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领主-第3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就是说相当于俄罗斯在土耳其这边打了败仗,无力进攻了。
康熙是个有眼光的人,他知道,如果华夏帝国不惹他,那么将来俄罗斯稳定了那些占领的地方,终究还会回来打大清的,大清国根本打不过人口几千万的俄罗斯,而且俄罗斯的地盘相当大了,虽然没有占领全部西伯利亚的地盘大,但是在西方这片地盘,能顶得上十几个大清国的地盘。
(本章完)
………………………………
第一千一百二十章 努力奋斗的俄罗斯
大清国现在几乎是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不设防是因为,他们知道左右两国国家他们都打不过,俄罗斯人口太凶悍,战斗意志太强大,华夏帝国是实在太厉害,太强大,地盘太大,打不过啊。
如今大清国也进行了有限的军队改革,拥有四十五万兵力,依然分为八旗军队,国内为巡防营,作战为八旗军,汉旗军,蒙古旗军,以及各部族遗留下来的土著军组成的黑旗军,俄罗斯毛子俘虏和英国人,瑞典等逃亡的人组成的巴特鲁旗军,还有满族的四个旗,镶黄旗,正黄旗,镶蓝旗,正蓝旗,四个满族旗军。
其中巡防营有十万人,在所有的国土上,正黄旗是康熙亲自掌握的御林军,镶黄旗是骑兵军,正蓝旗炮兵,镶蓝旗是纯粹的正规步兵,其他的旗军是步兵加炮兵,不过比起满族人的旗军,这些军在装备上还是马匹使用上,都是低等的,有的甚至不满编,军饷也时常发不到位,这里面汉军旗编制比较大,因为还是汉人多,不,应该说说是大清国的华裔人多。
清朝还是改不了他们那种类似后世民国军阀部队的作风,贪婪。
所以经过军情部情报人员的评估,清军的战斗力依然低下,并且由于清军先前醉生梦死,管理不善,以及不相信任何一个不是满人的士兵,所有整体控制力,还有待于提高。
但是四支满人部队的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至少他们拥有一支骑兵,虽说在火枪时代,骑兵作用不大了,但是机动性还是不错的,拥有了机动性,即便是一支步兵部队,在关键时刻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
还有一支经历过炮火磨练的炮兵,加上他们整体素质还不错的步兵部队,也就是说大清国的满人部队战斗力还是可喜的,至少能同华夏帝国的卫戍军相比了。
当然那是在武器装备和编制差不多的情况下,可清军的武器装备早就和华夏帝国相差很多了,哪能相比,以他们的武器装备,以及编制,还有一些军官的指挥能力,他们整体的战斗力也许只是和精锐的华夏军守备军,也就是现在的几乎当后世的警察部队使用的守备军差不多。
这样的部队在华夏帝国同他们相对的骑兵军,守备军,野战军,以及近卫军相比,简直就是巨人看矮人,大人和三岁小孩的差别。
不被华夏帝国看在眼里,而且他们的兵力也很有限,除了人数不少的巡防营十万人,其他的每支部队大约四万兵力,镶蓝旗只有一万步兵,一万炮兵,一万骑兵和马车配比的兵力;其他部队正蓝旗五万兵力,里面配备着四万步兵,五千骑兵,五千炮兵,总共五万兵力;正黄旗也是如此,镶黄旗就是纯粹的步兵,只有军官有自己的戈什哈和一些二三百的骑兵,总兵力在四万不到的样子,镶蓝旗则有五万步兵,还有一些骑兵。
宫廷里面还有大约三五千的侍卫们,这些侍卫却是带刀,披甲,装备弓箭,骑马,嗯,满人忘不了他们的老祖宗是马上得天下,因此还保留着传统。
这些侍卫是皇帝对于一些宗亲和臣子们的恩宠,都是他们的子弟兵,还有对汉人官员的恩宠,这些汉人后裔子嗣被收罗在皇帝身边,有着好的前程,以后他们就是汉军旗或者其他不适满人旗的军官,其他的侍卫也是如此,相当于康熙身边养着一群花架子军官后备团,还有就是侍卫部队,在战场上这样的人就是花架子,好看不好用。
正黄旗守卫京城,镶蓝旗同巴特鲁旗守卫华夏帝国这一面,蒙古旗守卫哈萨克斯坦地区的华夏帝国边境以及俄罗斯边境,黑旗军则守卫上面的沿海边境,其他的三个旗,汉军旗,正蓝旗,镶黄旗则守卫俄罗斯边境。
看起来是对于俄罗斯的防范要大于对华夏帝国的防范,这能理解,华夏帝国这边军力实在太强大了,无法抵御,而且占着优势的地形,除了投降以外没有任何办法,防备只是个花架子,而且毕竟满清同华夏帝国来自同一个地方,身在同一个民族群落里面。
而俄罗斯人一眼看去就不一样,同时俄罗斯时常制造摩擦,咄咄逼人,当然得把主要精力放在俄罗斯这一边了。
而俄罗斯虽然败北,虽然已经同大清国和解,但他们也损失了一千万人口和上百万士兵,用了几年时间才恢复过来,对于大清国的态度当然就不是那么友好了,只是因为自己一边要和西方的几个国家打战,一边要恢复元气,就不去找大清国的麻烦了,而且他们怕华夏帝国插手。
华夏帝国已经把他们打怕了,尤其是华夏帝国无比深厚的物资和人口潜力,现在人口才超过一个亿的俄罗斯人不想对抗这个有着六亿人口的华夏帝国,一个大清国在华夏帝国物资支援下,用六千万到七千万人口生生的把俄罗斯同西方联军直接打退到边境地区,战败,要不是大清国中间也发生过很多叛变和西伯利亚上的寒冷,俄罗斯恐怕已经被打入冷宫,成了元朝之后的又一次莫斯科公国的劫难。
俄罗斯人不想招惹华夏帝国,他们只想在西方可劲的折腾,可劲的占地盘,只是相比西伯利亚的广阔,这里多少有点费劲和狭窄,无论怎么打,都不可能拥有西伯利亚的那种万里无人的空旷土地了。
除去对华夏帝国的畏惧,俄罗斯对于华夏帝国就只有羡慕了,铁路,蒸汽机船,电报,骑兵军,豪华的马车,好多,好多钱,好多好多的人。
俄罗斯这几年打战的钱和物资,粮食,武器装备都是从华夏帝国购买的,连国内人口吃的粮食都是从华夏帝国购买的,俄罗斯欠华夏帝国的钱比起大清国来,可是多的多了,大清国通过矿产,提供土地,提供工人,提供合作,可同卖药材,木材,可以通过自己的商业贸易税收来抵押,基本上还清了华夏帝国的欠债,虽然又欠下一点,可总不是太多了。
俄罗斯可不行,这些年打战,把国家的金银珠宝,国家的很多物资都卖光了,武器制造产业刚开始还能应对,后来这些落后的武器装备给农牧都不够,因此只能通过华夏帝国进口华夏帝国庞大的又一批退役的武器装备。
开始还有钱购买,后来就没有钱了,动用了皇室的储备资金,但皇室可不是善人,不做慈善,再也不愿意借出钱了,于是只能向华夏帝国借钱,先是差不多和大清国一样,借了几百亿华夏元,后来借了几千亿华夏元,最后借到几十万亿华夏元。现在就是把俄罗斯帝国卖了,都不够偿还华夏帝国的。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被殖民的俄罗斯
于是俄罗斯只能继续战争,通过抢夺其他小国的金银珠宝,土地,矿产,女人,孩子,等积累财富,还掉每年的利息,但这还不够,随着借款的支出越来越庞大,利息都不够还了,于是卖掉矿产,全国的矿产几乎全在华夏帝国的商人控制之下了。
卖掉林场,几乎百分之六十的林场归华夏帝国所有,但是又签订了租借协议,还给了俄罗斯贵族和皇室,每年从他们手中收取租金,通过这种方式还一部分,只是一小部分的一小部分的欠款利息。
俄罗斯建造铁路还欠的钱,于是铁路也逐渐的抵押给了华夏帝国,华夏帝国通过雇佣俄罗斯人经营,雇佣俄罗斯人工作,雇佣俄罗斯军队保卫铁路的方式,以及同俄罗斯人合伙经营,或者独家经营,但不给俄罗斯人掏税款,税款直接计入还款的利息之中,这下可是超出了利息支出,于是又有一部分计入还款部分。
之后俄罗斯人学着大清国用自己国内其他各方的税收抵债,这一下就抵掉了十来年的时间。
俄罗斯境内的公路,铁路,都被华夏帝国经营,或者共同经营,雇佣俄罗斯人经营等方式产生利润以后,一部分给俄罗斯人,一部分给工人或者继续经营的费用,一部分还掉利息,一部分还掉欠款,公路上还会设立税收点,收费,这部分属于华夏帝国的额外收入,不计入还款和利息。
俄罗斯从用的,吃的,喝的,穿的,走的路,乘坐的交通工具,连墓地都是华夏帝国提供,几乎在十几年之后的今天,全面被华夏帝国掌控,华夏帝国唯一掌控不了的是俄罗斯人战斗的天性,和扩张的天性,他们总是想着要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也许有很多俄罗斯头脑清醒的人看到了风险,可他们也很无奈,几万亿,几十万亿的华夏元的欠款,他们拼死也只是每年还个利息,加上几十亿的华夏元的欠款,这还是华夏帝国同意他们用人工抵消一些欠款,要不然他们还得欠,根本没有还钱的可能。
除非通过动荡,战争来解决问题,否则俄罗斯将就此沉沦下去。
而张强也看出来俄罗斯的情况,逐渐每年减少一些他们的欠款,并且每年少让他们再借新的欠款,让他们有钱每年能还个几十亿华夏元。
此时华夏帝国通过一系列的掠夺战略,已经基本上上清空了俄罗斯刚刚结束战役的时候欠华夏帝国的几千亿华夏元,华夏帝国收到这些还款以后,每年除了继续向本国的商人还款,百姓还款,以及借商号和钱号的钱及时归还以外,不断通过借钱号的钱,等于是国家的人民的钱,袋给大清国和俄罗斯帝国,最终弄得两个国家几乎全部被华夏帝国控制。
而随着同土耳其,瑞典的商业贸易增长,每年从几十亿华夏元增长到了千亿华夏元,然后几千亿华夏元,华夏帝国的原材料从西伯利亚和中亚,西域,以及海外总督区获得,在核心区加工,然后再返还给其他总督区商品,或者钱币,同时用这些商品出口其他国家。
每年的财政收入从以前的几百亿增长到了三千亿,除了每年还款给钱号,国家,百姓,以及商人清理国家的借贷以外,就是分出一部分来袋给俄罗斯和大清国,还有土耳其,土耳其比较保守,没有袋很多,只是几十亿,顶多百亿的贷款,一边用几年还完,再看情况袋,华夏帝国同土耳其几次借贷之后,每年能从还款和利息收入总获得接近二三十亿的收入,可以用来保证帝国中枢的行政开支。
在还款,然后在借贷出去一部分以后,华夏帝国的财政就从剩余的这些里面开支,给各地的拨款,购买粮食,移民,资助一些新兴的产业,比如蒸汽机制造工坊,造船厂的升级改造,铁路的升级改造,火车头的更换,电报线路的架设,给商人们的借贷。
总之华夏帝国的财政收入虽然增加了,可每年还款和补贴,使用方面都在收紧,除了一些大型的必须提升的项目,现在连水师的战舰换装都没有可能一下完成,只是换装了两百多艘实验性蒸汽战舰,两百多艘定型的一代蒸汽战舰,而这其中还有百分之七十的定型战舰没有建造完成,实验性战舰也有百分之五十没有建造完成。
不过实验性战舰已经有五十多艘卖出去了,尤其是第一次进行试验的战舰和先前及早开发的战舰,都被西班牙人买走了,而且英国人还订购了两百台六百马力的蒸汽机小样,这些订单要完成也是两三年以后的事情了。
今年不错,有了西班牙人和英国人的订单,以及一系列的购买合同,商业合作,华夏帝国财政收入一下增加了一百亿华夏元,这一百多亿是纯粹的新收入,其他的税收也陆续增加,每个月大约有十来亿的收入,这是因为很多收入都平分到了沿海一带的核心区州府的地方财政收入中去了,尤其是靠近哪里的东南亚总督区。
英国人,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大清国,俄罗斯的总的贸易总额使得华夏帝国的财政收入在今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张强不得不感叹,还是海贸赚钱啊。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赚钱点,那就是武器装备的买卖,西班牙人和英国人就是大头,不过他们买卖的是船只,战舰,而土耳其和阿尔沙夫王朝买卖的是大炮,火枪,这些利润虽然比不上大型战舰和先进的蒸汽机,可每年也在为华夏帝国带来起码几十亿华夏元的收入。
对于俄罗斯,华夏帝国已经不准备再给他们贷款了,逐年减少贷款,并且逐渐提升催缴的欠款额度,俄罗斯只要一天不结束战争,他们就只能依靠华夏帝国,只能从华夏帝国这里买武器。
另外一个需要武器的是瑞典,挪威等国,虽然需要的不多,不过也至少带来十几亿华夏元的收入。
暂时放弃对俄罗斯的支持,是因为再支持,华夏帝国有可能不打倒俄罗斯的那些贵族和王公,以及皇帝们,就无法收回贷款,因为他们的开支太奢侈了,太浪费了,每年很多钱都被他们藏了起来,并且购买成黄金,珠宝分散到各个人的家里,或者找个地方藏起来了,这每年都不流通,每年都不投入,俄罗斯哪能好了呢?
(本章完)
………………………………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荷兰人来了
俄罗斯虽然被变现殖民了,但俄罗斯人反而高兴,只有那些皇族和王公贵族不高兴,因为他们丧失了太多权利了,很多地方做生意的都是华夏汉人,俄罗斯人见到华夏汉人就像奴仆见到主人一样,都得退避三舍,因为华夏帝国驱使的大清国打败了他们。
不过虽然已经被殖民成如此程度了,但俄罗斯的国家主权并没有变,只是从经济上和尊严上有所损伤,不过在皇宫里面,有一个人很高兴,那就是彼得一世,俄罗斯沙皇。
虽然丧失了很多,可得到的更多,华夏帝国的工厂,华夏帝国的科技,华夏帝国的知识和教育,这些华夏帝国都给包办了,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俄罗斯需要大量的人口,工人,于是彼得一世在用华夏帝国为幌子,直接宣布废除农奴制度,有一点波折,但还是基本上废除了农奴制度,并且将这些农奴变成了自由人,变成了可以收取税收的百姓。
相比国家的没有钱,皇帝还有王公们从华夏帝国的合作中,赚取了不少的钱财和利润,不少钱都购买了华夏帝国运来的奢侈品,可依然有很多钱在俄罗斯的王公贵族和皇室积累了下来。
随着五百艘华夏帝国退役的蒸汽机明轮船在里海和波罗的海放下水,俄罗斯进入了工业船只运输时代,不需要风,可在任何逆风,逆水的地方航行,而随着蒸汽机零部件的运来,俄罗斯帝国一批船只的改造厂纷纷在海边,里海,波罗的海,黑海边上建立。
俄罗斯的收入随着这些工厂入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再上一个台阶,三个华夏帝国造船厂在三个海边建立,这是华夏帝国需要控制里海,黑海,波罗的海而建造的船厂,一批五百艘风帆战舰,五十艘蒸汽机实验性战舰组成的庞大舰队正在进行环绕非洲沿海海岸,驶向爱琴海,并且通过土耳其海,进入地中海,最终将进入黑海,波罗的海,里海。
这些船只上运输着四分之一的华夏帝国货物,四分之一的蒸汽机零件和蒸汽机样机,还有四分之一运输着航行所需要的燃料,煤,木炭,以及所需要的食物,木材,油漆,缆绳,铁钉,等等一系列造船的物资,还有一些大炮,枪支弹药,以及一批造船工匠。
是的,华夏帝国的海外驻军,水师驻军,在俄罗斯沿岸建立基地,水师基地,以保证这边大海上,或者俄罗斯沿岸的华夏帝国的贸易船只的安全,以及华夏帝国的商人的们的货物安全,以后华夏帝国将同更多的西方国家打交道,不得不派出舰队护航。
执行这次任务的总负责人是赵晖,赵晖在水师总监位置上坐了一段日子,坐也不是,站也不是,他野惯了,根本受不了每天朝九晚五坐在深宫大殿里面处理公务的日子,加上很多老的水师官员的排挤,他这个到了四十多岁依然没有学会为官之道的曾经的蓬莱州水师督师,第一舰队负责人,司令官,用了半年时间就被水师里面的阮进一系的人撵到了水师军校里面担任个有名无实的校长。
在水师军校里面也没有如鱼得水,文化太差,要说打战,他能说三天三夜,要说指挥,他的野路子指挥,估计没人能打过他,但新式的战舰,不同于风帆战舰,蒸汽战舰,连他也摆弄不了,拼命学习一年半以后,赶上爵位改革,爵位改革之后,他被封了一个侯爵,他老子追赠公爵,而封国公的是阮进这个进了顾问院的人。
水师一系有萧飞的一系人马,有阮进的一系人马,还有贺锦遗留下的一系人马,华夏做到哪里都有派系的,张英留下的老一派人马相继退役,或者新生代冒出来,张家的人马依然是水师一系人手最多的一派。
战舰破开三四米的巨浪,以纵队前进,前面是领航的英国两千吨的风帆战舰,三艘,后面是保障这次航行的领航的西班牙战舰,都是五百吨的小战舰,他们护卫在两侧,大约十艘。
这十三艘战舰都是华夏帝国通过英国总督和西班牙殖民地总督雇佣的,他们将带领华夏帝国的舰队分别赶赴里海,黑海,地中海,还有波罗的海沿岸。
带去的战舰一部分是要卖给俄罗斯的风帆战舰,一部分是要卖给阿尔沙夫王朝的风帆战舰,另一部分是土耳其需要的,华夏帝国赠送的三十艘实验性蒸汽战舰,而华夏帝国每个港口将只留下三十艘两千吨的商船,十艘实验型蒸汽战舰,十艘风帆战舰,以及二十艘几百吨的内河蒸汽明轮运输艇。
庞大的悬挂着英国,西班牙,华夏帝国红色龙旗的舰队在海上十分耀眼,因为实在太庞大了,即便是有一百多艘实在小的不可能下水赶上华夏帝国水师和英国领航水师的蒸汽明轮运输船,这些运输船大都安放在三千吨的商船上运输,那剩下的战舰和商船的总数也多达三百八十艘,都是千吨以上的。
整个舰队风帆蔽日,黑烟滚滚,远处三四十海里地平线以下就能看到他们活动轨迹。当船队行驶到了直布罗陀海峡的时候,迎面行驶来三十艘风帆战舰,战舰上悬挂着荷兰的旗帜。
面对庞大的舰队荷兰人还是很嚣张的,根本就不规避,斜着就冲上来了,英国人上去交涉,赵晖就在自己的旗舰上看着,这艘旗舰高达三千七百吨,一般启用六千五百马力的蒸汽机组,速度丝毫不逊于华夏帝国的战舰的速度,防护力也很不错,在二五毫米的铁板下面,是厚达一尺的樟木板,龙骨采用了华夏帝国最新的精钢,经过重达三千吨的水上压力机锻打而成,长达一百二九米,整艘船宽六点九米。
船头拥有一门128毫米的华夏帝国的精钢制造的火炮,炮塔转动,后面五米处,各有一门半开门的露天三十四磅旧式火炮,后甲板也拥有两门如此的火炮,还拥有一门七十五毫米口径的炮塔火炮,船身两侧拥有总共十六门的十二磅旧式火炮。
船舱里面拥有甲板下火炮,四十门,下层拥有火炮,8门,都是三十六磅火炮重炮。
船舱中央底仓,中仓,安置着弹药库和粮食储藏库,还有各个锅炉组,哪里的防护也是最高的,拥有双层二十五毫米铁板防护,还有半尺厚的夹层樟木板防护,船舱立柱是铆接在两侧肋骨上的手臂粗的钢铁支架。
各处还用了水密舱分割,水密舱舱门使用橡胶垫密封。
(本章完)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荷兰商馆
荷兰战船冲着英国战舰而去,舰队整体戒备,商船在武装商船的保护下,集体后退,有战斗力船只纷纷分散开来,组成一支支小型舰队,准备同荷兰人交战。
此时的欧洲比较乱,英国的王党革命,法国的自由革命,荷兰和比利时在闹自立,荷兰商会各家有各家的打算,俄罗斯正在向西方继续挺进,罗马尼亚,摩苏尔,匈牙利,塞尔维亚这些后世的地盘上,俄罗斯正在同当地的奥匈帝国交战,奥地利和普鲁士开战,西班牙也有保王党和议会党交战,同葡萄牙的自立党派交战。
整体上,荷兰人同英国人在加勒比海依然在争夺海岛殖民地,双方在海上打的不可开交,这时候遇到了荷兰舰队,那可真是不是很幸运的事情。
舰队庞大,拥有战斗力的仅仅五十艘实验性战舰还有西班牙人的十艘风帆战舰,英国人的三艘风帆战舰,看起来多,但要保护几百艘没有武力,或者武力装备相比荷兰人战舰上任何一艘战舰都显得很低级的武装商船,几乎不可能没有损失,胜利肯定是这一方胜利,但胜利以后的损失不是任何人都想要的。
如果只是舰队决战,那么很轻松,面对荷兰古旧的风帆战舰,即便是英国的三艘吨位达到了三千吨的风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