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领主-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声急道:“大人,大明是朝廷的大明,我们可不能妄自菲薄,那样做和李闯何异,和鞑子何异?”
(本章完)
………………………………
第89章 难题先从忠诚开始解决
张强手托腮帮子,斜眼看着金声在那里继续的规劝,从金声的意思里面,可以知道他不一定要你选择哪个,可一定要选择一个,只要是朱家的子孙的朝廷,他都不介意,可你在这里犹犹豫豫的不选择,就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对你进行疲劳轰炸。
看到了周粥向这里走来,张强道:“金大人,咱先不忙选择投靠谁,咱们还在清军的包围下,看一段日子再说吧。”
张强伸手制止了金声的劝谏。
金声看张强好像无意于再讨论这件事情,不舍的说了一句,“大人,有此强军,为朝廷效力,封妻荫子,世袭罔替,大功指日可待啊。”
张强算是明白了,说白了人家的心里还是想着大明的朱氏子孙的朝廷,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义军首领而已,人家还是看不上自己,当初的誓言呢?当初信誓旦旦要效忠自己的誓言呢?
现在开始反悔了,因为自己拿下了台州府,打通了和外界的海上通道,就可以联系外界了,人家的心里又动了想要投靠南明朝廷,获取一官半职,或者加官进爵的念头。
张强已经不想再和他聊下去了,见周粥走来,张强端起茶杯,轻轻的喝了一口,就那么端着,金声一看,没有奈何的叹一口气,跪在地上磕了一个头以后就走了。
放下茶杯,张强看着周粥道:“什么事情?”
周粥忧心的说道:“刚才张英派人来回报,他们在台州海面上巡查的时候碰到了郑家海盗船只,肆虐海面,肆意劫杀商人船只,他虽有心,却无力,水师战船年久失修,且多为江河类型的战船,无法和郑家海上大船抗衡,因此护卫江面和近海还可一战,外海他们就没有办法了,我们外出的船只和商船却多为郑家海盗船劫持,强行掳掠,长此以往,我们虽靠向海边,却依然形同被清军包围。”
张强猛的一拍桌子,“郑家海盗,实在欺人太甚,有一日,我必剿灭这些海盗,灭他们满门。”
发怒过以后,张强却无计可施,在地面上,他可以派遣大军去扫荡,可在海洋上,他却没有能力。
“暂时就让他猖狂一回,等我军腾出手来,再消灭他们。”
周粥又道:“大人不止郑家,清军水师也对我台州实施封锁,他们从宁波府来,我军我发抵抗,张英将军只能在江海入口处结阵以自保。”
张强一挥手,“不必说了,暂时保持目前状态,各人守卫自己的防区,我看轩辕龙飞这人不是太适合防守,你让杜歌接替轩辕龙飞,把轩辕龙飞调回来,他留在我身边,我比较放心,你接管仙居县和台州府城的民政和军事守备工作,我不日就要班师回金华府,这里就交给你来守卫了,尽量克制一下,等咱们发展壮大了,再去打那些敢于挑战咱们的家伙。”
周粥道:“是,大人。”
张强发现自己在面对合法统治这一条路上,竟然无牌可打,先是尤海波,再是金声,这些人在危难的时候,总是想起朱家的大明朝廷,正统就像是悬挂在他头上的一把利刃,随时可以落下来,把自己扎的血肉模糊,虽然不至于要了自己的老命,但却极大的延缓和阻止了自己的实力的扩大和发展。
那些拿着自己救济的粮食,喝着自己施舍的粥的老百姓们心里想着的却是朱明朝廷,而在其他地方的老百姓们想着的确是大清朝廷,根本没有自己这支义军什么事情。
再一个,他对于郑氏海盗集团和清军水师,也没有什么好拿捏的,自己强大的也只有陆上军力,刨去金华府内的七八千义军,他在台州府的两万义军是他最的依仗,这些义军士兵里面的中坚,自己亲自训练过的义军士兵是自己的坚决拥护者和支持者。
目前这些人已经达到了八千人。
说白了吧,他的队伍在弱小的时候,是义军,当他强大了,不接受来自鲁监国和隆武帝以及永历的官职的时候,他其实和流寇,农民起义军的名声差不多了
他就一做着皇帝美梦的另类流寇而已
他和郑芝龙的海盗集团其实都是一个模样,也许在自己的领地里,他是王,可在大明的其他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流寇,军阀,相比郑芝龙海盗集团的强势,他的声望简直低的可怜
不过通过这几次的战争,他的声望在清军里面应该是可以和郑芝龙一伙人相媲美了,在其他的明军朝廷或者大明人眼里,他还什么都不是
这时候的通讯还不是很发达,人们对消息的掌握还在道听途说,不能相信这种层面上,也许远处,比如陕西,喀尔喀蒙古,叶尔羌等地方,或者连听说也没有听说过他这个集团
从内心里面张强也没有想过要让这些远处的势力知道他,宅男最喜欢的是什么扮猪吃老虎啊,不声不响,突然跳上一个大的舞台,给所有对手一个惊喜,然后狂扫天下
但目前他得选择是否要接受两个势力集团的笼络,他们的结局以及他们的无能知道历史的人是都不会选择他们的,可选择鞑子,这也不合后世人的心理,因此张强很是纠结
他看了看身边的周粥,“不必想什么,先放一放,咱们还是埋头发展“
周粥完全不知道他这一小会时间,脑袋里面转了这么一个大弯,只能跟着点头
张强背着手向前走了几步,他感觉他的伤势在这一个月来恢复的不错。
既然金声明显倾向于大明百姓官员的习惯思维,承认南明朝廷为正统,那么为了自己的王国,他就必须做点什么了。
其实张强这样做,和郑芝龙,郑鸿逵兄弟拥立隆武朱聿健一样,都是企图割据地方,拥兵自重的心思,完全没有从一个汉人角度考虑兴复大明失地的意思,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他是想要自己为王,恢复大明,而郑氏兄弟的意思不过是想要巩固他们在东南沿海的实力,唯我独尊而已。
不一样的考虑,一样的结果,虽然他如此想法,却不会允许部下忠于其他势力。
“传令,魏无忌将龙游县的工作交给手下千户管理,他带着卫队回金华府城,接过你的金华卫指挥使的职位,同时兼任龙游县一带的卫指挥使职位,负责你在金华府的工作,同时提升他为金华府同知一职,你就在这里担任台州府知府兼同知“
“大人,这是不是有点……。”周粥有些为难,他这些日子来和金声的合作还是不错的,他还没有那些走南闯北,从官场里面跌打出来的老油子们的那种胸怀和气魄,眼界,他一个家丁,一个落魄秀才,对于金声这种能考中进士,并且曾经还担任过中枢大官的人还是挺敬佩和仰慕的,听到张强的话,从内心里面觉得有点不合适。
也许他对张强的忠心不变,可人之常情,他还是有点接受不了张强这种一切以有利于自己和自己王国发展,从不顾及什么人情和势力,大明百姓心理的做法。
他本身也聪明,知道张强这是要提拔魏无忌,限制金声在张强集团里面的发展了。
(本章完)
………………………………
第90章 朝议
既然决定不理睬两边的朝廷,那么张强的势力就陷入了孤立状态。
一边是鞑子的势力将金华义军包围,一边是郑氏海盗的海上势力的态度不是很友好,一边是两边南明朝廷可能对张强势力采取的孤立政策,使得张强的金华义军显得有些另类,并且处境更加艰难了。
这是张强自己的选择。
张强下定决心不再理睬外界的纷争,脚踏实地的埋头壮大自己的势力。
远在汀州府的隆武帝,也无心去理睬张强的金华义军,因为李成栋的汉军旗和绿营清军正在对汀州府加紧了攻势,整个汀州府被清军四面围困,其情形和金华府被清军围困一样。
隆武帝已经自身难保了,哪有心情去关心一支义军部队。
汀州府城墙上的厮杀进入了白热化的境地,每时每刻都有南明军队倒下,也有汉军旗和绿营兵倒下。
奇怪的是,即便是如此的攻击,清军也一时半会儿拿不下汀州府城,顺着清军远处望楼车高处的视线看下去,只见城墙上皆为民壮为主南明军队,在关键位置上,很多披着明军红色战袍,银灰色锁子甲的南明军队精锐不时的突击攻上城墙的军队,压制攻城清军的高涨气焰。
再提高视野,城墙后面,一架架的木头梯子上,很多明军士兵正在攀爬,不时的跳上城墙,增援城墙上的南明士兵,而在不远处大约五十米距离处,俨然可以看到熟悉的第二道城墙。
上面手持火铳的士兵正在仔细瞄准第一道城墙上的清军,逮住机会就是一枪,正在举刀厮杀的清军,浑身一震,然后丢弃手里的刀,无奈的倒下了,立刻有四五名南明士兵冲上去,刀枪齐下,结果了这名清兵。
远处城里,一个个四方形的大院子的院墙正被加固着,大量的汀州府百姓正在忙碌着,整个汀州府城内都出都是这样的工地,一座座塔楼拔地而起,耸立在院子正中央,上面站满了弩,弓手,再上面有嘹望手。
几座这种院落的中央,往往有一座更大的或者由富户院落改造的更大的院落,院落墙上,堆着火炮或者床弩,站满了士兵。
从四面延伸过去,一直到汀州府府衙,汀州府府衙更是一座巨大的要塞,视线穿过府衙的院落,透过几颗百年老槐树的树冠,一直延伸进去,府衙大堂上,坐满了官员和武将,正中央一张华丽的大椅子上,坐着一个身穿金黄色龙袍的中年人。
此刻他坐在那里,对着底下大堂上躬身奏对的一个老者道:“爱卿,朱爱卿,你告诉朕,这种方法可以坚持多久?”
堂下老者道:“陛下,如果我城内军民用命,粮草充足,两个月不成问题,城外不过区区六万清军,没有鞑子那么勇猛的士兵,如果没有更多的火炮,微臣相信,三个月他们拿不下汀州府城。”
堂上坐着的中年人松了口气,浑身汗湿的靠在椅子里面,有气无力的说道:“至少,短期内,我们不需担心了,朱爱卿,你做的很不错,朕没有看错你,来呀,拟旨,加封朱爱卿为兵部尚书,统领汀州府全部兵马。”
“皇上,朱大典之策虽已建功,可也只是权宜之计,如今敌人重兵围城,皇上可得想好退路,毕竟朱大典虽能力抗鞑子数月,然最终弃城而逃,当下情形和当时金华之情形虽有相同,可我们没有那么多百姓和民壮可以为陛下力抗鞑子数月之久,如等不到援军,皇上危夷,不如遣使出城,再去寻找援军。”
一边的何楷出列奏道。
何楷,隆武朱聿健在福州时的户部尚书,由于郑芝龙和郑鸿逵以拥立之功,傲立群臣,飞扬跋扈,何楷上疏劾奏他俩“无人臣礼”;隆武帝嘉奖何楷敢于直言,立即给他加了左佥都御史的官衔。郑氏兄弟怀恨在心,处处加以刁难,何楷被迫请求致仕回籍,隆武帝违心地同意他暂时回乡养病。郑芝龙仍不肯罢休,派部将杨耿在半路上割掉何楷的一只耳朵,借以向朝廷示威。
在隆武终于逃到汀州府,经历了险被李成栋部清军攻破汀州府危机,保住了性命,重新在汀州府树立他的朝廷的时候,被隆武再次召回,重新做了户部尚书。
隆武也忧心忡忡,对于何楷的提议显然更加上心,他扫了一眼朝堂上的大臣,“诸位爱卿,可有良策,献上来与诸位臣工共讨?”
给事中张家玉道:“皇上,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在父亲降清以后,退守泉州府,厦门,金门等地继续举起反清大旗,不如皇上为微臣一诏书,微臣愿意前去说服其子领兵来援。”
隆武朱聿健脸色有些阴郁,他真的不想再见到郑家的任何一个人,在福州他已经受够了郑氏的无理取闹,受够了他们的飞扬跋扈,他看着张家玉,张家玉感觉到气氛不是很好,稍微抬头和朱聿健的目光一碰,马上低头,不再说话,退后一步,退回文官队伍。
何楷看了看周围,转身对一边的一名武将道:“派去何腾蛟部和万元吉两处的人员可有回信?”
武将道:“前日有使出城,奋力来回,接回使者,然,两人皆言,已改奉桂王为正统朝廷,不再为陛下调遣。”
朱聿健猛的站起来,“叛逆,叛逆,逆贼,吾来日必杀之。”
朝堂上大臣各个吓的瑟瑟发抖,摆脱了郑氏控制的隆武帝的身上的帝王气息越来越浓烈,即便他还要依靠他们这些人,可皇帝就是皇帝,他们发自内心的敬仰和惧怕。
这时候,一名侍卫悄悄的从大堂一边进入,侧身在朱大典耳边耳语几句,作为汀州府目前需要依靠的唯一已经用自己的功劳,令清军面对汀州府久攻不下的功臣,证明过自己的朱大典,现在已经全面掌控汀州府大部分军队,即便是朝堂外面的侍卫也有他的部下,因此这名侍卫的到来,丝毫没有使得众人对此起意,认为没有得到允许就进来,并且不用向皇帝先汇报,而先向朱大典汇报是违逆的行为。
听完侍卫的汇报,朱大典咳嗽一声,众人将目光聚焦在他的身上,朱聿健看着他,“爱卿何事?”
朱大典道:“臣派向金华府的使臣已经归来,金华义军统领张强没有领受我朝的封赏。”
(本章完)
………………………………
第91章 田地
朱聿健的脸色变得的很是阴沉,他没想到一个区区的义军首领,却不鸟他这个拥有合法继承权的朱氏子孙,这让他感到了颜面受损,就要发怒,手猛的一拍椅子的扶手,身体向上一抬,就要站起来怒骂,当他起身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又坐下来了,唉的叹了一声气,因为他发觉自己还真是没有奈何这个义军首领的办法。
不用说现在,清军大军攻城,汀州府随时有覆灭的危险,就算他手里有兵,朝里有济济一堂的文武官员的时候,他也没有哪个实力隔着十几万清军,隔着几个府,几百公里的路程,去打一支刚刚击败清军兵力总和达到了近20万人的战斗力强悍的义军部队。
这让他再次对自己和目下的处境感到失望,绝望。
朱大典看着龙椅上的朱聿健那想要发怒却压抑自己的状态,不由的联想到自己在金华府知道自己被控制,稀里糊涂的赢得一场金华保卫战以后的那种矛盾的心态的情形,也叹息一声。
就在这时候,一名侍卫急急忙忙的又跑了进来,在众人怒目而视,想要斥责他无礼的时候,侍卫大口喊道:“有赣州逃来败兵,言赣州失守,大学士杨延麟等一干官员皆亡于任上。”
“什么,赣州失守?”大学士苏观生一屁股坐在地上,何楷等人更是一脸颓废之色,朱大典吓的脸色发白。
朱大典明白,赣州的失守在南明隆武朝庭具有关键意义,因为以赣州为中心的江西南部是连接福建、湖南的要区,又是广东的屏障。
有了赣州,两个南明朝廷可以互为依靠,隆武朝庭即便是丢失了汀州府依然可以退往广州,永历朝庭是个胆小的朝庭,连将朝堂建立在广州都不敢,而且随时想着逃跑,刚开始登基是在肇庆,这时候已经跑到了桂林,即便如此,赣州只要不失,隆武依然可以跑到江西或者湖南等地,现如今,赣州一失,隆武朝庭就只能往泉州跑了。
问题是泉州也乱啊,泉州目前属于郑氏地盘,但郑氏的主事人,郑芝龙已经投降了鞑子,他的儿子和他的手下闹的不可开交,还要抵抗清军的进攻,清军并没有因为郑芝龙投降了他们就放过了郑家,他们依然在李成栋的指挥下,在浙闽总督的带领下,对泉州和汀州府同时发起进攻。
但郑家实在是水师太厉害,清军的水师和他们打,简直就是小孩同一个成年壮汉打,因此泉州是有惊无险,问题是现在他们不能去泉州啊,泉州那里的郑鸿逵不会接受他们。
可以说隆武朝庭此时已经走到了末路,丢失了所有的地盘,手下大臣们有兵能打的,都倒向了永历朝庭。
隆武帝朱聿健就像被抽走了最后的勇气,呆呆的坐在椅子上发呆。
一边的侍从看了看周围,又看了看朱聿健,朱聿健无力的摆摆手,侍从大声喊道:“退朝。”
从府衙走出来,朱大典对身边的侍卫道:“选一队武艺高强,善战的骑兵,护送我的女儿朱盼盼出城往金华府,你亲自带队,带着我的书信,让张强看完我的书信以后,速速带兵来援。”
不说汀州府的隆武朝庭如何艰难,就说已经决定了走自己的路的张强,此时正在田间地头,巡视他的领地,同老百姓们谈论今年的收成。
虽然此时不过二月,寒风依然令人感觉到很是不爽,偶尔还有一些刺骨,但南方的天气比起北方来说还是很温暖的,此时已经有人开始翻地,准备今年的播种事情了。
远处荒山,谷道里面,骑兵在来回奔腾,用骑枪刺杀,用马刀砍杀,队形变换,短火铳射击,弓箭骚扰,训练一点也含糊。
远处江面上,渔舟一片一片的,偶尔可以看到水师的战船疾驰而过,巡视江面,防止清军的水师来攻打金华府。
“地都分下去了?”张强问道。
金声骑着战马跟随在张强身边,一副儒生打扮,听到张强问话,转头对张强道:“是的都督大人,按照你的吩咐,所有的田地全部充公,进行再次分配,每户五亩,无论人口多少,基本户粮田不准买卖,之后按照人口,每人一分地,再多分一分地,此地为个人所有,不准转让,不准买卖,属于基本口粮田,婴儿出生便有,按照先前重新登记的户口办理。”
张强眯着眼睛看着江面上点点金色的余晖,微微点头。
金声看到张强点头,又说道:“另外,商用地,每亩二两银子,使用年限十年,十年到期买者可以优先续买,如果买者不再续买,官府收回,再次出售。农场用地,每亩五两,使用年限三十年,到期也可以优先续买,如果不再续买,官府收回,再次出售。”
咳嗽一声,金声接着给张强解释这一段时间,他在金华府担任布政使的政绩。
“除了基本户粮地,基本口粮地不用交租,交税以外,商用地和农场用地,得交税和交租。”
“商用地得交税钱,一年交两次,春税和秋税。
春税三十税五,秋税,三十税十五,两次交税以后,年底结算。
如果按时交税,并且足额完成税收的田主,退税三;如果不能按时交税的,加税一;偷漏的,加税二;情节恶劣者,逮捕入狱,限期缴纳,完成者,记录在案,一年不得退税优惠;超期完成者,记录在案,两年不得退税;第二年加税一,如反抗者,情节恶劣者,没收田产,杀人或者重伤税吏者,关押三年到五年,家产抄没。”
“农场用地,第一年交租七成,交税一成,第二年,交租六成,交税一成,第三年,交租五成,交税二成,第四年交租四成,交税三成,第五年交租四成,交税四成,第六年交租四成,交税三成,以后年限,按照第六年算,官府出新的规矩的时候,再行更改。”
张强拉着战马,缓缓前行,身边十几名亲兵护卫骑士散开四周随行,前面四名骑士远在五十米以外遮蔽,后面三十骑骑兵跟随前行。
两个人一个说,一个听,来到了江边码头。
金声仍然在接着汇报,“商用地,可种,可用来建设工厂,税率以后可以浮动,根据市面价格,浮动十之一二,地亩根据需求来报备官府批复,官府根据整个府的用地需求来计算和批复,农场用地,最低三十亩记,最高千亩记,也许官府批复,根据大人你的吩咐,严格控制土地的流转和买卖。”
张强跳下马,将马鞭递给护卫骑兵,对金声道:“你做的不错,须知我们这里的地盘小,田地本来就不多,所以我们不能任由那些有钱人肆意挥霍我们的土地。
大明是如何亡的,还不是土地兼并太厉害,导致了百姓没有田地可种,卖儿卖女无法生活下去,我们要做的是给百姓一个希望,给百姓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因此我想出了这个办法,你要督促你的手下那些官员,不得官逼民反,不得徇私舞弊,如有发现,马上革职查办,论情节严重,或调任,或降职,或革职,或下狱,或杀头,不要手软。”
金声跟在后面,唯唯诺诺,听到张强的叮嘱,马上道:“大人放心,大人一片苦心,我谨记在心。”
“嗯,解决田地,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目前我们有多少百姓和人口已经安置下来了?”
(本章完)
………………………………
第92章 地盘扩大实力再次提升
金声记忆力很强,不用带着账本,就能给张强娓娓道来,听到张强问道百姓安置的数据,马上道:“大人,先前我们金华府有人口一万,后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