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将军烈内-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此之外,赵子良把后世的单人犁的图纸给画出来了,所谓单人犁,就是不需要借助牛马,只凭一个人就可以拉动的铁犁,人拉着单人犁以倒退的方式进行耕作,既然是单人犁,它的重量就不能太重,否则单人不好操作,但又不能太轻,太轻了耕不动土地,这种单人犁只能在土质比较疏松的田地耕作,而且只能进行浅耕,不能深耕,而且只能用于旱田,不能用于耕作水田,在这大西北地区,哪里有水田呢?而且这里风沙比较大,泥土中含沙量大,土质比较松软,因此最适合单人犁,不过相对的,它的工作效率不高,对于大规模种植田地的适用性不高,倒是适合大唐腹地,特别是中原和江南一带,但这种单人犁很适用于小片田地的耕作,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牛马且家中田地不多的农民最实用。
尽管单人犁在西林守捉的适应性不是很高,但赵子良还是决定下令让铁匠们打造一百具以备不时之需,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赶着牛马耕田,到了农忙时节,特别是抢收和抢栽的时候,发动大批人手以最快的速度把成熟的庄稼收割起来,然后再把田地耕一遍,施肥以后立即进行播种,只要把第二季的种子在特定的时节播下去以后才不会耽搁播种时间,这期间还得进行脱粒晒粮的工作,粮食晒干之后要打包入库,把粮仓装满了才让人放心。
赵子良下令打造单人铁犁之后,铁匠作坊的匠作监大匠苦着脸汇报道:“将军,不是下官等人不愿意打造,我们的生铁全部用完了,没有铁打造这种铁犁了,只能想办法去从庭州购买铁矿石炼铁,不过下官等人只会打铁,不会炼铁!如今没有了生铁,就不能再打造刀枪等兵器了,如果兵士们的兵器遗失或甲胄损坏了,想要再补充和修补就很困难”。
唐朝的炼铁炼钢技术远远超过前朝,这也是为何唐朝能够锻造出横刀和磨刀这两种杀伤力极大的兵器的原因。
赵子良听了匠作监大匠的话后有些愁眉苦脸了,兵器装备是军队能够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基础,如果兵器装备箭矢不能补充和修补,只会越耗越少,这里远离唐朝中枢,想要找朝廷补充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想了很久,赵子良对匠作大匠吩咐道:“既然如此,铁犁就不要打造了,另外你去找郑大人,让他派人把兵器库房清理一遍,把那些损坏严重的兵器、甲胄、弓弩和箭矢都交给你,你把这些没用的铁器重新回炉,再锻造一批兵器出来!”
匠作大匠立马答应:“诺!”
次日,赵子良又派人找来郑三、高适等人,说道:“高先生,如今我们这里人虽然多,但都是军人,那些铁匠、木匠和裁缝们都是以前干过的,技艺不怎么好,也就是我们这里还急需生产的人才啊,特别是冶炼、锻造、寻矿等这些人才,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高适听了赵子良的话,不由苦笑道:“将军,我们这里天寒地冻的,风沙又大,什么都没有,想要让您需要的这些人从大唐腹地来这里,只怕不容易,人家不愿意啊!”
赵子良叹道:“没有这些人才,我军的兵器装备只会越来越差,兵器总会要生锈、磨损、缺口的,甲胄也有被虫蚁啃烂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找来能够锻造横刀、陌刀、枪头,制作弓弩的匠人,大军没有兵器补充就会逐渐丧失战斗力
啊!而且我们没有生铁了,就算是庭州只怕也难道搞到大量的生铁或铁矿石,所以铁器来源又是一个大问题!”
众官员听了赵子良说这番话,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庭不比安西,安西物资丰富很多,有山有水,而北庭管辖的地域虽然辽阔,但发现的资源却少,而且大多还是在蛮族手里,想要从那些蛮族手里抢资源,只怕人家也不会答应。
这时岑参提出一个建议:“将军,各位达人,下官有一个建议,我们不如向朝廷上书,就说我们这里缺人屯垦和戍边,请求朝廷把要充军的犯人或死刑犯全部发配到我们这里来,由我们接收和管理,那些充军的犯人和死刑犯当中肯定有不少人才,对于这些有一技之长的犯人,我们可以区别对待,而对于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犯人就让他们屯垦或者从军,只是这样一来,我们就需要养活更多人了,压力会更大一些!”
这个办法以前赵子良在碎叶都督府的时候也用过,只是朝廷发配过来的犯人太少,作用不是很大,如今岑参提起,他也觉得这个办法可以一试。
于是,赵子良对高适吩咐道:“高先生,本将觉得这个办法可行,别的边疆驻军不要的充军犯人和死囚犯都可以给我们送过来,有多少要多少!你给朝廷、安西、河西、朔方、河东和陇右的节度使府分别去一封信,如果他们不要充军犯人和死囚犯,可以发配到偶们这里来,我们会全部接收,甚至可以用钱买,送到这里被我们正式接收之后,每个犯人支付两贯钱,他们既得了钱财又甩掉了包袱,我想应该会有人乐意的!”
行军司马陈青忍不住问道:“将军,我接收充军的犯人倒是没什么,但是您要死刑犯干什么?那些人可不好管理,弄不好就会逃走啊!”
赵子良说道:“本将军准备组建一支敢死军,那些死刑犯反正是要死的人了,如果能够活命下去,我想他们应该会很愿意加入敢死军!”
高尚说道:“此时只怕不好办,朝廷会不会允许,难说啊!”
“那就试一试吧!”赵子良摆了摆手,又道:“还有一事,如今我们这里地广人稀,除了粮食之外,又没有人为我们提供生活物资,我们想要买到布匹、灯油、打火石及其其他的生活物资都很困难,我的想法是派人去大唐腹地招募那些无地的农民过来开荒种地、养蚕、种麻,如果这里百姓多了,我们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就会丰富起来,百姓们除了耕作之外还会种麻养蚕,这些都是可以织布的,有的百姓之后,他们就会创造更多的生活物资!”
众人听了都纷纷点头,表示这个办法好。
“好的,将军!”高适答应一声,又问道:“只是这招募的条件是什么?没有好处,那些无地的农民只怕不会前来,这一路上数千里,路途遥远,盘缠都要花费不少,而且经过沙漠时还会有危险・・・・・・”。
确实,没有足够的好处,谁愿意跋山涉水过沙漠走数千里来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赵子良想了想说道:“这样吧,路上所有花费由官府负责,如果有人愿意,集齐上百户人家一起,由专人护送前来,所以你要派一些人过去。只要来这里,每一户人家可以得到一百亩田地,并且永久性归他们所有,前三年不用交田赋,而且官府还给每一户人家送种子、农具、两头牛和两匹马,并派兵帮助他们修建房屋,不过牛马如果下了崽,必须交给官府,直到交完两头小牛和两匹小马为止,第四年开始交田赋,田赋为一成,也就是说每亩田赋必须上交当年一成的收成!”
“好的!”高适答应,又道:“只是这田赋是不是收得太低了一些?”
赵子良笑道:“不低了,只有足够的好处才能吸引人家前来,没有好处,谁会愿意来呢?”
“明白!”
赵子良又对郑三说道:“没有生铁和铁矿石,看来我们只能自己去找铁矿,你派一些人去周边山上查看查看,如果找到铁矿石,本将军重重有赏,如果有人提供铁矿脉的消息,本将军同样重重有赏!”
郑三连忙答应:“是,下官立即安排下去!”
………………………………
第493章 盟誓
五月初五,端午佳节。
按说要吃粽子,但西林守捉这地方地处大西北,哪里来的粽叶包粽子?粽子吃不到,赵子良只能提前安排杀牛宰羊,犒劳将士们。士兵们一天三餐都加餐,有酒有肉,管饱管够,而官吏和将校们每家每户都发了一些肉食和银钱,算作过节的福利,这让官吏们和将校们心里感叹这次算是押对了宝,没来错。
赵子良打算夜间回去再与家人团聚一起过节,中午就呆在军营与三军将士一起吃个饭,午饭刚吃到一半,一个哨骑就飞马来报:“启禀将军,第一牲畜运到了,商队派人来报告说他们昨日傍晚时分已经过了东林守捉,估计今日下午就会抵达,牲畜由余烛公主和依然可汗的可敦余塞匐的人马负责照料和驱赶,途中损失不大”。
和赵子良一样在军营和兵士们一起过节的将校官吏们听见哨骑的报告都纷纷喜形于色,这几个月来他们天天吃包子馒头和野菜,很少能吃到肉食,买来的牛羊都全部供给了训练量比较大的新兵们,就连这次过端午节犒劳将士们的牛羊都是派人从附近的蛮人部落买来的,花费不可谓不大,如今从漠北运来了第一批牲畜,以后就再也不缺牛羊了,战马也有了,他们当然高兴。
赵子良当即让勃勒罕派人去迎,从东林守捉到西林守捉这一带虽然说很安全,但是商队之中毕竟有余烛公主、余塞匐和她们的族人,而且他们是初来乍到,派人去迎接也算一种礼遇,更何况这批牛羊马匹是赵子良的命根子,在最后这段路程上万万不容有失。
下午五点左右,余烛公主和商队终于赶着一万匹马、一万头牛和一万两千只羊抵达了西林守捉,赵子良携家人、官员和将校们出城迎接。
二十多岁的余烛公主、余塞匐带着她们的侍女和护卫骑着马小跑过来停下向赵子良行礼道:“余烛、余塞匐总算是不辱使命,把第一批牲畜给侯爷带来了!第二批和第三批将分别于半个月和一个月之后抵达”。
赵子良笑道:“如今我已经不是什么侯爷了,公主、可敦和族人们不远万里为我驱赶牲畜而来,辛苦了!公主和可敦显示了诚意,我赵子良也是守信之人,今日请在场所有人:我赵某向天盟誓,按照我和余烛公主、余塞匐可敦之前定下的契约,从今以后,公主和可敦、族人们将受我所庇佑,只要有我赵子良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你们,只要我赵子良还在世,就绝不容许公主、可敦和族人们受到欺凌!就算我们死去,我们的后人也要遵守我们的契约,我们三族世代友好,永不背弃,如有一方率先违背契约,将受国破、族灭、家亡之惩罚!”
见赵子良立誓,余烛和余塞匐二人也开始一起起誓:“请昆仑山和所有人见证:我余烛(余塞匐)向天盟誓,我们两族将托庇于赵子良将军,永生效忠将军,就算我们死去,我们的后人也要遵守我们的契约,世代友好,永不背弃,否则将受国破、族灭、家亡之惩罚!”
双方都正式盟誓,契约仪式就算完成了,赵子良当即道:“公主、可敦,本将已经准备好了酒食,二位可先随我前往就食,让族人们把牲畜赶到我们制定的地点去放养,我们会派人给他们送去酒食!”
“好的!将军,如今我们已经不是什么公主和可敦了,只是一个想要带着族人们活下去的可怜人而已!”余塞匐对赵子良说道,她和余烛公主都是伊然可汗的儿女,两人是两姐妹,只不过余塞匐后来做了登利可汗的小妻。
赵子良见她们二人不想再要以前的称号,于是点头道:“好,二位族长,请!”
“将军先请!”
在回城的路上,余塞匐向赵子良介绍了一遍这次从漠北来西林守捉的经过,他们沿途一直打着赵子良的旗号,刚开始又有漠北军一路护送了两千多里,因此沿途经过的一些大部族慑于赵子良和漠北军在漠北草原上的赫赫威名,没人有胆子敢打这批牲畜的主意,不过当商队赶着牲畜向西进入蒙古高原之后,草原上就出现了一些马匪,这些马匪想要打这批牲畜的主要,不过这些马匪的实力都不足,又没有联合起来,单股马匪前来在商队护卫们的攻击下反倒被杀得落花流水,毕竟这些商队护卫的成员以前都是赵子良手下的精锐,只要他们愿意,瞬间就能组成军阵队形进行战场攻杀。
第一批牛羊运过来之后,由余塞匐和余烛的族人们负责替
赵子良放牧,这是他们的工作,而余塞匐和余烛两人就专门负责牲畜放养的事务,管理好族人们,有时候还派人负责教授新兵们练习骑术,行军打仗的事情与他们无关。
半个月后,第二批牲畜也运到了,这次同样运来了一万匹马,一万头牛和一万五千只羊,路上因为疾病病了一些,不过负责运送的商队和余塞匐以及余烛的族人们及时发现和处理,没有让染病的牲畜把疾病传染给其他牲畜,避免了大规模、大面积传染,遇到这种情况完全就要靠经验了,这幸亏有余塞匐和余烛的族人们一路随行。
六月初六,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牲畜全部运抵西林守捉,六千匹战马、一万头牛和两万只羊,如今赵子良手里一共有三万匹马、三万头牛和四万多只羊,这么多牲畜的放养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天赵子良派人把郑三、余塞匐和余烛几人请来商议此事。
赵子良说道:“咱们的牲畜比较多,属于我们管辖的地盘虽然不小,但是适合放牧的草场却不是无限的,几个月甚至半年在一处放牧还可以,但是长时间在一处放牧,野草会来不及生长,也容易造成草场沙漠化,这一点相信二位族长应该都有所了解!”
余塞匐和余烛两人点头道:“将军所说不错,如果不是对将军有所了解,别人只怕会以为将军是一直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我们草原部族放牧,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赶着牲畜转移位置,到水草更加丰富的草场去放牧,让已经放牧过的草场修养生息”。
赵子良点点头,说道:“我的想法是把适合放牧的草场划分区域,每隔一段时间换草场放牧,现在是夏季还好,等过了秋季要入冬了,这里虽然不像漠北那般寒冷,但天气也不会太好,同样气候寒冷,牲畜们只怕抵挡不了,所以我想在每个适合放牧的区域搭建马厩、牛棚和羊圈,如今正是草木丰盛之时,天气也好,砍伐树木运过去也容易很多,如果等到了秋季再做这件事情,就会显得太过仓促,你们觉得呢?”
余塞匐和余烛互相看了一眼,余塞匐说道:“将军所言甚是,只是我们两族人口不多,又有放牧的任务,因此只怕抽不出人手来搭建房屋!”
赵子良笑道:“此事由郑三来安排,你们只要找好适合的地点就行,最好是靠近水源,方便驱赶牲畜,搭建房屋的事情就交给郑三来负责,他会从军中抽调人手做这件事情”。
两女连忙答应:“好的,我们会尽快确定位置!”
郑三问道:“将军,这需要搭建的马厩、牛棚和羊圈的规格如何,是要大兴土木还是只是临时搭建?”
赵子良道:“虽然不是大兴土木,但是一定要坚固耐用,不能到了冬天被大风雪刮倒,也不能被大雪压垮,能用十年八载最好,为了节省人力和工期,最好是全部用木料,草原上狼群比较多,所以要能够防狼群攻击,还要搭建可以供人居住的木屋让放牧人居住!”
余烛说道:“是的,草原上的狼群很可怕,放养牲畜最怕的除了天灾之外,为祸最大的就是狼群了,按照我们草原上的惯例,都是要定期对狼群进行清理的,既不能杀光它们,又不能让它们的数量形成一定的规模,否则牲畜就会大规模遭到捕杀!”
郑三答应道:“好的,建造时我会让他们进行加固加高”。
牛羊可以随意放养,但是马匹对于赵子良有大用,他余塞匐和余烛说道:“这些马,我准备用来做战马的,所以需要你们用心的驯马,特别是要让战马养成走马的习惯”。
余塞匐点头道:“明白,走马可以让战马长时间行军而不会劳累,不过这种驯马技巧很耗费时间”。
“本将知道,所以为了减轻你们的负担,我会定期派兵士们过去你们放牧的地方,你们抽出一些人手专门教他们如何走马、控马等等这些骑术技能,五年之内,我要练出三万骑术精湛的骑兵,你们要做的就只是教会他们骑术!”
“虽然任务很艰巨,不过将军既然开了口,我们一定会克服困难!”余塞匐没有叫苦,而是保证完成这个任务,他又疑惑道:“将军,这三万匹马在五年以后的数量至少可以达到八万匹,按照如今这个公母配比,五年以后母马的数量只怕要占大多数,难道将军要全部以母马做战马不成?”
………………………………
第495章 自保之法——养贼自重
赵子良见这帮人这么上道,心下也很满意,他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本将军就不矫情了,我意以谋落部三千兵马为前军,以贺逻施部一千兵马为后军,以摄舍提部两千兵马为左军,以胡禄居部两千兵马为右军,我唐军五千人马为中军,诸位以为如何”
其他人还没开口,移拨可汗却又先开口说:“将军,我部为后军自无不可,但以谋落部为前军的话,小汗却是有些担心!”
“哦?这是为何?”赵子良奇怪道。
其他几个首领也是不解,谋落部可汗更是怒气冲冲盯着移拨可汗,只见移拨可汗道:“谋落部与踏实力部同为葛逻禄人,虽说两位首领之间没有血亲关系,但他们毕竟有同一个先祖,焉知谋落部不会派人向踏实力部通风报信,然后两族联合起来在前部设下陷阱等待我们?”
这话明显是不信任谋落部,这也难怪移拨可汗不相信,谋落部和踏实力部确实是同族,连衣带水,不得不让人防备一些。
谋落部气得七窍生烟,猛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就要发作,赵子良立即举手示意:“稍安勿躁!”
“哼!”谋落部首领盯着移拨可汗狠狠坐下,眼神之中不善之色流露于表。
赵子良笑道:“移拨可汗的担忧可以理解,这毕竟是人之常情,但本将用人一向不拘一格,既然谋落部同意和我们在此盟誓,我们为何不能相信他?我们唐人有一句话叫‘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今我们既然已经在此汇合,就不能再互相猜忌,必须同心同德,把力量凝结在一起才能取胜,否则大家互相猜忌、各行其是,力量就会分散,那我们再次集结出兵又有何用呢?这次出兵是我赵子良主导的,请诸位相信我,如果是因为我们内部有人吃里扒外而造成了诸位的损失,都由我赵子良一人承担,我会给诸位一个满意的交代,如何?”
众首领见赵子良这么说,都纷纷表示愿意相信赵子良,从此不再互相猜忌,而移拨可汗也没有再在这件事情上纠缠。
赵子良见众人都没有再反对,于是继续道:“至于以让谋落部为前军,本将是考虑到谋落部距离踏实力部最近,而且熟悉踏实力部和周边地形情况,所以以谋落部为前军最好。另外,本将军决定全军在此休整三日,三日过后全军拔营启程向踏实力部进发!”
众首领一起站起来行礼道:“谨遵将军号令!”
吃吃喝喝一番后,众首领纷纷告辞回营,大帐内只留下赵子良和手下一干亲信将校。
行军司马陈青说道:“将军,如今我军兵力两倍于踏实力部,又有处木昆部在东面牵制,我军必然可以大败踏实力部!”
“是的,是的!”其他将校官吏闻言纷纷附和。
赵子良面色沉静如水,丝毫看不出情绪,“咳咳”这时录事参军岑参咳嗽两声说道:“将军,下官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子良指着帐内将校笑道:“如今在这里的都是自己人,岑先生有什么话只管说!”
岑参点点头,沉吟片刻便道:“将军,你自从碎叶都督府重新大通了丝路开始,便调往京城,每任一职便不出一两年就被调走,在河西也只呆了两年,在河东只待了一年,在漠北同样只待了一年多,以将军之战功赫赫,不但不升官,却反而遭贬,将军可知为何?”
众人听了岑参的话,都想起来,赵子良确实在一处任职期限从来没有超过两年以上,就比如在河西,到任之后重建了大斗军,并且带兵解了凉州之围,还出兵打退了吐蕃军,时隔半年以后出兵开始全面反击,以一军之力打得吐蕃军溃退千里,收复和占领了大片土地,但他很快就被调走了。
不仅是在河西,就是在河东和漠北同样也是如此,任职期间都是政绩和战功彪炳,但很快就被调离,这是为何?
赵子良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现在被岑参提出来,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真的是从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任职超过两年以上,天大的功劳不但没有获得相应的提拔和奖赏,反而换来了皇帝和朝中大臣们的猜忌。
想到这里,赵子良起身向岑参行礼道:“先生高士,请先生教我!”
岑参连忙让开,说道:“将军切不可如此,下官不敢受将军之礼!将军请坐,下馆子这就为将军一一道来!”
赵子良连忙坐下,向岑参做了一个请的动作。
岑参便向赵子良和在座其他将校拱了拱手,说道:“将军可曾听过一句话叫做‘飞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