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纵横天下的说话功夫-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药工业,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陈毅的话令齐仰之深有感触,不禁叹了一口气:“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搞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听了他的话,陈毅也有了感触,他激情地对齐仰之先生说:“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科学也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不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吗?”
齐仰之问道:“你们真的要办药厂?”
陈毅坚定地说:“人民非常需要!”
齐仰之有点激动了:“希望我也……”
陈毅说:“否则我怎会深夜来访?”
听了陈毅这番话,齐仰之兴奋得不知如何回答才好:“这……”
陈毅继续说:“我知道齐先生是学者,是专家,只可就见,不可屈致,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
齐仰之忙说:“不不不,陈市长一片赤诚,枉驾来访,如此礼贤下士,已使我深为感动。在此以前我之所以未能从命,一是我对共产党人的革命化学毫无所知,二是……二是我这个知识分子身上还有着不少酸性……”
陈毅哈哈一笑,幽默地说:“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
齐仰之的兴致也被充分调动了起来,他亦跟着大笑道:“妙,妙!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多年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陈毅说:“我哪里是什么化学家哟!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
齐仰之会心一笑:“但不知陈市长对发展医药工业有何具体设想?”
陈毅说:“我们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齐仰之闻言大喜:“哦?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
陈毅连忙说:“市政府决定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
齐仰之激动地答复:“好,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
陈毅又说:“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生先细谈吧!”
齐仰之慌忙说:“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毅这回真的认真看了看表,说:“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有点不好意思:“没关系,没关系。”
陈毅微笑着指了指墙上的条幅说:“喏,喏!”齐仰之不禁解嘲地大笑。
这时,电灯突然熄灭。
齐仰之话语中有点无奈:“咳,又停电了!”
陈毅说:“停电倒还不怕,怕就怕敌人破坏电厂,那就要一片漆黑了!”
正说间,齐仰之已经点燃了蜡烛。他对陈毅说:“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陈毅面带歉意地说:“不,我马上要赶到发电厂去,连三秒钟也不能耽搁,刻不容缓!”
说完,他跟齐仰之先生告别,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了齐先生家的大门。
张子臣先生说完,给大家做了一个四方揖。吴老先生带头喝了一声“好!”大家又一鼓掌。苏洛宾认为,沙叶新的剧本固然好,但张先生的讲述也足够精彩。大家亦非常认同。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5)


吴老先生认为,陈毅利用齐仰之化学家的身份,作为“对付”齐仰之的武器,以引起他对自己的重视,着实高明。往往,我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如何让别人尤其是陌生人打开心扉,接纳你,是极其困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心扉是人世间最难打开的门,当这扇门都可以打开时,别人就会心甘情愿为你做任何事。
卓文丹觉得,齐先生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来作为逐客令,谁知被陈毅同志很好地利用了,着实高明。其余众人亦兴奋地说了自己的感受。
司徒朗则要接过张子臣的棒,向大家说:“吴老先生,各位好朋友,我给大家讲一个吧。”对于热爱口才与辩论的人来说,有人讲这方面的故事和理论,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于是,众人皆鼓掌欢迎。
司徒朗说:“我准备讲一个故事,是我一次坐火车时看到的一幕,希望能给吴老先生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套功夫增色。”他用黄山毛峰清了清嗓子,便讲了起来——
请拿出“人”证
这是一列从京城开往冰城的火车。
火车离开始发站已经有一段时间,于是查票开始。在6号车厢里,一个很漂亮的女列车员正盯着一个农民工模样的中年男子,大声地说:“查票!”
听到要查自己的票,那位中年男子浑身上下一阵翻找,好一会儿他才终于找到了,却捏在手里不想交出来让列车员看。
漂亮的女列车员朝他手上瞅了一眼,怪怪地笑了笑,说:“你拿错了吧,这是儿童票呀。”
中年男子心虚地嗫嚅着说:“儿童票跟残疾人票不是卖一样的价格吗?”说完这句话,他已经憋红了脸,好像犯了什么过错似的。
身为列车员,她当然知道儿童票和残疾人票的价格都是全票的一半。她打量了一番中年男子,问道:“你是残疾人吗?”
“我是残疾人。”中年男子怯怯地回答。
“那你把你的残疾证给我瞅瞅!”女列车员有点命令的味道。
中年男子紧张起来,说:“我……没有残疾证。买票的时候,售票员就向我要残疾证,我没办法才买的儿童票。”
女列车员冷笑了一下,说:“没有残疾证,怎么能证明你是残疾人啊?”
中年男子没有吱声,只是轻轻把鞋子脱下,又默默地将裤腿挽了起来。很快,身边的所有乘客都看到了——他只有半个脚掌!
女列车员斜眼看了看,说:“我要看的是证件!是上面印着‘残疾证’三个字的本本!是残联盖的钢印!”
中年男子一副无奈的苦瓜脸,小声地解释道:“我没有当地户口,人家不给我办理残疾证。而且,我是在私人工地上干活,那天出了事后,我们那个老板就跑了,而我也没有钱到医院去做评定……”
这6号车厢的情况,早已有人报告了列车长,于是他闻讯而来,询问情况。
中年男子只好又一次向列车长说明,自己是一个残疾人,买了一张和残疾人票一样价格的票……
列车长也问了他同样的问题:“你的残疾证呢?”
中年男子只好再次解释一遍,接着只好再脱掉鞋子,让列车长看看他那半个脚掌。
列车长却连看都没看,便不耐烦地说:“我们只认证不认人!有残疾证就是残疾人,有残疾证才能享受残疾人票的待遇。你赶紧补票吧。”
中年男子一听,一下子就蔫了。他翻遍了自己全身的口袋和行李,只找出了几块钱,根本不够补票。他只好苦着脸,带着哭腔地对列车长说:“我的脚掌被机器轧掉一半之后,就再也打不上工了。我没有钱,连老家都回不去啦,这张半价票还是老乡们凑钱给我买的。求您高抬贵手,放过我吧!求您啦!”
列车长故做坚持原则状:“那不行!”
漂亮的女列车员趁机对列车长说:“叫他到车头去铲煤吧,就当做是义务劳动算了。”
列车长想了一下,说:“好。”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6)


看到女列车员、中年农民工和列车长的对话,6号车厢的人们早已经看不惯女列车员和列车长的不近人情,尤其是中年农民工对面的一位老同志。老同志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盯着列车长的眼睛,朗声地问:“你是不是男人?”
列车长不解地说:“这跟我是不是男人有什么关系啊?”
“你只需要告诉我,你是不是男人?”
“我当然是男人!”列车长有点生气了。
“那你用什么东西证明你是男人呢?把你的男人证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呀!”
同车厢的乘客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大家都一下子笑了起来。
列车长愣了:“我一个大男人站在这儿,难道还有假不成?”
老同志摇了摇头,故作认真地说:“我和你们一样,只认证不认人,有男人证就是男人,没男人证就不是男人。”
列车长头脑里一下子卡了壳,一时间还真想不出什么话来应对。
这时,那位漂亮女列车员站了出来,要替列车长解围,她对老同志说:“我不是男人,你有什么话跟我说好了。”
谁知老同志指着她的鼻子说:“你根本就不是人!”
听到这话,漂亮的女列车员一下暴跳如雷,靓丽的脸蛋被气歪了,尖声地叫道:“你嘴巴干净点!你说,你就给我说说看,我怎么不是人了?我不是人是什么?!”
面对女列车员的指责,老同志却一脸平静。他狡黠地笑了笑,说:“你是人?那好,先把你的‘人’证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车厢里再一次哄笑起来。
只是,整个6号车厢里有一个人没笑,他就是那位只有半个脚掌的中年男子,那位可怜的农民工。他正定定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仿佛这跟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他的眼里蓄满了泪水,也许是委屈,也许是感激。
司徒朗说完了,大家都觉得他讲得很好,也非常切题。然而,大家并没有鼓掌,而是心头都有些许沉重。众人沉默了一会儿,还是司徒朗打破了寂静,说:“对不起,我不应该讲述有些沉重的题材的。”吴老先生说:“不,这个故事很切题,而且我们在借鉴到了说话技巧时,更引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这很重要。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懂得思考,而它也是推动人类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思考,亦是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说话能力的核心所在。让我们为司徒朗鼓掌吧!”
大家这时才醒觉,掌声一下子响了起来。
卓文丹叹了一口气,说:“唉,对待那些盛气凌人者,就应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他们也尝尝被别人盛气凌人地欺侮的滋味。而且,我们的社会,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学会这一套说话功夫,倒有很大的实用性。”
大家都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这时,点心已经上来了。众人边品尝边继续聊今天的主题。
周一灿把一片上等点心吃进肚中,又品尝了几口铁观音,很有礼貌地说:“吴老先生,各位,我想讲一个。我记得,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位著名大臣晏婴,口才非常好,非常有智慧,而且他还是一位贤臣,后人尊称其为‘晏子’。他惯常使用的说话功夫就是吴老先生所说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今天,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
千古名臣晏子的惯用绝招
晏子是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想趁机羞辱齐国一番,于是,他便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特意在城门旁开了一个小门,准备迎候晏子的到来。
晏子到得楚国都城门口,守门的侍卫打开了小门,说请晏子从小门口进城。晏子一听,心里很明白楚王的用意,他灵机一动很快就有了对策。只见他停在门口,对楚国侍卫说:
“请你去禀报楚王一声,问问他这里是什么地方。如果我出使的是狗国,那我自然该从这个小门洞里进去;如果楚国不是狗国,那我还是从大门走进去好啦。”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7)


楚国侍卫慌忙把晏子的话传到内宫,报告给楚王。楚王一听,很无奈,只好让晏子从大门进城。
晏子见过楚王之后,双方就座。楚王看着矮小的晏子,故作不解之状地问道:
“齐国的人一定不多了吧?”
晏子反问道:
“大王何出此言?在齐国,光是在国都居住的便有成千上万户人家。走到齐国的街市上,热闹的时候要互相侧着身子才能通过,人多得可以这样形容:举手蔽日,挥汗成雨。”
楚王仰天大笑,说:
“既然如此,齐国怎么会派你这样的人来做使臣呢?”
晏子知道楚王说话的意思,但他不动声色地回答:
“大王有所不知,我们齐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派遣使臣要依据出使国家的情况来定。对方的国君是明礼的,便派明礼之人为使臣;对方国家若是有才智的,便派有才智的人出使;在齐国实在找不出比我更蠢的人来,就只好派我来了。”
晏子的回答,让楚王心里闷了好大一口气,但又只好假装无事的样子。他招呼晏子到厅堂,准备安排酒席来款待晏子。
席间,两位兵士押着一位犯人来见楚王,楚王问其人所犯何罪,兵士按设计好的话回答:
“这个齐国人乃是劫匪。”
楚王故意摇了摇头,然后对晏子说:
“齐国人怎么喜欢做这种事呢?”
晏子也摇摇头说:
“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是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了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然吗?齐人在国内从不做犯法之事,到了楚国便成了这个样子,真是风气不同啊!”
晏子的一席话,说得楚国自国王以下,个个哑口无言。
晏子不但在外交上非常善于使用说话功夫里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且在国内,当需要劝谏齐王,也经常会使用这一绝招。
齐景公特别喜欢鸟。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鸟,就派一个叫烛邹的人专门负责养这只鸟。
可是几天后,那只鸟飞跑了。齐景公气坏了,要亲手杀死烛邹。站在一旁的晏子向齐景公请求道:“大王,为了显示您的贤明,可不可以先让我宣布烛邹的罪状,然后您再杀了他,这样也可以让他死得明白。”齐景公答应了。
于是,晏子板起了脸,严厉地对被捆绑起来的烛邹说:“你可知道你犯了死罪呀?你的罪状有三条:大王让你养鸟,你却不留心而让鸟飞了,这是第一条;令国君为一只鸟就要杀人,这是第二条;这件事如果让其他诸侯都知道了,由此会认为我们的国君只看重鸟而轻视老百姓的性命,从而看不起我们,这是第三条。你犯了三大罪,所以现在大王要杀死你。”说完,晏子回身对齐景公说:“请您动手吧。”
听了晏子的一番话,齐景公早就明白了晏子的意思。他干咳了一声,说:“算了,把他放了吧。”接着,走到晏子面前,拱手说:“若不是您的开导,我险些犯了大错误呀!”
某日,齐景公的一只爱犬死了,他便下令替狗订制棺木,并准备举行隆重的葬礼。晏子听说后,连忙去劝他停止那样做。晏子问道:“大王,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齐景公回答说:“哎!好玩嘛!”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8)


晏子一听,感觉哭笑不得,说:“大王,您这就错了。征收人民钱财不用在人民身上,反而要用来取悦您周围的人,这样的国家还有什么指望?况且孤苦老弱的人冻饿而死,而狗却有得祭祀;贫苦的人死了没有人怜悯,狗却有棺木可以厚葬。要是您这种举动被老百姓知道了,一定会怨恨您;邻国知道了,一定会轻视我国,大王应该仔细地考虑才是。”
齐景公听了晏子的劝告,才打消葬狗的念头。
齐景公爱喝酒,连喝七天七夜而不停止。
大臣弦章上谏说:“君王已经连喝七天七夜了,请您以国事为重,赶快戒酒;否则就请先赐我死好了。”
晏子后来觐见齐景公,齐景公便向他诉苦说:“弦章劝我戒酒,要不然就赐死他;我如果听他的话,以后恐怕就得不到喝酒的乐趣了;不听的话,他又不想活,这可怎么办才好?”
晏子听了便说:“弦章遇到您这样宽厚的国君,真是幸运啊!如果遇到夏桀、殷纣王,不是早就没命了吗?”
于是齐景公果真戒酒了。
周一灿说完,黑黑的脸上显得很兴奋。大家也被他那无限向往的表情感染了。
余仕之评点道:“晏子确实把‘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绝招使得炉火纯青。晏子以他举世无双的口才,把楚王不友善的嘲讽,用楚王对待自己的方式那样,不客气地驳了回去,不但为自己出了一口气,还替国家争光,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外交官之一。楚王言语尖酸刻薄,结果到头来不但没能讥笑别人,反而自取其辱,被别人用来骂了自己。”
苏洛宾道:“是呀,说起晏子,我在中学时,学过一篇《晏子使楚》,就为他‘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辩才所倾倒。他谈笑风生,挥洒自如,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不长对方的志气,又利用对方无礼的玩笑以退为进,使辱人者自辱,这就是晏子的风采,是中国式的机智。难怪孔夫子愿以兄事之,司马迁‘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愿为之做“执鞭”的奴仆。可见晏子风采之迷人。”
众人的有感而发,令我们的美女主持人卓文丹也不禁神往,希望结识数千年前的晏婴。看来,男人最重要的不是外表,而是智慧。一个男人若充满了智慧,即使他其貌不扬,亦足以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说话功夫显现出来的巨大威力,足以让平凡众生如你我者所折服。


局局相扣子母环(1)


当天边露出第一抹红晕时,位于千古名城之西的古迹“日出阁”下,已甚是热闹。
七位说话高手在城中用过早餐后,便来到这里,欣赏起了日出美景。
天色尚早,但大家谈兴已浓。
平日里习惯了给企业做职员培训的余仕之,对于说话方面可谓得心应手。只见他清了清嗓子道:“今天,我非常激动,尽管我已经给别人讲过无数课程,但今天毕竟不一样,讲的内容都是我们最为喜爱的。这第三场轮到我提,我感到十分荣幸。”
演讲经验非常丰富的他顿了一下,喝了一口绿茶。这时,摄像机正对着他。他继续道:“今天,我的这套说话功夫是:‘局局相扣子母环’。”
在武侠江湖中,有一种令人闻风丧胆的武器叫“子母环”。这种武器以轻巧见长。俗话说,“一寸短一寸险”。能够使这种武器的,通常是绝顶高手。“子母环”的绝招在于,它环环相扣,虚虚实实,令对手不知道使用者哪一个环是实招,哪一个环是虚招。只有当子母环把你击败时,你才发现最厉害的杀招在哪里。子母环相互辅助,互换主仆,一环引诱敌人出招,牵引着招数的走向,而另一环杀着很快即至。
在说话功夫里,也有类似于“子母环”式的套路设计。使用这套功夫时,说话者为了达到某一目的,预先设计好一些相当于武术中的“虚招”的话,掩盖其真实意图,然后一环扣一环地设局,让对方在自己设好的局里,一步步地被自己牵着鼻子走,最后为自己的目的服务。跟“小李飞刀”这套说话功夫极大不同的是,它往往要几步才能达到预设效果,而且一环紧扣一环,是说话领域里的“连环计”。
官学狗叫
“官学狗叫”这个故事来自于隋朝侯白的《启颜录》。
侯白在没有做官前,住在家乡,无甚名声,但锋芒已初露。当地的地方官刚到任时,侯白便去拜见。回来后他对几个朋友说:“我能让新来的官学狗叫。”朋友说:“哪有官老爷听别人的摆布学狗叫的?你若真能做到,我们请你喝酒;若不能,你就请客。”侯白答应了。
于是,他们一起到衙门去,侯白进去见官,朋友们在门外看着。官说:“你又来见我,有什么事吗?”
侯白答道:“您刚到此地,民间有些事情,要向您请示。您到任之前,此地盗贼甚多,我建议您下令让百姓各家养狗,让它们见了生人就惊叫,这样盗贼自然便会平息。”
官问道:“如果这样的话,我家也须养条能叫的狗,但到哪里去弄狗呢?”
侯白回答说:“我家倒有一群新养的狗,不过它们叫的声音与别的狗不同。”
官问道:“它们叫出来什么声音来?”
侯白答道:“它们‘呜呜’地叫。”
官说:“你不懂狗,好狗应当‘汪汪’地叫,‘呜呜’叫的,都不是善叫之狗。”
侯白的朋友们在门外听了,皆掩口而笑。侯白看到自己已经赢得了一桌酒席,便对官说:“我知道了。以后我一定要出去寻访善叫的狗。”说完便向官告辞。
甘罗十二当丞相
余仕之提出的这套说话功夫,令大家高兴地鼓起掌来。
周一灿说:“侯白这小子够缺德的,不过,他运用余老师的‘局局相扣’,耍起子母环来,的确让那个官招架不住。绝!”
大家各自评点一番后,卓文丹说:“吴老师,各位朋友,今天让我来打头阵,接下棒来吧。”众皆鼓掌。卓文丹继续说:“我想讲一个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丞相的故事。现在,国外的首相,如布莱尔这些人,四十多岁当上首相也算比较年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