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领主-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后虽然郑彩阳奉阴违,一边在他这里讨好,一边想着控制鲁监国朝廷,旁边有郑鸿逵策应,虽然郑鸿逵摇摆不定,想法和郑芝龙一个德行,想要当个总督,想要在陆地上拥有更多的实力,可怎么说他也处在明军的强大兵力保护之下,可他在隐忍一段时间以后,还是搬到了汀州府前线。

    这时候,胡奎,撤到了广州府,赣州府收复了,漳州府收复了,萧飞被调整到正面对敌清军,因为张强要铲除郑彩,正面对敌清军的金华义军的保护带削弱了。

    说远了,总之朱大典和金声的配合是张强能安心发展,不用受到隆武朝廷敌视自己的南明官员骚扰的功臣,尤其是一直名声在外,身在高位的朱大典的保护。

    在这样的考虑下,张强决定见朱大典,他估计朱大典是来找他保护的,隆武朝廷现在形势危急,很多官员都想着另投他处。

    而和张强有关系的朱大典,当然选择张强了。

    他曾经当着众官员的面,想要把自己的女儿朱盼盼过继到隆武的名下,成为一个外公主,然后嫁给张强。

    不能说他对张强有多爱护,有多看好,只是因为张强现在的金华义军是这一带,东南一带最强大的势力,尤其是歼灭葡萄牙人,荷兰人,清军的联合讨伐以后,又帮助郑成功收复统一了宝岛以后,加上最近的动作,一具将势力范围扩张到整个浙江全境。

    现在不仅拥有浙江全境,还拥有福建的一些边缘州府,海上从郑成功那里获得了厦门,金门,一带的岛屿,半岛地盘以后,他可以说已经拥有了福建三分之一强的地盘,简直可以当浙闽总督了。

    “带他来见我,让隆武派来的太监和御林军等着接见。”张强还是选择了先见朱大典。

    (本章完)
………………………………

第242章 让世界乱起来,朱大典的友好

    一进来,朱大典就开始唠叨了,“总督大人,你把金华府治理的简直太好了,我从踏上处州府的土地的第一天就感受到了。”

    张强笑着不语,只是略微伸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因为朱大典是兵部尚书,这可是部级官员,比起他这个封疆大吏来还要高那么半级,但实际上张强和隆武朝廷的关系微妙,朱大典作为一个和张强友好的隆武朝官员是知道这点的,所以这半级的高低,实际上代表不了什么,朱大典现在是和他平级而交,说话就有点随便了。

    面对如此情况,张强也不会顾及他是朝廷来的人,就要尊重他,因此很是平静的指了指座位,两个人的座位是平摆着的,张强要给朱大典一些面子,两个人的关系有反复,有合作,也是十分的微妙。

    朱大典坐下来,伸手接过侍卫递来的热茶,一手拿着茶杯盖子,一手平端着茶杯,揭开盖子,用嘴吹几下,轻轻的小酌了一口,然后将茶杯放到手边的茶几上,头向后靠在椅背上,惬意的说道:“好茶,武夷茶吧,福建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就是这武夷茶还算可以。”

    武夷茶也是张强开发的金华义军的商品之一,原先这武夷茶就不凡,张强到来以后,就从包装和宣传上下功夫,在米林还是军需长得时候,就让他配合尤海波等人做好福建武夷茶的收购和包装,销售,宣传工作,愣是把一个大明普通的茶叶品种,做到了极品。

    如今东南一带,远至广东,安徽,江苏,江西,甚至是远销茶道文化发扬光大的日本,如今一两武夷茶,已经卖到了一百两银子以上,相当于是金华元一百二十元钱。

    这还是中上等品质的武夷茶,如果是上等品质的,根本不向外出售,只在金华义军核心地区,金华府,台州府,处州府三地销售,价格是五百金华元一两,至于极品根本不出售,现在外面已经炒到了一千金华元一两,还有钱没处买,只配给金华义军高级军官享用,至少是知府,提督等级的官员才能享用。

    这使得武夷茶极品更加珍贵,很多人走关系都要得到一两,无论是送人还是自己收藏,喝着。

    张强就是要造成这种效果,这样才能赚大钱。

    即便是低等的武夷茶,也只能使用金华元购买和兑换,如果是使用金银,对不起,不卖。

    武夷茶总控制在总督府军需处,有专门的机构在操控,还有专门的稽查队伍在稽查这个事情,配合金华元稽查部门打击那些走私和私自用银子或者金子,粮食等东西兑换金华元,售卖武夷茶中等以上品质的茶叶给外人的。

    这么做使得武夷茶价值保持在高位,金华元在整个东南地区成为一种必备货币,很多官员都有储蓄。

    但也有一个缺点,金华义军的金银的储存率太高了,等到张强查对的时候,发现金华义军领地的银子已经拥有高达八千万两的储备,金子达到了两千万两。

    这就给金华元造成一个困惑,金华元是以银子和金子为储备金发行的,可金华义军领地人口太少,商业市场太小,还消化不了那么多金华元,然而有了这么多金银,就得发行相对应的金华元,消耗不了,就会造成货币多,物价顺势涨高,金华义军领地的生活成本,经商成本都会高起来,这对于金华义军的发展是不利的。

    为此张强专门指示金融衙门少发行三成的金华元,控制物价和货币,使得金华义军领地的货币达到一个逐渐发展的态势,而不是一下提升那么多,扰乱生活。

    同时为了消耗那么多金银和金华元,张强加强了和郑家的商业贸易,同时加强了和隆武,鲁王朝廷的贸易,让他们拥有金华元,直接购买物资,同时出兵收复了宁波府,绍兴府,还浙江一个完整的江山。

    目前杭州府也算是金华元的一个推行地区,厦门,金门,舟山群岛,现在也是一半使用金银,一半使用金华元的地区。

    赤嵌城现在的宝中县城,也是金华元的使用地区,不过因为和郑家接壤,因此大部分是使用金华元,少部分使用金银。

    刘国轩,余兴的地盘也是两者皆有使用,黄延的地盘也是如此。

    福建一些隆武朝的官员也有很多人使用金华元。

    不仅仅是金华义军势力强大,还在于金华元比起金银来更加方便携带,而且绝对没有人能造出来,不会有人伪造,这样安全的货币给大家一个安全,信任的心理优势。

    面对朱大典的称赞张强顺口道:“如果你想要,我让人给你送一些,这种极品茶叶出产极少,因此现在只能高等官员享用,就是你有钱也买不到,因为没有那么多货物,我的高等官员也有很多人没有呢。”

    听到张强的话,朱大典坐正身体,低头沉吟,好半天,才抬起头来,说道:“如果我想要享受这种待遇呢?”

    张强笑而不语,端起自己身边的茶杯,揭开盖子,吹来吹上面的茶叶,一股茶叶的清香扑面而来。

    在古代,在大明,这个动作是端茶送客的动作,在官面上混乱这么久的老油条,朱大典如何能不知?

    朱大典站起来,伸手撩起官袍,对着张强跪了下去,张强急忙道:“尚书大人,你这是为何?”

    朱大典朗声道:“下官朱大典,恳请大人收留,”说完跪在地上磕起头来。

    张强站起来,伸手欲扶朱大典,一边问道:“你不是在隆武朝廷那里做的好好的,位极人臣,如何能转换门庭,投入我的门下?”

    朱大典诚恳的说道:“大人,你就是一代开国明君,别人不知道,我可是知道你和隆武的约定,我这样做也不算不忠,我本来就心向大人,如今只不过是重新回归,我们的恩怨和纠葛,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我们有缘,我希望我能继续同大人加深这种缘分,为大人效力。”

    张强十分满意,穿越这么长时间来,这是第一个直接来投奔自己,直白的要奉自己为主的明军官员,还是高官。

    说实在的自己和他还真有缘,系统就挑了他的地盘让自己降临到这个历史中来,也是他开启了自己同系统的联系。

    这么想就顺利成章了。

    “起来吧,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臣子了,我就是你的领主,现如今还不是称帝的时候,因此,领主最合适。”张强解释道。

    “谢主隆恩,臣下毕竟尽心竭力,为我主操劳。”朱大典又磕了九个头,才在张强搀扶下起来。

    这下他不能再和张强平起平坐了,而是在远处找了一个下首的位置坐了下来。

    (本章完)
………………………………

第243章 让世界乱起来,真正的收服

    作者有话说:“求个订阅吧,很久以来都没有求过,那些收藏到书友,把你们的推荐票和收藏转化为订阅吧,给月票的同学把月票转化为打赏可好?作者需要吃饭,如今失业在家,需要你们的帮助才能活下来,或者到再次找到活干。谢谢了。”

    *********************

    重新坐下来,张强十分的高兴,系统让他收服十个历史名人,他现在已经收服了一个,已经把任务完成十分之一了,十分之一了,开了个好头,这才一个月多点,有了朱大典,其他人就会仿效,他收服工作就会提速。

    奖励是什么来着?一座近代化工厂,制造香皂的。

    这有点坑爹,不过有总比没有好,有了香皂,那么********就差不多有了,碱也会有的,海盐是氯化钠,那么化工产品的雏形出现了,只要再攀科技树,就会有不少近代工业出现。

    近代工业出现了,那就可以远远的甩开欧洲,西方世界,以后,中华将称霸世界,只要后人不打断骨头,卑躬屈膝,那么等灭了满清之后,世界就剩下一个加速发展的大金华帝国。

    不过一个金华好像不好听,怎么听起来有点地域性质,张强要的是大明,不是区区一座金华县城,一座可以做府城的县城,那么叫什么好呢?

    俗气一点,就叫华夏军吧。

    华夏帝国,多么唯物霸气啊,张强觉得得把华夏人培养成一个霸道的,战斗的,有血性的民族,不能是一个夹杂着胡人鲜血,夹杂着南方人的软弱气质,商人的妥协性质的民族,而应该是我大苏维埃的那种我要惩罚世界的霸气民族。

    当然少不了到处煽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的我大美利坚帝国,张强需要的就是那种我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最强大的国家,天下霸主的气势的国家。

    说实在的,要做到那种兼有的强大,中国人不行,太弱太柔了,儒家的传统文化的精髓都被人扭曲了,传统文化应该是一种霸气的,沉稳的,一切尽在掌握中的帝国。

    而不是几百年都要忍辱负重,缓慢崛起的,打击侵略者,用极为弱势的抗,抵抗,一看就没有什么霸者的气势,也没有中华儒家文化那种一切尽在掌握中,随便出手就能让敌人灰飞烟灭的气势。

    “咳咳”巴格雅鲁接手侍卫队长,接手朱大有的管家职责以后,也把习惯陷入沉思的张强唤醒的职责给接了过去,所以你看到他不时地咳嗽两声。

    “呵呵”张强对着朱大典傻笑一下,然后道:“朱大人,你想做什么工作?”

    朱大典十分拘束的站起来,现在和刚才不同了,刚才他是兵部尚书,隆武朝廷的部级高官,和张强相比还高半级,但现在他是张强的臣子,当然得小心谨慎了。

    张强手心向下,压了压,让他坐回去讲话,他的金华义军不提倡站着回话。

    “臣,一切听从陛下的吩咐,陛下让臣往东,臣绝不往西,臣是陛下的忠实奴才。”朱大典作为一个贪官,却又有着民族节气的历史名人,这点上倒是不会坚持,凡是有本事的人,都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讲话的语气前后不同,和张强后世看过的清宫剧里面的太监或者卑躬屈膝的奴才有的一比。

    “你不需要如此,我需要的是一个忠心的人,但也需要一个能独当一面,辨别是非的能臣,以后不要再我面前提奴才这两个字,就君臣称呼吧。”张强道。

    “是,陛下。”朱大典附和着说道。

    “也不用叫陛下,毕竟我还不是什么王,什么侯什么的,叫我总督大人就行了。”张强又纠正道。

    “是,总督大人,”改了称呼以后,朱大典又说道:“其实这次朝廷过来是想要封总督大人爵位的,”。

    “哦,”张强笑着摇头。

    这和蒋空格在危机的时候总是想给那些身处战地的军阀将领们空降一些提拔的任命,不是这个少将,就是那个将军,一个土匪窝居然给个营长,给个少校什么的,区区二三十号人,有时候还能给个少将师长什么的嘉奖和提拔,能逼得隆武这时候来封张强一个爵位,说明隆武朝廷现在已经慌乱了,形势有些危机,隆武抗不住了,因此想要过来拉拢他,或者想要得到些什么。

    张强坐下,手托着腮帮子思索着隆武到底想要什么?

    “隆武想要什么?”想了半天,张强直接问朱大典。

    朱大典道:“皇上想要大人出兵帮助收复赣州,打通同广州府的联系,同时他想要你像上次一样,派兵驱逐清兵出湘西他恢复江西的政权。”

    “那他能给我什么?”张强问道。

    “这个,陛下,哦,不,总督大人,他除了一个忠勇伯,好像没有想要给你什么,因为,朝廷已经没有银子了,除了一些地方以外,朝廷现在自顾不暇。”

    朱大典十分为难的说道。

    “我不是圣人,没有利益我凭什么白干?我的商队去福建很多关卡,他们也没有说给我少一些税收,以便地是关卡收取的那些税收,他起码应该有很多钱才对。”张强不满的说道。

    “这个,呵呵,”朱大典尴尬的说不上话来。

    张强不再说了,还是大明的通病,大明文武官员一般都不喜欢将税收和钱交给朝廷,而朝廷也无力去,也不想去约束他们,这样就让他们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一个是各个地方和武将拼命的向朝廷要钱,不给钱就投降清军,不给钱就不干活,不听话,一个是朝廷的钱像流水一般花出去,收不回来,没有进项,开支却巨大,因此就是谁当这个皇帝,再英明也挽救不了大明。

    现在是南明,同样有着一样的难处,之所以现在没有灭亡,是因为人们几百年来习惯了大明的生活,心里还有惯性,一些人甚至十分的忠心大明,积极奔走,为着大明朱家王朝卖命,去赴死,去抗争,但国之将亡,大厦将倾,不是几个人就能挽救的,很多人在背面推着,想要推倒重来。

    南明难复。

    “算了,你不说我也明白,你现在来投奔我,我十分高兴,这样,我这里呢,缺一个能统领全局的人物,你是兵部尚书,兵部实际上是负责大军安排和军需,以及监督的部门,而且你还做过巡抚,现在我封你为闽粤巡抚管理福建道和广州府一切兵事和情报,民政等的总管官员,你替我操心这一方面,同时加速对隆武朝廷一些正值的能办事的官员的拉拢和分化,如何?”

    这算是重用了。

    朱大典马上跪下来,感激涕零的说道:“臣遵旨。”

    “下去吧,你在总督府办公,总督府为你专门收拾一个小院落,让你和你的家人居住,在总督府大楼,军需部,有你的一个办公室,一会儿,巴格雅鲁队长会为你安排。”张强沉声说道。

    “是,臣告退。”

    朱大典缓缓地退出大堂,然后转身离去。

    张强坐在椅子上,舒了一口气,终于收服一个历史名人了。

    系统声音又响起,“恭喜你,收服了第一个历史名人,你的重用,使得他对你的忠诚度提高到八十五,原先他的忠诚度只有六十五,可以说上升到八十五的人一般不会背叛,不会被别人说服,他会随着你的地位,身份,成绩,名声大提高,自动提高对你的忠诚度,直到封顶百分之百。”

    (本章完)
………………………………

第244章 让世界乱起来,对朱大典的安排

    搞定了朱大典,成功的把隆武朝廷的实力削弱之后,张强继续悠哉游哉的整编他的金华义军,等整编完成,就能对满清鞑子发起新一轮的攻击了。

    又是一个月时间,4,5,6野战旅整编完成,近卫一旅整编完成。

    目前野战旅1,2,3旅都在最前线,这个过程中只有未完成的近卫一旅一边整编,一边保卫金华府,幸亏这个期间,清军自顾不暇。

    金陵的清军在和鲁监国的张煌言,路振飞率领的军队激战镇江,后面鲁王朝廷在杭州府一边在张强的米林部队帮助下也在整编训练军队,一边在陆续从绍兴府和宁波府撤离他们的军队,同时顺便召集乡绅和豪强的家丁,佃农充实部队。

    而郑成功的水师在猛攻敌人的水师,敌人的水师在明军叛将,也是郑家军叛将黄梧,施琅的率领下同郑军水师激战,互有胜负。

    不得不说黄梧的老奸巨猾,也不得不说施琅这个大汉奸的水战才能过人,郑军的水师损失过半,一些小船和小型战舰损失惨重,同时还有一些中型战舰被施琅偷袭,损失不少,而清军的水师越打越少,甚至把水津的水师充实过来,抵抗郑家军的攻击。

    郑家军在路上的部队一边登陆杭州府,一边开往镇江前线,有了他们的保护,才使得清军无法偷袭杭州府,也使得张强的米林部能安心训练鲁监国的部队,主要是张煌言的部队,因为只有张煌言来找张强了,路振飞等人鲁监国的将军们对张强的金华义军还是比较警惕的。

    因为张强在绍兴府收编了他们五千士兵,还策反了他们一万士兵,这一万五千士兵还在金华府整编之中,而宁波府随着局势稳定下来,随着金华义军培训出来的秀才等官员的进驻,局势开始向金华义军期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一些地主恶霸,民声不好的乡绅,甚至有在以前反复倒向清军和明军的乡绅豪强被抄家灭族,而这些人大都是和鲁监国势力有联系,而且比较有本事,有联系的人,他们不断的向鲁监国的朝廷官员诉说,告状,使得金华义军和鲁监国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就差打起来了。

    先前面对这样的事情,张强总是让杜歌忍耐,然后暂且放一放,后来随着局势的稳定,金华义军真正把握大局,杜歌就不再手软了,杀的哀声一片,驱逐的驱逐,流放到流放,流放到地方是赤嵌城宝中市。

    赤嵌城要说起来就是一个后世的城堡类的小城,一个落后的小镇子而已,周围大部分都是未开发的地方,这些家伙被流放到哪里,赤嵌城周围,出城十公里以外的地方,光热病,疟疾,水土不服,就能让他们送命,他们还得在刚刚转正了的俘虏兵,民兵队伍的监视下修路,伐木,挖山,开荒,种地,简直就是金华义军的宁古塔。

    宁古塔是清军流放犯人的地方,哪里沃野千里,森里密布,条件艰苦,去的人大部分困苦不堪,被艰苦的条件留下了性命,清朝的人一提那个地方大多谈虎变色。

    经过一番整顿以后,哪里已经接近了金华义军初创时候的政治条件,土地被分了,大地主不是死了,就是逃了,乡绅绝迹,豪强占山为王,军队在村卫队,民兵部队的配合下清剿他们,守备部队迅速的建立起来,港口的码头和造船厂纷纷多了起来,商人开始不用交各种苛捐杂税就能在整个宁波府通行无阻。

    当然由民兵和守备部队设立的路口检查站也多了起来,主要是防止奸细和不法商人走私和勾结不满的人反抗金华义军。

    杜歌为绍兴府,台州府提督,祁三升为总兵,马惟兴为参将,对宁波府实行军管。

    而台州府有古月笙这个知府管理,由水师提督张英代为行使杜歌在台州府的提督权利,管理路上和水师的军队。

    轩辕龙飞仍然在温州府,经营者他的一亩三分地,成为一方守将,陈含辉为温州府知府,阮述调去台州县城坐镇,升为台州府总兵,阮武为温州府总兵。

    目前温州府也成为金华义军核心领地之一了,进入了核心领地的圈子,这个地方商业比较繁荣,各种轻工业产品,竹篓,竹筐,竹甲,竹笋,刺绣,生丝,染织布匹,鞋子,衣帽,甚至是民兵身上暂时没有换的明军衣服都出自这个地方。

    萧飞被调回来,镇守兴化府,那个县城一般大的地方。

    唐殿风继续在赤嵌城也就是宝中市经营,配合他管理的是荷兰军管休伊斯・兹瓦特,这个主动投降的荷兰人伤势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张强把萧飞调出来,让他帮助唐殿风管理赤嵌城,管理水军第五舰队。

    他的护卫由已经在金华府两三年的早先投降的葡萄牙士兵和荷兰士兵充任,一个是监视他,一个是保护他。

    而周粥被委以重任,去厦门,金门等岛上管理哪里的民生和军队,一个人大权独揽,同时兼做和郑鸿逵这个郑芝龙十八芝势力的谈判大使,协调双方的关系,调解摩擦。

    和他一起去的是早先投降过来的马惟兴的堂弟马惟仁,还有新近投降过来的鲁监国明军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