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领主-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州府吏厅有责任,随时抽查或者考核升迁,调任官员,并且将结果和意见报备吏部。”

    金华义军的这一改组和同隆武南明分道扬镳的消息犹如投入水面的石头,引起轩然大波。

    在东南,甚至是西南土地上,所有的各方势力都在讨论和研究。

    尤其是他们的官员制度。

    颠覆了人们几千年来的传统认知,即便是乡下的读书人都在仔细研究张贴的榜文,同时互相打探这个原先叫金华义军,现在改名叫华夏军的势力。

    没等他们研究出个子丑演卯。

    华夏军再次宣布,金华义军改为华夏军以后,经过整编,拥有精兵十五万,守备部队六万,民兵六万,水师部队四万人,总兵力三十二万人。

    这下,各方势力倒吸了一口凉气,华夏军太强大了。

    (本章完)
………………………………

第286章 宣布自立

    白文选已经到达了赣州府前线,每天犹如例行公事一般的攻城战争结束以后,他回到了自己所掌握部队的驻地,进入了驻地中央,一个村子地主家的三进宅子大堂,刚坐下,侍女奉上茶水,他扫了一眼侍女拿硕大坚挺的屁股,心道:“这是个好生养的女人。”

    侍女是小地主的三房小妾,小地主住在县城里面,村子里面只有落脚的祖屋和祠堂。

    他的一个堂侄子在这里打理事物,由于清军突然到来,明军措不及防,被占了赣州府府城,小地主比较幸运,及时的带着家人和奴仆们逃脱了,回到这里几天,明军又来了,他赶紧逃到了远一些的县城,不想让兵祸祸及自己身,行色匆忙,没有带走老母亲和第三房的小妾,后来又派了一个堂侄子回来打理家务。

    白文选第一天来就对这个第三房的小妾有好感,但他却无暇顾及眼前的这个美妇,因为他在黄斌卿的账下当差,黄斌卿这个人是南方人,他却是北方人,而且他还是大西投靠过来的将领,因此在纯粹的明军中,他是不受待见和排挤的。

    上一次损失惨重,不得不回去补充兵力,这一次战事吃紧,他刚错过了结交金华义军的机会,处理完那一天的事情,担心被隆武朝廷发现,就匆忙带着刚刚满五千的兵马迅速赶回了战场,躲避朝廷的弹劾和调查,心中始终忐忑不安,所以他现在即便是这个美妇自荐枕席,也没有心情去搭理,还有什么比前途和身家性命更加让人担心的事情呢?

    把美妇的形象从脑海里面赶走,白文选又开始寻思着自己的出路了,前一次损失惨重,这一次姓黄的继续让他担任主攻,五千兵马眼看着又去其三,还折损了几百老兵,这些都是跟他打天下,甚至有人跟他一个老营里面从伙夫开始就在一起的伙伴心腹。

    眼看着就剩下两千来人马了,再这么下去,他就成了孤家寡人了,下面跟着的老伙伴们已经都怨声载道,说他们不为南明朝廷所容,白文选的心思其实也一样,在黄斌卿和张天禄手下,这那年是个头啊,说不定全部成了炮灰。

    一边坐着的几个人都是他一同起家的老伙伴们,其中一个道:“老白啊,还记得和咱们打过交道的争世王蔺养成吗?”

    白文选的目光焦距转到他身上,静静的看着他,那个伙伴道:“前天他找过我,”。

    “哦,他现在如何?”白文选毫不在意的问道。

    对于老回回的那些人马,他是不关心的,这个历史长了去了,自从农民军在朱仙镇大捷之后,大家各玩各的,李自成带着大顺军攻破了燕京,老回回等人被刘良佐,左良玉等追的四处逃跑,听说已经散了伙,有的被杀了,有的投降了明军,有的投降了清军,有的回到了夔东,在夔东和大顺军残部搭上了线,现在依然在夔东同清军战斗,但大家相聚甚远,早就没有了联系。

    几千里路,要穿过各方势力的防区,来回一趟差不多要三四个月,白文选从贵州和李定国等人逃散,经过千辛万苦才来到了南方,想着这里是清军势力最弱的地方,还有南明朝廷,能躲一躲,没想到这里也不安宁,原先还有两万将士,此刻只剩下两千士兵,想起来都心酸啊。

    当年他同张献忠进四川,东山再起,又被豪格等清军贝勒剿灭,投了孙可望,再投李定国,几乎把大明江山跑了大半个,今天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才不会关心一个注定要死散在历史中的名声不显的争世王蔺养成。

    “他如今在金华义军,不,华夏军。”

    “哦,”白文选这下来了精神,“他如今担任何职?”

    另几个老伙伴也来了精神,“是啊,几品官?”

    “在哪里任职?”

    老伙伴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喝了一口,用手背抹去嘴角的茶渍,回答道:“他如今在兴化府,担任兴化府守备一职,”。

    “唉,才一个区区的守备啊。”几个老伙计没有了兴致。

    白文选也有些意兴阑珊,对于曾经手底下拥兵十几万的大将,大西的顶梁柱,一个区区的守备,的确不放在他眼里。

    老伙计却道:“大人,如今咱们兵不过两千多点,还没有去处,现在东南地区最强大的势力莫过于金华义军,不,华夏军了,你我则是生人,他蔺养成也不过是以前的一个农民军头目,可以说现在华夏军就是官军,咱们这些人其实就是匪徒,如果能被招安,那么一个守备,也肯定值了,以后再立新功,何愁那天不封坛拜将,封侯拜相,华夏军可是不论出身的,只看能力,以你的能力,到时候当个提督也是可以的。”

    身边的其他人道:“提督为几品武将?”

    老伙计道:“你们没有详细研究这华夏军的武将官品,人家现在已经不拿官品对比武将了,而是新出来一套军职,此提督非彼提督,和大明以及南明,清朝都不一样了。”

    老伙计稍微停顿一下,等众人提起精神来,等待他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才道:“他们的武将另成一类,和文官一样重要,分为守备军和野战军,这提督就是野战军一军之长,可以单独带领一军。”

    白文选手指扣着身前的茶几,眼睛盯着老伙计,老伙计道:“你们想来一听说过金华义军的战斗力,那是杠杠的,先前他们都没有一军的兵力,就打的清军丢盔弃甲,不仅兵甲是自己造的,枪炮也是自己造的,而且士兵皆为精锐,七八千人打咱们两三万人,眼睛都不带眨一下,两三万人就浅灰湮灭了,七八千人打清军一万人,准赢,打清军两万人,差不多可以击溃,三万人,或许能打个平手,我们的手下的那些兵丁有这样的战斗力吗?”

    白文选见他停了下来,催促道:“继续讲,多讲一些。”

    老伙计继续道:“你想,用咱们两千老兵还他一千精锐士兵,哪怕咱们进去再低一点的职位,只要有功劳,到时候那个人不拿一个参将,参将就能带一旅,也就是七八千人的精锐士兵,有了那些精锐士兵,咱们还怕清军鞑子?”

    “我不想打战了,只想找个地方安度晚年,我老了。”一名看起来五十多岁的老头说道。

    老伙计道:“蔺养成也说了,如果有人不想当兵吃粮,可以退伍,退伍以后可以拿退伍金,士兵有士兵补贴,军官有军官补贴,而且这一辈子都有国家,不,是华夏军来养,给在地方上安排一个职位,村长,乡长,嗯,就是以前县衙门的一些职位,你可以拿着军人补贴,还可以领一份当官的俸禄,衣食无忧,将来你的后代,娃娃什么的,上学不用掏钱,唉――好多好处,我这老脑袋啊,记不住了,就记得这些。”

    众人偏头看向白文选,白文选也动心了。

    劳碌半生,他也想休息了。

    (本章完)
………………………………

第287章 来自华夏军的诱惑1

    白文选终于决定和蔺养成联络一下了。

    而在兴化府的蔺养成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时候了,兴化府不过一县半之地,经过了调整以后,他从苦役营总监变成了兴化府守备,手里管着区区八百号人,这对他来说,落差很大,因此他就想了这个办法,寻思着给人才不多的华夏军找人,他手里能接触到的人无非是一些前农民军的武将和一些盗匪头目。

    而正好一个参加米林再汀州府的情报人员回来和他的一个下属认识,说了那天他们在汀州府的遭遇,就是马汉,马三立他们遇到的那一股奇怪的人马。

    经过后来张亮的解释,他们才知道这一帮人马是白文选的部队,白文选和他有交集,于是他派了一个曾经和白文选部下打过交道的他身边的老伙计去游说。

    到了1651年四月,白文选带着自己的部队进入福州府,接受了阮进的改变,白文选担任福州府守备使,一跃成了蔺养成的上级,而蔺养成终于升了,成了副守备使,管辖福州府的所有守备部队。

    这是张强临时设置的职位,本来应该是福州府武备处负责管辖的,武备处文官,而白文选和蔺养成是武将,其他人吧,就只能接受武备处的领导,武备处受州府的武备厅管辖,武备厅受兵部内阁的兵部管辖。

    将守备部队的将领置于文官之下,是张强对于他所在历史,大明末年,清初的封建社会的妥协,让人们适应,接受他的改革,所有的改革不能太大,否则会受到反噬,大明的张居正,身为首辅都受到了大明官场的反噬,就不用说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张强了。

    他要让自己的统治稳固一些,就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大,只能装在布兜里面,悄悄的实行自己习惯了的后世的一些官职和武职。

    对于白文选的背叛,南明隆武是毫无办法,现在和对方分手了,但还是接受了张强的援助,这点事情生气归生气,却不能跑过去质问,或者翻脸,人家已经不是你的属下了,不是你的官了。

    现在华夏军如日中天。

    白文选和蔺养成的军衔都是少校,但他们实际上比少校要高那么半级,因为他们是独立领导部队,在华夏军同隆武南明的边境驻守,不必华夏军核心地区的守备武将,而且他们有着很大的声望,为了给后来的投靠的人一些向往,张强任命了他们不同于自己新制定的官制的职位。

    这个消息张强没有隐瞒,结果两个月以后,正在杭州府的张名振跳出来了,他宣布带着他手下的八千兵马投靠华夏军。

    张强也始料不及,虽然张名振是他培养的一个肯定要挖过来的人,可张名振现在过来,对于他同鲁建国朝廷的关系是一个打击。

    可他还得接受,因为张名振有声望啊,有民望。

    两个月以后,华夏军首相周粥任命张名振为农业部部长,进入内阁。

    张名振手下的部队交给魏无忌整编,添加一些精锐的守备部队士兵以后,张名振的部队成为金华义军野战旅第17旅。

    第17旅驻守绍兴府。

    新成立的16野战旅驻守宁波府。

    受到如此打击,鲁建国朝廷不得不从各方撤兵回杭州府,结束了对金陵清军的进攻。

    而郑成功部队留下了一部分人驻守崇明岛以后,也撤回了宝岛。

    这一波对清军的进攻,鲁建国南明明军和郑成功明军损失惨重,三万人被俘或者战死,逃散两万多人,最后得到的结果只能算是中规中矩,得到了镇江和崇明岛,徽州府三处地盘,但他们最终的目的地金陵却没有拿下。

    而清军则损失了五六万部队以后,保住了这个南方的重要基地,金陵,也是大明的陪都。

    在金陵的洪承畴松了一口气。

    而隆武朝廷则损失了南昌和九江,李成栋部退守抚州府,金声桓和王得仁,李有得退回汀州府。

    赣州府始终没有拿下。

    还丢了广州府,潮州府。

    因为胡奎和锋无羽被张强调了回来,萧飞的大军也回来了,胡奎和锋无羽进驻温州府,萧飞退守福州府。

    金华义军的部队全部集中到了金华义军领地上来了。

    重新换装,重新补充兵力,轮换休息部队。

    胡奎接任第1野战旅,锋无羽接手第2野战旅,萧飞接手第3野战旅,阮进接手第4野战旅,轩辕龙飞接手第5野战旅,马三立调出来接手第6野战旅,刘良佐接手第7野战旅,贺锦接手第8,9,10野战旅驻守处州府,唐殿风接手第11,12,13野战旅驻守宝中,祁三升接手第14野战旅,驻守三门县,龙珠岛,马惟兴接手15野战旅,驻守建宁府,第16野战旅由阮武接任,17野战旅由阮述接任。

    至此,张强以前的心腹都当了知府,或者调往中枢升官了,以前投靠的文官都进入了文官行列,在中枢或者地方上任高官,新挖到的明军将领也成为守备级别的武将。

    米淳担任了副首相兼金华府知府。

    古月笙成为了内阁兵部部长。

    陈函辉成了台州府知府兼水师都督,管辖水师和台州府。

    张英仍然为水师提督,实在是他手里的水师太重要了,也兵力太多了,无法一下调开,没有人手啊。

    除了阮进,阮述,阮武同时兼着水师的一支海战队参将武职以外,剩下的三支海战队都是张英管着的。轩辕龙飞同时还担任着温州府驻扎的舰队的总兵官职。

    金华义军,不,华夏军的海陆,兵力,还有文官系统,差不多理顺了。

    而张强也已经从经济和武器装备,甚至是兵力上控制了鲁建国明军,隆武明军。

    华夏军的实力再次飞跃上一个台阶。

    这个实力的提升使得华夏军已经足够在实力上同清军硬撼了。

    到1652年春节,华夏军已经整军备战,准备冲击清鞑子的南方势力。

    而清军通过几个月的了解,通过几年的积累,逐渐摸清楚了华夏军的来龙去脉,知道了华夏军的底细,朝堂上,多尔衮忧心忡忡,他第一次如此正视华夏军,这一支曾经打败过他们,并且将他们的势力从东南沿海驱逐出去的,躲藏在隆武南明羽翼下的势力。

    (本章完)
………………………………

第288章 来自华夏军的诱惑2

    “呲――”一根火柴被划燃,一支卷的有些松散的手工卷烟被点燃,甩了甩手,火柴熄灭,被扔进了旁边脚下的痰盂,屋子里面充满了烟味,这已经是第二根烟了。

    自从在张强的指导下,仙居县成立了第一家卷烟厂,张强这个烟民就又开始了他的烟民生活,因为穿越之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烟筒,每天劳累之后抽一支烟,是很惬意的事情。

    对面坐着的米淳皱了一下鼻子,勉力忍住自己想要开口拒绝抽张强二手烟的冲动,米淳自从担任了金华知府以来兢兢业业,把金华府治理的井井有条,四通八达,商业繁荣,金华义军领地上以难民和流民为主体的民众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因为有这样突出的功绩,张强把他提拔为金华义军副首相,成为了华夏军建立以来除了魏无忌和周粥之后职位最高的张强老队伍里面的第三人。

    美美的抽了两口以后,张强开口了,“老米啊,”米淳坐正身体,眼睛注视着张强,他发觉张强的身上的那种威严的气息越来越浓厚了,再也不是以前他们开始打天下,面对清军大军围剿的时候,带着一种匪气的张强了,那时候张强看起来有点自卑,有点兴奋,有点稚嫩,如今张强看起来是久坐官厅,不怒而威的那种大官的样子了。

    这种气息对于米淳来说,十分熟悉,他以前就经常看到这种气息的人,有前明官员,有大顺军将领,如今他在张强身上看到了。

    “是,大都督。”米淳赶紧回应。

    “我准备让钱秉镫出任礼部尚书,他本来就是南明的礼部尚书,来咱们这里让他出任礼部尚书也不是不可以,你的意见呢?”张强问道。

    “大都督,我没有意见,一切但凭大都督做主。”米淳小心谨慎的回答。

    “不不,老米,你没有听懂我的意思,咱们是一起打天下的,我不希望咱们疏远了,对于这些后进的前明官员,我不是不相信,而是需要他们做出一些成绩,才能给他们高官厚禄,但他们的成绩需要谁去监督?当然是咱们这些老伙计了,难道我把这些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做吗?你是副首相,去配合一下金声,吏部也属于你管理,你得负起责任来,不能让他们任意妄为,你这个副首相不是摆设,是有作用的。”

    “是,大都督。”米淳连忙回答。

    “嗯,就这样吧,你去找钱秉镫,说服他担任礼部尚书,这样的话,咱们的内阁就配齐了四个部的部长,朱大典户部,金声吏部,张名振农业部,钱秉镫礼部。”

    “其他的部门和其他空缺的职位咱们先不急着安排,说是州,道,府,但现在咱们还只有府级行政机构,没有州,道,两级机构,那是因为咱们地盘太小,等以后扩大的地盘,咱们再一一配齐,你也不能因为上升到高位了,再也没有上升空间了,就懈怠,就不再进步了,要珍惜现在的地位和成绩,不能就此停止努力,明白吗?”

    张强的口气有些冷淡,米淳连忙应承,其实他的能力就如此了,要不是他投靠的早,比较忠心,哪有今天的地位,本来他以为一个知府就满足了,一个知府他就累的快要死了,全金华府三百万百姓,几十名官员,他每天要忙到天黑才能休息,一点也不敢懈怠,感到吃不消,没想到张强又提拔他为副首相,这让他感到诚惶诚恐,愧对信任。

    还不如当初只指挥一个千人的弩兵队伍来的轻松。

    “大都督,我想辞去副首相的职位,你看――”米淳抬起头来,忐忑的望着张强。

    张强想了一会儿,微微点头,米淳以为张强应了他的请求,松了一口气,没想到,张强突然道:“我说过现在没有人,你就勉为其难,先兼着,我把杜歌调回来帮助你,你们两个副首相职位前面都加一个兼任两个字,等我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你们再下来。”

    杜歌现在还在绍兴府和宁波府奔波,他的地位超然,带着以前的旧的金华义军冷兵器部队,配备着赵泗阳的炮兵营,只有很少一些火铳部队,维持着两府的治安和安全,镇压那些敢于挑战华夏军的敌人。

    但张强的几次官职,官制改革都没有他的份,因为他走不开,如今两府已经稳定,张强想着把他调回来,反正有16,15,14野战旅陆续接手防御,还有地面上新成立的守备部队,以及杭州府和金华府,绍兴府边境上的张名振的部队改编成的17野战旅,这四个野战旅即便是鲁建国的明军被清军从金陵反推回来,也能保证绍兴府,宁波府的安全,战场只能是维持在杭州府境内,绝对不会推到金华府和绍兴府境内。

    这个时候,就得把杜歌调回来了,得给他一个安排,杜歌比米淳还更早的跟着张强起家,因此不能不安排。

    所以张强的意思就是调回来给他一个兼任副首相的职位,让他帮助仍然担任金华府的米淳,为作为首相的周粥分担压力。

    魏无忌哪里道不用担心,华夏军的武将自己培养的已经都成长了起来,魏无忌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没有人用。

    还有一个就是内务府了,这个听起来有点不雅,好像是清廷的专门管理皇家事物的部门,是处理皇族人员的,其实这是张强为了掩饰军情部和民情部这两个容易被人诟病的特务组织设立的府邸,下面都是各个采购啊,护卫啊,建筑啊,一些称呼的部门,你绝对在字面意思上看不到锦衣卫,东厂,西厂,镇抚使等等明朝特征的特务部门特点的字眼。

    内务府,朱大有这个张强的大管家挂名,实际上真正的权利部门头头是米林的军情部,军情部对外的叫法为内务府采购衙门,民情部的真正叫法为内务府仓库守卫衙门。

    当然巴格雅鲁这个亲卫队长的亲卫营也归内务府发工资和管理。

    同时各个将领身边的亲卫都是内务府管理和派出。

    米淳走了以后,张强继续寻思怎么给内阁配齐官员,内阁以下的官员不归他管,但内阁官员他得过问,不能阿猫阿狗都能进内阁,周粥虽然也有权利,也是他的事情,但实际上周粥只是执行管理和行使内阁权利的首相,官员任命他只有建议权,最终需要张强拍板。

    就在张强思考的时候,米林走了进来,咳嗽一声,唤醒张强的沉思以后,他将一份情报放在张强桌上,“大都督,清军终于动了,隆武朝被咱们削弱的实在不像话了,清军也感觉到了,但也打乱了咱们的乌龟壳计划,他们已经将目标对准了咱们。”

    (本章完)
………………………………

第289章 部门官员配备

    “谭泰,舒穆禄・谭泰(1593―1651)清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一等大臣扬古利从弟。世居珲春,属于东海女真库尔喀部。初授牛录额真。崇德六年,松锦之战爆发,谭泰率400人自小凌河直抵海边,断绝明兵归路,此役洪承畴被俘。顺治五年,授征南大将军,同何洛会讨伐金声桓、王得仁、李成栋等。七年,出任满族吏部尚书。八年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