也都带到南平去。”
说完这些后,陈敬云才把视线从地图上移了开来,然后回过身来继续道:“第九团是由新军士兵组成的,战斗力并不差,短时间用在建宁剿匪还可以,但将来是要用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