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领主-第2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亲卫团和近卫部队之前的调配就是张强说了算,但档案得走到国防部,总之随着制度的完善,国家形体的形成,各种事情都需要按照正规手续办理。
所以以前张强的大都督侍从室出一个文件,发到部队,一名将领或者士兵马上被调动到相应岗位地方的时候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即便现在出一个文件,调动某人,也需要先走亲卫团团部,然后到近卫军军部,再走国防部,国防部到兵部,兵部再下文给守备司令部或者军校,或者新兵训练总监司,或者民兵总部,或者惩戒营总监司,亦或者是内阁吏部,等等非常麻烦,需要走上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最快速度也得三五天。
已经把水师提升为海军的时候,海军归国防部管辖,属于野战部队,亲卫团和近卫旅属于大都督府管辖。
但这些部队的训练和后勤,军官培养则属于内阁兵部,职责分明,但机构却庞大了很多,效率也有些低下了,筹划一场大规模的战略级别的进攻需要各部门都到位,然后从上到下发出命令。
命令在大厅里面转了一圈以后,会在下面的最终审核完成,分开,制备好命令,然后分成数份,一份存档在这里,一份报备兵部,一份报备国防部,一份报备大都督府内务府档案室,剩余的那份才会发到相关的下面部队手里,虽然时间也不长,人手足够,但也得半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从下达命令,到发出命令,这份命令光这个地方就要走半个小时。
这样的效率如果放在紧急的时候,可能会耽误事情,但在筹谋阶段,准备阶段却能完好,准确,包罗万象,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将战争工作或者战争各方面因素考虑的完完全全。
相当于后世的总参谋部了。
大殿上方,张强同魏无忌,周粥,张煌言,张名振,米林,黄韬等人针对各种情况展开分析,对自己华夏军的各种兵力和部署,调动都进行粗略的估计和分析,提出意见,几个人讨论之后,交给一旁的将领们分析,讨论,拿出方案,之后交给张强他们再讨论,将领们也参与解答和讨论,最后,发到下面的各级军官们讨论,拿出更加详细的方案和行军路线,物资到达时间,可能的延误,可能遇到的问题,完善之后,递交上面,上面审核之后,再交回他们手里,分割为数份更加详细的命令,制备成命令,下发出去,殿外的亲卫队护送命令到下面的各级部门,要是有需要交给中枢以外的部队的,由专门的军中信使,护卫队发出命令。
命令走驿道传达到各个地方的部队手里,部队调动,最后完成战役的准备和进行。
(本章完)
………………………………
第584章 分区负责
“张爱卿,你就负责东南亚这一块,安南,老挝,缅甸,所有的资源归你调配,分配给的将领为赵狐的第一野战旅,马汉的第十三野战旅,第二十八野战旅,李定国部,刘良佐部,所有部队都由你调遣,我把侍从室的一个部门派给你,再从军校的军官们调配二十名军官给你,内阁和兵部为你准备一些官员,大概三十人左右,总之东南亚方向就交给你了。”
“谢谢大都督厚爱,臣一定不负大都督厚爱,拿下东南亚,为大都督贺,为华夏军贺,为我国,为我汉人朝廷开疆拓土,保境安民。”张煌言对着张强一躬到底。
“好,你去调配吧,有什么问题再过来,反正咱们在一个大殿内办公,如果累了去旁边的偏殿休息,喝茶,该到下班时间,自行处理你的时间,我部催促你,明白吗?”
“谢大都督宽厚。”张煌言再次鞠躬之后,起身招呼张强分配给他的亲卫和侍从官在大殿另一边另组一团,去负责东南亚方向的战役去了。
周粥笑道:“如果你让他指挥那边的战役,那么我的户部谁来管理?”
张强笑道:“户部的事情我又没有吩咐他放下,他仍然是户部尚书,不过大部分时间在这里,户部管调拨粮草,有户部侍郎等人负责足以,一些大事情去请教他就可以了,再说有朱大典和朱聿健,可以往他们身上压一压担子,就交给朱聿健分担一些吧。”
“那我负责什么?”周粥问道。
张强严肃的说道:“你要负责的事情多了,但主要还是管理好国内的民政事务,还有最近的咨询局的事情,很多南明官员虽然到了咱们这里,虽然很多官员已经各司其位,在吏部的金声的努力下,前期人员已经安排好了。
如今尤海波正在忙后面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看紧他们,别搞出一些双方闹矛盾的事情来,同时要尽最大可能把他们教化,让他们融入我们。
对于那些陋习不改的官员交给监察部去查,民情部的黄韬如今主要管国内的反间谍,奸细的任务,同时配合军情部搜集敌人情报。
还有就是尽量抽出时间来这里转悠一下,配合我们。宝岛还未完成建设,移民,建立海贸基地,拓展我们同泰西人下一步的贸易的各种基础设施,行政,法规方面的事情你要抓紧办理,东南亚,云贵,以及即将开打的陕甘战役的物资调配,地方上的民兵和守备部队的配合等都需要兵部的出人,出力,对了,忘了,这样的事情也得兵部配合,把李过叫来参加我们的军事会议。”
张强一口气安排了那么多,周粥也记不住,幸亏他同张强一样,有权利建立自己的侍从室,不过他的侍从是就不是室了,而是行政厅,有专门的官员负责,也有专门的文书负责记录他的言行,以及他的文书工作,这几名文书都是新科进士,都跟在他身边学习处理行政事务,相当于以前的翰林学士。
很快把这些话记录下来,交给他审阅。
“是,大都督,我马上去办。那么我就不需要呆在这里了。”周粥问道。
“嗯,你去吧,这里主要忙碌的人是魏无忌,他负责对外战争,打战的也主要是他的野战旅。”
和周粥说完,张强又对魏无忌道:“你和米林,黄韬,李过,朱大典,组成总参谋部的战争委员会成员,下面监督下面各个方面军,各个参谋小组,参与他们的运作,制定计划,发布命令。张煌言他们那就是负责东南亚这一块的小组,负责人是张煌言。”
然后张强喊了一声,“高杰,”下面的一名将领高杰马上跑上来,“大都督,”他领了一个军礼。
“你负责云贵参谋小组的组建,策划和负责支援锋无羽部队的战斗。你的直接负责人是战争委员会,战争委员会的最高负责人是魏无忌国防部尚书,你向他最终负责。”张强严肃的对他说道。
“啊,这个,大都督,我怎么能负责其这么重要的任务,要不你找别人?”高杰有些懵懂,有些慌张,他虽然也曾经转战南北,历经百战,可他在华夏军里面属于小字辈,怎么能负责其这么重要的事情。
“难打我要把锋无羽调回来,让你去打战吗?你能指挥了得了那么多军队吗?他们服你调遣吗?”张强严肃的喊道。
“那,好吧,搞砸了我可不负责,”高杰低着头小声嘀咕,魏无忌眉头一挑,“什么话,没有担当,让我们怎么用你?想当初……,”
“咳咳,”张强咳嗽两声,打断了魏无忌的回忆序曲,白了他一眼,魏无忌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嗯,这个小伙子不错,有当初萧飞,轩辕龙飞的样子,是能培养的好料子。”
“别废话,高杰,你就负责云贵这一块,替锋无羽他们安排行军路线,筹划粮草,辎重,兵力补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至于行军指挥,怎么打仗,锋无羽要比你专业,他会上报各种作战方案,你就完善他的方案的不足,以及各种需要后方处理的计划和事情。不懂的问委员会的各位上官,知道吗?”张强看着他说道。
“是,大都督,我明白了。”高杰敬礼。
魏无忌把他叫到一边,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给他分配了几名侍从室侍从,守备司令总部的军官,还有军校毕业的将领们,然后又找朱大典分配了一些内阁官员配合他们,李过分配了一些兵部官员。
这样,云贵方向的参谋小组就组建完毕了。
之后张强和他们讨论了一下,把指挥河南府同清军的战斗交给李过这个兵部尚书,河南州的战斗基本结束,华夏军夺取了安徽州全部地盘,河南州全部地盘,同时湖北州也全境解放,并且稳定运行了一段时间,有方以智的帮助,有古月笙的经营,哪里其实不用操多少心,轩辕龙飞和朱哥的部队现在主要的情况就是和清军大一些小规模的战斗,然后主要工作是防守并且消化获取的果实。
所以张强把朱哥从前线调回来,然后组建了面向陕甘的参谋部,这才是重中之重,毕竟华夏军下一步的计划是消灭大金国,从四周向大清包围。
(本章完)
………………………………
第585章 平定云贵州
农村包围城市,不,是边缘包围核心。
把最繁华的南边给占领了,然后向四周伸展,把四周在古代看起来不毛之地占领了,然后组织人力大力开发,光拓荒所用的人数就足够以前历代君王们所做的拓展汉人或者王朝生存空间的皇帝们的总和加起来都要多。
几百万的俘虏,几十万的苦役营死囚,让张强统治的华夏军地盘上那些历代君王们看起来不毛之地的地方都变得生机勃勃,原来千里无人烟的荒地,如今每隔几十里地就有一个至少百人的村庄,还有一两个晃荡骑着毛驴巡逻的民兵,每隔百里都有一座两三千人的城镇,用来为这周围数百座百人的小村庄提供各种物资保证。
外来的粮食,杂货,酒水,甚至书籍,笔墨纸砚,兵器,铠甲应有尽有。
在这些村庄开荒超过他们这些人数消耗的粮食产出的时候,新的人口来了,开头是十几个人被分配到这里,大都是退伍的打过战的民兵,守备营士兵,中间夹杂一两个野战旅或者近卫旅退伍的军官,他们来这里是接过这里原先村长的权利,继续领导大家拓展生存空间,开拓荒地的。
荒地开辟多了,然后又涌进几十人来,这些人是表现好的俘虏,尽管他们还有几年或者至少一年才能释放,不过这不是什么问题了,华夏军直接赦免他们,条件就是去种地,直到他们刑满释放,他们才能选择离开,才能有其他选择。
这些人来了不仅种地,还承担着开辟道路的职责,他们被退役军官带领着,向下一个村庄,更远的地方开辟道路,虽然只是简单的修理一下,砍伐掉树木,铲平稻草,直到把路修到下一个村庄的口上。
另外这些人都是打过战的兵,他们同退役的民兵和野战旅军官一起被编入村庄的民兵队伍中去,平时劳作,有作奸犯科的人,则被军官集中起来出去追捕这些人,或者应付那些因为外来闯入者侵犯了他们领地而对他们作出敌意的原先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和平民,土司头人们。
随着这种方式的实行,越来越多的移民和百姓进入那些从来没有被开发过的土地,比如琼州岛上,比如安南,老挝,缅甸等地方,甚至有因为战争人口大量逃离的云贵州。
张强的第一波移民不是一下就涌入各个地方的,他们都是被集中到军队占领路线上的各大城镇和县城的,然后一下一下的被分散出去的,就是以这种方式分散出去的。
要不然哪有那么多物资从遥远的华夏中枢运送到荒山野岭来。
最好摆弄的应该是云贵州了,因为这里本来就有很多土司的营寨,村落,也是大明原先的地盘,被大清,大明军队祸害过以后,又被华夏军扫荡了一个彻底,他们大部分人,或者说大部分青壮被土司头人们拉上战场以后,这里就只剩下了老弱妇女,以及儿童们了。
随着锋无羽的兵锋日盛,剩余的没有男人青壮的土司部落,少数民族部落很快放弃了抵抗,被更换了生活地点,从山上赶下来,然后集中安置,之后他们被大量的从其他地方移民来的百姓给包围了,泯灭在这些说着各种方言的汉人们,之后他们又被说着各种方言味道普通话的士兵和秀才,书生们反复教育,最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宗族,分散在无数的小村落中,同那些他们历来讨厌的汉人百姓一起生活了。
在这里,张强充分使用了后世大生产,大锅饭的模式,将这些人集中教育,洗脑,最终形成了一个个农场模式的村落,赚公分获得生活物资,小孩免费上学,集中管理,集中教育。
事实证明这是最快改造一代人的方式,是后世证明过最好的办法,那时候人们精神上无比愉悦,一心向党,跟着党走,为了大家不惜牺牲小家。
当然这种模式也使得生产效率极端的低下,因为大家都平均了吗,没有创造力和向上的空间了。
可对于已经饱经战争摧残,向往安定的百姓来说,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在这里大家愉快的劳动,没有地主的剥削,没有犹如蝗虫一般过境的兵匪的骚扰,虽然穿的用的都很贫乏,可每天吃的一样,而且管饱,用的也一样,统一服装,没有税收,大家为集体干活,能者多劳,能者多得,一切靠努力获得。
经过几个月的慌乱之后,大家已经适应了这种生活了。
而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的物资被拉出来,去补贴其他地方刚刚进入这种模式的地方的百姓,这极大的减少了华夏军中枢和发达地区补贴这些落后地区的物资需求以及调配,运输的繁重工作。
所以到1662年春,云贵州解放的时候,云贵州率先摆脱了对华夏军中枢的依赖,自己走上了一条自己养活自己的路途。
这时候,云贵州的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万,大多数都是外来人口,原本吴三桂留下的八百万人口已经后来进来的人口都被分散到了新解放的河南州去了。
不过在一番内阁的数据分析以后,张强突然发现以这种模式养活一千二百万人口,云贵州这种地方的百姓将永远保留在这种极度贫穷的水平上,对于一个多山,原先贫瘠的地方,这是一种错误。
于是在保留了一部分官员和士兵的基础上,云贵州的那些已经到达释放期的俘虏被要求自愿报名回归他们的家乡,同时对那些希望有更大发展的百姓也发出了自愿报名去他们想去的华夏军地盘上生活。
百姓中来自其他州的那些见过世面的百姓或者原本就是地主,豪强的家人们纷纷报名,等到两个月之后,这种人达到了百万之多,于是人口再次流动起来,百万人口回流各州,在哪里他们过上了比云贵州开荒生活更好一点的生活,也回到了他们的家乡,虽然这些地方其实也因为张强的人口打乱分散的政策变得面目全非了,可毕竟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了。
对于那些积极的想要为华夏军做贡献资源去开拓更加荒凉的东南亚,张强也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于是又有五十万人口在七八个月之后被分流到了东南亚三**队已经征服的地方去了,增加哪里的人口基数。
再调进三万守备营士兵驻扎各地以后,张强又把五十万苦役营士兵调走了,调了最艰苦的东南亚三国去了,在哪里,他们将继续过着他们苦逼的直到死才能解脱的人生。
这里面包括先前帮助南明国打战的时候俘虏的几万泰西人联军的外国人。
这些人加上附近的海盗,南洋海盗,土著,日本人,加上荷兰人,葡萄牙人,英国人,西班牙人足足有十万人,但如今他们在这里死去了三四万人。
只有极少一部分人去当了华夏军的士兵,极少一部分人恍然大悟,投靠了华夏军,在华夏军中做着翻译,监工,俘虏营低级别的搬运工的工作。
(本章完)
………………………………
第586章 两个人的不同处境
人口减负,守备营士兵进驻,锋无羽的大军开拔到了四山州,高志祥成功的成为云贵州的守备司令,他原先的职务是江西州守备副司令员,这一次提拔了,成为了副将,守备司令,升了一级,他很高兴。
因为云贵州因为多山的缘故,也因为原先就是土司们泛滥的地方,也因为张强实行的大锅饭的原因,这里实在不适合像湖北州,湖广州那样,随着大军的推进,解放的州作为大军攻占相邻州的后备后勤,物资和大军调拨转运基地。
钱秉镫在一番工作以后,也调回了中枢,继续他的礼部尚书的工作,虽然还兼任着云贵州巡抚的官职,但主要也不是负责云贵州的工作了。
云贵州的工作由杨阳阳来负责,他成为云贵州的一个大府的知府,同时兼任代理巡抚的工作,高志祥和他搭档成为云贵州的最高官员。
而支援锋无羽大军的则成为湖北州和云南州的工作,这两个州原先和现在都在承担着大军的后勤支援工作。
云贵州的在人口减负以后,总人口下降到了九百八十多万,加上新组建的民兵部队,以及守备营的三万官兵也不满一千万,对于现在它的生产力水平来说,也刚好满足,不多也不少。
然后新来的近万各地调派的官员则一边熟悉这里的工作,一边继续延续这种生产方式,以张强的规划,这种方式将沿用五年时间,用五年的时间改变这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思想习惯,然后再把它解放出来,恢复到各凭本事,商业,物资流动和其他州一样的生活模式。
随着这种模式被证明有用,张强下令在越南北部开始实行,此时越南北部已经被全面解放,土著已经完全清理干净,原先的所谓汉人都没有了,不是去了阎王哪里,就是逃到了南方,或者更远的印度,泰国,或者进了华夏军的俘虏营,苦役营,被送到了华夏军的内地,送进了类似的农场改造去了。
张强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从**上,精神上,文化上,地域上对那些东南亚土著进行改造,让他们能彻底的变成汉人,变成中华帝国的一部分,而不是敌人,以后中华麻烦的制造者,一群白眼狼,一群吸血鬼,整天经济上依靠中华,却整天想着害中华,从中华拿走更多的东西,就像中国百年,千年,万年以来的一个家族的内部的兄弟之争一样,总是算计自己的兄弟,恩人,父亲,不说去外面挣钱汇报家族,回报曾经养活他们的父母,曾经像父母一样养活他们的兄弟,姐妹。
随着这些地方都实行了农场,大锅饭模式,从思想上,精神上,地域上,地盘上占领敌人土地,张煌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他在华夏军内部的地位越发稳固了。
而有了像张煌言这样的能力出众的臣子,张强自己的工作反而越来越少了。
很多时候他只是看看材料,浏览一下奏折,然后和周粥,魏无忌讨论一下民政,军事,然后回到大都督府后面和工作了一天的朱盼盼,以及管理内务府同样很劳累的孔四周打情骂俏去了。
过起了皇帝一般的生活。
他能这样,而坐在燕京皇宫里面的顺治小皇帝显然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也没有张强这个后世穿越者的能耐和才干,也许张强懂得东西都很模糊和笼统,但他说一下,像张煌言,朱大典,朱聿健,尤海波,周粥,魏无忌这些都能独当一面的人,马上会把他的思维和思路代入他们的思路,代入这个时代的思路,拿出相应的适合这个时代的办法,去给解决了,而解决了的问题,在张强事后看来,和他想的这个时代应该达到的水平还差不离,这就很好了。
可顺治皇帝没有那个能耐,作为这个时代的皇帝,他的一切都需要外面大臣们奏报,他从这些奏报里面选择最优,或者最适合他的老师,他身边人利益的方法或者办事模式去下达命令,让臣子们执行。
而臣子们执行的都是和他想的的不一样的结果,他也看不到结果,或者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臣子们希望他能看到的和听到的结果,于是这个世界就变成了两个世界,他想象中的世界,外面的世界。
这也是洪承畴他们这些臣子能活到现在的原因,安徽州丢了,河南州丢了,只有一个靠近海边的山东州还能和燕京联系。
吴三桂退入陕甘之后,华夏军忙着解决云贵州没有追击,所以吴三桂在陕甘州也没有敌人,他最大的敌人是豪格,大金国,通过一系列的斗争,他排挤了大金国的那些臣子和武将,并且把原先从南方一路溃退下来在这个地方已经扎根的大清武将们都收拾了,他重新在陕甘州站稳了脚跟,继续着他的藩王生活,对于大清同他的联系,他也一边迎合着,一边给大金国捣乱,一边还要迎合着大金国,他就是不想倒向任何一边。
而大金国一边同他斗争,一边同大清国在河北州继续打的水深火热,并且看来还取得不少胜利,大清的洪承畴的分化瓦解政策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可没有最后终结他们,他们依然拥有吴三桂即便不情愿也得送上来的孝敬和少量的税收,粮草,以及兵源,物资,因为吴三桂奉行的是保持一个微妙的局面然后从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