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滴血瞳-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锡,在古代通“赐”字。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记载见于礼记。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乐悬”。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鬯。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后汉书袁绍传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皇权最盛的汉武帝,就首先议论过“九锡”之礼。后来曹操接受过汉献帝所赐予的“九锡”,具体是:衣服,朱户,纳陛,车马,乐则,弓矢等。本来都是皇帝赐给大臣的荣誉物品。东晋朝廷就曾屡赐给过桓温羽葆鼓吹,班剑,甲仗等,大多拒而不受罢了。问题在于所谓“九锡”,王莽,曹操,孙权,司马昭都接受过后来宋,齐,梁,陈四朝的开国皇帝都曾受过“九锡”,于是乎“九锡”成了篡逆的代名词。

    元朔元年颜师古注引应劭语,以车马、衣服、衣器、朱户、纳陛、虎贲百人、鈇钺、弓矢、秬鬯音同唱,乃春秋时盛谷物之用,后专为祭祀用品为九锡。

    而在古代典籍周礼当中,有意为官爵的九个等级,“上公九命”,为最高的等级。王莽将其与上述车马等牵合,受衣服,包括佩刀、玉饰、色履,车马、弓矢、斧钺、秬鬯、玉珪瓒、朱户、纳陛、虎贲三百人,仅略异汉献帝建安末,曹操为魏王受九锡,顺序全依礼含文嘉,惟虎贲三百,又以珪瓒为秬鬯之副,合为一种。两晋、南北朝大臣谋夺帝位者,都照此例,先加九锡。乃以承天命之意。

    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拒受九锡以避嫌,譬如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魏之后再接受。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听到了这句话,我便吧唧了一下嘴巴,这些东西虽说是都可以搞得到,但是却并不是皇帝赏赐的啊。看到我的表情五通明白了几分,便深吸了口气,“你们只需要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弄成纸扎的就可以了,在极阴之地的穴点烧化,就可以帮助我们免遭地狱之苦,切记勿忘。”

    听到了这个,我的心里面便顿时觉得无限的轻松,“这个好办,我肯定可以做得到。”

    “另外,还有……”五通神从口袋里面取出了两个朱红色的盒子,递到了我的手中。

    “这两个,你拿好,切记一定不要弄丢掉了,否则,天下将会出现一场巨大的浩劫,搞不好你们几个的小命还有其他人的性命都会没了。”

    我认得其中一个是玉圭,五通指着它告诉我。

    玉圭,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有大圭、镇圭、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四圭、裸圭之别。周代墓中常有发现。

    真正的玉圭见于商代,有两种形式,一种平首,圭身饰双钩弦纹,另一种尖首平端,近似后代的圭。

    周代玉圭,以尖首长条形为多,圭身素面,尺寸一般长15至20厘米。战国时期出土的圭数量较多,其中不少是石制的。圭身宽窄大小不一,现今所见的均为光素。山西侯马盟誓遗址所出的盟书均书写于不规则的石圭上。汉代玉圭己从社会日常生活中消失,只有王公贵族为了显示其地位,才特别雕造了少量的玉圭。宋以后,历代都有不少仿制品。明代玉圭呈尖首平底状,有的器表满布浮雕的谷纹或蒲纹,有的阴刻出四山纹,寓安定四方。

    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天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

    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

    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

    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移动图片行使处罚的职能。

    宋后,茅山道观屡遭战乱破坏,徽宗所赐8件珍宝,其中4件不知在何年代失落,另4件尚存,这就是现在看到的:玉印、玉圭、玉符、呵砚。

    而这个东西,说白了,又叫烧香筒,形状上尖下方,色泽莹润。此玉圭有一奇,其颜色能随季节更替而变化,春秋二季,玉圭表面还会“出汗”。玉圭本是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活动时用的礼器,徽宗把它特赐予茅山,以示尊重。因此,历来茅山道观在举行重大道场礼仪活动时,都使用它。

    “您这是?”我有些不解地问道,着实有些不明白五通现在将它给我是何意?
………………………………

第八百八十九章 茅山禁术,孤本

    但是这五通却仅仅是淡然一笑,“孩子,你要记住,该来的,肯定是躲不掉的,就算是上古大仙,都无法躲避这浩劫,而那个时候,但上苍有好生之德,你们几个到了那个时候,就肩负着拯救谈下苍生的使命,所以这个东西,则是需要放在你的身边,若是可以,我希望你竭尽全力。”

    说完了这些,五通神便也深深地再次吸了一口气,我咬着牙,使劲地点着头,“你放心吧,你的话我肯定会牢记在心里,若天降大劫,我定然拼死拯救。”

    十八冥丁听到之后脸上便露出了喜悦的颜色,旋即他们转头看向了鬼修。

    但是鬼修这个人,原本就是桀骜不驯,所以当十八冥丁看向他的时候,他仅仅是微微笑了一笑,点了点头,但是并没有什么表示。

    “你这后生的道法算是了得,并且还懂得禁术,后生可谓啊――”五通神由衷地赞叹着,鬼修也仅仅是微微颔首,“您过奖,我这都是雕虫小技。”

    但是五通神却笑道,“虽说你的道法是不错,但是对于茅山禁术,您也仅仅是用其形,没有渗其神,我这里有书一侧,先赐予你……”

    五通神的手中不知何时竟然出现了一卷竹简,这下子,鬼修的双目顿时发直了,他吞了吞口水,有些不可置信地看着五通神手中的那卷竹简,瞬间就要伸手去拿,但是五通却笑着将手往后拉了去。

    “您这是?”鬼修有些闹不明白五通神现在是什么意思,但是五通神却笑道,“后生不要心急,我还有一句话想嘱托,这禁术若是给了你,你要立一誓言。”

    鬼修不情愿地把手中的酒壶重新地挂到了腰间,“请问前辈是什么誓言?”

    五通深深地吸了口气,“若是这小子以后遭遇到了强大的阻力,天下众生限于水深火热之中,你肯定要用着禁术来相救。”

    鬼修点头称是,“晚辈明白,也请前辈放心,若到那时,我定然竭尽全力来帮助韩小天,万死不辞。”

    五通神满意地点了点头,旋即把手中的竹简递到了鬼修的手中,这家伙迫不及待地打开来看,我和崔明丽也凑了上去。

    只见这竹简之上记载的是几个古代大针,但因为过于逆天而没被正史记载。

    第一为铁竹阵,茅山术认为,人体内的阳气由七脉中的“惠顶”而出,至“足阳”而竭。也就是说,“足阳”脉是人体阳气循环的出口,也是七脉中阳气最弱的一脉。足阳在脚上,大部分恶鬼或畜生冲身,都是从此脉下手。

    所以,茅山前人便发明了一种阵法叫“铁竹阵”,方法就是利用铁钉从脚面刺入“足阳”,封住此脉,所以不管人的身体有多孱弱,在怨孽之前都能保证安然无事。

    第二名曰百尺崖,茅山掌教羽化的地方,就叫“百尺崖”, 又叫肃心阵。道教的思想核心是与世无争、旁观时局,然而世间万物复杂,上述两点,即使是一教之尊,也未必真能做到这种心境,所以,也不知是哪代掌教,以毕生之学创造了一种专门为死后营造“与世无争”环境的阵法,这就是“百尺崖”。

    百尺崖由三十六个‘石台阵”组成,每个石台阵仅寸余,砾石罩之铁网埋于地下半尺,整个百尺崖方约百尺,常位深山静谧之处,作茅山掌教羽化之所,相传百尺崖内人鬼不扰,实为真正的清静自在。

    在茅山的门规中,百尺崖的布法历来只有掌教与掌门大弟子两人掌握,茅山教有两块玉佩,一块掌教玉佩,一块是承教玉佩,也就是掌门大弟子的玉佩,在这两块玉佩上分别刻有“石台阵”的布法与“石台阵”在“百尺崖”中的布局,如果掌教突卒的话,拿承教玉佩的人就是新掌教。

    第三则为精忠阵,东晋末年。末帝司*被权巨刘裕篡位后。被封为“零陵王”,表面上似乎受优待,但他一生子便立即被刘裕杀死;他与妻子整天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自煮食于床前”,且天天晚上都会担心有人刺杀自己。

    当时,江东有个出名的道士叫宋燕,号称会通神之术。他的亲信陈克找到了这个宋燕所主持的道观,但宋燕死活不见,陈克便在道观外边一跪就是三天三夜,直到饿昏在道观门外,后来宋燕似乎真的被陈克的忠心打动了,画了一张图让一个扫院子的老道士交给陈克,并给了陈克八个刻满咒文的小石桩,让他按图上的画的位置把石桩埋于寝室地下,屋里的人便可得真神护体。

    回到零陵王府后,便与司*一起秘密的埋了石桩,后来,刘裕果然派人来刺杀司*,可那个倒霉蛋刺客刚一进屋子,便休克在地手脚抽搐,醒过来便疯了。在那个阵起效的时候,施法的人其实已经死了,施法者必须用自己的魂魄捍卫阵中事物,所以叫精忠阵。并且这个阵是认人认物的,为谁而布,就只能保护谁。曾几何时,也曾想为某人布这个阵。

    第四则为阳魂法,魂魄是属阴的,“阳魂法”,则是让魂魄携带阳气,在短时间内爆发出巨大的力量震慑恶鬼,这是茅山教同归于尽的法术,其原理是点破七脉,让全身的阳气泄出,然后吻颈自杀,让自己的魂魄汲取身体中泄出的阳气,变成“阳魂”,用过阳魂法的人,魂魄会因阴阳相冲而离体,即使抢救过来,也是植物人,茅山书中统称为“呆尸”。呆尸即“无魂之体”。

    第五则为金刚墙,在地面上插一圈铜钱,和往常不同,铜钱要竖着插在地里,茅山术中称其为“金刚墙”,实际作用很简单,驱鬼要用属阳的材料,而子时以后地阴上行,阴阳相冲则会形成“黼气”,而“金刚墙”的作用就是避免四周的地阴因“黻气”而骤聚于中。

    第六为地火阵,这是一种以赤硝为原料的阵法,成本很高,可以化解怨气,先让恶鬼成野鬼,再超度进轮回。方法是先把恶鬼逼入死玉,然后以桃木盒装起死玉,在远离脉眼的地方造一个“鬼冢”,如果恶鬼的怨气太重,就直接布七关困之,再以符经反复泄其怨气,最多一个时辰也应该成野鬼了,而当魂魄超度完毕进入轮回以后,桃木盒子和死玉还可以再利用。

    第七为青龙赤血阵,青龙出海,天地寻踪,乾光汹涌,霸邪亡命,青龙赤血阵,乃更阴改阳之乾坤大阵!颠倒日月,江河逆流。

    第八为毒鳞阵,此阵是茅山的禁阵,该阵法载于乾元观藏书斋,满清入关之前,当时的掌教高云曲和龙虎山的陈敬昌真人联手发明的。

    茅山术的阵法分为“外阵”与“内阵”,顾名思义,“外阵”是借用地理地势与施法材料施于外界的阵法,而“内阵”则是布在人身上的阵法,这毒鳞阵便是内阵的一种。

    在茅山的理论中,人在过于痛苦的时候,魂魄会暂时离体,这就造成了所谓的休克,这时即使人还活着也会丧失意志,而在战场上,很多人仅仅被砍了一刀就倒下了,也正是这种因痛苦所导致的“失魂”现象所致,实际上,这些倒下的人并没有死,而仅仅是休克或昏厥而已。毒鳞阵的目的,便是杜绝这种在战场上因伤痛而“失魂”的现象,其原理是先用烧红的烙铁烫焦人体七脉后,将一种名为“琵琶鱼”的鱼鳞嵌入七脉的焦肉之中,待伤好后鱼鳞于皮肉即合为一体,所以这种阵法又称为“琵琶鱼阵”。

    这“琵琶鱼”本生于深海,阴气远重于其他鱼类,其鳞生入七脉之后,因阴阳相吸的原理,可以减缓七脉的阳气循环,打乱人体正常的阴阳气脉,一来可以让人体七脉穴位周围的表层皮肤迅速进入医学上的“坏死”状态从而迅速“角质化”,不具刀枪,二来则更可以阻止魂魄轻易出窍,有效防止人体的短暂性休克,被施以毒鳞阵的将士,无异于金刚不坏之身,“任遍体鳞伤而不减其勇”,在冷兵器时代,倘若整个部队都被施了这种阵法,其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

    而最后一个则是遽魂大阵,和青龙赤血阵等阵法一样,属茅山三**阵之列,所谓的大阵,不仅仅是说规模大,其难度与危险程度亦要超过其余的阵法。其原理是用六十四个人,在铁棺周围摆出八个“八阳阵”这八个小的八阳阵各自为阵眼,又构成了一个大的八阳阵,以此来震恶鬼。

    因为人是可以走动的,所以这遽魂大阵能够把冤魂运送到指定的位置而不惊动冤魂,但此阵要求阵中每个人的步伐都必须保持高度一致,如果阵中某一个人的误差过大,便会导致整个大阵的失败,如果阵中运送的真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妖怪,那后果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崔明丽扯了扯我的衣角,眼中充满了渴望。

    我清了清嗓子,看向了鬼修,轻轻地说了句,“哥,商量个事儿呗……”js3v3
………………………………

第八百九十章 阴兵虎符

    听到了这句话,鬼修倒是侧目看了我一眼,双眼当中饱含着满满的防备。

    “你看你”我轻声嗟叹,“咱们兄弟出生入死,不要拿这种眼神来看我。”

    鬼修轻轻地哼了一声,只是淡淡地吐出了一句话,“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别整这些有的没的,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轻轻地吞了口口水,“你看啊,现在这本禁术,本就是孤本,但若是你自己参悟难免有些困难,何不让我们明丽也参悟一下,这样子”

    我的话还没有说完,脑门儿上面便挨了一记拳头,等我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却看到了鬼修对着我睥睨而视,“你这小子,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能有这么小气吗?过命的交情,怎能连本书都不舍得借给你呢?”

    鬼修说完,便猛地把手中的书朝着我丢了过来。我接了过来,交给了崔明丽,自然对他是千恩万谢。

    “可别了!”鬼修一边说着,一边猛地摇了摇头,“一本书而已,不值得。”

    而此时,五通却微微地蹙了眉头,“这本书,也就仅限于你们三人知道,其余之人也暂时不要知道,就连在地上昏倒的那个小子,也不要让他知道,你们懂了吗?”听到了这句话,我们几个纷纷地点着头。

    “敢问前辈,您所说的浩劫,究竟是指什么?而且究竟有多大呢?”崔明丽深吸了口气,忍不住问到。五通叹了口气,“所谓浩劫,是五行三界之劫难,波及的范围却也不是我可以预料到的,并且天机不可泄露,窥探天机者,下场会十分凄惨,但是你们却要做好最坏地打算,生灵涂炭,天崩地裂,很有可能所有的生灵都会灰飞烟灭!”

    听到了这里,我们三个顿时都觉得自己背部生寒,着实没有想到接下来我们要遇见的竟然是如此可悲的事情。然而天道不可逆,既然要让我们来面对这些事情,那除了迎难而上,也没有其他的方法了,我们所要做的便就是等到天灾降下的那一天,拼尽全力,来护五行三界之人周全,然而,我们能做到吗?

    “对了,我还有一物要赠予你们”五通神说着从身上又取出了一个老虎形状的铁牌,我楞了一下,但见那铁牌却是微微地闪着亮光,在这黑夜当中,尤为明亮,但着实不晓得这铁牌究竟是作何用的。

    “这是虎符!”五通神义正言辞地说着,“韩小天,我现在把它交给你。”

    “什么?”我的心一抖,这竟然是虎符,这他妈可是极为了不得的东西。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 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然后被一剖为二,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

    虎符在调动军队的时候便有了大用场。中央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验合,命令才能生效。

    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

    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晋鄙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

    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而在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

    而现存世间最早的虎符,便叫做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队下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

    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而还有一件阳陵虎符,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出土于山东枣庄,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因为虎符是发兵之物,贵在谨慎严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于藏匿,不易被人发现。

    汉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变化。秦代虎符铭文,铭于符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汉代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此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脊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将虎符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