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子良看了看,点头道:“好,传本将军的话给漠北诸部,谁能把骨力裴罗的家眷送过来,本将军上牛羊马匹各万头,请朝廷官进爵!”
赵子良这一招不可谓不毒,用巨大的利益和官位诱使漠北诸部去攻打回纥残部,如此一来,他根本不需自己动手,就能把回纥灭掉!
………………………………
第477章 被革职
随着乌苏米斯克汗、白眉可汗、颉跌伊施可汗、骨力裴罗和兀力等这些草原上的霸主们的先后死去,后突厥、拔悉蜜、回纥和葛逻禄这几个草原上最大的部族元气大伤、人口和牲畜数量都大量锐减,这些部族残余下来的人分裂成了大小三十多个小部落,这些大小部族人数多则不超过一千,少则只有不到二百,散落在漠北草原上各个角落,再也无法对大唐北方边境进行侵害。
在动用了一些列手段先后干掉了拔悉蜜、葛逻禄和回纥之后,赵子良开始有计划地对漠北零散的小部族们进行清理,并且打算开始实施以优厚的条件引导大唐腹地的生活困难的百姓们迁入漠北牧民放羊。
如今赵子良的名声在整个漠北如日中天,由于他在草原上进行的一系列杀戮,让所有幸存下来的漠北游牧部族都称呼他为天魔神将,每当有游牧部族的牧民听到这个名号,都吓得脸色发白、浑身发抖,惊惧万分。
长安,大明宫。
玄宗躺在宝座上一边看着奏章,一边吃着杨贵妃剥了皮的荔枝,好不惬意。杨玉环喜欢吃荔枝,玄宗便遣人从岭南千千迢迢加急运来荔枝,玄宗刚开始对这从岭南运来的荔枝不以为意,他身为皇帝,什么水果没吃过?可当杨贵妃把荔枝剥了皮,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时,他忍不住食指大动,吃一粒,这味道确实非同一般,渐渐的,他也喜欢上了这种岭南水果。
这时一个小太监躬身走进来行礼道:“启禀陛下,右相李林甫求见!”
“哦,宣他进来吧!”玄宗放下刚批阅完的奏章和朱笔,摆了摆手说道。
“遵旨!”
随着太监的宣旨声,李林甫大步走进紫宸殿,见了玄宗行大礼参拜:“老臣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今日来见朕有何事呀?”
李林甫道:“陛下,镇北侯赵子良派八百里加急送来捷报,日前赵子良联合回纥和东部葛逻禄,共同出兵三万攻杀拔悉蜜,斩杀颉跌伊施可汗,歼灭拔悉蜜主力大部两万三千余人,其余逃散,已不足为患!”
“哦,快吧捷报呈上来给朕看看!”
玄宗看完捷报大喜道:“好,好!上次赵子良上奏说这拔悉蜜部的颉跌伊施可汗自从杀了乌苏米斯克汗和白眉可汗之后就自以为了不起,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言语之中对朕多有不敬,本来按惯例要派人来长安朝贡的,他竟然不遣使朝贡,实在是最该万死,这吃赵子良联合了回纥和葛逻禄攻杀拔悉蜜,歼灭两万多人,自身只伤亡千余人,很好,这种让漠北诸部自相残杀的法子很好!”
李林甫原本想在玄宗面前给赵子良下点眼药,说这事说不定是赵子良自导自演的把戏,目的就是赚取功劳,完全不在乎将士们的生死,可是话都到了嘴边了,却因为杨玉环就在玄宗身边,还兴致勃勃地盯着他手上的奏章。
现在玄宗看完奏章又先开口定下了调子,他就更加不敢把先前准备好的说辞说出来了。他只得说另外一件事情,“陛下,还有一事,这拔悉蜜的颉跌伊施可汗是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杀的,他已经遣使把人头送来了,并且送来不少朝贡之物,向朝廷请求册封,此事还请陛下定夺”。
“嗯,这个骨力裴罗还不错!”玄宗点了点头,思考了一阵说道:“朕看这样,册封骨力裴罗为左骁卫员外大将军!”
“遵旨!”
左骁卫员外大将军是虚职,是个名号,凡是加员外二字的都是这种情况,但级别却与左骁卫大将军相同。
过了三天,正好是大朝会,皇帝临朝处理国事,文武百官们进宫朝见皇帝。
玄宗坐在宝座上被百官的朝拜后问道:“众卿有何事要奏来?”
李林甫出班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玄宗吐出一个字:“准!”
“陛下,再过半月就是陛下寿辰,各国在长安的使臣都亲自到鸿胪寺报备要来朝见皇帝,恭祝陛下福寿安康,这其中就有新罗国使臣、日本国遣唐使、林邑国使臣、真腊国使臣、骠国使臣、天竺国使臣、昭武诸国使臣、西突厥十姓部族使臣、大食国使臣、车鼻使臣、拂菻国使臣,就连与我国正在交战的吐蕃国也派来了使臣,臣等经过商议之后认为这接待外国使臣的规模以及为陛下举办寿宴的规模都不能太小,不能太寒酸,否则不足以体现我大唐天威和富足!”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问皇帝的意见,只能大臣们商议,皇帝就算心里想大办也不好意思说出口,以免朝中言官们上书说他奢靡无度。
其实今年这个寿诞过不过都无所谓,去年是玄宗六十大寿,已经大办了,今天又不是整数寿诞,理应走个过场就算了,可是李林甫为了讨好玄宗可谓是费尽心机,把国库的钱不当钱,随便乱花,其他大臣听他说要为玄宗大办寿宴,又不好说不行,只能任由李林甫去折腾,反正今年赵子良在漠北卖草场给皇帝和朝廷赚得盆满钵满,花点钱也无所谓,就连右
相李适之和户部尚书王琚都没有反对。
玄宗见下面无人站出来说三道四,他自己反倒有些不好意思了,摆摆手随意道:“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去操办吧,不要太过铺张浪费,又不能让人家以为我们大唐朝廷太过小家子气,总之,不能话太多钱,但又要恢弘大气有格调!”
李林甫连忙答应:“臣遵旨!”
玄宗看了看大殿之下众臣,又问道:“还有何事要奏?”
话刚问完,就听见殿外传来大喊声:“朔方八百里加急——”
朝堂上的大佬们闻言都忍不住扭头向外看去,之间一个身穿甲胄头戴红缨亏的鸿翎信使举着一个圆信桶快步跑上台阶,很快就跑进了大殿。
“启禀陛下,朔方节度使副使、都知兵马使李琳送来八百里加急战报!”
玄宗对高力士挥了挥手:“你给朕和朝臣们念念,朔方到底出了何事,这李琳竟然用八百里加急?”
朔方节度使现在还是王忠嗣,不过王忠嗣由于现在河西主持防御吐蕃之事,因此朔方军政事务由李琳暂代,而且自从皇甫惟明被赐死之后,王忠嗣又兼任了陇右节度使,现在王忠嗣不但是朔方节度使,还兼任河东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佩戴四种将印,掌控疆土万里,自从大唐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此事,可见王忠嗣受宠到何种程度。
高力士答应一声,走下丹陛从信使手中接过信桶打开,从里面拿出奏章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脸色大变,看完后他对玄宗道:“陛下,李琳在奏章中说镇北侯赵子良为了联合回纥和东部葛逻禄消灭拔悉蜜,故意抛出谁杀了颉跌伊施可汗就请朝廷册封其为漠北王的条件为诱饵,而且在消灭了拔悉蜜之后,他又在骨力裴罗和兀力之间挑拨离间,让他们互相残杀,最终致使他们两败俱伤,兀力被杀,他的大军溃散,骨力裴罗惨胜,但伤亡惨重,最后赵子良率军来了一招黄雀在后,把惨胜的回纥大军和首领骨力裴罗尽数杀死,骨力裴罗的大儿子摩严也在此战中被杀。日前,骨力裴罗的遗孀带着他的小儿子逃到西受降城找到李琳寻求庇护,并说骨力裴罗和回纥世代都臣服和效忠大唐,大唐皇帝和朝廷但有差遣,回纥无不应命,但这次大唐为何要滥杀忠臣和无辜?请大唐皇帝和朝廷为他们孤儿寡母主持公道!陛下,情况就是这样!”
高力士说完奏疏上的内容后,朝堂上简直炸了锅,朝臣们一片哗然。
当即有一个大臣站出来弹劾,“陛下,赵子良实在是太无法无天了,攻打拔悉蜜还说得过去,总归是他事先奏报得到了陛下和朝廷的允许,但这攻伐回纥和东部葛逻禄之事,他一不上奏,没有经过陛下和朝廷的允许,二不事后上书请罪,他这种擅作主张的行径决不可轻饶,否则日后其他边将岂不争相效仿?而且,回纥和东部葛逻禄一直是臣服我朝,与我朝保持友好关系,可我们却在毫无征兆下对他们下手,此事如果传扬出去,有损我大唐天威呀!请陛下严惩赵子良,绝不能姑息!”
又有大臣站出来大声道:“陛下,过半月就是陛下的寿诞了,如果各国使臣知道这个消息,只怕会在陛下的寿诞上向陛下责问此事,到时候我们如何向这些使臣们交代啊?”
毫无缘由攻打友邦,这件事情必然引起极大的外交纠纷,虽然当事国——回纥和东部葛逻禄已经被灭了,但是这件事情给其他友邦带来的震撼却不亚于一场地震,玄宗和大臣们已经可以预计,各国使臣知道此事之后,必然会前来兴师问罪。
“报——漠北八百里加急战报!”就在众臣纷纷讨伐赵子良的时候,又一个红翎信使飞奔进大殿大喊。
玄宗又对高力士道:“看来是赵子良派人送来的,你再给朕和众卿们念念,听听赵子良怎么说!”
高力士答应,立即走下丹陛打开赵子良的奏疏,看完后对玄宗道:“陛下,赵子良在奏疏中说骨力裴罗和兀力二人在消灭拔悉蜜,分了俘虏、牛羊和草场之后很快就为争夺草原霸主的名号而大打出手,双方杀得不可开交,为了震慑漠北诸部,为了维护陛下和大唐在漠北的权威,履行大唐在漠北的责任,维护漠北的和平,他来不及禀报朝廷和陛下,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不得不先率军平息这场争斗,惩罚了胜利者骨力裴罗和他的回纥大军,再向陛下和朝廷请罪!大致就是这样!”
两份奏疏,虽然说的是同一件事情,但是出发点和侧重点却截然相反,前一份奏疏说赵子良搞阴谋、破坏友邦关系,引起外交纷争,后一份奏疏说责任完全在对方,他这么做是为了维护朝廷权威和利益。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了,事情的真想到底如何,只怕要派人去查,可是这查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就有结果的,漠北离这里几千里,来回都要小半年,等调查结束只过了一年了,而不明真相的各国使臣们肯定不会给朝廷这个时间。
玄宗心里权衡良久,才开口道:“高力士,拟旨:撤销赵子良一切官职,命其回京面圣,漠北军政事务交由单于都护府都护、漠北城主张守瑜署理!”
“遵旨!”
………………………………
第479章 面圣
赵子良在长安那几年出任左监门卫将军时曾经对长安各城门、皇城门和宫门的进出守卫和盘查事宜进行过严厉的整顿和完善,效果颇为显著,但是这次夜间赵子良随老太监进出城门、皇城们和宫门发现守门将士又松懈下来,对于出入门籍的盘查也是敷衍了事、做做样子,这让赵子良更加心凉了。
出现这种情况,绝不是某一个守门将校的问题,也不是制度的问题,而是朝廷高层官员、甚至是皇室成员、或者是最高统治者――皇帝本身对制度的破坏,一次两次问题不大,但是久而久之,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了。
且不说这些,赵子良对于这些事情已经有心无力,如今他也是自身难保,还是顾着自己眼前再说。
赵子良跟着老太监和几个禁军军士一路畅通无阻地来到了紫宸殿的偏殿,玄宗就在这里盘腿坐在榻上,盖着厚实的蚕丝被,殿内燃着几个炭火盆,把整个偏殿烘得暖暖的。
赵子良见了玄宗,下拜道:“微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玄宗不说话,只是看着赵子良,过了一盏茶的工夫才语气淡漠地问道:“赵子良,你知罪吗?”
赵子良低头道:“臣知罪!”
“砰!”的一声,玄宗拍着榻上的矮几怒问:“你明明知道没有朕和朝廷的允许擅自出击是大罪,你为何还要擅自做主攻打回纥和东葛逻禄?而且回纥和东葛逻禄对我大唐一向恭顺,你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就攻打他们,你让朕如何面对各国使臣?你让朝廷如何面对周边各国?”
赵子良平静道:“陛下,臣有罪!陛下既然因为此事免除了微臣所有官职,不如请陛下好人做到底,允许臣卸甲归田吧!如此一来,各国就再也没有借口因为此事而来找陛下和朝廷的麻烦了!”
玄宗气急而笑:“哼,你倒是好打算,在北边胡乱搞了一通,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就想拍拍屁股走人?你把朕和朝廷的颜面置于何地?”
赵子良本想说你只顾着自己的面子,怎么不说老子费了这么大力气铲除了大唐北方的安全隐患有多大的功劳?但这话只能在心里说,不能用嘴说出来,上位者一向是喜怒无常,这种话如果说出来,玄宗只怕会当场发飙命人把他拖出去砍了。
“怎么不说话了?你不是很能的么?”玄宗盯着赵子良恶狠狠怒道。
赵子良知道自己不能一味的请罪,不能反驳皇帝的话,但也不能什么都不说,于是语气平静地问道:“陛下,微臣只想问一句,微臣这样做对大唐有害还是有利?”
玄宗一怔,他不得不承认赵子良做这件事情是对大唐极为有利的,但是他刚刚还责问赵子良,到了嘴边的话却不能说出口,否则就成了自己打自己的脸了,他瞟了一眼坐在旁边正在抄写论语的李泌,问道:“李泌,你觉得赵子良擅自攻打回纥和东葛逻禄对大唐是有害还是有利?”
李泌很小的时候就聪明绝顶,很得玄宗的喜欢,在他稍大一些后就让他做了待诏翰林,是为东宫属言,玄宗时常找他讨论施政方略。因此他不仅被太子视为谋主,还被玄宗赏识。
李泌听见玄宗问他对赵子良之事的看法,心中不由苦笑,千算万算没有算到皇帝会把这件事情牵扯到他的身上来,不过他也是心智聪慧、反应敏捷之人,他很快就说:“陛下,做任何事都是有利有弊的,就比如赵侯爷这次攻杀了回纥和东葛逻禄,弊端在于他违反了规制、让朝廷和陛下颇损颜面,好处却是让大唐至少五十年之内无需担心北边发生边患,甚至只要施政得当,北方大漠草原可永归我大唐所有!”
李泌这番话可谓分析得很到位,而且也很隐晦地点明了一点,到底你是皇帝的面子重要还是大唐的利益重要,其他人不能做这个选择,只有皇帝自己才能做这个选择,所以皮球还是被李泌给踢了回去。
玄宗和赵子良心里都不由暗骂了一声:“好滑溜的家伙!”
从李泌这番话就可以看出,此人在政治上是滑不溜手的,也难怪他在原来的历史上每次遭人嫉妒和诬陷,马上就抽身离去,绝不拖泥带水,最终侍奉了四朝皇帝。
玄宗正思考着到底如何处置赵子良,是就此罢手,把赵子良放在京城冷落一段时间,还是继续深究下去?毕竟没有他和朝廷的诏令就擅自出击,这个罪过可不小,如果不严惩,那么以后会不会有人效仿?
思考了一阵,玄宗拿不定主意,挥手对赵子良道:“你回去吧,在家等着,没有朕的诏令不能出京,李泌你也退下吧!”
“臣
告退!”
等赵子良和李泌都离开后,杨玉环从旁边小门走进来,玄宗见了起身道:“玉环,你来了很久了吧?刚才赵子良和李泌都在,你怎么不进来?”
杨玉环走过来在榻边坐下摇头道:“陛下也知道,臣妾在入宫之前就与赵将军颇有交情,如今他正在风口浪尖上,臣妾身为陛下的女人自当要避嫌!”
玄宗见杨玉环如此识大体,非常的高兴,将她揽在怀中笑道:“你和持盈当初在宫外就与赵子良交好,这事长安城内谁不知道?如今他从漠北归来,你们见见面又有什么?相反,如果你和持盈不与他见面,到可能会被其他人说你们怕惹祸上身而对他敬而远之!”
杨玉环眼露出狡黠的神色:“如果我和持盈与赵将军会面,陛下不吃醋吗?”
“当然吃醋,朕行心里酸得要死呢!”玄宗装作十分痛苦的样子,惹得杨玉环吃吃直笑。
随即,玄宗恢复正常神色笑道:“朕知道你们之间并不是男女私情,你和持盈如果想与赵子良见见面,可以派人去召他来”。
杨玉环摇头道:“不,不,看来三郎你并不十分了解赵将军,赵将军从不以任何人的身份而决定他与其他人的相处态度,就像当初,他还只是一个守门将军,但他却不以自己位卑而对我们恭谦,也不会对普通的平民百姓做出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从不去寿王府,只与我们在太真观和玉真观交谈游玩,除了陛下之外,他都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任何人!”
这番话引起了玄宗的极大兴趣,他疑惑道:“哦?为何除了朕之外,他可以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其他人?”
杨玉环笑道:“他说他怕陛下因为他无礼而杀他!但他不惧其他任何人说他无礼,因为其他人没有说一句话就可以让他死的权利,而陛下有这个权利,他不想死得很冤枉,所以陛下是一个例外。他说皇帝的权利是无限的,皇帝如果英明,则皇帝集大权于一身是朝廷之福,如果皇帝昏庸,大权集于一身则是国家的灾难!他还有一句话,臣妾认为说得虽然没什么道理,但仔细一想却又十分正确”。
这些话给了玄宗很大的震动,他来不及思考这些话,连忙道:“哦?他还说什么话能让玉环你这么欣赏的?”
杨玉环说:“他说人的出身可以有贵贱,身份可以有高低,因为这是事实,但是,每个人的人格却都是平等的!”
“人格?人格是什么?”
杨玉环解释道:“具体的臣妾也说不太清楚,只听赵将军说人格就是性格和气质的集合体,每个人都是这大千世界当中唯一的一个,并不会有第二个三郎,也不会有第二个杨玉环,就算是最下贱的奴隶,在这世间也只有他一个。孪生兄弟和姐妹之间的相貌和身体可以几乎完全相同,区别他们的唯一方法就是他们的人格的不同,人格没有贵贱高低之分,有人格才能证明你可以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而存于世间!”
玄宗听了摸了了胡须若有所思,点点头道:“这番观点倒是颇为新奇!玉环,你觉得朕该如何处置赵子良?”
杨玉环摇头道:“三郎,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历代都有的规矩,对于此事,臣妾还是不说话了吧?”
玄宗笑道:“无妨、无妨,这又不是国家大事,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又没有其他人”。
杨玉环无奈,只得说道:“好吧,臣妾就随便说说自己的看法,臣妾有几个问题问陛下,赵将军可有谋逆?”
玄宗摇头道:“不曾!”
杨玉环问道:“赵将军可有反叛?”
“不曾!”
“赵将军可有不尊陛下和朝廷之号令?”
玄宗摇头:“也不曾!”
杨玉环一连问了好些个问题,玄宗都摇头,最后杨玉环笑道:“这些赵将军都不曾做过,足以证明他是忠于陛下和朝廷的,三郎,这世间有才华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忠心的又有几人?朝中那些大臣们,哪一个没有私心?陛下敢保证他们都忠心不二?臣妾是女人,大道理是不懂的,但臣妾认为为人臣子,前提条件就是忠心,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罪不致死。赵将军这次确实做错了,他自己也承认了,所以惩处可以有,但他这次也是有大功的,就算功过不能相抵,难道就不能从轻发落吗?”
玄宗听了杨玉环的话后叹道:“想不到玉环比朕看得清楚,朕是身在局中,这才看不清,多谢玉环提醒朕!”
………………………………
第480章 见故人
赵子良自从宫中返回城外的家中,便闭门谢客,除了几个亲近的门生和从前的下属之外,其他人等一概不见,就连如今已经成为龙武将军的陈玄礼和左监门将军臧希晏等人亲自上门,也被他派人挡在了门外。
没过两天,赵子良听说去年玄宗六十大寿时曾下诏大赦天下,一直被关在天牢的盖嘉运也因此被赦免,如今正抓在长乐坊,他便命人准备了一些薄礼前往探望。
其实盖嘉运于赵子良并无什么太大的恩情,也就是当年在安西之时看在夫蒙灵察的面子上稍稍提点了一二,不过赵子良显然不是那种势利小人,怎么说两人当年也有些交情在。
盖嘉运被关在天牢的这几年变化很大,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已经七十多岁的样子,头发胡子全白了,脸上苍老的皱纹能夹住蚊子腿,整个人都瘦骨嶙峋。
盖嘉运如今住在一间租住的小院子里,小院子里有三户人家,都是租户,自从盖嘉运因为在河西疏于防务而被吐蕃大败之后,他被玄宗下旨逮捕关入天牢,原本是要被处斩的,但玄宗念在他在安西戍边多年不易,颇有功劳,因此没有杀他,只是把他关入天牢,这一关就是数年,他的家人为了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