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帝国之高潮迭起-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惹不起,还躲不起么?——李善长

    为不被朱元璋看见,李善长躲了起来。他躲,杨宪不躲。杨宪并不知道“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他不但不躲,还高兴得跳了起来。

    杨宪高兴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打倒了李善长,为兄弟(杨希圣)报了仇,二是李善长走后,左丞相位置空了下来。可以说,他攻击李善长,就是出于这俩目的,现在俩目的都达到了,所以他十分高兴。除此之外,杨宪还认为,左丞相位置是自己的。

    只有我适合当左丞相。——杨宪

    杨宪以为自己当左丞相势在必得,但让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早朝时,朱元璋又找一个人做左丞相。

    他找的人,叫汪广洋。

    朱元璋宣布汪广洋做左丞相的那一刹那,杨宪变了脸色。

    杨宪非常生气。

    这就好比,自己辛辛苦苦种出大白菜,等白菜快熟时,被不知哪儿冒出来的汪广洋拱了。——杨宪

    生气的杨宪决定,让汪广洋滚蛋。于是,他做出了平生最大的错误决定——攻击汪广洋,也正是这个决定,最后要了他的命。

    杨宪为什么会做出错误决定?因为他忽视了一个事实,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汪广洋是朱元璋派来的。

    汪广洋是朱元璋派来的,换句话说,他是朱元璋的人,和汪广洋作对,就是和朱元璋作对。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杨宪为什么忽视呢?结合杨宪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他太自信了。

    杨宪太自信了。他觉得,李善长他都能搞定,会搞不定汪广洋吗?

    然而事实是,他偏偏搞不定汪广洋。

    搞定李善长给了杨宪过度的自信,过度的自信蒙蔽了他的双眼,让他看不清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看不清自己扳倒李善长的真相。

    杨宪认为,自己能扳倒李善长,是因为比李善长强。但事实上,他并不比李善长强,杨宪所不知道的是,他之所以能扳倒李善长,是因为借助了朱元璋力量。

    朱元璋想扳倒李善长。

    明朝建立后,李善长做了第一文臣。做第一文臣后,他觉得是时候回报生自己养自己的父老乡亲了,所以拉了很多父老乡亲做官。

    这些父老乡亲,成了他的亲信。

    朱元璋讨厌李善长亲信,连带着讨厌李善长。

    朱元璋开始时是不讨厌李善长的。李善长开始时很弱小,威胁不到自己存在。但他后来拉了很多人做官,越来越强大,强大到“自己在朝堂说一句话,大臣不是看自己脸色而是看李善长脸色”的地步。

    这就很不爽了,哪一天李善长把自己干掉,他们都不会吭一声。

    朱元璋觉得很不爽,他觉得,李善长威胁到了自己的存在。为不被李善长威胁,朱元璋决定,干掉李善长。

    干李善长第一步,干他的胡子猢狲。

    李善长的胡子猢狲,就是他的亲信。干掉李善长亲信需要助手,需要有人指出他们的违法犯罪事实。正当朱元璋不知怎样找出他们违法犯罪事实时,杨宪及时进了言。

    ·““天下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他还挑食!”杨宪当着朱元璋的面,指责汪广洋。

    他指责时候,朱元璋正在吃饭,朱元璋刚把碗里的菠菜挑到桌子上,听杨宪一说,马上又把菠菜夹回碗里。

    请看下集《大明帝国230、朱元璋:晋升路上孝心牌!李善长杨宪决战白热化!》”
………………………………

230、朱元璋:晋升路上孝心牌!李善长杨宪决战白热化!

    “李善长那帮胡子猢狲,真不是东西!”杨宪给朱元璋进言。当然,他进言不是因为看透了朱元璋心思,说朱元璋喜欢听的话,而是因为要为兄弟(杨希圣)报仇。由于杨宪进言时机刚好,所以朱元璋马上对他的话起了兴趣。

    “哦?”朱元璋马上起了兴趣,“说说看,他们为啥不是东西?”

    见老大感兴趣,杨宪就巴拉巴拉的把李善长那帮胡子猢狲的所作所为说了出来。由于杨宪没啥准备((没想到朱元璋会感兴趣),所以他只能逮着啥说啥。

    杨宪把自己觉得他们可能(注意这个词)做的全说了出来,什么逛宜春院,吃饭倒剩饭,出门看不起老百姓,他都说。由于这些是杨宪常做的,所以他说的绘声绘色,只是主角换成了李善长那帮胡子猢狲。

    朱元璋听完,大怒。“还反了他们了!”他大吼一声,当即让李善长那帮胡子猢狲滚蛋。

    于是,李善长亲信被罢了官,李善长自己也不得不回家装病避风头,杨宪扳到了李善长。

    直到扳到李善长的那一刹那,杨宪还神情恍惚。

    杨宪至今都不相信自己扳到了李善长。李善长是什么人?权倾天下的李丞相!跟朱元璋出生入死的人!自己是什么人?穷乡僻野里成长出来的小吏!小吏干倒大丞相,怎么想怎么不对劲!

    虽然不对劲,但却是事实。

    这个世界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杨宪

    觉得不可思议的杨宪用自己的办法让它变得可思议起来。

    “我为什么能干掉李丞相,因为我比李丞相强。如果我没李丞相强,我怎么能干掉李丞相?”杨宪解释说。

    除了觉得比李善长强,杨宪还觉得,自己比所有官都强。觉得比所有官都强的杨宪认为,自己达到了巅峰,人生的巅峰。

    具体来说,是李善长的峰。扳倒李善长后,杨宪站在李善长位置上,他以为自己站在了最高的山峰上,但他很快发现,面前还有更高峰。

    更高的峰是,丞相官位。

    李善长走了,留下了丞相官位。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超越李善长后,杨宪马上给自己制定了下一个人生目标,那就是,丞相官位。

    杨宪觉得丞相位置是自己的,因为自己是最强的人,除此之外,自己还是朱元璋面前的红人。但他没想到的是,朱元璋第二天把丞相位置给了另一个人。

    给了汪广洋。

    杨宪的表情是懵逼的。

    这也太出乎意料了吧!?——杨宪

    发现丞相不是自己的杨宪又急又气,他来不及多想,就投入了下一阶段奋斗。

    他应该多想想。

    由于又急又气,杨宪没想过朱元璋为啥把官位给汪广洋,也没从这件事看出朱元璋心思,更没衡量出自己实力。这样的杨宪,投入了下一阶段奋斗。

    这是场注定失败的奋斗。从开始,就能预见结束。——历史规律

    杨宪不知道自己会结束,他正准备干掉汪广洋。

    为干掉汪广洋,杨宪开始寻找他的隐私,从出门先迈左脚(朱元璋喜欢先迈右脚)到吃饭挑食,他都一一向朱元璋汇报。报告这些小毛病,不是杨宪不用心,而是他实在找不出汪广洋大毛病,再加上杨宪是个不会说谎的人(所以才能做朱元璋跟前的红人),所以他只能说这些。

    “天下有那么多人吃不饱饭,他还挑食!”杨宪当着朱元璋的面,指责汪广洋。

    他指责时候,朱元璋正在吃饭,朱元璋刚把碗里的菠菜挑到桌子上,听杨宪一说,马上又把菠菜夹回碗里。

    “嗯,我知道了。。”朱元璋狼吞虎咽吞完菠菜,然后把杨宪打发走了。

    没办法,杨宪太敬业了,让他呆这里时间长了,我的毛病都会被他挑出来。——朱元璋

    把杨宪打发走的朱元璋很高兴。

    他高兴,杨宪不高兴。杨宪知道小打小闹弄不倒汪广洋,所以打算大哭大闹。

    为大哭大闹,他要找到汪广洋大毛病。由于大毛病不好找,所以他兢兢业业找了三年。

    三年中,汪广洋兢兢业业,不停干活不停处理公务,有时候甚至累的吐血。按说这样的汪广洋没什么大毛病,但细心的杨宪,还是找到了他的大毛病。

    “他三年都在干活,反过来说,他三年都没回家,三年都没看望老母亲,”杨宪解释说,“人有时候要逆向思考,这样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的杨宪,把汪广洋不看望老母亲的事告诉了朱元璋。

    “他是有多没良心!?三年都不回家看望老母亲!”杨宪在朱元璋面前声泪俱下的说(不愧是大哭大闹)。

    他的大哭大闹,打动了朱元璋。

    朱元璋是谁?全天下最孝敬的人!最孝敬的人的手下居然三年都不回家看望老母亲,是可忍孰不可忍!

    不可忍的朱元璋马上把汪广洋打发到高邮,让他回家看望老母亲。

    汪广洋是高邮人,他的老母亲在高邮。

    汪广洋被打发到高邮后,杨宪如愿以偿的干起了丞相的活。

    只是干丞相的活,但没丞相名分,由于心念汪广洋,朱元璋一直不肯把丞相名分给杨宪。

    一直得不到名分的杨宪急了,他觉得,朱元璋不肯给名分,是因为心里想着汪广洋(直觉真可怕),为了让朱元璋不想汪广洋,杨宪决定,让汪广洋滚远一点。

    为让汪广洋滚远,杨宪安排刘炳告状。

    杨宪不能再告汪广洋了,不然会让朱元璋起疑心,让朱元璋觉得自己针对汪广洋(就是针对汪广洋!),反感自己。为达到状告目的,杨宪安排小弟上。

    刘炳,就是他的小弟。

    刘炳告诉朱元璋汪广洋在家不如礼(不遵守孝敬母亲的礼节),见了母亲不三拜九叩(朱元璋制定过三叩九拜大礼),而是和她唠家常,应该把汪广洋打发到海南,让他彻底反省。

    朱元璋不同意。

    朱元璋觉得,自己刚把汪广洋弄高邮,现在又把他弄海南,这不地道。由于不地道,所以他不同意。

    “朱元璋故事告一段落,欢迎收看新书《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崛起》♪(^∇^*)~

    请看下集《大明帝国231、杨宪之死!不是大结局的大结局》”
………………………………

231、朱元璋:杨宪之死见证了怎样的官场黑暗!(明朝故事大结局!)

    朱元璋不同意,杨宪没办法,没办法的杨宪决定,退而求其次,让刘炳状告汪广洋小弟。

    杨宪,有必要告汪广洋小弟。

    汪广洋虽然走了,但他留下一堆小弟。杨宪觉得,干不掉汪广洋,至少干掉他的小弟,这样,即使汪广洋回来,也难和自己作对。

    为让汪广洋难和自己作对,杨宪让刘炳告他小弟。

    刘炳告汪广洋小弟的时候,朱元璋警觉了起来。

    “他们连续状告一个人,其中必有猫腻!”朱元璋解释说。觉得有猫腻的朱元璋把刘炳关了起来,问他猫腻是什么。

    “猫腻是什么?”朱元璋对刘炳说。

    “???”刘炳看着朱元璋,一脸诧异。

    “是谁指使你告汪广洋的?”朱元璋详细解释自己内心的疑问。

    “没、没人指使!”刘炳满脸通红,扯着脖子说。

    “嘿嘿…”朱元璋冷笑。

    朱元璋看着刘炳“嘿嘿”冷笑,但他不想追查下去,转身走了。

    他不想,有人想。他走了,有人没走。没走的人是李善长,具体来说,是李善长小弟。

    李善长虽然告病在家,但他时刻注意杨宪动态。他在等一个机会,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由于杨宪在朱元璋面前从不说谎(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在朱元璋面前红得发紫,所以李善长一直没等到机会。

    但他还是等到了。

    我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证明我了不起,我是要告诉大家,我曾经失去的我一定要拿回来!——李善长

    李善长安排小弟对刘炳严刑拷打,然后打出他私通杨宪的消息。获得消息的那一刻,李善长立马把它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把杨宪抓了起来。

    朱元璋觉得杨宪很诚实,但没想到他会针对人陷害人,于是把他抓了起来。由于杨宪没啥大错,所以朱元璋打算关他一段日子再把他放了。

    放不了了。

    在杨宪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李善长毫不犹豫的搬起石头砸在他头上。

    本着落水狗一定要打死的原则,李善长给朱元璋写信,告诉朱元璋杨宪结党营私。“私通刘炳就是证据,”李善长在信上说。

    他说了,但朱元璋不大在意。

    “朝廷大臣大多结党,如果没威胁到我的存在,我是不会动他的,”朱元璋解释说。

    朱元璋解释的时候,李善长第二封信到了。李善长仿佛知道朱元璋心思一样,在信上强调了一点。

    “他先赶走我,他下一步,是要赶走您啊!”李善长痛哭流涕,为增加生动形象效果,他还在信的末尾画了一张哭脸。

    看着哭脸的朱元璋,沉默了,他沉默一会儿,然后走进大牢,把杨宪出来,把他的头砍了下来。

    “赶走李善长无所谓,但是不能赶走我,”朱元璋说。

    【朱元璋故事告一段落,欢迎收看新书《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崛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